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能够辨别垂直与平行线,并能够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垂直与平行线的定义和特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来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

但是,学生对于垂直与平行线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语言表达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和特性。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和特性的理解和掌握。

2.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和特性。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实践,加深对垂直与平行线的理解和掌握。

3.问题解决法: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垂直与平行线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垂线和平行线的实物模型,如直尺、三角板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把直尺和一些彩色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或者动画展示,向学生引入垂直与平行线的概念。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垂直与平行线的例子,如墙壁上的电线、道路上的交通标志等。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垂直与平行线的特点。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垂直与平行线的定义和特性。

教师可以利用直尺和三角板等教具,直观地展示垂直与平行线的特点,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垂直与平行,并运用几何图形进行验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垂直与平行概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垂直与平行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

2.难点:理解和应用垂直与平行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垂直与平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交流讨论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探讨垂直与平行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垂直与平行的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

2.准备直尺、三角板等学具。

3.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里的墙壁、桌面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之间的线段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垂直”、“平行”。

教师总结:垂直与平行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垂线与平行线(板书课题)。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垂线与平行线8-11 怎样滚得远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垂线与平行线8-11 怎样滚得远

第( 八 )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第( 11 )课时怎样滚得远授课时间月日教学内容第98页怎样滚得远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与探索斜面与地面成怎样的角度时物体滚得最远的实验
活动,进行收集整理数据、求平均数、角的测量等数学知识和方法的
综合应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让学生感受做实验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
科学态度,进一步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准确摆出木板与地面的角度,测量出每次滚下的距离。

教学难点合理处理数据,填完表格,得到结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导入
1.看图:这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2.利用圆柱形的形状特征,在搬运过程中可以采用滚的方式,
怎样滚得远呢?揭示本节课时间活动主题。

二、学习新知实验讨论:
1.你觉得怎样滚得远受哪些条件的影响?
木板的长度木板和地面行形成的角度
滚动物体的重量地面的光滑度
2.怎样设计比较科学的实验过程,怎样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最终得出怎样滚得远的科学结论呢?
3.观看实验模型
你看明白了什么?小组内交流-集体交流
4.观看实验记录单:你看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要计算平均数?要使得平均数更具有说服力还有什么办法。

5.分组实验限时15分钟
6.展示实验结果。

通过对上面4组平均数的比较,我们发现()滚的远。

三、本课总结回顾今天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怎样滚得远
影响因素:圆柱形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
木板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
选地点
搭斜坡
量距离
做记录
教学反思。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1)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垂直与平行的特征,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知识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垂线与平行线这样的抽象概念,仍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实例来进行理解。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时,可能存在以下困难:对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理解不深,容易混淆;对于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缺乏方法;对于垂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不够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

3.垂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对垂线与平行线的理解。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垂线与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物和模型,如直尺、三角板、铅垂线等。

2.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教学视频等。

3.准备练习题和案例,用于巩固和拓展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物体,你能找出哪些是垂直的,哪些是平行的吗?”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特征。

同时,结合实例进行解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基本概念。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怎样滚得远》区公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怎样滚得远》区公开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怎样滚得远》区公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怎样滚得远》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掌握圆柱体从不同角度滚动时所行的距离,以及如何使圆柱体滚得更远。

教材以实践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发现、总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圆柱体知识,对圆柱体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观察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思考,掌握圆柱体从不同角度滚动时所行的距离。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圆柱体从不同角度滚动时所行的距离。

2.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使圆柱体滚得更远。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观察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启发引导: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柱体模型、直尺、圆柱体滚动轨道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柱体滚动轨道,让学生观察圆柱体从不同角度滚动时所行的距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人手拿一个圆柱体模型,尝试从不同角度滚动,并记录所行的距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演示,总结圆柱体从不同角度滚动时所行的距离规律。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使圆柱体滚得更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总结出使圆柱体滚得更远的方法。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并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的基本知识,对于图形的认知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垂线与平行的概念,学生可能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因此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垂线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垂线与平行的概念,学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直与平行的线段。

2.难点:学生能够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并能够解释垂直与平行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感受垂直与平行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画出垂直与平行的线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合作交流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现象,如教室的墙壁与地面、道路的直线与曲线等,引导学生关注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垂直与平行现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数学教案_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数学教案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第11课时怎样滚得远(综合与实践)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动手实践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教具准备:
木板、尺、圆柱形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介绍活动要求:
1、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
说到滚,你想到了什么?(圆柱形物体)。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1课时认识射线和直线、认识角 (4)第2课时角的度量 (9)第3课时角的分类和画角 (12)第4课时认识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7)第5课时画垂线 (20)第6课时认识平行线、画平行线 (24)第7课时整理与练习 (27)第8课时怎样滚得远 (30)(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认识射线、直线,了解线段、射线、直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认识两点间的距离,知道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进一步认识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了解角的分类方法,掌握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知道平角和周角,了解各类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尺等工具画垂线和平行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实例抽象出有关的平面图形,探索射线、直线、角的特征,探索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感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借助直观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感受图形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主要教学角的认识、度量和分类,垂线和平行线的认识。

角、垂线和平行线等概念是图形与几何部分最基础的知识之一。

这对学生以后正确建立有关的几何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角的特征,会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知道角的分类方法;了解垂线和平行线的特征,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难点是:理解射线和直线的特征,初步建立无限的概念;会用量角器量角,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会确定和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实例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 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性质,以及会运用垂线和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直观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能运用垂线和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性质。

2.难点:让学生能运用垂线和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操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直观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学生活动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垂直与平行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教室里的墙角、黑板、桌面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垂直和平行关系。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特点和性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垂直与平行。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知垂直与平行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对垂直与平行概念的理解。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上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上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运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总结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垂线与平行线的理解,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垂线与平行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突破难点:通过直观演示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垂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践 activities 体验和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关系。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例图片、垂线与平行线模型等。

2.学具:直尺、三角板、圆规、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线段、直线和垂线,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能找出图中的垂线和平行线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解释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4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探索并掌握平行和垂直的特征和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途径,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2.难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素材、学生活动材料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垂线和平行线,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垂线与平行线的定义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教师提供适当的指导。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垂线与平行线的特征和性质。

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扬州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扬州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

苏教版扬州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垂线与平行线》是苏教版扬州四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画出垂线和平行线,会区分垂直与平行,能应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垂直与平行的经验,他们能够观察到生活中的一些垂直与平行的现象。

但是,对于垂直与平行的定义和特征,他们还需要通过实例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需要通过操作活动,提高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画出垂线和平行线,会区分垂直与平行。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提高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应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含义,能正确画出垂线和平行线,会区分垂直与平行。

难点:学生能够应用垂直与平行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讨论交流法、引导发现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从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黑板、直尺、三角板等教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如教室里的墙角、黑板、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现象都是垂直或平行的。

教师总结:垂直与平行是直线的一种特殊位置关系。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垂线和平行线的定义,并用图示进行解释。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示,思考:垂线和平行线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垂线是与另一条直线相交,且交角为90度的直线;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2课时)教案》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2课时)教案》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2课时)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垂线与平行线》第2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和总结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角的度量等知识,对图形的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判断平行线和垂线方面可能还存在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直观演示、操作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和发现平行线和垂线的性质。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图片、PPT、黑板、直尺、三角板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把直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如电梯、滑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图片中有哪些线是平行线?哪些线是垂线?”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行线和垂线。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平行线和垂线的定义,让学生初步了解两者的概念。

然后,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里的黑板、书桌等,让学生判断其中的线是平行线还是垂线。

苏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八、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0

苏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八、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0

《如何滚得远》教课方案教课内容: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实践活动课28-29页教材简析: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目的。

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不单与斜面的长度相关,并且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相关。

教材安排的此次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获取数据,进行比较、剖析,商讨、发现斜面与地面成如何的角度时,圆柱形物体能够滚得远一些。

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让学生经过将圆柱形物体在不一样角度的斜坡上滚一滚,比较什么角度下滚得最远,来认识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相关,并认识在哪一种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过实践操作和小组沟通等活动,认识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过着手实践和自主研究,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课要点:让学生认识圆柱形物体从斜面上滚下的距离,跟斜面与地面所成的角度相关,并认识在何角度下圆柱形物体滚得最远。

教课难点:如何使实验更精准,并对实验的结果实时总结、概括。

教具学具:木板、圆柱形物体、卷尺、三角板等教课过程:一、引入1、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利用斜面这类工具来挪动物体。

2、图片出示:山坡上滚木头、卡车斜面滚油桶这是利用斜面做什么呢?3、那物体从斜面顶端滚下来,滚的远、近和什么相关呢?预设:斜面长度、斜面角度、圆滑度、物体的质量4、在其余条件都同样的状况下,斜面与地面成什么角度时,物领会滚得远一些呢?图片出示不一样角度的斜面和视频,学生猜一猜。

5、揭题:斜面与地面角度多大时,物体滚得远一些呢?这就是我们今日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如何滚得远二、研究学习1、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板书:实验考证在不一样角度的斜面上滚一滚,量一量,比较结果,得出结论,这就是实验研究的方法。

2、出示实验步骤及要求:(1)实验步骤:搭一撘:利用资料分别搭30度、45度、60度、自定角度的斜面,保持斜面的稳固。

20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说课稿

20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说课稿

20秋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怎样滚得远》说课稿一、说教材。

《怎样滚得远》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结束后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研究斜坡与地面成什么角度物体滚得远的问题。

教材的背景地位及意义:斜面是最简单的机械之一。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斜面来达到省力的作用。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角的相关知识后安排的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

学生已经具备了角的相关知识,并且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角知识的运用。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很有兴趣,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同时,这一活动也是引导学生由开展简单的实践活动逐步过渡到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

因此,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使学生知道“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和“物体滚得远近与斜面的角度有关”;能力目标是通过经历探究“怎样滚得远”这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策略,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情感态度方面主要是通过情境活动激发学生参予活动的兴趣,通过合作与交流,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重点是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难点是实验器材的准备和学生实验过程的调控。

课前准备:1、分组与分工,每小组5人,其中2人测量,1人记录。

2、器材准备:木板6块,规格是40cm×25cm×0.5cm,小方凳6个,活动黑一块,胶带圈6个,皮尺6把,45度和60度直角三角尺各6副,量角器6个。

二、说教法。

教师是整个课堂实施的引导者、合作者。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物体滚得远近与斜面的角度有关”这个实验假设,然后用实验法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策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认识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让数学更富有现实性和生活化,从而让数学成为大众化的数学。

三、说学法。

整个活动是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实验为手段,合作为形式,做到手、脑、口并动,促进学生智能的多元发展。

学生在四次实验中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来经历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反思问题的提出、实验的展开、结论的获得,建立彼此尊重、平等对话、相互协作的合作平台,架构一种和谐的生命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垂线与平行线实践活动怎样滚得
远教案苏教版
实践活动:怎样滚得远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收集、记录数据并计算,掌握有关数据,体会什么情况下圆柱形物体能滚得比较远
2、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感受合作的快乐,动手实践的乐趣
教学准备:木板、尺、圆柱形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介绍活动要求:
1、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实践活动课:怎样滚得远
说到“滚”,你想到了什么?(圆柱形物体)
书上要求我们利用木板搭建一个一定角度的斜坡,然后用圆柱形物体在一定高度滚下来。

想一想:在这个滚动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的距离?
(圆柱形物体的重量、滚动的高度、木板的角度、地面的光滑度……)
为了使实验的数据,更具有可比性,所以我们同一组的同学在实验的时候要采用同一的标准,如:在同一块地面上用同一个圆柱形物体,从同一个高度来进行。

2、具体操作方法:
介绍搭斜坡:用三角板上的某个角去搭成一定度数的斜坡,在这块板上可事先每10cm 处做一个记号。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提醒自己每次滚的高度都应该从同一初,二是可以把它作为一把尺,进行简单的测量等量距离:量的时候应该从木板的底部开始测量。

如果圆柱形物体在滚动的时候遇到障碍物了,那该次实验就不能算了,所以要找比较阔的地方。

3、选择具体地点:教室太小了,不适合做实验。

下面有三种地面供选择:
水泥地、道板地、塑胶操场
想一想:这三种地面,哪一种更利于滚动?
指出:我们学校的水泥地,还有一个特点,能帮助我们计算,是什么呢?
(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边长都是120cm。

这样,当物体滚动后,我们可以先直接数几块,再加或减相差的部分。


4、分组:可以自由选择,但要利于学习。

5、记录方面的要求:
书上29页,自己通过实验,完成书上的4份表格。

完整的数据得到后,思考:
比较每次得到的平均数,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分组活动
三、全班交流反馈: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