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通用版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典诗歌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赏析教案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语文教案:古诗阅读与鉴赏-精准判断精析效果
学案49赏析表达技巧(一)——精准判断,精析效果复习任务 1.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并注意辨析其易混手法。
2.掌握主要表现手法的特征与效果。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 新高考Ⅱ卷《送别》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抒情手法①表达技巧过去在全国卷中是轮考点,而在2022年全国各卷中成为考查热点。
②就现有的考查题目看,其考法相对灵活:提问较宽泛,不聚焦于某一技巧(2016年高考卷除外),涉及技巧主要是抒情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与结构技巧,而且重在赏析其效果。
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2019 全国Ⅱ卷《投长沙裴侍郎》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景物描写作用2016 全国甲卷《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6分)结构技巧知识图要(说明:“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与“艺术技巧”“表现手法”“艺术特色”“艺术手法”等概念含义一致。
)活动一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一)熟悉古诗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主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描绘类(作用:生动形象):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描绘)了……内涵(形态)]、夸张(生动地突出了……特征)、比拟(生动传神地突出了……形象或抒发了作者……感情)、借代、通感。
(2)结构类(作用:和谐音韵、强调突出、充沛感情):排比、对偶、反复、顶真。
(3)语气类(作用:增强语气、强化感情、引发思考):设问、反问。
(4)语义类(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风趣):双关、互文。
①双关。
谐音双关: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思”与“丝”谐音,“思方尽”表现思念之深、之极。
语义双关: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里的“清白”不仅指石灰的颜色,也暗指清白的品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01 考点解读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艺术技巧,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赏析的重要内容。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02 考查方式鉴赏表达技巧命题方式通常有:1、请分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尾联。
3、某联在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03 技巧点拨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以下几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指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具体的抒情手法有:1.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2.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比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3.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
5.托物寓理。
一般是哲理诗,如朱嘉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简介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
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
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不一而足。
例1: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看来诗人是运用了多种技巧来描写这幅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画。
然而诗人的旨意不在此,而在后面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高考诗词鉴赏教案
【 - 高中作文】【篇一】高考诗词鉴赏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高二选修)教学目标:1、通过适量的读练析强化学生的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积累和鉴赏的思维能力。
2、强化学生适应各种题型的能力,尤其是主观题。
教学设想:1、抓住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讲析,并进行有效的综合讲析,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要求学生背诵和欣赏一定量的诗歌作为训练的补充,以免学生只求做题,而忽略了古代诗歌鉴赏其实是一个体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3、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心里一定在装着学生,要真正摸清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
必要的时候实施分层教学。
4、本知识点教学大约需要9课时,知识点强化训练解析3课时,综合检测讲练2课时,共约十四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要点:1、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
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之典例例析一、此知识点出现的背景分析:在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中,有三个变化最大的项,古典诗歌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笔试题,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说:古代诗歌的考察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
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行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行鉴赏。
当然,如果诗句用到的典故是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我们应该知道,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在命题是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设问,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不能有所偏废。
张伟明的说法指明了古典诗歌欣赏的四个方面,综合起来说就是“三鉴赏一评价”,由于这道题是以主观题型出现,难度不太大,而且与以前的客观题型应该存在着一定联系,这个联系应当是题目语言导向性。
就目前所见到的试题而言,具体的题型可分为两种:有话语引导的填空题型和无话题引导的短评题型,也有的是二者结合,题型很不一致,说明我们还处在摸索阶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难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形象鉴赏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
借助ppt,教师导入新课。
观看ppt 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真题演练(投影PPT)演练体悟古诗形象知识梳理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种。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抒情主人公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
可以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有由多个景物形象(意象)组合成的意境。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的形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方法探究主导学生活动:投影PPT,人物形象类答题指导利用该方法,完成相关课堂链接明确:鉴赏人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②诗中所刻画的人物有何特点?审题时要审清两点:①分清是诗中人物形象还是诗人自己的形象,②是要求分析还是概括。
解答这类题的基本思路: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从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入手。
答题的一般步骤:①什么形象(中心词应是形象);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形象的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
主导学生活动:投影PPT,物象类答题指导利用该方法,完成相关课堂链接明确:鉴赏物象题提问方式有两种:一是把物象的外在特点和内在情意分成两问提问;二是把这两问合成一问,作整体提问,如:该诗(联、阕)描绘了泉的什么形象?答题一般要扣住“物”与“志”两方面,其一般步骤:①描述物象的基本特征,②结合实际表现手法具体分析,③揭示物象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情感、志向、节操等)。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 C 15.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全国通用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温习第二部份古诗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课时达标22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课时达标221.(2018·安徽“江淮十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定风波辛弃疾再用韵,时国华①置酒,歌舞甚盛。
莫望中州叹黍离。
元和圣德②要君诗。
老去不堪谁似我。
归卧。
青山活计费寻思。
谁筑诗墙高十丈。
直上。
看君斩将更搴旗。
歌舞正浓还有语。
记取。
须髯不似青年时。
【注】①国华:卢彦德,字国华。
时任福建提点刑狱使。
②元和圣德:韩愈写了一首《元和圣德诗》,用以歌颂唐宪宗平定藩镇兵变的德业。
(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适当的两项是( CE)A.“莫望中州叹黍离”一句,是说不要望着中原哀叹故土沦陷。
“黍离”出自《诗经》,后世经常使用黍离之叹、黍离之悲来表达兴废之感和故国之思。
B.“元和圣德要君诗”一句,借用韩愈写诗歌颂皇帝德业一事,劝勉卢国华为收复失地、恢复中原谱写新篇。
C.“青山活计费寻思”一句,是说隐居的生计让人伤透脑筋,表达了作者期望归隐但又无计可施的无奈与失望。
D.“看君斩将更搴旗”一句,照顾上阕中的“要君诗”,“看”“斩”“搴”三个动词连贯而下,形象感强。
E.“须髯不似青年时”一句,作者将自己与卢国华作比较,写自己已经年老不堪,再也不像卢国华那样年轻有朝气。
解析C项,联系前文可知,“青山活计费寻思”一句,作者写自己老大无成唯有归卧青山,谋生之道却“费寻思”,事实上是以己之今况作反面陪衬,希望友人能引以为戒,发奋有为。
E项,“须髯不似青年时”一句,作者不是将自己与卢国华作比较,而是警告友人,歌舞宴饮是青年们的乐事,劝戒他不要沉溺于享乐而丧失志向,以避免消磨光阴,荒废事业。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一辈子态度?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词作于一次与友人相聚的“歌舞甚盛”的酒宴上,在对友人的殷殷嘱咐中流露出了作者的人一辈子态度。
教考链接辨析古代诗歌的体裁与题材-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简称五律、七律。通 常的律诗为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 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 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 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 五绝、七绝。
(3)曲,韵文文学的一种。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 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 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散曲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无 宾白科介,便于清唱。
2.古代诗歌的结构特点 (1)诗歌常见的思路结构
律诗常 见结构
绝句常 见结构
教材链接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 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酬赠送别诗 送别是古代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这类诗歌主要抒写离别之情,借 对送别情景的描写,表达依依不舍的离情别绪,或留恋,或安慰,或嘱咐,或祝 愿;有伤心,有惆怅,有期望等。
选项 标题 意象
情感 技法
突出特点
往往有“送”“别”“赠”“酬”等字眼。 ①空间意象:长亭、灞陵桥(亭)、南浦、渡口、古道。②时间意象: 日暮、月夜、清晨。③环境意象:杨柳、柳絮(杨花)、孤帆、流水、 寒蝉、船(舟)、古道、夕阳、西风、春草、残笛、烟波、浮云、鸿 雁。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教案
古代诗歌阅读教案“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
”诗歌是高度凝炼的文字,是作者发挥想象并浓缩在心中的一幅至美图画,一字浓缩数语,一句就是一个场景。
因此,读懂诗歌,须字斟句酌,善于想象,不可操之过急,浮于表层,不求甚解地盲目去做题。
无论是平时的训练,还是在考场上,读懂是做对的前提,读是第一位的,具体到每一首诗,应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诗。
一、从“四角度”入手,读懂诗歌大意抓标题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应用体验]卷别标题重要信息1.2017年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①交代地点(礼部贡院);②表明了事件(阅进士就试);③暗示作者身份(主考官)2.2017年全国卷Ⅲ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交代了写作缘由(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②表明了对象(元九、李二十);③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戏赠)3.2017年北京卷晓行巴峡①点明了写作时间(晓);②表明了事件(行巴峡)4.2016年全国卷Ⅰ金陵望汉江①交代了写作地点(金陵);②表明了事件(望汉江);③明确了诗歌题材(即景抒怀诗)5.2016年天津卷登裴秀才迪小台①交代友人(裴秀才迪);②交代事件(同友登台远眺);③暗示手法(借景抒情)6.2016年山东卷水仙子·舟中①交代了地点(舟中);②暗示了题材(羁旅行役诗)7.2015年四川卷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①点明了写作时间(夏日);②交代了事件(游山家);③表明了诗歌题材(山水田园诗);④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闲适愉悦)8.2015年全国卷Ⅰ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羁旅思乡诗);②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看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
第十讲 古诗的表达技巧(二)表达方式与结构技巧-2024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 第三步,析作用
• 诗歌描写了李将军的居住环境——“冷静”,书房的陈 设——“墨画”“一架书”等,借环境描写来烘托李将军 有文人的趣味;对次要人物的描写——“侍儿知礼数”, 从旁衬托出李将军知书达理、富有文化修养等特点。另 外,李将军最突出的特点是喜爱置身书房“吟哦”“任 狂疏”“爱读英雄传”等,体现了他喜爱读书、个性狂 放的一面。
感情更有广度、更有深度、更加丰富。
描写
天下万物,无非静态和动态两种态势。写静态,便于
动静 显现事物的外形;写动态,有利于传达事物的精神。 结合 诗人往往把动静两种态势的对象安放在同一个意境中,
收到动静相衬、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修辞 手法
如比喻、衬托、比拟、联想想象等
表达 写景 方式 角度
观察 顺序
抒情
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借景 指的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借景 抒情 抒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触景 是指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
生情
生某种感情的抒情方式。
寓情 于景
诗人将喜怒哀乐等情感融入描写的景物之中。
2、练习1:请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抒情方式。
诗句
抒情方式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借景抒情
②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念奴娇·赤 直抒胸臆 壁怀古》) ③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借物抒情
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细节抒情
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 用典抒情
抑扬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点明主旨。
01 总体把握 五法快速读懂诗歌-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全国通用)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01 总体把握五法快速读懂诗歌内容一总体把握,五法快速读懂古代诗歌阅读在诗歌鉴赏中,首先是要读懂诗歌内容,读懂是王道,读懂是鉴赏和表达的基础。
因为任何诗歌鉴赏都是分三步进行的,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二快速读懂诗歌内容的方法(一)读懂诗歌题目(二)读懂作者(三)读懂注释(四)读懂诗家语(情语景语典故倒装省略)(五)读懂诗歌结构三方法运用示例一、读懂诗歌的题目(看标题,抓题眼)标题是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其蕴含的关键信息有:①时间、地点、对象、事件;②诗歌内容的概括;③写作缘由或目的;④表明诗歌题材,暗含诗歌表达技巧;⑤情感或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如:年份、卷别题目重要信息2022年新高考全国Ⅰ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①“醉落魄”,词牌名;②“人日”,指出了时间,正月初七;③“南山”,指出了地点;④“约”,邀约朋友;⑤“应提刑懋之”,邀约对象,提刑,官名,是词人朋友所担任的官职。
可知,这是一首写与官友在正月初七去南山寻访风景的词2022年全国甲卷《画眉鸟》《画眉禽》①点出了写作的主要对象——画眉;②暗示诗歌题材可能为咏物诗,暗含可能运用托物言志的表达技巧;③抒发某种情感或揭示某种哲理2022年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①“白下驿”,地点名,指出了事件发生的地点;②“饯”指出了具体事件,饯别,送别;③“唐少府”,点明了饯别的对象。
可知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歌,暗含送别的情感2021年新高考全国Ⅰ卷《寄江州白司马》①“寄”表明这是一首写给朋友的诗;②“江州白司马”表明了“寄”的对象2021年全国甲卷《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和”表明了诗歌的题材;②“南丰先生”是写作的对象;③“出山”即事件内容,指出了诗歌的主要倾向【对点训练】❶阅读下列诗歌的标题,写出从标题中读出的内容。
(1)《赠别郑炼赴襄阳》(2)《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3)《纪村事》(4)《题许道宁画》(5)《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6)《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答案】(1)①“赠别”表明了题材是送别诗。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动静结合 学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动静结合【学习目标】掌握鉴赏古诗词的基本方法,系统地掌握动静结合的表达技巧,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一、课前导入《归园田居》(其一)中运用多种手法来写景,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描写的是近处的静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描写的是远处的动景。
这几句诗采用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幽静淳朴的田园风光,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动静结合就是在写景时对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根据动静结合的方式和艺术效果,把这种手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动景和静景皆为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没有侧重。
如《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是静景,写出了天空的空阔、辽远,原野的碧绿、无垠。
“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动景。
诗人由静而动,变单调为多彩,使得草原的勃勃生机呼之欲出。
2.以动衬静,衬托出环境的静寂、幽深。
动景是陪衬,静景是重点,是基调。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本诗主要写春山夜晚之静。
但“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景,诗人以动衬静,收到了精妙的艺术效果。
3.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增强动感。
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中“群山万壑赴荆门”,一个“赴”字将静止的写成了动态的,突出了景物特点和诗人的心境。
4.化动为静,化有声为无声。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遥看瀑布挂前川”,一个“挂”字化动为静,将流动的水比作挂在山间的巨大白练,突出了瀑布的色泽和气势特点,生动形象。
二、典题例析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参考译文】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睁开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
落日西垂,鸟儿在晩霞中飞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
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
高三语文 《古典诗词鉴赏》精品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2021届高三一轮复习必备——古典诗词鉴赏考点阐释考试说明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鉴赏评价才能是语文阅读才能中最高的一个层次,需要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根底,还需要文学、文体以及其他许多知识和才能才能形成的一种专门才能,但高考考的只是“初步的鉴赏〞,所谓“初步鉴赏〞指的是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作概要的赏析,无需引经据典,也不需要拿试卷以外的作品进展比较,只需对作品本身的特点进展鉴赏。
只要对诗词曲有兴趣,对课内同类作品认真研读过,做这类题也并非很难。
古代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以及对联等,高考对古代诗歌的阅读才能的考察,主要是通过详细的文字表述性试题来表达的。
考察作品以唐宋诗词为主,作品体裁以近体诗和词为主,考点分布比较全面,形象语言表达观点态度均有不同程度的考察,题量稳定,一般设2道题,分值有增加的趋势。
唐诗鉴赏一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主轴,直到2021年以前都是独霸天下的。
随着地方卷的增多,命题的选材、题型等也随着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可喜场面,唐诗不再是一枝独秀,但仍是命题者选材的首选。
从风格上看,唐诗大致与唐代历史的分期一致:初唐万象更新,诗歌表现的是欣喜、创新的气象;盛唐繁华竞逐,诗歌那么或者者寄情山水,或者者表现文人雅士的雅趣,或者者咏怀状物等等,诗歌的情感以大气、豪壮为主;中唐在安史之乱后国运衰微,诗歌那么多为忧国忧民、讽劝时弊;晚唐国力孱弱,诗歌那么是在讽谏中流露出对盛唐气象的神往和对唐帝国的忧虑。
近五年选取的唐诗有首25,占诗歌考题总量的近1/3.命题者往往将前人对字句的甄别、前人的评述〔包括将两首诗歌比较起来评述〕等作为命题点,以期通过比较、联想,使考生获得古诗学习的一条好方法。
这一点,从2021年以后的高考试题可以得到验证。
另外,赏析、探究类题目也频现高考试题。
和明清及近代诗歌一样,唐代以前的诗歌在高考试题中所占比例不大,但不是可以忽略的。
高三一轮复习古诗词鉴赏之如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教案精品版
三种样式及其特
三种样式及其特征。
征
网络
3 掌握 文本 诗歌鉴赏 24 字诀 F B、F 大部分学生能掌握其 5min 教师概括 中要领。
4
理解 文本 《节妇吟》
B
5Leabharlann 理解 文本 《虞美人》、《将进 C
酒》、《登高》三首
诗歌的情感及其
归属类型。
6
运用 文本 2015 年全国 1 卷诗 H
歌鉴赏题
B 通过引导,大部分学生 10min 能理解本诗的双重内 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
内
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探究把握诗歌情感的有效方法,掌
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此前自己所积累的有关诗歌鉴赏技 巧的各种经验,教师再加以概括成 24 字诀。最后通过
握并能熟练运用所学方法。
课堂、课后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教学难点
理清诗歌的情感思路,明确诗歌的 反复吟咏,指导学生抓住诗歌的各种关键信息,多方 情感变化,体味诗歌的复杂情感。 面解读,理解作者情感。
……………………………………………………………名校名师推荐…………………………………………………
课堂教学设计表
案例名称
按图索骥 探骊得珠 -----如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授课时数
1 课时
设计者
所属学校
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高考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考查,主要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要求考生从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及思想内容入手,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探析其妙,表达其妙,并且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可信。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 文科班的学生,语言感知能力较强。但由于生活阅历较浅,对于一些表达人生失意、抒发壮志抱负的 情感较难引发共鸣。 初始能力: 经过近两年的高中语文学习,学生已经阅读相当数量的诗词歌赋,具备一定的基础技能。见到一首好 诗,会叫好。但问他们好在什么地方,却说不清楚或辞不达意。究其根源在于不能抓住诗歌有效信息,不 能以语言作为突破口,感受诗歌意象的特征,从而挖掘出诗中的情感,并精练地表述出来。 信息素养:
2025版高考语文全程一轮复习第一部分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三透析题型弄清规律题型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件
(2)关注诗歌本身赏效果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 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也有人认为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的前两句写 自己独爱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却无意于黄鹂,表现出诗人恬淡的胸襟;而野渡 无人,水急舟横的景象里,蕴涵着一种不得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而忧伤的情怀。
对偶、拟人。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根据题目中的“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手 法”)
(2)根据写作对象判断(写景要考虑景物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写事物要 考虑正侧描写、烘托映衬,写人物要考虑写人的手法;兼而有之则要 从其关系上判断)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这首词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4.借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 锁二乔。”(杜牧《赤壁》)诗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请 作简要分析。
答案: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 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的妻子,小乔是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命 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掳去,意 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 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鉴赏用语规范: 句式参考:……句(扣题目)表现了……(扣格式)。 词语选择:伤别、幽淡惆怅、渲染烘托、别离、不舍(扣关键词)。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古歌 汉乐府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 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愁”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赏析一、自我诊断知己知彼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11分)(安徽安庆2017届重点中学模拟试题)秋日送容至潜水驿刘禹锡候吏立沙际,国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鹄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点出送别的地点及其周围的环境,“沙际”点明送客的地点在水边,接着写竹林、溪流环绕田舍,自然环境清新可喜。
B.领联描写送别时的景象,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描绘了静谧安详的自然景象,写出了秋季时令特征和生活趣味。
C.额联上下句运用列锦的修辞,枫林、鼓声、茅屋、鸡鸣等构成名词性意象组合,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D.颈联中作者观察视角聚焦在送别环境,突出田野中富有生机的一面,围绕题目中的“秋日”选择意象,营造了送客将别时的环境。
E.尾联明确点出此次送别地点在潜水驿,作者写写驿楼、宫树和马鸣,结句托物言志,以驿马疲惫再三嘶鸣,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BE。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B项,“描描绘了静谧安详的自然景象”错,鼓响鸡鸣描绘的应该是喧腾的景象。
E项,“托物言志”错,应该是“借景抒情”。
(2)请从写景角度简要赏析本诗颈联。
(6分)【答案】①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以鹊噪衬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②视听结合。
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③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每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题干要求从写景的角度来赏析。
“噪”是听觉,“飞”“晚禾”“秋草”是视觉;“鹄噪”“蝶飞”是动,衬托出了“晚禾”“秋草”之静。
“鹊鹄噪晚禾地”是从远处落笔,“蝶飞秋草畦”则是从近处勾勒。
根根据以上分析分条表述即可。
二、温故知新夯实基础知识点1. 表达技巧分类知识点2.鉴赏表达技巧的步骤三、典例剖析思维拓展考点1. 鉴赏表达技巧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题目。
(11分)(安徽名校联盟2017届最后一卷试题)玉楼春白莲王夫之①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
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②心窥晓镜。
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注】①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想家。
年轻时参加抗清复明斗争,失败后隐居山林,潜心著述。
②檀:红色。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一、二句描写莲塘秋夜的清幽景色:弯月当空,低照池塘,波光闪动,把读者带入一个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美丽境界。
B.三、四句描写白莲的清雅风姿:莲叶茂盛,恰如冉冉绿云;莲花初绽,好似刚刚匀就脂粉的美人,散发出阵阵馨香。
C.五、六句描写白莲的孤独情态:荻花纷飞,秋水生寒,白莲独自抱着红蕊映照湖面,仿佛在对着镜子窥视自己的晨妆。
D.七、八句转写对白莲命运的关心:将来白莲的芳魂会归向何处?末句营造出一种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
E.这首词由虚到实,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章法谨严,写景细致入微,感情含蓄蕴藉,体现出十分高超的艺术技巧。
【答案】DE【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D项,“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错,应是一种凄迷渺茫的境界,暗示白莲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难觅芳魂。
E项,“由虚到实”错,应为由实到虚。
【易错点】对诗句情感把握不准会出现错误,对手法的鉴赏积累不够对诗句理解错误。
【方法点拨】诗歌的选择题常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手法的使用、情感的表达三个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手法,而且做到能够清楚的辨析灵活的运用。
(2)这首词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抒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案】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分)词人以莲自况,把自己的情志寄托在白莲身上,抒发了自己在明亡之后孤忠自守、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不与异族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这是一首咏物词,词人通过白莲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这是典型的借物抒情,也可以说是托物言志。
在分析表达的情感时,要分析意象特征,知人论世。
莲花本身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白莲更显其洁身自好的情操;联系词下注释给出的词人的身世背景,可知词人是以白莲自况,表明自己不与异族同流合污的忠贞气节。
【易错点】学生在分析表达技巧时,容易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中的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混淆。
【方法点拨】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手法,而且做到能够清楚的辨析灵活的运用。
例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目。
(11分)(广东湛江2017届一模试题)市乡子①苏轼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涨渌。
春雨暗日台,乱洒歌楼湿粉。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注】①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词人因揭露新法弊端被贬至黄州。
②蒲有:即“葡萄”,喻江水澄激碧绿。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琼杯,玉制的酒杯,亦用以美称酒杯。
B.“岷峨”指四川岷山、峨眉山,苏轼常常在诗词中用“岷峨”代指家乡。
C.下阕前两句“暗”和“乱”两字写山上春雨忽至,营造了悲凉清冷的氛围。
D.下阕后三句描写骤雨复晴的景色,东风吹散云雨,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半边天。
E.本词描写的自然景观阴晴不定、神奇瑰丽,直接抒发了词人对身世际遇的感慨。
【答案】CE【解析】本题考査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C项,“暗”“乱”两字突出了春雨飘忽不定、倏来倏往的特征,并未营造悲凉清冷的氛围。
E项,“直接抒发”错误,本词应该是寓情于景,在景物描写中蕴含词人对身世际遇的感慨。
【易错点】对诗句的理解不够精准,写景抒情的手法判断错误,【方法点拨】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手法,而且做到能够清楚的辨析灵活的运用。
(2)本词上阕写景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实写落日美景倒映在酒杯里,青山绿树把杯中美酒都染绿了。
②虚写杯中琼浆是岷山、峨眉山积雪融化而来,万顷的江水正像那未过滤的酒。
③虚实结合,想象奇特,扩展了时空,表现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与旷达胸怀。
(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本题要求赏析“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要结合词句分析“虚”“实”各自的内容及效果,最后指出词句运用此种手法所表达的情感。
上阕写词人看到的黄昏景致。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水天色的景致,是实写。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酷”句词人看着满眼碧绿的江面,回想起初到黄州时,竟认为这碧波荡漾如葡萄美酒般的江水是由岷山与峨眉山上的雪浪融化而来的,是虚写。
虚写部分的想象十分奇特,营造了空间的辽阔感;同时,因苏轼是眉山人,峨眉山的雪浪勾起了思乡之情,壮阔的想象表现出词人旷达的胸怀。
【易错点】学生在分析表达技巧时,容易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中的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混淆。
【方法点拨】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不同的手法,而且做到能够清楚的辨析灵活的运用。
四、举一反三成果巩固考点1. 鉴赏表达技巧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题目。
(11分)(吉林白山2017届二模试题)如梦令春景秦观①莺嘴啄花红溜②,燕尾点波绿皱③。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④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①秦观:字少游,北宋文学家、词人。
此时他因党祸被贬到杭州做官,继而又被削职,流落到湖南郴州,其间跟家人朋友聚少离多。
②红溜:形容花朵娇红。
③绿皱:形容春水绿波。
④《小梅》:乐曲名。
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1)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二句直笔写春。
莺莺歌燕舞,花红水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
B.一个“溜”字,一个“皱”字,将宁静的春色搅动,又是那样轻柔,那样温和,那样令人陶醉、销魂。
C.三、四句写天寒指冷,玉笙冰凉,一曲《小梅》鸣咽回荡,响彻天空,这使得词作境界一转,可见词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
D.“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是点题之笔,词人借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春色渐老,春光即逝,更有那刻骨的相相思深情。
E.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
眼前莺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
一曲《小梅》,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
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答案】CD【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C项,“可见词人心中更留恋的还是点点梅花盛开的冬景”错,第四句化用李璟《山花子》“小楼吹玉笙寒”句,是为了表现与外界春光明媚格格不入的忧伤情。
D项,“比喻的修辞手法”错,词人写绿杨如人一般瘦,应为“拟人的修辞手法。
(2)本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分析。
(6分)【答案】①以乐景衬哀情。
词从愉快之景象叙起,反衬心境的悲苦。
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情。
②化用。
词人化用李環《山花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句,写女子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借以表达悲苦和思念。
③拟人。
写人与绿杨一样消瘦,以生动的形象表达伤春念远之情,而“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意自在其中,让人想象到一幅花落絮飞,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④反复。
“依旧”一词,反复运用,指《小梅》之曲悠悠不尽,表现词人忧思情怀不尽。
同时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在意象特征上,本词首二句直笔写春,旨在突出自然春光的美好,反衬内心春光逝去、别离相思的悲苦。
在炼字上,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形象生动,用拟人手法写出伤春思人之情。
在用词上,“依旧,依旧”的反复,既朗朗上口、音韵和谐,又极尽《小梅》曲之悠悠不尽。
词中比较隐蔽的手法是“化用”。
李璟《山花子》有“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向,写思妇念远之情。
思妇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醒来时,正值细雨迷蒙、寒意袭人,梦中鸡塞似近在咫尺,而醒后回味却远在天涯。
唯有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问。
然而风雨楼高,吹笙非但不能减轻相思愁闷,反而更添怀念之情。
词词人采用化用手法,借以表达悲苦和思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
(11分)(吉林市普通中学2017届第三次调研试题)秋夜二首(其一)孔文仲①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
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②。
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③。
【注】①孔文仲生性狷直,为官廉洁。
他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被罢官。
此诗写于被罢官后。
②苍鹯:一种猛禽。
羽翰:翅膀。
③汍澜:流泪的样子。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诘问夜晚为何如此漫长,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强烈表达出内心之愁绪。
B.首联以季节、时间和居所的环境来衬托,突出了诗人清贫的生活状况以及孤寂的心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