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诊、脉诊评分表

合集下载

舌诊、脉诊

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脉诊表格·1—常见脉象表格图表格·2—历代脉象著作及脉象数目: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表格·4—真脏脉妇人脉与小儿脉1、诊月经脉(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

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

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

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表格·5—寸关尺分候脏腑表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佳,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高度。

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

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1、我国最早验舌专著:《伤寒金镜录》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

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

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中医舌诊与脉诊归纳收录:老军醫李广仁中医认为正常舌苔乃由胃气所现,通过胃蒸脾湿上潮而形成。

诊察舌苔,一定要排除一些假象,才能获得正确的诊断。

首先要了解正常舌苔可以有的变异。

正常舌苔应该是舌苔薄白而润,舌质淡红。

据统计,正常人仅77~78%表现为正常舌苔,还有一部分正常人可出现一些异常的舌苔,尤其是吸烟的人,舌苔常较厚,并有灰、黄、黑不同苔色;经常失眠的人,舌尖常有红刺增生;喜食辛辣食物的人,舌质可较正常为红。

一般是由于局部的丝状乳头萎缩所致。

中医辩证一般都认为属于阴虚、血虚;且认为舌前半剥脱为胃阴不足,舌根部剥脱,示肝肾阴伤,但临床也非截然如此。

此外舌中有一条舌苔光剥,俗称鸡心舌,示阴虚较甚。

如全舌剥脱,则称光剥舌,示胃肾阴涸,病非轻浅......《灵枢?热病》说:“舌本烂,热不已者死。

”这种由于热邪传聚于内,津液被伤而致“舌焦”;盛热不已,营血被腐,以致舌本糜烂,都是临床常有的见症。

《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篇》说:“病者腹满,......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这些都说明了舌诊在临床的重要。

舌诊内容归纳歌诀:(舌脉歌诀特别重要,必须死背)舌质舌质淡白主虚寒,阳气虚弱气血连。

红主热与里实热,又见阴虚而内热。

绛为内热深重舌,外感邪热入营血,或由内伤久重病,导致阴虚火旺得,紫色应分寒与热,舌上紫班是瘀血,淡紫紫而湿润,阴寒内盛或。

绛紫色深津液干,邪热炽盛损阴液。

舌苔白苔主表赤主寒,薄白在表外邪传,舌淡苔白里寒证,白堆积疫痛连,判断正气的盛衰,分辨病位深浅来,区别病邪的性质,推断病势进退。

黄苔主里又主热,外感苔黄里传热,胖嫩苔黄而滑润,阳虚水湿不化别。

灰色之苔主里证,见于里热寒湿证,灰苔干燥热伤津,湿润寒湿痰饮停。

黑色之苔主里证,既主热极又寒盛,燥裂芒秋(热)极津枯,润滑阳虚寒盛成。

另外,于60年7月出版的,由北京中医学院编写的《中医舌诊》还可以。

随后又出版了《濒湖脉学白话解》全书共88页,目录包括“四言诀”与“七言诀”两部分。

舌诊、脉诊评分表

舌诊、脉诊评分表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通科医师技能培训考核
脉诊规范评分表
姓名类别成绩
脉诊内容
脉诊要求
分值
得分
脉诊部位
三部九候
6
寸关尺分候脏腑
6
脉诊方法
时间- 平躺或病人稍休息片刻
6
体位- 正坐仰卧均可,心脏与寸口间水平,直腕、仰掌
6
指法- 三指平齐,中指定关,指目按脉,布指疏密适度
6
步骤 举(用较轻力度,即浮取)
一息四~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
10
寸关尺三部均有脉,沉取不绝
8
有胃-脉象从容和缓
6
有神-脉象应指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6
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6
合 计
100
考核方法:以操作、回答结合的方式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通科医师技能培训考核
4
按(用较重力度,即沉取)
4
寻 (左右推寻,调节合适的指力取脉)
4
循(沿脉道的轴向移动,体会脉体长短和脉势虚实)
4
推(以指目按脉脊,左右内外微微推动)
4
总按(三指同时用力诊脉,总体辨别脉象)
4
单诊(用一指诊察寸关尺中某一部脉象)
4
诊脉时间-----(五十动)诊脉时每手应不少于1分钟
6
问答:
正常脉象的特点?
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
10
合 计
100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
舌诊规范评分表
姓名类别成绩内 容Leabharlann 要 求分值得分
舌诊方法
面向光亮,正坐口张,自然伸舌,舒展下弯

中医评估表

中医评估表
局部特征
两颧红、眼眶黑
面部光、红、暗红、青紫
脉象
浮、沉、迟、数、缓、疾、结、代、促、虚、实、弦、紧、滑、涩、平
中医体质辨识
平和质
1是 2倾向是
阳虚质
1是 2倾向是
气虚质
1是 2倾向是
阴虚质
1是 2倾向是
痰湿质
1是 2倾向是
湿热质
1是 2倾向是
血瘀质
1是 2倾向是
气郁质
1是 2倾向是
特秉质
1是 2倾向是
综合评估
意见
医师签名:
健康指导与中医特色干预
中医四诊检查
舌象
舌色
舌淡红、舌淡、舌红、舌绛红、舌暗红、舌紫暗、舌边尖红、瘀斑瘀点
苔色
苔白、苔黄白相兼、苔黄、苔灰黑
苔质
苔薄、苔厚、苔腻、苔腐、苔少、苔无、苔剥
舌形
胖、瘦、齿痕、点刺、裂纹
面部色泽
面色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面色白、面色苍白、面色晄白、面色青、面色青黄、面色黄、面色萎黄、面色鲜黄、面色暗黄、面色赤、面色暗红、面色黑、面色黧黑

中医学舌诊技能考试要求及评分标准2011.4.9

中医学舌诊技能考试要求及评分标准2011.4.9
3.充分暴露舌体:口尽量张开,舌体自然放松,舌面平展舒张,舌尖自然下垂。(2分)
舌诊顺序
1.先看舌质(1分)
5分
按正确顺序望舌并描述得当者加相应分数
2.后看舌苔(1分)
3.按舌尖、舌边、舌中、舌根的顺序进行(3分)
诊断
说出任意三张舌诊卡片的舌象特征及主病
15分
正确描述一张加5分,其中舌象特征2分,主病3分
《中医学》舌诊技能考试要求及评分标准
项目
操作要点及评分细则
分值
备述
1.描述正常舌象特征(1分)
4分
需在30秒内完成
1.描述病理舌象特征及主病(3分)
对象体位
调整被测
1.正坐或仰卧(1分)
4分
1.说出被测对象将要选择的体位
2.每错一项扣除相应分值
2.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1分)
附表:常见病理舌象特征及主病
序号
舌象特征
主病
1
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
2
淡红舌薄黄苔
表热证
3
舌红苔黄
实热证
4
舌红苔黄腻
湿热证
5
舌红苔黄而干
热证津亏
6
舌淡瘦薄少苔
气血不足
7
舌绛无苔
热盛伤阴
8
舌绛少苔起芒刺
热极
9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
脾虚湿盛
10
裂纹舌
津液亏少
11
花剥苔
阴伤
12
腐腻苔
食积、痰浊

中医病症评分表(全版)

中医病症评分表(全版)

中医病症评分表(全版)该评分表是为了评估中医病症而设计的。

以下是评分表的各个部分和相关指标:1. 病症描述在这一部分,记录患者的病症描述,包括病症的性质、病程、病因等信息。

- 病症性质:描述病症的特点,如寒热、虚实、疼痛等。

- 病程:描述病症的发展过程,如急性、慢性等。

- 病因:描述病症的原因,如外感、内伤等。

2. 症状评分在这一部分,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

每个症状都有对应的评分标准,根据症状的程度进行评分。

示例:根据患者的症状,将每个症状的评分相加,得到总分。

3. 舌诊评分在这一部分,根据患者的舌诊结果进行评分。

根据舌质、舌苔、舌体的变化等指标进行评分。

示例:根据舌诊结果的评分,得到总分。

4. 脉诊评分在这一部分,根据患者的脉诊结果进行评分。

根据脉搏的强弱、速度、节律等指标进行评分。

示例:根据脉诊结果的评分,得到总分。

5. 诊断结果在这一部分,根据症状评分、舌诊评分和脉诊评分的总分,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诊断。

示例:- 总分0-10分:阳虚体质- 总分11-20分:阴虚体质- 总分21-30分:气虚体质- 总分31-40分:痰湿体质- 总分41-50分:湿热体质- 总分51-60分:血瘀体质- 总分61-70分:气郁体质- 总分71-80分:特禀体质- 总分81-90分:平和体质6. 注意事项在使用该评分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评分结果仅供参考,不作为最终诊断依据。

- 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 评分表仅适用于中医疾病诊断,不适用于西医疾病诊断。

- 评分表仅适用于成年人,不适用于儿童和孕妇。

- 评分表中的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就是中医病症评分表的全版内容。

该评分表可以帮助中医医生对患者的病症进行评估和诊断,但需要注意评分结果仅供参考,最终诊断还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判断。

舌诊脉诊

舌诊脉诊

中医诊断学第一章:脉诊表格·1—常见脉象表格图表格·2—历代脉象着作及脉象数目:表格·3—常见相兼脉表格图表格·4—真脏脉妇人脉与小儿脉1、诊月经脉(1)妇人左关、尺脉勿洪大于右手,口不苦,身不热,腹不胀,是月经将至。

(2)寸关脉调和而尺脉弱或细涩者,月经多不利。

(3)妇人闭经,尺脉虚细而涩者,多为精血亏少的虚闭。

(4)尺脉弦涩者,多为气滞血瘀的实闭;脉象弦滑者,多为痰湿阻于胞宫。

2、诊妊娠脉(1)已婚妇女,平时月经正常,突然停经,脉来滑数冲和兼饮食偏嗜者,多为妊娠之征(2)妇人两尺脉搏动强于寸脉或左寸脉滑数动甚者,均为妊娠之征。

3、诊临产脉(1)临产妇人可出现不同于平常的脉象,其脉多浮,或脉数而滑或紧,称离经脉。

(2)孕妇在平时无脉的中指中节或本节的两旁出现脉搏跳动,即是临产之征。

4、诊小儿脉(1)诊小儿脉方法:一指定三关。

(2)小儿正常脉象特点:较成人脉软而速,年龄越小,脉搏越快。

(3)小儿病脉:①主要以脉的浮、沉、迟、数辩病证的表、里、寒、热。

②以脉的有力、无力定病证的虚、实。

③痰热壅盛或食积内停可见滑脉。

④湿邪为病可见濡脉。

⑤心气、心阳不足可见歇止脉。

诊脉概述1、三部九候诊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总称三部九候诊法。

2、仲景三部诊法:即人迎、寸口、趺阳三脉。

表格·5—寸关尺分候脏腑表1、诊脉方法:诊脉以平旦(清晨)最佳,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高度。

医者应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目,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

2、脉有胃气:主要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盛衰、营养状况的优劣和能量的储备状况。

指下具有从容、徐和、软滑。

3、脉有神:可查精气之盈亏,并与胃气的盛衰有关。

指下脉律整齐,柔和有力。

4、脉有根:主要说明肾气的盛衰。

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第二章:舌诊1、我国最早验舌专着:《伤寒金镜录》2、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中医脉诊、舌诊辩证汇总

中医脉诊、舌诊辩证汇总

虚证:虚证是人体正气不 大部分的虚证是后精神萎靡,面色胱病程长,声低气短,痛处喜 足 而 产 生 的 各 种 虚 天失调所致 白,身倦无力,舌按,舌质胖嫩,脉虚无力的 弱证候的概括 质淡,脉沉迟无力;属虚证 或五心烦热,两颧 发红,形体消瘦, 舌红少津,脉沉 细数 实证实证是指邪气亢盛, 正气未衰,邪正相 争剧烈所表现的一 类证候 内脏机能活动失调, 代谢障碍,以致痰 饮、水湿、瘀血等 病理产物停留体内 身热面赤,烦躁不病程短,声高气粗,痛处拒 安,呼吸气粗,胸按,舌质苍老,脉实有力的 胁脘腹胀满,疼痛属实证 拒按,舌苔厚腻、 脉实有力
表1-3常见病脉的名称、脉象、特点与主病 名 称 浮脉 脉 象 特 点 表证。 主 病 ^ ^ ^ ^ ^ 说 明 ^ ^ ^
轻取即得,'举之泛脉搏显现部位浅。 泛有余,按之稍减 不空。
外邪侵袭体表,气血抗邪于 夕卜,’所以脉象见浮,且浮而 有.力。
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始脉象显现部位深。 得。
里证。有力为里实,邪郁在里,气血困滞,则脉 无力为里虚。 见沉象。
弦 脉 端 直 以 长 , 如 按 琴 脉 本 身 的 弛 张 度 大 。 肝胆病, 诸痛, 痰弦为肝脉,主肝胆病、痰饮、 弦。 诸痛等证。虚劳内伤,中气 饮。 不足,脾胃受肝病影响时, 也常见弦脉。 寒邪与阴相搏,或因疼痛, 紧 脉 脉 来 绷 急 , 应 指 紧 动 脉 搏 动 的 张 力 大 。 寒、痛、宿食。 正邪相争,可致脉道紧张, 张有力,状如牵绳 而见左右弹指的紧象。宿食 转索。 停滞,也可见紧脉。 芤脉浮大中空,如按葱 管。 失血、伤阴。 芤脉浮大无力,按之中空, 由于失血过多,或因过汗伤 津,血虚于内,气浮于外, 见此脉象。



象 强硬 痿软

(完整版)中医症状评分量表

(完整版)中医症状评分量表

(完整版)中医症状评分量表简介中医症状评分量表是用于中医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标准化工具。

通过评估患者的症状表现,量表可以帮助医生识别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择和调整。

目的- 系统评估患者的中医症状,提供客观量化的指标。

- 辅助医生进行中医病症的辨证论治,提高治疗效果。

- 收集症状数据,为后续的疾病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经验支持。

量表内容完整版中医症状评分量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症状评价:1. 常见症状常见症状包括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生理指标的变化,以及头痛、疲劳、恶心呕吐等一些常见的症状。

2. 脏腑症状根据中医理论,脏腑症状是反映疾病内在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包括心、肝、脾、肺、肾等脏腑的症状评价。

3. 舌诊症状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舌苔、舌质、舌体以及舌下脉络等指标,评估患者的舌诊症状。

4. 脉诊症状中医脉诊是通过触诊患者脉搏,从而判断病情和脏腑功能状态的一种诊断手段。

脉诊症状包括脉搏的强弱、频率、节律等评估。

5. 辨证症状中医辨证是根据病人的症状特点、舌诊、脉诊等,进行病因病机的推断和辨证施治的一种方法。

辨证症状包括寒热、虚实、上下等辨证特点的评估。

使用方法1. 医生将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并按照量表的要求记录下来。

2. 根据评分结果,医生可以分析病人的症状表现,并结合其他临床信息进行综合判断。

3. 根据评分结果和综合判断,医生可以制定个体化的中医治疗方案。

4. 随着治疗的进行,医生可使用量表对症状进行跟踪评估,调整治疗方案。

注意事项- 评估者需要具备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才能准确使用中医症状评分量表。

- 量表只是辅助诊断和治疗的工具,不能替代医生的判断和临床经验。

- 量表的使用应规范、统一,并结合具体病情、个体情况进行分析。

结论中医症状评分量表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症状表现,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在临床实践中,量表的标准化使用将为中医病症的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更多经验和数据支持。

中医诊断学表格完美总结(上)

中医诊断学表格完美总结(上)

中医诊断学表格完美总结(上)表34–舌诊(舌色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舌色舌象特征临床意义淡红舌舌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常人,气血调和。

病轻。

淡白舌比正常舌色浅淡,白色偏多红色偏少气血两虚、阳虚、寒实①淡白光莹,舌体瘦薄,属气血两虚。

②淡白湿润,舌体胖嫩,属阳虚水湿内停。

③寒实或亡阳枯白舌舌色白,几无血色主脱血夺气,病情危重红舌正常舌色红,甚至呈鲜红色。

红舌可见于整个舌体,亦可只见于舌尖、舌两边主实热、阴虚①外感风热表证初起:舌色稍红,或仅舌边尖略红②实热证:舌体不小,色鲜红③心火上炎:舌尖红④肝经有热:舌两边红⑤虚热证:舌体小,鲜红少苔,或有裂纹,或红光无苔绛舌较红舌颜色更深,或略带暗红色主热盛、阴虚火旺①热入营血:舌绛有苔②阴虚火旺:舌绛少苔或无苔,或有裂纹③血瘀:舌绛少苔而润紫舌①全紫舌:全部紫色,或局部青紫斑点②淡紫舌:淡而泛现青紫③紫红舌:红而泛现紫色④绛紫舌:绛而泛现紫色⑤斑点舌:局部青紫色斑点主血行不畅(热极、寒极、血瘀、酒毒)①瘀血:全舌青紫,或有紫色斑点②青紫舌:血脉凝滞,阴寒凝滞,热毒炽盛,外伤③淡紫舌:阴寒内盛、血瘀、阳衰④紫红舌、绛紫舌:干枯少津,为热毒炽盛,内入营血,营阴受灼,津液耗损,气血壅滞表35–舌诊(舌形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舌形舌象主证苍老舌舌质纹理粗糙或皱缩,坚敛而不柔软,舌色较暗实证娇嫩舌舌质纹理细腻,浮胖娇嫩,舌色浅淡虚证胖舌舌淡胖嫩(阴证)脾肾阳虚舌红胖大脾胃湿热或痰热内蕴舌肿胀色红绛心脾热盛,热毒上壅先天性舌血管瘤无全身辩证意义瘦舌瘦薄舌气血阴液不足舌体瘦薄而色淡气血两虚舌体瘦薄而色红绛干燥阴虚火旺,津液耗伤点刺舌舌红而生芒刺气分热盛点刺色鲜红血热内盛,阴虚火旺点刺色绛紫热入营血舌尖生点刺心火亢盛舌边生点刺肝胆火盛舌中生点刺胃肠热盛裂纹舌舌红降而有裂纹热盛伤津舌淡白而有裂纹血虚不润舌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兼见裂纹脾虚湿盛若生来舌面上就有裂沟、裂纹,裂纹中一般有苔覆盖,且无不适感,称先天性舌裂齿痕舌舌淡胖大而润,舌边有齿痕寒湿壅盛,阳虚水湿内停舌质淡红,舌边有齿痕脾虚或气虚舌红而肿胀满口,舌有齿痕湿热痰浊壅滞舌淡红而嫩,舌体不大,边有轻微齿痕先天性齿痕舌表36–舌诊(舌态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舌态主证表现意义痿软舌伤阴气血俱虚舌痿软,淡白无华气血俱虚舌痿软,红绛少苔或无苔阴虚火旺,热灼津伤舌绛而痿:阴亏已极舌红干而渐痿肝肾阴亏强硬舌热入心包高热伤津痰浊内阻阴亏已极舌强硬,色红绛少津邪热炽盛舌强硬、胖大兼厚腻苔风痰阻络舌强,语言蹇涩,伴肢麻、眩晕中风(先兆)歪斜舌中风、喑痱、中风颤动舌肝风内动(热盛、阳亢、阴亏、血虚)久病舌淡白,颤动血虚动风新病舌绛,颤动热极生风舌红少津,颤动阴虚动风、肝阳化风酒毒内蕴吐弄舌心脾有热吐舌:疫毒攻心,或正气已绝弄舌:热甚动风先兆小儿智力发育不全短缩舌寒凝筋脉气血俱虚热极伤津痰浊内阻舌短缩,淡白或青紫而湿润寒凝筋脉,或气血俱虚舌短缩而胖,苔黄腻脾虚,痰浊舌短缩,红绛干燥热盛伤津先天性舌系带过短表37–舌诊(苔质的表现和临床意义)苔质主证表现意义薄、厚苔邪正盛衰和邪气深浅薄苔正常舌苔厚苔痰湿、食积、里热由薄转厚:邪气渐盛,表邪入里,为病进。

【珍藏】舌诊图谱,图文对照

【珍藏】舌诊图谱,图文对照

【珍藏】⾆诊图谱,图⽂对照⾆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定参考意义。

⾆尖候上焦⼼肺的病变;⾆中部候中焦脾胃;⾆根候下焦肾;⾆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 · 察⾆辩证法》还有“⾆尖属上脘,⾆中属中脘,⾆根属下脘”的说法。

⾆⾊篇1、正常⾆正常⾆象的特征是:⾆⾊淡红鲜明,⾆质滋润,⾆体⼤⼩适中,柔软灵活;⾆苔均匀、薄⽩⽽润,简称“淡红⾆,薄⽩苔”。

正常⾆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线状,绝不粗胀。

⼤多为单枝⼲,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多不超过⾆尖与⾆下⾁⾩连线的3/5。

2、淡⽩⾆淡⽩⾆多见于阳虚寒盛、⽓虚⾎少之证。

本图⾆⾊淡⽩,⾆苔薄⽩⽽润,提⽰⽓⾎两虚。

3、枯⽩⾆⾆⾊及龈、唇皆⽆⾎⾊,称为“枯⽩”。

本图⾆⾊枯⽩,⾆⼲皱缩,⽆⼒伸出,是⾆⽆神⽓的表现。

提⽰精⽓衰败,病情危重。

4、红⾆红⾆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旺之证。

本图⾆⾊较红,⾆苔薄黄,⾆质纹理粗糙,提⽰⽓分热盛。

5、⾆尖红⾆尖红多见于⼼⽕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尖红⾚起刺,其余部位淡红⽽润。

提⽰上焦热盛。

6、红绛⾆(1)⾆⾊深红,称为“绛⾆”,为热盛之象。

在外感病为邪热⼊营的标志;在内伤杂病阴虚⽕旺重症亦较多见。

本图⾆⾊深红偏暗,⾆⾯有叶脉状浅裂纹,苔少。

提⽰热盛、⽓⾎壅滞,正⽓已伤。

7、红绛⾆(2)本图摄⾃慢性胃⽕患者,⾆⾊红绛,⾆⼲⽆苔,⾆⾯上有浅裂纹。

提⽰内热炽盛,胃阴枯涸,胃⽓⼤伤。

8、红绛⾆(3)⾆⾊红绛,⾆⾯苔少,⾆前部有较多红点(即菌状乳状充⾎),提⽰邪热炽盛,⽓阴两伤。

9、青紫⾆⾆⾊青紫,由⽓⾎运⾏不畅所致。

本图患者为慢性⽀⽓管炎继发感染、肺⽓肿、⼼⼒衰竭,⾆⾊紫暗,苔⽩腻。

提⽰痰饮内停、肺肾⽓虚,⾎⾏瘀滞。

10、淡紫⾆淡紫⾆多见于阳虚阴盛之证。

本图患者为肺原性⼼脏病,⾆淡紫,苔薄⽩⽽湿润。

提⽰阳⽓不⾜,⾎⾏不畅。

11、淡紫淤堵⾆本图患者⽉经不调(痛经),⾆⾊淡紫,⾆上有较多紫⾊瘀点,⾆苔薄⽩⽽润。

最全版:舌诊图解大全集!(收藏)

最全版:舌诊图解大全集!(收藏)

最全版:舌诊图解大全集!(收藏)舌诊,诊断学名词,为望诊重点内容之一,观指标。

舌诊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

本文是最全版的舌诊图解大全集,我们一起来看!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脏腑通过经脉与舌相联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客系,手少阴之别系舌本,足少阴之脉挟舌本,足厥阴之脉络舌本,足太阴之脉连舌本,散舌下,故脏腑病变,可在舌质和舌苔上反映出来,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诊属于望诊,通过对舌质、舌苔的颜色、形状来辨别分析判断病情,是中医诊断的一种有力方式,与其他诊法相互补充,起到准确判断病情的作用。

这里有临床常见的舌诊图谱,热爱中医的你,千万不要忘记收藏,欢迎分享给你的好友,让更多人受益。

1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据《内经》记载,舌的不同部位能反映不同脏腑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有一定参考意义。

舌尖候上焦心肺的病变;舌中部候中焦脾胃;舌根候下焦肾;舌两侧候肝胆。

《伤寒指掌·察舌辩证法》还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色篇1、正常舌正常舌象的特征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薄白而润,简称“淡红舌,薄白苔”。

正常舌下络脉仅隐隐可见,呈紫红色线状,绝不粗胀。

大多为单枝干,络脉直径最粗不超过2.7mm,长度大多不超过舌尖与舌下肉阜连线的3/5。

2、淡白舌淡白舌多见于阳虚寒盛、气虚血少之证。

本图舌色淡白,舌苔薄白而润,提示气血两虚。

3、枯白舌舌色及龈、唇皆无血色,称为“枯白”。

本图舌色枯白,舌干皱缩,无力伸出,是舌无神气的表现。

提示精气衰败,病情危重。

4、红舌红舌见于外感热盛或阴虚火旺之证。

本图舌色较红,舌苔薄黄,舌质纹理粗糙,提示气分热盛。

5、舌尖红舌尖红多见于心火上炎,上焦有热之证。

本图舌尖红赤起刺,其余部位淡红而润。

中医疾病症状评分全程表

中医疾病症状评分全程表

中医疾病症状评分全程表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中医疾病症状评分全程表的详细内容。

该评分表旨在帮助医生或中医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和记录,以便制定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案。

2. 评分表内容
评分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疾病信息
- 疾病名称:填写患者所患疾病的名称。

- 病程:填写患者患病的时间长度。

- 主要症状:列出患者主要的症状,如头痛、咳嗽等。

2.2 体格检查
- 舌苔:观察患者舌头上的苔色、苔质等情况。

- 脉搏:记录患者的脉搏情况,包括脉搏的强弱、快慢等。

2.3 症状评分
根据患者的症状情况,对每个症状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疾病而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症状的评分标准示例:
- 头痛:0分表示无头痛,10分表示极度剧烈的头痛。

- 咳嗽:0分表示无咳嗽,10分表示频繁、剧烈的咳嗽。

2.4 综合评分
根据患者的症状评分,计算综合评分,以便评估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

综合评分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 使用方法
医生或中医师在评估患者症状时,根据疾病信息、体格检查和症状评分标准,逐项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分,并计算综合评分。

评分结果可以用于制定中医治疗方案,并随访患者的疗效。

4. 注意事项
- 在使用评分表时,应根据具体疾病和患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 评分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依据,医生或中医师应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以上为中医疾病症状评分全程表的详细内容,该评分表可用于中医诊疗过程中对患者症状的评估和记录。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看舌头,知全身!免费的日常体检,赶紧收藏备用吧!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看舌头,知全身!免费的日常体检,赶紧收藏备用吧!

最全中医舌诊图谱!看舌头,知全身!免费的日常体检,赶紧收藏备用吧!察舌辨症歌可谓是吴坤安《伤寒指掌》一书的精华所在,乃吴氏总结前人经验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而成。

——见最后一部分,一定要记住哦!舌诊,为中医望诊的重中之重,是观察舌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来辅助诊断及鉴别的一个有效方法。

在行家的眼里,小小舌头的方寸之间,那可是写明了病因病机和治疗策略!舌为心之苗,脾之外候,苔由胃气所生。

舌诊主要诊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势的浅深、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及脏腑的虚实等。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

舌苔,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有胃气所生。

三大舌质表明身体可能有问题:一、裂纹舌舌面见多少不等,深浅不一,形状各异的裂纹,即为裂纹舌。

(1)热盛伤阴,多为红绛舌有裂纹;如果发现自己有这种现象需要及时就医,日常生活中应该避免摄入热性食物。

多吃些滋阴降火的食物。

(2)血虚不润,多为淡白舌有裂纹;这类舌质多为贫血或者大病、手术后患者,平日需要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但是切记要循序渐进的补血。

(3)脾虚湿浸,多舌质淡白胖嫩,边有齿痕,又有裂纹。

多为脾虚湿盛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食用山药、薏米等补脾健胃祛湿的食物。

二、齿痕舌舌体的边缘见牙齿的痕迹,即为齿痕舌。

(1)舌淡白湿润而有齿印,属寒湿内盛。

这类患者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暖,不要吃生冷食物,尽量避免过于潮湿的环境。

(2)舌淡红而有齿痕,属脾虚或气虚。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党参、茯苓泡水冲服。

(3)舌红而肿胀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这类患者属于比较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及早去医院就医。

三、胖大舌舌体虚浮胖大,或边有齿痕,色淡而嫩,即为胖大舌。

(1)舌体胖大而嫩,色淡。

舌边有齿痕,舌苔薄白,面白形寒,少气懒言,倦怠食少,腹满便溏,脉虚缓或迟弱。

多为脾虚。

建议日常生活中多食用健脾的食物,如山药、茯苓、薏苡仁等。

(2)舌大胖嫩,色淡,边有齿痕,腰以下肿甚,小便少,形寒神疲,四肢厥冷,面色晦暗或晃白,脉沉迟或沉细。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

中医舌诊、脉诊歌诀中医舌诊、脉诊歌诀一、中医舌诊歌诀1.舌体外观观察:a) 舌质色素正常,舌苔不厚薄,舌体湿润,代表正常健康;b) 舌质苍白、舌体胖大、舌体干燥、舌苔厚薄不均表示阳虚;c) 舌质红、舌苔少、舌体鲜嫩、有瘀斑表示阴虚;d) 舌体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紫色、舌尖微弱或尖细长,表示瘀血。

2.舌头的形态观察:a) 舌体肥大,舌苔薄白,舌苔随舌质变化表示痰湿;b) 舌体瘦小,舌苔黄腻,表示脾胃虚寒。

3.舌苔的特性观察:a) 舌苔薄白,舌体胖,舌苔滑,表示痰湿;b) 舌苔厚薄不均,舌体湿润,舌苔滑,表示湿热;c) 舌苔黄腻,舌体胖,舌苔滑,表示湿热;d) 舌苔黄腻,舌体苍白,舌苔滑,表示湿寒;e) 舌苔根部有牙痕,舌体胖,舌苔滑,表示脾胃虚寒。

二、脉诊歌诀1.脾虚脉象:七虚八虚顶上花。

吕结阻塞即太虚。

无力感觉肌肉软。

三焦空虚脉弱捺。

2.肝郁脉象:弦细脉象紧有力。

捺下回缩力量大。

眼目浮肿抑郁多。

肝火旺盛夜不寐。

3.肾亏脉象:脉象虚弱滑无力。

捺下迟缓波动慢。

腰酸腿软苍白多。

头晕失眠肾阳亏。

4.血瘀脉象:弦细脉象硬有力。

捺下缓慢力量大。

血滞不通苦痛多。

舌质紫暗肤色花。

附件:本文档未涉及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湿热:中医病理上的湿邪与热邪结合而成的病理状态。

2.阳虚: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中指阳气不足的状态。

3.阴虚: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中指阴气不足的状态。

4.瘀血:机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淤滞而形成的病理状态。

5.痰湿:中医理论中指机体内湿气过多而形成的病理状态。

6.脾胃虚寒:中医理论中指脾胃功能虚弱,阳气不足所表现出的寒冷症状。

(完整版)中医病候积分量表

(完整版)中医病候积分量表

完整版)中医病候积分量表简介中医病候积分量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中医病候的工具。

中医理论认为,病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表现,通过评估病候可以判断患者的病情及其与正常状态的差异。

中医病候积分量表的制定旨在标准化中医病候的评估过程,提供客观的评估指标,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准确的诊断依据。

制定目的中医病候积分量表的制定旨在:1.提供一个标准化的评估工具,使不同医生在评估病候时具有一致的标准;2.提供客观的评估指标,减少主观评估的差异性;3.为中医病候研究提供可比性的数据。

量表内容中医病候积分量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症状表现:评估病人的主要症状,如头痛、咳嗽、乏力等;2.舌诊:评估舌质、舌苔、舌体形态等舌相特征;3.脉诊:评估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等脉相特征;4.体质:评估患者的体质特点,包括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等;5.情志: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包括忧郁、紧张、烦躁等;6.饮食:评估患者的饮食习惯,包括偏食、暴饮暴食等;7.环境:评估患者的生活环境,包括居住环境、工作环境等。

评分方法中医病候积分量表采用分值评估的方法,根据症状的轻重、频率等指标进行评分。

评分方法可根据不同的病候特点进行调整,确保评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评分指标的得分将根据病人的病候表现累计计算总分,总分的高低反映病人的病候程度。

应用范围中医病候积分量表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中医研究等领域。

在临床中,医生可以通过评估病候积分量表来诊断病人的病情、制定治疗计划及观察治疗效果。

在研究中,研究者可以使用中医病候积分量表来统计患者的病候数据,进行病候特点的分析和比较。

总结中医病候积分量表的制定为中医病候的评估提供了标准化的工具,有助于提高病候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它在临床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助于推进中医病候的研究和发展,为中医治疗提供更科学、准确的依据。

舌诊表格总结

舌诊表格总结

舌诊表格总结
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舌体的形状、颜色、苔质等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舌诊表格总结的示例,用于记录患者的舌诊信息:
舌诊表格总结
综合评价与诊断:
[ ] 脾胃虚弱
[ ] 阴虚火旺
[ ] 气血不足
[ ] 寒湿困脾
[ ] 血瘀阻络
[ ]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医师建议与治疗方案:
[ ] 草药调理
[ ] 饮食调养
[ ] 针灸推拿
[ ]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表格用于记录患者的舌诊信息,包括舌质、舌苔、舌体形状等多个方面的观察项目。

通过对舌诊信息的总结,医师可以综合评价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医学建议和治疗方案。

请注意,舌诊信息的判断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舌诊脉象简表—湿证

舌诊脉象简表—湿证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舌诊脉象简表—湿证
病 证
舌 诊
脉 象
治 法
湿热
舌苔黄腻
脉濡数
湿热(明显者)
舌苔黄腻
脉滑数
湿郁
脉沉而细
行气解郁
湿痹
脉缓细
湿泻
苔腻
脉濡
化湿和中
湿痉
舌苔白厚
芳香化浊
湿温
舌苔腻或黄腻
脉濡
化湿为主
湿痢
脉沉而微缓
除湿汤
湿虐
舌苔白腻
脉濡缓
解表除湿
内湿
舌质淡苔润
脉濡缓
湿痰眩晕
苔白腻
脉濡
燥湿化痰
湿痰腰痛
脉滑
燥湿化痰
湿痰阻遏
苔白腻
脉濡
燥湿化痰
感受湿邪
脉虚数
清暑化湿
湿邪留滞
脉象浮小无力
湿浊内盛
舌苔败腻而厚
燥湿健脾
暑湿眩晕
脉虚数
清暑化湿
伤湿腰痛
脉缓
健脾化湿
湿邪阻遏
舌苔白腻或黄腻
脉濡数
湿郁热伏
舌苔白腻或黄腻
脉濡数
水湿潴留体内
脉浮
疏风、利水
湿邪阻于气分
舌白滑
脉缓
湿浊弥漫三焦
湿滞
舌苔厚 黄而淡润
湿痰
脉缓滑
暑湿
舌苔黄腻
湿脚气
舌苔白腻
脉濡缓
宣壅逐湿
湿脚气(湿热偏盛者)
苔黄腻
脉濡数
宣通清利
脾虚有湿
舌质淡 苔微黄而润
水湿内停
舌淡 苔薄白
脉沉细弱
温肾利水
湿浊内停
舌苔混杂污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舌诊、脉诊评分表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通科医师技能培训考核
脉诊规范评分表
姓名类别成绩脉诊内容脉诊要求分值得分
三部九候 6 脉诊部位寸关尺分候脏腑 6
时间, 平躺或病人稍休息片刻 6
体位, 正坐仰卧均可,心脏与寸口间水平, 6 直腕、仰掌指法, 三指平齐,中指定关,指目按脉,布 6 指疏密适度步骤举(用较轻力度,即浮取) 4 脉诊方法
按(用较重力度,即沉取) 4
寻 (左右推寻,调节合适的指力取脉) 4
循(沿脉道的轴向移动,体会脉体长 4 短和脉势虚实)
推(以指目按脉脊,左右内外微微推 4 动)
总按(三指同时用力诊脉,总体辨别 4 脉象)
单诊(用一指诊察寸关尺中某一部脉 4 象)
诊脉时间-----(五十动)诊脉时每手应不少于 6 1分钟
问答: 一息四,五至(相当于70-80次/分),不浮不沉, 10 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流利有力
正常脉象的寸关尺三部均有脉,沉取不绝 8 特点, 有胃,脉象从容和缓 6 有神,脉象应指柔和有力,节律整齐 6
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 6
合计 100
考核方法:以操作、回答结合的方式
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通科医师技能培训考核
舌诊规范评分表
姓名类别成绩内容要求分值得分
面向光亮,正坐口张,自然伸舌,舒展下弯 8 舌诊方法
全面仔细,先体后苔,刮揩向舌,辨假明苔 8 舌诊注意事光线,饮食,其他,辨染苔 6 项
舌体 (舌色、舌形、舌态) 6 舌诊内容舌苔 (苔质、苔色) 6
舌质舌色,淡红 2
舌形,适中、柔软 2 正常舌象
舌态,灵动 2 (淡红色
薄白苔) 舌苔苔质,薄润 2
苔色,白色 2
舌色 (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 10
形质 (老、嫩舌,胖、瘦舌,点、刺舌,裂纹 10 望舌体舌,齿痕舌) 舌态 (萎软舌,强硬舌,歪斜舌,颤动舌,吐 10 弄舌,短缩舌)
苔质 (厚薄苔,润燥苔,腐腻苔,剥落苔,偏 10 全苔,真假苔) 望舌苔苔色 (白苔,黄苔,灰黑苔) 6
长度,形态,色泽,粗细,舌下小血络舌下脉络 10
合计 100
考核者签名: 考核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