水文学复习
水文学知识点
水文学知识点1. 水文学的定义水文学是研究水文现象、水文过程以及水文特征的学科,它涉及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循环和利用等方面。
通过对水文学的研究,可以对水文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测,为水资源的合理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了蒸发、降水、径流和地下水等环节。
蒸发是指水由液态转化为水蒸气,降水是指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凝结成液态水或固态水,并以降水形式返回地表。
其中,一部分降水会形成地表径流,沿地表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另一部分降水则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3. 水文循环对水资源的意义水文循环是维持地球上水资源平衡的重要过程。
通过水文循环,水从海洋、湖泊和河流等水体蒸发升华进入大气,再通过降水形式返回地表和地下,使水资源得以循环利用。
水文循环不仅提供了人类生活所需的淡水资源,还维持了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稳定。
4. 水文循环的影响因素水文循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等。
气候条件决定了水蒸气的蒸发量和降水量,气温越高蒸发量越大,降水量也会相应增加。
地形地貌对水的径流和地下水流动具有重要影响,高山地区容易形成降水集中的河流,而平原地区则更容易形成地下水。
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也能影响水分的渗透和蒸发过程。
5. 水文学参数和指标水文学研究中使用了一些参数和指标来描述水文过程。
例如,降水强度指标可以描述降水的总量和强度,径流系数可以衡量降水中多少比例转化为地表径流,含水层厚度可以用来评估地下水资源的丰富程度等。
这些参数和指标对于水文学的研究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6. 水文模型水文模型是通过数学和计算机技术对水文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的工具。
水文模型能够通过输入地表和地下水系统的数据,模拟出水文过程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如洪水预测、干旱预警等。
水文模型在水文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7. 水资源管理水文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水文学复习资料
水文学原理名词解释1、水文大循环和小循环:水文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进行的周而复始的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变换的运动过程。
水的三态转化特性是水文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是外因或动力。
1)水文大循环是发生于全球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分子交换过程。
由海洋上蒸发的水汽,被汽流带到大陆上空,遇冷凝结而形成降水。
降水至地面后,一部分蒸发直接返回空中,其余部分都经地面和地下注入海洋。
2)水文小循环是指陆地上的水分经蒸发、凝结作用又降落到陆地上,或海洋面蒸发的水汽在空中凝结后,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在海洋中。
前者可称为内陆小循环,后者称海洋小循环。
2、水量平衡:是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或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差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或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水量是平衡的。
3、流域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流域日均总蒸发量。
4、田间持水量: 土壤中所能保持的分子水和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5、凋萎系数: 植物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而开始凋萎枯死时的土壤含水量6、水系:在河流运动过程中,逐渐由小溪、小河集成大河,这样便构成脉胳相通的河流系统.7、流域形状系数:是流域分水线的实际长度与流域同面积园的周长之比,R=A/L2R:形状系数, A:流域面积(km2);L:流域长度(km)R值小,流域呈长形,流域水流变化缓和;反之,则水流变化剧烈。
8、径流模数:指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
M=Q/F ,m3/s·km29、水质:水体质量的简称。
水分子H2O,化学成分复杂,水中有80多种化学元素。
水中有8大离子:K+、Na+、Ca+、Mg+、Cl-、SO42-、HCO3-、CO32-10、最小值定律:植物生长取决于外界给它的所需养分中数量最少的一种。
11、输沙率:单位时间内通过断面的泥沙含量。
Q s=QP ,Q s-悬沙输沙率(kg/s);Q-流量(m3/s);P-断面平均含沙量(kg/m3)12、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如果把全流域按蓄水容量大小划分成许多小块,然后把蓄水容量由小到大进行排列,并和其相应的面积(%)绘在一张图上,纵坐标是蓄水容量Wm’,横坐标是小于或等于蓄水容量Wm的各小块面积之和F0占全流域面积F的百分数(F0/F)、点绘的Wm’~F0/F关系曲线,称流域蓄水容量曲线。
水文学复习资料
1、陆地表面水的组成:详见P89的表3-1.2、河流分段:可分为上、中、下游三段。
其水文特点是:上游:比降大,多瀑布急滩,流速大,流量小,冲刷占优势,河槽多为基岩或砾石。
中游:比降与流速减小,流量加大,冲刷、淤积都不严重,河槽多为粗砂。
下游:比降与流速更小,流量更大,淤积占优势,多浅滩或沙洲,河槽多细沙或淤泥。
3、水系:在一定集水区内,大大小小的河流构成脉络相通的系统。
4、水系特征——1)河流长度(河长):河源到河口的轴线长度。
2)河网密度:单位流域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
D=∑L/FD——河网密度(千米/平方千米),∑L——流域内各级河道总长度(千米),F——流域面积(平方千米)。
3)河流的弯曲系数:某河段的实际长度与该河段直线长度之比。
K=L/lK——河流弯曲系数;L——河段实际长度(千米);l——河段的直线长度(千米)。
K值越大,河段越弯曲。
K值大,对航运及排洪不利。
一般平原区河流的弯曲系数比山区的大,下游的比上游大。
5、水系类型:1)扇状水系:干支流呈扇状分布,即来自不同方向的各支流较集中地汇入干流,流域呈扇形或圆形。
(海河上游的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漳河等五大支流均于天津汇入海河)2)羽状水系:支流从左右两岸相间汇入干流,呈羽毛状。
如滦河水系。
3)树枝状水系:干支流的分布呈树枝状。
大多数河流属此类型。
如珠江干流西江,沿途接纳柳江、郁江、桂江等,即为一树枝状水系。
4)平行水系:几条支流平行排列,至下游或河口附近才汇合。
如淮河左岸的洪河、颖河、西淝河、涡河、浍河、沱河等。
• 5)格状水系:干支流分布呈格子状,即支流多呈90°角汇入干流。
如闽江水系。
这是由于河流沿着互相垂直的两组构造线发育而成6)辐合、辐散状水系:从四周向中间辐合的水系,称辐合状水系,发育于盆地地区。
从中间向四周辐散的水系,称辐散状水系,发育于穹隆构造地区。
6、流域:是指一条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
分水线包围的区域称为一条河流(或水系)的流域。
水文学复习要点
水文学复习要点绪论1水文学的研究对象2、 水文学的体系3、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第一章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1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水汽输送至大陆3 降水最发水水库慕发植 爭 泊 海洋发蒸 表直召卜溥 平水文循环过程包括 蒸发、降水、径流3个阶段和水分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水分下 渗、径流5个环节。
10、 径流的表示方法,径流的影响因素?11、 流域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表现?第二章河流1河流、流域及水系的概念2、河流上、中、下游的分段依据?3、河流的特征参数:河流落差、大断面、过水断面、弯曲系数、侵蚀基准点。
2、 3、 5、 6、 7、8 水文循环的类型水文循环的作用及效应水量平衡及其表达式土壤蒸发的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我国的水汽输送特点降雨要素,影响降雨的因素 下渗阶段划分,下渗的影响因素 径流形成过程中的子过程,特点?4、过水断面形态要素:过水断面面积F ,湿周P (即过水断面上被水浸湿的河槽 部分),水面宽度B ,平均深度H ,水力半径R ( R=F / P ),糙度n 。
水系的特征参数:河网密度、河系发育系数、不均匀系数、湖泊率。
闭合流域和非闭合流域。
河流的特征水位和相应水位。
天然河道中的流速分布特点。
河流冰情的阶段划分。
10、河流的补给类型及其特点。
11、径流的特征值及其计算(流量、年径流总量、径流深度、径流模数、径流系 数)。
练习:某闭合流域面积为1000km 2,多年平均流量为12m 3/s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380mm 。
求各径流的特征值?该流域位于干旱地区、湿润地区还是其它地区?12、 年径流量的表示方法(重点知道正常年径流量)。
13、 频率与重现期的概念。
14、径流的年内表示方法(不均匀系数、完全年调节系数 15、洪水波的推移和变形。
16、河水环流运动 的类型及其对河床的冲淤影响。
17、推移质与悬移质的概念和区另1」。
18、河流泥沙运动的方式, 携沙能力、输沙模数、侵蚀模数。
第三章地下水的结构和运动1、 含水层、含水介质和隔水层2、 孔隙度、裂隙率和溶隙率3、含水介质的 水理性质及其含义?4、包气带的垂直分带5、上层滞水、潜水与承压水的区别?6、孑L 隙水、裂隙水与岩溶水的形成条件及其动态特点?7、洪积扇中的潜水的形成条件及分带特征?8、 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以及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互补关系?9、 地下水排泄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
水文学总复习
降水量观测
(一)器测法 1. 雨量器 2. 自计式 (1)虹吸式 (2)翻斗式 (3)称重式 (二)雷达探测 (三)气象卫星云图
• 第二节 水位观测
指河流、湖泊、水库及海洋等水体的自 由水面离开固定基面的高程。 目前全国统一基面:黄海基面
水位观测设备:水尺、自记水位计
水位观测内容:基本水尺、比降水尺 水位观测资料整理:日平均水位、月平均水 位、年平均水位的计算。 (1)算术平均法 (2)面积包围法
PE
全球多年平均降 水量等于多年平 均蒸发量,为 1130mm
• 第二节
一、河流
河流与流域
(一)河流的形成与分段 地面径流长期侵蚀地面,冲成沟壑,形成溪流,最 后汇集成河流。 河谷、河槽或河床。 上游、下游、左岸、右岸。 分段:沿水流方向,自高向低可分为河源、上游、 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外流河、内流河或内陆河。
Pc R Ec Sc
若以海洋为研究对象,其水量平衡方程为:
Po R Eo So
△Sc——大陆在研究时段内蓄水量的变化量
△So——海洋在研究时段内蓄水量的变化量
对多年平均情况, △Sc 、△So 趋于零。所以:
Pc R E c
合并得:
Po R E o
Pc Po E c E o 或
二、地球上的水量平衡 水量平衡原理:在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任一区域、 任一时段进入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 的变化量。
水量平衡方程:
I O S
I、O——给定时段内输入、输出该地区的总水量
△S——时段内区域蓄水量的变化量,可正可负。
若以地球的整个大陆作为研究范围,其水量平衡方程为:
f (t ) f c ( f 0 f c )e t
水文学复习 重点
第一章复习参考题一、名词解释水资源:广义:世界上一切水体;狭义: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这种开发利用,技术上可行、经济合理、且对生态环境影响是可以接受。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径流的特征值:流量:流量Q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秒;径流总量:径流总量W是指T时间段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总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径流深度:径流深度R是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径流模数:径流模数M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之比;径流系数:径流系数a是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与相应的降水深度P之比,a<1。
蓄满产流:降雨在补足包气带中的水分亏缺之后,所余的水量全部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即蓄满产流。
超渗产流:当降雨强度超过下渗率时,未渗入土壤的水分便形成地表径流,即超渗产流。
河岸调节作用:当河网水位上升至高于其两岸地下水位,且河水与两岸地下水之间有水力联系时,一部分河水补给地下水,增加两岸的地下蓄水量;当河网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一部分地下水补给河水,这种调节称为河岸调节。
二、简答题1、水资源的特性1.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2, 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3,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4 利与害的两重性2、水循环的发生机理第一,水循环服从于质量守恒定律;第二,太阳辐射与重力作用,是水循环的基本动力;第三,水循环广及整个水圈,并深入大气圈、岩石圈及生物圈。
第四,全球水循环是闭合系统,但局部水循环却是开放系统。
3、水循环的实质水循环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4、蓄满产流与超渗产流的区别蓄满产流:降雨在补足包气带中的水分亏缺之后,所余的水量全部形成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即蓄满产流。
水文学原理复习
⽔⽂学原理复习⽔⽂学原理复习第⼀章1、⽔⽂现象研究⽅法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第⼆章1、河流组成⼀条河流沿⽔流⽅向,⾃⾼向低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五段。
2、径流损失⾬期蒸发、植物截留、填洼和下渗损失3、流域⾯积流域分⽔线包围区域的平⾯投影⾯积4、径流径流是由降⽔形成的,沿着流域地⾯和地下向河川、湖泊、⽔库、洼地等汇集流动的⽔流5、径流模数流域出⼝断⾯流量与流域⾯积之⽐值称为径流模数,以L/(s*km2)6、净流系数某⼀时段的径流深R与相应时段内的流域平均降⾬深度P之⽐称为径流系数第三章1、降⾬分类对流⾬、地形⾬、锋⾯⾬(冷锋、暖锋、静⽌锋、锢囚锋)、⽓旋⾬(温带⽓旋⾬、热带⽓旋⾬)2、降⾬的观测器测法、雷达测⾬法、⽓象卫星云图3、泰森多边形具体做法为: 根据计算区域(沉域)内的⾬量站⽹,以⾬量站为顶点连接成若⼲个不嵌套的三⾓形, 并尽可能使构成的三⾓形为锐⾓三⾓形。
然后对每个三⾓形求其重⼼(三⾓形三边垂直平分线之交点)。
利⽤这些三⾓形的重⼼,就可以将计算区域(流域) 划分成若⼲个计算单元。
由图4-12可以看出,这样就能够保证在每个计算单元的中⼼附近有⼀个⾬量站。
如果假设这样得到的计算单元的降⾬量分布是均匀的,并可⽤其中⾬量站的实测⾬量来代表,则根据式(4-9) 可导得⽤泰森多边形法计算区域(流域) 平均⾬量的公式为:为流域内第i个⾬量站的控制⾯积;F为流域总⾯积;为流域内地i个⾬量站的⾬量第五章1、⼟壤⽔分类吸湿⽔、薄膜⽔、⽑管⽔(⽀持⽑管⽔、⽑管悬着⽔)、重⼒⽔2、⽥间持⽔量指⼟壤中所能保持的最⼤⽑管悬着⽔量3、⼟壤含⽔量表⽰⼀定量的⼟壤中所含有的⽔分数量4、饱和含⽔量指⼟壤中所有孔隙都被⽔充满时的⼟壤含⽔量5、⼟⽔势在标准⼤⽓压下,从⽔池中吧单位质量的纯⽔从基准⾯上等温地和可逆地移动到⼟壤某⼀吸⽔点,使之成为⼟壤⽔是必须做的功是总⼟⽔势;是基质势;是溶质势;是压⼒势;是重⼒势6、对于描述⼟壤⽔运动来讲,应掌握以下要点。
水文学复习资料
水文学一、名词解释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海水盐度:单位质量海水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叫海水盐度。
它是海水物理、化学性的重要标志。
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水资源:指全球水量中可谓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水体更替周期:指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要的时间。
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蒸发能力:通常,将处在特定的气象环境中,具有充分供水条件的可能达到的最大蒸发量,称为蒸发能力。
区域总蒸发:是指研究区域内所有蒸发面上各种蒸发、散发之综合。
水汽扩散:指由于物质、粒子群等的随机运动而扩展于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
扩散现象不仅存在于大气之中,也存在于液体分子运动进程中。
水汽输送:指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由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
降水历时:指一场降水自始至终所经历的时间。
降水量:指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降水面积:即降水所笼罩的面积,以平方公里计。
下渗率:下渗又称入渗,是指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下渗能力:又称下渗容量,指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
稳定下渗率(fc):通常在下渗初期,下渗具有较大的数值,称为初渗,其后,下渗作用不断进行,下渗率不断递减。
当下渗到一定深度后,下渗率趋于常值,此时称为稳定下渗率。
产流机制:水在沿土层的垂向运行中,供水与下渗矛盾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的发展机理和过程,称为产流机制。
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断面的水量,常用单位为立方米每秒。
径流深: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
水文考试复习资料水文学是研究水文要素、水文变化规律和水文过程的科学,是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的基础和决策的依据。
下面将以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要素、水文观测和水文数据处理等方面,为大家提供水文考试复习资料。
一、水文学的基本概念水文学是研究水文要素、水文变化规律和水文过程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水文循环、水文过程、水文要素和水文数据分析等。
1.1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降水、径流、蓄水和土壤水分等环节。
1.2 水文过程水文过程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陆地和水体中的流动、滞留和蓄积等过程。
常见的水文过程有降水、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1.3 水文要素水文要素是指构成水文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降水、蒸发蒸腾、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
1.4 水文数据分析水文数据分析是指对水文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了解水文变化规律、预测洪水、干旱等水文事件,并为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依据。
二、水文要素的观测和分析为了研究水文过程和水文变化规律,需要对水文要素进行观测和分析。
以下是常见的水文要素及其观测方法和数据处理。
2.1 降水观测与分析降水的观测和记录是了解气候和水文循环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降水观测方法有雨量计观测和雷达降水观测。
降水数据的分析包括降水量的统计特征和降水频率分析等。
2.2 蒸发蒸腾观测与分析蒸发蒸腾是指地表和植被蒸发的总和,反映了水分从地表进入大气的过程。
常见的蒸发蒸腾观测方法有蒸发皿观测和能量平衡法观测。
蒸发蒸腾数据的分析包括蒸发蒸腾量和蒸发潜热的计算和统计分析等。
2.3 地表径流观测与分析地表径流是降水在地表流动形成的径流,是水文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常见的地表径流观测方法有流量计观测和降水-径流关系观测。
地表径流数据的分析包括径流量的计算和径流系数的分析等。
2.4 地下径流观测与分析地下径流是指降水渗入土壤后形成的地下水流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和水文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水文学复习资料
绪论水文学: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水体:水的集合体。
是地表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
水文学发展简介:①远古至14世纪末,水文现象定性描述阶段,原始观测②15 世纪初至约19世纪末,水文科学体系形成阶段。
定量表达,水文理论逐渐形成。
自计雨量计(1663,C.雷恩)蒸发器(1687,E.哈雷)流速仪(1870,T.G.埃利斯)水量平衡概念(1674,P.佩罗)谢才公式(1775)道尔顿蒸发公式(1802)达西定律(1856)③20世纪初至50年代,应用水文学兴起阶段,水文观测理论体系成熟(产汇流理论等流时线单位线)④20世纪50年代后,现代水文学阶段。
引进遥感电算等新技术新方法地理水文研究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和区域性三大特点。
水文现象: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统称为水文现象。
特点①水循环永无止尽;②水文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③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第一章水分子聚合体结构水温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随着水温升高,水分子聚合体不断减少,单水分子不断增多,当温度高于100℃呈气态,水主要由单水分子组成。
②随着温度降低,水分子聚合体不断增多,单水分子不断减少。
水温达到0℃结冰时,单水分子为零,三水分子增加,因为三水分子结构特性,液态水变成固态冰时,体积膨胀10%,若冰变液态水,体积减少10%。
③水温在3.98℃时,水的密度最大(二水分子最多),比重为1。
水的潜热蒸发潜热:水从液态转化为气态吸收的热量。
凝结潜热:水从气态转化为液态放出的热量。
世界大洋表面的温度分布:①水平分布。
(三大洋表面平均水温均为17.4℃,太平洋(19.1℃)>印度洋(17.0℃)>大西洋(16.9℃)。
②北半球高于南半球,在南北纬0°-30°之间以印度洋水温最高,在南北纬50°-60°之间大西洋水温相差悬殊。
水文学期末复习
水文学复习提纲绪论1.水文学定义,研究对象定义: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的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各种水体)的科学。
2.水文学发展的阶段①自远古至约14世纪末,为水文现象定性描述阶段②自15世纪初至约19世纪末,为水文科学体系形成阶段③自20世纪初至50年代,为应用水文学兴起阶段④20世纪50年代以来,进入现代水文学阶段3.水文学的研究方向(地理水文学的特征)a.研究方向: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工程学b.地理水文学特征:宏观性综合性区域性4.水文现象及其特点a.水文现象定义: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统称为水文现象b.水文现象特点:①水循环永无止尽②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③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5.水文学的研究方法传统的水文学研究方法主要有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和地理综合法三种。
第一章地球上水的性质与分布1.海水温度分布的变化规律。
水平方向温度分布特点北半球高于南半球,在南北纬0°—30°之间以印度洋水温最高,在南北纬50°—60°之间大西洋水温相差悬殊。
原因太阳辐射和洋流性质所决定。
垂直方向温度分布特点大洋水温的垂直分布,从海面向海底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
2.水中的逆温层和大气中的逆温层有何不同?水中逆温层:当湖温随水深的增加而升高时,即水温垂直梯度成正值时,将出现上层水温低,下层水温高,这种水温的垂直分布成为逆温层。
大气逆温层:在大气中某些层次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3.什么是矿化度,矿化作用有那几个方面。
a.定义:通常以一升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克数来表示水的矿化度。
b.矿化作用:①溶率作用②吸附性阳离子交替作用③氧化作用④还原作用⑤蒸发浓缩作用⑥混合作用4.大气水的化学成分和性质特点①溶解气体的含量近于饱和水汽蒸发上升及水滴在凝结降落过程中与空气充分接触,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氧气、二氧化碳在降水中都近于饱和。
专门水文学复习资料(经典版)
一、名字解释1.动储量:单位时间流经含水层(带)横断面的地下水体积,即地下水的天然程流量;2静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以下含水层(带)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3调节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内重力水的体积;4开采储量: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在预定开采期内不致发生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不良后果。
5补给量:补给量是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进人含水系统的水量。
6储存量:指地下水补给与排泄的循环过程中,某一时间段内在含水介质中聚积并储存的重力水体积7允许开采量:允许开采量就是用合理的取水工程,单位时间内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取出来,并且不发生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8地下水系统:地下水系统是以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把地球水圈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体作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理论分析、研究地下水的形成与运移的机理,并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地下水资源的勘察、评价、开发利用和管理问题。
9地下水动态:1、地下水的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10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11给水度:给水度(产)是表征潜水含水层给水能力或储水能力的一个指标,12水文地质参数:表征含水介质水文地质性能的数量指标,是地下水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资料,主要包括含水介质的渗透系数和导水系数、承压含水层的储水系数、潜水含水层的重力给水度、弱透水层的越流系数及水动力弥散系数等,还有表征与岩土性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的有关参数,如降水人渗系数、潜水蒸发强度、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等。
13渗透系数:渗透系数(K)又称水力传导系数,是描述介质渗透能力的重要水文地质参数,14导水系数(T):是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15储水率:表示当含水层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从单位体积含水层中,因水体积膨胀(或压缩)以及介质骨架的压缩(或伸长)而释放(或储存)的弹性水量16越流系数:表示当抽水含水层和供给越流的非抽水含水层之间的水头差为一个单位时,单位时间内通过两含水层之间弱透水层单位面积的水量17降水人渗补给系数:是降水渗人量与降水总量的比值,18水动力弥散系数:是表征在一定流速下,多孔介质对某种溶解物质弥散能力的参数。
水文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实用盐度:(S)在温度为15℃、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海水样品的电导率,与质量比为32.4356×10-3的标准氯化钾(KCl)溶液的电导率的比值K15来定义。
水量平衡:任意选择的区域在任意时间段时,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从总体上说收支平衡。
径流模数径流模数M是流域出口断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
径流系数径流系数a是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与相应的降水深度P之比值。
水流挟沙能力单位水体积的饱和含沙量。
透水性指在一定条件下,岩土允许水通过的性能。
矿化度:天然水中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与化合物的总量。
饱和地面径流:即包气带全部变成临时饱和水带,后继的降雨所形成的积水将不再是壤中流,而是以地面径流的形式出现。
多年平均径流量:天然河流的水量经常在变化,各年的径流量也有大有小,实测各年径流量的平均值。
一个年度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水量,称为该断面以上流域的年径流量。
同温状态:当湖温上下层一致,即水温梯度为零时,将出现上下层水温完全相同,径流深度径流深度R是指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求得的水层深度,以毫米为单位。
透明度:表示各种水体能见度的一个度量。
含沙量:河水中泥沙的多寡以含沙量表示,即单位体积浑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公斤/米3)。
潜水:指饱水带中自地表向下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承压水:指充满于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水循环: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侵蚀模数:流域地表冲蚀的泥沙数量,通常以侵蚀模数来表示,即每平方公里面积上每年侵蚀下来并汇入河流的泥沙吨数。
持水性:饱水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排水后,依靠分子力和毛管力仍然保持一定水分的能力称持水性。
水体的更替周期: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
水文学复习重点及技巧
熟悉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 法,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 题等
掌握考试时间分配,合理安排 答题时间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 练习,提高答题技巧和准确性
掌握答题技巧与方法
熟悉题型和考试形模拟试题
注意时间分配与做题顺序
早期水文学:以观察和描述为主,主要研究河流、湖泊等水体的基本特征。
近代水文学:随着科技发展,水文学逐渐融入了物理学、化学等领域的知识,开始深 入研究水循环、水力学等领域。
现代水文学:随着遥感、GIS等技术的发展,水文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环 境、生态、气候等多个领域。
未来水文学: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水文学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 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做题顺序:先做自己擅长的 部分,避免因为时间不足而 遗漏或匆忙解答
时间分配:合理规划时间, 确保每道题目都有足够的时 间去思考和解答
答题技巧:掌握一些答题技 巧,如排除法、推理法等,
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性
心态调整:保持冷静、自信 的心态,避免因为紧张而影
响发挥
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状态
保持冷静,不要紧张,按照自己的 复习计划进行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圈循环、水文循环和陆地水体运动规律的科学。
水文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与水体运动密切 相关的地貌、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等。
水文学的研究内容涉及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水灾害防治, 以及水域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等方面。
水文学在地理学、气象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应用价值。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水文学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提供水利工程设计和规划所需的水文数据和资料 用于洪水预测和防洪减灾,为水利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水文学提供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规划和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支持 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水文学提供水库调度、水电站发电等方面的技术支持
水文学复习要点
水文学复习要点水文学复习要点绪论1、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互相关系的学科。
2、所谓水温现象,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其循环过程中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形态。
在自然和人类因素影响下,各种水文现象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
(一)、成因上的自然性和人为性;(二)、时程上的周期性和随机性;(三)、地域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四)、运动的同在性和独立性。
第一章地球上的水循环与水量平衡3、水循环又称水文循环、水分循环,简称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球引力等的作用下,通过水分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落、水分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五个环节,不断发生的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4、水的循环运动,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中发挥着巨大的功能,对人类社会有着巨大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水循环具有促进自然地理环境中物质和能量迁移转化的功能。
其次,水循环具有影响地壳运动和塑造地貌形态的功能。
再次,水循环对天气现象和气候特征具有重大的影响。
最后,水循环具有形成区域水文现象和水资源的功能。
总之,水循环具有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功能和社会影响作用,所以水循环是水文学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水循环理论是水文学重要的基础内容之一。
5、按照水循环发生的地域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两种类型。
大循环又称外循环、全球水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大循环的基本特点是海、陆之间有着水分的交换,水循环的四个环节齐全,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圈。
在大循环中,水分既有垂直的纵向交换,又有水平的横向交换。
小循环的基本特点是:海陆之间无水分交换,水分交换仅发生于海洋内部或陆地内部;水循环的五个环节不一定齐全,水分的垂向运动和水平运动可同时存在,也可缺少水平运动。
6、宇宙间的普遍存在的物质不灭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
水量平衡是指任意区域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水量与支出水量的差额,必然等于蓄水量的变化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文学: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的性质、分布、循环、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研究对象:江河、湖泊、海洋、地下水核心内容:水循环研究方向:地理学、地球物理学与工程学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1)水循环永无止境(2)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3)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即存在相似性,又存在特殊性。
潜热:水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主要指水汽凝结成水或凝华成冰时所释放的热量。
水温海水温度海水热量的收支——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海水温度的分布——三大洋表面平均温度为17.4,其中太平洋最高,其次是印度洋,最后是大西洋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的分布特点:北半球高于南半球,在南北纬0—30之间以印度洋水温最高,在南北纬50—60之间大西洋水温相差悬殊。
世界大洋表面水温分布的总趋势:水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海区水位最高,大洋东西两侧,水温分布有明显差异,在寒暖流交汇处等温线特别密集,水文水平梯度很大,夏季大洋表面水温普遍高于冬季,而水温的水平梯度则冬季大于夏季影响水温日变的因素:太阳辐射、季节变化、天气状况、潮汐和地理位置影响水温年变的因素:太阳辐射、洋流性质、季风和海陆位置河水温度河水温度:河水热状况的综合标志为河水温度天然水的化学成分天然水中各种物质按性质分为:1.悬浮物质 2.胶体物质 3.溶解物质天然水中各种盐类的离子:k+、Na+、Ca+、Mg+ CI+、Hco3、SO4、CO3矿化度:天然水中各种元素的离子、分子与化合的总量称为矿化度天然水的矿化作用:溶滤作用:土壤和岩石中某些成分进入水中的过程叫。
吸附性阳离子交替作用 3.氧化作用 4.氧化作用 5.蒸发浓缩作用 6.混合作用四、水体的化学性质(三)河水化学成分的特点:1.河水的矿化度普遍低 2.河水中各种离子的含量差异很大3.河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由有差异性4.河水化学组成的时间变化明显湖水化学成分的特点:1.湖水的矿化度有差异 2.湖水生物作用强烈 3.湖水交替缓慢,深水湖有分层性地下水的化学特征:1.地下水充填于岩石、土壤空隙中,与岩石、土壤广泛接触,渗流速度很小,循环交替缓慢,而且地下水贮存于岩石圈上部相当大的深度,构成了地下水圈。
2.矿化度变化范围大,从淡水直到盐水。
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时间变化极为缓慢,常需以地质年代衡量3.地下水与大气接触有很大的局限性,仅限于距地表最近的含水层,此层可溶入氧气成为地下水氧化作用带水资源涵义与特性水资源的特性:1.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 2.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3.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4.利与害的两重性世界水资源水资源:指全球水量中可谓人类生存发展所利用的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量水资源时空变化地区分布——总趋势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多雨---丰水带(2)湿润--多水带(3)半湿润--过渡带(4)半干旱--少水带(5)干旱干涸带多年变化 3.季节变化水资源条件和问题:1.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水量较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国策 2.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进行水量的地区调配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课题 3.水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抗旱防洪始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4.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增加了江河防洪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 5.地下水是我国重要水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过量开采 6.天然水质相当良好,但人为污染相当严重,防止水质恶化,保护水源已是当务之急。
水循环基本过程水循环基本过程水循环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地心引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的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
水体的更替周期:水体在参与水循环过程中全部水量被交替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也是反映水循环强度的重要指标水循环的作用与效应:1.水循环与地球圈层构造 2.水循环与全球气候 3.水循环与地貌形态及地壳运动 4.水循环与生态平衡 5.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一、蒸发的物理机制蒸发应蒸发面的不同,可分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等。
蒸发潜热:单位质量的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时所吸收的热量影响蒸发的因素:(一)供水条件(二)影响蒸发的动力学因素与热力学因素动力学因素:(1)水汽分子的垂向扩散(2)大气垂向对流运动(3)大气中的水平运动和湍流扩散热力学因素:(1)太阳辐射(2)平流时的热量交换(三)土壤特性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蒸发量的计算:1.采用一定的仪器和某种手段直接进行测定 2.根据资料建立地区经验公式3.通过成因分析建立理论公式植物散发量的计算——直接测量(器测发、坑侧发、棵枝称重法)和分析估算(水量平衡法、热量平衡法、各种散发模型)区域总蒸发量的计算区域总蒸发:研究区域内所有蒸发面上各种蒸发、散发之综合水汽扩散:由于物质、粒子群的随机运动而扩展于给定空间的一种不可逆现象水汽输送:大气中水分因扩散而由一地向另一地运移,或有低空输送到高空的过程水汽输送通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水汽通量散度:单位时间汇入单位体积或从该体积辐散出的水汽量影响水汽输送的主要因素:1.大气环流 2.地理纬度 3.海陆分布 4.海拔高度与地形屏障作用我国水汽输送的基本特点:(1)存在三个基本的水汽来源,三条输出入路径,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水汽输送既有大气平均环流引起的平均输送,又有移动性涡动输送,其中平均输送方向与风场相一致。
3.地理位置、海陆分布与地貌上总体格局,制定了全国水汽输送的基本态势 4.水汽输送场垂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降水要素:1.降水总量: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2.降水历时与降水时间降水强度 4.降水面积降水特征的表示方法:(1)降水过程线(2)降水累计曲线(3)等降水量线(4)降水特性综合曲线:1.强度-历时曲线 2.平均深度-面积曲线 3.雨深-面积-历时曲线面降水的计算:(1)算术平均法(2)垂直平分法(3)等雨量线法(4)客观运行法影响建水的因素:1.地形条件影响 2.森林对降水的影响 3.水体的影响 4.人类活动下渗:水从地表渗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下渗的物理过程下渗过程的阶段划分:1.渗润阶段 2.渗漏阶段(非饱和水流运动) 3.渗透阶段(饱和。
)下渗水的垂向分布:1.饱和带 2.过渡带 3.水分传递带 4.湿润带下渗要素:1.下渗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土壤中水量。
2.下渗能力: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率3.稳定下渗率影响下渗的因素:1.土壤特性 2.降水特性 3.流域植被、地形条件 4.人类活动一、径流的涵义及其表示方法(一)径流的涵义与径流的组成径流:流域的降水,由地面与地下汇入河网,流出流域出口断面的水流河川径流由地面径流、地下径流及壤中流三种径流组成径流的表示方法流量-Q-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段面的水量,用立方米/秒径流总量-W-指T时段内通过某一段面的总水量,用立方米W=QT径流深度-R-将径流总量平铺在整个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深度,用毫米R=QT/1000F 径流模数-M-流域出口端面流量与流域面积F的比值,用升/秒.平方千米M=1000Q/F径流系数-a-某一时段的径流深度R与相应的降水深度P之比值a<1径流的形成过程:1.流域蓄渗 2.坡地汇流 3.河网汇流影响径流的因素:(一)气候因素(降水、蒸发、气温、风、湿度)(二)流域下垫面流域产流理论*p108 111产流过程:指流域中各种径流成分的生成过程,也是流域下垫面对降水的再分配过程产流机制:水在沿土层的垂向运动中,供水与下渗矛盾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的发展机理和过程超渗地面径流的产流机制:只在供水与下渗矛盾发生在包气带上界面的产流机制产生的条件:1.前提-产流界面为地面2必要-有供水源 3.充分条件-降水强度大于下渗能力.壤中径流的产流机制产生条件:1.必要-供水 2.前提-要有比上层下渗能力小的界面 3.充分-供水强度>下渗强度 4.充分-产生临时饱和带,还具有产生侧向流动的动力,既坡度与水流归槽地下径流的产流机制:包气带较薄、地下水位较高时的地下水产流机制饱和地面产流机制流域产流方式超渗产流方式发生在:地下水埋藏深、包气带厚度大、土壤透水性差、植被较差的丘陵区或干旱区基本特点: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时才产生地面径流,二径流量与产流面积并不是随降雨的继续而增长,径流量与产流面积主要与降雨强度与下渗能力有关。
蓄满产流方式 1.包含饱和地面径流、壤中径流及地下径流三种产流机制类型 2.包含饱和地面径流与壤中径流两种产流机制的类型 3.包含饱和地面径流与地下径流两种产流机制类型基本特点:(1)先满足包气带最大蓄水容量的地方先产流(2)一次降雨过程中,随着降雨的继续,产流面积增大,产流量随之增大(3)对同一降水量,包气带起始蓄水量大,则产流量也大,反之(4)当未满足流域的最大蓄水容量以前,dR/dp<1,满足以后等于1超渗与饱和产流交替型方式 4.我国地区的产流方式流域汇流的影响因素:1.降水特性2.流域的地形坡度 3.流域形状4.水力条件河流的水文情势:指河川径流的分布与变化,洪水、枯水的特征等水情要素水位:指水体的自由水面高出某一基面以上的高程水位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叫水位过程线流速:指河流中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流量:指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过水面的水量洪水与枯水洪水:大量降水或积雪融水在短时间内汇入河槽,形成特大的径流。
1.洪水特征的三要素:洪峰流量,洪水总量、洪水总历时2.洪水的影响因素:1.天气因素 2.流域的下垫面因素3.洪峰流量的推求:(1)根据洪水观测资料推求给定频率的洪峰流量(2)地区综合经验公式法(3)推理公式枯水:是河流断面上较小流量的总称影响枯水径流的因素:(1)流域蓄水量(2)河流的大小及发育程度枯水径流的消退规律——主要由流域蓄水量的消退形成的河水的运动状态层流与紊流层流的水流状态:全部水流呈平行流束运动,即水质点运动的轨迹线平行,在水流中运动方向一致,流速均匀紊流的水流状态:水流中每个水质点运动速度与方向均随时间变化,而且变化围绕平均值上下跳动。
紊流基本特征:在流量不变的情况下,流量中任一点的流速和压力虽时间呈不规则的脉动。
扩展性能冰川:地表固态降水的积累与演化,形成能自行流动的天然冰体成冰过程:雪的沉积、粒雪化、成冰作用冰川的类型按冰川形态和运动特性分为大陆冰盖和山岳冰川按冰川发育的水热条件和物理性质分为大陆性和海洋性冰川的运动方式:重力流和挤压流影响融雪的因素:暖气团来临、太阳辐射和降雨决定融雪径流峰量的因素:积雪量、融雪的热量和强度冰川积雪融水对河流的补给作用:冰川融水对河流的补给作用, 积雪融水补给对河流水情的影响湖泊:湖泊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洼地的蓄水体系,是湖盆、湖水以及水中物质组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水库:水库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在河道上建坝或堤堰创造蓄水条件而形成的人工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