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3 背影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背影》课文原文及教案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直入主题
提问:我们形容成熟的男性的美,通常会用一些什么样的词语?
学生回答。
老师提示:我们在《背影》一文中将会看到与大家期待的不一样的中年男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或者听读课文),思考:《背影》是一篇写_________的散文。(屏显)
学生自由回答。
三、读“父”
学生深情朗读。
(二)咬文嚼字感受别样的“父爱”。
聚焦父亲的穿着、父亲的动作以及文章中随处可见的细节如“拣定靠车门的一张椅子”、“紫毛大衣”、“嘱我路上小心”、“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等,来体会父亲对“我”竭尽全力的甚至有点狼狈的爱。
(三)教师小结。
(屏显,学生朗读)
父亲的爱是那再三的再三的叮嘱唠叨一千遍一万遍还是不放心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背影》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背影》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背影》是⼀篇纪实散⽂,也是⼀篇描写亲情的极好的叙事散⽂。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三课《背影》教案 【学习⽬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爱的深沉。

2.学习⽂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物形象的写法。

3. 珍爱亲情,增进与⽗母的沟通和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诵读课⽂,在品词析句中,体会⽗爱的深沉。

难点:学习⽂章抓住细节描写刻画⼈物形象的写法。

【教学过程】 ⼀、激情导⼊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以上熟悉的⽂字来⾃于哪篇课⽂,你能把其余的部分背出来吗? 学⽣回答,引⼊⽂题,⾛近作者。

⼆、美读赏析,聚焦“背影” 通过学⽣阅读课⽂,理清⽂章思路,突出作品描写的重点,进⾏初步赏析。

⾃读,提问,感知。

1.⽂题为“背影”,那么⽂中⼏次写到了⽗亲的背影?“背影”在全⽂中起什么作⽤? 2.你认为最感⼈的是哪⼀次背影? 3.⽂中描写普普通通的“背影”,为什么会如此感⼈?描写“背影”时主要刻画了哪些细节?(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现在,再读这幅⽂字描绘的画⾯,你⼜读出了哪些刚才你没读出的东西?(学⽣朗读,再次体会第⼆次背影) 三、品词析句,读懂“橘情” 通过主问题的挖掘,让学⽣体味出⽗亲买橘的不易以及⽣活的艰⾟,在反复的揣摩中体会⽗爱的深沉。

问题探究:⽗亲为什么给⼉⼦“买橘”? (学⽣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四、总结2.部编版⼋年级上册语⽂第⼗三课《背影》教案 教学⽬标: 1、抓住⼈物的⾔⾏和细节描写,感受⽗爱。

2、能抓住⼈⼈物的⾔⾏和细节进⾏对⽗爱的表达。

教学设计: ⼀、古诗导⼊ 师:同学们,先让⽼师念⼀⾸古诗吧。

《游⼦吟》诗中的哪些地⽅让你感动呢? 师:⾃古多情伤离别,更何况是⾻⾁之情的离别呢!母亲看着孩⼦将背上⾏囊独⾃远⾏去寻找遥不可知的未来。

已⽆语,她只能将牵肠的担忧和揪⼼的疼爱⼀针⼀针地缝进游⼦厚实的⾐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背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背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分析《背影》的语言表达,提升学生对于散文语言特色的感知能力,培养运用生动、贴切的词汇和句式进行表达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和形象塑造,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和解读文本。
3.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散文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文本的审美特征,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尝试进行个性化表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背影》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背影》
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厚感情;学会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美好品质;体会散文的韵味,提高文学素养。
其次,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我发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过于热闹,但缺乏深入的思考。在引导讨论时,我应该更加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鼓励他们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并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此外,学生在分享讨论成果时,我发现有的同学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课堂中,我应该多给予这类学生机会进行口头表达,帮助他们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背影》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散文,它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父亲的敬爱和思念。散文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背影》这篇课文。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对于难点三,教师可以提供写作练习,如仿写、扩写等,让学生在模仿中学习,逐步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品味朴实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理清文章脉络。

2、引导学生研讨品读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品味朴实的饱含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的父子深情。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被认为是“抱大的一代”,他们生活在父母的怀抱中,虽享受幸福,却往往体会不到幸福。

因此学习本文可以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关爱,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教学设想】1、朱自清的《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一篇叙事散文,其语言质朴,饱含真情。

主要围绕特定环境中“背影”的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教学适合采用自主参与活动的教学方式,实施探究性学习,掌握自主式学习的方法。

教师首先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中,以“情”为切入口,采用朗读法,在诵读中体味出文章所蕴含的父子深情——父亲爱儿子,儿子理解怀念父亲。

2、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动脑动手。

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

3、在学生感悟文章真情的基础上,品味生活,感悟亲情,培养学生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珍爱亲情,用感恩的心对待关爱自己的人。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含动画歌曲《背影》、电视散文《背影》、歌曲《父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动画歌曲《背影》,感受父子深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快速朗读课文,划出文中与“背影”相关的语句,思考:(一)问题导学1、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各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表达了什么中心?3、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二)互动探究以学生独立思考为主,第1题的后一问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背影》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背影》学案(含答案)

13 背影【学习目标】1.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通过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体会语句所表达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1.对父亲背影的描写的效果与作用,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原因。

2.通过朗读等方法,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看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把你自己有疑难的字词写在后面吧。

狼jí() chóu()躇蹒.跚()琐屑.()颓.()唐 diàn()记()()2.《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

文章通过记述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父亲之情。

学习研讨3.本文几次写到我流泪?我流泪的原因又各是什么?4.品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中“我”为什么要仔细描写父亲的穿戴?(2)找出文中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3)找出文中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为你买几个橘子去。

”,坚持为一个二十几岁已年轻力壮、会照顾自己的儿子买橘子,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5.研讨交流:有些同学的父亲,为了工作、生活而奔波,很少与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有些同学的父亲,可能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难以让同学所接受。

但是,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父爱也是无时无刻不在的。

只是它总是沉默的,不像母爱一样外露,所以你们误以为它不存在,忽略了它。

现在,让我们一起追忆或寻找自己的父爱,谈淡你对父爱的理解。

6.文学作品选取标题非常重要,课文为什么不以“浦口送别”或“回忆父亲”为题,而偏偏以“背影”为题呢?7.质疑问难: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难要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请把它写下来拓展学习重读《背影》记得第一次读朱自清的《背影》是初中时代。

还记得当时的语文老师,扶了扶镜架,对我们再三强调:“`蹒跚`二字是`父亲`为生活奔波忙碌大辈子的真实写照,具有深刻含义。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

背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抓关键词体会深沉的父爱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体会父子情深,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

引导学生用“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悟作者由感情的聚焦点——背影抒发的真挚亲情。

学习叙事中的选材方法——截取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有人认为父爱就孩子调皮时严厉的目光;又有人认为父爱就是孩子成功是欣慰的笑容;朱自清认为父爱就孩子离别时转身的背影。

今天我们就走进朱自清的质朴散文《背影》。

二、介绍背景作者在答《文艺知识》编者关于散文写作问题时又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

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

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首先我们先来看下《背影》的写作背景,请同学轻声朗读,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三、品来信,由上可知,一封来信,让作者潸然泪下,情不能自已写下这篇文章,是信中的哪句让作者如此动容呢?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到,并体味其中表达的情感。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从父子两个方面来体会其中的情感)四、赏背影,感悟真情细读这封来信,我们感到父子俩的真挚感情,带着一股淡淡的哀伤就从信中流溢而出,这种真情在作者心中跌宕、凝聚、沉淀最终定格成一道永恒的风景——背影。

就让我们带这这种感情去品味它。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呢?课文哪一小节是具体描绘背影的呢?听朗读,思考:赏背影(一)、用一个词来描述你看了一个怎样的背影?(二)、选择其中的一个背影,再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赏析这个背影。

如我从这个词品味到这是一个背影。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语文教案教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总结、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 了解《背影》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 学会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

3.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1. 学会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

2.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1. 学会理解和分析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

2. 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1. 电子教具(投影仪、电脑等)。

2. 黑板和白板笔。

3.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 让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激发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付出。

Step 2:语言与背景分析1. 带领学生了解《背影》的作者鲁迅及其背景。

2. 分析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如“背影”、“街心”、“昏黄的灯光”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Step 3:整体阅读与理解1.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Step 4:细节理解与讨论1. 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课文中的重要细节,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作者感到惭愧和愧疚?为什么他要去盯着父亲的背影走?这些情节和细节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受?Step 5:语言表达与感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2. 学生进行小组分享,互相倾听和感悟。

Step 6:拓展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写一篇文章,表述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2. 学生可以选择一幅图片,用诗歌、散文或绘画的方式表达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Step 7: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加深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2. 教师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3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13背影知识与技能1.品味文章质朴的语言。

2.学习在特定的环境下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3.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4.理清线索,把握中心。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师生讨论;小组合作;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1课时1.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重点)2.重点探究,明确行文线索。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

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提问1:听读课文并思考: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本文写了父亲为“我”送行并爬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情,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提问2:自读课文,画出文中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分小组朗读、交流这些句子,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

目标导学二:重点探究,明确行文线索提问3: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背影”?这几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提问4: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可为什么又要写与此似无多大关系的第二、三自然段?明确:这两自然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境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做铺垫。

当时,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祸不单行。

父亲还账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

家中境况可想而知。

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

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

提问5: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试试看,你能发现吗?明确:①“背影”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文章开头,回忆(惦记)背影;父亲买橘,细看(刻画)背影;父子分手,远望(惜别)背影;文章结尾,再现背影。

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
》教案(12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1
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9教学设想课文教学方案是教师自己读出来的要找到自己动情的原始心理历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背影》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背影》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课《背影》教案及知识点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文的主旨思想,理解“爱”的真谛,认识父母对孩子的深刻爱意。

2.通过读《背影》一文,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和教育。

3.培养学生细心体会文学语言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在表达人物情感方面的力量。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并锻炼总结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并加以分析。

2.掌握本文主旨思想,并进行思考和总结。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感性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阐述和总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提问:“父爱如山,父亲们对你们的爱是怎样的呢?”2. 学习1.朗读全文,学生跟读,并可以回答问题:–文章讲述的是什么事件?–事件中,儿子和父亲的互动有哪些方式?–为什么说父亲的背影比他人的背影好看?–文章想要表达什么主旨思想?2.教师对文中生词进行讲解,并帮助学生完成词语搭配和填空。

3.在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如何分析:–词语的用法(如“高大”、“瘦削”、“孤独”等)。

–具体的行为举动(如父亲的吩咐、举止动作)。

–情感表达(如父亲的悲伤等)。

4.阅读理解题:通过问题回答和连线题等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3. 练习1.综合练习: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用文章中的描述描绘一个人物形象。

2.写作练习:让学生围绕“爱”的主题,展开思考,写一篇文章。

教师可以着重讲解全文结构和句式,鼓励学生多联系写作。

4. 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2.简单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整理出文中人物形象的描写、故事情节和主旨思想等内容。

四、知识点1.人物形象:语言作品中通过描述人物的方式来描绘其形象特点、性格特征、情感表现等,从而塑造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2.主旨思想:语言作品的核心思想和意义,包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价值观等思想内容。

3.写作能力:通过阅读、理解、学习和总结文章中的各种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背影》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背影》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背影》的情感内涵,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习并运用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叙事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情感体验、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情感共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亲情的感悟,培养他们对家庭、父母之爱的珍视和感恩。

教学重点:文章中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学生对亲情价值的感悟和感恩情怀的培养。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父亲深厚情感的表达。

激发学生从个人经历出发,感悟亲情的意义并表达对家人的感恩。

作者简介:朱自清: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以其清新的文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著称。

《背影》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达了对父爱的怀念和感激。

教学准备:《背影》课文PPT课件,包含朱自清的生平简介、作品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与亲情、父爱相关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感受亲情的温暖。

学生作业本、笔、角色扮演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眼中的亲情”写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朱自清的照片和简介,简要介绍其生平和文学成就。

2. 通过亲情、父爱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亲情主题的兴趣。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背影》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课文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课文: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尤其是对父亲背影的描写。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如“蹒跚”、“潸然泪下”等,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讨论作者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及其象征意义。

深入探讨(15分钟)1. 细节描写: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手法,如使用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 亲情价值:讨论亲情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父爱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互动活动(20分钟)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文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情节和角色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背影》语文教案

《背影》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2.学习抓住细节描写,体会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付出。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1.体会父亲的形象和背影的象征意义。

2.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

2.概括课文主题。

教学准备:1.课文《背影》2.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聊聊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回忆与父亲相处的美好时光。

2.提问:你们觉得父爱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自读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背影》,注意把握文章大意,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a.课文中父亲的形象是怎样的?b.课文中的“背影”有什么象征意义?c.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父爱?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四、写作训练1.请学生以“我的父亲”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

2.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与父亲相处的时光。

具体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聊聊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小故事,引导学生回忆与父亲相处的美好时光。

2.提问:你们觉得父爱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自读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背影》,注意把握文章大意,理解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a.课文中父亲的形象是怎样的?b.课文中的“背影”有什么象征意义?c.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父爱?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父爱。

2.提问:你们认为课文中的“背影”在文章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二、课堂讨论a.课文中的“背影”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b.你认为课文中的“背影”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c.你从课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父爱的细节?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三、写作训练1.请学生以“我的父亲”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

2.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四、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学会感恩,珍惜与父亲相处的时光。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3《背影》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3《背影》
师:大家分析得颇有道理,那么这幅画面到底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还有哪些我们没有读出的东西,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美术作品导入,由形象的画面到生动的文字,激发学生阅读、探究的兴趣。而且二者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处,为“背影”定格,成为永恒经典也埋下伏笔。
媒体&信息技术应用2
2.感受作者朴实的语言风格。
3.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情,培养学生懂得感受爱,也懂得回报爱的优良品德。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
2.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含蕴深情,在议论和抒情中直抒胸臆,以表达深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结合背景,深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民族传统伦理美德,并能迁移到对自己生活的理解。
浦口送别的时候朱自清才20岁,因为年轻,所以他当时也会对父亲的琐碎的表达爱的方式表示不满,可是当他在八年后,随着自己心智的成熟,对父爱的感受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当时的自以为是也感到非常的后悔,自责。他把自己这种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情感勇敢的展现在了众人面前,我想,这就是这篇文章最感人至深的地方。
觉得父亲迂、令人讨厌。
学生活动1
自查朱自清的简介。
媒体&信息技术应用1
活动意图说明:
回顾旧知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二:课程导入
教师活动1
今天,老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艺术理想和进程的油画作品《父亲》(屏显),它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这幅画的面部特写极具震撼力,同学们从画面中读出一位什么样的父亲?
(1)“父爱”这个大情感中,你能将它细化成更贴近我们的情感吗?举例:体贴、关心、担心、宽容、担当、牵挂、不畏艰难、依依不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3课《背影》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3课《背影》教案
-修辞手法分析: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教师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词汇句型的运用:学生在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型进行表达时可能遇到困难,需要教师设计相关的练习和活动来加强巩固。
-创作实践:如何将所学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挑战,教师应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背影》描绘了朱自清先生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和敬爱之情,学生需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通过生活琐事表达的情感。
-分析写作手法:课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学生需要学会分析这些手法在文中的具体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掌握词汇句型:学生需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如“蹒跚”、“赋闲”、“踌躇”、“晶莹”等,并能正确运用到口语和书面表达中。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亲情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写作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情感表达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6.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亲情的短文。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3.背影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3.背影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13.背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经意的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

比如:春天树尖上长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远处传来的一首怀旧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为我们准备了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这样的事,也许还有很多很多。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背影》。

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家庭变故。

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

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相爱相怜的感情,所以更唤起人们的同情、叹惋和共鸣。

二、课文欣赏㈠整体感知:两个问题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2.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表达了什么中心?回答:四写背影。

“背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

分别为:⑴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第一次是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

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的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⑶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

⑷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与文章开头呼应。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3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3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3背影》优质课教学设计:13 背影【教材分析】《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1.通过对“背影”的分析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2.把握文中“我”的情感变化,深入理解文本。

3.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写法。

4.品味本文质朴典雅的语言。

5.把握写人记事散文的基本特征,学会欣赏写人记事散文。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事,一些细节,会引发我们内心的感动。

也许是父母一个深情的凝望,也许是爷爷奶奶一个和蔼的笑容,也许是老师在作业本上留下的一个个红勾……正是生命中无数美好的感动,让人间变得温馨动人。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仅仅记录的一个小小的背影,却感动了阅读它的无数人。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其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毛泽东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写作背景:《背影》是记事散文,写于1925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本文是作者追忆八年前的往事。

1917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

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事。

作者当时20岁,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案:13 背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案:13  背影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教案:13 背影涵。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

2、语言揣摩,背影品味,感悟亲情。

【评价任务】1.通过速读课文,能概括文章大意。

2.品读课文中描写父亲的语句,体会父亲的爱子深情。

3.合作探究,掌握人物的描写手法及细节描写的作用。

4.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伟大的父爱。

【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导读文本(导入新课)学习任务:倾听音乐,欣赏小诗,引发共鸣。

教师指导:[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见云资源),并欣赏一首小诗。

]“父爱是拐杖,让我们在人生中少摔跟头;父爱是良言,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父爱是阳光,让我们健康地成长;父爱是音乐,让我们快乐地生活;父爱是蜡烛,为我们默默地奉献着自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背影》,看看这篇文章为什么感人至深。

(板书课题《背影》)二、展示预习成果,梳理基础知识(预习检测)学习任务:结合“预习提示”,梳理基础知识。

1.生字词。

2.作家作品。

3.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父爱”的名言佳句。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学习)学习任务: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线索。

跳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1.本文几次写到“背影”?明确:本文四次写到“背影”。

2.四次“背影”各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请学生用笔将原文勾画出来)明确: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时的背影。

第三次在“我”上车后,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3.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感人?明确:第二次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

(学生齐读精彩片段)4.为什么要把这一次的背影写得那么详细具体呢?明确:因为这一次的背影最能反映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师:下面请你试着读一读,看怎样才能读出那种深挚的爱子之情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影》
【教学目标】
1、梳理情节,把握“我”的情感变化。

2、透过“背影”,感悟深沉父爱。

3、品析描写,感受父子深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背影”的描写,体会父与子的深情。

2、难点:理解背影中包含的父爱。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们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

但这山一样高大的父爱曾经让一位著名的散文家粗心忽略,这位散文家就是朱自清。

今天我们通过这篇《背影》了解他是如何迷失又如何寻回父爱的。

二、说《背影》
1、我让同学们设计了根据《背影》这一课改编的同名微电影的宣传海报。

哪一位同学把自己的设计跟大家分享一下?
(1)电影类型:亲情类
(2)电影主题:父爱
(3)主人公:父亲和“我”
(4)电影剧情:讲述的是在北京读书的我,因祖母去世回家奔丧,在返程途中,与父亲惜别,看到父亲为我买橘子的背影而深深感动的故事。

2、根据这位同学的剧情介绍,我们可以把这部电影设计成三个场景。

(1)回家奔丧(2)父子惜别(3)月台买橘
二、品父爱
(一)第一场:“回家奔丧”
——从言语中品父爱
1、角色朗读: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2、感知情感的基础上再读。

(二)第二场:“父子惜别”
——从行动中品父爱
1、归纳父亲所做之事:
(1)先让熟识的茶房陪同,(再三)嘱咐茶房(2)踌躇了一会儿,但终于不放心,亲自送我(3)忙着照看行李(4)看行李多,又忙着讲价钱(5)讲定了价钱又为我拣定好座位(6)嘱我路上小心(7)下车时,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2、探究“我”眼中的父爱:3、探究“聪明”一词:
(三)第三场:月台买橘
——从背影中品父爱
1、朗读背影: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六段。

2、解读背影:这是一个_____样的背影
3、阅读动作描写:
越细致的动作描写,越能表现父亲翻越月台时的艰难,越能体现父爱的深沉!
三、写父爱
请以《在____中悟父爱》为题写篇文章,送给我们平凡而伟大的的父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