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西医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及经济学的比较
面瘫急性期针灸与药物治疗方法对比分析
准字 H 4 4 0 2 0 6 8 2 ,生产 厂 家:广 东华 南药 业集 团有 限公 司 ),服 肌 肉经 筋得 以充养 。灸 法是 中医传 统 的外 治法 ,贝尔 氏面瘫 多 为 风 寒 之邪 乘虚 侵 袭导 致 ,根据 “ 寒 者温 之 ”, 灸法 有 用 方 法 :5 m g , 每 曰 2次 ,至 第 6日减 量 5 m g , 每日2 次 , 至第 9 脉 络空 虚 ,
年龄差 异无 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具有 可 比性 。 1 . 2 治疗 方法 研究 组: 以针 刺患侧 攒竹 、丝竹 空、 四白、
面 神经 的血 管痉挛 , 导致 神经 的缺 血 ,而发 生水肿 、淋 巴与 血液 的回流受 阻,成恶 性循环 。 中医对 于周 围性面 瘫 的治疗有 独特 的优 势 ,本 次研 究 中我们
结论 :本 次研 究认 为针灸治疗急性期 面瘫有较好 的疗效 ,值得 临床 推广。
【 关 键 词 】 面 瘫 急 性 期 ;针 灸 ; 药物 ;对 比
面 瘫 又称 B e l 1 ’ S 麻 痹 ,系 茎 乳突 孔 内急性 非化 脓 性 炎 症 引 8 8 % ,差异 比较 具有统 计学意 义 ( P< 0 . 0 5 ),见表 1 。 起 的周 围性 面神 经麻 痹 引起局 部神 经缺 血 、血 管 痉挛 、水肿 , 目 前 面瘫 的病 因病 理学 机制 仍不 清楚 。祖 国医 学认 为急性 面瘫 病 因 病机 为 阻滞经络 ,感 受风邪 ,致 口眼歪 斜所致 。本 文选取 2 0 1 3
3讨论
面瘫 在祖 国中医称 为 “ 吊线 风 ” “ 口僻 ”等 , 面 瘫 的记 载论
灵枢 ・ 经 筋》 篇: “ 足 阳 明之筋 , 其 病 ,卒 口僻 , 全 、鼻 唇沟变 平等 症状 纳入标 准:①起 病 1 ~7 天来 我院就 诊 , 述 最早 见 于 《 ” 隋巢元 方 《 诸病源 候论风病 诸候 ・ 风 口蜗候 》 载: “ 风 处于 疾病 的 急性期 ;② 面 瘫符合 《 中医诊 断学 》的标 准 ;③无 味 急 者 目不合 。 手太 阳之经 使 口喝僻 , 言语不 正 , 而 目不能平 视 。 ” 觉 及 听觉 过 敏 等 症 状 。1 0 0 例 患 者 随机 分 为 5 0 例研究组 ( 接 受 邪入 于足 阳明、 明杨 继洲 《 针灸 大成 ・ 中风瘫痪针 灸秘诀 》云: “ 中风 口眼蜗斜 : 针灸 治 疗 )和 5 O 例对照组 ( 接 受西 药 治疗 ) 。研究 组 平均 年 龄 《 偏风 1 2 1 蜗候 》记载: “ 风邪 入于足 阳 明、 ( 4 2 . 8 ±1 2 . 8 )岁 ,其 中男 性 2 9人 ,女性 2 1 人 ;对 照组 平均 年 听会 、颊 车、地仓 。” 西医认 为面 瘫是 由寒冷 引起 营养 龄 ( 4 3 . 6 ±1 3 . 7 ) 岁, 其 中男性 2 5 人, 女性 2 5 人。 两组 人员性 别、 手太 阳之 筋 ,故使 口歪僻 。 ”
面瘫的针灸治疗
面瘫的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属于中医学的“面瘫”、“口眼斜”。
金元时期,张子和提出:“口眼歪斜是经非窍”论,从发病部位上指出本病与中风病的不同,强调本病主要损伤手阳明经和足太阳经。
《医林改错、口眼歪斜辨》中明确指出了本病病变部位在头面。
现代医学对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清楚,一般认为骨质内的面神经管刚能容纳面神经,各种原因如受寒、着凉,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不稳定致神经营养管收缩缺血,而毛细血管扩张,面神经水肿,面神经受压迫可引起本病。
面神经早期病变为水肿,脱髓鞘,严重可有轴突变性。
笔者就31年的临床经验,对针炙治疗面瘫作一综述。
1.理论探讨1976年国际医学会通过《针炙治疗面瘫》认证,摘录了古代医藉对面瘫的论述及西医学对面瘫的认识,将现代的科学方法与古老的针灸学融为一体,在针灸学理论基础上融入了新的科学理念,丰富了针灸的治疗手段如面神经水溶激活再生疗法等。
针灸治疗面瘫有着相当长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当中就有多方面记载,针灸这种操作简便,见效快,且经济实用性,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尤其受到人们的推崇,在治疗上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按诊断标准: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一侧口眼歪斜,额皱纹消失,眼裂增大,流泪,蹙眉,闭目困难,鼻唇沟变浅,鼓腮时口角漏气,进间食时食物残渣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临床排除中耳炎,腮腺炎,颅底脑膜炎,鼻咽部肿瘤等病变 [1]。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多由风邪侵入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为中风中经络的主要症状之一,可按中风辩证治疗,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阻,面部经络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2]。
长期以来,针灸在解除病人疾苦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实践和科研中受到国内外面神经疾病专家的充分肯定,该疗法能彻底斩断对面神经的各种损害,根除面神经的内邪,修复受损病变的面神经细胞,可以促进神经细胞结构及功能的恢复,延缓神经细胞坏死,对其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针灸治疗面瘫疗效的Meta分析_张婷
与失访:1分:对退出与失防的病例数和退出理由进行了详细 2 结果
的 描 述 ;0 分 :没 有 提 到 退 出 与 失 防 。
2.1 文献基本情况 初步筛 选 出 857 篇 文 献,阅 读 文 题、摘
1.5 统 计 学 分 析 采 用 RevMan 5.3 统 计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学 要,排除重复发表、非治疗性文献825篇,进一步阅读排除 24
组的 有 效 率 具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OR(95% CI):6.98(3.86, 12.60),P<0.00001]。 提 示 针 灸 治 疗 面 瘫 的 疗 效 高 于 西 药 。
图 1 针 灸 组 与 西 药 治 疗 面 瘫 的 疗 效 比 较
3 讨 论
临床上中医 针 灸 治 疗 面 瘫 的 疗 效 明 显,但 迄 今 为 止,针
蛇 志 Journal of SNAKE (Science & Nature)
2015年第27卷第2期 Vol.27No.2,2015
由于西药治疗该病多用激素类药物,长 期 服 用 可 引 起 明 显 的 不良反应或药物依赖;而中医以往单 纯 用 中 药 复 方 汤 剂 口 服 治疗乳癖病见效缓慢、疗程长,而且 煎 药 费 时 费 力,患 者 一 般 难以坚持,而易导致病情反复或 产 生 其 它 病 变。 中 药 外 治 则 将药物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病变部 位 使 之 吸 收,从 而 发 挥 治 疗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 十一方药酒 在 我 院 已 应 用 于 临 床 30 余 年,以 活 血 化 淤 药为 主,临 床 疗 效 显 著,具 有 温 经 散 寒、祛 风 通 络、活 血 止 痛 之功。现代 药 理 研 究 证 明,活 血 化 淤 药 可 改 善 局 部 血 液 循 环,扩 张 血 管,加 速 血 流,降 低 血 管 通 透 性,改 善 并 减 少 炎 性 渗出和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而且 可 抑 制 过 度 增 生 的 纤 维 母细胞和肿瘤细胞生长,具有增 强 免 疫 和 抗 肿 瘤 作 用。 该 药 外敷 于 乳 房,能 使 乳 房 经 脉 通 畅,肝 气 得 疏,痰 淤 速 化,疾 病 自消。微波理疗作用于人体时,体 内 电 介 质 偶 极 子 即 随 频 率 的变化而发生趋向运动,在振动与转 动 过 程 中 彼 此 与 周 围 媒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为面部肌肉瘫痪、口眼歪斜、不能皱眉、鼓腮等症状。
针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
尽管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不断增加,但其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
本文旨在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评价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现状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在过去的研究中,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主要方法包括电针、温针、穴位注射等。
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同研究结果存在差异。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且随访6个月至1年,复发率较低。
然而,也有研究认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与安慰剂无差异,甚至可能引起不良事件。
因此,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仍需进一步探讨。
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
患者被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针灸组接受电针治疗,每周3次,共治疗4周;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
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期间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经过4周的治疗,针灸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口眼歪斜、不能皱眉等症状均有显著好转。
对照组患者无明显改善。
随访6个月至1年,针灸组复发率较低,仅为0%,对照组复发率为7%。
在安全性方面,针灸组有2例出现轻度皮肤过敏反应,对照组无不良反应报告。
本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优点包括非药物治疗、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患者对针灸治疗存在恐惧心理,可能影响治疗依从性;同时,针灸治疗的疗效可能受操作者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进一步探讨针灸治疗的最佳方案和技术参数,以增加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和普及性。
本研究未对针灸治疗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
未来研究可以针灸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神经生理学指标的影响,如面部肌肉电活动、神经传导速度等,以更全面地了解针灸治疗的效果和作用机制。
中医与西医针灸治疗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
中医与西医针灸治疗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针灸作为中医药学中的一项重要疗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恢复身体的平衡,从而起到治疗和康复的作用。
西医也逐渐承认针灸的疗效,并将其作为一种辅助疗法运用在疾病康复中。
本文将探讨中医与西医针灸治疗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
一、中医针灸治疗的作用中医认为,疾病是由于人体内部的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机体的自愈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刺激穴位,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液供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这对于一些血液循环不畅或者组织损伤的疾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2. 调节免疫系统:针灸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例如,在癌症康复中,针灸可以减轻放疗或化疗的副作用,并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3. 缓解疼痛:针灸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疼痛的治疗中,如头痛、腰痛、关节炎等。
它通过刺激穴位,释放内啡肽等物质,起到镇痛作用。
4. 调整神经系统:针灸可以调整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压力和焦虑,改善心理疾病的康复。
二、西医针灸治疗的作用西医对针灸治疗的作用进行了科学研究,并将其作为一种辅助疗法运用在疾病康复中。
1. 减少药物的使用:针灸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例如,针灸可以帮助减少镇痛药的使用,在降低药物依赖性的同时实现疼痛的控制。
2. 提高治疗效果:针灸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可以提高治疗的效果。
例如,在康复期的中风患者中,针灸可以帮助恢复运动功能、改善语言障碍等。
3. 促进康复:针灸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加快伤口的愈合,改善功能障碍。
例如,在骨折的康复中,针灸可以缓解肌肉的痉挛,促进骨骼的恢复。
三、中医与西医针灸治疗的比较与结合中医和西医都认识到针灸治疗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但在具体应用中有一些区别。
1. 穴位的选择:中医根据经络理论,选择特定的穴位进行治疗。
2011年面瘫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与优化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与优化(体例)自贡市中医院针灸科一、年度诊治病人情况2011年我科(针灸科)开展优势病种:面瘫病(面神经炎),治面瘫(面神经炎)住院病人138人,门诊病人189人。
住院天数平均26天。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①面瘫急性发作期主要以针刺辨证取穴,或中药、中成药辨证内服治疗为主,该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并见于本专病的诊疗方案。
②对面瘫恢复期及后遗症,目前采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主要有针刺、中药内服、中成药口服、中药静脉制剂静滴、中药外敷、离子导入、熏蒸、理疗、推拿等。
根据面瘫的不同病理阶段,治疗的方法各有侧重。
大量临床研究报道均建议多途径综合治疗。
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1.美国耳鼻喉头颈外科学确立的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标准(H-B分级)结合临床症状进行评定。
2.中医症状疗效标准;采用面瘫自身健侧对照评分法。
3.面部残障(FDI)评分法。
(二)评价方法患者进入路径第1天、30天、60天分别评定House—Brakmann面神经功能、中医症状评分。
患者进入路径第30天、60天分别评定面部残障(FDI)评分。
2011年我科应用该诊疗方案治疗面瘫(面神经炎)住院病人138人,门诊病人189人,其中仍以风寒袭络型最为常见,占病人总数的76%。
多使用“体针、电针、红光”+“灸法”+拔罐+其他(中药熏洗),患者依从性好,症状改善明显,复发率经观察有所减低。
中医诊疗率100%。
1、恢复面部功能疗效2、改善局部体征疗效面部功能改善,面神经功能恢复。
3、预防面瘫复发:面瘫复发次数减少。
多使用三联疗法,即“针刺辨证取穴+中药辨证论治+中药熏蒸疗法”,患者依从性好,症状改善明显,复发率经观察有所减低。
中医诊疗率100%。
四、中医药的作用分析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
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
针灸治疗面瘫穴位详解
针灸治疗面瘫详解2017-3-11 针灸治疗面瘫确实很有效果,我们也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
针灸取穴,还是从中医理论来着手:面瘫是风邪侵袭经络,所以治疗重点是把经络的“风”驱除掉。
中医分阴阳,取穴的时候一般以头面部阳经穴位为主,比如: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迎香、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一般在面瘫局部(半边脸)上要用到10个以上的穴位,以浅刺、斜刺、透刺手法为主,除了面部取穴以外,也要配合在耳后、手上取穴。
针灸治疗面瘫的取穴,大概就是这样的原则。
各个穴位详解:印堂穴: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
按摩印堂穴可起到醒神、祛除头痛、通血络等功效。
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
一般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等。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认为常用此法可保持大脑的青春常在,返老还童。
当人们长时间连续用脑后,太阳穴往往会出现重压或胀痛的感觉,这就是大脑疲劳的信号。
这时施以按摩效果会非常显著。
按摩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四白穴:位于人体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找这个穴位时,可以先将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放在紧靠鼻子两侧处,中指尖位于鼻子中部即鼻长二分之一处,拇指支撑在下颌骨的凹陷处,然后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
常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迎香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
按压此穴可止牙痛,还有通便功能。
地仓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瘫的研究进展【护理医学论文】
王龙飞方之勇【摘要】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属中医“中风”范畴,多因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闭阻络脉所致。
在治疗中,中医多以祛风化痰通络、补气活血为治则,西医以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为主,并配合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从而减轻面部症状,促进面部功能恢复。
【关键词】面瘫;中西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4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09--01“面瘫”中医称之为“口僻”“口眼涡斜”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轻者面部肌肉迟缓,口眼歪斜,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重者目不能合,口不能闭,不能皱眉鼓腮,口角下垂,向健侧偏斜。
现代医学认为其多由炎症感染,耳源性疾病引起。
现将面瘫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及治疗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口僻”一词最早见于《内经》,在《灵枢﹒经筋》中指出风寒、风热之外邪是导致面瘫的主要原因。
现代医家在临床研究的基础上,对面瘫有着不同的认识,刘氏(1)等认为口僻乃风寒、风热、湿浊闭阻面络,气血运行失常,经筋失于滋养所致。
吴氏(2)等认为情志失宜为本病之本,外风引动气火,上攻于面络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杨氏(3)等认为正气不足是本病发生的内在依据,正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行,气虚血瘀,血不荣筋,纵缓不收。
李氏(4)对面瘫的认识分为三种:风邪入脉、热邪壅滞阳明、气虚邪中。
根据历代医家对面瘫的论述,其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类,外感多责之于风邪,内伤多以正气亏虚,气血不足为主。
2 临床用药2.1 辨证论治王氏(5)对于外感面瘫同时辩证为急性期的患者均运用牵正散加减治疗,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张氏在56名患者中随机分配治疗组31例患者使用牵正散,对照组25例患者用西药,发现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而周氏(6)等对内伤面瘫辩证为气血亏虚和气虚血瘀的患者使用八珍汤和补阳还五汤加减进行治疗,在34例患者使用后,治愈29例,好转4例,无效1例,提示上述中药在内伤面瘫治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研究进展贝尔面瘫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急性周围性面瘫。
西医认为寒冷刺激、过度劳累以及精神创伤、糖尿病、妊娠、遗传等为诱发因素,目前病因尚不确切,其病因学说主要有:1.血管痉挛学说;2. 病毒感染和免疫学说;3.压迫学说;4.遗传学说等(1)。
中医认为贝尔面瘫属“口眼喁斜”范畴。
古代医籍有关于卒口僻、喎僻不遂、口喎僻、偏风口喎、口喎邪僻、口眼喎斜等病证中可以找到类似本病的记载。
早在《内经》已有关于卒口僻的论述,如《灵枢·经筋》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
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驰纵,缓不胜收,故僻。
”描述了口眼喎斜的症状、病机以及与经筋的关系。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风病诸候·风口蜗候》所载:“风邪人于足阳明,手太阳之筋??故使口呙僻”,乃因风邪外袭,多由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邪乘虚而入于经脉,气血痹阻、筋脉失养、筋肉纵缓不收而发病。
对后世针灸治疗本病奠定基础。
根据2001年美国神经病学会颁布的贝尔面瘫临床指南,西医以类固醇激素、阿昔洛韦及外科面神经减压治疗为主(2);中医则以针灸治疗为主,长期临床实践及大量文献表明针灸治疗面瘫具有独特疗效。
有循证医学及临床研究表明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疗效优于西药(3)。
美国医学会于1998年1月将针灸疗法纳入《通用医疗程序编码》;近年西医治疗贝尔面瘫无突出进展,而中医针灸在临床研究上取得很大进步,总结出许多有确切疗效的针灸方法,现分类综述如下:1.治法上:1.1:分期针刺:朱氏、苏氏(4.5)等认为周围性面瘫分为三个阶段:发展期(发病后1-7天);静止期(7~20天);恢复期(20天以上)。
刘氏(6)将12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分组对比,治疗组针对各期特点施以不同针灸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疗法,结果治疗组的愈显率为90.32%,对照组为70.0%,;提示针灸分期治疗相对常规针灸治疗效果更好。
面部三病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ppt课件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降低西药的用量 和副作用,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 担。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小,通过合 理的配伍和用药方式,可以达到与西 药相似甚至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减 少西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
提高治愈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面部三病的 治愈率,减少复发和后遗症。中医通 过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可以从根本 上改善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西医则 针对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消除病 痛和不适感。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 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推拿按摩
通过手法按摩,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 痛。
食疗
通过饮食调理,改善患者体质,增强治 疗效果。
03
西医对面部三病的认识
西面部三病(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是由神经系统异 常引起的疾病,主要涉及面部神经的损伤或功能异常。
西医注重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通过科学实验和临床观察来 深入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面瘫症状
面部肌肉无力、麻木或瘫痪,口角下垂 ,流口水,讲话不清等。
面肌痉挛症状
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搐、跳动或抽动, 多从眼睑开始,逐渐扩散至整个面部。
三叉神经痛症状
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剧烈疼痛, 呈刀割、电击或烧灼样,突发突止。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性
优势互补
减少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和 西医的优势,取长补短,提高治疗效 果。中医注重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 通过中药、针灸等手段调理身体,改 善气血流通;西医则注重病因治疗和 对症治疗,通过药物、手术等方法消 除症状。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探索机制
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 面部三病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
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优化治疗方案
针灸分期治疗贝尔氏面瘫的临床疗效研究
显效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 针灸治疗 贝尔 氏面瘫有 良好的效果 , 但在临床应用中把握此段治疗时机 , 缩短病程 , 提高疗效 。
【 关键词 】 贝尔 氏面瘫 ; ; 针灸 分期治疗
贝尔氏面瘫是原因不明的急性 的单侧周围性 面神经麻
全闭合 , 额纹恢复但不对称 , 口角基本无歪斜 , 鼻唇沟 变浅 程度减 轻但不 对称 , u n bok量表评 价 Ⅱ一 S n yr Ⅲ级 属于 显 效; 面部表情不 自然 , 眼裂能闭合能达到一半 , 额纹未完全 恢复 , 口角 略有歪斜 , 鼻唇沟变浅但 不对称 ,u nbok S ny r 量 表评价 Ⅲ一V级属 于有效 ; 症状体征无 明显 改善 , 或进行性 加重 , 存在明显面肌瘫痪属于无效。 1 统计分析 采用 S sl. . 4 ps5 0统计学软件分析 E cl xe数据 库, 采用 t 验分析 以均数 ±标 准差 ( 检 ±s表示 的计量数 )
22 临床效 分析 .
针灸 治疗 在发展期 显效率 明显好于
应用 于其他穴位 ; 透刺法主要为地仓 向颊车透刺 , 颊车向地
仓透刺 ; 白穴 向上平刺透头临泣或透鱼腰 , 阳 攒竹 向鱼腰透
静 止期和恢 复 , .5 P<O ,而静止期与恢复期间针灸治疗 比 0 较 显效率无明显差异 , 00 。( P> .5 详情见表 2 ) 表 2针灸治疗疗效分析 ( %) 例,
针刺 方法 : 选用泻法 的学位有风池 、 合谷 、 大椎 ; 平补平泻法
据。 x 检验分析采用率表示的计数数据 。 < . 说 明具 2 P 05 0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多数由于面部神经炎等感染、炎症引起,病程长、易复发,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生活负担和心理压力。
传统的西医治疗面瘫主要采用药物和物理治疗,但是疗效欠佳,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常常被用来治愈一些神经系统疾病,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在临床应用中疗效被证明是比较显著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和安全性。
三、研究内容1. 文献综述:针灸治疗面瘫的历史与现状,目前研究进展和不足。
2. 设计方案:(1)对象:本研究将纳入符合下列标准的患者:(a)明确诊断为周围性面瘫;(b)年龄在18~65岁之间;(c)发病时间在7天内,且符合House-Bailey分级标准>Ⅱ级;(d)愿意参与此项研究。
(2)实验设计:随机分组开展双盲对照试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纳入50例。
对照组采用伪针(假针)治疗,治疗两周;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中医用药治疗两周。
访视时间分别为治疗前、治疗后两周、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
临床数据通过抽样调查进行统计和分析。
(3)指标评估:a. 分级评估面瘫症状(麻木、肌肉失常等);b. 电生理测定面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c. 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口福、口涎、视觉障碍等);d. 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四、预期结果通过对不同处理组患者的监测和比较,预计结果将能够证明针灸疗法能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面肌肉功能和电生理功能有效改善,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针灸的安全性也将得到验证。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能够提供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新的实际证明,在临床治疗中推广针灸治疗面瘫的应用,加深对针灸治疗面瘫作用机制的理解,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 Bell's 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 余 颜 面 部 自 内 下 向太 阳穴 方 向绕 圈 向外 上 , 4 次/日, 2 0 m i n / 次 。高压 氧 采用 2 0人 三 舱七 门空 气
加压舱 , 面罩吸氧 2 5 m i n× 3 次, 中间休息吸舱内空 气5 a r i n × 2次 , 1 次/ 日。甲钴胺片 0 . 5 m g 每 日3 次, D X M 1 0 m g每 日 3次 , 维 生素 B 2 0 mg每 日 3 次, 连续 治疗 2 0日。 1 . 3 . 2 电针治疗组 对照组 +电针治疗。以阳明 察旨在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 B e l l g 面瘫的疗效。 经和少阳经穴为主。取穴 : 太阳 、 阳白透鱼腰 、 四白、 颊车透地仓 、 攒竹 、 下关 、 百会 、 风池 、 承浆、 合谷 ( 双 l 资料 与方 法 侧) 。针刺得气后 , 选取两组穴位接 电针治疗仪, 采 1 . 1 一 般资 料 均 为 2 0 1 2年 8月 一2 0 1 3年 1 2月 用 疏密 波 , 电 流 以产 生 肌 肉轻 微 跳 动 而 能 耐 受 为 广州 市番 禺 中心 医 院就 诊 的 B e l l g面 瘫 患 者 4 3例 , 宜 】 。1次/日, 每次 3 0 mi n , 共 治疗 2 0 日。 所有 患者 随机 分成 电针 组 2 2例 和 对照 组 2 l例 。 电 1 . 4 疗效判断标准 针组男 1 O例 , 女1 2 例; 平均年龄( 3 2 . 1 7 ± 2 . 7 6 ) 岁。 1 . 4 . 1 治疗效果 的评定 治愈: 临床症 状完全消 对照组男 1 1 例, 女l 0例 ; 平均年龄 ( 3 1 . 1 7± 3 . O 6 ) 失, 面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 , 生理性功能存在; 好转: 岁 。急性 期 l 7例 ( 病程 ≤3日) , 亚急 性期 2 1 例( 病 临床症 状基 本 改善 , 面 肌功 能恢 复 正 常 ; 无效: 临 床 程 3— 7 日) , 恢 复期 5例 ( 病 程 >7 日) ; 左 侧 面 瘫 症状 及体征 无 变化或 出现进行 性加 重 。有 效 = 治 愈 2 3 例, 右侧面瘫 2 0例 。两组病 例 的一般情况 经统 +好转 。 计 学处 理 , 在 性别 、 年龄 、 病 程 方 面 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 1 . 4 . 2 面部神经麻痹程度评分标准 该评分主 义( P> 0 . 0 5 ) , 具 有可 比性 。 要包含 1 O项 内容 , 安 静 时 的非 对 称 、 顺 目、 龇牙 、 皱 1 . 2 病例选 择 标准 ① 患 病 前 有 受 凉 、 受潮 、 吹 风 眉、 煽 动 鼻翼 、 吹 口哨 、 轻 闭眼、 撇 嘴 及鼓 腮情 况 , 每 史, 病前 可 有 耳 后 、 耳 内疼 痛 或 面 部 不 适 等 前 驱 症 个项 目下 分 为 0~4分 3个 等级 , 正 常为 4分 , 部 分 状; ②急性或亚急性发病 , 出现一侧 周围性面瘫 , 伴 高度麻痹症状为 0分 , 满分为 4 O 有舌前 2 / 3味觉障碍 、 耳鸣 、 听觉过敏等 ; ③ 已排除 麻痹症状为 2分, 治疗后评分 一 治疗前评分 ) / 治疗 其他原 因所 致 的周 围性 面 瘫 ; ④ 不 明原 因的单 侧 分。改善指数 =( 后评 分 。 B e l l g 麻痹 , 符合上述面瘫诊断及定位诊断标准。 l - 4 . 3 随访 经我科室专业的康 复医学护士或专 1 . 3 治疗 方法 1 . 3 . 1 对照组 面瘫操与高压氧治疗 。面瘫操方 业康复治疗 师对患者 的面部痉 挛情 况进行 电话 随 法 : 一侧额部分成 四等份 , 用 同侧拇 指指腹 自眉 访 。 . 5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 P S S 1 7 . 0统计软件处理 弓向前发线绕圈向上 , 同侧眼睑主动闭合 , 用拇指指 1 腹自 外眦绕 圈向 内眦移 动 , 向下按压稍 重 , 向上稍 数据 ,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 , 计数资料 轻, 内眦、 颧骨 与鼻翼形成 三角 区 自下 向上绕 圈向 比较用 X 。 检验 , 以 P≤0 . 0 5为 差异有 统计学意 义 。
汪振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经验介绍
【硕博论坛】汪振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炎的经验介绍张彤1汪振宇2△摘要:目的介绍汪振宇运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
方法对2例患者运用中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包括中医汤药、针刺、西药、物理治疗等方法。
结果运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效果,无后遗症的发生。
结论汪振宇运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良好,值得运用到临床实践当中。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名医经验;汪振宇doi :10.3969/j.issn.1003-8914.2019.03.015文章编号:1003-8914(2019)-03-0371-02作者单位:1.辽宁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2016级(辽宁沈阳110032);2.营口市中医院神经内科(辽宁营口115001)△通讯作者面瘫现已是临床上的常见病,近几年来其发病率明显增高,为了更有效的治疗,汪振宇老师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汪振宇,研究生导师,现任营口市中医院副院长兼神经内科主任,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近20余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调治神经内科疾病,对于治疗周围性面瘫有独到的见解。
我有幸师从汪振宇老师,受益良多,现将汪老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多发的面部表情肌病变。
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
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周围性面瘫的治疗。
周围性面瘫通常为急性起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 40岁最为多见,男性略多[1]。
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发病前可伴麻痹侧乳突区、耳内、耳后或下颌角疼痛。
患者多在清晨洗脸时发现,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可见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蹩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不能露齿、鼓腮吹气等一系列症状。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亦称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2]。
西医的主要病因多为冷空气的刺激、病毒感染、自主神经功能不稳所致神经变性、神经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3]。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2篇)
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分析总结优化引言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面部肌肉的功能障碍,造成面部表情不对称。
面瘫病的诊断与治疗一直是临床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
本文将对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1. 分析1.1 疗效分析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在治疗面瘫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面部表情功能。
在药物治疗方面,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炎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和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面瘫病的症状。
在物理治疗方面,通过热敷、面部按摩、功能性训练等手段,可以促进面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和恢复功能。
在手术治疗方面,面神经重建手术可以通过重建受损的面神经,使面部肌肉重新获得功能。
1.2 不足之处然而,2024年面瘫病专诊疗方案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优化。
首先,药物治疗的疗效不稳定。
由于面瘫病的病因多种多样,不同的患者对同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差异较大。
因此,需要更精确地确定面瘫病的病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其次,物理治疗的效果有限。
尽管物理治疗可以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但其效果依赖于患者的合作程度和治疗师的操作技巧。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物理治疗的方法,提高治疗的效果。
再次,手术治疗的风险较高。
面神经重建手术是一种复杂的手术,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如感染、面部肌肉功能不全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2. 优化建议2.1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针对面瘫病的病因多样性,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相关检查结果,确定面瘫病的病因,并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2 创新物理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引入新的物理治疗方法,提高面瘫病的治疗效果。
例如,可以采用电刺激、激光治疗、声波治疗等新技术,促进面部肌肉的恢复。
同时,可以开发面部肌肉功能训练的虚拟现实系统,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和效果。
面瘫针灸测试题及答案
面瘫针灸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面瘫针灸治疗中,以下哪个穴位不是常用的主穴?A. 四白B. 颊车C. 地仓D. 合谷答案:D2. 面瘫针灸治疗通常采用的针刺方法是什么?A. 浅刺B. 深刺C. 点刺D. 斜刺答案:A3. 针灸治疗面瘫时,以下哪个穴位属于远端取穴?A. 翳风B. 听宫C. 足三里D. 曲池答案:C二、判断题1. 面瘫针灸治疗时,患者应采取仰卧位。
()答案:错误2. 针灸治疗面瘫时,应避免在急性期进行针刺。
()答案:正确3. 针灸治疗面瘫可以单独使用,不需要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请简述针灸治疗面瘫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答案:适应症包括周围性面瘫、部分中枢性面瘫患者。
禁忌症包括急性期面瘫、面部感染、皮肤破损、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等。
2. 针灸治疗面瘫时,如何确定针刺的深度?答案:针刺深度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及穴位的位置来确定,一般主穴采用浅刺,远端穴位可稍深一些,但需避免损伤重要组织结构。
四、案例分析题患者,男,45岁,因受凉后出现右侧面部肌肉无力,口角歪斜,眼睑闭合不全,诊断为右侧周围性面瘫。
请根据患者的病情,设计一套针灸治疗方案。
答案:治疗方案包括:- 主穴选择:四白、颊车、地仓、翳风、听宫。
- 配穴选择: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可加用足三里、曲池等远端穴位。
- 针刺方法:采用浅刺,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 配合治疗:可辅以电针、艾灸、面部按摩等方法,以增强疗效。
五、论述题请论述针灸治疗面瘫的机理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答案:针灸治疗面瘫的机理主要包括调整经络气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面部神经营养等。
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有:- 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
- 疗效显著,尤其对于早期面瘫患者。
- 可与其他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相结合,提高治疗效果。
- 操作简便,易于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发表时间:2018-08-30T12:00:57.8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8年8月第22期作者:居霞董必正[导读]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瘫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病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汤庄镇卫生院江苏扬州 225646)【摘要】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面瘫患者62例为本次临床观察对象,将其平均分为两组,使用单纯针灸治疗的31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使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的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照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有19例痊愈,7例治疗显效,4例有效,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7%;对照组患者有16例痊愈,5例治疗显效,7例有效,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2%。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瘫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病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积极使用并推广。
【关键词】针灸;中药;面瘫【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2-0311-01面瘫是一种以面部表情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的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其不受到年龄的限制,患者往往会出现口眼歪斜等症状,即便是最基本的闭眼、抬眉等动作都很难完成[1]。
面瘫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是冬季和春季较为严重,若是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留下后遗症。
因此,本文研究针灸联合中药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具体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临床观察资料为我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62例面瘫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患者,使用单纯针灸治疗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本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2例,患者年龄在22岁至75岁,平均(49±3.1)岁;使用针灸联合中药治疗的患者命名为观察组,本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在18岁至72岁,平均(47±4.3)岁。
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史梦;徐文颖;李岩;李永凯
【期刊名称】《新疆中医药》
【年(卷),期】2024(42)2
【摘要】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整理近年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研究,归纳总结临床研究进展。
方法分别从针刺联合电针、灸法、火针、刺络拔罐、针药结合以及分期针刺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的方法。
结果针灸治疗贝尔面瘫方法颇多,且疗效显著。
结论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疗效显著、经济安全、易于操作,然而,对治疗机制、标准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体系的研究还很缺乏。
今后应进一步规范临床研究,优化针灸处方,提高疗效。
【总页数】4页(P103-106)
【作者】史梦;徐文颖;李岩;李永凯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
【相关文献】
1.西药结合针灸治疗贝尔氏面瘫时效性临床研究
2.针灸治疗贝尔面瘫研究进展
3.不同针灸方案分期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疗效
4.针灸治疗贝尔面瘫临床对照研究
5.针灸配合穴位敷贴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中医针灸治疗面瘫
浅谈中医针灸治疗面瘫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的方法。
方法经颅脑CT检查无脑梗塞,脑出血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确诊为急性面神经炎(周围型)患者30例,采用中医针灸理论辩证施治,分别进行针灸治疗。
结论针灸是治疗面瘫的良好途径。
【关键词】针灸面瘫面瘫,学名面神经麻痹,也称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吊斜风”、“面神经炎”、“歪嘴风”等,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
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55例,男30例,女25例。
病程最短者10小时,最长者18天;其中风寒证19例,占63.3%,风热证5例,寒热并见证6例1.2 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往往在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2.病情分析2.1 55例患者中,寒证19例,占63.3%,风热证5例,寒热并见证6例。
2.2 辨证分型本病多由于经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肉迟缓不收而发病。
2.2.1 风寒型:因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克于面部经络,经气阻滞,经筋失养,肌肉迟缓不收,而致口角歪斜,患侧面患侧面部肌肉痉挛且自觉发紧感,怕风畏寒,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2.2.2 风热型:以夏季发病为多见,多因感受风邪,经脉痹阻,郁而化热,气血失和不能濡养筋肉而致面瘫,发病前可有面部麻木,耳后疼痛及轻微外感等前驱症状,随之出现口角歪斜,患侧面部肌肉松弛可伴眼干,眼红,口干口苦,急躁,大便干,小便数,舌红苔薄黄,脉滑数之热象。
2.2.3 寒热并见证:系指寒热之邪同时或先后侵袭空虚之脉络而发病,面部表现为拘紧、疼痛、怕冷、抽搐等经寒证,同时伴有性急、口苦口干,或口鼻起泡,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滑数等里热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适 当的治疗甚至会产生 明显副作用 。中医认为面瘫是 由于 有 口眼歪斜症状 , 行闭眼 、 张嘴露齿 以及鼓腮等动作存在 障碍 ; 无
面部经络受到病邪 的侵袭 阻滞 而引 发功 能失 调所致 … , 针 灸在 效标准 : 治疗前后阳性体征 和症 状无 改善 , 双侧面部 对称性在 静 治疗面瘫方面有较好 的疗 效。我院 2 0 1 1年 1 2月至 2 0 1 2年 4月 态 和动态时均无 明显变 化。( 2 ) MH B N) 评分 : 采用 专一 神经科 医 采用针灸治疗面瘫 5 0例 , 疗效满 意 , 费用低廉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师采用修订 的 m o d i f i e d H o u s e—B r a e k ma n n ( MH B N) 量表 进行 评 分, 分数越高面神经功能越好。
1 . 1 一般资料 1 0 0例面瘫 患者诊 断标 准均 符合《 神经病 学》 1 . 4 统计学处 理 以频数表示计数资料 , 用 ± 表示 计量资料 , 中面神经损害的诊断标准 , 均签署知情 同意书 , 排 除脑血管意外 、 计数资料 比较用 检验 , 计量 资料采用 t 检验 。用 S P S S 1 1 . 5统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 神经炎 ( G B S ) 、 腮腺 炎或腮 腺肿瘤 、 后 计学软件 。以 P< 0 . 0 5为具有统计 学意义。 颅窝病 变 , 排除合并有 高血压 、 糖尿病 的患 者。年龄 1 0~6 5岁 , 2 结 果 平均( 4 0 . 6±1 9 . 4 ) 岁。病程 8~ 4 0 d 。发病均 为单侧 。左侧 面瘫 2 .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比较 治疗组 治愈 2 7例 , 显效 1 9例 , 有 4 8 例, 右侧面瘫 5 2例 。临床表现为 口角歪 向健 侧 , 露齿, 患侧面 效 2例 , 总有效率 为 9 6 . 0 %, 显著 高 于对 照组 的 8 0 . 0 %( P< 0 . 5 ) 。见 表 I 。 部 表情 肌瘫 痪 , 额纹消失 , 不能扬 眉蹙额 , 鼻唇沟变浅等 。将该组 0 患 者按 照治疗 方法的不 同分为治疗 组和对 照组 , 每组 5 0例 。两
关键 词 : 针灸; 西药; 面瘫; 疗效; 经济学 D O I 标识 : d o i :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0 0 8 - 0 8 0 5 . 2 0 1 3 . 0 3 . 0 9 5 中图分类 号 : R 2 8 4 . 2 文 献标 识码 : C 文 章编 号 : 1 0 0 8 - 0 8 0 5 ( 2 0 1 3 ) 0 3 07 - 2 3 01 -
L I S H I Z H E N M E D I C I N E A N D M A T E R I A M E D I C A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V O L . 2 4 N O . 3
时珍 国医国药 2 0 1 3年第 2 4卷第 3期
1 . 2 . 2 治疗 组 采用针 灸治疗 , 以手足 阳明经为主 , 手足少 阳为 组 ( P<0 . 0 5 ) 。两组 的 治 愈 时 间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P>0 . 0 5) 。 辅 。取地仓 、 颊车 、 下关 、 阳 白、 四白、 丝竹 空 、 合谷等穴位 , 鼻 唇沟 见 表 2 。
组 在年龄 、 性别 、 病程 、 患病部位 、 临床表 现等方 面具有均衡性 , 无
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
表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1 . 2 治疗方法
1 . 2 . 1 对照组 采用 常规西药治 疗。具体方 法 : 口服强 的松 、 维 生素 C 、 复合维生素 B等 、 甲钴 安 、 地 巴唑等 , 补液 ( 舒 血宁针剂 ,
◇临床报道◇
针 灸 与 西 医治 疗 面瘫 的临床 疗 效 及 经 济 学 的 比较
秦 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 5 6 0 0 0 ) ( 贵州 市黔 东南 州人 民医 院
摘要: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及治疗费用。方法 1 0 0 例面瘫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 西药治疗 , 观察组采 用针 灸治疗 , 比较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 费用情况。结果 治疗组 的总有效率 为
变浅或 消失 者加 刺迎香 穴 , 人 中沟歪斜 者加水 沟 , 额 纹消失 加攒
9 6 . 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 0 . 0 %( P< 0 . 0 5 ) 。治疗组的 医疗 费用显著 少于对照组 , 1个 月时 MH B N评分的改善显著优 于 对照组 ( P< 0 . 0 5 ) 。两组的治愈 时间无统计学意义( P>0 . 0 5 ) 。结论 针 灸治疗 面瘫优 于常规 西药治疗 , 能够显 著改善 面神经功能 , 而且 治疗费用低廉 。
面瘫 的发病机制 尚不完全清楚 , 一般认为是 由于面神经局部 在保持平静状态 时 , 额头纹 以及 两侧 的鼻唇沟 是对称 的 , 做轻 度 缺血 、 水肿所致 。面瘫发病急 , 如不及时治疗 致病 程迁延 日久 , 可 鼓腮或 眦牙 动作 时有轻微 口歪 ; 有效标 准 : 症状较治 疗前有所 改 因肌肉瘫痪出现挛缩。临床上治疗 面瘫 的方法较多 , 但是疗效不 善 , 但是额头纹以及双侧的 鼻唇 沟并 不能呈对 称状态 , 谈笑 时仍
药( 氧氟沙星眼膏 、 熊胆 眼药水 ) 等。 能量合剂 , 1 0 : / d ) , 肌 肉注射 当归针剂 、 肌苷针剂 1次/ d , 局 部用 2 . 2 两组 患者 MHB N 、 医疗 费用、 治愈 时间比较 治疗组 的 医疗 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 , 1 个月 时 M HB N评分 的改善显著优 于对 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