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的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改善城市空间结构,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等自然要素,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达到雨水资源的最大程度利用,尽量减少城市内部的雨水径流,减少洪涝风险,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在海绵城市规划中,给排水系统设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从海绵城市的概念入手,探讨海绵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的概念最早由荷兰风景建筑师、城市规划师Martin Waalder提出。
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是以海绵为城市的地下管网作为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将城市环境中的雨水视为宝贵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径流,提高城市内涝的容限。
海绵城市的建设将通过构建城市绿地、湿地、河流等开展雨水的集雨、渗透和蓄存,通过植被、土地和地下储水进行雨水沉降,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这种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环境的可持续性,还可以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1.减少城市内涝风险。
传统的城市给排水系统通常采用人工精心设计的管道系统进行雨水的排放,但在极端降雨事件下,这些系统往往难以应对雨水的迅猛增加,导致城市内涝。
而海绵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则可以通过利用绿色基础设施,将雨水资源进行蓄存和渗透,减少雨水径流,提高城市的抗涝能力。
2.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通过构建湿地、河流、植被等绿色基础设施,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雨水利用率,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提高空气质量,促进城市的生态平衡。
3.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海绵城市的给排水规划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降低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成本,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雨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海绵城市的给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内的雨水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制定合理的雨水综合利用规划,包括雨水的收集、储存、利用和排放等环节,以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雨水径流控制。
在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因素,合理设计雨水的径流控制措施,包括构建雨水集雨设施、绿化基础设施、雨水渗透系统等,以减少雨水的径流量,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海绵城市中的可持续排水系统设计
海绵城市中的可持续排水系统设计海绵城市是指利用自然湿地、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来减少城市排水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可持续排水系统设计是关键环节之一。
本文将从工程专家的角度,基于个人经验和专业知识,探讨海绵城市中的可持续排水系统设计。
首先,海绵城市中的可持续排水系统设计应该考虑到城市的整体水循环,尽量减少排水量。
在传统城市中,雨水往往被迅速排走,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水体的污染。
因此,在可持续排水系统设计中,应充分利用雨水,将其收集、储存和利用起来。
例如,可以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引入储水设施中,以供城市的景观绿化、冲洗马路和灌溉等用途。
这样一来,既能保证城市内部的水资源供应,又能减少污水处理的负担,实现雨水的最大程度利用。
其次,考虑到海绵城市的特点,可持续排水系统设计应更加注重排水的渗透性和自然化处理。
与传统城市的简单排水方式相比,应该采用更多的自然生物滞留和渗透处理方式。
例如,在城市中设置雨水花园、湿地滞留区和生物滞留池等,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使雨水得到自然净化,并逐渐渗入地下水层。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减少城市排水的压力,还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
另外,可持续排水系统设计还要考虑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益。
在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工程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并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相协调。
例如,在排水管网的布局中,应该与城市的道路、绿化带和建筑物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工程投资和土地利用。
此外,还可以考虑将可持续排水系统设计与新能源利用相结合,例如通过太阳能或风能来驱动排水系统的运行,以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最后,可持续排水系统设计还要注重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智能传感器和数据分析等技术正在逐渐应用于海绵城市中的排水系统设计。
例如,利用新型材料可以提高排水系统的抗压能力和耐久性,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排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并通过数据分析提供优化建议。
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1. 引言1.1 海绵城市概念介绍海绵城市是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构建人工城市,实现城市自然与城市人文的一种城市规划理念。
海绵城市概念最早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环境学家卢德维希·弗莱德里希于1990年提出。
海绵城市的核心思想是模仿自然界的海绵,通过构建绿色基础设施,将城市建设转变为一种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生态系统,达到降雨尽快渗透,减少径流污染,改善城市环境品质和适应气候变化的目的。
海绵城市的概念在中国首次提出是在2008年,是中国面对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管理问题所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
海绵城市是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它旨在通过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的生态系统,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1.2 城市给排水规划意义城市给排水规划是城市发展和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城市的公共卫生、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
城市给排水系统不仅仅是简单的管道网络,更是城市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保障。
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城市给排水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城市雨洪、污水、污泥处理等问题,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更是在传统城市给排水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和创新。
海绵城市理念强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通过构建多样化、灵活性强的绿色基础设施,实现城市雨水的自然持留、渗透和净化,减少城市雨水径流和污染物排放,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改善城市水环境,还可以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 正文2.1 海绵城市概念及特点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建设理念,其主要特点包括可持续性、生态性和灵活性。
海绵城市注重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的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保障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绵城市注重生态性建设,通过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来改善城市环境,减少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它通过模仿自然水循环过程,提出以“透水、滞留、净化和利用”为基本原则,在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将降雨水资源充分利用,并减少城市内部和外部径流的总量。
1. 雨水收集与利用:海绵城市强调将降雨水资源充分利用,而不是简单地排放到污水处理系统中。
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可以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降雨水收集起来,并用于绿地灌溉、生态湿地补水或景观水体的补给,从而减轻了城市用水压力。
2. 防洪排涝:海绵城市强调透水性,通过设置透水铺装、透水砖、绿地等措施,减少城市内部的径流,并利用滞留、渗透等方法将雨水回归地下水系统,提高地下水位。
可以通过设置绿色屋顶、蓄滞洪池等措施,缓解城市排涝问题,降低洪涝灾害的风险。
3. 水体净化:海绵城市倡导将污水和雨水分开处理,通过构建生态湿地、自然池塘等设施,对污水进行初级和中级处理,使其能够得到较好的净化效果。
可以利用植物、微生物等自然生物除污技术,进一步提高水质。
4. 水景设计: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可以融入水景设计,营造更具生态和艺术感的城市环境。
通过设置人工湖泊、雨水花园等景观水体,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提供生态服务功能,如调节气温、增加湿度、增加氧气等。
5. 城市绿地设计:海绵城市理念强调绿地的重要性,可以将绿地设计与市政给排水设计相结合,通过设置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绿地设施,使其既能起到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又能够吸收降雨水,增加地表透水性,降低径流量,提高绿地的生态价值。
需要强调的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不仅需要考虑设计效果,还需要考虑城市的实际情况。
这就需要政府、规划设计机构及相关专业人才共同努力,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条件的市政给排水设计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谈谈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雨水利用,防洪减排和绿地布局的指导意义
谈谈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雨水利用,防洪减排和绿地
布局的指导意义
1.社会意义:
第一、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为城市老旧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比建设大型地下调蓄池、大规模改造雨水管线等方案,改造设置一些城市“海绵体"是一个更加可行的思路。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原有的老口建筑雨水管断接技术,将雨水管线接入周边公园、水体、集中绿地等,集中贮存雨水,也可以利用小区内部的花坛、绿地等建筑设施空间布置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城市道路可结合道路绿化带、树池等绿化空间,布置生态树池、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有效地对地表径流加以蓄、滞、渗、排等。
第二、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将防、排、蓄、渗、滞等措施合理地结合起来,大大减轻城市防洪排涝的压力,有利于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维护城市居民
安定的生活环境。
2.经济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开展与城市相适应的水利工程建设,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要与城市中的园林结合,从而保护水资源,节省治理水污
染的费用。
3.生态意义:
海绵城市建设调整了城市中生念系统,提高环境质量,海绵城市
规划建设中,种植的树木增多,硬化的路面减少,合理的处理雨水,甚
至将雨水回用于工业的生产,不但带来增加经济利润,还改善了环境。
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给排水系统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给排水系统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管线老化、排水设施不足、雨水排放不畅等。
我们需要更加先进和可持续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通过海绵城市理念来改善城市的给排水系统。
海绵城市,即“sponge city”,是一个新兴的城市规划理念。
它强调通过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来进行城市规划设计,使城市具有更好的适应能力,减少城市内涝和污染,改善城市微气候,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海绵城市将雨水纳入城市规划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美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海绵城市中,雨水资源被最大限度地利用,达到了“运、蓄、渗、净”的目标,进而使城市具备保护自身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抗灾”能力的潜力。
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和设计。
1. 雨水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在传统城市给排水系统中,大量的雨水都直接排放到排水管道中,导致了排水系统的超负荷运行和雨水的浪费。
而在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如何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
可以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收集池、绿色屋顶等设施来收集雨水,并将其用于植被灌溉、景观水体补给、地下水补给等方面,从而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2. 水文地质环境的改善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水文地质环境。
需要通过合理的城市地表覆盖、地形设计、地下管网等手段,保持城市地表的透水性,减少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位的上涨。
还可以通过人工湿地、生态溪流等方式来改善城市的水文地质环境,降低城市的水文压力。
3. 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绿色基础设施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自然湿地、生物滞留池等,它们可以有效地减少城市的地表径流,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绿色基础设施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景观价值,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4. 多元化排水设施的建设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多元化排水设施的建设。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雨水花园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雨水花园设计作者:唐黎标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17年第04期“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的内涝问题日益严重,“海绵城市”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雨水花园设计也显得尤为重要。
雨水花园的适用范围雨水花园作为绿化生态蓄滞区,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形成的浅凹绿地。
由树皮或植被作为覆盖,具有蓄水、净水和收集雨水的功能,用来吸收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将雨水滞留下渗来补充地下水,降低暴雨地表径流,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和雨水利用设施。
主要应用于居住区、街道和城市广场、城市公园。
居住区雨水花园不仅可以改善屋顶积水,还可以增加绿化面积。
街道中的雨水花园主要是在人行道边设置绿化隔离带。
雨水花园通过蓄水和净水的功能降低地表径流、降低雨水污染、实现雨水循环再利用,同时可以有效地缓解路面积水的压力。
雨水花园的建造结构(1)蓄水层。
主要是对雨水进行短暂的储存,蓄水层深度是影响设施储水能力的主要因素,蓄水层越深,储水能力越强。
早期的设计手册要求设施蓄水深度为150毫米,一般要求积水在24小时内排干,如蓄水层深度增加则要求具有更高的渗透能力;但是,蓄水深度增加,不利于植物生长,也不能确保景观质量,建议设计时选择蓄水深度为150~300毫米。
(2)覆盖层。
主要是用树皮进行覆盖,作用是保持土壤的湿度,避免土壤硬化影响雨水渗透,覆盖层的深度为50~80毫米。
(3)植被种植层。
具有很好的过滤和吸附作用,在种植土表层铺树叶、树皮等覆盖物,防止雨水径流对表面土层的直接冲刷,减少水土流失。
还可以使植物根部保持潮湿,为生物生长和分解有机物提供媒介,并过滤污染物,种植层所选的植物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4)人工填料层。
一般选用渗透性好的人工或天然材料,填料层是雨水花园的主体部分,设施通过填料的物理、化学和其中微生物综合作用削减径流污染。
海绵城市基本理念与设计探讨
• 根据地形和汇水分区特点,合理确定雨水排水 分区和排水出路,保护和修复自然径流通道, 延长汇流路径,优先采用雨水花园、湿塘、雨 水湿地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控制径流雨水。
• 5、明确低影响开发策略和重点建设区域。
• 注:1 下沉式绿地率=广义的下沉式绿地面积/绿地总 面积,广义的下沉式绿地泛指具有一定调蓄容积(在 以径流总量控制为目标进行目标分解或设计计算时, 不包括调节容积)的可用于调蓄径流雨水的绿地,包 括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湿塘、雨水湿地等;下沉 深度指下沉式绿地低于周边铺砌地面或道路的平均深 度,下沉深度小于100 mm的下沉式绿地面积不参与计 算(受当地土壤渗透性能等条件制约,下沉深度有限 的渗透设施除外),对于湿塘、雨水湿地等水面设施 系指调蓄深度;
• 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生态化措 施,尽可能维持城市开发建设前后水文特 征不变,有效缓解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 径流总量、径流峰值与径流污染的增加等 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 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 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 (见图2-1)
• 图2-1 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图
• 4 屋面雨水利用宜采取收集回用及入渗相结合的方式, 优先排入绿地、雨水储水池等雨水滞蓄、收集设施;
• 5 硬化地面雨水宜有组织排向绿地等雨水滞蓄设施。 小区内机动车道雨水宜利用地面生态设施净化后渗入 地下,也可采取渗排一体化设施。
• 6 设有雨水低影响开发系统的建设用地,应设置雨水 外排措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规划控制目标
• (三)径流污染控制目标
• 城市径流污染物中,SS往往与其他污染物指标具有一 定的相关性,因此,一般可采用SS作为径流污染物控 制指标,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年SS总量去除率一般 可达到40%-60%。年SS总量去除率可用下述方法进行计 算:
海绵城市设计方案
海绵城市设计方案第1篇海绵城市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城市内涝等问题日益严重,给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诸多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即通过模仿自然水循环过程,构建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等功能的城市雨水管理体系,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设计目标1. 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2. 减少雨水径流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
3. 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强城市生态功能。
4.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三、设计原则1. 生态优先: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充分发挥绿色基础设施的作用。
2. 综合治理:结合城市实际情况,统筹考虑雨水径流污染、内涝等问题,实施综合治理。
3.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采用适宜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和措施。
4. 经济适用:在确保效果的前提下,力求投资合理、运行成本低、维护简便。
5. 社会参与:鼓励全社会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四、设计方案1. 绿色屋顶:在建筑物的屋顶种植绿色植物,吸收雨水,减少径流。
2. 生物滞留池:在低洼地区、绿地等处设置生物滞留池,用于收集、净化雨水。
3. 雨水花园:在公共绿地、小区等区域建设雨水花园,利用植物和土壤净化雨水。
4. 雨污分流:对城市雨水管网进行改造,实现雨污分流,减少雨水径流污染。
5. 透水铺装:在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等区域采用透水铺装材料,提高地面透水性。
6. 雨水收集利用:在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建设雨水收集设施,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7. 河道整治:对城市河道进行清淤、拓宽、绿化等整治措施,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8. 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排水能力。
9. 智能监测系统:建立雨水监测系统,实时监测雨水径流、水质等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10. 社会宣传与培训: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全社会环保意识。
五、实施保障1.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运用
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的运用发表时间:2019-08-01T16:47:40.4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8期作者:冼汉方[导读] 本文就海绵城市展开讨论,分析系统设计指标,重点阐述其建立雨水回收系统的相关思路。
肇庆市鼎湖区建设项目办公室广东肇庆 526000摘要: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洪涝、干旱等灾害随之而来,为解决此问题国家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这是一种新型雨洪管理理念,将城市比喻为海绵,在洪涝季节能快速引流水分并完成存储,在干旱时节为人类生活输送水源,可见海绵城市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有较大弹性。
本文就海绵城市展开讨论,分析系统设计指标,重点阐述其建立雨水回收系统的相关思路。
关键词:城市建设;自然灾害;雨水回收;海绵城市水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是城市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将水资源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对改善城市环境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海绵城市建设为指导思想,设计一种嵌入式系统,此系统能完成雨水收集和处理,实现水源和泥沙等杂质的分离,向城市提供灌溉、清洁等类型用水。
并对系统进行仿真试验,对系统可行性进行验证,通过仿真结果可知,此嵌入式系统能作为城市雨水收集系统正常使用。
1.海绵城市指标点及技术要求1.1城市规划要求对城市进行生态化建设,通过建设让城市逐渐向海绵城市靠拢,海绵城市建设是针对整个城市的改造,工程规模较大且施工周期较长。
设计建造完善的雨水回收系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第一步,海绵城市要求绿地面积占总面积30%,且雨水处理系统不能占用过多的城市用地。
城市打造的住宅区尽量集娱乐、餐饮等项目为一体,让水资源循环利用,提升雨水净化技术,减小城市对自然水源的消耗,达到生态环保目的。
1.2雨水回收系统指标点分析建设海绵城市必须达到以下几个指标点:1.年平均径流总量必须严加控制,控制率达到80%才满足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2.统计每年的城市径流污染削减率,将其控制在50%以上。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道路排水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道路排水设计海绵城市理念是指利用自然的生态系统和工程手段,最大限度地保留雨水,并在城市内进行合理利用,进而达到减轻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气候的目的。
道路排水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道路排水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内涝,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交通安全,并能与海绵城市理念相结合,实现雨水的最大限度利用。
1. 融入自然生态:在道路排水设计中,应当尽可能保留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利用植被、湿地和土壤等方式,对道路排水进行自然处理和净化,减少对城市环境的损害。
2. 最大程度留存雨水:在海绵城市理念下,道路排水设计应当尽可能保留城市内的雨水资源,通过设计合理的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纳入城市的生态系统中,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3. 强化雨水径流控制:在道路排水设计中,应当通过降低雨水径流的速度和增加径流的时间,控制雨水径流的产生,减少对城市绿地和水体的冲击,保障城市内涝的控制。
4. 提高雨水利用效率:在道路排水设计中,应当加强对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通过科学的设计和管理,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城市的生态系统提供充足的水源。
5. 安全可靠:在道路排水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城市交通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确保排水系统在暴雨等极端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保障城市的交通畅通。
1. 道路表面透水铺装: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采用透水铺装的道路材料,可以有效减少雨水径流的产生,提高道路的透水性能,减少雨水排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2. 道路雨水收集系统: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如雨水花园、雨水径流槽等,将道路上的雨水收集起来,并进行处理和净化,再进行合理利用,减少道路排水对城市环境的冲击。
5. 道路雨水收集、处理和利用管理系统:建立科学的雨水收集、处理和利用管理系统,对道路雨水进行全过程管理,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三、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排水设计实践案例某市花园路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以道路排水设计为重点进行实践。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和水资源缺乏问题日益严峻。
因此,“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旨在通过增加城市可持续性来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
建立“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
本文将从“海绵城市”理念出发,探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相关内容。
一、海绵城市理念海绵城市,顾名思义,是旨在消除城市中的水文问题,在城市范围内建造一系列生态设施来模仿自然的海绵,使水资源能够自然流动。
相比传统城市,海绵城市的雨水可以在城市中流动、蓄水和过滤,从而减少城市塌陷和洪水灾害造成的破坏。
同时,通过生态景观设计和绿化手段,海绵城市可以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环境质量。
二、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是提高城市可持续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自然景观设计和生态工艺手段,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绿色、健康的人居环境。
下面,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的相关内容。
(一)雨水利用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及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在公园内设置雨水花园、雨水湖等水景,将城市降雨和道路积水引入湖泊,进行雨水的自然过滤、沉淀和净化,减少城市内的洪水和水土流失。
(二)绿色景观设计绿色景观设计是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绿化植被的种植和布局,使城市公园更具人文广场的特色,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宜人、舒适的环境。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植被选择、植被布局、花坛设置、树木配置、草坪种植和灌溉方式等因素,保证公园内植被的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
(三)生态资源回收利用除了上述内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还应注重于生态资源回收和利用。
在公园内设置有机园、菜园等农业景观来回收城市中的有机垃圾,将有机垃圾用作肥料,使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此外,在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还应加强废水处理和回收利用,通过工艺手段对污水进行处理,生产出可再利用的水资源,为城市提供清洁的水源。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海绵城市是一种灵活的城市规划与设计理念,旨在通过模仿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解决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洪涝灾害防治等方面的问题。
其核心理念是将城市打造成一个类似于海绵的结构,能够自主吸收、储存和利用雨水,实现循环利用和充分利用雨水资源。
首先,海绵城市注重自然与城市的融合。
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和改造现有的自然环境,保护城市的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建立绿色通道和景观廊道,使城市的水系、湿地、绿地等自然要素相互贯通,营造出丰富的生态景观,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海绵城市强调雨水的合理利用。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设施,将雨水收集、储存和利用起来,用于城市绿地、农田灌溉、景观水体充实等用途,减轻城市的水资源压力。
同时,海绵城市还注重水质的净化和恢复,通过湿地植被和人工湿地等手段,降低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水体的自净能力。
另外,海绵城市注重洪涝灾害防治。
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设计和修建,将城市的道路、广场、建筑物等雨水排放系统与自然水系相衔接,实现雨水的自然排泄和蓄积,有效减少洪水发生的可能性。
在建筑物和道路设计中,采用透水材料,增加地面透水面积,提高城市地表透水性,减少洪水滞留时间和范围,降低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最后,海绵城市注重社区参与和共建共享。
通过组织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
引导居民节约用水,鼓励绿色出行,推广环保生活方式,共同营造宜居、低碳、环保的城市生活氛围。
总的来说,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以“自然、循环、共享”为核心,通过模拟和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解决城市在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和洪涝灾害防治方面的问题。
海绵城市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环境质量,还能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屋顶集雨系统设计研究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生态屋顶集雨系统设计研究摘要:我国城市建设最近几年发展非常迅速,加速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为我国基础建设贡献力量。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理念已经被建设人员所逐渐掌握,能熟练应用这一技术的人员逐渐增多,然而,尚未建立完善的房建项目雨水收集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广泛应用。
对海绵城市建设而言,雨水收集在房建项目中的具体应用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一技术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忽视科学合理地应用该项技术,则会导致海绵城市建设受到严重不利影响。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生态屋顶集雨系统设计引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加速我国各行业的发展进程,使得我国提前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
基于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以“慢排缓释,源头分散,生态环保”为特征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排泄,设计出一种由粘土和堆肥作为基料,添加有农作物秸秆的生态育苗罐体、绿色吸水植物、塑料泡沫箱体等构成的生态屋顶集雨系统,将该系统置于城市小区楼房屋顶,对屋顶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利用及处理,以实现对城市雨水的就地消纳和利用,从而有效缓解城市雨水的径流压力,减轻城市雨水的排放负担,节约了资源,实现对城市中雨水的吸、渗、滞、蓄、用、排等多维功用。
1海绵城市含义所谓海绵城市是将城市比喻成海绵,通过系统开发,实现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水资源利用率,缓解城市水匮乏现象。
以城市水资源为基础,利用系统模拟降水,减少水资源浪费,通过科技手段,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城市绿色雨水循环利用。
进行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并不复杂,可以分为强化城市水资源和加强技术、改善水资源利用情况两方面。
检测城市中生态水情况,发现被破坏的水系统及时进行修复,从根本上改善城市雨水滞留情况。
对城市内绿色屋顶、花园等地的净化雨水设置进行优化,改善雨水对城市造成的影响,全面保护湿地、河网水系等自然生态环境。
2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1.相关理念普及度不高,虽然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使用绿色居住区域的设计方法进行城市日常的建造与设计相关方案也已经成熟,但还有很多人和地区对海绵城市建设及绿色居住区域设计没有充分、正确的认知。
海绵城市影响下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
海绵城市影响下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增长的持续,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而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海绵城市对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影响、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其目的在于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构建一个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够有效减缓洪涝、改善水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城市。
而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城市排水问题,更是为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的理念对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传统的城市给排水系统往往是由下水道、河道和池塘等单一的设施组成,而这种设计在面对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时容易失效。
海绵城市理念提出的是一种基于自然系统的设计思路,通过构建多功能的地下储水系统、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设施,实现雨水的收集、储存和减排,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构造。
这种新型的城市给排水系统设计,不仅提高了城市的抗洪能力,还能净化水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传统城市给排水系统在遭遇暴雨等极端天气时往往容易导致洪涝灾害,给城市和居民带来很大的损失。
而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构建雨水花园、湿地和植物沟等设施,将雨水有效地收集、渗透和利用,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
海绵城市的建设还能够提高城市的供水和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的适应能力和生态稳定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也推动了城市的生态建设。
传统的城市给排水系统往往以排水为主,忽视了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而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强调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构建湿地和水系景观等设施,打造了一个与自然生态系统相协调的城市环境。
基于海绵城市的住宅小区雨水设计
基于海绵城市的住宅小区雨水设计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部的雨水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本文以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宅小区雨水设计中的应用。
通过对某住宅小区的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住宅小区雨水设计方案,并对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估。
结果表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住宅小区雨水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量,提高雨水利用率,改善城市环境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海绵城市;住宅小区;雨水设计;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部的雨水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城市雨水设计往往采用集中式排放方式,导致了大量雨水流失和污染,同时也浪费了大量可再生的水资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城市设计理念——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将城市内部的雨水收集、储存、净化和利用,从而实现城市内部雨水循环利用。
一.传统的城市雨水设计的弊端传统的城市雨水设计主要是将雨水通过排水系统排出城市,这种设计存在以下几个弊端:内涝问题:传统的城市雨水设计在大雨天气下容易出现内涝问题,排水系统容易超负荷运行,导致雨水无法及时排出,从而影响城市的正常生活和交通。
水资源浪费:传统的城市雨水设计将雨水直接排入河流或海洋中,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同时,由于城市用水需求不断增加,城市用水资源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
水污染问题:传统的城市雨水设计将雨水排入河流或海洋中,容易造成水污染。
由于城市中存在着大量的污染源,如汽车尾气、工业废水等,这些污染物会随着雨水流入河流或海洋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生态环境破坏:传统的城市雨水设计缺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被铺设了硬化路面和建筑物,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失衡。
传统的城市雨水设计存在着内涝问题、水资源浪费、水污染问题和生态环境破坏等弊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王操
我国城市渗透水的特点是雨季的时候降雨量大,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设计好渗漏过滤系统,让雨水可以得到充分地过滤和运用。实现雨水二次运用的同时,还可以清洁城市雨水。对于绿化带的设计,可以在指定位置铺设植物来收集雨水、过滤雨水,同样需要选择具备良好渗透水性能的材料,引导雨水的流向,让其流动到绿化地带。在绿化带建设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来设计倒流设备,保证雨水流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让城市在雨季的时候具备良好的“吸水”功能,同时在干旱的季节调节空气,实现水源的补给运用。
1.3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
将海绵理念运用到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增强城市排水系统的污水处理能力,雨水收集、储蓄能力,让这些水资源通过城市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统的净化处理,重新变成可供使用的干净水源,减少了城市积水的产生,进而减少了城市污水的生成。有利于城市环境的保护,让城市更整洁、更绿色、更健康,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打造更好的环境。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设计
1海绵城市理念运用于市政给排水设计的意义
1.1提升对城市空间的利用率
城市的建设有地形、气候等环境要求,建设时间长,耗用的资源量大。在有限的土地上既要建设高楼大厦以满足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等要求,还要进行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绿化建设。市政给排水系统需要覆盖整个城市,对空间的需求量大,更需要根据实际场景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将城市的绿化地、人工湖等同市政给排水系统连接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水资源收集、净化、再利用的循环链,让城市排水系统同其他的应用设施结合在一起,在节省系统建设占用空间的同时推动城市的创新发展,优化城市的发展空间布局,提高对空间资源的利用。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王操
意大利海绵山的工作原理
意大利海绵山的工作原理意大利海绵山是一种利用人工海绵结构进行水资源管理的创新方法,其工作原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山的设计目的是在城市中创造可持续的水循环系统,以减少洪涝和水资源短缺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意大利海绵山的工作原理。
一、概述意大利海绵山是一种集水、滞洪、净化和利用雨水的综合性工程。
它的设计理念是模仿自然的水循环过程,通过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以减少城市内的洪涝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同时,它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二、雨水收集和储存海绵山通过建造雨水收集系统,将城市的雨水引导到地下储水层或水库中。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减少地表径流,还能够有效地储存雨水资源。
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于冲洗马路、浇灌花园等非饮用水用途,减轻城市自来水的压力。
三、滞洪和排水在强降雨或洪水来临时,海绵山可以起到滞洪的作用。
通过合理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暂时滞留在海绵山内部,减少洪峰流量的冲击。
同时,海绵山还可以通过渗水的方式将雨水逐渐释放到周围环境,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
四、雨水净化海绵山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雨水净化。
通过利用自然过滤材料,如植物、土壤和沙子等,海绵山可以去除雨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污染物。
这样处理后的雨水可以直接用于灌溉、景观水体和城市河道等用途,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生态环境改善海绵山的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它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提供更多的生物多样性栖息地。
此外,海绵山还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
通过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海绵山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更舒适、健康的生活空间。
六、海绵山的应用意大利海绵山已经在一些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米兰市建设的意大利海绵山项目,通过优化城市排水系统、改造公园和广场,成功地解决了城市内部的洪涝问题。
类似的项目还在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进行中。
总结:意大利海绵山的工作原理基于模仿自然水循环过程,通过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以减少洪涝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化工 2019年第2期第46卷总第388期• 167-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的设计 王赛罷確礼飆翳盏粋点钧[摘要]以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为具体实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进行雨水生态利用系统的设计。
在图书馆雨水资源化上主要侧重提高土地的 自然渗透能力,包括下凹式绿地和人行道成透水性铺装。
实现了削峰调蓄、涵养地层、绿化植被。
通过分析城市绿地不同设置形式的滞蓄暴雨径流效果。
进行水量分析计算,城市雨水生态利用系统的设计后,雨水利用率达到了 43.8 %,雨水利用率明显提高,对于减轻市政排水管网的 压力和增加土壤入渗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下凹式绿地;海绵城市;雨水利用[中图分类号]TU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9)02-0167-03Design of Urban Rainwater Ecological Utilization System Based on Sponge CityConceptWang Sainan, Yin Tongyun, Qin Kaikai, Wang Binbin, Su Huidong*(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59, China)Abstract: Taking the library of Shenyang Ligo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design of rainwater ecological utilization system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ponge city. In the library rainwater resources mainly focus on improving the natural infiltration capacity of the land, including concave green space and pavement into a permeable pavement. The collection and diversion of road rainwater achieved peak shaving and storage, conservation of strata and greening vegetation.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orages of urban green space on storm water runoff are analyzed. After the design of urban rainwater ecological utilization system,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rainwater reaches 43.8 %, and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rainwater is obviously improved. The effect of reducing the pressure of municipal drainage pipe network and increasing soil infiltration is remarkable.Keywords: Sunken-lawn ; Sponge City : rainwater utilizationI 概述我国水资源总量为十分丰富,居世界第6位,而人均占有量 在世界上排名落后,居于第108位,是世界上水资源丰富又是缺 水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大量的雨水资源白白流失,雨水资源流失 率高达90 %o 海绵城市的理念,就是以城市中的降雨为主要研究 对象,通过完善和优化雨水收集与利用的技术,合理收集雨水资 源,落实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雨水生态,使雨水能够最大程度的 利用,来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等问题,改善城市生态 环境。
下凹式绿地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城市雨水利用系统。
下凹 式绿地是在绿地建设时,使绿地高程低于周围地面一定的高程, 以利于周边雨水径流的汇入,其理念是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 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
下凹式绿地透水性能良好,建 设成本与常规绿地相近,补充地下水、调节径流和滞洪以及削减 径流污染物,可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城市环境【刈。
2实例设计2.1项目概况[收稿日期][基金项目][作者简介]2018-12-01沈阳理工大学大创项目,编号:201710144015王赛楠(1996-),女,环境工程专业在读本科生。
*为通讯作者:苏会东(1963-),男,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净化功能材料。
沈阳理工大学位于沈阳市浑南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597 mm,多年平均蒸发量800-1000 mm,由北向南递增,受季风气 候影响,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一年中沈阳市的降雨主要集中 在6月、7月、8月三个月中,在这三个月中的降雨量占浑南新区 年降雨总量的60%,汛期暴雨频发,由于市区的雨水管道系统雨 水的设计排泄能力限制,很容易造成地面大量积水问题⑸。
以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作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雨水生态利 用系统的设计实例。
图书馆建成于2000年,以圆形的建筑风格, 雅静宽敞的学习环境成为沈阳理工大学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图书 馆全貌及位置图如图1所示。
表1给出了该图书馆建筑物、道路、 绿地的分布面积。
表1图书馆用地类型分布面积Tab. 1 The Distribution Area of Library Land Types用地类型分布面积/m?占地比例/%建筑物1050028.7主要道路1508741.2瓷砖人行道2840.8绿地1070429.3合计36575100图书馆周围绿地面积绿化面积有10704 m 2,每年用于浇灌绿 地的用水量比较大,绿地浇灌每年按4个月,在6〜8月降雨频率 高的时间段内不需要浇灌,在非汛期需要7天浇灌一次,如果按 照每天绿地用永量为1.5 L/m 2 ,则年绿地的用水量为 1.5xl20/7xl0704=2.75xl04 m 3,绿地所需用水全部来自市政的自 来水,耗费了大量的资金,而夏季的大量雨水,直接排入市政排 水管网,造成的水资源大量浪费。
通过合理的下凹式绿地设计, 增加校区内雨水的回收利用,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本 设计在不影响图书馆整体性和功能的基础上,依据海绵城市理念, 对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部分进行雨水生态利用系统进行下凹式绿 地设计、设施改造和分析计算。
对图书馆外围3 m 宽的人行道(占广东化工2019年第2期第46卷总第388期•168•道路总面积的18%)进行改造,将人行道的不透水的鹅卵石混凝土改成透水性铺装。
2.2下凹式绿地设计净雨量蓄满产流是以满足含气层缺水量为产流的控制条件,但是,在一些地区,即土层未达田间持水量之前,因降雨强度超过入渗强度而产流,这种产流方式为超渗产流,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初损后损法计算设计净雨血%下凹式绿地是入流量大的典型超渗产流,所以,我们选择初损后损法计算。
流域内某时段内次暴雨总量及径流系数为:R=P-ftcQs=Sic(办+b)"0=RR—下凹式绿地一次暴雨的净雨量,mm;.下凹式绿地一次暴雨的降雨量,mm;了一稳定入渗率,mm/h;tc—地面的产流历时,min。
Qs—某时段降雨总量,mm:S一绿地总雨力,mm/min:L径流系数;b,n—地区参数,沈阳地区分别为9和0.77;研究表明绿地高程降低5〜20cm滞蓄雨水最为适宜。
在绿地滞蓄雨水的效果,我们将绿地设计成两种形式进行理论分析,①绿地高程与地表相等;②绿地高程比地面低10cm0通过计算径流系数来比较两种绿地形式滞蓄暴雨的效果,绿地不同设置形式的径流系数计算结果见表2。
式中:表2绿地不同设置形式的径流系数Tab.2Runoff Coefficient of Different Settings of Green Space绿地高程比地面低10cm绿地高程与地表相等S荼阳里/mma=0.0a=1.0a=2.0a=0.0a=1.0a=2.00.3310.240.530.730.790.00.00.00.513.850.570.740.800.00.00.0120.470.610.760.820.00.00.0227.790.640.770.820.00.00.0当绿地高程降低10cm时绿地本身的径流系数由0.53-0.64降至0.0,径流雨水在下凹式绿地中储存和渗透,遇到特大暴雨时下凹式绿地滞蓄能力范围内进行储存,超出部分通过设计渗透沟进行缓解和储存。
2.3水量分析表3径流系数屮值Tab.3Runoff coefficient value地面种类q>值屋面、混凝土和沥青路面0.9大块石和沥青表面的碎石路面0.6级配碎石路面0.45砖石和碎石路面0.4土路面0.3绿地0」5确定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以地面覆盖种类经验值来计算。
表3为常见的径流系数值。
整个汇水面积受地面覆盖性质和占有面积的比例的影响,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平均径流系数0av值。
Ghv=--------F0—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汇水面积上各类地面的面积,m2;F—全部汇水面积,nA则该图书馆的综合径流系数为:10500x0.9+10704x0.15+284x0.45+15087x0.9门“炉v=-----------------------------------------------------------------=0.6810500+10704+284+15087沈阳市浑南新区降水选取降水频率分别为20%、50%、75%、95%所代表年为1974年、1966年、1982年和1965年。
如表4所示为浑南地区代表年月降水量。
表4浑南地区月平均降水量及代表年月降水量Tab.4Monthly average precipitation and representative annual monthly precipitation in Hunnan region月平均值/mm年均分配/%1970(20%)1966(50%)1982(75%)1965(95%)6.20.92015.97.512.16.40.958.2 2.20」 2.615.1 2.240.913.312.52」36.4 5.484.644.38 2.351.17.6102.236.68&457.993.713.933.9145.24713.6173.825.8127.4210.299.494 154.322.9219.6123230.4193」72.810.8109.2812.240.537.3 5.5496.94345.223.92.6981427.912.18.5 1.2608.32 1.8673.7100790.9664580.6456从表4中可以看出,浑南地区一年中降水充裕的时间集中在5〜10月份,这部分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在进行水量平衡计算时由于自然因素问题的季节折减系数卩取0.85o在水量计算过程中考虑到蒸发、植物截留等损失,增加一个蒸发损失系数Y,建筑物屋面为0.1,绿地为0.05,主干道为0.1,人行道路为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