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农业与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政策创新
公共政策与“三农”问题
对社 会 的公 私 行 为 所做 出 的 有 选 择
共 社会 政 策 其 � 中 公共 政 治 政策 重 心 向 " 三 性 的制 度 安排 " 三农 " 问 题指 的 是农 业 农 村和 农 民 问题 是我 国 社 会 经济 发 展 过 程 体 要切 实 重 视一 � 系 列涉 及 到 "三 农 " 问 题 能 中 结构 性 体 制 性 矛盾 长 期积 累 的产 物 早 � 否 顺利 破 解 的诸 如 农 民组 织 化 建 设 农 村 在 0 世纪 0 代 当 时 的一 些 有 识 之 士就 � � 自 治化 管 理 农 业自 主 化 经 营等 政 治 因 数 认 为 中 国的 农 民 农业 农 村 是" 一 个 难 以
�
由 于 偏斜 的 社 会
再 加 上 资金 本 身 的
利润追逐本性
长 期以 来 我国 社 会资 本 大
部 分投 向城市 从 而使 农业 作为 弱质 产业 正
济问 题 同时 � 是 个重 大 的政 治 问 题 " 可 以 常 发展 所需 要的资 金支 持严重 缺位 二是 公 � 说现 在 的" 三 农 "问 题 已经 从 单 纯 的涉 及 到 共 产品 提供的 城市 偏向 一方 面城 市公共 产 � 经济 社 会是 否 协 调发 展 问题 演 变 成以 公 正 品 几乎 全部由 国家 负担 另 一方 面农 村公 共 分� 配� 国民待遇为核心的政治 经济 社会 产 品却 长期 处于 短缺 的境 地 ( ) 公 共政 策 和伦 理 问题 的 市民 偏向 性 公 共政 策的市 民偏 向主要 表 � 现 为 一是 社会保障制度安排 的市民偏向 据 二� 公 共政策 � 的 历 史 偏 向 性 与 "三 农 " 统 计 目前城 市社会保 障受益率为 % 以 上 � 问题 的 � 现实 边 缘 化 而 农村社会保障受益率 仅为 % 从 绝对数 � � � 公 共 政 策 的 历 史偏 向 性 公共政策 量 上看 城市市民 人均社会 保障支出是 农村 � 的历史偏向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居 民的 倍以 上� 这 种城乡 分裂 的社会 保 ( ) 公 共政 � 策 的工 业 偏 向性 新中 国 是在 一 障 体系 显 然 违背 了 公 平 公正 原 则 不仅不 穷二 白 的基 础 上发 � 展 经 济的 只 有偏 离 甚 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农村 的发展 至牺 牲 农业 农村 � 和 农 民的 利 益 才能 集 中 同时也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建设 足够 的 � 资源 去 实� 现工 业 化的 目 标 于 是 国 二 是 就 业制 度 安排 的 市民 偏 向 毫 无疑 问 � 民经 济� 发展 的 工业 偏 向 便不 可 避 免 据 统 城 市 市民 在 就 业信 息 就 业 机 会 就 业 待 遇 计� 一方面 年 政府通过工农 等 多 方 面远 远 优于 农 村 居民 而二 元 化 的 业产品" � 剪 刀 差 "从 农 业 取 得 亿元收 户 籍 制 度更 是 固态 化 了这 种 区 别 入 � � 年 政府通 过同样的方法 " 三农 " 问题 的 现实 边 缘 化 ( ) 农业 从农 � 业抽取 亿 元 收入 另 一 方面 国 问 题 首 先 从 一 般 性来 说 农 业既 是 基 础 � 家财 政 支出 过 程 中也 表 现为 显 著 的工 业 偏 产 业 又是 弱 势产 业 既受 市 场 经济 规 律 的 向 以 年 均增 长 � 年为例 财政支农 支出 制 约 又受 难 以预 测 的 自然 条 件的 影 响 因 % 而 同 期 财 政经 常 性 收 入 此 弱 质 性 的特 征 使农 业 容 易 成为 现 代 化 从特 殊 性 来
2023年公共政策整理
2023年公共政策整理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措施和行动计划,是政府为民众谋利益、解决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的工具。
2023年,面对繁荣多元的社会和经济形势,公共政策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整理2023年的公共政策。
一、经济政策:1.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投资和消费力度,促进经济增长。
2.推动新产业发展,促进数字经济、生物科技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3.加强对外贸易政策,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竞争力,实现进出口平衡。
4.完善金融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二、社会政策:5.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水平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6.加大医疗卫生投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7.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
8.推进农村改革,扶持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三、环境政策:9.实施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能源结构转型,降低碳排放。
10.加强生态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治理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
11.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城市政策:12.加强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
13.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14.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服务水平,提升城市竞争力。
五、就业政策:15.加强就业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就业质量提升。
16.推动创业创新,提供更多创业政策支持,促进就业增长。
17.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劳动者权益保障,实现就业稳定。
六、教育政策:18.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19.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20.推动教育改革,建设现代教育体系,提高教育公平。
七、医疗卫生政策:21.加大医疗资源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健康。
22.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效率。
23.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促进医疗卫生均衡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意见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意见建议一、产业振兴1. 发展特色农业:鼓励农民根据当地资源禀赋和气候条件,发展特色农业,如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
2. 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方式,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产值和附加值。
3.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人才振兴1. 吸引外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2. 培养本土人才: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和农村青年的培养,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3. 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设立优秀人才奖励计划,鼓励和支持人才在农村发展,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三、文化振兴1. 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加强对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乡村文化自信。
2. 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如农村旅游、特色小镇等,增加农民收入。
3. 丰富乡村文化活动: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民间艺术展示等,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生态振兴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生态保护措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2. 推进绿色发展: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生产方式,发展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等产业,提高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建设美丽乡村: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五、组织振兴1.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 推进村民自治: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发挥村民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3.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六、教育振兴1.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
农业现代化公共政策分析
农业现代化公共政策分析摘要:农业作为我国经济领域发展基石,其现代化发展向来受到重视,农业现代化公共政策近年来也受到广泛关注。
基于此,简单分析当前农业现代化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讨农业现代化公共政策的对应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公共政策;税收优惠引言:当今时代,我国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进步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也逐渐增加,这对相关公共政策造成一定影响。
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在农业现代化政策方面存在问题,这类问题必须设法解决。
一、农业现代化公共政策存在问题(一)政治目标不明确当前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例如减少对农业的税收这一方面,将重点集中在了购买种子上,且个体农耕户并未享受过多的优惠政策。
阶梯式的税收减少政策减少了个体农耕户的耕种动力,由此可以得知并不利于个体农耕户的农业经济培养与发展,间接导致了乡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
使得在城镇的青壮年农民工数量增加,导致乡村中大量耕地遭到荒废,易产生社会问题。
在公共政策减少税收这一方面,对当地农业状况的勘测是基于国家政府针对农业的规划方式,并未在农业中起着重要支撑点的农民视角进行观察,同时忽视大众的感受。
在政策实施上将会有一定阻力,不能如期进行。
农业现代化公共政策并非仅涉及农业单方面政策,与农业相关领域的政策同样属于农业公共政策范畴。
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农业现代化公共政策体系,这使得现阶段我国在农业政策体系、突发农业问题对应策略、相关扶持政策方面存在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在农业领域投入的资金逐年递增,但由于相关部门合作问题以及工作人员分工问题影响,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发展出现一定问题。
随着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越来越需要能够让政府与乡村沟通的交流平台出现,在有关政府部门下发新政策时,能够快速通知乡村群众,乡村群众能够对当下政策作出及时反应并将出现的问题进行上报。
(二)公共政策具有局限性公共政策中的农业保险相关政策中,目前与保险有关的项目过少,且市场中占比较大的农产品所受的农业保险保障相对较少,而一些通过研究所生产出来的新型农作物在保险中也并未有具体说明。
公共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公共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随着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公共政策在塑造农村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公共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利弊。
首先,公共政策在农村经济中具有关键的战略意义。
政府通过制定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来引导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土地政策、财税优惠政策、农村金融支持政策等。
例如,土地政策的改革利于农村土地流转,使得农户能够将土地流转出去或租赁给大规模农业企业,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另外,财税优惠政策可以鼓励农业相关企业在农村地区设立生产基地,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口流入农村地区,促进了经济增长。
因此,公共政策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公共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挑战。
一方面,政策执行不到位可能导致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往往难以全面考虑到不同农村地区的差异性和特点,导致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行土地流转政策时没有充分解决农民的土地保障问题,导致农户不愿意租给外来企业,限制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发展。
另外,一些农村地区在财力方面相对较弱,无法提供足够的经费来支持公共政策的实施。
这导致了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不足,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公共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但这往往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
过度的农业生产和农村工业发展可能对农田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因此,在制定农村公共政策时,政府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的协调。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引导农民转型到生态农业、推动农村生态旅游等方式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上述内容外,公共政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还有其他一些方面的影响。
例如,教育政策在提高农民素质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关系国家全局的重大战略,也是关系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是一个复杂而严肃的问题,需要我们全面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才能够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案。
本文将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乡村振兴工作的实施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首先要优化乡村产业结构。
一方面,要进行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要引导农民就业创业,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产业,壮大乡村经济。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建设乡村产业集聚区、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等方式,吸引和扶持一批高质量的产业项目进驻乡村,提升乡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还可以引导农民多种经营,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二、改善乡村基础设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还需要改善乡村基础设施。
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把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特别是基础设施滞后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
要积极整合乡村相关资源,提高农村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乡村道路、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推动农村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还要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可以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同时优化政策环境,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良好局面。
三、促进乡村人才流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还需要促进乡村人才流动。
当前,农村人口大量外出务工,使得农村劳动力短缺,制约了乡村振兴的步伐。
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对乡村人才的吸引、培养、留用和流动,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促进乡村人才的自主创业和就业。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农村人才回乡就业创业,注重培育农村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村人才与乡村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现状·创新与发展——论党的农村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取 消农业税有利 于从根本上 减轻农 民负担 , 护 和发展 保 农村生 产力 , 正 实现 “ 者有 其利 ”且 有 利 于促进 农村 基 真 耕 , 层组织 精简机 构 , 变职能 , 农村基层 民主政 治建设 , 转 促进 改 善于群关 系。但取消农业 税后 的基 层财 政普 遍运转 困难 , 这 使 当地提 供公 共物 品 的能力下 降 , 农村 公共 产 品的提 供 , 而 对农村 的发 展具有极其重 要 的意 义 。首 先 , 农村公 共产 品 的 有效 供 给可改 善亿 万农 民 的生活质 量 , 小城 乡差距 , 快 缩 加 农村城镇化进程 。其 次 , 可从根本 上 改变农村 和农业 的弱质 状况 , 实现农业 和农 村 经济 的快 速 发展 。再 次 , 利 于进 一 有 步减轻 农 民负担 , 农 民收入 , 而刺激 农村消 费 , 增加 进 扩大 内 需 , 拓农村市场 , 进 国民经济 的发展 。最后 , 于我 国 开 促 有利 全面建设 小 康社 会 。只有 创 新 农村 公 共 产 品 的供 给 机制 , 改变现存 的供给责任错 位的现象 , 农业税 才具有 实质 性 取消 意义 , 民 的生产生 活条件才 能真正得 到改善 。 农 1 我 国农 村公 共产品 的供 给制度及存 在 的问题 11 供给 制度 . 农村公 共产 品是公共 产 品 向农 村地 域 的延 伸, 是公共 产品一个重要 的组成 部分 。我 国现 行农村 公共 产 品的供给制度是 由人 民公 社 时期 农村 公共 产 品 的供 给制 度 演变来 的。主要 表现 为 以制度 外 财政 为 主 的公共 资 源筹 集 制 度和 自 而下 的制度 外公 共 物 品供 给决 策机 制 。在这 种 上 供 给模 式下 , 中央政府 和 省市 政府 承担很 少 的责 任 , 大部 分 农 村公共产 品由县 乡政 府 和农 民 自己筹 资 提供 。 由于农 村 基 层政府 , 特别是 乡 ( ) 政府 被 赋予 过 多 的经济 、 会 职 镇 级 社 能, 通过制度 内筹集 的公共 资源 除了维持 政权 和基本 运转 外 所剩 无几 。其对辖 区 内公共 产 品 的供 给就 只 能采取 制 度外 财政 的方式 , 主要靠 向农 民收 费 、 集资 、 派 、 款 和 以资 代 摊 罚 劳等形 式来筹集公 共资源 。这 一方面 加重 了农 民的负 担 , 另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举措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为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可以采取一系列举措,涵盖政策制定、制度建设、资源配置、社会参与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举措:1.制度创新:-推动农村制度创新,包括土地制度、农业经营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建立符合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的制度体系。
2.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
培育和壮大村务监督委员会,促进村务公开透明。
3.信息化建设:-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村信息技术水平。
建设农村智慧化管理平台,便于信息共享、监测农业生产、推动产业升级。
4.乡村规划与土地利用:-制定科学合理的乡村规划,统筹考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因素。
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引导农业走向现代化,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和绿色农业。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7.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支持农业生产、农民创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8.乡村旅游发展:-开展乡村旅游,发挥农村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
促进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9.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治理,支持发展农村志愿服务,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10.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乡村干部和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训与引进,提高乡村治理的专业水平。
这些举措综合考虑了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综合性措施。
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大支撑: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革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农村社会治理
汇报人:XXX
目录
Contents
01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农 业 现 代 化 03 农 村 产 业 革 命 04 农 村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05 农 村 人 才 队 伍 建 设 06 农 村 社 会 治 理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农业现代化
农业科技发展
农村公共安全保障
加强农村治安管理,维护 农村社会稳定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 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
能力
加强农村消防安全管理, 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强化农村交通安全监管, 保障农民出行安全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人才激励:建立 完善的人才激励 机制,激发人才 创新创造活力
06
农村社会治理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村民自治组织建设:保障村民参与权,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发展集体经济,增强乡村经济实力。 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培育多元主体,协同参与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关键 农业信息化:利用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生物技术:为农业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和突破口 农业装备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01 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02 农业智能化: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精准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 和产量
实现可持续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农村产业政策支持
农业补贴政 策
农业科技政 策
农业保险政 策
农业产业化 政策
04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
��
� 制度 内与 制度外 供给 相结 合 经 营高 速发 展 我国政府长期以来在公共产品供 给方面采取 "城 乡 二元 "供 给 的做 法 城 市 公共 产 品 主要 由 政 府 范围 市场 明 确各 级政 府 对农 村公 共 产品 的 供给 责 任和
给与城市相比呈现为制度外供给 �并且总量不足 �结构失衡 �严重阻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 党和政府把推进农业 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 客观要求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促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 � 健康 � 协调发展 �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创新 � 农村公共产品 � 供给体制 � � � � 中图分类号 12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29 1 20 06 05 -00 56 -03
二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存在的缺陷
发展 农业 产业 础 健全 的基 地设 施 也是 农
业 � 产业化经营 实现规模化 和集约化的 前提 反之 发 效的农村公 共产品 然 而我国 农村公共 产品却 出现总 � 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举步 � 维艰 甚至最终导致失败 体不 足 供给结 构失 衡等 缺陷 严 重影 响着 农业 产业 � 2. 现 代 农业 的发 展 离不 开科 技 的支 撑 和驱 动 化经 营的 发展 以 下对 在发 展农 业产 业化 经营 过程 � 只 有 用先 进 的科 学 技术 和 先 进 � 的经 验 来 武装 农 业 中 农村公 共产品供给体 制存在的缺 陷作一探讨
2 00 6 年第 5 期
� � � .5 经济研究导刊
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
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的核心思想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这一方针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治理能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首先是"产业兴旺"。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农村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特色农业、农村产业和农民合作社。
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其次是"生态宜居"。
保护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水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使农村成为宜居的美丽乡村。
第三是"乡风文明"。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精神文明素质。
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营造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环境。
最后是"治理有效"。
要推进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提高农村自我治理能力。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信用体系,推动依法治理农村,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的提出,概括了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指导方针。
通过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不断提高农村经济、环境、文化和治理的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农业农村发展的问题,更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任务。
特色农业与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政策选择以书峰乡特色农业为例伊玫瑰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14卷 总第66期)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No.6 2012(Vol.14 Sum No.66)特色农业与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政策选择*———以书峰乡特色农业为例● 伊玫瑰(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摘 要:发展特色农业是国家建设”三农”经济的战略重点之一,是各地加快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
本文主要通过对仙游县书峰乡的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实地研究,分析出来发展特色产业进程中的一条条清晰的思路、一组组真实的数据、一件件具体事例、一次次遇到的挫折以及农村基层政府怎样执行国家的政策带领农民脱贫致富。
确实,政策在好,如果执行力不够,那么政策就难以发挥其作用,政策的目标的也就难以达到。
本文正是从政策执行的角度来对我国农村公共政策的绩效做一探讨并且力图通过对不同的公共政策的思考,探讨我国农村基层政府如何创新公共政策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关键词:特色农业;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政策DOI:10.3969/j.issn.1009-4458.2012.06.090中图分类号:C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58(2012)06-0230-03 “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大问题。
福建省仙游县书峰乡位于仙游县城西北部,戴云山脉东南麓,平均海拔370米,为低山丘陵地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书峰过去是封闭、荒凉、贫瘠的代名词。
刚建乡之时,全乡财政收入仅2.1万元,人均纯收入仅338元。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书峰乡立足资源求生存,立足市场求发展,立足质量求效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脱贫致富的发展路子———创办观光果园及枇杷加工基地、青黛重要特色产业基地、黄金果花卉产业、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
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应该注重哪些方面
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应该注重哪些方面农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农村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的幸福。
在新时代,农村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那么,农村基层治理创新应该注重哪些方面呢?首先,要注重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其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治理的成效。
要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选拔培养一批有担当、有能力、有情怀的党组织带头人,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共同致富。
同时,要完善党组织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农村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其次,要注重加强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形式,要充分发挥村民在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规范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组织形式和决策程序,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村庄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提高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让村民参与到村庄规划、环境整治、公共设施建设等具体事务中,增强村民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再者,要注重发展农村经济。
经济发展是农村基层治理的基础,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基层治理才能有坚实的物质保障。
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条件,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要积极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另外,要注重推进法治建设。
法治是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完善农村法律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便捷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加大对农村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同时,要规范基层干部的执法行为,确保依法行政、公正执法,让农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政策扶持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政策扶持如何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振兴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在这一伟大进程中,政策扶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策扶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长期以来,资金短缺是制约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出台一系列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投入,改善了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例如,政府拨款修建农村公路,使得农产品能够更便捷地运输出去,也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投资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提高了农业的抗灾能力和生产效率;支持农村教育事业,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为乡村培养更多的人才。
政策扶持促进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效率低下,附加值不高。
政策引导和鼓励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支持农村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比如,某些地区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发展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政策扶持加强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提供创业补贴、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鼓励大学生、退役军人、外出务工人员等返乡创业就业。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水平。
这些政策措施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造力。
政策扶持推动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的宝贵财富。
政策强调加强农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比如,禁止在农村地区随意倾倒垃圾和排放污水,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强对森林、河流、湖泊等自然资源的保护,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美丽家园。
政策扶持完善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法
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法一、背景介绍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发展滞后的区域,乡村振兴成为推动全国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方法。
二、人居环境改善改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修路铺桥、改善供水供电条件,推动农村建设与城市水平接轨。
此外,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促进垃圾分类、提倡节约用水用电的行动,提高乡村居民的整体生活品质。
三、农民收入增加提高农民收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通过对农产品的开发、加工和市场推广,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农村合作社的建立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加强农民的产品品质管理能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农村居民承包土地发展特色农业、农业旅游等新兴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优质教育资源入乡村为了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学校的资金支持和师资培训力度,以增强教育资源的入乡村。
引入一流教育机构的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和教学人员,为乡村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同时,建立与城市学校互动的交流机制,让乡村学生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和视野。
五、创新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村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降低贷款利率,提供更便捷的融资服务。
建立农村金融机构与农业产业链的紧密联系,激发农村经济活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引入科技创新和互联网技术,推动农民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六、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加强农田和水源的保护,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料和生态种植方式,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政府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的监管,打击乱砍滥伐和乱排乱放行为,推动可持续发展。
七、加强乡村治理建设和谐乡村社会需要加强乡村治理。
政府应推进农村基层自治,培养乡村干部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在基层实现良好的治理。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决策过程,增强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合力。
乡村振兴战略20个方针
乡村振兴战略20个方针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为了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生活的改善,政府提出了一系列乡村振兴战略的方针。
本文将介绍其中的20个方针,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 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农业生产体系:通过推动农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为农民增加收入。
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引导农民采用科技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促进农业与农村地区的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4. 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提高农产品价格,优化农业经营方式,增加农民经营收益。
5. 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打破土地流转的障碍,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6. 打造宜居宜业的农村环境:加大对农村环境的治理力度,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居住条件。
7. 优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8.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9.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农民技能培训相结合:发展以乡村特色产业为主轴的产业体系,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创业能力。
10.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专业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支持农民的生产经营。
11.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援助力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12. 发展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借助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乡村生活品质。
13. 推进农民就业创业:通过支持农民的就业创业,减少农村劳动力的空置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14. 引导农民参与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鼓励农民参与相应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15. 加强农业保险服务:发展农业保险,降低农民面临的风险,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公共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的有效互动
提高公共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的有效互动安琪尔 格日勒图(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8)摘要:基层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公共政策在基层的有效执行是顺利实现政策目标的前提和保障。
公共政策能在基层顺利执行并真正落实,才能不断提高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效果和效率。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制定政策解决公共问题的任务更加繁重,已经制定出来的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当中仍出现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将从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之间的互动当中剖析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共政策;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中图分类号:D5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27-0002-0002一、公共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政府、村委会、村民的角色定位(一)乡镇政府的角色定位乡镇政府是最基层的国家机关,既接受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又要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工作,保证全国政令统一。
认真执行其上级政府的决议和决定,并如实向上级行政机关汇报工作,建立有效的上下级领导关系,在基层政策执行方面勤与上级沟通,努力完成由上级政府机关有求的各项任务及工作。
在政策执行过程当中应频繁与村委会、村民进行互动,及时了解民意,积极正确的发挥引导作用。
公共政策在基层执行过程中,乡镇政府是了解当地实情并与政策接受者接触的第一“人”,也可说是政策执行中的压力点。
(二)村委会的角色定位村委会的性质与乡镇政府不同,村民委员通过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是全面负责村民自我管理、约束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中的公共事务工作机构。
根据我国《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规定,村委会不是国家公务员,属于普通村民,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村民的利益。
这种身份定位在建立村委会与村民之间良好关系的同时也为村委会管理村级公共事务提供了方便。
因村委会是乡镇政府的直接工作对象,在公共政策具体执行到乡村时,村委会的职责与作用是协助乡镇政府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和完成政府目标任务。
洛阳乡村振兴151战略
洛阳乡村振兴151战略洛阳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文化遗产。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洛阳的乡村地区一直呈现出萎靡不振的状态,甚至存在着人口流失和农业生产不景气等问题。
为了扭转这种现状,推动洛阳乡村振兴,形成全面发展的局面,洛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洛阳乡村振兴151战略”。
“洛阳乡村振兴151战略”的核心是:一个“1”代表产业扶贫,五个“5”代表五大振兴目标。
具体来说,即:建设五大宜居品牌,推进五大重点领域发展,加强五大配套保障体系建设,严格五大乡村规划管控,强化五大文化传承宣传。
首先,按照“产业扶贫”思路,洛阳将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并创新金融扶贫模式,加强农村电商平台建设,促进贫困户增收致富。
同时,着力打造五大宜居品牌,即:乡村文化品牌、自然生态品牌、特色农业品牌、休闲旅游品牌和品牌乡村建设。
其次,洛阳将加强五大重点领域发展,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乡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开展。
这将有效改善乡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
再次,洛阳将加强五大配套保障体系建设,即:财政扶持机制、金融支持机制、政策保障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和社会组织支持机制。
这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政策保障和资源保障。
此外,洛阳将严格五大乡村规划管控,加大对乡村建设过程中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乡村建设的有序开展。
同时,强化五大文化传承宣传,充分挖掘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
总的来说,“洛阳乡村振兴151战略”是一个系统性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涵盖了各个方面,注重整合资源,整体推进。
通过落实“产业扶贫”和五大振兴目标,以及建设五大宜居品牌,加强五大配套保障体系建设和五大文化传承宣传,洛阳乡村将迎来一个全面振兴的新时代。
在具体实施“洛阳乡村振兴151战略”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关键点,切实落实各项措施,推动乡村振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特色农业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政策公共政策创新
引言
一、相关概念
(一)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的内涵,应包括农业生产业,农业工业和农业商业。
农业生产业是特色农业的主要部门,包括作物业、畜禽业、水产业、低等生物业五个部分。
农业工业包括农用工业,农后工业两种与特色农业密切有关的工业。
农用工业是指为特色农业生产服务的工业,如化肥、农药、农机、农膜等;农后工业是指特色农产品加工工业。
农业商业包括特色农业的生产资料市场,特色农产品的内贸和外贸市场等。
此外,特色农业还涉及农业金融,农业科技,农业教育,农村基本建设,农业行政管理与政策等内容。
(二)基层政府(乡政府)
乡是州县以下的地方行政区划,其源流甚至可以上溯到秦汉时代的“乡亭制”。
但古代中国县以下的政府机构十分松散和不正规,并大大依赖于以宗族文化为纽带的非正式地方权威群体。
在县以下设立正规化的政府机构是清末以后,尤其是1911年国民革命以后的事。
乡成为县以下的一级基层行政建制。
新中国成立后,村级政权取消,改乡镇为农村基层政权。
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以后,人民公社社员代表大会和公社管理委员会成为农村基层政权机关,在“政社合一”和“三级管理”体制下,村级组织变为有政权性质的机构。
20世纪70年代末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以来,中国乡村权力体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应在农村建立乡政府;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下达后,全国各地陆续恢复了乡政府的建制。
乡级政府是中国地方行政体制中最基层的一个环节。
如果将人民民主专政的整个国家政权比作一座大厦,那么乡级政府便是大厦的根基。
(三)公共政策与公共政策创新
公共政策是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尤其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手段或工具。
它决定管理活动的方向和目标。
公共政策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所指示的方向,所要实现的目标的综合程度,公共政策分为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基本政策是政府对政策客体规定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政策分类往往是根据政策所涉及的领域划分的,如外交政策、国防政策、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教育政策、人口政策等;还有将政策分为实质性政策,制度性政策和阶段性政策等。
公共政策具有阶级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强制性与引导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正效应与负效应的统一。
公共政策具有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和利益的分配功能。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政策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公共政策的出发点,以市场为基础;二是公共政策的制定,以法律为准绳;三是公共政策的目标,以实现效率、公平和发展要求为重点。
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命令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模式转变,以及由这种转变所引起的一系列制度和社会变革,将对政府的公共政策基础或政策环境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致使公共政策亦需在资源配置方式转变、政府角色转变、宏观经济调控模式转变以及所有制结构转变中加以重新定位。
就中国转轨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公共政策转型需重点解决好几个突出问题,即公共政策范围和目标的非市场化问题;公共政策效应的灵活性与稳定性问题,公共政策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公开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