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二、科学探究 浮力的大小(一)教案 教科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科版(10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科版(10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教科版(10篇)八班级下册物理教案教科版(1)一、研发影响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因素打捞沉船与物体的沉浮有关,今日我们就亲自来来探究影响物体浮沉的条件。

探究过程一:将试验桌上的石蜡块、小瓶、牙膏皮分别投入水中,观看它们在水中的浮沉状况。

提问:你观看到什么情况?探究过程二:请同学们想方法转变它们的沉浮,并试试思索你是利用什么方法来转变它们原来的浮沉状况的?(同学试验,绽开进一步的探究、发觉过程)结论:掌握物体浮沉的途径:1、保持物体重力不变,增大浮力使物体上浮,削减浮力使物体下沉转变液体密度转变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保持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不变,减小物体自身重力使物体上浮,增大物体自身重力使物体下沉。

(设计理念:影响物体的浮沉的因素不行能只利用老师对同学的讲授,老师的演示就能完全建立的,在本探究活动中同学不是面对老师和课能力先设计好的问题,而是需要自己去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本设计中,教者想尽量用同学身边的器材如石蜡块、小药瓶、铅制牙膏皮铅笔等设计试验让同学先动手试验,再由同学自己利用观看和分析得出试验结论。

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充分调动同学各种感官的作用,使同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激活自主探究的学习热忱,另一方面也能让同学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从而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探究过程三:探究物体在什么状况下会下沉、上浮或悬浮,即探究物体的沉浮条件研发物体的悬浮条件。

将鸡蛋放入浓盐水中,渐渐加入清水,使鸡蛋悬浮在盐水中。

转变鸡蛋放入浓盐水中的位置,观看鸡蛋悬浮时的状态。

分析鸡蛋悬浮在盐水中的受力状况结论: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时,满意:F浮G物研发物体的下沉、上浮条件在盐水中加入,可使鸡蛋上浮。

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上浮时受力状况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时,满意:F浮G物在盐水中加入,可使鸡蛋下沉。

分析鸡蛋在盐水中下沉时受力状况结论: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时,满意:F浮G物分析争论得出物体漂移时的条件:分析鸡蛋漂移在盐水中的受力状况结论:物体漂移在液体中时,满意:F浮G物状态漂移悬浮沉底上浮下沉力的关系F浮=G物F浮=G物F浮G物F浮(设计理念: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的目的是要让同学经受新学问的探究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发觉过程,并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做进一步的探究实践,利用同学自己的试验体悟,渐渐熟悉发觉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探究的意义,引领同学在探究中积极学习,在获得学问的过程中提升素养,进展力量,在这里,老师需细心创设一系列的教学情景,老师的功夫,主要花在设疑,导疑上,最终的释疑留给同学自己解决) 多媒体演示:解释下沉、上浮和悬浮所表示的运动过程.(由同学填入物体所受浮力,强化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提出问题:产生漂移和悬浮的条件都是F浮=G,它们有区分吗?引发思索:两种状况下v排与v物关系不同(教学设计理念:在使用教学媒体时,考虑结合学校同学特征及教学的要求,选用能激活同学学习爱好、调动同学积极参与的教学媒体,让同学利用自己对情况的感性熟悉、到对问题的理性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的对概念、规律的正确的认知结构,使同学对物体在液体中的五种状况(“三状态”:漂移、悬浮、沉底。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的产生和大小。

2.掌握导致浮力大小变化的因素。

3.理解浮力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浮力的产生和大小。

2.浮力的应用。

难点1.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物体的体积和重量、液面深度等因素有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观看一个漂浮的小球询问学生:•为什么小球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和密度的概念。

2. 案例分析(约15分钟)分析以下案例,让学生探究浮力大小变化的原因:将不同重量和体积的球放入装满水的瓶子中,比较它们在水中的漂浮情况。

3. 实验探究(约40分钟)根据课件说明,向学生介绍浮力的产生和大小。

询问学生:浮力与液体密度、物体的体积和重量、液面深度等因素有什么关系?随后,进行小组实验探究:实验步骤1.取一个瓶子,装满一半水,测量水的高度,记录下来。

2.取一个水果,记录下它的重量和体积。

3.让学生将水果分别放入水中,如有必要调整液面深度。

比较不同水果在水中漂浮的情况。

4. 总结(约10分钟)让学生总结浮力大小变化的原因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以及通过浮力实现的应用。

四、作业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浮力和浮力大小变化的原因。

2.回顾实验过程,并总结实验结果。

3.探究在生活中浮力的其他应用。

五、拓展阅读1.什么是浮力,什么是密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虚物镜为什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3.浮力的大小是否受到重力的影响?如果有,会产生什么影响?4.在物理学中,有哪些现象受到浮力的影响?浮力又是如何产生的?。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3节《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理解。

在设计本次教学活动时,我充分考虑了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点,以及活动的教育目标和实践价值。

一、设计意图: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旨在通过有趣的水中浮力实验,引发幼儿对浮力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塑料瓶、水、各种体积和密度的物体(如石头、木块、泡沫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讲述一个关于浮力的故事,引发幼儿对浮力的好奇心。

2. 实验观察: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体积、密度的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3. 分析讨论:让幼儿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4. 实践操作:让幼儿自己设计实验,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6.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活动难点:让幼儿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参与度很高,他们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但在实验设计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下册浮力教案

初中物理下册浮力教案

初中物理下册浮力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3)掌握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2)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3)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下沉深度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阿基米德原理及应用。

3.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1. 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浮力现象导入,如船只、游泳等。

2. 提问: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二、探究浮力的计算方法(10分钟)1. 介绍称重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和在液体中的重力,计算浮力。

2.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

三、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体积的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

2. 数据分析,得出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四、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不同密度的液体中物体受到的浮力。

2. 数据分析,得出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五、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下沉深度的关系(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测量物体在不同下沉深度时受到的浮力。

2. 数据分析,得出浮力与物体下沉深度的关系。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排开液体体积、液体密度、物体下沉深度。

物理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教科版八年级下)

物理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教科版八年级下)

教案:物理 10.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的物理教材,主要涉及浮力的大小这一知识点。

具体内容包括: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是什么,以及浮力的计算公式。

2. 浮力的大小:讲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

3. 浮力实验: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实验演示浮力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浮力的大小。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浮力实验的操作方法及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实验器材(如物体、液体、测量工具等)、PPT课件。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记本、签字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舶、救生圈等,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实验演示: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浮力的大小,并学会使用测量工具。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让学生现场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浮力的概念2. 浮力的计算公式3.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4. 浮力实验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浮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并解释结果。

答案:1. 浮力是指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力,计算公式为 F浮= ρ液体gV排。

2.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等。

3.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结果表明实验操作正确,数据可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实验演示等方法,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浮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实验方法。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设计意图:本节课旨在通过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让学生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我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1. 知道浮力的概念,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2. 能够运用浮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浮力大小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水,量筒。

学具:每个学生一组,包括浮力计,物体,水,量筒。

活动过程:一、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浮力的概念,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浮力吗?浮力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

二、实验探究: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取一个物体,将其完全浸没在水中,观察并记录浮力计的示数。

2. 改变物体的位置,观察浮力计示数的变化,探讨浮力与物体位置的关系。

3. 改变物体的大小,观察浮力计示数的变化,探讨浮力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四、讲解阿基米德原理:1. 向学生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 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活动重难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浮力大小计算,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学生对浮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浮力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有关浮力应用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采用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它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一)教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一)教案教科版

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一)
【仪器材料】石块、弹簧测力计、盛有水的水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法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浮力,通过类比法、观察法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

在互联网上查找有关阿基米德以及死海的资料。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一、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介绍浮力是什么,以及浮力的计算公式。

2. 浮力的产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液体和气体对物体产生的浮力。

3. 阿基米德原理: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浮力。

4. 浮力的大小: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计算物体的浮力。

2. 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理解液体和气体对物体产生的浮力。

3.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能够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浮力。

4. 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浮力的产生,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

难点: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的关系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计,物体(如石头、木块等),液体(如水、盐水等)。

学具:实验记录表,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游泳的人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引入浮力的概念。

2. 讲解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浮力是什么,以及如何计算浮力。

3. 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通过示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液体和气体对物体产生的浮力。

4.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让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浮力。

5. 设计实验: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的关系。

6. 进行实验:学生按照设计的实验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7.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的关系物体在液体中的位置浮力的大小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请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以及液体和气体对物体产生的浮力。

3. 请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以及如何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测量浮力。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2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2. 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2.增进交流与合作的意识.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三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师生共同回忆,教师板书):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其所受浮力F浮=G物;2.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1-F2;3.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F浮=F下-F上.师生讨论: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只适用于计算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第二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三种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二、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造船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做船,用砂石作货物,看一看,谁做的船载的货物多?并思考: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造“船”比赛.学生每组一块大小相同的橡皮泥设计造船.并观察交流船只的差异,讨论,大胆猜测,交流讨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将饮料瓶慢慢压入水桶,体会浮力的变化,观察水位变化情况,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变化情况.从中获得启示,进一步想象: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教师板书学生的猜测,并引导学生合并归类,引导各小组认领实验课题.探究:根据课本探究,如果其它猜想要求学生回家探究.第二天交出探究报告.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即: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质量、体积、物体的形状等无关.三、阿基米德原理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实验一:每组分发一块大小相等的橡皮泥(当众分发,增加可信度),给大家3-5分钟的时间,利用橡皮泥做一条小船,看哪一组的船装“货物”最多“货物”是规格相同的钉子.分组实验:(由于问题具有挑战性且贴近学生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各组成员分工协作,争先恐后,开始行动.有的用手捏,有的先用笔杆轧成“饼”,再把四周折起,做成“船”,做完后纷纷放入水中,投放“货物”.“……10、11、12……20……”.在这九个组中,有八个组“装货”在十个以上,有两个组在20枚钉子以上.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兴奋不已,继而每个同学却为自己的“小船”最终“沉没”而惋惜顿足.虽然老师还没有提出做船的目的,但事实上他们在做的过程中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装货更多?”)实验二:请同学们拿出自备的空易拉罐,慢慢地压入水中,感受手掌受力变化.(教师示范表演)2.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前面的两个实验,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3.猜想与假设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两个实验作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正如课前预料,同学们纷纷作出反应)学生:底面积,因为把船底做大,“货物”装的才多;物体密度,有些物体在水中漂浮,有些物体则会沉底;液体密度,因为同一物体在水中可以沉底,在水银中则可以漂浮;浸入液体的深度,因为易拉罐越往下压,越费劲;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底面积,因为用粗细不同的易拉罐,压入水中相同的深度,用力大小不同.教师:(把各种猜想结果写在黑板上)我们今天着重研究浮力与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底面积是否有关.(并引导学生取得共识)这就是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有什么关系?但是测量液体体积的量筒,对少量液体而言,误差是比较大的.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体积和质量、重力是—一对应的.为了测量的方便(从结果出发指导实验),我们研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4.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教师: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去验证我们的猜想?(经过组内同学之间的交流,大部分同学可以确定研究方案)用弹簧秤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用老师提供的纸杯把物体从溢水杯中排出的水收集起来,用弹簧秤测定其重力.最后寻找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5.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分组实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展现了一些个性化的作法:有些同学在往溢水杯中放物体的同时,测出了物体所受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有些同学是先在自备容器中测定物体全都浸入水中时所受浮力,再利用溢水杯测定物体全部浸入水中时排开水所受重力;有些同学在测定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时,因为杯子太轻,事先在杯子里装了适量的水,测出其重力,再把物体排开的水收集起来,测其总重,二者之差即是物体排开水所受的重力……)(在实验过程中,一组5人,他们有的提弹簧秤,有的读数,有的记录,同学们对出现的问题时有讨论与争辩.比如有的同学手持弹簧秤的外壳部位;有的同学用弹簧秤提着物体入水中时太快,造成溢出水的体积与物体体积不等;……通过争论,交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使实验过程更加合理.)记录数据以下是四级学生的实验数据:第一组:弹簧秤1 2N 1.6N弹簧秤2 0.1N0.5N第二组:弹簧秤1 2N 1.7N弹簧秤2 0.5N0.8N第三组:弹簧秤1 1.4N0.2N弹簧秤2 0.1N 1.2N第四组:弹簧秤1 1.3N0.2N弹簧秤2 0.2N 1.3N6.分析论证分组分析数据在得到测量结果后,同学们自发地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各组交流:他们发现两只弹簧秤示数变化量是相同的,其中弹簧秤1示数的减少量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弹簧秤2示数的增加量是物体排开水所受重力的大小.师生共同确认: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之大小,即F浮=G排.从而证明同学们前面的猜想是有根据的.课堂小结与延伸教师:(在得到F浮=G排之后,首尾呼应)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第四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比较简单的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对以下问题发表意见.(通过例题,对今天所学进行巩固,同时强化交流与合作及评价意识)教师:(投影)例:如图所示:有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液体中,要求出它所受浮力大小,还需要给出哪些条件?(此题打破常规,没有采用根据已知条件求得未知结果的问题模式,而是已知部分条件和结果,要求同学们给出其他条件)这道题同样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根据所学浮力知识,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随堂记录在黑板上):1.液体密度;物体体积2.液体密度;物体边长3.液体密度;物体质量;物体密度学生:(教师提议)对各组条件进行评价.(下课之前,教师提议)同学们自己评出第9组为踊跃发言小组(全班45人,共分成9个小组),然后予以鼓励(掌声).教师:对于其他猜想因素,课下同学们可以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逐个进行验证,并排除无关因素.教学反思。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新版)教科版
重点题型整理
七、重点题型整理
1.题型一:浮力概念理解题
题目:请解释浮力是什么,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浮力现象作为例子。
答案: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它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一种向上的力。一个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是船只浮在水面上。船只之所以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它受到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
5.题型五:浮力应用题
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为8N,那么这个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是多少?
答案: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是由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决定的,而物体在水中的浮力是由物体在水中的重力决定的。由于物体在水中的密度大于空气中的密度,所以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会小于在空气中的浮力。但是,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物体在水中的具体密度,我们无法准确计算物体在水中的浮力。不过,可以得出结论,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小于8N。
-浮力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②关键词:
-浮力: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浮力大小:F浮=ρ液gV排。
-物体密度: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液体密度: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浮沉条件: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③句: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一种向上的力。
-组织作业讲评:定期组织作业讲评,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互相学习: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作业经验和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
①重点知识点:
-浮力的概念: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F浮=ρ液gV排。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沉入水底;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浮在水面上。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使用实验方法测量浮力,掌握实验操作技巧和数据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浮力的大小。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积极思考浮力与物体体积、液体密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6.针对课堂练习中的典型题目,教师挑选部分进行变式,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并提交。此作业有助于巩固学生对浮力知识点的掌握,并提高解题能力。
7.鼓励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了解浮力在科技领域的新应用,如浮力发电、浮力探测等,并进行课堂分享。此作业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4.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提高实验设计和实施的科学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的存在,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采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方法,帮助学生总结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提高逻辑思维和总结能力。
7.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课后实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教师自身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关注物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教学,提高课堂的学术价值。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浮力现象,如轮船、木筏等,引导学生思考浮力是什么,它们了解浮力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如浮力垃圾收集器等,激发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新版)教科版

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要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求出浮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经过学生实验,研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要素有关,培育学生的猜想假定、实验设计能力等科学研究能力,培育学生有步骤进行实验的条理性。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实验研究,培育学生尊敬科学、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课器械:盛有水的水杯、两头带有绷紧程度同样的橡胶膜的玻璃圆筒、体积同样的铁块、铜块、较大的铁块、食盐、小塑料袋教课过程:一、实验研究: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1、指引猜想:你以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猜想:与淹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物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

2、重申控制变量法:在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另一个物理量的关系时,我们经常运用“控制变量法” ,也就是说我们此刻要研究浮力与物体淹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那么我们一定控制其余的实验条件同样,我们用同一个物体浸入同一种液体中,那么我们就能够研究浮力与物体淹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了。

3、在研究结束后,总结出以上各个猜想的正误,指引学生自己得出浮力与哪些要素有关。

比较课本上的有关部分,看看自己写的和书上的表述哪个更好。

4、学生自己总结出“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5、启迪学生理解“浸入液体的体积”就是“排开液体的体积” ,“浸入液体的密度”就是“排开液体的密度” ,那么我们能够猜想一下浮力的大小能否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二、阿基米德原理1、演示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溢水杯、小桶来研究阿基米德原理;(称重法)步骤:先测出小桶在空气中的重力G1 ;再丈量出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2;将溢水杯的水正好接到恰好要溢出的地点,而后将小桶放在溢水杯的溢水口处;将弹簧测力计挂着的小石块浸入水中,同时它排开的水经过溢水口进入小桶,这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而后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这个时候盛水的小桶的重力G3。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影响液体浮力大小的两个因素是液体的密度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2)知道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力,F浮=G排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与运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体验探究过程的乐趣,进一步养成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浮力的相关知识,这时候的初中生好奇好动,好强,针对以上现象,我将采用实验法,用到的实均取自于日常生活中经验,将生活经验引入到物理课程当中,另外器材也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还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物理的生活化,生活的物理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教学难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关于浮力的知识,知道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那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讨论交流,浮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并指出你猜想的依据。

(板书课题)第三节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二猜想与假设师:1.巡视、了解学生猜想2.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探究问题是物体所受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所以我们的猜想应围绕浮力的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展开】结合生活体验与知识基础进行科学猜想:【猜想预设】生: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被浸入的液体密度有关5.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三制定计划 ,设计实验师:1.给出实验器材2.启发学生明确探究思想:遵循“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生:1.讨论交流2.交流展示、形成方案四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师:1.巡视指导2.发现随机问题生:1.分工合作进行实验2.记录数据,分析得出初步结论进一步增强动手实验的能力五 分析论证 评估师:1.汇总实验数据2.通过数据差异发现问题3.组织再次进行部分实验4.启发、引导进行实验评估【为什么应该用较大体积的金属块进行“浮力是否与液体密度有关”的探究】 生:1.汇报实验数据,得出结论2.个别实验结论具有不一致性3.改变器材,再次实验4.明确数据出现差异的原因,受到启发六 得出结论,再次猜想师:1.总结结论2.引导形成F 浮与G 排有关的猜想【我们还学习过物理公式m=ρ• VG= m •g 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还可能与什么有关呢?】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ρ液)有关,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V 排)有关,而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物体的密度、物体的形状等因素无关,进一步形成猜想:F 浮与G 排有关 逐步养成通过公式进行理论推导的能力七 探究阿基米德原理师:1.给出实验器材2.巡视指导3.介绍“阿基米德原理”生:1.进行实验收集数据2.得出结论:F 浮=G 排 熟练溢水杯的使用建立F 浮=G 排的认识八 演示实验,深化理解师:1.演示实验: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2.演示实验:气体浮力使天平失去平衡学生观看实验演示,深化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生:1.阿基米德原理适用于受浮力的一切情况:不论物体是部分浸入还是全部浸入,也不论物体形状是否规则2.物体在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气体的重力深化、拓展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九课堂小结师:结合实验中问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新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教案-新版

费劲、浮力大、溢出水越来越多2.引导学生从物体和液体两方面猜想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小组讨论为了不让学生无目的去猜排开液体的体积学生会说成物体浸没的深度这一错误生成应给与纠正引导引导探究实验方法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回答:控制变量法为学生顺利实验打基础提示:①浸在液体里的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一样?②小铁块和大铁块浸在液体里的体积不同浮力的大小是否一样?③两上述物体分别放在清水和盐水中,浮力大小有什么变化?分组实验:学生选用桌上的仪器探究本小组的猜想为学生顺利实验打基础3.引导学生总结出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回答: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

让学生知道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没有关系二、阿基米德原理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关系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学生一: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学生二:质量等于密度乘体积。

学生三:课件上面结论也可表述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的液体质量有关。

让学生对浮力的大小有一个深刻的了解。

1.提示实验注意点:〔1〕用大石块〔2〕溢水杯要装满直到水从溢水口流出,流出的水倒入水槽〔3〕实验顺序建议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

(已经想到实验装置)为准确得出实验结果做准备2.课件打出实验装置图学生观察思考使实验顺利进行3.巡视学生实验学生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把收集的数据写在导学案上收集数据,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自己建构知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设计: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设计: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探究浮力的大小我说课的题目是《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这个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也可以纠正学生错误的生活感受,所以我将安排学生实验室分组完成,让学生充分经历实验各个环节,因为在学习中,学生的参与越多、体会越深,就越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关键的,所以我将准备一个有趣的实验,把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轻轻地投入水中,很明显小木块浮在水面上大石块沉到了水底这时我向学生提问:你们认为是大石块受到的浮力大还是小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呢?学生的意见可能出现分歧,这时我再次提问学生“你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呢?”提醒他们即使是猜想,也要有一定的依据的。

大部分的学生会往“木块更轻”和“铁块更大”这些方向去想。

进一步地我会让学生用规范的物理学术语,也就是物理概念去描述“木块更轻”和“铁块更大”。

应该会有学生马上想到密度和体积,接下来,我将通过板书: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只要学生们的猜想有根由的我都会保留下来,因为这是对学生的尊重,而且探索本身就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而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导入课题,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

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1.依据猜想引导学生确定实验需要用到的探究方法,学生基本能想到控制变量法。

2.在每个小组实验桌上准备一些实验器材,有少数是这个实验不要的放入其中,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选择器材,并要求他们说出他们选择这个器材的理由,打算用它做什么,这样在挑选器材的同时就明确了实验步骤,为了帮助学生更顺利完成实验,我会重点强调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它在本实验的作用(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3.让各组讨论交流,并画出数据表格,展示和合格的数据表格并加以点评,让学生更清楚接下来的任务。

4.下面让学生进行实验,我会巡回指导,提醒学生及时收集数据,纠正错误,帮助遇到困难的小组。

尚未完成的实验的小组可以邀请已完成的同学来指导,当大部分人完成实验后,我将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并验证猜想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如果学生的意见与主流的意见不同,也不要轻易否认他们可以建议他们课后再次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一)
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石块、弹簧测力计、盛有水的水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法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浮力,通过类比法、观察法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实践活动】
在互联网上查找有关阿基米德以及死海的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