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欠发达山城的特色城市化之路

合集下载

欠发达山区推进城镇化的非均衡协同发展之路

欠发达山区推进城镇化的非均衡协同发展之路

欠发达山区推进城镇化的非均衡协同发展之路云和是浙江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山区县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县委、县政府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并始终坚持“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以科学编制规划勾画“大城”,以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以拓展工业园区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以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口向县城集聚,将县城打造成带动县域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增长极;同时着力打破城乡界线、缩小城乡差距,通过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促使农民向县城转移、向市民转化,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山区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小县大城”战略所内含的区域非均衡协同发展理念,为我国欠发达山区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意义。

1.云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实践成效“小县大城”发展战略,是指通过打破城乡界限、开放县城,主动引导产业、人口、要素等向县城集聚,做大做强县城这一增长极,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带动县域经济社会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

它以一定的工业化为基础,通过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集聚,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带来投资性和消费性需求的增长,为工业化注入强大动力并提供服务保障,而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会对市场化提出要求;工业化、市场化的推进进一步激发城市经济发展活力,从而加快城镇化进程。

“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小”与“大”是相对而言的,它至少包括以下四重含义:1.1小县域、大城关云和县域面积978平方公里,多属山地,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小县,但县城有28平方公里盆地,土地等各种资源要素相对丰富,生产、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发展空间较大,从而决定了其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极核地位。

这就要求将有限的资源要素集中于县城,获取规模经济效应,提升集约化发展水平,通过大城关的发展突破中小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资金、交通、通讯等瓶颈制约,进而辐射带动县域整体发展。

1.2小人口、大集聚云和全县仅有11.26万人,却分布在100多个行政村、800多个自然村,其中100人以下的自然村占50%。

云和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云和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云和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发展的思考与对策作者:夏瑾瑜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7期摘要:云和县有两个畲族乡,26个少数民族行政村。

云和民族乡村分布散,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优先位置,走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以乡促城、城乡联动的发展路子,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

本文针对当前云和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促进云和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发展的对策。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

要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必然途径。

多年来,各级政府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

下面,笔者结合云和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发展的实际,谈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的几点认识。

一、云和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云和县是全省9个民族工作重点县之一,有少数民族人口1.0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10.08万人的9.68%;其中畲族人口0.8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94%。

设两个民族乡(安溪、雾溪畲族乡)和26个少数民族行政村。

近年来,由于实施农村大龄未婚青年“筑巢引凤”工程和引导农民从事农业异地综合开发,大批云南、贵州等地的少数民族妇女在云和安家落户,成为云和外来媳妇,为云和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全县有21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县14个乡镇的56个行政村、193个自然村。

二、云和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发展的经验做法为了解决全县民族发展工作长期以来存在推进力度不大、成效不明显等问题,自2007年开始,云和开展以民族村“五通五有五化两提高”(即:通路、电、水、电话和有线电视;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致富带头人、特色主导产业、致富项目和公共文化娱乐设施;村寨产业特色化、村组事务透明化、民族团结制度化、畲民公德规范化和村容村貌整洁化;争取少数民族群众整体素质提高和年人均收入有较快提高)为工作目标的“创新家业、建新家园”少数民族文明新村创建活动,于2008年成立了22个部门组成活动协调小组,统一协调全县的民族发展工作力量,全力推动少数民族事业发展。

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城市化之路—武义县推进城市化的基本做法

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城市化之路—武义县推进城市化的基本做法
规模 实施 山 区农 民下 山异地 脱 贫 一武 义县先 后 F 了《 山 山农 民下 山 发 高 深
林 、 山蔬 菜 、 高 蚕桑 、 木花卉 苗 食用 菌
等 】 2条万 亩 以上 的农业 特 色产业 带 出现 了名茶公 司 新洲制 荼 有 限公 司 骆驼 制 茶公 司 、 田歌 ” “ 实业 公 司等 3 O 多家 有一 定规 模 的农 业龙 头企 业 。农 业 产 业化 的推 进 ,使得 大批 农 民从 土 地 上解放 了 出来 : 目前 全 县外 出打 T 农 民有 4万 人 ,在 县城 和各 中心镇 从 事二 、i 产业 的超 过 1 0万人 一 ! 加 是 快 以 旅 游 业 为 重 点 的 第 三 产 业 的发
通 过农业 结 构 的调 整 ,农业 生 产 已 出
府 制订 有 效 的集 聚 政 策 和 激励 机 制 、
是推进 人 口快 速集 聚 的有效途 径 。一
现 了 区域 化 规模 化 的势头 。 目前 全县
已初步形 成 了名茶 有机茶 、 竹 两 笋
是将 ^ v集 聚与 扶 贫 攻 坚 中结 台 . I 日 大
越 式 发展 的 良好 势头 。2 O 年在 金华 O1 市统 计 局公 布 的 各 县 市 1 经济 指 4项
平方公里。 中开发区一期已成 其
为县 城 建成 区的一 部 分 , 目前二 期工 程 已全面 启动 工 业 同 区的 建设 , 使外 地 企业 的 大量 引进 成 为 了可 能 .去 年 以来 , 义县共 武 引进 和 新 办工业 企 业 5 0多家 , 0 总投 资额 达 1 亿元 目前 武 义县年 产 1 展 。1 9. 以来 , 义已 相继 开 发 了 9 8年 武 太极 星 象村 俞 源 、 生 态村 郭 洞 等 】 古 1 个景点 .O 1 2 O 年 县 接待 各地 游 客 3 0 万人次. 旅游 直接 收 入达 2 0 5 0万元 左

走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走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时 , 做好 城市设 计 , 自己的城 市风 貌 。 要 树
1 城 市化 率 不 宜 太 高
有 一度 全 国 各 地 对 城 市化 的 热 情 很 高 , 市 、 各
2 中 国 的 城 市 化 要 有 全 民的 观 点
城 市化 不 应 只 指城 市人 口的增 长 和城 市 生 活
制 总人 口 1 人 时 , 留一 部 分 (— 6亿 ) 民 , 6亿 保 5 农 充 分 利用 七 山 、 一水 、 分 田的土 地 资 源 , 事 基 本 农 二 从 田和林牧 业 以及 就 地 加 工 的农 、 、 产 品 生 产 , 林 牧 无 论对 生产 还是 生活 都是适 宜 的 。
来 , 国城市人 口从 1 %多 , 全 0 提高 到 4 . %(0 4年 18 20 统 计 ) 目前 正准 备进 一步 的发 展部 署 。对于 今后 城 , 市 发展 的估计 可 能 有 种 种研 究 、 测 。但 有 一 点 可 预 能 是共 同 的 , 就是 我 们 必 须 根 据 自 己的社 会 、 济 、 经 历史 、 文化 等情 况 , 自己的城 市化 之 路 。参 考学 习 走 他人 、 国是 必要 的 , 抄袭 克 隆别 国 、 地 是 不 妥 他 但 别
1 %就 可 以 了。至 22 0 0年 达 6 %多一 点 。同时在 控 0
市化 率不 必太 高 , 也不 能太 高 , 到 6 %多一 点 , 达 0 大 体 就可 以 了 ;2 对 中 和农 村 的提 高也是 城市 化 的重要 内容 ;3 城 市 () 化 要 面 向未 来 , 要 尊 重 自己 的 历史 ; 4 要 做 好 城 也 () 市规划 , 别 是 地 区性 的 规 划 和 城 市 群 的 规 划 ; 特 同

典型案例:“欠发达”小城镇的特色产业创建之路

典型案例:“欠发达”小城镇的特色产业创建之路

“欠发达”小城镇的特色产业创建之路江南药镇所在的金华市磐安县,地处浙江中部,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美称,是浙江省钱塘江、曹娥江、瓯江、灵江四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全县面积1 19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5.4%,空气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一级,全县98%的河流水质达到国家一类标准,环境质量排名居全省首位。

本文从产业角度阐述江南药镇的创建之路。

一、欠发达县的生态突围磐安县是1983年才设县的全省“最年轻”山区县,却因为土地资源有限、交通区位不便、人口与经济总量低等原因,长期被列入“欠发达地区”。

1983年全县生产总值仅为5331万元,财政总收入3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4元。

早在199 5年,磐安就开展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上世纪90年代末,提出了“生态富县”战略;2000年,被命名为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4年,提出“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居兴县”三大战略;2010年,通过了国家生态县验收;2011年,提出通过几年努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的新目标。

直到2015年,浙江省明确不再考核26个欠发达县的GDP总量,转而着力考核生态保护、居民增收等方面,磐安县才正式摘掉欠发达地区的“帽子”。

“摘帽快跑”,是每一个磐安人的共识。

但快步跑向何方?却是摆在磐安人面前的难题。

作为全县建设基础最好、对外交通便利的乡镇,新渥镇肩负着全县跨越发展的重任,一度被定位为县城工业建设的主战场,规划了大量工业工地。

恰值此时,浙江省提出创建特色小镇的工作思路,聚焦“七大产业和历史经典产业”,“根据自身优势找准定位”,“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一系列创新提法适时点醒了磐安人:坚持“生态立县”30年的磐安,不能再选择工业发展的老路!在冷静分析新渥镇区域竞争优势之后,“江南药镇”的发展方向呼之欲出。

二、江南药镇的产业基础磐安是“中国药材之乡”,全县境内有药用植物1219种,种类数量占全省68%,同时也是全省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

浅谈云和城市的文化建设

浅谈云和城市的文化建设

浅谈云和城市的文化建设作者:叶红霞来源:《群文天地》2014年第03期文化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文化作为城市个性和品位所在,是城市的根基和形象。

城市文化建设,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作为欠发达地区的云和如何充分挖掘和培育这座“小县名城”之“老云和、新童话、真山水”文化个性,塑造文化形象,提升品位,已成为我县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一、我县城市文化建设的不足从弘扬先进文化、建设地域特色文化的要求来对照,云和城市文化有待提升,与“老云和、新童话、真山水”的城市形象还不能匹配,主要表现在:在城市文化传承和彰显上还存在差距。

文物古迹多数已不完整,畲族文化、客家文化、抗战文化等历史文化遗产未得到充分的挖掘、整理和利用,城市的规划建设与这些历史文化内涵结合上还有差距,难以充分表达“老云和”城市文化的特质。

在城市文化机制和氛围上还存在差距。

目前我县尚未完全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城市文化管制机制,文化创新的活力、动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协调。

在城市文化氛围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思维和习惯,影响视觉和污染环境的非法广告、标语等“牛皮癣”现象仍屡见不鲜,损害了云和城市的品味。

“人文情怀”的繁杂与“真山水”的纯真有着较大差异。

在城市文化事业和产业上还存在差距。

我县公共性文化设施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文化交流的广度还不够、频率也不高。

虽然许多农村建成文化礼堂,但作用发挥不够。

木制玩具文化产业单体规模小、关联度低、名优品牌少,文化内涵尚未深入挖掘,文化的张力和产业推动力不够。

“新童话”在城市文化表达上缺乏确切的定位。

在城市文化精神和追求上还存在差距。

数百年的发展史形成了云和人民兼容并蓄、诚信文明、开放大气的人文精神,但云和城市人文精神的提炼、弘扬和实践还不够,制约了新世纪“云和形象”的塑造。

二、云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途径要积极推进我县城市文化建设,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打造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发挥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功能、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功能、对市民素质的教化功能、对民心的凝聚功能,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小县大城(以丽水为例)

小县大城(以丽水为例)

“小县大城”——丽水·云和第一组案例论文一、概况及背景1、云和县基本情况①山多地窄。

云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山区,县域面积984平方公里,占我省25个欠发达县总面积4.49万平方公里的2.2%,是一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小县。

②人多村散。

云和县仅有11.2万人,占我省25个欠发达县人口总数1017万人的1.1%,却分布在170个行政村、842个自然村,自然村村均人口仅90多人,100人以下的自然村占50%左右。

要想将数百个贫困山村全部建成“小康村”,难度大、困难多。

③产弱税少。

云和县在实行“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前的2000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仅为8亿元,生产总值中三类产业比重为22.9:49.3:27.8,特色产业不明显且制造产业税收贡献度不高。

2、“小县大城”战略提出背景①理论是实践的出发点。

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所谓解放思想即在探索规律时,不要受原来的条条框框的约束,实事求是即从实际出发,探索事物的客观规律。

近年来云和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的指导下立足现实、勇于创新,让云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全国瞩目的成效。

②实践是理论的落脚点。

2001年,云和县委、县政府综合分析云和县县情,提出“小县大城”发展战略。

经过历届政府一以贯之的实施,该战略有了初步效果,其理念也已深入人心,并得到了省市的充分肯定,同时被写入《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纲要》、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

在第七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该模式更是获得了“2012中国十大社会管理创新”奖。

二、主要的做法云和县虽然地处山区,但县城却有28平方公里的盆地,土地资源要素相对丰富,发展空间较大。

同时,云和的财政收入相当有限,因此实施“小县大城”战略的初衷,就是希望举全县财力,发挥政府资源综合配置和生产要素整合功能,实质在于以县城为发展增长极,通过优化组合各类要素资源,改变城乡二元化发展模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童话世界”让云和经济在生态中演绎——访中共云和县委书记廖思红

“童话世界”让云和经济在生态中演绎——访中共云和县委书记廖思红
目前 ,云 和 9 % 0 的企 业 聚集 在 县城 ,0 的 人 口聚 集在 县 城 , 6%
地 化、 准化、 范化 , 标 规 实现 农 业 增 效 , 民增收 。 农 曾经拿 到过 巴拿 马万 国博览 会奖 章 ,有 3 0多年 0 历 史 的“ 云和 雪 梨 ” 经 过 近 年 来 , 的品质 改造 后 ,不 仅被 中国果 品 流 通 协会 授 予“中华 名 果 ” 号 , 称 而且 市场 份额 也在 不 断扩大 。此 外 ,利用 现有 的科 学技术 实 现在 5 方 公 里 的云 和 湖 中 科 学 养 3平 鳖 。 过 一系列 扶持 措施 , 经 把广 大 农 户 的积 极 性广泛 的调动起 来 。 做 强二产 。主 要突 出木 制玩 具、 专用 阀 门和 轴 承产业 。 云和木 制玩 具产 业建 立初 期几 乎是 “ 泥 腿 子上 岸 ” 科 技 含 量低 , 艺设 , 工 备简 单 。 通过 近年 来 的工艺 改造 , 不仅 大幅度 减 少 了劳动力 ,而且 实现 了流 水作业 。原来连 设计 都 按 照人 家 的要求 来做 ,现 在 云和 木 制玩 具也 有上 千个 专利 ,有 了 自己的浙江 著名 商标 ,全 国 的驰 名 商标 , 云和 也一 步步 走 向世界 。 做 大三产 。就是 大力 发展 生 态旅 游 。 和作 为欠 发达地 区 , 云 相 对来 说基 础薄 弱 ,但生态 是 其最 大 的优势 。 目前 , 云和湖 5 3平方 公 里 ,. 1 4亿 立 方 米 的 蓄 水 量 正 在 进行 生态 旅行 开 发, 资 2 投 0亿 元 的 云 和 湖 度 假 区 项 目 已经 动 工。 来 4 未 A级景 区, 沿湖 农家 乐 ,
在云和 县 委 、县政府 走 云和 特色 的 生态 文 明道路 上 ,云和 展 现给 世人 的不仅 是 云和人 建 设生 态 的魄力与 勇气 ,更 是生 态文 明 魅 力在 云和 的生 动绽放 。中共 云 和 县委 书记廖 思 红对 云和 生态 经

提升云和城市形象品位的几点思考

提升云和城市形象品位的几点思考

提升云和城市形象品位的几点思考内容提要:近年来,云和县通过“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新的发展阶段,致力于把“小县大城”做成特色之城、精品精致之城,既要充分利用县城独特的山水资源,把山水整合起来,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山水特色、山水底色;又要以木制玩具制造、创造、文化创意为支撑,使整个城市景观造型体系、夜景亮化体系、城市公共设施体系、城市建筑外立面及街道、广场风格设计等服从服务于童话文化主题的塑造,始终坚持把整个县城规划建设成一个高品质、高等级的景区,实现“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城景合一”的发展目标和愿望。

关键词: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城市品位;城市管理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deep implementation of the “small county to great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economic society of Yunhe county has realized the leaping development. In the new develop ment stage, developing “small county to great city” with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quality, it should not only make full use of unique landscape resources, integrating the landscape to present a unique landscape impression; but also make the wooden toys procuduction and creation, culture creativity as support, making the whole city landscape modelling system,night lighting system, public infrastructure system, building facade and streets, squares style design subject to the fairy tale culture theme. Constantly insisting to plann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whole county into a high quality, high grade of the scenic area is to realize development goals and desire of “city and scene integration”.Keywords: city ascended; city image; urban style; city management云和县是我省的欠发达县和全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县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和县委、县政府结合自身实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相继提出的城市化战略、“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确立并始终坚持“小县大城”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山区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提升云和城市形象品位的几点思考

提升云和城市形象品位的几点思考

提升云和城市形象品位的几点思考内容提要:近年来,云和县通过“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在新的发展阶段,致力于把“小县大城”做成特色之城、精品精致之城,既要充分利用县城独特的山水资源,把山水整合起来,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山水特色、山水底色;又要以木制玩具制造、创造、文化创意为支撑,使整个城市景观造型体系、夜景亮化体系、城市公共设施体系、城市建筑外立面及街道、广场风格设计等服从服务于童话文化主题的塑造,始终坚持把整个县城规划建设成一个高品质、高等级的景区,实现“景在城中、城在景中、城景合一”的发展目标和愿望。

关键词: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城市品位;城市管理中图分类号:b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deep implementation of the “small county to great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economic society of yunhe county has realized the leaping development. in the new development stage, developing “small county to great city”with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quality, it should not only make full use of unique landscape resources, integrating the landscape to present a unique landscape impression; but also make the wooden toys procuduction and creation, culture creativity as support, making the wholecity landscape modelling system,night lighting system, public infrastructure system, building facade and streets, squares style design subject to the fairy tale culture theme. constantly insisting to plann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whole county into a high quality, high grade of the scenic area is to realize development goals and desire of “city and scene integration”.keywords: city ascended; city image; urban style; city management云和县是我省的欠发达县和全省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县之一,进入新世纪以来,云和县委、县政府结合自身实际,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相继提出的城市化战略、“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确立并始终坚持“小县大城”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山区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云和梯田:生态文化显魅力

云和梯田:生态文化显魅力

云和梯田:生态文化显魅力【摘要】云和梯田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农耕文化遗产,历经千年的沧桑变迁,展现出其独特的生态文化魅力。

梯田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构成了绿水青山间的金山银山,彰显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梯田文化独特的文化特色吸引着游客驻足观赏,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见证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走进云和梯田,游客可以感受到奇妙的旅游体验,探寻这个古老农耕文化的魅力所在。

云和梯田的保护与传承也至关重要,它是生态文化的宝库,展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云和梯田的价值不仅在于其自然景观的壮丽,更在于其传承了千年的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与传承。

【关键词】云和梯田、生态文化、历史沿革、生态环境、文化特色、旅游体验、文化传承、保护、传承、宝库、活化石、和谐相处。

1. 引言1.1 云和梯田:生态文化显魅力云和梯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是中国南方地区著名的梯田景观。

这里山高水长,云雾缭绕,被誉为“江南梯田的瑰宝”。

云和梯田以其独特的生态文化魅力而闻名于世,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

在这片绿水青山间,人们代代相传着农耕文化,梯田如同一幅幅巨大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里的梯田从山脚盘旋至山巅,形成层层叠叠的景象,如同一幅巨大的山水画。

而这种梯田农耕方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千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云和梯田不仅在生态环境上有着独特的优势,还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

梯田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如民间歌谣、传统节日、手工艺制作等都体现了当地独特的文化精神。

走进云和梯田,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游客可以体验农耕生活,品尝农家饭菜,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云和梯田也注重文化传承,通过各种方式保护和传承梯田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片宝地。

云和梯田以其生态文化的丰富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被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这里不仅是一处风景宜人的旅游胜地,更是一座值得珍视的宝库。

从“小县大城”到“小县名城”

从“小县大城”到“小县名城”

从“小县大城”到“小县名城”作者:罗屿来源:《小康》2012年第10期云和继续坚持和提升“小县大城”核心战略,积极打造“产业名城、童话名城、文化名城、生态名城、幸福名城”,推动“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转型提升《小康》:当年云和何以提出“小县大城”的发展思路?张建明:确定“小县大城”的概念是在2001年。

云和是一个欠发达山区。

当时已出台一些扶贫政策,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等,但这样扶贫不如把农民转移出大山,反倒更有利于人口集中,资源节约,改善老百姓生活,推动整个城市化进程。

现在我们再来看这个战略,它的效益是综合性的,已不仅是扶贫开发模式,它带来的其他效应非常明显。

首先,“小县大城”模式推进了城市化。

农民转移下山后,农村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大量集聚。

由此,我们城市化率达到64%,超过浙江省平均水平。

“小县大城”的另一重效应体现为生态效应。

此前,山上农民靠山吃山。

把农民转移出来后,土地经过复垦,生态被保护起来。

“小县大城”还统筹了城乡发展。

把农民从山里转移出来后,资源能够集中投放到几个中心村中心镇,改善其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农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另外,“小县大城”也推动了整个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云和有几个传统产业,比如声名在外的木制玩具,这类劳动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而农民被转移出来以后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可以说,产业的发展支撑了整个“小县大城”的进程,农民的转移又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

综合而言,“小县大城”模式,从最初的扶贫模式转变成为云和重大的发展战略,它是统筹云和发展的一个战略,它各方面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小康》:如今云和提出由“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提升。

这是基于何种考虑?张建明:十多年来,云和“小县大城”战略效果非常显著,我们如今提出坚持和提升“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由“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转型提升。

从“大城”到“名城”,从前追求数量的增长,以后我们要追求质量的提升。

加快推进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加快推进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加快推进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随着“小县大城”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尤其是县城的优先发展,使城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高。

当前,云和县尚处在工业化初级向中级加速迈进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加速推进云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许多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受限较多、农民增收难度较大、改善民生压力较大等方面。

云和未来的发展,要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努力构建以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休闲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支撑的生态产业体系;要统筹城乡建设规划,致力于打造“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和“山水童话乡村”;要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不断促进城市公共服务对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实现社会进步一体化。

标签:城乡一体化;城乡统筹;“小县大城”发展战略一、问题的提出在1998年底召开的浙江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不失时机地加快城市化进程”,将城市化作为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突破口。

1999年5月11日,成立浙江省推进城市化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并于同年编制和发布全国第一个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

2000年9月1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浙江城市化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改善城镇投资环境,引导产业向城镇集聚。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城市化战略、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精神指引下,2001年,云和县委、县政府结合本县实际,适时提出了“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即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同时,通过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促进产业、人口、资源、要素向县城集聚,提升全县资源要素的集约化利用水平,将县城培育成引领、带动全县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增长极,使各种现实或潜在的优势得到科学、合理、优化组合,改变城乡分割、各自发展的格局,通过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以乡促城、城乡联动,推进城乡共同繁荣和进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思路助推“小县大城”战略发展

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思路助推“小县大城”战略发展

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思路助推“小县大城”战略发展作者:柳成东来源:《浙江国土资源》 2013年第12期云和县国土资源局柳成东云和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小县大城”发展战略,走具有云和特色的发展路子。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新思路,全面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工作,较好地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用地需要,有效地保护了耕地,在科学利用土地资源上不断完善政策和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成为欠发达地区实现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一种典型模式。

一、强化规划引导,构建土地节约集约用地调控体系云和县抓住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将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贯穿于规划修编的全过程,全面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节约集约用地潜力,优化指标控制体系,完善了相关规划计划,进一步明确节约集约用地方向。

做到土地规划与城市、村镇建设等规划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协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各行业发展用地、按照突出重点、兼顾全局,生活优先、兼顾生产,城镇优先、兼顾农村的原则,紧紧围绕“小县大城”核心战略,按照“保三争五、谋划十年”,注重建设时序,重点保证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交通水利等重点项目用地的思路,与有关部门充分衔接,科学分解落实新一轮规划主要控制指标。

二、强化资源集聚,形成“小县大城”节约集约用地模式根据云和县201 2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显示,全县人均耕地1 16亩,全国人均耕地1 4亩,远低于全国人均耕地水平,建设用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达8.46%(土地平均开发强度),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区域地理特征,决定了云和县的开发余地已经很少。

针对云和是山多地少、村多人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山区小县这一实际,实行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做大做优集聚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一是实施农民进城转移,实现人口集聚节地。

深入实施“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采用公寓式安置下山转移模式,鼓励和引导高山远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隐患区的农民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集聚,实现112万户、3.8万多农民下山转移,实现对原下山转移户宅基地复垦总面积3875 71亩,新增耕地面积达3547.14亩。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作者:刘加盛来源:《当代农村财经》2015年第01期近年来,浙江省云和县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走出了一条协调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跨越发展之路。

本文通过对云和县城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总结分析了云和县城镇化建设的做法与成效,全面剖析了存在问题,并根据云和县的实际提出了建议和措施。

一、云和县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一)加快农民转移就业,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实施“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先后建成农民下山转移小区50个,全县实现了三分之一的农民下山转移。

实施“万名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不断提升农民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全县实现69.7%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云和师傅”成为浙江省第一个劳务商标。

(二)强化特色产业支撑,不断增强城市发展动力。

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原则,大力推进低山缓坡的开发利用,积极拓展工业发展空间,目前工业园区面积已扩展到4平方公里,实现95%的企业集聚在县城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劳动密集型的木制玩具产业发展,为3万多进城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确保进城农民留得住、富得起。

(三)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化农民为市民。

进一步加大对各项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努力使广大进城农民在云和县城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先后规划建设了南山农民新村和普光农民公寓,确保进城农民有房可住;不断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养老等保险的覆盖面,确保进城农民有社会保障可保;落实了进城农民子女就读“同城同待遇”政策,确保进城农民子女有学可上;积极推进户籍等制度改革,凡在县城范围内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均可凭有效证明申报城镇居民户口,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四)加大以城带乡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大力发展食用菌、云和雪梨、生态名茶等特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来料加工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1.53万名农村低收入群众实现脱贫。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云和县域总体规划的批复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云和县域总体规划的批复

1 / 1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云和县域总体规划的批复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浙政函[2014]47号
【发布部门】浙江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4.04.25
【实施日期】2014.04.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云和县域总体规划的批复
(浙政函〔2014〕47号)
丽水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要求审批〈云和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的请示》(丽政〔2013〕1号)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云和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总体规划》实施要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断增强综合竞争力,彰显“老云和、新童话、真山水”特色,将云和县建设成为浙西南生态经济示范区、山水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小县不做“大城”做“名城”——云和县推动木玩产业转型升级

小县不做“大城”做“名城”——云和县推动木玩产业转型升级

小县不做“大城”做“名城”——云和县推动木玩产业转型
升级
王长荣;杨青青
【期刊名称】《经贸实践》
【年(卷),期】2015(0)6
【摘要】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38公里,总面积978平方公里,云和县真正是丽水市内的一个小县。

虽然小,云和县却是中尉木制玩具生产规模最大的“水制玩具城”,在产品种类、质量、市场占有率等各方面部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在产业链配套方面,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王长荣;杨青青
【作者单位】云和县经济商务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90.63
【相关文献】
1.云和县“小县大城”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探讨
2.欠发达山区推进城镇化的非均衡协同发展之路——基于浙江省云和县“小县大城”战略的分析
3.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落实乡村振兴战略\r——遵义市湄潭县茶叶转型升级经验浅谈
4.“小县大城”战略的理论与实践——以云和县为例
5.对话云和县委书记张建明从“小县大城”到“小县名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和:欠发达山城的特色城市化之路
作者:罗屿
来源:《小康》2012年第10期
一个山多地少、村多人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山区小县,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该选择一条怎样的路径?浙江云和,以独特的“小县大城”模式给出答案
2012年春天,两位“云和师傅”蓝信林和雷高,登上飞往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国际航班,开始了自己的东欧创业之旅。

二人创业的“本钱”源自一技傍身——食用菌种植。

而在他们出发前不久,同为“云和师傅”的柳荣伟,也在苏州接待了来自己茶厂“拜师学艺”的老乡赖柳炎。

作为浙江唯一以人称命名的注册商标,“云和师傅”这一地域劳务品牌近年来名声渐响。

作为在食用菌、茶叶、玩具等领域持有县政府颁发证书的知识技术型劳动者,“云和师傅”们很多都像蓝信林、雷高、柳荣伟一样进行着异地授课创业。

而正是这320余名“云和师傅”的辐射效应,带动了整个云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

云和从事异地农业综合开发的人数如今超过1.2万人,年经济收入3亿多元,品牌效应显著。

其实,许多“云和师傅”最初只是云和下山转移农民中的普通一员。

某种程度来说,“云和师傅”的命运转折,离不开10多年前这个山区小县那场“集体大迁移”。

人口、产业向县城集聚
地处瓯江上游的山区小城——浙江云和,10年前,仅有人口10.95万,却分布在近170个行政村、800余个自然村,村多人少,地广人稀。

要想将数百个贫困山村全部建成“小康村”,难度大、困难多。

那时云和县委、县政府便意识到,云和发展经济不可能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式分散配置资源的老路。

但云和县城内有28平方公里盆地,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资源相对丰富,生产、生活环境比较优越,发展空间较大。

地理特征和资源要素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县城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经过对种种因素综合评估后,云和县委、县政府于2001年提出了“小县大城”发展战略。

即实行人口、产业向县城集聚,通过培育壮大县城,构建经济增长中心,从而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跨越式发展。

其中,“万名农民下山转移”工程成了人口集聚的最好载体,也是“小县大城”战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让农民拥有一技之长
农民下山转移,首先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其住有其居。

位于云和县城西北角城西路与城北路交会处的普光农民公寓,是全县最大的农民下山转移小区,整个小区由县政府统一建设,并根据不同需求设有60平方米至120平方米多个套型。

在这里,4000多名下山农民开始了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在县城经营干水产批发的刘邦生,住在普光农民公寓19幢。

这位云和县云和镇杨家山村的农民,进城前和祖辈们一样,一直生活在山村。

2009年9月,云和县城当时的商品房售价每平方米超过4000元,刘邦生却以每平方米1650元的优惠价,在普光农民公寓购买了一套90平方米的商品房。

和刘邦生一样,居住在普光小区的众多下山转移农民,在购房时都享受了县政府给予的每人6500—10000元资金补助,此举不仅降低了农民进城成本,还提高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在普光农民公寓内,还有一个占地面积54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592平方米的转移农民综合培训楼,这就涉及到农民下山后的另一大问题:培训与就业。

“云和师傅”培训便是让下山农民拥有一技之长的措施之一。

获得专业证书后,很多人都如东欧创业的蓝信林、雷高,或是在苏州办茶厂的柳荣伟一样,开始了异地创业。

另外,也有一些“云和师傅”选择在本土创业授艺。

赤石乡葡萄种植大户季伟平,就在几年前创办了云和葡萄种植技术人才创业学校。

办校前,季伟平曾和专家分析估算出当时一年的订单承量可以达到200万公斤,但实际产量却只有1万公斤。

“需求与产能完全脱节,归根结底是因为产业规模太小、发展后劲太弱。

”因此,季伟平的办校初衷在于:把产业蛋糕做大,比单兵作战闯市场更重要。

创办“葡萄大学”,季伟平有个想法:学校毕业的学员采用统一的标准化种植技术种植葡萄,成熟后再由学校统一收购、销往国内市场。

这不仅使产业规模扩大,创业农民也不会遭遇市场销售的后顾之忧。

在季伟平的“葡萄大学”内,教室、餐饮部、葡萄种植实训基地等一应俱全。

老师除了季伟平外,还有浙江大学、省农科院的专家教授。

除了理论学习外,学员们还会进行市场考察,进而设计出自己的创业方案。

在云和,像“葡萄大学”这样的农民教育品牌还有很多。

一个成功的农民能够培训一批传统农民,形成一个人才金字塔,然后带动一项产业的发展,这成了云和近年来农民培训的真实写照。

工业园区解决就业
除农业培训外,为解决下山农民就业问题,工业园区的发展也十分重要。

2001年,云和县工业园区面积仅0.17平方公里;2011年扩展到3.2平方公里,实现95%的企业集聚在县城发展。

多个下山农民转移小区还出现了“岗位超市”,不定期发布园区内招工信息。

云和的木制玩具素来出名。

随着“小县大城”战略,众多木玩企业落户工业园区,为进城农民提供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为农民“离土又离乡”,进城就业安家创造了良好环境,实现了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下的较高城市化。

据相关数据统计,若下山夫妻双双在玩具厂打工,男工月收入可达2500元左右,女工月收入也达1500元左右,夫妻两人月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除了支付日常的家庭开支外,还略有结余。

推倒横亘在城乡间的政策“壁垒”
伴随着那场“集体大迁移”的,除了保证下山农民有房可住、有业可就,还要让他们有社会保障可保、子女有学可上。

让农民享受市民同等待遇,化农民为市民。

近年来,云和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投资融资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等方面也作了积极探索。

2003年云和就出台政策,规定凡在县城范围内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均可凭有效证明申报城镇居民户口,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各类登记项目,逐步实行暂住证一证管理。

逐步推倒横亘在城乡间的政策“壁垒”,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待遇和实惠。

作为一个山多地少、村多人少的山区小县,云和以独特的“小县大城”模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如今,云和提出推动“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转型提升。

这是云和的再一次探索,也是另一个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