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与脉诊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脉诊与舌诊的重要性及应用

中医内科学脉诊与舌诊的重要性及应用

中医内科学脉诊与舌诊的重要性及应用

中医学是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而闻名于世。其中,脉诊和舌诊作为诊断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内科学中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中医内科学脉诊与舌诊的重要性以及它

们的应用。

一、中医内科学脉诊的重要性及应用

1.脉诊的重要性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触诊患者脉搏的形态、节律、力度等信息,以及脉象的变化,来了解患者体内的病理变化。脉诊可

以反映心脏、肝脏、肺脏、脾脏、肾脏等脏器功能的状态,为中医内

科医师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2.脉诊的应用

脉诊在中医内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首先,通过脉诊可以诊断疾病

及其病程的轻重缓急,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参考。其次,在疾病防治

和康复过程中,脉诊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

脉诊还可以辨别病因、病机、病位,为病因分析和辨证论治提供线索。

二、中医内科学舌诊的重要性及应用

1.舌诊的重要性

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舌苔、舌质、舌形等信息,可以了解患者身体内部的病变情况。舌诊可以反映消化系统、循

环系统、呼吸系统等多个脏器的病理状态,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2.舌诊的应用

舌诊在中医内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首先,舌诊可以评估肠胃功能,判断消化系统的健康状况。其次,通过观察舌苔的颜色、形态以及舌

质的湿润程度、颜色等,可以判断血液循环和体液代谢状态,为中医

内科医师提供诊断参考。此外,舌诊还可以辅助诊断某些妇科疾病和

皮肤病等。

三、脉诊和舌诊的联合应用

脉诊和舌诊作为中医内科学中两种重要的诊断方法,常常结合使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脉诊和舌诊相互结合可以相互补充,

舌诊与脉诊操作方法

舌诊与脉诊操作方法

舌诊与脉诊操作方法

舌诊和脉诊是中医诊断的两种常用方法。下面是它们的操作方法:

1. 舌诊:

a. 病人保持坐姿,将舌头伸出。

b. 观察舌体的颜色、形状、苔质等。

c. 注意观察舌尖、舌中、舌根等部位的变化。

d. 注意观察舌体的湿润程度。

e. 根据观察到的舌象,结合病人的主诉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2. 脉诊:

a. 病人保持坐姿或卧姿,暴露需要脉诊的部位(通常为腕部)。

b. 使用中医脉诊手法,比如“三按法”、“三查法”等。

c. 通过按揉经脉上的相应穴位,感知脉搏的变化。

d. 注意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寒热等特征。

e. 根据观察到的脉搏特征,结合病人的主诉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舌诊和脉诊都涉及到中医的辨证论治,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熟练掌握。对于非专业人士而言,建议请教中医师进行诊断。

舌诊、脉诊

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

第一章:脉诊

表格·2—历代脉象著作及脉象数目:

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

妇人脉与小儿脉

1、诊月经脉

(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

〔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

〔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

〔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

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

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正确,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

心脏置于同一高度。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指下具

中医诊断之舌诊与脉诊结合的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之舌诊与脉诊结合的临床意义

舌诊与脉诊结合的临床意义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

防治等的学科。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

论治是诊疗依据。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

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医诊断中的诊疗基础:舌诊与脉诊结合的临床

意义。

舌诊与脉诊的主要意义,是它们在辨证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辨证是在病的基础上进行的,即首先要确定病名,然后才能谈到辨证,中医确定病名并不十分困难,确定病名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情况,如有的以病因做为病名,如虫积、食积、痰饮等;有的以一种突出

的症状做病名,如喘证、眩晕、水肿等;有的以季节和疾病的性质

做病名,如春温、冬温等;有的以季节和季节主令做病名,如夏暑、秋燥等;有的以代表一组症候群做病名,如太阳病、阳明病等。病

名确定之后,才能谈到辨证,换句话说,辨证只有在“病”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离开了病,辨证也就设有什么意义了,因

此辨证本身不是指某种具体的病,而是一种分析、认识所有疾病的

病因、病机、病位、疾病性质和正邪消长等各方面的方法,在具体

应用上必须有具体的病为基础。疾病反映在舌象和脉象的变化,是

辨证不可缺少的资料和重要的依据,两者在客观上存在着统一的规律,两者互相支持,互为佐证,相辅相成。

中医临证经验之舌诊与脉诊辨治要点

中医临证经验之舌诊与脉诊辨治要点

中医临证经验之舌诊与脉诊辨治要点

舌诊与脉诊是中医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根据舌苔、舌色、舌体形态以及脉搏的变化,可以了解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机,为中医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医临床中舌诊与脉诊的辨治要点,并阐述其临床应用的经验。

一、舌诊辨治要点

中医舌诊是通过观察舌体的形态、色泽和舌苔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的体质、脏腑功能和病情变化。具体要点如下:

1. 舌质观察:舌质分为淡红、绛红、暗红、淡白、绛紫等几种类型。不同的舌质反映了不同的体质和疾病状态。例如,淡红舌常见于气虚,绛红舌多见于热病,暗红舌多见于阴虚内热等。因此,在临床中要根据舌质的变化来判断体质,指导治疗。

2. 舌苔观察:舌苔是指舌体表面的白色或黄色的覆盖物。舌苔的厚薄、颜色和湿润程度等可以反映脏腑功能和病情变化。常见的舌苔类型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例如,白腻苔多见于湿热内盛,黄燥苔多见于热盛,灰苔多见于寒湿内阻等。因此,在临床中观察舌苔的变化可以帮助辨识病机、指导治疗。

3. 舌体形态观察:舌体形态分为胖瘦、长短、舌尖、舌中、舌边等。例如,胖舌多见于痰湿内阻,瘦舌多见于气血两亏等。同时,舌边齿痕多见于脾胃虚证,舌体偏红多见于心火亢盛等。通过观察舌体形态的变化可以了解脏腑功能的情况,指导临床诊治。

二、脉诊辨治要点

中医脉诊是通过触摸患者脉搏的弦紧、滑涩、芤薄、洪盛等特点,来判断患者的气血状况、脏腑功能和病机情况。具体要点如下:

1. 脉搏的速度和节律:通过触摸患者脉搏的速度和节律,可以了解气血的充盈

程度和运行状态,常见的脉搏类型有沉弦脉、细速脉、洪大脉、细数脉等。例如,沉弦脉多见于气虚,细速脉多见于阴虚火旺,洪大脉多见于热盛等。因此,在临床中观察脉搏的变化可以指导诊断和治疗。

舌诊、脉诊

舌诊、脉诊

舌诊、脉诊

先来看舌质,如果你看到某个人舌尖红,那么他就是有心火,单纯出现舌尖红,有心火临床意义不大,睡眠可能不好,或者最近休息不好,劳心伤神了。

再看看舌边红不红,舌边红就是肝火,肝火大啥症状?脾气不好,容易发怒。

如果出现舌边尖红,那么就是心肝有火,这就有临床意义了,一旦心肝有火一定晚上睡不着觉,或者睡觉总是做梦,做噩梦。

再来看舌苔,如果在舌头中间位置有黄苔,一定有胃炎,中医叫胃火,你就说你是不是容易烧心,有时候反酸,胃容易胀。他会对你伸出大拇哥很对。

如果舌苔白,就是肾阳虚,会出现腰膝冷痛,手足不温的症状。

如果舌头有裂纹,在加上舌红少苔就是肾阴虚,毫无疑问,就会出现阴虚症状。晚上睡觉出汗,手脚心热,睡不好觉。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也可以反推出肾阴虚。

如果舌边有齿痕,就是脾虚湿盛,你问他大便肯定不成型,而且身体不是太健壮,因为吸收不好。胖也是虚胖,干点活就满身大汗那种。

以上是关于舌诊的一些内容,我在临床就喜欢舌诊,因为比较直观并且客观,该是啥就是啥。你一看舌苔黄就是有胃炎(胃火),特别明确。

下面再来说一下脉诊,脉诊主观性就比较强了。10个人号脉可能会说出10种脉象来。但并不是说号脉号的不对,可能是每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但殊途同归,都能治好你的病。

号脉必须左、右手都号。记住,左手心、肝、肾,右手肺、脾(命)门。左手肾脉为肾阴,右手肾脉为肾阳。记住这个口诀号脉就容易了。

号脉先整体号在分体号,先整体看脉率,如果有早搏(偷停),也叫心律不齐,中医叫沉、代脉,那么心脏肯定不好。

如果整体跳的非常有力,有点弹手的感觉,中医叫弦脉,说明这个人肝不好,脾气大,结合舌诊舌边红,可确诊。

舌诊脉诊

舌诊脉诊

3常见病脉与主病



(5)虚脉 脉象:三部脉轻按、重按均无力,泛指各种无 力的脉象。 主病:虚证。 (6)实脉 脉象:三部脉轻按、重按均有力,泛指各种有 力的脉象。 主病:实证。
3常见病脉与主病



(11)细脉:脉细如线,应指明显,主气虚血少, 诸虚劳损,情志忧思不畅,或湿邪内蓄; (12)结脉:缓慢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止后复 来,主阴气盛,气机壅滞,气结痰壅; (13)代脉:脉来动而中止,止有定数,止后不能 自还,良久复动,主脏气衰微 七情惊恐,疼痛、跌扑损伤。

三、注意事项:

光线自然充足,饭前,注意染苔,注意生理变 化:齿痕舌、地图舌、裂纹舌长期属正常。
四、正常舌象:

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满有薄薄 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写为“舌 质淡红,苔薄白”。
五、异常舌象:


1, 望舌质 包括望舌色、望舌形、望舌态等。 1)望舌色 淡白色为虚证、寒证。红舌为热症,鲜红少苔为阴虚 火旺,绛舌(深红色)为邪热深入营血。紫舌多为淤血或寒证。 2)望舌形 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者为“老”多为实证、 热证。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者为“嫩”,多为虚证、寒证, 舌体胖大,舌色淡白者为脾胃阳虚、水饮停聚;舌色鲜红,多为 心脾热盛;舌色紫暗,多见于中毒;舌肿满口而木硬(木舌)为 心火亢盛。舌体瘦小而薄,是阴血亏虚;如色淡质嫩,为心脾两虚; 如舌色红箭,多为阴虚火旺.舌面有明显裂沟,称”裂纹舌”,多为阴 液亏耗之证.但先天性舌裂,不做病论.舌面乳头增生肥大,高起如刺, 摸之棘手,称为芒刺舌,多是里热炽盛邪热内结之证。

《中医诊断学课件:脉诊与舌诊》

《中医诊断学课件:脉诊与舌诊》
说明脉诊和舌诊在孕妇保健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帮助学生了解孕期中的身体 变化和常见问题。
脉诊与舌诊在保健养生中的应用
探索脉诊和舌诊在保健和养生方面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识别身体的早期信号,预防疾病。
中医脉诊与舌诊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
介绍中医脉诊和舌诊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探讨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脉诊的基本原理
解释脉诊的基本原理,包括通过观察脉搏的形态、力度和速度来判断身体健 康状况。
脉诊的分类与诊断技巧
介绍脉诊的不同分类方法和常用的诊断技巧,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判断脉搏的 特征和病因。
脉诊的临床应用
详细说明脉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包括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舌诊的基本原理
介绍舌诊的基本原理,包括舌质、舌苔和舌体形态的观察,以及它们与身体 健康的关系。
以临床案例为例,演示脉舌诊断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展示中医诊断 学的独特优势。
脉诊与舌诊的阴学说
深入了解脉诊和舌诊与阴学说的关系,探讨阴阳平衡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性。
脉诊与舌诊在亚健康状态诊断 中的应用
介绍脉诊和舌诊在亚健康状态诊断和调理中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亚健康的 概念和症状。
脉诊与舌诊在孕妇保健中的应 用
中医脉诊与舌诊的现代发展趋 势
分析中医脉诊和舌诊的现代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创新、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进 展。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药集

舌诊

一、舌诊补要

1、舌质淡红苔薄白,风寒表证常人苔,

淡白薄白是阳虚,气血不足来安排。

2、淡白无苔久阳虚,气血两虚定治则,

淡白薄白中剥脱,气血两虚胃阴兼。

3、淡白黄腻脾胃虚,湿热停滞中焦克,

淡白灰黑水滑苔,阳虚内寒痰饮来。

4、舌尖红白苔,风寒表证来,

心火又亢胜,定出好治则。

5、白黄外感证,传里化热关,

白腻痰湿浊,食积中焦克。

6、白腐痰湿停,胃浊蕴热塞,

白腐如积粉,湿病如期来。

7、黄干久精兼,白干失运来,

黄腻里湿热,痰浊变热则。

8、质红舌白苔,热症卫营来,

质红薄黄苔,气分热症克。

9、质红黄腻苔,气分湿热来,

质红黄干苔,邪入里实来。

10、质红舌无苔,气阴两虚兼,

舌绛焦黄苔,肠热里实关。

11、舌绛黑干苔,热极阴也兼,

舌绛舌无苔,热入血分来。

阴虚或又盛,定出好治则。

12、青紫白润苔,内寒极重克,

气血有凝滞,温阳活血开。

13、青紫黄燥苔,阴虚枯燥兼,

虚火内燔炽,滋阴养血来。

二、舌诊大要

1、望舌变化质与苔,尖中根边细推测,正常舌象体柔软,活动自如色红淡,

舌干润均颗粒平,此为正常无病染。

2、淡白阳虚血不荣,红舌阴虚阳热生,绛舌热病入营中,杂病久病阴虚型,

紫舌主病分寒热,干燥缺津阴虚热,

紫舌湿润寒阴盛,气血阻滞把病决。

3、胖大水湿水饮作,脾肾阳虚选用药,深红胖大心脾热,色紫而暗中毒药,

瘦舌阴血津液伤,裂纹之舌也同块。

齿阴之舌脾虚象,寒湿壅滞有反映。4、芒刺之舌阳热胜,清热泻火必有功,强舌舌体必强硬,语言褰涩语不能,

萎舌舌体不能动,津伤液亏血不荣,

颤动之舌必有风,阴血两虚肝阳生,

《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总结——舌诊脉诊

分类细目临床意义具体

望舌质望舌质

淡白舌

主阳气虚和气血亏

湿润:脾虚水停

少津:阳气虚

光莹:气血亏虚淡红舌气血调和

红舌主热

舌红苔黄:实热

舌红少苔:热伤阴绛舌主热盛

热毒深重:营分

阴虚火旺

青紫舌主瘀血

淡紫而润:寒湿

绛紫而干:热盛

肿胀:邪热挟酒毒望舌形

老嫩实;虚

胖瘦

胖大湿

瘦小

肿胀

红:热毒

红紫:心脾积热

青紫:邪热挟酒毒

点刺热

裂纹

热盛伤阴;血虚不

润;脾虚湿浸

齿痕脾虚湿盛

望舌态

痿软舌阴虚;气血不足

僵硬舌

热入心包;热盛伤

津;风痰阻络

颤抖舌中风先兆

㖞斜舌中风先兆

吐弄舌心脾积热

短缩舌

寒凝;痰阻;血

虚;津少

望舌苔望苔质

厚薄

润燥滑苔:水湿

腻腐痰饮、食积

腻:湿

腐苔:食积剥

胃气不足,胃阴枯

竭,气血不足

望苔色

白苔

薄白:主表证

润:风寒

干:风热

厚白:痰浊

黄苔热

灰黑苔主瘀血阴寒内盛

里热炽盛脉纲脉名脉象主病

浮脉类浮

举之有余,按之不

表证;虚阳外越

浮大有力(波涛汹

涌,来盛去衰)

阳明气分实热;邪

盛正衰

濡浮细软虚证;湿证

浮散无根(至数不

齐)

元气离散

芤浮大中空失血,伤阴

革浮大弦急而空

亡血;失精;半

产;漏下

沉脉类沉

举之不足,按之有

里证

伏推筋著骨

邪(闭)厥(证)

痛(极)

沉、实、大、弦、

阴寒内结;症瘕积

聚;疝气

弱沉细软

气血不足;阴气不

迟脉类迟不足四至

寒(虚,实);实

热结聚(阳盛革

阴)

缓一息四至,怠缓湿证;脾胃虚弱

往来艰涩,轻刀刮

精伤血少;气滞血

瘀;挟痰挟食

缓而中止,止无定

阴寒气结;寒凝血

瘀;气血虚衰

数脉类数五至以上

热证(虚,实);

里虚证

急而中止,止无定

阳盛实热;气血痰

食;脏器虚衰

疾七、八至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的舌诊、脉诊是判断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关于中医舌诊、脉诊的歌诀:

中医舌诊歌诀:

舌苔薄白胃火吐,黄腻之症谷气足。

舌苔白腻湿寒证,肾阳亏虚困寒盲。

舌苔白而干,欲问脾虚安。

苔薄而黑色,乃肺热无疑。

苔白而又厚,是阳中有阴腐。

舌质红光滑,肝火旺是还。

舌质绛红背有点,心火旺证见。

舌体淡红少苔,气虚血瘀堆。

中医脉诊歌诀:

足阳明脉荣指压,滑若鲤鱼有离杀。

足太阳脉经滑而涩,懈怠之囊若难达。

足少阳脉沉细弦,脏腑阻滞火势偏。

足太阴脉硬而长,血虚脾寒证是强。

足少阴脉涩而细,身虚阴虚又肾邪。

手太阴脉滑而长,卫表超宜荣血强。

手阳明脉涩弦细,燥热肠燥仲盛丸。

手太阳脉紧实弦,燥热太阳速宽容。

手少阴脉实而弦,囊刮夜尿是虚肾。

手少阳脉涩而长,表妨脏络是胆阴。

手厥阴脉涩细极,阴虚血滞血难行。

这些歌诀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总结出的经验,用于辅助医生通过舌诊、脉诊判断患者的体质、疾病类型和病情变化等。在实际应用中,医生还需要结合其他体征和患者的病史等综合分析,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之舌诊与脉诊发展的时间差别

中医诊断之舌诊与脉诊发展的时间差别

舌诊与脉诊发展的时间差别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和

防治等的学科。它传承着中国古代先辈们治疗疾病的经验和理论。

中医的主导思想是整体观念,以脏腑经络为生理、病理基础,辨证

论治是诊疗依据。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探求病因、病位、病性,通过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食疗等治疗疾病。

中医诊断的研究内容,包括对病人进行检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采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确定病证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情变

化的规律,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

今天,我们来介绍中医诊断中的诊疗基础:舌诊与脉诊发展的时间

差别。

舌诊与脉诊虽然最早都见于《内经》但从内容和重视的程度来看,

舌诊远远比不上脉诊。

《内经》有关脉诊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对诊脉的方法、脉名、

正常脉、病脉以及死脉的认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诊脉方法

有“三部九候法”、“人迎脉口诊法”、“尺寸诊法”、“寸口诊法”等等。对正常人的脉象,《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说:“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日平人。”

《素问·三部九候论篇》说:“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病。”说明正常

人的脉象应该是一呼一吸五至,脉象应该不大不小、不迟不数,不

浮不沉,即从容和缓,所谓有胃气的脉,否贝则即是病脉。对病脉,

《内经》提出浮、沉、大、小、滑、涩等数十种脉名。对死脉,即

真脏脉的表现亦具体指出其形象,如《素问·玉机真藏论篇》说:

“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如按琴瑟弦,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真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都是失于和缓,无胃气的脉象,故皆主死,对于反常之怪脉,《素问·大奇论篇》提出有浮合、火薪然、散叶、省客、丸泥、横格、弦缕、交漆、涌泉、颓土、悬雍、偃刀、如丸,如华等,这些脉象有

舌诊与脉诊

舌诊与脉诊

第三章舌诊

第一节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舌诊的方法、技巧

1.患者的体位

患者可以采取坐位或仰卧位,面向光源。医生的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保证视野平面略高于病人的舌面,以便俯视舌面。

2.伸舌的姿势

自然伸舌,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舌体充分暴露。要尽量张开口,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撬开口,或用开口器,总之,应充分暴露舌象。

3.望舌的顺序

首先是总体望舌,对于舌象有整体的印象,如观察整个舌体的色泽、胖瘦、运动等。然后按照舌尖、舌中、舌边、舌根的顺序依次观察舌质、舌苔,最后观察舌下络脉。如下所示:

4.揩舌或刮舌验苔

当舌苔过厚,或者出现与病情不相符合的苔质、苔色,为了确定其有根、无根,或是否染苔等,可结合揩舌或刮舌方法,也可直接询问患者在望舌前的饮食、服用药物等情况,以便正确判断。

(1)揩舌:医生用消毒纱布缠绕于右手食指两圈,蘸少许清洁水,力量适中,从舌根向舌尖揩抹3~5次。

(2)刮舌:医生用消毒的压舌板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从舌根向舌尖刮3~5次。

5.观察舌下络脉

嘱病人尽量张口,舌尖向上腭方向翘起并轻轻抵于上腭,舌体自然放松,勿用力太过,使舌下络脉充分暴露,便于观察。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大络脉的颜色、长短、粗细,有无怒张、弯曲等异常改变,然后观察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和形态有无异常。

二、舌诊的注意事项

1.光线

应该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好,面向光亮处,使光线直射口内,要避开有色门窗和周围反光较强的有色物体,以免舌苔颜色产生假象。在晚上或在暗处,昏暗的灯光会使舌苔的黄、白二色难以分辨,或使白苔类似灰苔,红舌类似紫舌。因此,以用日光灯或强光手电筒照明为宜,必要时,应白天复查一次。总之,人工照明,总有缺陷,白炽灯光,红黄成分多,日光灯光,青蓝成分多,临床能考虑这些因素,也可避免一些误诊。

简明舌诊脉诊要诀,学会这些中医辨证不难!

简明舌诊脉诊要诀,学会这些中医辨证不难!

简明舌诊脉诊要诀,学会这些中医辨证不难!

简明舌诊脉诊要诀,学会这些中医辨证不难!

脉看虚实,舌看寒热,再兼问闻参机变,辨证也就做到心中有数了。下面请阅读王幸福文章《简明舌诊脉诊要诀,学会这些中医辨证不难!》。

中医诊断治病的一大特色就是把脉望舌,既简单又方便,但是有些人把它搞得太神秘虚玄了,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其实它就是一个诊断方法,是因古时科技不发达而形成的,在现代医疗费用高昂的条件下,更显得它的珍贵。我临床上也很重视把脉望舌,但不见得神秘高深,也许我学艺不精。

经常有学生向我建议写写这方面的经验体会文章,我很渐愧,不敢下笔,生怕误人子弟。因为我把这方面看得很简单,脉看虚实,舌看寒热,再兼问闻参机变,就大体辨证也心中有数了。

中医辨证阴阳、表里、虚实、寒热,其中关键的弄清后四个字就行,虚实寒热。前四个字太虚不好把握,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可以举—大堆症状和现象,归之为一,推之为千,握者,难也。不如脉舌,舌质红即可断为热或偏热,用寒凉药就无大错;舌质淡白即可断为寒或偏寒,用温热就无大碍;苔腻偏湿、苔干偏燥亦是明见。大旨为此,亦可细究诸如。

(1)舌淡当温

病可否温阳,何时可以用温热药?临证最可凭的是患者舌质。如舌质不红,或淡胖多齿痕者,则可以大胆遣用温阳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肉桂等。在治疗过程中,还应随时查验舌质变化,若舌质由淡转红,齿痕减少,则应将温热药减量或停用,以免过用伤阴而变生他证。

(2)苔黄当消

一般认为,苔黄为热,当清,此为常法。据我临证所见,舌苔黄或黄厚,主要是胃中积滞所致,应以消法为主,或在主方中加神曲、麦芽、莱菔子,或配伍保和丸,效果明显。不可过用苦寒清热,因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一、中医舌诊歌诀

1.舌体外观观察:

a) 舌质色素正常,舌苔不厚薄,舌体湿润,代表正常健康;

b) 舌质苍白、舌体胖大、舌体干燥、舌苔厚薄不均表示阳虚;

c) 舌质红、舌苔少、舌体鲜嫩、有瘀斑表示阴虚;

d) 舌体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紫色、舌尖微弱或尖细长,表示瘀血。

2.舌头的形态观察:

a) 舌体肥大,舌苔薄白,舌苔随舌质变化表示痰湿;

b) 舌体瘦小,舌苔黄腻,表示脾胃虚寒。

3.舌苔的特性观察:

a) 舌苔薄白,舌体胖,舌苔滑,表示痰湿;

b) 舌苔厚薄不均,舌体湿润,舌苔滑,表示湿热;

c) 舌苔黄腻,舌体胖,舌苔滑,表示湿热;

d) 舌苔黄腻,舌体苍白,舌苔滑,表示湿寒;

e) 舌苔根部有牙痕,舌体胖,舌苔滑,表示脾胃虚寒。

二、脉诊歌诀

1.脾虚脉象:

七虚八虚顶上花。

吕结阻塞即太虚。

无力感觉肌肉软。

三焦空虚脉弱捺。

2.肝郁脉象:

弦细脉象紧有力。

捺下回缩力量大。

眼目浮肿抑郁多。

肝火旺盛夜不寐。

3.肾亏脉象:

脉象虚弱滑无力。

捺下迟缓波动慢。

腰酸腿软苍白多。

头晕失眠肾阳亏。

4.血瘀脉象:

弦细脉象硬有力。

捺下缓慢力量大。

血滞不通苦痛多。

舌质紫暗肤色花。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1.湿热:中医病理上的湿邪与热邪结合而成的病理状态。

2.阳虚: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中指阳气不足的状态。

3.阴虚: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中指阴气不足的状态。

4.瘀血:机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淤滞而形成的病理状态。

5.痰湿:中医理论中指机体内湿气过多而形成的病理状态。

6.脾胃虚寒:中医理论中指脾胃功能虚弱,阳气不足所表现出的寒冷症状。

舌诊与脉诊

舌诊与脉诊

(五)齿痕舌 【特征】舌体边缘有牙齿压迫的痕迹。
【意义】主脾虚、水湿内盛证 【机理】舌边有齿痕,多因舌体胖大而受牙 齿挤压所致,故多与胖大舌同见。 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寒湿壅盛, 阳虚水湿内停; 舌质淡红有齿痕——脾虚或气虚; 舌红肿胀有齿痕——湿热痰浊壅滞。 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而边有轻微齿痕者, 可为先天性齿痕舌,病中见之示病情较轻,多 见于小儿或气血不足者。
以充分暴露舌体。
察舌顺序:舌尖——中——侧——根,
舌质——舌苔
辅助手法:四诊合参,扪、擦、问、
闻。
舌诊的方法
舌诊注意事项
2.注意事项
光线:以白天充足、柔和的自
然光线为佳。
染苔:排除食物及药对舌象的
影响。
口腔:牙齿残缺、镶牙和张呼
吸等因素均可影响舌象。
季节与时间的影响
舌诊的内容与正常舌象
(三)歪斜舌 【特征】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或左或右
【意义】多见于中风、暗痱,或中风先 兆。 【机理】多因肝风内动,夹痰或夹瘀, 痰瘀阻滞一侧经络,受阻侧舌肌弛缓, 收缩无力,而健侧舌肌如常,故伸舌时 向健侧偏斜。
(四)颤动舌 【特征】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主。轻者 仅伸舌时颤动;重者不伸舌时亦抖颤难宁。
胖 大 舌
(三)点、刺舌 1.特征:点,指突起于舌面的红色或紫红色 星点(蕈状乳头体积增大)。大者为星,称红 星舌;小者为点,称红点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舌诊

第一节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舌诊的方法、技巧

1.患者的体位

患者可以采取坐位或仰卧位,面向光源。医生的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保证视野平面略高于病人的舌面,以便俯视舌面。

2.伸舌的姿势

自然伸舌,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舌体充分暴露。要尽量张开口,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撬开口,或用开口器,总之,应充分暴露舌象。

3.望舌的顺序

首先是总体望舌,对于舌象有整体的印象,如观察整个舌体的色泽、胖瘦、运动等。然后按照舌尖、舌中、舌边、舌根的顺序依次观察舌质、舌苔,最后观察舌下络脉。如下所示:

4.揩舌或刮舌验苔

当舌苔过厚,或者出现与病情不相符合的苔质、苔色,为了确定其有根、无根,或是否染苔等,可结合揩舌或刮舌方法,也可直接询问患者在望舌前的饮食、服用药物等情况,以便正确判断。

(1)揩舌:医生用消毒纱布缠绕于右手食指两圈,蘸少许清洁水,力量适中,从舌根向舌尖揩抹3~5次。

(2)刮舌:医生用消毒的压舌板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从舌根向舌尖刮3~5次。

5.观察舌下络脉

嘱病人尽量张口,舌尖向上腭方向翘起并轻轻抵于上腭,舌体自然放松,勿用力太过,使舌下络脉充分暴露,便于观察。首先观察舌系带两侧大络脉的颜色、长短、粗细,有无怒张、弯曲等异常改变,然后观察周围细小络脉的颜色和形态有无异常。

二、舌诊的注意事项

1.光线

应该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为好,面向光亮处,使光线直射口内,要避开有色门窗和周围反光较强的有色物体,以免舌苔颜色产生假象。在晚上或在暗处,昏暗的灯光会使舌苔的黄、白二色难以分辨,或使白苔类似灰苔,红舌类似紫舌。因此,以用日光灯或强光手电筒照明为宜,必要时,应白天复查一次。总之,人工照明,总有缺陷,白炽灯光,红黄成分多,日光灯光,青蓝成分多,临床能考虑这些因素,也可避免一些误诊。

2.姿势

伸舌过分用力、舌体紧张卷曲,都会影响舌体血液循环而引起舌色改变。若过分用力,使舌体紧张,或伸舌时间过久,都会影响舌体血液循环而出现假象。如伸舌用力,呈圆柱形,或呈尖锋,会使舌的颜色加深;两侧卷曲,会使边尖颜色加深;用力伸舌过久,舌质会渐呈青紫色。伸舌时,牙齿轻咬舌头,只露出短短的舌尖;或者由于舌体过于紧张而卷曲、颤抖;用牙齿刮舌面;口未充分张开,只稍稍伸舌,露出舌尖;舌体伸出时舌边、尖上卷、或舌肌紧缩或舌体上翘、或左右歪斜等这些都不利于医生观察舌象。因此,望舌时医生应指导患者正确的伸舌姿势,或者示范正确的姿势。

3.时间

由于伸舌较久舌质的色泽会发生变化,因此,医师望舌时要求做到迅速敏捷,全面准确。一次望舌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0秒。如果一次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1~3分钟后重新望舌一次。

4.饮食

饮食对舌象影响也很大,常使舌苔形、色发生变化。由于咀嚼食物的反复磨擦,可使舌质偏红、厚苔转薄;刚刚饮水,则使舌面湿润;过冷、过热的饮食以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常使舌色改变,如辣椒、大蒜及灼热刺激,可使舌色由淡红转红,由红转绛,食冷饮等可使舌色变成淡紫。此外某些食物或药物,会使舌苔染色,出现假象,称为“染苔”。如乳儿哺乳,或饮用牛奶之后,大都呈白苔;食用花生、瓜子、桃杏仁、豆类等富含脂肪的食品,往往在短时间内,使舌面附着黄白色渣滓,好像腐腻苔;饮用酸梅汤、咖啡、葡萄酒或含陈皮梅、盐橄榄以及含铁的补品等,往往使舌苔呈黑褐色或茶色;吃鸡蛋黄、橘子、柿子以及核黄素、黄连素、痢特灵等药物,常使苔色变黄;丹砂制成的丸散剂药物,每可染成红苔。疑似染苔,除刮舌一法之外,也可令患者以温水漱口,除去饮食渣滓及染色,亦可作为判断染苔之一法。

5.口腔因素

牙齿残缺,可造成同侧舌苔偏厚;镶牙可使舌边留有齿痕;因鼻塞而张口呼吸,或睡觉时张口呼吸者,舌苔偏干燥。这些因素所致的舌象异常,都不能作为机体的病理征象,临床上应仔细鉴别,以免误诊。

6.就诊习惯

有些患者早晨刷牙时用力用牙刷刮舌面,目的是让医生看清舌象,但恰恰是因为这样,反而让医生看不准确。有些患者在伸舌之前,会特意咽一下口水,吞咽口水则水分减少这样舌苔就会显得比较干燥。因此,在望舌之前医师应先嘱咐患者精神放松,自然伸舌,不要特意吞咽口水。对有刮舌习惯的患者,应交待其下次就诊前,不要刮舌。

7.注意舌象的生理差异

儿童阴阳稚嫩,脾胃尚弱,生长发育很快,往往处于代谢旺盛而营养相对不足的状态,舌质纹理多细腻而淡嫩,舌苔偏少易剥落;老年人精气渐衰,脏腑功能渐弱,气血运行迟缓,舌色较暗红。女性经前期可以出现蕈状乳头充血而舌

质偏红,或舌尖部的点刺增大,月经过后可恢复正常,属生理现象。

8.季节影响

正常舌象,往往随不同季节和时间而稍有变化。如夏季暑湿较盛,舌苔多厚,或有淡黄,秋季燥气当令时,苔多薄而干;冬季严寒,舌常湿润。有病之舌象,冬夏之转归与预后亦不同。

第二节舌诊的内容

望舌内容可分为望舌质和舌苔两部分。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和脉络等组织。望舌质又分为望神、色、形、态四方面。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望舌苔可分望苔色望苔质两方面。

正常舌象,简称“淡红舌、薄白苔”。具体说,其舌体柔软,运动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其胖瘦老嫩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舌苔薄白润泽,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与舌质如同一体,干湿适中,不粘不腻等。

一、望舌质

(一)舌神

舌神主要表现在舌质的荣润和灵动方面。察舌神之法,关键在于辨荣枯。荣者,荣润光彩,表现为舌运动灵活,舌色红润,鲜明光泽、富有生气,是谓有神,虽病亦属善候。枯者,枯晦无彩,表现为舌运动不灵,舌质干枯,晦暗无光,是谓无神,属凶险恶候。

(二)舌色

色,即舌质的颜色。一般可分为淡白、淡红、红、绛、青紫几种。除淡红色为正常舌色外,其余都是主病之色。

1.淡红舌舌色白里透红,不深不浅,淡红适中。

临床意义:此乃气血上荣之表现,说明心气充足,阳气布化,故为正常舌色。

2.淡白舌舌色较淡红舌浅淡,白多红少,甚至全无血色,称为淡白舌。

临床意义:主虚寒或气血双亏。

3.红舌舌色鲜红,较淡红舌为深,称为红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