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章社会学的研究方法5.1 复习笔记【知识梳理(庖丁解牛)】【考点难点归纳(去粗取精)】考点一: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见表5-1)表5-1 社会学方法体系2.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征(见表5-2)表5-2 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征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定义范式概念是由库恩首先提出来的,用来表达科学研究活动的一般特征和规律。

范式是指一定时期内,科学研究共同体成员在进行常规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规范和理论与方法论模式。

(常规科学研究是指某一时期内科学研究者所积累、传授的知识以及所进行的一般性研究。

)(2)社会学研究的范式类型社会学的范式大体可概括为实证范式、解释范式和批判范式三大类型,如表5-3所示。

表5-3 社会学主要范式拓展:社会学从产生、发展到今天,其间先后出现过三种主要的方法论,即实证主义方法论、理解方法论和唯物史观方法论。

考点二: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研究过程是指研究者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和提出研究结论的完整的科学活动过程,包括研究的逻辑过程和具体研究的实施过程两种。

1.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见表5-4)表5-4 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对社会运行及协调发展理论的解释过程主要包括:概念和变量、假设、变量测量和分析、假设检验,具体内容如表5-5所示。

表5-5 社会学的解释3.研究的基本程序(见表5-6)表5-6 研究的基本程序拓展:社会研究一般过程主要有四个特征:①研究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是相互依赖的,每一个步骤都必须在前一步骤完成之后才能进行。

②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

③研究过程保证了研究结论的可验证性。

研究结论是否科学,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就是研究结论是否可以验证。

④无论是量化研究还是质性研究,它们的研究过程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每个具体步骤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考点三: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通常运用的具体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如表5-7所示。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抽样技术与数据处理基础)【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抽样技术与数据处理基础)【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十三章抽样技术与数据处理基础23.1复习笔记一、抽样技术1.抽样概述(1)抽样概念抽样是指按照一定的方式,从总体中抽取能代表总体的一部分元素(样本),然后根据样本中所包含的信息对总体的状况进行估计和推断的过程。

①总体和样本总体是指所研究对象的全体。

样本由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个体(或单位)所组成。

②抽样单元和抽样框为了便利地实现随机抽样,常常把总体划分成有限个互不重叠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抽样单元。

在设计概率抽样的方案时,必须有一份关于全部抽样单元的资料,称之为抽样框。

③抽样误差和非抽样误差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虽然有代表性,但是并不等于总体。

因此用样本估计总体肯定会产生误差,这一类误差就称为抽样误差。

非抽样误差是指在抽样调查中由于人为的差错或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所造成的误差。

④总体指标(总体值或参数值)总体指标是指调查的目标量,即有关的总体参数。

总体参数要通过有关的样本指标(即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统计量)来估计。

(2)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根据总体中抽取样本的方式区分)①概率抽样概率抽样依据概率论的基本原理,按照随机的方式进行,它充分考虑等概率的原则,可以避免抽样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可以对样本的误差加以控制,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概率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等具体方式。

②非概率抽样非概率抽样主要是按照抽取样本的方便性、主观判断、主观意愿来选取研究对象,与概率抽样相比,其最大的区别是无法保证抽取样本的等概率性质,对总体的代表性较差,样本误差无法控制和估计。

从抽样的方式来看,非概率抽样又可分为偶遇抽样、主观抽样、配额抽样、滚雪球抽样。

a.偶遇抽样偶遇抽样是研究者在一定时间、地点、环境中遇到的或接触到的人均选入样本的方法。

偶遇抽样方便省力,但代表性差。

b.主观抽样主观抽样有两种情况:第一,研究者依据主观判断选取认为可以代表整体的个体作为样本的方法,又称判断抽样;第二,研究者有目的地选择样本,又称立意抽样。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区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区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三章社区1.如何理解用“社区”来作为“community”的对译语?怎样认识“社区”概念内涵的拓展与中国社会转型以及社会学本土化之间的关系?答:(1)社区的含义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社区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

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

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

②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

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

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

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社区”概念内涵的拓展与中国社会转型以及社会学本土化之间的关系①英文“community”既有地域社会的含义,也有精神共同体的含义。

在中文中,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中文“社区”作为它的对译语,于是就兼有这两重含义,使得“社区”概念的内涵有所拓展。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②中国社会转型是在“社会转型”这一大概念下,体现中国社会独有特点的地方。

在我国,随着传统社会关系的不断解体,各类社会矛盾凸显,如何调和人际交往,社区建设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式。

因此,我国社会学本土化的发展,也要照着这个方向,不断在实践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促进我国社区建设的不断开展。

2.中国的“小城镇”建设有什么特点?答:小城镇(集镇)社区,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的存在,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二十一章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1.试述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包括哪些部分?答: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如图21-4所示。

图21-4社会研究方法体系(1)方法论①方法论是研究方法的原理、原则的体系,它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社会学研究的价值倾向、社会学基本理论范式,以及研究的逻辑体系。

②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有着两种基本的哲学与价值倾向,即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和人文主义的方法论。

a.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学研究应该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将社会现象当做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和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客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最为典型的是定量研究。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b.人文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现象和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界的运动是不相同的,人类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研究采用特殊的方法和视角。

人文主义取向的社会学研究常常采用定性研究的方式进行。

(2)研究方式研究方式是指可以独立完成某项特定的社会学研究任务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四种。

①调查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或结构访谈的方式,直接从取自某个总体的样本那里系统地收集资料的方法。

②实验研究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实验法的主要特征就是控制情境和变量来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以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实施场所的不同,实验可以分为两大类: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

③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的社会研究方式,参与观察、个案研究是重要的实地研究的形式,其本质特点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参与观察和询问,去感受、感悟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及其在这些行为方式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容,以逐步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社会生活的理解。

④文献研究主要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研究对象的研究方式,研究数据和信息的来源主要是二手资料。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社区)【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社区)【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三章社区13.1复习笔记一、社区概述1.社区概念的含义(1)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社区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

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

社会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

②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

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

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

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2)社区与社会的联系从社区定义的外延看,社区是社会的具体化,是一个特定的地域聚落。

(3)社区与社会的区别①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尽管纷繁复杂,都并不强调“共同”,社区则十分强调共同的亚文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化和共同的社区意识等等。

②社会不注重地域的概念。

社会空间通常是指人们活动的内容范围以及活动在其中的社会组织;社区空间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两者的结合,既为社区中人群的活动提供了组织空间网,也提供地理的活动区域。

③社区中的各种关系比社会的关系更紧密。

“共生”程度的差异是社区联系较社会更紧密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社区的功能与社会相比具有更为明确和专门化的特征。

从社会结构上看,社区总是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的中观体系,社会中的人总是生活在一种甚至几种相互交织的社区内。

2.社区的类型(1)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或发达社区纵向角度考察的标准主要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同时兼重时间因素,含有进化论的观点。

可归纳出三种类型:①传统社区。

主要指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出现过的社区的残余形态。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1 复习笔记【知识梳理(庖丁解牛)】【考点难点归纳(去粗取精)】考点一:社会学概述★★1.社会学的提出“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孔德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4卷中正式提出的。

社会运行论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2.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见表1-1)表1-1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3.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见表1-2)表1-2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4.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见表1-3)表1-3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5.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见表1-4)表1-4 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6.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见表1-5)表1-5 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的区别和联系7.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见表1-6)表1-6 社会学学科的层次结构拓展: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它的研究客体,无论学者们从什么角度去研究,无论得出什么结论,即使是相差很大,甚至相反的结论,他们所研究的对象仍是同一个,这个对象是整个学科的对象,而不是某一学派的研究对象。

考点二: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1.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见表1-7)表1-7 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2.社会运行研究方法概述(见表1-8)表1-8 社会运行研究方法概述拓展:对社会学的知识结构有几种划分方法,常见的有两种。

一种是按社会学的课程来划分,可分为一般社会学(或称社会学的一般理论)、部门社会学(或称分支社会学)以及社会学方法。

第二种划分是按知识的特征来划分,可分为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方法和技术、社会学的经验研究。

考点三: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见表1-9)★★★表1-9 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拓展:历史唯物主义把一些重要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出现和变化看作是受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支配的。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文化与社会运行)【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文化与社会运行)【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四章文化与社会运行4.1复习笔记一、文化的含义与特性1.文化的含义(1)德国学者普芬多夫认为,文化是社会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东西和有赖于人和社会生活而存在的东西的总和。

按照这个定义,文化既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非物质因素。

(2)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分子所获得的任何技巧与习惯。

文化的特点是:它是人类后天习得的,它为人类所共同享有。

(3)学者对文化所做定义的共性:①文化是社会成员所享有的一切知识、思想、价值观和物质财富(近似于前述的普芬多夫定义);②文化是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近似于前述的泰勒定义);③文化是社会成员获得的、经社会认可的、满足生理和精神需要的方式、方法等。

(4)本书的观点。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2.文化的特性(1)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①文化的超生理性是指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的和创造的,文化不能通过生理遗传;②文化的超个人性是指个人虽有接受文化和创造文化的能力,但是形成文化的力量却不在于个人。

(2)文化的复合性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多种文化要素复合在一起。

构成文化复合体的大体上可分为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类。

(3)文化的象征性象征性是指文化现象总是具有广泛的意义,文化的意义要远远超出文化现象所直接表现的那个窄小的范围。

文化的象征性充斥于全部社会活动、社会秩序之中。

(4)文化的传递性传递性是指文化一经产生就要被他人模仿、效法、利用。

传递有两个方面:①纵向传递,指人类将文化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种传递在社会学上又称为“社会化”;②横向传递,指文化在不同地域、民族之间的传播。

(5)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堕距①引发文化变迁的因素:a.自然条件的变化;b.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不同国家、民族在技术、生活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交流会引发大的文化变迁;c.发明与发现。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2.1复习笔记一、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于19世纪中叶,它的出现与剧烈的社会变迁引起的社会运行状态失调有密切的关系。

1.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1)自18世纪末叶起,西方社会发生了两次大革命,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和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欧洲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2)两次大革命使西方社会发生了根本性转型,即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变为新兴的工业社会,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3)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一方面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另一方面,社会运行也暴露出许多弊病和不协调因素,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阶级矛盾、失业、犯罪等等。

(4)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以解决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寻求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规律为内容,并且将这条主线贯穿于整个社会学的发展历史。

(5)由于对社会运行状态的看法存有分歧,社会学从一开始便形成了两大对立派别:一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另一个是以孔德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

2.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从孔德开始的西方社会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始终表现为一种维护型的社会学,即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以多方面的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为对象。

(2)中国学术界一般把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看做是西方社会学的创立时期。

这一时期西方社会学的特点是:①与哲学关系密切;②受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极大;③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

(3)主要代表①孔德(“社会学之父”)a.孔德的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部分:第一,社会静力学着重研究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作用的规律,孔德认为社会体系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的关系,是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一旦这种关系遭到破坏,社会系统的运行就会发生障碍,造成社会病态,引起社会混乱与变革。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会问题概述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配套题库(社会问题概述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十六章社会问题概述1.构成社会问题的要素是什么?答:一种社会现象能否成为社会问题应有一些必备的条件,应有一些共同具有的成分。

(1)富勒提出社会问题有客观和主观两种因素。

前者表现为威胁社会运行安全的一种或数种情况;后者表现为社会上多数人公认这种危害,并有组织起来消除这种危害的愿望。

(2)米尔斯提出要注意区别个人麻烦与公共问题这两个方面。

(3)默顿提出二维分析法,认为社会问题从类型角度可分为社会解组与社会越轨,从表现形式角度可分为外显性社会问题与潜在性社会问题。

(4)一些社会学家认为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破坏性或紊乱性,因此,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包括三条:社会性、紊乱性和破坏性。

(5)一般认为,社会问题由四个要素构成:①必须有一种或数种社会现象产生失调情况;②这种失调影响了许多人的社会生活;③这种失调引起了社会多数成员的注意;④这种失调必须运用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2.为什么说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答:社会问题的普遍性是指社会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特性。

其主要原因在于:(1)社会问题在任何社会、任何民族、任何国家或地区里都是普遍存在的。

这是社会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问题无所不在在空间上普遍性的表现。

(2)从人类社会诞生之时起,社会问题就始终伴随社会的运行与发展,一刻也没有消失过。

这是社会问题无时不有在时间上普遍性的表现。

3.试以我国当前存在的某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特征。

答:以社会保障问题为例。

(1)在社会转型加速期之前,中国实行的是单一计划经济模式,“大锅饭”式的经济体制包揽了城市职工的生老病死和劳动就业,在农村则主要是以家庭养老的方式提供农民的社会保障。

也就是说,在旧体制中并不存在社会保障这一类社会问题,它被低下的劳动生产率、僵化的劳动人事制度、沉重的企业负担等其他问题所掩盖。

(2)中国社会转型加速期开始之后,各类非全民所有制企业蓬勃发展,个体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等非全民所有制企业极大地冲击了僵化的劳动用工制度,国有企业推行的劳动合同制、承包制等劳动用工制度也改变了过去那种对职工生老病死大包大揽的社会保障模式,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也使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郑航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物质基础2.1 复习笔记【知识梳理(庖丁解牛)】【考点难点归纳(去粗取精)】考点一:人口与社会运行★★1.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见表2-1)人口是指特定时间、特定地域所存在的人的集合,这样一种集合呈现出一定的数量、质量和构成特征,并由此对社会运行和发展产生基础性影响。

表2-1 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2.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见表2-2)表2-2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3.人口转变与老龄化(见表2-3)表2-3 人口转变与老龄化4.人口健康(见表2-4)表2-4 人口健康拓展:世界上通行三种统计人口迁移的方法:①以居住地的变化进行的统计,如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

②以居住地改变的时间进行的统计。

迁移新居住地6个月或1年以上者为永久性人口迁移。

③以常住户口登记地的改变进行的统计。

我国是以此种方法进行统计的,它是指人口在省、市、县的行政区划间的户口所在地的变化。

考点二:环境与社会运行★★★1.环境及其社会功能(见表2-5)表2-5 环境及其社会功能2.工业社会中的环境问题(见表2-6)表2-6 工业社会中的环境问题拓展: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不同的全球环境威胁。

以往它们可以被粗略地划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可再生资源的衰竭。

威胁人类社会的一向是外部风险,像旱灾、地震、饥荒和暴风雨等来自自然界、与人类行为无关的风险,而如今人类却越来越多地面对各种人为风险,即由于人类自身的知识和技术对自然界的影响而引发的风险。

当代社会所面临的许多环境和健康风险就是人为风险的例证,它们是人类行为干预自然的结果。

考点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与社会运行★★★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其基本特征(见表2-7)表2-7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及其基本特征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的基础(见表2-8)表2-8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的基础拓展: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①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②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③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控制【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控制【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社会控制18.1复习笔记一、社会控制概述1.什么是社会控制(1)社会控制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罗斯提出,他认为社会控制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统治。

包括三类:①对于意志的社会控制;②对于情感的社会控制;③对于判断的社会控制。

(2)广义和狭义的社会控制①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在广义上使用社会控制这一概念。

②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2.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1)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①社会控制具有普遍性与阶级性(从社会控制的本质看)社会控制的普遍性是指社会控制作为一种维系社会秩序的必不可少的机制,存在于任何社会、任何历史时代之中。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社会控制还表现为阶级性。

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控制的内容和形式始终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

②社会控制具有统一性与强制性(从社会控制的方式看)a.社会控制的统一性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是社会控制体系内各种控制手段的统一性,即各种控制手段是互为补充、协调一致的;第二,是社会控制范围的统一性,即社会控制的有效范围是整个社会,而不仅仅只是对其中的某一部分实施控制;第三,是社会控制准则的统一性,即社会控制的准则对于全体社会成员是一致的、无偏无倚的,不允许有超然于社会控制准则之外的社会特权阶层。

b.社会控制的强制性既是阶级性的需要,又是统一性的保证,表现在:第一,在阶级社会,社会控制在很大程度上是阶级压迫的集中体现,因而它具有强制性,即强迫被统治阶级服从统治阶级的意志;第二,强制性是统一性和正常的社会秩序的保证。

③社会控制具有多重性与闭环性(从社会控制的作用及其过程看)a.社会控制的多重性是指各种控制手段的控制作用叠加在控制对象之上,使他们同时受到多种控制手段的作用;b.社会控制的闭环性是指社会控制系统是具有反馈回路的闭环控制系统。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重点总结-考试必备

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重点总结-考试必备

社会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第一章社会学概论1.社会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典人物:⑴奥古斯特·孔德:孔德创造了社会学这个词。

他认为,社会学的目标是去发现社会的“不可更改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新的秩序。

⑵赫伯特·斯宾塞:他提出了社会像一个有机体——一个自我管理的体系的思想。

斯宾塞提出社会就像物种那样,由简单向复杂进化。

斯宾塞反对政府干预社会事务,因为他认为这种干预会阻碍这些自然发展规律。

⑶埃米尔·迪尔凯姆: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主要应关注于他所谓的“社会事实”。

他坚持认为要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是用生理的、心理的特征来解释。

2.社会的含义:从内在本质来看,社会就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外在形态来看,社会就是人和自然环境以及人和人之间有机结合而成的共同体。

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社会的功能:(1)整合的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3.社会学的概念:是用文字来概括地说明一个概念内涵与外延,将概念所指的某类现象与其他现象区分开来,是对某类事物或现象共同本质的概括。

第二章文化4.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人类群体或社会的共享成果,这些共有产物不仅仅包括价值观、语言、知识,而且包括物质对象,即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

5.文化的特征:⑴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⑵文化的复合性。

⑶文化的象征性。

⑷文化的传递性。

“文化反哺”⑸文化的变迁性与文化堕距。

6.符号的含义:符号是指一群人所认可的任何能有意义地表达其自身之外的事物的东西。

7.语言:定义语言是指人们所使用的口头和书面的言说方式,它是我们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社会互动)【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社会互动)【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七章社会互动7.1复习笔记一、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1.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互动,又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社会互动的含义:(1)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一个离群索居的人不能互动。

(2)个人之间、群体之间只有发生了相互依赖性的行为时才存在互动,并不是任何两个人的接近都能形成社会互动。

(3)社会互动以信息传播为基础。

大多数互动过程中,人们不仅交流信息,而且还交流思想和情感。

(4)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也可以在非面对面的场合下发生。

(5)社会互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的,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6)社会互动还会对互动双方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并有可能对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作用。

(7)人们的互动往往遵循一定的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互动结构。

2.社会互动的理论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1)符号互动论①符号互动论特别注意符号沟通问题。

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

符号沟通是将人从动物界区分开来的主要标志。

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观点如下:a.符号在人们的社会互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人与人的互动是运用符号进行的,是符号互动。

b.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

要理解某个行动,就要对行动者赋予其活动的意义做出解释。

c.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

一方面,意义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意义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双方的协商而确定的。

d.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e.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

②当代符号互动论有两个主要派别:a.以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哥学派注重用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人的社会化)【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及含考研真题(人的社会化)【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五章人的社会化5.1复习笔记一、社会化概述1.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

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

2.社会化的类型社会学一共区分了五种类型的社会化:(1)初始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使其内化社会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的社会化。

它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是整个社会化过程的基础。

(2)预期社会化。

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角色。

预期社会化大量地发生在青年时期。

(3)发展社会化。

又称继续社会化,是指成年人为了适应新形势提出的角色要求而进行的学习过程。

它是相对初始社会化而言的。

(4)逆向社会化。

即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过程。

(5)再社会化。

指全面放弃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和行为规范。

再社会化与发展社会化有本质的不同,表现为:①发展社会化着眼于人的完善,而再社会化着眼于人的改造;②再社会化的形式一般比发展社会化要剧烈。

3.社会化与社会运行社会化对于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社会化是社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培养、塑造自己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①从个人而言,人类个体在从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后,需要通过系统的社会化过程接受一定的社会知识和规范,才能在社会中立足,社会也才能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②从社会而言,任何社会必须通过社会化手段培养具有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社会成员,否则,社会就不能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2)文化具有完善个体人格、维系社会共同体、推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功能,文化的统一和延续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角色【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角色【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角色6.1复习笔记一、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1.社会角色理论四个重要来源(1)芝加哥学派。

米德使用社会角色这一概念旨在说明在人们的交往中可以预见的互动行为模式以及说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他认为角色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角色表演并没有一个先定的剧本,文化只能为角色表演规定大致的范围。

(2)人类学视角。

拉尔夫·林顿认为角色可以定义为:在任何特定场合作为文化构成部分提供给行为者的一组规范。

他区分了角色与地位,认为当地位所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发生效果时即为角色扮演。

(3)“完形主义心理学”。

使用角色概念旨在强调人类的一切心理过程都是通过整合模式的发现与创造而形成的,根据完形主义创造的含义是人类社会行为之基础。

(4)社会戏剧论。

认为角色和角色扮演的概念有助于将人际关系的个人系统置于有意识状态,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具有高度创造性的角色。

二战后,许多重要社会学家,如帕森斯、莫顿、达伦多夫、戈夫曼等均对角色理论做出了贡献。

2.社会角色概念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社会地位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社会地位要通过角色来表现,角色是地位的外在的、动态的表现形式,而地位则是角色的内在依据。

(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任何一种社会角色总是与一系列的行为模式相联系的。

首先是一系列的权利,即这种角色有权要求别人进行某种活动,其次是一系列的义务,即别人有权要求这种角色进行某些活动、表现出某种行为。

长期的社会生活使各种角色形成了一整套各具特色的行为模式,这要求承担特定角色的人学会特定的待人处世的方法。

(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社会角色总是与一定的行为模式相联系,当人们知道某人处在某种地位上时,便预先就期望他具备一套与此地位相一致的行为模式——角色。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圣才出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9.1复习笔记一、研究概述1.研究对象与意义(1)研究对象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被视为人类“初级生活圈”。

它们是最深刻、最直接、最重要的人类关系。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可以用图9-1来表述,它可以看做是社会学在这一领域中的基本研究对象。

图9-1(2)研究意义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既是历史演变的产物与见证,又是社会文化发展中的能动因素,尤其是在这一领域中,人类所关心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

社会学对“初级生活圈”的研究,不仅是本学科完善和发展的必需,也是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综合的最佳突破口之一。

2.研究的独特角度(1)从个人活动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个人选择与行为的结果,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生活实体。

(2)从社会运行的角度来看,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都是社会管理的产物,表现为一种强制式的社会设置。

仅对生活实体的研究主要是心理诸学科的任务,仅对社会设置的研究则主要是法律诸学科的侧重方向。

社会学必须吸收和兼容它们的研究,确保从自己的基本假设出发,重点研究在同一载体内,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的运行机制与过程。

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的现实存在形态,往往是生活实体与社会设置之间相互作用的妥协产物。

这就是社会学研究这一领域时所应该具有的基本角度。

二、婚姻家庭社会学1.定义(1)婚姻①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②作为社会设置的婚姻,则是指:a.两个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组建共同生活;b.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

(2)家庭①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②作为社会设置,家庭的定义强调的是:血缘+供养+继承,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

(3)家庭的类型①核心家庭,又称夫妇家庭,就是只有父母与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和生活。

它有三种具体形式:仅由夫妻组成、夫妻加未婚子女(含领养子女)、仅有父或母与子女(单亲家庭)。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20.1复习笔记一、社会保障概述1.社会保障的含义社会保障最基本的含义是,政府通过立法,社会团体、社区等通过政府授权,以现金、物质、服务等形式向因精神和生理的残疾、年老力衰、意外伤亡、失业、多子女负担者以及他们的家属提供旨在维持他们最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

2.社会保障的构成(1)按较为普遍的看法,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

(2)另一种观点认为,社会保障包括两个部分:①现金补偿,又称“收入保障”。

其又可分为:与工作相关联的保障制度、普遍保障制度、依据经济状况调查的保障制度;②提供服务,包括实物资助和服务,又称为“实物补助”。

(3)美国将社会保障分为五个部分。

包括:①老年、伤残、死亡;②疾病与生育;③工伤;④失业;⑤家属津贴。

3.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1)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案”,这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开端。

(2)1883年,德国首相俾斯麦在议会提出了疾病保险法。

俾斯麦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创始人,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

(3)193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颁布了以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为内容的社会保障法,标志着全球范围的社会保障活动的兴起。

这一年是现代社会保障的真正起始。

(4)1942年,英国“贝弗里奇报告”被称为是社会保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5)1979年,英国保守党上台,撒切尔政府对难以为继的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以此标志着西方社会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反思。

4.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1)就业保障制这是一种与工作相关联的保障制度。

①职工享受养老金和其他保障项目主要取决于工作的年限和交纳保险费时间的长短;②通常由国家通过立法来实行,具有强制性;③其资金来源有三部分:雇主和雇员按照雇员的工资以一定比例交纳,这是主要来源;政府也承担其中一部分资金。

(2)普遍保障制普遍保障制又称为人头补助制,即每一个公民或居民,无论其是否就业,是否有收入和收入多寡,政府按统一的标准发给现金补助。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课后习题-社会运行的研究手段【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3版)课后习题-社会运行的研究手段【圣才出品】

第五编 社会运行的研究手段第二十一章 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1.试述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包括哪些部分?答: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如图21-4所示。

图21-4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1)方法论①方法论是研究方法的原理、原则的体系,它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社会学研究的价值倾向、社会学基本理论范式,以及研究的逻辑体系。

②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有着两种基本的哲学与价值倾向,即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和人文主义的方法论。

a.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学研究应该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将社会现象当做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和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客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最为典型的是定量研究。

b.人文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现象和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界的运动是不相同的,人类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研究采用特殊的方法和视角。

人文主义取向的社会学研究常常采用定性研究的方式进行。

(2)研究方式研究方式是指可以独立完成某项特定的社会学研究任务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四种。

①调查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或结构访谈的方式,直接从取自某个总体的样本那里系统地收集资料的方法。

②实验研究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实验法的主要特征就是控制情境和变量来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以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实施场所的不同,实验可以分为两大类: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

③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的社会研究方式,参与观察、个案研究是重要的实地研究的形式,其本质特点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参与观察和询问,去感受、感悟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及其在这些行为方式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容,以逐步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社会生活的理解。

④文献研究主要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研究对象的研究方式,研究数据和信息的来源主要是二手资料。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什么是社会学)【圣才出品】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什么是社会学)【圣才出品】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社会学研究方法概述
21.1复习笔记
一、社会学研究方法及其体系
1.什么是社会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研究的方法是一种经验研究的方法,它通过对经验事实的分析来探究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我们周围的社会世界,预测社会发展、变迁的趋势。

(2)社会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学理论的联系
①社会学学科体系由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分支研究以及社会学研究方法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社会学研究方法与其他部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②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的综合性具体学科,社会学研究方法就是认识和探索社会良性运行的条件和机制的重要工具与手段。

③社会良性运行理论及其概念、范式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认识社会世界的特定视角,对特定的认识任务提出研究目标与研究方向,延伸出具体的研究课题,而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则可以具体实施和完成这些课题,形成和产生有关社会世界的知识。

(3)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①社会学研究所讨论和分析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纯粹客观的自然现象。

②社会学研究方法具有经验性,它区别于思辨的研究模式。

③社会学研究方法注重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个别性,从而也区别于经济学、历史学的经验研究。

2.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如图21-1所示。

图21-1社会研究方法体系
(1)方法论
①方法论是研究方法的原理、原则的体系,它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社会学研究的价值倾向、社会学基本理论范式,以及研究的逻辑体系。

②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有着两种基本的哲学与价值倾向,即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和人文主义的方法论。

a.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学研究应该仿效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将社会现象当做纯粹客观的现象来测量和分析,通过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客观的观察,对经验事实做出客观的研究结论。

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所采用的研究方式最为典型的是定量研究。

b.人文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现象和人们的行为与自然界的运动是不相同的,人类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研究采用特殊的方法和视角。

人文主义取向的社会学研究常常采用定性研究的方式进行。

(2)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是指可以独立完成某项特定的社会学研究任务的具体形式,主要有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四种。

①调查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或结构访谈的方式,直接从取自某个总体的样本那里系统地收集资料的方法。

②实验研究是一种经过精心设计,并在高度控制的条件下,通过操纵某些因素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实验法的主要特征就是控制情境和变量来研究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变化,以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实施场所的不同,实验可以分为两大类: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

③实地研究是一种定性的社会研究方式,参与观察、个案研究是重要的实地研究的形式,其本质特点是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通过参与观察和询问,去感受、感悟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及其在这些行为方式背后所蕴涵的文化内容,以逐步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社会生活的理解。

④文献研究主要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研究对象的研究方式,研究数据和信息的来源主要是二手资料。

文献研究可划分为内容分析、二次分析以及现存统计资料分析三种。

(3)具体的研究技术
具体的研究技术是指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特定手段、技术以及操作规程。

具体研究技术总是处于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最具体的层面,具有较强的专门性、技术性和操作性的特点。

(4)三者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研究技术三个层次之间并不是独立的,而是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

方法论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和哲学基础,不同的方法论思想决定着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研究方式以及研究技术的选择。

同样,
各种研究方式与研究技术之间同样也具有内在的联系,不同的研究方式往往要求特定的研究技术。

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是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划分,这种划分既是实证主义和人文主义两种方法论取向的集中体现,也是不同类型的研究方式的基本技术要求,从而也是具体研究技术的基本特征的概括性表达,其代表着不同方法体系的基本技术特征。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差异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是一种系统性的差异。

(1)从方法论上讲,定量研究主要是实证主义方法论取向的集中体现,更多地采用科学主义的研究范式,而定性研究则是人文主义取向在研究方法中的表达,力图对社会生活的自然情景加以整体的理解和解释。

(2)从研究的思路来讲,以理论为基础决定了定量研究的逻辑的演绎性特征。

而定性研究与理论的建构相关联,其中运用的逻辑方式常常是归纳性的。

(3)从具体的研究特征来讲,定量研究侧重于对社会事物的精确测量和计算,强调从统计数据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因果关联。

而定性研究则注重于对行为主体的意义以及行为过程的描述和阐释,强调行为背景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资料收集方式大多靠实地研究、深入访谈来获得文字性的描述。

4.理论与研究
(1)理论及其构成
①什么是理论
a.理论是以系统和抽象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的某些方面加以概念化,并以一定的逻辑关系将这些概念组织成具有内在关联的命题。

b.根据解释范围的大小或理论的抽象层次的高低,可以将理论划分为宏观理论、中观理
论和微观理论。

宏观理论往往对社会整体和全部社会行为提供高度概括的阐释框架。

宏观理论与经验事实之间一般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它们为社会学研究提供方法论范式或观察的视角。

中观理论又称为中层理论,是针对某一方面社会现象或社会行为的分析框架,它由有限的几组假设或命题组成,并可通过逻辑推导产生可证实或证伪的具体的操作性假设。

微观层次的理论事实上是操作层次上的命题陈述,它的特点是直接由经验材料或数据来证明或证伪。

可证伪性是社会学研究对理论假设的基本要求。

②理论的构成
a.概念
概念是构建理论的基本成分。

概念通常用定义的方式表达,通过语言或数字、符号等形式来指明和限制概念所表称的现象,并给出明确的意义。

概念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重要的方面。

社会学研究过程对概念有具体的要求:第一,概念必须具有可观察性;第二,概念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第三,概念必须精确、明了,不容易产生歧义。

b.变量
概念的操作化是变量。

任何可操作的概念都必须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概念,这些子概念即是变量的取值。

根据与变量相对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可将变量划分为因变量、自变量与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则有三种情形:
第一,在复杂的因果关系或因果链中,如果一个变量引起其他变量发生变化是通过第三个变量实现的,第三个变量就是“中介变量”;
第二,当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向操作层次的概念转换时,常常使用某些中介概念,这时的中介变量就是概念演绎的某个中间环节;
第三,中介变量作为不可直接观察的概念替代变量出现,社会学研究中对人们态度意识
等方面的测量,就常常借助于这样的中介变量。

c.命题与假设
命题是关于一个概念特征或多个概念关系的陈述。

命题可以有多种形式,公理、定理、假设、经验概括、判断等,都是用命题的形式表现的。

而概念关系的陈述方式则主要有三种:条件式陈述、差异式陈述和函数式陈述。

社会学研究假设是对命题的操作化表达,是一种特殊的命题形式。

假设的基本元素是变量。

研究假设使得对概念关系的探讨,转化为对变量关系的表达,它是理论与研究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

(2)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理论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一般性框架,为具体的研究提供指导;而研究则可以检验理论,同时也可以产生和提炼出新的理论。

①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包括:
a.理论可以提供特定的研究视角、研究框架,指导研究的方向;
b.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可以为研究提供特定的范式和概念框架;
c.理论可以为研究提供研究的解释。

②经验研究对理论具有澄清概念与规范理论、修正理论或开创理论的主要功能。

二、社会学研究过程
1.研究的逻辑过程
(1)一般研究的逻辑过程
从研究到理论,或者从理论到研究,如此往复循环,社会学知识由此而螺旋式地累积、增长,这是研究的一般逻辑过程,又是研究与理论之间的往复循环过程,它表明了研究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