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赤壁赋》导学提纲

合集下载

《赤壁赋》导学案完整版

《赤壁赋》导学案完整版

《赤壁赋》导学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会讲解文。

知道每段的基本结构(叙事——写景——抒情或议论),按照结构思路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朗读技巧。

说出本文的基本思路和文章的结构脉络(作者的情绪变化乐——悲——喜)。

分别说明本文景色特点与情绪变化及其内在联系,即景与情的关系,景与理的联系。

总结景色描写和抒情语言的不同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景与情的关系,景与理的联系中体悟作者“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的文学主张,体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及生命意识,联系自己,说说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欣赏本文浓郁诗味及似诗如画、行云流水般的文章风格二、教学重点难点1、本文景与情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从景与情的关系,景与理的联系中体悟作者体悟作者“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的文学主张,体悟作者的人生态度及生命意识。

2、背诵全文。

三、教学课时:3课时四、学习过程第一课时目标:1、能说出作者的生平主要经历,记住赋体的发展和特点。

2、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记住重点字词的音形意。

3、反复诵读课文。

学法指导:1、诵读状态。

(1)信心百倍,积极主动。

(2)全神贯注,进入作品。

(3)动脑动心,有感而发。

(4)速看慢读,由己达人。

(5)全身松弛,用声自如。

2、诵读技巧。

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

叙述的句子——平缓;描写的句子——注意语境,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诵读;抒情的句子——注意情感把握。

学习内容:(一)预习内容1、苏轼(1037—1101):字,号,人。

唐宋八大家(哪几位?)之一,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其词开一派,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苏轼出身于一个比较清寒的文人家庭,从幼年起就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尤其是在父亲苏洵由发奋读书而入仕的影响下,早年便‘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宋仁宗嘉祐二年(l057 年)苏轼中进土,年方21岁,嘉祐六年,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厅公事,由此,踏上了一条颠沛坎坷的仕途生涯。

《赤壁赋》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共3篇

《赤壁赋》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共3篇

《赤壁赋》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共3篇《赤壁赋》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1《赤壁赋》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三)《赤壁赋》是诗人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古代散文的典范。

它描绘了东汉末年蜀汉与曹魏之间的一场战争,极富历史典故与哲理内涵。

在高二必修三课程中,《赤壁赋》被列为必修内容,对学生的历史知识和文学素养有很高的要求。

本文针对《赤壁赋》的学习,设计了一份导学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学经典。

一、阅读指导1、了解历史背景《赤壁赋》叙述的是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因此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是理解文中典故和人物的关键。

建议学生在阅读前先学习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文中的描述和比喻。

2、理解诗人的态度诗人在《赤壁赋》中涉及到了政治、战争、人性等方面的话题,并对这些话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与感悟。

在阅读中,要注意捕捉诗人所表现的态度与情感,并通过分析文中的笔墨手法,了解他的思维方式和艺术特质。

3、注意文意深刻《赤壁赋》作为古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其文采、意境和艺术价值都是较高的。

在阅读中,除了理解文中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内涵外,还要注意欣赏其艺术之美,感受到其中的哲理与深度,体会到古代文学的雅趣与人文精神。

二、文本分析1、诗人的表现手法在《赤壁赋》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语言风格,以生动的形象和深厚的感情,描绘了过江战争中的士兵、将领、百姓、战场等,表现了自己对生活和历史的思考。

例如,他运用对比手法,把钦差大臣与战士相比,表现了社会等级的差别和不公;他运用夸张手法,把战场描绘得血雨腥风,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可怕。

2、文化内涵的深度在《赤壁赋》中,诗人不仅描绘了三国时期的历史画卷,而且阐发了许多哲学和人文思考。

例如,诗人在文中提出了“志士仁人”的理念,强调人的价值和精神追求;他表达了关于官场腐败、民生苦难、战争惨烈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呼吁应该坚定信仰、振兴国泰、协力同心等。

三、问答策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赤壁赋》的意义和价值,建议以问答方式进行教学,把学生的思考和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挥。

《赤壁赋》精要实用导学讲解板书

《赤壁赋》精要实用导学讲解板书
《赤壁赋》全文讲解导学、理解助背板书
编写:遂宁市金华中学 杜映桃
2018.4
第1段、夜游赤壁——---乐甚之因---五个原因【自然风物】 (1)既望---良辰相伴;(2)苏子与客---友人相聚;(3)【名词对象】风、水,月,露,光---美景赏心;(4)【动词行为】举、属,诵、歌,纵、 凌(泛舟、饮酒、诵诗)---雅事舒畅;(5)浩浩乎,飘飘乎---豪情雅兴。(超然欲仙、洒脱不羁) 第2段、歌词箫声-------转悲表现---两个方面【触景生情】 (1)望美人兮天一方(执着,忠君---幽怨哀伤,流露失意哀愁);(2)美人,象征高洁品质、思慕的人、圣君贤臣、美好理想、美好事物(3)其声--呜,怨、慕,泣、诉,袅袅,舞、泣(体现悲咽低徊,催人泪下) 第3段、主问客答------六处对比--------议悲之因-------------【相关诗句帮助理解】【苏子悲观消极的一面,作为儒者的苏轼】 (1)此非...此非----曹操战前与战时---人生无常(变化不定)难料【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方其...今安在---曹操当初如今(人物今昔)----人生虚无(有而若无)短暂【人生如梦,是非成败转头空,风流总被风吹雨打去】 人生感悟 (3)况吾...相属----曹操与我们(英雄常人)------人生渺小无趣(悲怨愁苦)【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乐趣 【古今人物事例】(1)(2)(3)——-【自然事物事例】(4)(5)(6) (4)蜉蝣(天地),(沧海)一粟----两组比喻形成对比------人生短促渺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5)(哀)吾生,(羡)长江--------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直抒人生短暂渺小的悲伤之情【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6)挟,抱,知----(建功立业的)理想境界与(壮志难酬的)现实处境的矛盾---人生无望无奈(惆怅迷惘)【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人生功业 第4段、苏子作答---四组或两组辩证关系---转喜之因【悟理自解,针对客人的悲叹而进行辩论宽解】【苏子乐观豁达的一面,作为道者和释者的苏轼】 (1)逝者...往也------去与留-----空间轮回 (2)盈虚...长也------缺与圆-----时间轮回 【宇宙自然与人类整体、个人与人类社会的变化与永恒的例子,不必羡慕长江无穷,明月长终,不必 长叹人生须臾,而要超然物外、旷达不变---万物同一 (4)且夫...莫取------舍与【人生功业】 (5)唯江上...共适-----取 【人生乐趣】 因此,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功业便不足为念了,对待 功名利禄应该抱有一种释然的态度,不要一味强求了,而要随缘自适,顺其自然,以免空添烦恼。最后为“客人”指明出路:而大自然中拥有无尽的宝 藏,故吾与子可以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让无穷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我们一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表 达了一种达观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以及洒脱豪迈的气度。 第5段、主客尽欢------喜之表现-----两个方面【超脱---落寞】 (1)笑---神态表情(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满面春风,换却愁颜)(2)洗、更(这次更加欢快,不免开怀畅饮,直到)尽、藉(客解决了思 想问题,心情舒畅,无忧无虑,于是同苏轼)枕藉、不知(苏轼通过自我调节,得到了精神上的满足,所以最后显得分外欣慰和轻松,进入暂时抛弃世 俗羁绊,忘却世间烦扰,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3)本段意味深长,值得品味。①结构上,结尾一句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的超然欲仙的快乐遥相呼应,但又有深化。②内容上,结尾终写矛 盾解决,主客皆大欢喜。这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也不错,既无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也表明作者并未忘怀积极进取,有志报国的感慨。③实质上,作者这种寄情山水、自我开导的快乐和超脱,却是政治失意壮志难酬之后精神苦闷的自我 排遣,在旷达的外表下,潜藏着的是作者志向不得伸展的深深落寞和抑郁悲伤。(文中其他难句也可做翻译或点评赏析)

《赤壁赋》导学案 (第一课时)

《赤壁赋》导学案 (第一课时)

《赤壁赋》导学案(第一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朗读。

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赋的节奏、情感和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2、细读。

理解字词;自读诗句,运用查字典、看注释、联系诗句等方法理解疑难。

3、重音和节奏的把握。

【学习目标】1、了解关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2、根据学法指导,准确断句和感受重读;3、准确翻译句子,结合特殊句式和活用。

【导学过程】1.作者及写作背景苏轼(1037-1101),北宋、。

字,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与父弟,合称“三苏”。

2.文体“赋”的名称最早见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

“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选用散文化的句式。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3、方法点拨:重音和节奏(见背面)一、自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学习过程】 1.注音壬戌()举酒属()客歌窈窕()之章冯()虚御风桂棹()倚歌而和()之愀()然舳舻()山川相缪()酾()酒横槊()渔樵()江渚()匏()樽蜉蝣()扁()舟扣舷()狼藉()枕藉()嫠()妇是造物者无尽藏()2.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课文1—2节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二、合作探究【审问·慎思】1、朗读1、2自然段,翻译句子。

《赤壁赋》导学案-精选文档

《赤壁赋》导学案-精选文档

《赤壁赋》导学案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赤壁赋》导学案,希望大家可以更好的学习这篇苏轼的代表作。

一. 说教材。

《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②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不仅描绘自然风物,而且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

这也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二、说学情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苏轼的一些诗文,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主要停留在阅读背诵和低层次的鉴赏阶段,理解流于肤浅,缺乏深度。

但从总体上,学生对苏轼的作品还是具有浓厚的兴趣。

高中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和独特感悟能力大大加强,因此,完全可以用语文课程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使学生能感悟苏轼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旷达乐观的情怀并受到启迪。

高中起点的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也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此,现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由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逐渐将重点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并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

另外,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渴望长大,但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困惑、碰到挫折,又难以释怀,心中充满了迷茫。

文章中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恰恰使他们久旱逢春雨,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我以《赤壁赋》为载体,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品性之人。

三、目标确定教学目标鉴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立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作为一篇讲读课文,它在文言文知识方面对本单元的其他篇目有着牵引性的总结作用。

高中语文必修2第15课《赤壁赋》导学稿(学生版)

高中语文必修2第15课《赤壁赋》导学稿(学生版)

高一语文学科导学稿(学生版)一.课题:《赤壁赋》(粤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5课)二.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及其作品,了解“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掌握本文的一些重要词语。

2.学习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鉴赏本文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

3.领悟作者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表现出的旷达乐观的情怀。

学习作者旷达的心境,明确自己的人生观。

4.体味本文的音韵美,背诵全文。

三.学习重点:积累一些文言文常用词语、句式。

学习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鉴赏本文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

四.学习难点:通过主客问答,了解并学习苏东坡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明确自己的人生观。

五.学习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一.课前自主【走进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

书、文、诗、词、画,俱成大家。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苏轼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写作背景】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事,也不得擅离安置所,他的心情非常苦闷,苏轼在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这样残酷的打击感到愤懑;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

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

赤壁赋复习提纲

赤壁赋复习提纲

赤壁赋复习提纲
一,整体背诵。

1、慢节奏背诵课文第三段并同步翻译。

2、易错字:举酒属客/冯虚御风/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举匏尊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惟江上之清风/取之无禁//第三段中某些句子不要背串去
二,文化知识
1、称呼的文化:名与字的关系之二:解释说明。

轼: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瞻:望。

/“轼”与“辙”的不同命运。

2、干支纪年:(年份-3)/10,余数为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注意癸音轨);(年份-3)/12,余数为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互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诵歌明月窈窕之诗之章
4、美人传统:内心所思慕的人,常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5、飞矢不动的哲思。

以理化情。

三,课文梳理
1、文体:赋。

定义: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

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

文体特点:语言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语音上要求声律和谐;文辞上讲究辞藻和用典
2、章法:运用主客(内心的另一个自我)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最后是物我两忘。

宋代散文赋的最高成就。

四,一词多义(参看教材复习册)
五,写作积累
结合课文梳理顺手强化。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2)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4)五、段落划分 (5)六、写作手法 (7)七、读文感知 (8)八、经典语句解读 (9)九、预习检测答案 (11)十、全文翻译 (13)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赤壁赋》,旨在深入理解苏轼在文中展现的豁达胸怀和深邃哲思。

我们将通过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感受作者对自然和历史的独特感悟,体会其深沉的人生思考。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对这篇赋的学习,提升个人的文学鉴赏能力,增强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此外,通过学习苏轼如何借助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抒发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样的学习目标既包含了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也涵盖了个人能力的提升与情感世界的丰富,使学习过程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赤壁赋》的学习重难点在于把握文章的主旨与苏轼的哲学思考,同时深入品味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

一方面,我们需要深入理解苏轼如何通过赤壁这一历史场景,表达出对宇宙、人生和历史的深刻见解,这是文章的精神内核,也是学习的难点。

另一方面,苏轼的赋文语言优美,意象丰富,需要我们去仔细体会其遣词造句的精巧,领悟其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来营造意境的手法,这是学习的重点。

只有抓住这些重难点,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赤壁赋》的魅力,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赤壁赋》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_______”。

2. 《赤壁赋》以_______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展现了作者对于宇宙、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3.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一句描绘了_______的景象,为后文的抒情和议论做了铺垫。

二、选择题1. 下列关于《赤壁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借赤壁之战的历史遗迹,抒发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语文赤壁赋知识点提纲

语文赤壁赋知识点提纲

语文赤壁赋知识点提纲语文赤壁赋知识点提纲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

既,过了。

望,农历每月十五)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10、下:下江陵(攻下)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二、通假字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三、一词多义1、望: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2、长: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3、然: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4、于: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5、白: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6、歌: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②歌曰(歌词,名词)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四、词类活用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5、南、西:乌雀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6、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7、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8、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五、古今异义的词1、徘徊:徘徊于斗牛之间(①古义:明月停留。

语文精华学案赤壁赋导学案附详细复习资料

语文精华学案赤壁赋导学案附详细复习资料
③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④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⑤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⑥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D.②④⑤⑥
5.下列选项中,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赋前篇写秋景,后篇写冬景;前篇多有议论,写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后篇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正如前人评论的那样:“若无后赋,前赋不明;若无前赋,后赋无谓。”
苏轼为人耿直敢言,才华出众,豪放旷达,随缘自适,善谐谑,极富个性。他的思想以儒家为主,但老庄哲学和释道思想在遭迫害后相当浓重。政治上主张“渐变”和“人治”,虽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但始终关心国计民生,在各地方任上政绩斐然。
苏轼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艺术家。他的诗、文、词、书法、绘画都成就卓著,堪称名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重才气、重议论、善谐谑、善修辞,是北宋诗歌创作的高峰。他的论说文立意新颖,论证精辟,纵横驰骋,波澜层出;抒情散文如行云流水,充满诗情画意,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词开拓题材,创新风格,别开豪放旷达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著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等。
(2)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过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诸流水,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十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题材。宋代画家李火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导学案赤壁赋(精选11篇)

导学案赤壁赋(精选11篇)

导学案赤壁赋(精选11篇)导学案赤壁赋(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导学案赤壁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导学案赤壁赋篇1一、检查学生朗读二、研习课文1、学习第一段:⑴指读第一段。

⑵划出写景的句子,同桌讨论,形成一个整体画面。

(要求能按照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的顺序,将这个画面描述出来。

可以打腹稿,也可以拟个简单的提纲,目的在于通过想象再现东坡先生的此时此地此景。

)请一个同学描述。

⑶小结第一段的景物特征:澄澈、幽美。

⑷指导背诵要领:首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其次是景物描写,是抒发感受,突出游人之乐。

⑸学生试背,齐背。

⑹指名上黑板背写景物描写的句子。

2、学习第二段:⑴指读第二段。

⑵教师引导:如此幽美的自然环境中,作者的心情如何?请在此段找一个词概括。

⑶作者写了饮酒放歌之乐后,接着写谁?箫声如何?请找四个词概括,并分别组词。

哀怨、思慕、啜泣、倾诉。

⑷作者是如何描写箫声之悲的?(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⑸记诵思路:乐──歌──箫声。

⑹齐背。

3、研习第三段:⑴指名朗读。

⑵提问:客人因何而悲?“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

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

这么个“一世之雄”尚且随着“大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

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

虽为客语,实际反映了作者本人思想中的消极面。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曾、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赤壁赋83685教学提纲

赤壁赋83685教学提纲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③第四、五、六、七句,亦为先写景后叙事,为月出之后的情况。
(2)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确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
五.学习第二段
思考:(1)本段可分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2)本段的“嘻”从何体现,与上段的“喜”有何不同?
二、教师配乐朗诵全文,要求听准字音,听出节奏,听教师对文章感情变化的处理。
三、学生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四、学习第一段
思考:(l)这是“赋”正文前一段简短的叙事,可分几层?
(2)本段展示了怎样的境界?感情色彩如何?
(l)可分三层
①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正规笔墨,如一篇长诗前的小序。
②第二、三句,前句写景,后句叙事,为月出之前的情况。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
课堂教学安排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出曾、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这样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的忧思悲绪上;还有这一段的对比是为了写“悲”,不是为了写人生短暂.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其实是谏官李定、舒擅、何正臣三人断章取义地摘出他讽刺新法的诗句进行诬陷。“乌台”即御使府),后经苏辙等人营救才免罪释放,被贬满黄州团练副使。从“乌台诗案”到流放黄州是苏轼人生的重要转折,政治上失意访惶,精神上孤独苦闷。但是生性旷达的诗人在老庄佛禅和山水之乐中求得解脱,自号“东坡居士”,并写了千古传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这样充满哲学意味,凝聚人生思考的名篇佳作。

赤壁赋讲课大纲

赤壁赋讲课大纲

板书:“赤壁赋苏轼”【导入语】朱德为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题词中写道:“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听了这首小诗中的“三父子”指的就是苏洵、苏轼、苏辙,而三人中以苏轼的文学成就最高。

苏轼一生中,经历了许多磨难与坎坷,其中影响最大的“乌台诗案”使苏轼被贬到黄州,而这期间是苏轼人生重要的转折。

这时他在政治上是失意、彷徨的,在精神上是孤独苦闷的,那么面对这样的坎坷遭遇,苏轼又是以一种怎样的态度来应对的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下他的千古名作《赤壁赋》,共同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请同学们把书翻开。

首先看一下题目,赤壁赋【关于赋】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和律赋等。

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鸿篇巨制,繁缛富丽。

小赋抒情咏物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

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音律谐和。

文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

赤壁赋:赤壁,山名。

本文「赤壁」乃今湖北黃州西北的赤鼻矶,并非历史上周瑜大破曹军之「赤壁」(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

但苏轼主要是借「赤壁」来抒发情怀,因此不須在意其确切地点。

【苏轼其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又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散文八大家。

生平:1.自幼聪慧好学,父苏洵游历四方,由母程氏启蒙教读。

2.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及第,深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

3.神宗熙宁四年,上书陈新法弊,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自请外调。

4.元丰二年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

5.元丰三年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6.后奉召回京,官至礼部尚书。

7.晚年又因新旧党争,屡遭迁谪,远贬至惠州、儋州。

【写作背景】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被捕入狱,这就是历史上的“乌台诗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赤壁赋教案提纲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赤壁赋教案提纲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赤壁赋教案提纲一、教学目标1. 理解《赤壁赋》背景、作者及其创作意图;2. 理解《赤壁赋》的“赋”这一文体特点,并学会欣赏其独特之处;3. 熟悉《赤壁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中的意蕴;4. 学会运用诗歌赋作品的方法描写自然风景;5. 感受《赤壁赋》所表现的人文精神及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步骤1. 介绍《赤壁赋》的背景介绍三国时期的背景,以及曹操与孙权之间的战争和赤壁之战。

2. 讲解《赤壁赋》的作者及其创作意图讲解《赤壁赋》的作者苏轼的简介及其创作背景。

介绍《赤壁赋》的写作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容。

3. 分析《赤壁赋》的文体特点讲解《赤壁赋》的“赋”这一文体特点,阐述它的历史渊源及文学价值。

引导学生欣赏《赤壁赋》中的句式、词语等文学修辞手法及其独特之处。

4. 阅读《赤壁赋》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朗读《赤壁赋》,分别从语言形式、情感表达、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让他们对这篇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5. 分析《赤壁赋》的寓意让学生生活化地理解《赤壁赋》中的寓意,引导他们从情感、历史、美学、哲学等多个方面认识《赤壁赋》,并探究其中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6. 进行创作让学生仿照《赤壁赋》的诗赋形式,写一篇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赋作品,同时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及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赤壁赋》的背景、作者及其创作意图;2. 理解《赤壁赋》的“赋”这一文体特点,并学会欣赏其独特之处;3. 熟悉《赤壁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中的意蕴。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的解读与探究理解《赤壁赋》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2. 帮助学生掌握诗赋创作的方法,并提高其文学修辞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2. 分组研讨法3. 课堂讨论法4. 仿写法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积极参与,对《赤壁赋》有了深刻认识;2. 学生通过创作,使自己对诗歌赋艺术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得到提升。

赤壁赋教学提纲

赤壁赋教学提纲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其实代表了对于一种 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 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 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扣:敲着
悠远歌的之样于子。是歌饮曰酒:乐月“光甚下桂,的棹清扣波兮舷兰而 桨,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下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 方。”比喻自己所思慕的人。常指
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
特殊句式:渺渺兮予怀 (主谓倒装)
• 歌曰:
• “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 光。渺渺兮予 怀,望美人兮 天一方。”
3、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 样的情怀?
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
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
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
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
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
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
《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 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 狱。 (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 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 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
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
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
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

赤壁赋背诵提纲幻灯片

赤壁赋背诵提纲幻灯片

周四晚饭后
《赤壁赋》背诵提纲
月、星 | 白露 、水光 | 小舟飘荡、万顷茫然
1.良辰: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美景:清风、水波 | 3.住客尽欢:酒、诗、歌
4.心旷神怡、飘飘欲仙:冯虚御风、遗世独立、羽化登仙
5.乐甚而歌:桂棹、兰桨、空明、流光 | 予怀美人 6.箫声:正面直接(如怨如慕……)、侧面烘托、想象夸张(舞幽壑之潜蛟……) 7.曹孟德诗句、曹孟德功绩、曹孟德饮酒作诗 8.我们皆是凡夫俗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9.用比喻说生命短暂渺小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0.感叹生命短暂羡慕长江永恒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1.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2.现实与理想的差距: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3.苏子以水月为喻说明万物永恒:逝者如斯,……:……,……。
14.变的角度:盖将……,……。不变的角度:自其不变者……,……。
15.物各有主,一毫莫取(2句) 16:清风

赤壁赋提纲

赤壁赋提纲

《赤壁赋》复习提纲(两人一页) 2013、5、4一、重点字音字形壬戌..()()酾.酒()桂棹.()横槊.()愀.然()余音袅袅..()渔樵.()幽壑.()扁.舟()嫠.妇()匏.樽()蜉.蝣()()山川相缪.()无尽藏.()狼籍.()旌.旗()舳舻..千里()()枕藉.()属.客( ) 斗.牛()窈窕..之章()()相与.()扣舷.而歌()溯.流光()倚.歌而和之()少.焉()江渚.()洗盏更酌.()冯.虚御风()曾.不能()肴核..()()二、名句默写1、清风徐来,。

2、,诵明月之诗,。

3、少焉,,。

4、白露横江,。

,。

5、,而不知其所止;,羽化而登仙。

6、桂棹兮兰桨,。

7、其声呜呜然,,,,。

8、,泣孤舟之嫠妇。

9、西望夏口,东望武昌,,,?10、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而今安在哉?11、,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12、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

13、,。

知不可乎骤得,。

1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15、,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而又何羡乎?16、,物各有主,,。

17、,与山间之明月,,目遇之而成色,,,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8、,。

,不知东方之既白。

五、词类活用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3、下江陵,顺流而东也:4、侣鱼虾而友麋鹿:5、渔樵于江渚之上:6、歌窈窕之章:7、击空明兮溯流光: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六、重点字词1、纵.一苇之所如.:2、凌.万顷之茫然:3、飘飘乎如遗世..独立:4、击空明兮溯.流光:5、倚.歌而和.之:6、苏子愀然..:15、而卒.莫消长..也:16、而吾与子之所其适.:17、杯盘狼藉..:七、一词多义【适】1.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3.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4.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5.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6.适大病,不能行:【望】1.七月既望: 2.望美人兮天一方:3.恐太后玉体之有所欷也,故愿望见太后:【虽】1、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八、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类型并翻译)1:①客有吹洞箫者:翻译:②凌万顷之茫然:翻译:③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翻译:④而又何羡乎!翻译:⑤何为其然也?翻译:⑥徘徊于斗牛之间。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导学案》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文学名篇,也是中国文言文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赋以“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曹操与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的种种情节,以及赤壁之战的英雄气概和风云变幻。

赤壁赋语言优美,文辞华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赤壁赋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赤壁赋这篇文学名篇,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和艺术特点,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本导学案将从赤壁赋的背景介绍、文学特点、主题思想等方面展开讲解,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入学习赤壁赋的指导。

一、赤壁赋的背景介绍赤壁赋是三国时期蜀汉着名学者诸葛亮所作,描写了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役经过。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曹操与孙刘联军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曹操率大军南下征讨孙刘联军,却在赤壁水域遭到联军的重创,最终溃败而逃。

这场战役的胜负结果改变了三国格局,也为后来的历史进程埋下了伏笔。

二、赤壁赋的文学特点赤壁赋采用了较为繁复的文辞,用词精细,句式多变,充分展现了当时文人的才情和骚气。

赋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让整个文章充满了激烈的战争氛围和英雄气概。

赤壁赋的文学价值在于其言辞恢弘,意蕴深刻,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三、赤壁赋的主题思想赤壁赋描写了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展现了曹操、孙刘等历史人物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赞颂和对战争的反思。

赋中蕴含着爱国主义情怀和维护正义的理念,弘扬了仁义道德和国家大义,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感悟。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赤壁赋这篇文学名篇,领略其中的情感风采和艺术魅力,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赤壁赋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更能够领略其中的人文情怀和价值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愿同学们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感悟人生的真谛,铭记古人的智慧与伟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赤壁赋》导学提纲
主编人:刘明洋 审核人:井鲜艳 使用日期:1004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3题。

超然台记
苏 轼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哺糟啜醨,皆可以醉。

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
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
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
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

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
忧乐出焉。

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

人固疑予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
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恒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
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疏,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

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9.下列加点词解释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谓求祸而辞.
福 辞:避开 B .岁比不登.
登:登高 C .背湖山之观.
观:景色 D .而吊.
其不终 吊:哀叹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B.⎩⎨⎧
①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 ①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②余方心动欲还,而.
大声发于水上 D.⎩⎨⎧
①发之白者,日以.反黑②路幽昧以.
险隘 11.下列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作者“超然”心态的一项是( ) ①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②美恶之辨战于中
③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
④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⑤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⑥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
A .①③④
B .③⑤⑥
C .②⑤⑥
D .①④⑥
12.下列对原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节反映了作者等荣辱同忧乐的随缘自适的心态。

开头扣题,显示了全文的感情倾向。

B .第二节论述了人游于物内,受困于物,从而导致争名夺利,这是人生的悲哀。

C .第三节开头描写胶西环境险恶是为后文“乐哉游乎”作铺垫。

D .为表明安然、超然的心境,作者就把经过修葺的这个高台命名为“超然台”。

1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4.(原创)请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电影有贺岁片,艺术展览就要有贺岁展”,26日,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中国美术馆50年捐赠作品大展”的开幕式上如此说。

据悉,在中国美术馆这场“贺岁大展”中,美术馆首次集结捐赠藏品进行大规模的展出,800余幅精品将集中亮相,苏轼国内孤本《潇湘竹石图》成为其中最引人关注的焦点。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月26日,其中2月3日至9日免费开放。

记者在现场看到,本次展览中最受人关注的作品是苏轼国内孤本《潇湘竹石
图》,这幅作品被放置在一楼圆厅内展示,是本次捐赠展的重头戏之一,观众一走进一楼展厅就能一睹这幅作品的“真容”。

苏轼画作传世珍品仅存两幅,《枯木怪石图》已于抗战时期流入日本,而此次亮相的《潇湘竹石图》为国内苏轼作品孤本。

该幅作品以竹石寄托文人精神情怀,使人在窄窄画幅内犹如阅千里江山,是中国文人画的典范之作。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表示,“美术馆珍藏的这幅苏轼孤本价值连城。

现在艺术品市场上,宋代书法就拍出了几个亿,如果《潇湘竹石图》要是现身拍卖行,起价就会超过4个亿”。

记者了解到,苏轼这幅珍品是1964年《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邓拓的捐赠。

当年,邓拓将个人珍藏的中国古代绘画作品145件捐赠给中国美术馆。

此次亮相美术馆的古代书画中,除了苏轼孤本外,还有唐寅《湖山一览图》、清人恽寿平《桂花三兔图》、华喦《红白芍药图》等精品。

(2011-01-27《新京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5.学校要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请你结合诗歌内容、风格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首诗词串联起来。

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不超过50字。

第一首诗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请听著名诗人徐志摩的深情告白《再别康桥》。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接下来,请欣赏配乐诗朗诵戴望舒《雨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