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格简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辞格简释
B.避复:避免重复。
有词语避复、文字避复、错位避复、补足避复四种。
○比拟:有意视物为人(拟人),或视人为物(拟物),比列而仿拟之。
○
比喻:其物难识,以类似者比列而晓喻之,故曰比喻。
○
别解:于具体语境中,临时赋某词语以新义,或谐音别解,或语意别解。
补正:肆口而出,或疏或误,再予补充纠正;与夫一言难尽,追以润饰之谓。
○
C.藏词:为借代之特殊者,将熟悉之掌故、名句、成语等隐去所熟,露出所不熟。
○层递:相近事物按层次递升或递降排列谓之层递,须三层至三层以上方可。
○
衬托:烘云托月,绿叶衬花,以相似、相关或相反之物作背景以对照。
○
衬跌:先反面或相对予以衬托,再急速转折形成跌荡反差,强化主旨。
衬字:又称衬词、垫音。
不表实义,只补充、调整音节,增强节奏,抒发感情。
舛互:先全是之,或全非之;再部分非之,或部分是之,看似悖理,实合常情。
错综:将整齐形式、共同词面之语言,说成形式参差、词面别异之谓。
○
辞格简释
B.比喻:其物难识,以类似者比列而晓喻之,故曰比喻。
比拟:有意视物为人(拟人),或视人为物(拟物),比列而仿拟之。
别解:于具体语境中,临时赋某词语以新义,或谐音别解,或语意别解。
补正:肆口而出,或疏或误,再予补充纠正;与夫一言难尽,追以润饰之谓。
C.层递:相近事物按层次递升或递降排列谓之层递,须三层至三层以上方可。
错综:将整齐形式、共同词面之语言,说成形式参差、词面别异之谓。
藏词:为借代之特殊者,将熟悉之掌故、名句、成语等隐去所熟,露出所不熟。
衬托:烘云托月,绿叶衬花,以相似、相关或相反之物作背景以对照。
衬字:又称衬词、垫音。
不表实义,只补充、调整音节,增强节奏,抒发感情。
舛互:先全是之,或全非之;再部分非之,或部分是之,看似悖理,实合常情。
衬跌:先反面或相对予以衬托,再急速转折形成跌荡反差,强化主旨。
D.倒反:倒词为正话反说,反语则反话正说,后者或讽刺或调侃。
断取:断章取义,不计其馀,或截语意,或截语音,或连类所及,复词偏义。
对偶:语义相关或相对,字数、结构相同或相近者之并出方式。
对比:对立两物或对立面之一物并置而对照,使矛盾突出,特点鲜明。
对举:在两分句对应位置安排对应词语,使分句失去独立表意,而共同表达某一意义。
迭映:前后相应位置,迭用同一词语,表示相对或相反意义。
顶针:上句尾即下句头,上句宾即下句主,有直接、间隔、单复、连环之别。
顶释:顶针之下,对事物性状、动作作概述、描述性解释。
有动态性、状态性两类。
倒装:颠倒传统词序,改变句子结构,使熟者变生,庸者变健。
顿跌:本可一气说完,偏顿跌几次说出,以加强语势,呼应连贯,富有变化。
迭现:即涌列、穷举。
由联想与直感,将零散材料不规则、超量拼接为画面。
F.仿拟:故意模仿现成或熟知之词、语、句、篇,临时仿造出相应形式。
繁复:复语、重说、叠写,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义之词句选在一起,重复描写或述说。
反复:反复使用同一词、句、段,以强调突出主旨。
彼此间常用标点隔开。
复辞:将相同之字接二连三地、有间隔地用在一起,字或转品、转义,或转音。
分承:合说、合叙、综说、列举分承。
指合并叙写,综合成句。
形式一套,内容多套。
分说:将一句之意,有意分为两句以上,重复使用共同成分,分别同并列单位组合。
反问:诘问、激问、反诘、反激,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思想,不作回答。
飞白:明知故错,将错就错,如实记录或援引之,亦即“非别”音形义句。
讽喻:不便明说或为求形象明白,引述或编写故事、寓言等以启发、教育、讽刺。
返射:借用对方之言来反驳、反讥、戏谑对方。
或明借,或暗借,或意指。
复用:同义、反义或连类之词句复用,以协调音节、加强语势。
G.感叹:深沉思想、猛烈感情借助叹词或感叹语词巧妙表出。
分句首、句中、句末与交错。
诡谐:有意似是而非、诙谐幽默之语,有诡言谐语之分。
割裂:截取古书中现成语句之一部分以表达本义,因之可产生新词、新义。
或併入借代。
共用:两个或以上语言成分共同与另一语言成分发生结构关系,各种句子成分皆可见到。
H.换义:将原表示甲义之词语换来表示乙义,并使二义互相关联之谓。
讳饰:因犯忌讳而回避掩盖、装饰美化。
如死、囚、恋、血、钱、离、病、污等类。
换算:将抽象数量形象化地换算为具体、生动、可感数量之辞格。
呼告:因感情激动而呼人或呼物。
用主语或同位语,加叹词或不加。
回文:既可顺读又可倒读,回环往复,如环无端,头即尾,尾即头。
回环:前句尾绾后句头,前句头绾后句尾,相互依存或密切关联,有宽、严、变之别。
互文:一意分拆于上下句,上文省下文之词,下文省上文之词,前后拼合,始解其义。
互体:似互文,唯此必复句始见。
又互文省却文字,互体省却“事物”;互文重补足,互体重互含。
换述:上文已叙述,下文改换口气、角度等以强调、突出。
中间用换序词联系,有释言、换言、总言之别。
J.借代:不出本名,借用与其事物密切相关之称来代之。
又称换喻、提喻、代称。
降用:根据表达需要,偶然将份量“重”、“大”之词语降为一般词语使用。
敬谦:根据对象,选用带尊敬(对人)或谦虚(对己)色彩之词语表达感情需要。
夹杂:白话中夹杂文言或外语(译出或不译出)之特殊用法。
精警:言则或俗或雅或奇,意则哲理、幽默、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经久不忘。
节缩:根据情境,将过长之词、语、句、段加以节短或缩合,然非统括。
精细:为强调而打破常规,有意识运用精确数字,或叙事或描写,注入感情。
借用:依靠语境,突破专业语言限制而借用政、经、法、兵、科技语或方言、外语、公式、符号等。
谲辞:不得已而以假话掩饰真情,习见于对话,变被动为主动。
与婉曲、闪避异。
举隅:举一义或局部之义而兼见他义或全部意义之谓。
分举此赅彼、举此见彼、举偏概全三类。
K.夸张:故意言过其实,或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借以突出事物某种特征品格。
L.联用:将两个以上意思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之词语围绕中心词或成串排用。
联边:连用三个及以上的同偏旁部首词(对仗或可用两两相对),以产生形象联想。
列锦:由两个以上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并列组合而成之绘景传情之辞格。
M.矛盾:故意运用自相矛盾之语,来加强表达效果。
似不合逻辑,实含辩证。
摹绘:摹声摹色,绘声绘色。
分摹声、摹色、摹味、摹景象、摹形态、摹情态六种。
N.拈连:两物无关,语境置一,甲物具体,乙事抽象,动而拈之,连为一体。
拈嵌:利用拈连与镶嵌等,将人名、地名、书名、影剧名等嵌入语句,连缀成话语。
逆谐:高尚、美好、庄严之事物,以低俗、粗鄙、谐噱之表达来显示,反之亦然。
P.排比: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之语句,成串表达相关内容。
排除:先排除错误、否定、似是而非者,再推出肯定之主体与正面之意思。
旁逸:突然有意离开主旨而旁枝逸出,加以风趣插说与注释之谓。
偏语:有意偏离事理与实际,以合情不合理,理乖情至之描写表达之。
频词:一段话语中高频率使用某词,或同位,或异位,句中充当成分亦不同。
Q.起兴:即“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事物之谓,以起情、渲染或定韵。
曲解:有意利用同音异字,或一词多义,对语义作歪曲性解释,另立新义。
巧缀:在曲解之基础上,就势说开。
巧缀较曲解范围大、结构杂、方法与技巧多样化。
歧疑:一义分两次讲,先保留关键语而间歇,使生误会,再讲出本意。
歧义:于对话中巧用词语之意义要素,造成临时误解而生歧义,即“错会”。
奇设:以近似荒诞之奇特假设,对可能性或不可能性作极端夸张。
奇问:提出奇特问题,无须亦无法回答。
与“反问”结构相同,然其原型体为陈述句。
S.伸缩:为适应情况之发展变化,有意将话说得富有弹性,留有伸缩馀地。
闪避:有意用宽泛、精确之语言和概念,将话说得含蓄幽默。
示姓:利用取姓氏、说属性的方法来揭示、说明人或事物之属性,故又称“示性”。
设问:为强调语意,增设波澜,引动注意,而明知故问,下必有答。
省略:谓积极省略之略写、潜词与留白。
后者尤为刻意追求,形象思维。
双关:在特定语境中,借助语音或语义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
升华:将描写之对象提升到理性高度,发掘其内蕴精华以凸现思致。
示现:凭借想象,将实际不见不闻之事物写得如见如闻,故超越时空。
散韵:非诗、非赋,亦非骈文之纯散文中有时谐以韵脚,有加强语势、提起注意等效果。
双叠:多为摹绘词,亦有动词,名词。
以连绵词居多,分为双声、叠韵、叠字三种。
T.统括:写、说之时,将相关并置之概念抽取相应之点,标上与项数相等之数字,构成一种临时性节缩,然非压缩而为概括,如“三皇”、“五行”。
同语:即同语施受。
在两词面相同之词语间加上“是”“非”诸判词或其他动词,组成主宾相同之形式,以示强调、让步、说明、描述。
同字:为和谐顺口有情趣,有意将相同之字置于一组句(词组)之首、中或尾。
同异:将字数相等、字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两或多词(短语)置于同一语境。
提顿:为强调语意、体现情感,有意于两成分间加以停顿,有主谓、谓主式,有宾前式。
跳脱:或心情急转,或情况突转,或须加含蓄,突然自断或他断语路。
体变:原用一语体,突然中断,插入另一语体,再恢复到原语体。
目的在使某意念醒目。
W.婉曲:即委婉、婉转、折绕。
乃运用婉曲、含蓄、暗示之言来传情达意之法。
物候:即物候表时法。
一般不直接点明季节或时间,巧借自然景物之呈示以表达。
X.序换:有意调换词内、语内、句内二语言单位位置,以求得新奇表达效果。
析字:利用离合、增减、借用字形或离合字义等方式以传情达意。
析词:将多音节合成词或成语、谚语等固定词组拆而分析,引伸发挥。
镶嵌:将词拆开镶进他词,或将词拆开交错搭配,或将特定词句有规则地暗嵌于别的词句,有镶字、拼排、嵌词、嵌数之别。
歇后:运用歇后语使语言生动具体、幽默风趣之修辞方式,解说必露(不露为藏词)。
象征:借助事物联系,通过联想,用特定具体事物,寄寓某种精神或事理。
谐韵:非诗、非赋,亦非骈文之纯散文中有时谐以韵脚,有加强语势、提起注意等效果。
Y.引用:有意借用现成语(语录、摘句、格言、成语、谚语、典故等)或其变形,来传情、达意、写物。
异语:利用非汉语普通话语词,引用原词义或双关语义,来显新义、增情趣。
疑离:无疑而问又貌离神合,多项并置而选择问之,本为一体而分散出之。
抑扬:欲贬抑否定先褒扬肯定,或者反之,以加重语势,突出重点,来描述说明。
移就:二事物相连时,将描述甲事物之性状词语移来描写、转属于乙事物上。
移觉:即通感。
视、听、嗅、味、触之某一觉或多觉,经心理转换而成其他感觉。
衍释:即衍辞释语之合称。
根据主观意象,对描述对象之名称发挥联想以衍义。
异称: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人给以不同称谓或称说,以介绍描述人物。
移时:将古代事物、人物加以现代化,变易词语时代色彩,语词语境相悖。
易色:根据表达需要,改变词语之褒贬或中性之感情色彩,分褒、贬二类。
Z.增动:炼字之一类。
有意增强动力,使选用字词表现出动者益动之情貌、立体感。
转类:又称转品。
某类实词转化作别类实词,有名词转、动词转、貌词转、他词转。
增字:在现成语句基础上增加一、二词以点化之,使原意生动或意味转深。
D.倒反:倒词为正话反说,反语则反话正说,后者或讽刺或调侃。
断取:断章取义,不计其馀,或截语意,或截语音,或连类所及,复词偏义。
对偶:语义相关或相对,字数、结构相同或相近者之并出方式。
对比:对立两物或对立面之一物并置而对照,使矛盾突出,特点鲜明。
对举:在两分句对应位置安排对应词语,使分句失去独立表意,而共同表达某一意义。
迭映:前后相应位置,迭用同一词语,表示相对或相反意义。
顶针:上句尾即下句头,上句宾即下句主,有直接、间隔、单复、连环之别。
顶释:顶针之下,对事物性状、动作作概述、描述性解释。
有动态性、状态性两类。
倒装:颠倒传统词序,改变句子结构,使熟者变生,庸者变健。
顿跌:本可一气说完,偏顿跌几次说出,以加强语势,呼应连贯,富有变化。
迭现:即涌列、穷举。
由联想与直感,将零散材料不规则、超量拼接为画面。
F.仿拟:故意模仿现成或熟知之词、语、句、篇,临时仿造出相应形式。
繁复:复语、重说、叠写,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义之词句选在一起,重复描写或述说。
反复:反复使用同一词、句、段,以强调突出主旨。
彼此间常用标点隔开。
复辞:将相同之字接二连三地、有间隔地用在一起,字或转品、转义,或转音。
分承:合说、合叙、综说、列举分承。
指合并叙写,综合成句。
形式一套,内容多套。
分说:将一句之意,有意分为两句以上,重复使用共同成分,分别同并列单位组合。
反问:诘问、激问、反诘、反激,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思想,不作回答。
飞白:明知故错,将错就错,如实记录或援引之,亦即“非别”音形义句。
讽喻:不便明说或为求形象明白,引述或编写故事、寓言等以启发、教育、讽刺。
返射:借用对方之言来反驳、反讥、戏谑对方。
或明借,或暗借,或意指。
复用:同义、反义或连类之词句复用,以协调音节、加强语势。
G.感叹:深沉思想、猛烈感情借助叹词或感叹语词巧妙表出。
分句首、句中、句末与交错。
诡谐:有意似是而非、诙谐幽默之语,有诡言谐语之分。
割裂:截取古书中现成语句之一部分以表达本义,因之可产生新词、新义。
或併入借代。
共用:两个或以上语言成分共同与另一语言成分发生结构关系,各种句子成分皆可见到。
H.换义:将原表示甲义之词语换来表示乙义,并使二义互相关联之谓。
讳饰:因犯忌讳而回避掩盖、装饰美化。
如死、囚、恋、血、钱、离、病、污等类。
换算:将抽象数量形象化地换算为具体、生动、可感数量之辞格。
呼告:因感情激动而呼人或呼物。
用主语或同位语,加叹词或不加。
回文:既可顺读又可倒读,回环往复,如环无端,头即尾,尾即头。
回环:前句尾绾后句头,前句头绾后句尾,相互依存或密切关联,有宽、严、变之别。
互文:一意分拆于上下句,上文省下文之词,下文省上文之词,前后拼合,始解其义。
互体:似互文,唯此必复句始见。
又互文省却文字,互体省却“事物”;互文重补足,互体重互含。
换述:上文已叙述,下文改换口气、角度等以强调、突出。
中间用换序词联系,有释言、换言、总言之别。
J.借代:不出本名,借用与其事物密切相关之称来代之。
又称换喻、提喻、代称。
降用:根据表达需要,偶然将份量“重”、“大”之词语降为一般词语使用。
敬谦:根据对象,选用带尊敬(对人)或谦虚(对己)色彩之词语表达感情需要。
夹杂:白话中夹杂文言或外语(译出或不译出)之特殊用法。
精警:言则或俗或雅或奇,意则哲理、幽默、含蓄、深刻、耐人寻味,经久不忘。
节缩:根据情境,将过长之词、语、句、段加以节短或缩合,然非统括。
精细:为强调而打破常规,有意识运用精确数字,或叙事或描写,注入感情。
借用:依靠语境,突破专业语言限制而借用政、经、法、兵、科技语或方言、外语、公式、符号等。
谲辞:不得已而以假话掩饰真情,习见于对话,变被动为主动。
与婉曲、闪避异。
举隅:举一义或局部之义而兼见他义或全部意义之谓。
分举此赅彼、举此见彼、举偏概全三类。
K.夸张:故意言过其实,或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借以突出事物某种特征品格。
L.联用:将两个以上意思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之词语围绕中心词或成串排用。
联边:连用三个及以上的同偏旁部首词(对仗或可用两两相对),以产生形象联想。
列锦:由两个以上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并列组合而成之绘景传情之辞格。
M.矛盾:故意运用自相矛盾之语,来加强表达效果。
似不合逻辑,实含辩证。
摹绘:摹声摹色,绘声绘色。
分摹声、摹色、摹味、摹景象、摹形态、摹情态六种。
N.拈连:两物无关,语境置一,甲物具体,乙事抽象,动而拈之,连为一体。
拈嵌:利用拈连与镶嵌等,将人名、地名、书名、影剧名等嵌入语句,连缀成话语。
逆谐:高尚、美好、庄严之事物,以低俗、粗鄙、谐噱之表达来显示,反之亦然。
P.排比: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之语句,成串表达相关内容。
排除:先排除错误、否定、似是而非者,再推出肯定之主体与正面之意思。
旁逸:突然有意离开主旨而旁枝逸出,加以风趣插说与注释之谓。
偏语:有意偏离事理与实际,以合情不合理,理乖情至之描写表达之。
频词:一段话语中高频率使用某词,或同位,或异位,句中充当成分亦不同。
Q.起兴:即“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事物之谓,以起情、渲染或定韵。
曲解:有意利用同音异字,或一词多义,对语义作歪曲性解释,另立新义。
巧缀:在曲解之基础上,就势说开。
巧缀较曲解范围大、结构杂、方法与技巧多样化。
歧疑:一义分两次讲,先保留关键语而间歇,使生误会,再讲出本意。
歧义:于对话中巧用词语之意义要素,造成临时误解而生歧义,即“错会”。
奇设:以近似荒诞之奇特假设,对可能性或不可能性作极端夸张。
奇问:提出奇特问题,无须亦无法回答。
与“反问”结构相同,然其原型体为陈述句。
S.伸缩:为适应情况之发展变化,有意将话说得富有弹性,留有伸缩馀地。
闪避:有意用宽泛、精确之语言和概念,将话说得含蓄幽默。
示姓:利用取姓氏、说属性的方法来揭示、说明人或事物之属性,故又称“示性”。
设问:为强调语意,增设波澜,引动注意,而明知故问,下必有答。
省略:谓积极省略之略写、潜词与留白。
后者尤为刻意追求,形象思维。
双关:在特定语境中,借助语音或语义联系,使语句同时关涉两种事物。
升华:将描写之对象提升到理性高度,发掘其内蕴精华以凸现思致。
示现:凭借想象,将实际不见不闻之事物写得如见如闻,故超越时空。
散韵:非诗、非赋,亦非骈文之纯散文中有时谐以韵脚,有加强语势、提起注意等效果。
双叠:多为摹绘词,亦有动词,名词。
以连绵词居多,分为双声、叠韵、叠字三种。
T.统括:写、说之时,将相关并置之概念抽取相应之点,标上与项数相等之数字,构成一种临时性节缩,然非压缩而为概括,如“三皇”、“五行”。
同语:即同语施受。
在两词面相同之词语间加上“是”“非”诸判词或其他动词,组成主宾相同之形式,以示强调、让步、说明、描述。
同字:为和谐顺口有情趣,有意将相同之字置于一组句(词组)之首、中或尾。
同异:将字数相等、字面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之两或多词(短语)置于同一语境。
提顿:为强调语意、体现情感,有意于两成分间加以停顿,有主谓、谓主式,有宾前式。
跳脱:或心情急转,或情况突转,或须加含蓄,突然自断或他断语路。
体变:原用一语体,突然中断,插入另一语体,再恢复到原语体。
目的在使某意念醒目。
W.婉曲:即委婉、婉转、折绕。
乃运用婉曲、含蓄、暗示之言来传情达意之法。
物候:即物候表时法。
一般不直接点明季节或时间,巧借自然景物之呈示以表达。
X.序换:有意调换词内、语内、句内二语言单位位置,以求得新奇表达效果。
析字:利用离合、增减、借用字形或离合字义等方式以传情达意。
析词:将多音节合成词或成语、谚语等固定词组拆而分析,引伸发挥。
镶嵌:将词拆开镶进他词,或将词拆开交错搭配,或将特定词句有规则地暗嵌于别的词句,有镶字、拼排、嵌词、嵌数之别。
歇后:运用歇后语使语言生动具体、幽默风趣之修辞方式,解说必露(不露为藏词)。
象征:借助事物联系,通过联想,用特定具体事物,寄寓某种精神或事理。
谐韵:非诗、非赋,亦非骈文之纯散文中有时谐以韵脚,有加强语势、提起注意等效果。
Y.引用:有意借用现成语(语录、摘句、格言、成语、谚语、典故等)或其变形,来传情、达意、写物。
异语:利用非汉语普通话语词,引用原词义或双关语义,来显新义、增情趣。
疑离:无疑而问又貌离神合,多项并置而选择问之,本为一体而分散出之。
抑扬:欲贬抑否定先褒扬肯定,或者反之,以加重语势,突出重点,来描述说明。
移就:二事物相连时,将描述甲事物之性状词语移来描写、转属于乙事物上。
移觉:即通感。
视、听、嗅、味、触之某一觉或多觉,经心理转换而成其他感觉。
衍释:即衍辞释语之合称。
根据主观意象,对描述对象之名称发挥联想以衍义。
异称: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人给以不同称谓或称说,以介绍描述人物。
移时:将古代事物、人物加以现代化,变易词语时代色彩,语词语境相悖。
易色:根据表达需要,改变词语之褒贬或中性之感情色彩,分褒、贬二类。
Z.增动:炼字之一类。
有意增强动力,使选用字词表现出动者益动之情貌、立体感。
转类:又称转品。
某类实词转化作别类实词,有名词转、动词转、貌词转、他词转。
增字:在现成语句基础上增加一、二词以点化之,使原意生动或意味转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