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这一段你能看出客缘何而悲呢?
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由 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消逝想到自己的渺小,二是由江 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却“知 不可乎骤得”。三写因悲生议。叙写“客人”的生悲 之因,实为下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
我对客人说:“您也了解那江水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 和月亮吗?流去的(水)像这样(不
【走进作者】
苏轼 (1037-1101 ) ,字子瞻,自 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 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书、文、诗、 词、画,俱成大家。 他和他的父亲苏 洵、弟弟苏辙均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
“三苏”。“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 三
位。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
苏轼的诗文才气贯天,苏轼的思想博大 精深,苏轼的人格光芒万丈。 苏轼一生想着 天下,心系苍生,让他豪情万丈;在失意时, 寄情山水,洒脱飘逸;在悲观时又以佛家道 家思想宽慰自己,而变得豁达开朗。正是因 为有了这三种思想,才成就了一位伟大的文 学家,赤壁也因苏轼的介入才得以完成它的 美丽,赤壁诗文也将和这个伟大的文学家一 起流芳千古。
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 面看,那么万物和我们一样都是永恒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 的,没有尽头,还羡慕它什么呢?况
虽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 且,天地之间,万物都各自有其主人,
风 ,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 如果不是我所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
之而为声 ,目遇之而成色 ,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这江上的清风
取之无禁 ,用之不竭 ,是 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它就成其为
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翻译:这不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友麋鹿 , 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
翻译:何况我和您在江边捕鱼打柴,以鱼虾为 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 劝酒。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就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 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颗谷粒。
苏东坡游赤壁
·
赤 宋壁 赋 苏

听读录音, 注意字音与朗读的节奏
111111
四.整体感知
(一)整体把握课文 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请各用一个词概括客与苏子的人生态度。 【明确】客——悲观 苏子——乐观 3.文章共四段,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一 月下泛舟 乐 (景)
翻译:如果不是我所有的东西,即使是一丝一毫 也不能取用。 3.相与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我和客人们互相靠着在船中睡着了,不知 不觉东方已经发白。
这一段写什么?作者从哪些方面阐述其人 生感悟的?
四写悟理自解。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 一通过对明月、江水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他从宇宙的变化 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 不变,人生本来短暂 ;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 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二指出天地间 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此,人 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因此,人应该保 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 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表现了一种旷达开朗的 胸襟和生活态度。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提出矛盾、解决矛 盾。
羽化而登仙。 境。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翻译: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
宿和牛宿之间逗留不前。 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翻译:我们任凭小船漂往何处,越过茫茫 无边的江面。
本段主要写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景 物描写的作用?
作者以传神的笔墨,描述了秋夜赤壁的美丽、 静谧以及与客人夜游的逸兴。本段写赤壁夜景,既 烘托了游人自由愉悦的心绪,又与作者超然旷达的 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 一写夜游之乐 。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 主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 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成 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写道: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 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 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 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 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 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 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 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在苏子看来,与客饮酒正在兴头,客却忽起悲曲,似乎 不太合拍,但却又深知其中道理,于是才有下段的“正襟 危坐”问客:“何为其然也?”
苏子愀然 ,正襟
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
危坐而问客曰:"何为 好衣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
其然也?"客曰:"'月 说:“(曲调)为什么这样
明星稀,乌鹊南飞',此 (悲凉)呢?”客人说:
壁 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本文是《前赤壁 赋》。
【主客问答的表现手法】
宋代的散文大家欧阳修、苏轼等人写赋,有 意打破声律字句的限制,使之如散文那样富于 伸缩性,能够自由挥写,叫文赋。《赤壁赋》 就是宋代文赋的一篇优秀代表作品。它是由比 较自由的句式构成的带有韵脚的散文,却又饱 含着浓浓的诗意。主客对话是赋的传统表现手 法,主与客都是作者一人的化身。
与月乎?逝者如斯 ,而未 断地流去),但并没有流去。时圆时
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 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
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 但终于没有消减和增长。(原来)如
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 果从那变动的一面去看,那么天地间
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的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 ,连一眨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而又 眼的功夫都不曾停止。从那不变的一
并称“苏黄”;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 了
豪放词风,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 书
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
【写作背景】
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当时,苏轼 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 事,也不得擅离安置所,他的心情非常苦闷,苏轼在 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这样残酷的打 击感到愤懑;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 脱。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 暖,增强了信心。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 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前赤壁赋》、《后赤
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 地之间,渺小得像大海里的
海之一粟。哀吾生之 一颗谷粒。哀叹我生命短促, 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羡望慕拉长着江神流仙水飞无升穷遨无游尽,。和希明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 月一起永世长存。(我)明
月而长终。知不可乎 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多有
骤得 ,托遗响于悲风。所余得音的寄,托因给而这只 悲好 凉把 的箫 秋声 风的 。
(“清风徐来,
释悲生议
水波不兴”、

英雄易逝、
“白露横江,水
人生苦短、
光接天”)

仙愿难成
夜游之行
借景议理,解
(“举酒属客”,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苏子
客之悲 变则万物
皆短、不变则物 我皆长、物各有
主、共适清风明 月




以坦然面的对心灾境难欣性赏命 “江上运之,苏清轼风持,怎山样间的 之明月人”生态,到度大?自然中 寻求精神寄托。
其声呜呜然 ,如怨 有位吹洞箫的,随着歌声伴奏。
如慕 ,如泣如诉 , 箫声呜呜,像怨恨,像思慕,像抽泣,
余音袅袅 ,不绝如 像倾诉;(吹完后,)余音悠扬,
缕。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像细长的丝线延长不绝。使得 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跳起舞来,
使得孤独小船上的寡妇哭泣起
来。
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翻译:有一位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
二 箫歌伤怀 悲 (情) 三 吊古伤今 悲 (情) 四 阐述哲理 乐 (理) 【感情线索:乐—悲—乐】
既望:十六日;既,已经,望,农
壬戌之秋, 历每月的十五日。
七月既望,苏 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句,
子与客泛舟游 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
应为:于赤壁之下游。于,介词,在。 下,方位名词。
兴:起。
接天。纵一苇之 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
所如,凌万顷之
在斗宿和牛宿之间逗留不前。白茫 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波光和天空连
茫然。浩浩乎如 成一片。我们任凭小船向何处漂荡,
凭虚御风,而不 越过茫茫无边的江面。江面是那么
知其所止;飘飘 乎如遗世独立,
浩瀚啊,船儿像凌空乘风而行,不 知道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逸啊, 像变成神仙,脱离尘世,飞升到仙
非曹孟德之诗乎?西 望夏口,东望武昌,山 川相缪,郁乎苍苍,此 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 乎?方其破荆州,下江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这不是曹操的诗句吗?向西 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 山盘水绕,一片苍翠,这不 就是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方 吗?当他占领荆州,攻下江
陵,顺流而东也,舳舻 陵,顺着长江东进的时候,
波不兴。举酒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
属客,诵明月 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下面游览。
之诗,歌窈窕 清凉的风缓缓吹来,水面上不起波浪。
之章。
我端起酒杯劝客人们喝酒,朗颂吟唱 “明月”的诗歌和“窈窕”的篇章。
徘徊:逗留不前。一苇:小船。
少焉,月出 于东山之上,徘 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
凌:越过。 凭虚御风:凌空乘风。 遗:脱离。
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而吾 声音,眼睛看到它就成其为颜色;取
与子之所共食”。
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不会竭
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宝藏,
我和您可以共同享用的。
客人高兴地笑了,于是洗
了酒杯,重新斟酒再喝。菜肴
客喜而笑, 和果品都吃完了,空杯、空盘
洗盏更酌。
杂乱地放着。我和客人们互相 靠着在船中睡着了,不知不觉
作者用清新的散文笔调作赋,中间有骈词、俪句,也用 了韵,更多的是散句成分。这种赋称为文赋。《前赤壁赋》 除采用赋体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外,句式长短不拘,用韵 错落有致,语言晓畅明朗,其间有歌词,有对话,抒情、 说理自由洒脱,表现力很强。这些都是对赋体写作的一种 发展。
理解构思和表达艺术
赤壁之景
乐极生悲 ,
感情变化过程:乐-悲-乐
赤 先写月夜泛舟,饮酒赋诗, 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怀世
壁 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 史人物的兴亡,而感到人生短 促,变化无常,因而跌入现
赋 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 变的哲理,表现了旷达乐观 的人生态度。
总结
本文情感跌宕,层层深入。文笔优美,富于变化,熔写 景、抒情、议论于一炉。景则水月流光,情则哀乐相生, 理则物我相适,杂以呜呜箫音,悠悠古事。体物写志,妙 在不离眼前景,而议论、见识又不囿于眼前景。情因景发, 景以情显,两两相触,缥缈多姿,创造出美妙的神话般的 境界。又借景说理、寓理于情,使得赋充满诗情画意,而 兼具哲理。
吹箫应和。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翻译:使得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跳起舞 来,使得孤独小船上的寡妇哭泣起来。
这一段写什么?如何写悲?
先写歌声,后写箫声;歌中的“美人”喻君,表现了作 者希望为国出力;箫声的怨、慕、泣、诉,抓住了箫声 “哀”的特点,末尾两句用夸张,写出了箫声摄人心魄的 感染力。-------二写乐极悲来 。
千里,旌旗蔽空,酾酒 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
临江,横槊赋诗,固一 空。他面对长江洒酒祭奠, 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横英雄握啊长,矛可吟如诗今,又本是在一哪代里的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况吾与子渔樵于 何况我和您在江边捕鱼打
江渚之上 ,侣鱼虾而 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
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 舟 ,举匏樽以相属。
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 举杯互相劝酒。就像蜉蝣一 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
肴核既尽, 东方已经发白。
杯盘狼籍。 终写矛盾解决,主客皆大 相与枕藉乎 欢喜。但作者的这种旷达
舟中 ,不知 和超脱,却是政治失意后
东方之既白。
的精神苦闷的自我排遣, 在旷达的外表下,潜藏着
作者的抑郁和悲伤。
1.逝者如斯 ,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 消长也。
翻译: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但 并没有流去。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 圆缺),但终于没有消减和增长。 2.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于是饮酒乐甚 ,
这时,酒喝得十分欢畅,
扣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桨 ,击空 明兮溯流光;渺渺兮 予怀 ,望美人兮天 一方。"客有吹洞箫 者 ,倚歌而和之。
我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词说: “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 (桨)划破月光下的清波啊, (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 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 眺望着那个美人啊,(美人)却 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