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课件应用版
合集下载
4、《兰亭集序》完整版PPT课件
![4、《兰亭集序》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fee8a7caaedd3382c4d33b.png)
品类之盛:品类,自然界的万物;盛,繁多。 游目骋怀:纵展眼力,开畅胸怀。 极:穷尽 信:实在 夫(fú):语气词,①句首发语词,不译
②句尾,表感叹“啊” 或:有的人 怀抱:胸怀抱负 悟言:对面交谈。“悟”通“晤”,面对面。 放浪:放纵,无拘束。 形骸:身体、形体
趣舍万殊:通“趋”,趋向、取向;舍,舍弃 所之既倦:往,到达 系:附着 向:过去、从前 陈迹:旧迹 兴:发生、引起 修短随化:命运长短,听凭造化。 期:至、及 临文嗟悼:临,面对;悼,悲伤 喻:明白 固:本来、当然 一:把……看作一样 齐:把……看作相等
A、说诗的产生:(“一觞一咏”)
B、说诗集的由来:(“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说编集的意义: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文”)
重点词语归纳
修:举行
禊事:古代一种风俗,三月三(上巳节)在水
边祈福。
毕:都
咸:都
修竹:高
映带:映衬、围绕
觞:酒杯 (樽、觥gōng觥筹交错)
列坐其次:旁边
畅叙幽情:畅,痛快舒畅;叙,表达;幽情, 幽深内藏的情感。
或因寄所托
感
当其欣于所遇,快然自足
慨
人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人生百年
生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乐境易逝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生命短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死生亦大矣
感慨万千
这种"痛"是痛什么?
这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 短暂,世事无常”“人生苦短, 命运难测”的痛惜。作者从不同 处世形态的共性出发,抒发了自 己“重死生”的感慨。
兰亭集会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 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参加修禊之礼,举行 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 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 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 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 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 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诗作一一 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 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②句尾,表感叹“啊” 或:有的人 怀抱:胸怀抱负 悟言:对面交谈。“悟”通“晤”,面对面。 放浪:放纵,无拘束。 形骸:身体、形体
趣舍万殊:通“趋”,趋向、取向;舍,舍弃 所之既倦:往,到达 系:附着 向:过去、从前 陈迹:旧迹 兴:发生、引起 修短随化:命运长短,听凭造化。 期:至、及 临文嗟悼:临,面对;悼,悲伤 喻:明白 固:本来、当然 一:把……看作一样 齐:把……看作相等
A、说诗的产生:(“一觞一咏”)
B、说诗集的由来:(“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说编集的意义: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 文”)
重点词语归纳
修:举行
禊事:古代一种风俗,三月三(上巳节)在水
边祈福。
毕:都
咸:都
修竹:高
映带:映衬、围绕
觞:酒杯 (樽、觥gōng觥筹交错)
列坐其次:旁边
畅叙幽情:畅,痛快舒畅;叙,表达;幽情, 幽深内藏的情感。
或因寄所托
感
当其欣于所遇,快然自足
慨
人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人生百年
生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乐境易逝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生命短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死生亦大矣
感慨万千
这种"痛"是痛什么?
这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 短暂,世事无常”“人生苦短, 命运难测”的痛惜。作者从不同 处世形态的共性出发,抒发了自 己“重死生”的感慨。
兰亭集会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 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参加修禊之礼,举行 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 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 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 这天天气很好,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 赋诗。他们做曲水流殇之饮,当时要求每人作 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诗作一一 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 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ppt课件
![《兰亭集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f98f7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9a.png)
——王羲之《兰亭诗》
‖课文研读
第1自然段
春季的 介词结构“于会稽 ɡuǐ 末一个月 山阴之兰亭”后置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县名之兰亭,修源自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的 举行 一种祭礼
都
都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高高的竹子
映衬、围绕 省略动词宾语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参考译文
每当我看到前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 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一致,总是对着(他们的) 诗文嗟叹感伤不已,心里又不明白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感 慨。(我)本来就明白地知道,把生和死视为一体是荒 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 也像今人看待前人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 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 况不同,但人们的思想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 这次集会的诗文也将有感慨吧。
这既是一种游戏,又颇含雅兴,令人神往不己。 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 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 现代人的豪情。
两首兰亭诗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qian一声) 裳。薄云罗物景,微风扇轻航。醇醪(lao 二声)陶元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像, 安复觉彭殇。
——谢安《兰亭诗》 仰眺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郎无涯 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 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在本段中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 句话,说说什么意思?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 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 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 就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 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能等量齐观。 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事,不宜空谈玄理之 意。
‖课文研读
第1自然段
春季的 介词结构“于会稽 ɡuǐ 末一个月 山阴之兰亭”后置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县名之兰亭,修源自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的 举行 一种祭礼
都
都
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高高的竹子
映衬、围绕 省略动词宾语
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
参考译文
每当我看到前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 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一致,总是对着(他们的) 诗文嗟叹感伤不已,心里又不明白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感 慨。(我)本来就明白地知道,把生和死视为一体是荒 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 也像今人看待前人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 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 况不同,但人们的思想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 这次集会的诗文也将有感慨吧。
这既是一种游戏,又颇含雅兴,令人神往不己。 直到今天,每年三月三日,有许多书法家、画家、 文学家都会汇集此地,流觞曲水,借古人之地,抒 现代人的豪情。
两首兰亭诗
相与欣佳节,率尔同褰(qian一声) 裳。薄云罗物景,微风扇轻航。醇醪(lao 二声)陶元府,兀若游羲唐。万殊混一像, 安复觉彭殇。
——谢安《兰亭诗》 仰眺碧天际,俯瞰绿水滨。寥郎无涯 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 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在本段中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 句话,说说什么意思?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 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长短只能听凭 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 就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 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能等量齐观。 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事,不宜空谈玄理之 意。
《兰亭集序》ppt课件
![《兰亭集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fb4c52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0.png)
②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③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 “晤”,面对面。
④因寄……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 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 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 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 束。形骸:身体、形体。
虽①趣舍万殊,②静躁不同,当其 欣于所遇,③暂得于己,④快然自 足,⑤不知老之将至。
③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 趣是一样的。
④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⑤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译
YIWEN
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 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 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 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 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 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译: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 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 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
①固知……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 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 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 的。 固:本来、当然。 一:把……看作一样; 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 虚诞:虚妄荒诞的话。 殇:未成年死去的人。 妄作:妄造、胡说。 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出自《齐物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及译文
ZHUSHIJIYIWEN
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②暮春之 初,③会于④会稽山阴之兰亭,⑤修禊 事也。群贤⑥毕至,⑦少长⑧咸集。
③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 “晤”,面对面。
④因寄……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 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 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 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 束。形骸:身体、形体。
虽①趣舍万殊,②静躁不同,当其 欣于所遇,③暂得于己,④快然自 足,⑤不知老之将至。
③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 趣是一样的。
④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⑤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译
YIWEN
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 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 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 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 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 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译: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 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 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
①固知……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 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 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 的。 固:本来、当然。 一:把……看作一样; 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 虚诞:虚妄荒诞的话。 殇:未成年死去的人。 妄作:妄造、胡说。 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出自《齐物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及译文
ZHUSHIJIYIWEN
①永和九年,岁在癸丑,②暮春之 初,③会于④会稽山阴之兰亭,⑤修禊 事也。群贤⑥毕至,⑦少长⑧咸集。
《兰亭集序》课件PPT
![《兰亭集序》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74ec8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b.png)
灵感来源
引景入墨,自然而然。
文学风格和艺术特点
文学风格
清新淡雅、自然流畅,具有浓郁的韵律美。
艺术特点
草书、行草、隶书的结合,字体优美、线条流畅、 韵律优美。Βιβλιοθήκη 主题和意象分析1 主题
品人生、抒怀感、寄情境,引导读者思考人 生哲理和自然亲情。
2 意象
兰亭、清流、信笺、小溪、纸鸢等自然意象 的穿插和烘托。
结语和总结
结语
兰亭集序自天朝至今,传颂不衰,为后世文化瑰宝, 也是王羲之永垂不朽的艺术精髓。
总结
通过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作者及其作品概述、艺 术价值和影响、写作背景和创作过程、文学风格和 艺术特点、主题和意象分析等方面的介绍,我们深 入了解和欣赏了兰亭之作。
2
作品
《兰亭集序》是其草书代表作之一。
艺术价值和影响
艺术价值
作品字迹清秀、苍劲有力,尤以草书著称。
影响
影响了后世的书法、绘画以及文学创作。
写作背景和创作过程
1
过程
2
王羲之遂摆下宴席,准备感悟自然,写
下这篇千古绝唱。
3
背景
王羲之与好友何休相聚于兰亭。他们临 席赋诗,想为自己写作找到一个灵感来 源。
《兰亭集序》课件PPT
欢迎大家来到《兰亭集序》课件PPT。这里将为你讲述兰亭集序的历史、艺术 价值、文学风格和主题。一起来领略这篇千古绝唱!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晋代文人墨客的兴起。
文化背景
儒学、道家和佛教思想的交 融。
写作背景
王羲之与郎中何休为好友, 写信相邀赴宴。
作者及其作品概述
1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篆刻家。
引景入墨,自然而然。
文学风格和艺术特点
文学风格
清新淡雅、自然流畅,具有浓郁的韵律美。
艺术特点
草书、行草、隶书的结合,字体优美、线条流畅、 韵律优美。Βιβλιοθήκη 主题和意象分析1 主题
品人生、抒怀感、寄情境,引导读者思考人 生哲理和自然亲情。
2 意象
兰亭、清流、信笺、小溪、纸鸢等自然意象 的穿插和烘托。
结语和总结
结语
兰亭集序自天朝至今,传颂不衰,为后世文化瑰宝, 也是王羲之永垂不朽的艺术精髓。
总结
通过兰亭集序的历史背景、作者及其作品概述、艺 术价值和影响、写作背景和创作过程、文学风格和 艺术特点、主题和意象分析等方面的介绍,我们深 入了解和欣赏了兰亭之作。
2
作品
《兰亭集序》是其草书代表作之一。
艺术价值和影响
艺术价值
作品字迹清秀、苍劲有力,尤以草书著称。
影响
影响了后世的书法、绘画以及文学创作。
写作背景和创作过程
1
过程
2
王羲之遂摆下宴席,准备感悟自然,写
下这篇千古绝唱。
3
背景
王羲之与好友何休相聚于兰亭。他们临 席赋诗,想为自己写作找到一个灵感来 源。
《兰亭集序》课件PPT
欢迎大家来到《兰亭集序》课件PPT。这里将为你讲述兰亭集序的历史、艺术 价值、文学风格和主题。一起来领略这篇千古绝唱!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晋代文人墨客的兴起。
文化背景
儒学、道家和佛教思想的交 融。
写作背景
王羲之与郎中何休为好友, 写信相邀赴宴。
作者及其作品概述
1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篆刻家。
《兰亭集序》ppt课件
![《兰亭集序》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b1105e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6c.png)
好像
一个一个
即使
…的原因
情趣
这次集会的诗文
虚妄之谈
第四段
27
2. 在第4段中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句话: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 对于作者的人生观,还有哪些人与之相同?
古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今人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王羲之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字逸少,号澹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一379),字逸少,祖籍琅珐(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初为秘书郎, 累迁长史。后拜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王羲之7岁学书,深得前人精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兴发感慨
原因
符契
面对
叹息哀伤
明白
本来
数作动 把…看作一样
虚妄荒诞
数作动 把…看作相等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会集
状语后置句
古代民俗
都
形作名 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都
高高的
急流
景物互相衬托
把…作为
酒杯
排列
旁边
盛大
名作动 饮酒,咏诗
第一段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
和风
一个一个
即使
…的原因
情趣
这次集会的诗文
虚妄之谈
第四段
27
2. 在第4段中找出和作者生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句话: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 对于作者的人生观,还有哪些人与之相同?
古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今人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王羲之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字逸少,号澹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一379),字逸少,祖籍琅珐(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初为秘书郎, 累迁长史。后拜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王羲之7岁学书,深得前人精髓。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兴发感慨
原因
符契
面对
叹息哀伤
明白
本来
数作动 把…看作一样
虚妄荒诞
数作动 把…看作相等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会集
状语后置句
古代民俗
都
形作名 年轻的人、年长的人
都
高高的
急流
景物互相衬托
把…作为
酒杯
排列
旁边
盛大
名作动 饮酒,咏诗
第一段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这
和风
《兰亭集序》实用版ppt课件
![《兰亭集序》实用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6614af27d3240c8447efdb.png)
王 羲 之 像
2、羲之其书
王羲之在书法上是个革新家,他的书法圆转凝 重,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被后代尊为“书圣”。
王羲之作品的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看到的都 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飞白等体皆能,如楷 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 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
行楷《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临 脆弱;无法抗拒死亡,也无法回避对
死 “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
亡 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时
这是痛惜之
情,是对“人生
生命短暂 短暂,世事无
常”“人生苦短,
欲望无限
命运难测”的痛 惜。作者借此抒
发了自己“重死
终期于尽 生”的感慨。
词类活用: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一觞一咏 觞:喝洒。
②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群贤毕至 贤:有才有德之人。 少长咸集 少:少者; 长:长者。
纵使
情趣
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次(集会)的诗文
参考译文
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 (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 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 什么会这样。(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 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 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 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 的思想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 也将有感于生命这件大事吧。
环境清幽、优美。由远到近,动静结合
第2自然段,为何而乐?
之:定语后 置的标志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这
和风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序跋”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 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 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 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 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的前面, 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 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 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 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 而作,例如本文。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
崇 山 峻 岭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重点实词、虚词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 列坐其次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
高
长 旁边,水边
用来
动词,穷尽 交往 有的人;会面 动词,至,及
夫人之相与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的思绪和心境 有了怎样的变迁?
提示:作者不认为生 就是死,死就是生,二 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 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 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作者思想情感
思想观点:
死生亦大矣。
情感:乐----痛----悲
主题归纳
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面对美 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 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 由己悲人,沟通古今。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从而进一步探求了人生的价 值于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恋生活、 热爱生命的思考。
B、说诗集的由来: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C、说编集的意义: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C 2.与“信可乐也”中的“信”相同的一句是: [ ] 言语真实 A.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B.言必信,行必果 讲信用 C.文信美矣 实在,的确 D.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 相信
3.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A.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译:面对着欢乐的事,顷刻之间就成为过去的事。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 命看作一样也是虚妄的。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译:夫人与人相交往,很快就度过一生。 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译:后人看待我们今天的人,也要根据我们今天的人看待 前人的情况。
结构图解
集会时间、地点、事由、与会者
环境盛况-------信可乐也 (叙述)
人生短暂,死生无常----岂不痛哉 (议论、抒情) 列序时人,录其所述---后人可览(叙述)
否定 齐生死 树立 死生亦大 的生命 意识
课堂练习:
1、请按下列要求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A、说诗的产生: (“一觞一咏”)
重点释义
原因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面对;明白,懂得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本来;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意动用法,把…看做相等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如同,好像 所以兴怀 …的原因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对;这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生死观?
思绪: 相聚的欢乐
(联想)
人生的际遇和时光的短暂
提出:“死生亦大矣”
心境:
感慨“修短随化,终 期于尽”。
作者为什么痛?
•
提示:兰亭宴集,自然快乐,但 有期限,聚会难而短,分离易而长, 由此想到人生。“俯仰一世”或畅 叙寄情,或玩物寄托,岂不知: “老之将至”,深感韶华春短,壮 志难酬,乐极生悲。
讲解第四段
王 羲 之
兰 亭 集 序
兰 亭
东晋书法家,(303-361,一作 321-379),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 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 “王右军”。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 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 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 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 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 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 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 古今莫二”的高度。后世尊称为 书圣——王羲之 “书圣”。他书写的《兰亭集》, 笔力妍丽劲健,为千古书法家之然之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天气之美: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风流之美: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玄理之美:人生无常(深沉感叹中暗含 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谢 谢
关于《兰亭集序》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 三日,这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 安、孙绰、谢万之遁、许询及王羲之子侄献之、 凝之、涣之、元之等41位文人墨客在兰亭修禊 雅集。王羲之、孙绰等26人当场赋诗,共得37 篇。王羲之将这些诗句汇集起来,编辑成一本 《兰亭集》,并为此集作了一篇序,共324字。 王羲之为《兰亭集》写的序文,原来无题 目,今题《兰亭集序》是后人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