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高考历史全程备考二轮复习练习专题检测四“中国近现代史”政治专练
2019高三历史二轮练习专项:中国现代史专项练习
2019高三历史二轮练习专项:中国现代史专项练习注意事项:认真阅读理解,结合历年的真题,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重在审题,多思考,多理解!无论是单选、多选还是论述题,最重要的就是看清题意。
在论述题中,问题大多具有委婉性,尤其是历年真题部分,在给考生较大发挥空间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考试难度。
考生要认真阅读题目中提供的有限材料,明确考察要点,最大限度的挖掘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建议考生答题时用笔将重点勾画出来,方便反复细读。
只有经过仔细推敲,揣摩命题老师的意图,积极联想知识点,分析答题角度,才能够将考点锁定,明确题意。
【一】选择题1、〔2017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16题〕“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那么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其思想精髓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团结一致D、祖国统一2、〔2017年9月福建省泉州四校高三联考8题〕在2017年1月12日发生的海地大地震中,中国八名维和警察以身殉职。
八位烈士是祖国人民的优秀儿女,是世界和平的忠诚卫士。
在海地的维和行动说明中国A、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D、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3、〔2017年1月绍兴市高三期末质检14题〕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以下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A、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B、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D、独立自主,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4、〔2017年9月湖南衡阳八中高三月考15题〕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B.实行从沿海到内地的开放格局的确立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D.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5、0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四 选修部分 第14讲 Word版含解析
[考纲要求](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
一、商鞅变法1.背景(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井田制瓦解和宗法分封制的崩溃,社会处于转型期。
(2)春秋时期的改革针对经济基础,承认土地私有化;战国时期的改革针对上层建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3)秦国相对落后,秦孝公坚决支持商鞅变法。
2.内容(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奖励军功,编制什伍组织。
(2)经济: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3)政治: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燔诗书而明法令”;制定秦律。
(4)风俗:塞私门之请;推行分异令。
3.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评价(1)积极: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消极: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激化了阶级矛盾。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多年来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
(2)北魏面临危机:经济落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3)掌握实权的冯太后和孝文帝积极推动北魏改革。
2.措施(1)推行均田制;(2)设立三长制,加强中央集权;(3)整顿吏治;(4)迁都洛阳;(5)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
3.性质少数民族学习中原先进文化,促进自身封建化的改革。
4.评价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1)北宋中期,出现“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积贫、积弱)现象,阶级矛盾尖锐,边境危机严重。
(2)庆历新政失败,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
2.措施(1)理财措施:实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等,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政治史测试题(含答案)
.有学者统计:唐开元以前官额18 809。
宋朝皇祐前官额
861人,二者比例为。
宋朝与唐朝
相比()
A.官员定额渐趋正常
B.官僚机构庞大
C.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D.选官范围扩大
6.观察下图。
下列与唐都长安有关的表述,较为恰当的是()
①设鸿胪寺作为接待外宾的官方机构
②长安城是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
③城市布局蕴含“皇权至上”的理念
④唐代长安开始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有学者指出:“世宗的集权很是巧妙的,并不是像以前的枝枝节节,他只设了一个军机处,于是就把以前内阁和八旗的权力,整个拿来。
”在该学者看来,军机处的作用在于()
①强化君主专制②体现开放决策
③提高行政效率④协调满汉矛盾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清朝日常政务主要归六部等分理,没有外交部,对外关系一直都由类似于藩务、夷务和商务的机构来承接。
外交部之所以出现很晚,主要是因为()
A.“闭关锁国”政策排斥对外关系
B.儒家“天下一统”的意识惯性
C.中央机构叠床架屋的权力体系
D.内阁与军机处涵盖了外交事务
9.1895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
其目的是() A.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
B.极力维护晚清的朝贡体系
C.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题 近代中国综合测试
《近代中国》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个4分,共48分)1.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
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A)A.城市化进程推动B.工业化水平提高C.国际市场的扩大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1936年,中德签订合同,德国向中国提供1亿马克的无限期周转贷款,中国可随时用之于购买德国工业产品及其他产品,并规定贷款除南京资源委员会提取小部分用于购买工矿设备和技术合作外,其余绝大部分由南京用来购买德国军火和兵工设备。
中国签订该合同的目的是(C)A.借助德国力量牵制日本B.体现两国政权的密切合作C.夯实中国备战物质基础D.发展有利抗日的国际环境3.张之洞认为,中国物产之盛甲于五洲,但因交通不便,工艰运贵,所以出产不多,销售不广,且土货往往质粗价廉,只有经过机器、化学的加工,才能变粗为精,实现增值。
由材料可知,张之洞认识到(C)A.经济对国家实力有重要影响B.中国处于商战劣势的根源C.大机器生产对商战的重要性D.专制政体导致了商战不利4.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申报》连续报道前线战况和中法间的交涉并发表评论,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在社会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这反映出当时(C) A.中法战争的危害前所未有B.富国强兵成为社会共识C.新的舆论工具为人们接受D.时政成为媒介宣传的主流5.郭嵩焘反对“严夷夏之大防”,痛斥士大夫“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主张“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
这反映了郭嵩焘(B) A.坚持传统的“夷夏之辨”B.具有近代民族主义观念C.倡导“中体西用”思想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6.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
五四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四“中国近现代史”政治专练
专题检测(四)“中国近现代史”政治专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高三·常德期末)关于“1840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历来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而进行的通商战争”。
由材料可知( ) A.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B.不同视角引发不同历史阐释C.历史结论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D.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解析:选B 鸦片战争的性质已有定论,故A项错误;中国人和英国人从不同角度对鸦片战争进行解释,故B项正确;历史结论具有客观性,故C项错误;历史研究可以还原历史真相,故D项错误。
2.下表为清朝咸丰皇帝(1851年至1861年在位)执政时期户部部分库存银两数据(单位:万两),根据所学,推断咸丰初年户部存银数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年份库存银数新收银数支出银数实存银数咸丰元年844.096 2 850.852 9 956.991 0 737.958 1咸丰二年737.958 1 836.183 7 1 032.617 2 541.524 6咸丰三年541.524 6 475.339 7 847.174 6 169.689 7B.内战消耗了大量军费C.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朝廷收支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导致税收减少解析:选C 据材料,清政府新收银数从咸丰二年(1852年)到咸丰三年(1853年)急剧变化,此时未有战争和赔款,故A项错误;1852年至1853年清政府没有内战,故B项错误;主要是太平天国1853年定都天京,并转战长江中下游,而南方经济发达,从而切断了清政府在南方的税收,且清政府需要支出大量银两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从“咸丰二年”到“咸丰三年”银两急剧减少的原因,时间1851~1853年是解题的关键点,故D项错误。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中国近现代史》精练卷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中国近现代史》精练卷(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2.(2018·黄冈期末)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英人称之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
然而国内不断有人攻击他:“此……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等等,迫使郭嵩焘辞职。
这说明()A.部分国人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B.清朝官场相互倾轧的现象十分严重C.与敌国打交道的官员通常受到诟病D.道德绑架开始成为有效的攻击手段3.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
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
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
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蔓延开来。
这个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4.新军是清朝统治的支柱力量。
1911年秋,武汉新军15 000人中,纯粹革命党人将近2 000人,经过联系而同情革命的约4 000人,与革命为敌的至多不过1 000多人,其余都是摇摆不定。
这说明()A.清朝统治根基已动摇B.革命党建立自己的武装C.武昌起义打击了清廷D.革命党人的宣传力度大5.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
“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
2019届高考历史备考二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篇》精练卷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备考二轮复习专题《中国近现代史政治篇》精练卷(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高三·常德期末)关于“1840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历来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而进行的通商战争”。
由材料可知()A.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B.不同视角引发不同历史阐释C.历史结论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D.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2.下表为清朝咸丰皇帝(1851年至1861年在位)执政时期户部部分库存银两数据(单位:万两),根据所学,推断咸丰初年户部存银数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年份库存银数新收银数支出银数实存银数咸丰元844.0962850.8529956.9910737.9581年咸丰二737.9581836.18371032.6172541.5246年咸丰三541.5246475.3397847.1746169.6897年A.大量库存银被用于支付战争赔款B.内战消耗了大量军费C.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朝廷收支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导致税收减少3.1895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
其目的是() A.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B.配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步骤C.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D.极力维护晚清的朝贡体系4.有学者认为“经济上,辛亥革命爆发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本主义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思想上,‘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
该学者()A.认为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B.不认同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C.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D.完全否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5.(2019届高三·十堰质检)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四专题综合检测含解析
专题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8湖北武汉二调)下面的图片是1954年漫画家韦启美创作的《幻想变成现实》。
该漫画表明( )A.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经营自主权B.农业合作社适应了农村发展的需要C.人民公社有效集中了农业生产资源D.国有经济较个体经济优势更加明显2.(2018东北三省三校高三联考)1953年,中央为解决干部问题规定了统一调配、重点配备、大胆提拔的原则。
至1957年,统一分配的范围从大专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到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和工人。
全行业公私合营时,对原私人企业的职工也采取“包下来”的方针。
由此形成的“铁饭碗”劳动体制( )A.利于提高地方和企业积极性B.有利于巩固新中国政权C.符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D.为工业化培养大量人才3.(2018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二模)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表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 )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C.美、苏两国间关系的变化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4.(2018四川高三一联)新中国成立初期,刘少奇曾在天津等地同资本家谈话中提出:“现在剥削是救人,不准剥削是教条主义……”上述言论,在一定程度上( )A.体现了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B.反映了强调阶级斗争的思想C.抑制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D.削弱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5.(2018山西榆社中学高三模拟)1958年8月,中央召开会议,认为1958年的粮食和棉花产量将创历史新高,中国的农业和粮食问题已经过关,应把工作重点由农业转到工业上来,决定将钢产量计划增加到1957年的两倍。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当时中央( )A.积极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对经济形势的发展判断有误C.认为应根本上改革生产关系D.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合理调整6.(2018河北衡水高三模拟)1959年我国城镇人口增加了1 650万人,城市化水平提高了2.2%,到1960年全国城镇人口达13 073万,城市化水平达到19.8%,三年净增31.4%。
2019届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中国近现代史》精练卷含答案解析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C.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6.下表为 1889~1926 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人次),表格中数据 的变化说明( )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马
脚踏车
机器脚 踏车
汽车
“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蔓延开来。这个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辛丑条约》
4.新军是清朝统治的支柱力量。1911 年秋,武汉新军 15 000 人中,纯粹革命党人将近 2 000 人, 经过联系而同情革命的约 4 000 人,与革命为敌的至多不过 1 000 多人,其余都是摇摆不定。这说明 ()
1928~1949 年
国民党政府在“振兴实业”的旗号下制定了铁道建设计划和中外合资 筑路政策,浙赣铁路、粤汉铁路、陇海铁路等重要铁路干线和钱塘江 大桥、南京铁路轮渡等重要铁路工程相继建成;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 间,一方面在中国东北和台湾擅自修筑大量铁路,另一方面又在中国 关内大肆破坏铁路和利用铁路扩大侵华战争,至(全面)抗战初期,关内 铁路 23%被毁
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2.(2018·黄冈期末)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 乎国际惯例,英人称之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然而国内不断有人攻击他:“此……汉奸之人,
5
2019 届高三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二《中国近现代史》精练卷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4近代中国的政治测含答案解析
专题04 近代中国的政治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选择题(15*4=60分)1.关于下图所示根据地的解读,正确的是2.A.出现于1937年以后B.由中国工农红军创建C.属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D.为渡江战役胜利奠定基础2.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革命运动说成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主流观点,这主要是因为A.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中国民主革命序幕B.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的一面C.对太平天国运动研究史料的大量发现D.太平天国运动研究受到时局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日本侵华加剧,中日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革命运动说成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主流观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影响学术主流思想,故D 项正确。
A项,题干所述为民族革命,与近代民主革命无关,排除。
B项,题干未体现太平天国运动反侵略特点,排除。
C项,题干现象主要因时局影响,与史实占有丰富与否无关,排除。
8.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导致了中国的转型走向了一个更加艰难更加惨烈的道路,因为共和政体在中国文化传统里缺乏支撑的要素,不像西方文化里,有希腊的城邦与罗马共和政体的这样的制度遗产。
作者旨在强调A.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漫长而曲折B.历史传统与政治制度建立密切相关C.君主立宪制更符合当时中国国情D.戊戌变法导致了近代的动荡与徘徊9.编年体史书有利于读者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了解历史事件,也便于了解历史事件间的互相联系。
如果一位史学家要编写1937年的历史,可以被编入的史实有①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②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③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④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是1937年9月,②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是1937年8月底,③八一三事变和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不得不增调军队,实行抗战政策,接下来组织了淞沪会战,④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是在1937年9月,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中国史近现代经济专题测试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中国史近现代经济专题测试一、选择题1.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 A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C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3.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
这一时期( C )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②工业体系比较完整③纺织和面粉业增长最快④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A )5.下图为某校同学的作品《一棵树的自述》,此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请观察四格画面来判断以下哪个选项是时间背景的正确反映 CA.①19世纪60、70年代② 20世纪30、40年代③20世纪60年代④21世纪初B.①19世纪30、40年代②19世纪末③20世纪20年代④20世纪40年代C.①19世纪60、70年代②20世纪初③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中期④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D.①19世纪末②20世纪30年代③20世纪中期④ 20世纪末6.从民国初期民族火柴业的一组商标中你能得到信息有 B①辛亥革命推动了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中国摆脱了外来经济控制③中华民国政府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④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的社会进步潮流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③7.“看红旗,五星不定;扭秧歌,进退两难”。
针对建国初期社会上某些人一度出现的这种惶恐心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的举措是 BA.稳定物价,统一财经B.合理调整工商业C.开展“五反”运动D.进行三大改造8.被誉为“企业大王”的刘洪生,1930年在上海创办章华毛纺织厂。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项:中国近代史专项检测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项:中国近代史专项检测【一】选择题1、〔2017年11月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12题〕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
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该新政府是〔〕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D、重庆政府2、〔2017年10月厦门外国语学校检测12题〕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
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1851年B、1895年C、1898年D、1906年3、〔2018年春季北京〕红色旅游的宣传词中有“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的说法。
这里的“历史红”指的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C.人民军队的诞生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4、〔2018年5月北京市东城区二模16题〕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
”这种现象反映了〔〕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5、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17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6、〔2017年11月山东冠县诊断9题〕“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到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这一义和团揭帖主张的是A.反清灭洋B.扶清灭洋C.以清灭洋D.反清扶洋7、(2018年11月河南信阳市高三调研10题)“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A、成立中国同盟会B、与保皇派论战C、发动黄花岗起义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8、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中外条约记载“【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线索训练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训练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1 . (2018昆明一中月考,26)鸦片战争后的十几年间,以“夷”称外国人,依然成为常态。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
这反映了清政府()A .认可了平等外交的思想B .传统观念的重大变化C .放弃了“天朝上国”观念D .开始向西方学习法律答案B解析“ 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夷'字的使用自此受到了限制” 反映了对外国势力的重新认识,故B项正确。
2. (2018 广州高三调研,28)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一切贵重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
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 .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C .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D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答案C解析据材料鸦片战争前“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而战后“夷商自行转运................. 物充积于厦口” 可知,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开放厦门,广州不再是唯一的通商口岸,反映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故C 项正确。
3. (2018吉林二模,7)李鸿章的一生事业与洋务相连,久被清议攻诘,晚年曾心酸地自谓:“三十年来无时不在诽谤”。
李鸿章这段话道出了( )A .守旧官僚势力的强大B .最高统治者的排斥猜疑C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D .中国社会的愚昧与落后答案A解析李鸿章生存在旧的官僚体制下,他所受的“诽谤”也应出自官僚体制,故A 项正确;李鸿章领导洋务运动,是得到最高统治者默许的,故B项错误;C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制度和体制方面的,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李鸿章的话只能反映出官僚体制集团的愚昧,故D 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四)“中国近现代史”政治专练(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届高三·常德期末)关于“1840年中英战争”的性质问题,中国人历来强调“这场战争是英国为了拓展市场,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的侵略战争”。
而英国人则认为“他们进行这场战争是为了争取和保护正当的通商权利而进行的通商战争”。
由材料可知() A.对鸦片战争的性质至今没有定论B.不同视角引发不同历史阐释C.历史结论都具有强烈的主观臆断D.历史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解析:选B鸦片战争的性质已有定论,故A项错误;中国人和英国人从不同角度对鸦片战争进行解释,故B项正确;历史结论具有客观性,故C项错误;历史研究可以还原历史真相,故D项错误。
2.下表为清朝咸丰皇帝(1851年至1861年在位)执政时期户部部分库存银两数据(单位:万两),根据所学,推断咸丰初年户部存银数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B.内战消耗了大量军费C.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朝廷收支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导致税收减少解析:选C据材料,清政府新收银数从咸丰二年(1852年)到咸丰三年(1853年)急剧变化,此时未有战争和赔款,故A项错误;1852年至1853年清政府没有内战,故B项错误;主要是太平天国1853年定都天京,并转战长江中下游,而南方经济发达,从而切断了清政府在南方的税收,且清政府需要支出大量银两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从“咸丰二年”到“咸丰三年”银两急剧减少的原因,时间1851~1853年是解题的关键点,故D项错误。
3.1895年,在中日《马关条约》的谈判过程中,李鸿章曾想把第一款修改如下: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并放弃对朝鲜内政的干涉,同时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
其目的是()A.试图确保中国东北边疆的安全B.配合日本对外扩张的步骤C.顺应民族独立的世界历史潮流D.极力维护晚清的朝贡体系解析:选A从材料“要求日方保证朝鲜为‘局外之国’”可以看出,李鸿章希望通过朝鲜的“中立化”,以阻止日本对朝鲜的独占,继续确保朝鲜半岛成为中国东北边疆的一个安全屏障,故A项正确;李鸿章这一条款的提出是想阻止日本独占朝鲜,而不是配合日本对外扩张,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没有使朝鲜独立,故C项错误;这一条款实际上是想使朝鲜独立,阻止日本独占,所以之前的朝贡体系必将崩溃,而不是极力维护朝贡体系,故D项错误。
4.有学者认为“经济上,辛亥革命爆发时中国的社会发展水平,远未达到资本主义革命水平;政治上,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思想上,‘三民主义’只是革命的理论纲领,并没有深入人心;目标上,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没有彻底摧毁封建王朝的社会基础,中国社会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
该学者() A.认为资本主义道路不适合中国B.不认同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C.正确全面客观地评价辛亥革命D.完全否定了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解析:选B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而不是强调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故A项错误;据材料“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封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又走上了军阀割据的道路”可知,学者并不认同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故B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该学者未正确客观评价辛亥革命,故C项错误;据材料“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更替”可知未完全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故D项错误。
5.(2019届高三·十堰质检)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
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
”这说明当时()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解析:选D鸦片战争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19世纪中期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19世纪末维新变法使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都与材料“1919年5月”不符,故A、B、C三项错误;据材料“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可知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故D项正确。
6.1927年7月27日,周恩来说:“我们这次起义是敌人逼出来的,不如此便没有出路。
起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成功的关键在于团结一心,众志成城。
在于有周密的准备,出敌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
”周恩来意在说明()A.南昌起义应力求一举成功B.中国共产党已独立领导民主革命C.国民革命失败后的形势D.南昌起义的条件已经成熟解析:选A由题干中的“起义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举歼灭南昌的敌人”可知,周恩来意在说明起义必须取得成功,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7.1935年,蒋介石指示:“凡各兵工厂尚未装成之机器,应暂停止,尽量改运川黔两地,并不露形迹。
”这一指示在当时()A.加速了日本侵华步伐B.意在警惕共产党力量C.导致了经济比例失调D.旨在服务民族战争解析:选D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根源于日本的侵略国策,故A项错误;1935年蒋介石正在追剿长征红军,已经不是“警惕”二字,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蒋介石指示机器“尽量改运川黔两地,并不露形迹”,表明蒋介石在做抗日战争的准备,故D项正确。
8.自1943年1月起,中国陆续与英美等国签订平等新约,废除了列强享有的治外法权、租界、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等在华特权,收回了过去所丧失的诸多国家主权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中国代表顾维钧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的大国地位由此获得体制性确认。
上述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在于()A.极大地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C.为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民族独立和国际平等的新路D.中国以自己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赢得国际声誉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抗日战争使中国收回了许多国家主权,并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9.1949年2月3日,中共中央电示:“国民党有在京(南京)沪线组织抵抗及放弃该线将主力撤至浙赣路一带之两种可能,我们必须有应付两种可能的准备。
”依据电文判断,中共中央正在筹备()A.实施北平谈判达成的和平协定B.进行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C.实施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D.解放军渡江作战,将革命进行到底解析:选D1949年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故无从实施,且与材料中“1949年2月3日”不符,故A项错误;千里跃进大别山是1947年6月,与材料中“1949年2月3日”不符,故B项错误;1948年秋,敌我力量发生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认为决战时机已经到来,于是连续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与材料中“1949年2月3日”不符,故C项错误;1949年4月21日,向全国进军,解放军横渡长江,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顷刻土崩瓦解,渡江作战与材料中“1949年2月3日”“中共中央正在筹备”相符,故D项正确。
10.在各级人大召开的基础上,1953年1月组成以毛泽东为主席的宪法起草委员会。
3月,全国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
此后,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
材料表明()A.新政权建立充分体现民意B.新中国已经步入法治国家C.新中国制宪程序的民主性D.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解析:选C根据所学,新政权建立于1949年,与材料“1953年”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1997年中共十五大,我国才提出“依法治国”的理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政协邀请各界民主人士500余人进行15次座谈宪法草案初稿……公布了经过修改的宪法草案后,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体现了宪法制定过程中,社会各界对宪法制定的讨论关注,民意基础比较广泛,故C项正确;“人民普遍参与新中国立法”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11.据中国网刊载:1973年,毛泽东委托民主人士章士钊前往香港与台湾人士接触,商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事宜;1975年,年迈的蒋介石思乡心切,委托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
这些做法()A.结束了两岸之间的军事对抗B.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C.宣告了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D.彰显了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解析:选D结束了两岸之间军事对抗的是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故A项错误;打破了两岸之间的隔绝状态是在1987年,故B项错误;宣告和平统一方针的确立是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台湾和大陆的接触表明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故D项正确。
12.(2019届高三·上饶期末)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俄罗斯有学者也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
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B.“冷战”思维仍然主导着当前的国际关系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D.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解析:选D材料中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华约”,说明他们并未认识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政治格局,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某些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观点还具有“冷战”思维,不能说明“冷战”思维仍然主导着当前的国际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对于上海合作组织的认识,并不能直接反映当前的国际局势,故C项错误;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上合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新华约”,这说明他们思想仍然被“冷战”思维束缚,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的特点是“结伴而不结盟”,与之前的“华约”结盟有本质区别,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
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
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