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发展
复数的历史发展及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复数的历史发展及在中国早期的传播
孙庆华;包芳勋
【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6(036)003
【摘要】目的分析复数的历史发展进程,澄清复数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过程.方法运用文献考证、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复数的发展进行研究.结果复数起源于代数方程求解,随着函数概念与微积分的发展而得到发展,并通过其几何表示最终为人们所接受.随着西学东渐,19世纪中期复数被引入中国.结论复数的产生是人们传统思想上的一次真正的变革,它表现为理性和理想之间的某种神秘结合,反映了自由创造领先于形式化和逻辑基础的一种一般现象,其接受过程艰难曲折.复数的引入促进了中国现代数学的发展.复数在物理学、电工学等其他领域的应用须进一步研究.【总页数】5页(P502-506)
【作者】孙庆华;包芳勋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陕西,西安,710069;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100;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山东,济南,2501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11
【相关文献】
1.浅谈中国早期艺术歌曲的历史发展 [J], 张斌
2.系统整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文献的学术价值——兼评《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早期传播著作选集(1920—1927)》 [J], 张艳国
3.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发展 [J], 纪志刚
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路径研究评述:传播过程模式视角 [J], 朱虹
5.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传播思想史》——传播思想研究巨著凹显历史发展名篇检视中西交流图景重构现代传播理念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数系到复数系的发展史
实数系到复数系的发展史数的概念是从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早在人类社会初期,人们在狩猎、采集果实等劳动中,由于计数的需要,就产生了自然数;随着生产和科学的发展,数的概念也得到了发展:为了解决测量、分配中遇到的将某些量进行等分的问题,人们引进了分数;为了满足记数需要和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人们引进了负数;为了解决开方开不尽的矛盾,人们引进了无理数;在解方程时,为了使负数开平方有意义,人们就引进了虚数,使实数域扩大到复数域.十六世纪中叶,意大利数学家卡尔丹在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三次方程时,分别得到类似下面的结果:由于负数在实数系内没有平方根,于是他首先产生了将负数开平方的思想,基于自己的设想,卡尔丹研究了类似于的新数,并进行了计算.后来又有一位意大利数学家帮加利探究了这类新数的运算法则.但最初,人们对复数的概念和性质的了解不甚清楚,对于卡尔丹将40表示成的乘积认为只不过是一种纯形式的表示而已,莫名其妙;再者用这类新数的运算法则计算又会得到一些矛盾,因而长期以来,人们把复数看作是不能接受的“虚数”.直到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随着微积分的发明与发展,以及这个时期复数有了几何的解释,“虚数”才被揭去缥缈的面纱,渐露端倪.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正式开始使用“实数”、“虚数”这两个名词;同一时期,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瑞士数学家欧拉和法国数学家棣莫弗等研究了虚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除了解方程外,还把它用于微积分等方面进行应用研究,得到很多有价值的结果.1777年,欧拉系统地建立了复数理论,创立了复变函数论的一些基本定理,并开始把它们用到水力学和地图制图学上;欧拉首先用符号“i”作为虚数的单位,并定义1797年,挪威数学家维赛尔在平面内引进数轴,以实轴与虚轴所确定的平面向量表示虚数,不同的向量对应不同的点,他还用几何术语定义了虚数与向量的运算,揭示了虚数及其运算所具有的几何意义.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著名的德国数学家高斯在证明代数基本定理“任何一元n次方程在复数集内有且仅有n个根”时,就应用并论述了卡尔丹所设想的新数,并首次引进了“复数”这个名词,把复数与平面内的点一一对应起来,创立了复平面,依赖于平面内的点或有向线段(向量)建立了复数的几何基础.这样历经300年的努力,数系从实数系到复数系的扩张才基本完成,复数才被人们广泛承认和使用.复数在数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上述的代数基本定理外,还有“实系数的一元n次方程虚根成对出现”定理等,特别是以复数为变量的“复变函数论”,是数学中一个重要分支.十九世纪,复变函数论经过法国数学家柯西、德国数学家黎曼和维尔斯特拉斯的巨大努力,已经形成了非常系统的理论,并且深刻地渗入到代数学、解析数论、微分方程,概率统计、计算数学和拓扑学等数学分支.同时,它在电学、热力学、弹性理论和天体力学等方面都得到了实际应用.虚数不虚在学习开方时,总是要再三强调,被开方数一定要是非负数,被开方数为负数时,开方没有意义,众所周知,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螺旋式上升的。
16世纪意大利米兰学者卡当
16世纪意大利米兰学者卡当(Jerome Cardan1501—1576)在1545年发表的《重要的艺术》一书中,公布了三次方程的一般解法,被后人称之为―卡当公式‖。
他是第一个把负数的平方根写到公式中的数学家,并且在讨论是否可能把10分成两部分,使它们的乘积等于40时,他把答案写成=40,尽管他认为和这两个表示式是没有意义的、想象的、虚无飘渺的,但他还是把10分成了两部分,并使它们的乘积等于40。
给出―虚数‖这一名称的是法国数学家笛卡尔(1596—1650),他在《几何学》(1637年发表)中使―虚的数‖与―实的数‖相对应,从此,虚数才流传开来。
数系中发现一颗新星——虚数,于是引起了数学界的一片困惑,很多大数学家都不承认虚数。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646—1716)在1702年说:―虚数是神灵遁迹的精微而奇异的隐避所,它大概是存在和虚妄两界中的两栖物‖。
瑞士数学大师欧拉(1707—1783)说;―一切形如,习的数学武子都是不可能有的,想象的数,因为它们所表示的是负数的平方根。
对于这类数,我们只能断言,它们既不是什么都不是,也不比什么都不是多些什么,更不比什么都不是少些什么,它们纯属虚幻。
‖然而,真理性的东西一定可以经得住时间和空间的考验,最终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1717—1783)在1747年指出,如果按照多项式的四则运算规则对虚数进行运算,那么它的结果总是的形式(a、b都是实数)(说明:现行教科书中没有使用记号=-i,而使用=一1)。
法国数学家棣莫佛(1667—1754)在1730年发现公式了,这就是著名的棣莫佛定理。
欧拉在1748年发现了有名的关系式,并且是他在《微分公式》(1777年)一文中第一次用i 来表示一1的平方根,首创了用符号i作为虚数的单位。
―虚数‖实际上不是想象出来的,而它是确实存在的。
挪威的测量学家成塞尔(1745—1818)在1779年试图给于这种虚数以直观的几何解释,并首先发表其作法,然而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数系扩充的历史发展
数系扩充的历史发展数系扩充是数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它们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数学的内容,也拓展了数学的应用范围。
本文将从整数、有理数、实数、复数等数系的扩充过程入手,探讨数系扩充的历史发展。
1. 整数的扩充整数是我们最早接触到的数系,它由正整数、0和负整数组成。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整数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学家引入了自然数的扩充概念,将其称为整数。
整数在数轴上可以表示正数、0和负数,通过加法和乘法运算,整数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数系。
2. 有理数的扩充有理数是整数的扩充,它可以表示为分数的形式。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所有可以表示为两个整数的比值的数。
然而,有理数在某些情况下也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例如无理数的开方运算。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入了无理数的概念,将其加入到有理数中,形成了实数。
实数是一个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的数系,通过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实数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数系。
3. 实数的扩充实数是数学中最为常见的数系,它包括了所有的有理数和无理数。
然而,实数在某些情况下也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例如方程x²+1=0在实数范围内无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数学家引入了虚数的概念,将其加入到实数中,形成了复数。
复数由实部和虚部组成,其中虚部用虚数单位i表示。
复数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运算满足一定的规律,形成了一个复数域。
4. 复数的扩充复数的引入解决了实数无法解决的方程问题,但复数本身也存在一些限制。
为了进一步扩充数系,数学家引入了超复数的概念。
超复数包括复数和一些特殊的数,例如双复数、超实数等。
超复数在数学物理、工程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它们的性质和运算规则也在不断地研究和发展中。
5. 数系扩充的意义数系的不断扩充,丰富了数学的内容,使得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加灵活和高效。
数系的扩充也推动了数学理论的发展,激发了数学家们对抽象和推理的思考。
同时,数系的扩充也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支撑,例如物理学中的复数分析、工程学中的矩阵运算等。
数系的扩充历史和复数的概念
不对 如果两个复数都是实数,就可以 比较大小 只有当两个复数不全是实数 时才不能比较大小
复数的发展史
后来德国数学家高斯给出 虚数这种假设,是需了要复勇数气的的,人定们义在,当但时他是们无法仍接感到 受虚兴数时的单期,认位意为的大她假利是设有想研名象究的的数:,第不学一存这们家次在“也种认的怪感数真,但杰讨到有这”论它点丝卡这毫的虚丹种不作无,数影他用缥的响是.缈是数1文,15学48艺5尽3家年0复对管年开他, 始讨论这种数的,当时复高数被斯他详称细作论“述诡了辩量用”直.几角乎坐过标系
无理数的发现对毕达哥拉斯学派“万物皆数”的 信条造成了强烈的震撼。后来,人们又陆续发现了 2 以外的许多无理数 。这些“怪物”深深地困扰着古希 腊的数学家们,这就是数学史上的“第一次数学危 机”。
分分数数
正正整整数数
无无理理数数
我国公元3世纪的刘徽已经对负数 有了深刻的认识。在《九章算术注》
在生产实践中,人 中,他认为“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 正负以名之。”他还认为“言负者未
数的发展历程
——数系的扩充
正整数
等额分配问题
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人 们慢慢发现,仅仅表示出正 整数是不够的。如果分配猎 物时,5个人分三只羊,每 个人应该得到多少呢?自然 地,分数就出现了。
分数
正整数
毕达哥拉斯
勾股定理
—
无
理
数
的
发
重 大
现
突
破
毕达哥拉斯
在“数”的发展史上,希腊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无理数”。 毕达哥拉斯学派基本的信条是“万 物皆数”。他们所说的数仅指整数, 分数被看成两个整数的比,他们相 信任何量都可以表示成两个整数之 比。即可得到,任何两条线段的比 都是整数的比,即有理数。然而,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成员希帕苏斯后 来发现:并不是任意两条线段都有 一个公共度量。
数系的历史发展进程和逻辑依据及对教学的启示
数系的历史发展进程和逻辑依据及对教学的启示一、数系的发展数系通常是指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和复数的系统。
这些数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数的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自然数观念,其产生当在史前时期,详情已难于追索。
但对数系建立严谨的理论基础,却在19世纪下半叶才完成。
1.自然数建立自然数概念通常有基于基数与基于序数两种方法。
基于基数的自然数概念可溯源于原始人类用匹配方法计数。
古希腊人用小石卵记畜群的头数或部落的人数。
事实上,英文calculate(计算)一词是从希腊文calculus (石卵)演变来的。
中国古藉《易系辞》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这些都是匹配计数法的反映。
但直至1889年,皮亚诺才建立自然数序数理论。
2.整数在整数系中,自然数为正整数,称0为零,称-1,-2,-3,…,-n,… 为负整数。
正整数,零与负整数构成整数系。
零不仅表示“无”,更是表示空位的符号。
中国古代用算筹计算数并进行运算时,空位不放算筹,虽无空位记号,但仍能为位值记数与四则运算创造良好的条件。
印度-阿拉伯命数法中的零(zero)来自印度的(sunya )字,其原意也是“空”或“空白”。
中国最早引进了负数。
《九章算术方程》中论述的“正负数”,就是整数的加减法。
减法的需要也促进了负整数的引入。
减法运算可看作求解方程a+x=b,如果a,b是自然数,则所给方程未必有自然数解。
为了使它恒有解,就有必要把自然数系扩大为整数系。
3.有理数古埃及人约于公元前17世纪已使用分数。
中国《九章算术》中也载有分数的各种运算。
分数的使用导源于除法运算的需要。
除法运算可看作求解方程px=q(p≠0),如果p,q是整数,则所给方程未必有整数解。
为了使它恒有解,就有必要把整数系扩大成为有理数系。
值得注意的是, 可以证明, 以下关于有理数系的三种描述是互相等价的:定义1:正负整数、分数和零的总体称为有理数。
定义2:有理数由各式各样的分数组成。
数的发展史
数的发展史贾书银(邯郸学院武安分院河北武安056300)提到数,大家都不陌生。
小学期间我们学习了自然数和正分数;在初一学习了负数以后,解决了在正有理数不够减的问题,数的范围扩充为有理数;在初二又学习了无理数,解决了开方开不尽的矛盾,数的范围进一步扩充为实数;在高中,我们为了解方程的需要又引入了虚数单位i,数系最终达到复数系。
实际上,时至今日数系已构造得非常的完备和缜密。
然而你是否知道,数系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完全遵循上述演变过程,又是否知道人类智慧在此过程中经历的种种曲折和艰辛。
一、古代数字及计数法人类最初完全没有数量的概念。
而是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
比如捕获了一头野兽,就用1块石子代表。
捕获了3头,就放3块石子。
"结绳记事"也是地球上许多相隔很近的古代人类共同做过的事。
《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东汉郑玄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之多少,随物众寡”。
以结绳和书契记数的方法遍及世界各地。
数的概念最初不论在哪个地区都是1、2、3、4……这样的自然数开始的,但是记数的符号却大不相同。
古代巴比伦人的数字用点来表示,五个点表示5,八个点表示8,九个点表示9,点太多,数不清时,发明了专用的计数符号,“<”表示10,“T”表示360等等;在中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13个数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
古罗马的数字相当进步。
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
这7个符号位置上不论怎样变化,它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不变的。
它们按照下列规律组合起来,就能表示任何数。
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
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数系的历史发展进程和逻辑依据及对教学的启示
数系的历史发展进程和逻辑依据及对教学的启示一、数系的发展数系通常是指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和复数的系统。
这些数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数的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自然数观念,其产生当在史前时期,详情已难于追索。
但对数系建立严谨的理论基础,却在19世纪下半叶才完成。
1.自然数建立自然数概念通常有基于基数与基于序数两种方法。
基于基数的自然数概念可溯源于原始人类用匹配方法计数。
古希腊人用小石卵记畜群的头数或部落的人数。
事实上,英文calculate(计算)一词是从希腊文calculus (石卵)演变来的。
中国古藉《易系辞》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这些都是匹配计数法的反映。
但直至1889年,皮亚诺才建立自然数序数理论。
2.整数在整数系中,自然数为正整数,称0为零,称-1,-2,-3,…,-n,… 为负整数。
正整数,零与负整数构成整数系。
零不仅表示“无”,更是表示空位的符号。
中国古代用算筹计算数并进行运算时,空位不放算筹,虽无空位记号,但仍能为位值记数与四则运算创造良好的条件。
印度-阿拉伯命数法中的零(zero)来自印度的(sunya )字,其原意也是“空”或“空白”。
中国最早引进了负数。
《九章算术方程》中论述的“正负数”,就是整数的加减法。
减法的需要也促进了负整数的引入。
减法运算可看作求解方程a+x=b,如果a,b是自然数,则所给方程未必有自然数解。
为了使它恒有解,就有必要把自然数系扩大为整数系。
3.有理数古埃及人约于公元前17世纪已使用分数。
中国《九章算术》中也载有分数的各种运算。
分数的使用导源于除法运算的需要。
除法运算可看作求解方程px=q(p≠0),如果p,q是整数,则所给方程未必有整数解。
为了使它恒有解,就有必要把整数系扩大成为有理数系。
值得注意的是, 可以证明, 以下关于有理数系的三种描述是互相等价的:定义1:正负整数、分数和零的总体称为有理数。
定义2:有理数由各式各样的分数组成。
数的发展史
数的发展史提到数,大家都不陌生。
小学期间我们学习了自然数和正分数;在初一学习了负数以后,解决了在正有理数不够减的问题,数的范围扩充为有理数;在初二又学习了无理数,解决了开方开不尽的矛盾,数的范围进一步扩充为实数;在高中,我们为了解方程的需要又引入了虚数单位i,数系最终达到复数系。
实际上,时至今日数系已构造得非常的完备和缜密。
然而你是否知道,数系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完全遵循上述演变过程,又是否知道人类智慧在此过程中经历的种种曲折和艰辛。
一、古代数字及计数法人类最初完全没有数量的概念。
而是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才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
比如捕获了一头野兽,就用1块石子代表。
捕获了3头,就放3块石子。
“结绳记事"也是地球上许多相隔很近的古代人类共同做过的事。
《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东汉郑玄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之多少,随物众寡”。
以结绳和书契记数的方法遍及世界各地。
数的概念最初不论在哪个地区都是1、2、3、4……这样的自然数开始的,但是记数的符号却大不相同。
古代巴比伦人的数字用点来表示,五个点表示5,八个点表示8,九个点表示9,点太多,数不清时,发明了专用的计数符号,“<”表示10,“T”表示360等等;在中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13个数字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
古罗马的数字相当进步。
罗马数字的符号一共只有7个: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 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
这7个符号位置上不论怎样变化,它所代表的数字都是不变的。
它们按照下列规律组合起来,就能表示任何数。
1、重复次数:一个罗马数字符号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
如:“III”表示“3”;“XXX”表示“30”。
2、右加左减:一个代表大数字的符号右边附一个代表小数字的符号,就表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
有意思的数学--数系的发展历史
有意思的数学--数系的发展历史有意思的数学--数系的发展在数学中,数系指的是数的不同集合,⽐如⾃然数N,整数,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公式和概念的记忆往往是痛苦的,但是如果我们能理解它们,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对记忆的帮助是相当⼤的。
⾃然数顾名思义,⾃然数(N)便是在⾃然⽣活中所产⽣的数,最早是应⽤于计数,所以在最初的⾃然数中是不包含0的,因为0个东西表⽰没有,⾃然也就没有意义,所以即使到现在,0是否属于⾃然数的范畴,还⼀直存在争议。
罗马数字罗马数字中是没有0的,罗马教皇还认为罗马数字表⽰任何数字不但完全够⽤⽽且⼗全⼗美,甚⾄像外界宣布:“罗马数字是上帝发明的,从今以后不许任何⼈再随意增加或者减少⼀个数字”,所以0在罗马数字中并不存在,⼀直延续⾄今。
罗马数字⼀共七个:I(1) V(5) L(50) C(100) D(500) M(1000),按照以下规则可以表⽰任意整数:重复次数:⼀个符号重复⼏次,就表⽰这个数的⼏倍,"III"为3,"VVV"为15右加左减:⼀个⼤数字符号右边附⼀个⼩数字符号,表⽰⼤+⼩,如果⼩数字符号附在左边,则表⽰⼤-⼩,例如"IV"为4,"VI"为6,"XL"为40上加横线,或加下标:在罗马数字的上⽅加上⼀条横线或者加上下标的Ⅿ,表⽰将这个数乘以1000,即是原数的1000倍这⾥只讨论⼀些常⽤规则,更多细节请参考当然,放到现在来看,这种计数法没有被⼴泛应⽤个,证明这种计数系统在现在的数学环境下有不⾜之处。
阿拉伯数字其实阿拉伯数字是印度⼈发明的,⽽⾮阿拉伯⼈,只是由阿拉伯⼈传播。
它合并了进位制和⼗进制系统,让数字的记录更加简单。
整数上⾯提到⾃然数,既然有⾃然数的概念,便会有对于数字的运算,对于⾃然数⽽⾔:加法是封闭的⼤减⼩是封闭的⽽⼩减⼤则出现未定义所以⼈类就发展出整数(Z)的概念,允许⼩-⼤为负数有理数但是在整数的基础上乘法是封闭的对除法却⼜是不封闭的,当出现2/3时,⽬前的数系就没法表⽰,所以出现了有理数(Q),⾄此,Q包含了所有⼩数和整数实数毕达哥拉斯与希帕索斯的故事在公元前五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万物皆数"的概念,认为世界上只有整数和分数,即有理数,当时毕达哥拉斯的门⽣希帕索斯却发现了边长为⼀的对⾓线长度⽆法⽤整数或者分数表达,即"⽆线不循环⼩数",令该学派感到恐慌,并引发了第⼀次数学危机,为了掩盖学派的漏洞所在,希帕索斯被毕达哥拉斯扔进⼤海淹死了在第⼀次数学危机中,便有了⽆理数的出现,有理数+⽆理数的集合便是实数虚数在数学的发展史中,数学家总是会有⼀些奇怪⽽⼤胆的构想,⽽正是这些奇怪⼤胆的构想才催⽣出很多伟⼤的数学成就。
数的发展简史
数的发展简史
引言概述:
数的概念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最基本的数学概念之一。
从古至今,数的概念和应用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从数的起源开始,通过五个大点来阐述数的发展简史。
正文内容:
1. 数的起源
1.1 早期人类的计数方法
1.2 数的符号化和计算工具的发展
1.3 埃及和巴比伦数学的贡献
2. 古代数学的发展
2.1 古希腊数学的兴起
2.2 古印度数学的发展
2.3 中国古代数学的独特性
2.4 阿拉伯数学的传播与发展
3. 中世纪数学的突破
3.1 十进制计数法的引入
3.2 代数学的兴起
3.3 几何学的发展
4. 近代数学的革新
4.1 微积分的发展
4.2 概率论的浮现
4.3 线性代数的发展
5. 现代数学的发展
5.1 集合论的建立
5.2 数论的研究
5.3 应用数学的发展
5.4 计算机科学与数学的结合
总结:
数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从早期人类的计数方法开始,到数的符号化和计算工具的发展,再到古代数学的兴起和中世纪数学的突破,数学在近代和现代经历了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等多个领域的革新。
现代数学的发展包括集合论、数论、应用数学以及与计算机科学的结合。
数的发展简史展示了人类对于数学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应用领域。
数学的发展将继续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计数原理发展历史
计数原理发展历史
计数原理是数学中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的是计算数量的方法和技巧。
它在统计学、概率论、组合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
的应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计数原理的发展历史。
一、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研究计数原理。
阿基米德在研究测量圆
周率的过程中,就引入了计数原理中的“归纳法”思想。
而欧几里得则
在《几何原本》中给出了一些组合问题的解法。
二、中世纪时期
在中世纪时期,计数原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数学家康托尔开创了
集合论,创造了一系列解决组合问题的方法。
同时,他也提出了“无限
集合”的概念,深刻地影响了后来的数学发展。
三、现代时期
到了现代时期,计数原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一些重要的数学家如爱
因斯坦、莱布尼茨和泊松都对计数原理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是
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中,计数原理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密码学中,计数原理可以用来计算密码的强度,保护信息安全;在算法设计中,计数原理可以用来预测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优化算法效率。
总之,计数原理作为一门重要的数学理论,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都
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的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过程,在数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数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成果
数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成果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演化,并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从数的发展历程和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数的发展历程人类使用数字的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数的概念也逐渐形成,并发展出各种不同的计数系统。
最早的计数系统据信来源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社群。
他们使用手指和手掌来进行计数,这也是最古老和最基本的计数方法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意识到使用物体作为计数工具的限制,因此开始发展其他计数系统。
埃及人使用了一种称为"基数"计数系统。
这是一种以十为基数的计数系统,即"十进制"计数系统。
在这种计数系统中,每个数字代表一定数量的单位,数字的组合可以表示更大的数值。
古代印度人发展出了一种称为"十进制位值系统"的计数法,这种系统将数值分为个位、十位、百位等,并用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位数的数值。
这种计数法被后来的阿拉伯文化引入,成为我们所熟知的十进制计数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数的概念和计数系统逐渐发展和丰富,包括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不同的计数法被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需求中。
二、数的研究成果1. 数学领域数学是研究数、结构、变化和空间等概念和关系的学科。
在数学领域,人们对数的性质、规律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在数论领域,数的性质和特殊性质的研究是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质数理论、同余理论、数论函数等都是数论领域的研究成果。
在代数学领域,数特别是整数和代数结构的研究十分重要。
群论、环论、域论等代数学分支为研究数学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应用数学领域,数学理论在物理、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中的应用产生了众多的研究成果。
例如,微积分理论的发展为科学计算提供了重要工具。
2. 物理学领域在物理学领域,数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物质的本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
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纪志刚,上海交通大学一、记数法、位置制和零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就具有了一种“识数”的才能,心理学家称这种才能为“数觉”(perception of number)。
动物行为学家则认为,这种“数觉"并非为人类所独有。
人类智慧的卓越之处在于他们发明了种种记数方法。
《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东汉郑玄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之多少,随物众寡”.以结绳和书契记数的方法实际上遍及世界各地,如希腊、波斯、罗马、巴勒斯坦、伊斯兰和中美洲国家都有文献记载和实物标本。
直到1826年,英国财政部才决定停止采用符契作为法定记数器。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数的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数系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出现了:位置制记数法。
所谓位置制记数法,就是运用少量的符号,通过它们不同个数的排列,以表示不同的数。
引起历史学家、数学史家兴趣的是,在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影响下,不同的文明创造了迥然不同的记数方法。
如巴比伦的楔形数字系统、埃及象形数字系统、希腊人字母数字系统、玛雅数字系统、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和中国的算筹记数系统。
最早发展的一类数系应该是简单分群数系(simple grouping system),如在公元前3400年埃及象形文字中就有实例,它是10进的,但却不是位置的.在公元前3000到2000年之间,巴比伦人发展了60进位的定位数系(positional numeral system),它采用了位置制,却不是10进的。
而最重要和最美妙的记数法则是10进位位置制记数法。
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Laplace,1749 – 1827)曾经写道:用十个记号来表示一切的数,每个记号不但有绝对的值,而且有位置的值,这种巧妙的方法出自印度.这是一个深远而又重要的思想,它今天看来如此简单,以致我们忽视了它的真正伟绩。
但恰恰是它的简单性以及对一切计算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才使我们的算术在一切有用的发明中列在首位;而当我们想到它竟逃过了古代最伟大的两位人物阿基米德和阿波罗尼斯的天才思想的关注时,我们更感到这成就的伟大了。
数的发展简史
数的发展简史数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从古代的原始计数方法到现代的复杂数学理论,数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数的起源开始,逐步介绍数的发展简史。
1. 原始计数方法最早的人类计数方法可以追溯到约6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当时的人们使用简单的物体,如石头或者棍子,来表示数量。
这种原始的计数方法被称为“自然计数”,即一对一地对应物体和数量。
2. 古代数学发展古代数学的发展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文明中取得了重要发展。
在古埃及,人们使用一种称为“埃及分数”的方法来表示分数。
这种方法使用单位分数的和来表示任意分数。
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开创了几何学的发展。
古印度的数学家发展了一套复杂的算术和代数系统,包括对零和负数的研究。
3. 阿拉伯数字的引入阿拉伯数字的引入是数的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阿拉伯数字是一种基于十进制的数字系统,由0到9这10个数字组成。
这种数字系统的优势在于它简单易懂、易于计算,并且可以表示任意大的数。
阿拉伯数字最早是由印度的数学家发明的,后来传入阿拉伯世界并被广泛采用。
阿拉伯数字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数学的发展,为后来的代数和几何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现代数学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17世纪,数学家牛顿和莱布尼茨独立发明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分析的新领域。
19世纪,高斯和欧拉等数学家在代数和数论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数学的发展更加迅猛,涌现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数学理论,如集合论、拓扑学、概率论等。
现代数学不仅在理论上有了极大的发展,还在应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物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
总结:数的发展简史展示了人类对数的认识和运用的不断深化。
从最早的原始计数方法到现代的复杂数学理论,数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历程。
阿拉伯数字的引入和现代数学的发展对整个数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数系的发展史简介
数系的发展史简介引言数学是一门古老而重要的学科,数系作为数学的基础,是数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数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系的发展史,包括数系的起源、不同数系的出现以及数系的形式化建立等内容。
数系的起源人类最早的数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腊等。
早期的人类主要通过手指、手掌、石头等物体来进行计数。
这种计数方法被称为自然计数法,属于原始的数系。
自然计数法的局限性在于只适用于小规模的计数,不方便进行大规模的计数和运算。
原始数系的限制原始的数系主要通过物体数量来进行计数,没有明确的数字符号和计算规则。
在原始数系中,数字的表示受到物体的限制,无法进行抽象和扩展。
例如,使用十指计数法,最多只能计到十个。
文字符号的出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物体数量的局限性。
为了更方便地进行计数和运算,人们开始尝试使用文字符号来表示数值。
最早出现的文字符号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时期的象形文字,其中包含了一些常见的数字符号。
这些象形文字为后来的数学符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位值计数法的出现位值计数法是数系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数学史上的一大突破。
位值计数法是指通过不同位置上的数字来表示不同的数值。
最早使用位值计数法的数系可以追溯到古印度,他们使用的是基于十进制的位值计数法。
随着位值计数法的出现,数字的表示能力大幅提升,大规模计数和运算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古希腊数学的贡献古希腊是数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他们对数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将数系视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并将其与几何学相结合。
他通过研究整数之间的关系,发现了许多数学规律和定理,为数系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数字的引入阿拉伯数字的引入是数系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
阿拉伯数字是源自印度数字系统的一种数字表示方法,由于阿拉伯人将其传入欧洲,因此得名。
阿拉伯数字的特点是简单易懂、易于计数和计算。
复数的概念发展过程
复数的概念发展过程复数的概念发展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对负数的困惑到最终复数作为数学体系中的基本元素的确立,以下是其主要发展历程概要:1. 古希腊时期:-在古希腊数学中,数学家们最初仅考虑正数和零,对于负数以及后来的虚数持怀疑态度,因为它们当时被认为缺乏直观的几何解释或物理意义。
2. 负数的接受:-到了中世纪,随着数学问题解决的需求增加,负数逐渐被接受并在代数运算中开始应用。
3. 虚数的萌芽:-在解代数方程的过程中,尤其是遇到像x²=-1这样的二次方程无实数解时,数学家们开始意识到需要扩展数系。
16世纪初,意大利数学家Scipione del Ferro和NiccolòFontana Tartaglia等人在解三次方程时,实际上已经涉及到类似于虚数的运算。
4. 正式引入:-16世纪中期,意大利数学家吉罗拉莫·卡尔达诺在探讨代数方程的解时,首次提出了“想象数”(imaginary numbers)的概念,这可以看作是虚数的初步形式。
5. 虚数的符号化:-17世纪,笛卡尔在自己的工作中,虽然他本人对虚数持保留意见,但首次使用了类似“实”和“虚”的术语来区分不同的数,并将虚数表示为直角坐标系中的垂直轴上的量。
6. 复数的规范化:-18世纪,欧拉在1777年开始使用现在通用的符号"i" 表示虚数单位,即i²= -1,并明确地提出了形如a + bi 的复数表达方式。
7. 理论完善:-19世纪,德国数学家高斯对复数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建立了复数的代数和几何基础,包括引入极坐标形式、复共轭、复数的加法和乘法法则等,并且证明了每一个复系数多项式都可以分解成线性因子(一次和二次的复数因子),这是复数理论的重大突破。
8. 广泛接受与应用:-随着复数理论的成熟,它逐渐被数学界接受并成为现代数学的基础之一。
到了19世纪及以后,复数在工程、物理学(特别是电磁学和量子力学)、信号处理、控制论以及现代数学的各个分支,如复分析、泛函分析等领域中找到了丰富的应用,从而确立了复数在现代数学和科学技术中的重要地位。
精选-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发展-文档
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发展引言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的概念的每一次扩充都标志着数学的巨大飞跃。
一个时代人们对于数的认识与应用,以及数系理论的完善程度,反映了当时数学发展的水平。
今天,我们所应用的数系,已经构造的如此完备和缜密,以致于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中,它都成为基本的语言和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我们得心应手地享用这份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时,是否想到在数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人类的智慧所经历的曲折和艰辛呢?一、记数法、位置制和零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就具有了一种“识数”的才能,心理学家称这种才能为“数觉”(perceptionofnumber)。
动物行为学家则认为,这种“数觉”并非为人类所独有。
人类智慧的卓越之处在于他们发明了种种记数方法。
《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东汉郑玄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之多少,随物众寡”。
以结绳和书契记数的方法实际上遍及世界各地,如希腊、波斯、罗马、巴勒斯坦、伊斯兰和中美洲国家都有文献记载和实物标本。
直到1826年,英国财政部才决定停止采用符契作为法定记数器。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数的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数系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出现了:位置制记数法。
所谓位置制记数法,就是运用少量的符号,通过它们不同个数的排列,以表示不同的数。
引起历史学家、数学史家兴趣的是,在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影响下,不同的文明创造了迥然不同的记数方法。
如巴比伦的楔形数字系统、埃及象形数字系统、希腊人字母数字系统、玛雅数字系统、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和中国的算筹记数系统。
最早发展的一类数系应该是简单分群数系(simplegroupingsystem),如在公元前3400年埃及象形文字中就有实例,它是10进的,但却不是位置的。
在公元前3000到2019年之间,巴比伦人发展了60进位的定位数系(positionalnumeralsystem),它采用了位置制,却不是10进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记数法到复数域:数系理论的历史发展 引言数,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的概念的每一次扩充都标志着数学的巨大飞跃。
一个时代人们对于数的认识与应用,以及数系理论的完善程度,反映了当时数学发展的水平。
今天,我们所应用的数系,已经构造的如此完备和缜密,以致于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中,它都成为基本的语言和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我们得心应手地享用这份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时,是否想到在数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人类的智慧所经历的曲折和艰辛呢?【一】记数法、位置制和零人类在进化的蒙昧时期,就具有了一种〝识数〞的才能,心理学家称这种才能为〝数觉〞〔perceptionofnumber〕。
动物行为学家那么认为,这种〝数觉〞并非为人类所独有。
人类智慧的卓越之处在于他们发明了种种记数方法。
«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东汉郑玄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之多少,随物众寡〞。
以结绳和书契记数的方法实际上遍及世界各地,如希腊、波斯、罗马、巴勒斯坦、伊斯兰和中美洲国家都有文献记载和实物标本。
直到1826年,英国财政部才决定停止采用符契作为法定记数器。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数的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数系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出现了:位置制记数法。
所谓位置制记数法,就是运用少量的符号,通过它们不同个数的排列,以表示不同的数。
引起历史学家、数学史家兴趣的是,在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影响下,不同的文明创造了迥然不同的记数方法。
如巴比伦的楔形数字系统、埃及象形数字系统、希腊人字母数字系统、玛雅数字系统、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和中国的算筹记数系统。
最早发展的一类数系应该是简单分群数系〔simplegroupingsystem〕,如在公元前3400年埃及象形文字中就有实例,它是10进的,但却不是位置的。
在公元前3000到2019年之间,巴比伦人发展了60进位的定位数系〔positionalnumeralsystem〕,它采用了位置制,却不是10进的。
而最重要和最美妙的记数法那么是10进位位置制记数法。
法国著名数学家拉普拉斯〔Laplace,1749–1827〕曾经写道:用十个记号来表示一切的数,每个记号不但有绝对的值,而且有位置的值,这种巧妙的方法出自印度。
这是一个深远而又重要的思想,它今天看来如此简单,以致我们忽视了它的真正伟绩。
但恰恰是它的简单性以及对一切计算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才使我们的算术在一切有用的发明中列在首位;而当我们想到它竟逃过了古代最伟大的两位人物阿基米德和阿波罗尼斯的天才思想的关注时,我们更感到这成就的伟大了。
拉普拉斯的这段评论十分精彩,只可惜他张冠李戴,把这项发明归之于印度。
现已有充分而确凿的史料证明,10进位位置制记数法最先产生于中国。
这一点也为西方的一些数学史家所主张。
李约瑟就曾指出〝在西方后来所习见的‘印度数字’的背后,位置制已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年。
〞不过,10进位位置制记数法的产生不能单纯地归结为天才的智慧。
记数法的进步是与计算工具的改进相联系的。
研究说明,10进位位置制记数之产生于中国,是与算筹的使用与筹算制度的演进分不开的。
〝0〞作为记数法中的空位,在位置制记数的文明中是不可缺少的。
早期的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宋代以前的中国筹算记数法,都是留出空位而没有符号。
印度人起初也是用空位表示零,后来记成点号〝·〞,最后发展为圈号。
印度数码在公元8世纪传入阿拉伯国家。
13世纪初,意大利的商人斐波那契〔LeonadoFibonacci,1175-1250〕编著«算经»〔LiberAbacci,1202〕,把包括零号在内完整的印度数码介绍到了欧洲。
印度数码和10进位位置制记数法被欧洲人普遍接受后,在欧洲的科学和文明的进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大数记法古代希腊人曾经提出一个问题:他们认为世界上的沙子是无穷的,即使不是无穷,也没有一个可以写出来的数超过沙子的数。
阿基米德〔Archimedes,BC287-212〕的回答是:不。
在«数沙术»中,阿基米德以万〔myriad〕为基础,建立新的记数法,使得任何大的数都能表示出来。
他的做法是:从1起到1亿〔原文是万万,myriadmyriads,这里按照中文的习惯改称为亿〕叫做第1级数;以亿〔108〕为第2级数的单位,从亿到亿亿〔108〕2叫做第2级数;在以亿亿为单位,直到亿亿亿〔108〕3叫做第3级数。
直到第1亿级数的最后一数亿亿。
阿基米德算出充满宇宙的沙子的数目不过是1051,即使扩充到〝恒星宇宙〞,即以太阳到恒星的距离为半径的天球,也不过只能容纳1063个沙粒!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中国古代。
汉代以前,数皆10进,以10万位亿。
韦昭解«国语·郑语»第十六:〝计亿事,材兆物,收经入,行垓极〞。
注称〝计,算也;材,裁也。
贾唐说皆以万万为亿,郑后司农云:十万曰亿,十亿曰兆,从古数也。
〞«数术记遗»中那么详细记载了对大数的一整套命名和三种进位方法。
«数术记遗»称:黄帝为法,数有十等,及其用也,乃有三焉。
十等者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三等者,谓上、中、下也。
其下数者。
十十变之,假设言十万曰亿,十亿曰兆,十兆曰京也。
中数者,万万变之,假设言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兆曰京。
上数者,数穷那么变,假设言万万曰亿,亿亿曰兆,兆兆曰京也。
从亿至载,终于大衍。
«数术记遗»中的〝大数之法〞的数学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构造了三种记数方法,更为重要的是它揭示了人们对数的认识从有限走向无限的艰难历程。
客观的需要和数学的发展都促使人们去认识和把握越来越大的数。
起初,对一些较大的数,人们还可以理解它,还能够利用已有的记数单位去表示它。
但是,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这些大数也在迅速的扩张,原有的记数单位难以为用。
人们不禁要问:数有穷乎?这是数系发展中的需要回答的重大命题。
«数术记遗»中记载的徐岳和他的老师刘洪的对话,精彩的阐明了〝数穷那么变〞的深刻道理:徐岳问曰:数有穷乎?会稽〔刘洪〕答曰:吾曾游天目山中,见有隐者,世莫知其名,号曰天目先生,余亦以此意问之。
先生曰:世人言三不能比两,乃云捐闷与四维。
数不识三,妄谈知十。
不辨积微之为量,讵晓百亿于大千?黄帝为法,数有十等。
……从亿至载,终于大衍。
会稽问曰:先生之言,上数者数穷那么变,既云终于大衍,大衍有限,此何得无穷?先生答曰:数之为用,言重那么变,以小兼大,又加循环。
循环之理,且有穷乎!天目先生的做法是借助〝以小兼大〞的〝循环之理〞,以有限来认识无限,而指引这一途径的重要思想是〝言重那么变〞。
即便是今日,〝数穷那么变〞这一朴素的辩证思维所蕴涵的深邃哲理仍值得人们深思。
【三】有理数系位置制记数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掌握的数的语言,已从少量的文字个体,发展到了一个具有完善运算规那么的数系。
人类第一个认识的数系,就是常说的〝自然数系〞。
但是,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自然数系的缺陷也就逐渐显露出来。
首先,自然数系是一个离散的、而不是稠密的数系[2],因此,作为量的表征,它只能限于去表示一个单位量的整数倍,而无法表示它的部分。
同时,作为运算的手段,在自然数系中只能施行加法和乘法,而不能自由地施行它们的逆运算。
这些缺陷,由于分数和负数的出现而得以弥补。
有趣的是这些分数也都带有强烈的地域特征。
巴比伦的分数是60进位的,埃及采用的是单分数(unitfraction),阿拉伯的分数更加复杂:单分数、主分数和复合分数。
这种繁复的分数表示必然导致分数运算方法的繁杂,所以欧洲分数理论长期停滞不前,直到15世纪以后才逐步形成现代的分数算法。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古代在分数理论上的卓越贡献。
原始的分数概念来源于对量的分割。
如«说文·八部»对〝分〞的解释:〝分,别也。
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
〞但是,«九章算术»中的分数是从除法运算引入的。
其〝合分术〞有云:〝实如法而一。
不满法者,以法命之。
〞这句话的今译是:被除数除以除数。
如果不能除尽,便定义了一个分数。
中国古代分数理论的高明之处是它借助于〝齐同术〞把握住了分数算法的精髓:通分。
刘徽在«九章算术注»中所言:众分错杂,非细不会。
乘而散之,所以通之。
通之那么可并也。
凡母互乘子谓之齐,群母相乘谓之同。
同者,相与通同共一母也。
齐者,子与母齐,势不可失本数也。
有了齐同术,就可将分数化异类为同类,变相违为相通。
刘徽深得其中奥秘,称:〝然那么齐同之术要矣。
错综度数,动之斯谐,其犹佩觹解结,无往而不理焉。
乘以散之,约以聚之,齐同以通之,此其算之纲纪乎。
〞容易证明,分数系是一个稠密的数系,它对于加、乘、除三种运算是封闭的。
为了使得减法运算在数系内也同行无阻,负数的出现就是必然的了。
盈余与不足、收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是负数概念在生活中的实例,教科书在向学生讲授负数是也多循此途。
这就产生一种误解:似乎人类正是从这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认识而引进了负数的。
历史的事实说明:负数之所以最早为中算家所引进,这是由中国古代传统数学中,算法高度发达和筹算机械化的特点所决定的。
负数的概念和算法首先出现在«九章算术»〝方程〞章,因为对〝方程〞进行两行之间的加减消元时,就必须引入负数和建立正负数的运算法那么。
刘徽的注释深刻的阐明了这点: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
正算赤,负算黑,否那么以斜正为异。
方程自有赤黑相取,左右数相推求之术。
而其并减之势不得广通,故使赤黑相消夺之。
……故赤黑相杂足以定上下之程,减益虽殊足以通左右之数,差实虽分足以应同异之率。
然那么其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率不妄也。
负数虽然通过阿拉伯人的著作传到了欧洲,但16世纪和17世纪的大多数数学家并不承认它们是数,或者即使承认了也并不认为它们是方程的根。
如丘凯〔NicolasChuquet,1445-1500〕和斯蒂费尔〔Stifel,1486-1567〕都把负数说成是荒谬的数,是〝无稽之零下〞。
卡丹(Cardan,1501-1576)把负数作为方程的根,但认为它们是不可能的解,仅仅是一些记号;他把负根称作是虚有的。
韦达(Vieta,1540-1630)完全不要负数,巴斯卡〔Pascal,1623-1662〕那么认为从0减去4纯粹是胡说。
负数是人类第一次越过正数域的范围,前此种种的经验,在负数面前全然无用。
在数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现实经验有时不仅无用,反而会成为一种阻碍。
我们将会看到,负数并不是惟一的例子。
【四】实数理论的完善无理数的发现,击碎了Pythagoras学派〝万物皆数〞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