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动的线条》反思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会动的线条》教案教案 (3)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第3课会动的线条》教案教案 (3)一. 教材分析《第3课会动的线条》是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的变化和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线条变化的方法和实例,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线条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但学生在线条变化和运动规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动态线条的感知和表现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践和引导来逐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的变化和运动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运用线条的变化和运动规律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线条的变化和运动规律,并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2.教学难点:学生对动态线条的感知和表现,以及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线条的变化和运动规律。
2.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线条的变化和运动规律。
3.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第3课会动的线条》。
2.演示用的线条变化实例。
3.学生绘画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线条变化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欣赏,引导学生了解线条的变化和运动规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尝试运用线条的变化和运动规律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线条的变化和运动规律的重要性。
会动的线条(详案)
人美版美术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四课《会动的线条》教学设计(详案)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体验、感受发现并初步掌握动感线条的特征。
2、能够感悟线的表现力,并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3、对用会动的线条进行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发现并初步掌握动感线条的特征。
教学难点:动感线条的表现及疏密组织。
教学过程:1、出示敦煌壁画及海之韵广场雕塑。
提问: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让我们感觉它们在动?(生:线条)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会动的线条。
2、板书:会动的线条。
3、什么样的线条是会动的线条,会动的线条有什么特征呢?我们来观察一下。
①播放课件《哪吒闹海》片段。
线条在动时什么样?不动时又是什么样?②欣赏梵高作品。
看看这幅画那些地方你感觉它们在动。
用手画一画云是怎样动的,用身体表演一下炊烟是怎样向上升腾的。
③看流动的水大家把眼睛闭上,听一听这段音乐是描写什么在动,听出来了就大声喊出来,再睁眼看一看你猜的对不对。
4、小组讨论:会动的线条到底有什么特征?通过刚才的观察,大家一定发现了许多,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5、验证讨论结果。
刚才我们看了课件,又在小组讨论,下面再来看一个真实现象。
(请一名长头发的女同学,到前面摇摇头,蹦一蹦。
学生想象她能像刘翔一样飞奔。
)这时候他的头发还是不是静止不动的?就用你刚才发现的会动线条的特征,画这一束头发,看能不能让他的头发动起来。
6、学生结合自己刚才的画,介绍自己的发现。
7、总结线条特征:直线变曲线、线条有一定的方向、一束长短不同的直线。
8、自评:刚才在讨论或试画的过程中发现一种会动线条特征的,在较好处画“√”;发现两种的在好处画“√”;发现三种的在很好处画“√”;9、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会动的场景,可以用线条表现出来,比方说大家非常熟悉的嘻闹、跑跳的动作。
(放课件)还有一些不动的场景,也可以让它动起来,比方说山,这是老师用棱角分明的线概括了山的形状,如果老师用你们刚才探究出的会动线条的特征来表现,山就动起来了,不信你们看。
【精品】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会动的线条》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及反思
【精品】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会动的线条》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及反思一、教材分析《会动的线条》是人美版义务教育课堂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三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
这一课中,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并关注自己身边不同种类的线条、认识线条;通过《会变的线条》一课,学生了解线条除了种类、长短、粗细等丰富的变化外,组织线条时还有疏密的变化,并尝试通过线条的丰富变化营造出美感;而单纯的学习线条是比较枯燥的,所以在实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尽可能使整堂课形式多变,创设一种轻快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线的学习兴趣,并对课堂内容实行挖掘和延伸,用线条表达情感.让孩子们对线条有个更深的理解,并产生学习”线”的深厚兴趣,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I”为师之道,贵在于导.”教的职责在于协助,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体验,去获得.所以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探索线条,让学生更加印象深刻。
二、学情分析据了解,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线条已经有了初步认识,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线,知道线条有长短、粗细以及排列时的疏密变化。
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并没有将所学过的线条知识应用到绘画创作中。
所以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线条变化对画面动感产生的影响,从而完成一幅有动感的画。
同时,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情绪,鼓励学生大胆甚至夸张地运用线条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线条的变化对动感的影响,掌握用线条表现动感的方法,创作一幅有动感的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通过对比,探究用线条表现动感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线条的魅力,促进学生学习线条造型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线条的粗细、疏密、节奏等变化对动感的影响。
难点:掌握用线条表现动感的方法,能够有目的地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小学美术《流动的线条》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流动的线条》教学反思上课开始,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热闹、愉快、新奇的学习气氛,通过“涂鸦”游戏初步体验线条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愿望,使他们形成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学习,而且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课的课题。
告诉他们今天在这里将要玩一个“碰碰车”的游戏,每位同学都将“乘”着自己绘制的碰碰车参加游戏,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被一下于激发了出来。
因为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先决条件,为了使每一个孩子爱上美术课,让美术课真正的吸引住他们,一堂课的导入是非常关键的。
涂鸦游戏和碰碰车游戏的设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情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对线条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在本节课中鼓励学生用他们的双眼去观察周围事物,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车辆的行驶路线,由此引出碰碰车的轨迹形成的线条,在尝试中欣赏体验各种线条之美,运笔体会手、手臂的感受。
“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和手段,迎合了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提高了他们的创作热情,鼓励学生初步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而且也提高了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使学生的创新实践的信心倍增,发散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在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生从中经历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儿童与生俱来就有创造欲,教师在于唤醒和鼓舞他们,发现孩子的天赋,激发他们的热情,鼓励他们大胆创新,把创作当成一种快乐的游戏。
让碰碰车跑起来,并用色彩画出行驶路线来,这样,通过合作活动到达师生、同学间的进一步了解的目的`,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美术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并为我的世界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后的碰碰车线路让学生设计不同的线条和色彩,以免混淆,可以用单线,也可以用复线,花色线。
生动的效果丰富了视觉,提高了美感认识。
在这一节课中,我把激发兴趣、鼓励发现、引导活动作为重点,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增强了想象力和表现力,而作为老师,最大的收获是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美、创造美,并愉悦地参与了他们的活动。
美术教导瞬间变身画家!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三课——会动线条
美术教导瞬间变身画家!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三课——会动线条美术是一门充满创意和想象力的艺术,它可以展现人们的情感、生活和思想,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在视觉和触觉上得到大大的提高。
在三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案中,第三课是会动线条的一课,通过此课程,学生将会学习如何画出具有生命力的线条,让自己的画作变得更加有趣和活泼。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这堂美术课,以及我对它的一些见解和体验。
第一部分:课程介绍在这堂课程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会动的线条”,并给我们讲解了一些基本概念和技巧。
例如,我们需要了解线条的曲率、长度、宽度和方向等基本要素,在画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表现物体的速度、力度和情感等因素。
接着,老师还向我们演示了一些画动态线条的方法,例如利用重心的移动、快速的手腕动作和曲线的变化等技巧,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和技巧,并能够灵活应用于自己的画作中。
随后,老师让我们自己进行练习,让我们画出各种动态的线条,例如急速向上爬的蜗牛、轻盈地跳跃的小鸟、快速奔跑的狗等等,这些画作不仅让我们更好地学会了如何画动态线条,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技能和创造力。
第二部分:我的体验与收获对于这堂美术课,我觉得最值得欣赏的是它的学习方式。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们不仅能够在班级里感到愉悦,更能够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和概念,更好地表现自己的作品。
同时,在这堂课程中,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一些用来画线条的工具和材料,例如毛笔、墨水、铅笔和纸张等等,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艺术创意。
我认为,这门课程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如何表现物体的速度、力度和情感等因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活的各个方面,加深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并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这门课程中,我也收获到了很多美妙和有趣的体验,这些体验不仅能够让我更好地理解艺术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帮助我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我成为一名真正的画家。
小学美术_会动的线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人民美术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3课《会动的线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线条的变化对动感的影响,掌握用线条表现动感的方法,创作一幅有动感的画。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感受、体验的过程中,通过对比,探究用线条表现动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线条的魅力,促进学生学习线条造型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线条的粗细、疏密等变化对动感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用线条表现动感的方法,能够有目的地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微课、平板及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会动的线条粗细疏密方向学情分析: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线条已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线条,知道线条有长短、粗细以及排列的疏密等变化及初步了解到不同线条能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并没有将所学过的线条知识应用到绘画创作中,大部分还是以前僵硬、拘谨的线条,因此,要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线条的变化对画面动感产生的影响,从而掌握并运用让线条为自己画面服务的方法。
调动学生情绪,鼓励学生大胆甚至夸张地运用线条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效果分析: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来看,《会动的线条》这节课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欣赏敦煌320窟壁画及微课视频与学生作品,感知线条的粗细、疏密、方向、对动感的影响,并能有目的的让线条为自己的画面服务。
但可能由于时间原因,在开拓思维方面需加深引导,只有更好的发散学生思维才能为后面学生的创作奠定坚实基础。
课程后半段学生过于拘谨,应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鼓励学生大胆甚至夸张地运用线条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让学生们更好的感受造型表现活动的乐趣。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在《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中,引导学生发现并关注身边不同类型的线条;通过《会变的线条》一课,学生了解线条除了种类、长短、粗细等丰富的变化外,组织线条时还有疏密的变化,并尝试通过线条的丰富变化营造出美感; 再到《画中的线条》一课,了解了不同画家笔下,不同绘画作品中不同风格的线条。
会动的线条教案
会动的线条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线条的表现形式和动态特点;2. 掌握运用线条表现物体运动的方法;3. 提高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白板、黑板和彩色粉笔;3. 学生绘画用的铅笔、彩色铅笔或绘画颜料;4. 学生绘画用的纸张;5. 展示物或图片,包括物体、人物、动物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运动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线条的形式和动态特点。
鼓励学生说出线条对于表现物体运动的重要作用。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线条,如曲线、直线、波浪线等,并解释每种线条的表现效果。
同时,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例子,并解释线条如何通过绘画来表现物体的动态。
3. 绘画实践(3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展示物或图片,并用铅笔先勾画出大致形状和轮廓。
然后,学生使用彩色铅笔或绘画颜料,通过线条的形状和线条的动态来表现物体的运动。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绘画技巧和示例供学生参考。
4. 作品展示与点评(10分钟)学生们互相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向全班分享自己的绘画灵感和感受。
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指出他们绘画中线条运用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 拓展练习(3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额外的绘画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线条表现方法来绘制。
可以包括自然风景、人物形象、动物行为等。
教师鼓励学生尽量发挥创意,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6. 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线条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绘画实践中继续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的动态。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教师讲解、绘画实践和作品展示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线条的表现形式和动态特点,并掌握了运用线条表现物体运动的方法。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提高了观察力和绘画技巧,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艺术欣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绘画实践和作品展示,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3课 会动的线条 ▏人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会动的线条▏人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的基本概念,包括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特征。
2. 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线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进行创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教学内容1. 线条的基本概念: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特征。
2. 线条的观察与发现: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线条,如建筑物的轮廓、树木的枝条等。
3. 线条的运用: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进行创作,如绘制简单的图形、描绘自然景物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线条,以及如何运用线条进行创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图片等。
2. 学具:铅笔、橡皮、彩色笔、画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线条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线条的基本概念,包括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特征。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3. 观察与发现: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线条,如建筑物的轮廓、树木的枝条等。
让学生思考和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线条的特点和美感。
4.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运用线条进行创作,如绘制简单的图形、描绘自然景物等。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不同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5. 作品展示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评和互评。
鼓励学生欣赏和借鉴他人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板书设计1. 板书会动的线条2. 板书内容:线条的基本概念、观察与发现、创作实践等。
作业设计1. 绘制一幅以线条为主题的画作,要求运用不同的线条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2. 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线条,选择其中一些进行描绘和创作。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线条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线条进行创作。
在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线条的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培养。
人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3课会动的线条
-线条表现动态的技巧:如何运用线条描绘出生动的动态场景,是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难点。
-创新思维的激发:引导学生跳出传统思维框架,进行创意表达,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是一大挑战。
举例:
-动态场景的观察与分析:学会观察生活中的动态场景,分析线条在运动中的变化规律,为创作提供素材。
-线条表现动态的能力:运用所学线条知识,创作出具有生动感的画作,展现动态美。
-创意表达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运用线条进行创意表达,提高艺术创作能力。
举例:在讲解线条基本概念时,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线条画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各类线条的特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线条的基本概念、动态变化规律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线条动态表现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美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让学生了解线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运用,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细节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线条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直线、曲线、粗线、细线等线条的分类及特点,为创作动态线条画作打下基础。
3.运用线条表现动态场景,创作出具有生动感的画作;
4.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运用线条进行创意表达,培养创新意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三年级美术《会动的线条》教学反思
三年级美术《会动的线条》教学反思1.习题编制应突出表达基础性原则新课程理念要求注重学生发展,恰当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新课程教学中,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依然是“基础”重要的组成局部,而且是其它基础的载体,扎实的“双基”是提升数学素养,发展创新水平与实践水平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命题要把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放在首位,针对学生在该学段的学习内容,命题要点多面广,难度适宜,着眼于基本要求,考查大面积学生的基础情况,尽可能把所学过的重要概念、公式以及基础性的知识融汇其中,要以绝大局部学生都能达到的目标为底线,使绝大局部学生在练习时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人为编造的繁难偏旧的习题,充分表达数学学科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引导教师重视课本教学,摒弃“题海战术”.2.习题编制应突出表达知识的发展性原则数学知识不但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学生通过这个过程,初步理解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要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突出表达新题的发展性.培养学生使用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水平,因为学生的认知起点不同,思维发展也不一致,对于一些思维层次比较高的学生来说,应给他们编制一些深层次思考的问题,鼓励他们向知识更深、更广处发展,为学生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 所以,我们命题时要充分表达学生知识的形成及发展过程.3.习题编制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践,重视考查学生的应用水平原则数学来源于社会生活实际,又应用于指导实践活动.能用数学的眼光理解世界,并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周围的问题,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为增强考查学生使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水平,实际应用题要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或其他学科知识,如银行存款利率,股市行情等富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挑战性,时代气息与教育价值较强的内容,这种做法有利于引导学生注重生活中的数学,注重身边的数学,培养他们从实际问题中形成抽象数学模型的水平,促动学生形成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4.习题编制要表达人文精神,形成良好导向原则数学习题命题要表达“依纲用本”,题目尽量源于课本,有利于学生摆脱题海,减轻过重的学业负担.试卷表达了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精神,从而使全体考生能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也使试卷能更好理解、鉴别考生的不同水平.如个别题目加注提示语,关键字眼加注着重号,以减少考生出现非知识性的错误.为“学困生”设置附加题等,使更多的学困生通过努力,能达到合格的水平,这更好地表达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会动的线条》一课教学,首先从题目上看,力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学习协助学生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会动的线条》教学反思
《会动的线条》教学反思《我们身边的线条》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的第13课。
线条是绘画的基本元素,也是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要素。
由于运动方向、使用材料、排列方式、描绘速度以及用力的轻重不同,线条会产生许多变化,富有表现力。
本科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线条、认识线条、感受线条,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进行表现的能力,体验用线作画的趣味性。
成功之处:在本课中,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计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教案,力求使学生在这节课后能学到点东西。
有效地运用多媒体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视觉经验,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与审美能力。
因此,在课上,通过观察课件中自然物、建筑、服装等人文环境中形成的线,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使孩子认识了原来各种各样的线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欣赏世界名画家的有关于线条的作品,使孩子进一步感受到美术作品中线的美感及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对美术的认识。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地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在合作中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创作激情。
为了拓宽学生视野,丰富学生对美术的认识。
美术教学是一种直观的形象教学,需要通过教师采取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技巧,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示范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形象地贯彻教学意图,明确教学方向,提出教学要求;学生则通过范画理解和把握教学要点,正确认识作画过程,加深学生的理性认识,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取了这一环节:请学生跟着老师来体验一下线条的粗细疏密长短的变化,使学生初步掌握了线条的排列,进一步了解了线条的变化之美。
不足之处:教案设计是对这堂课的一个预设,而在实际操作上,要求教师有机智灵敏的反应力。
在欣赏吴冠中的《春如线》这幅画时,有的学生说线条太乱,让人觉得头晕,完全背离了我的教案中的预想。
人美版美术三下第3课《会动的线条》说课稿
人美版美术三下第3课《会动的线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会动的线条》是人美版美术三下第三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的动态变化,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让学生发现线条在运动中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线条的动态分类、线条动态的画法、线条动态的创作等,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条的基本知识,对线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线条动态变化方面的了解和掌握还不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线条的动态变化,掌握线条动态的画法,创作出具有动态美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线条的动态变化,线条动态的画法。
2.教学难点:线条动态的变化规律,创作具有动态美的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绘画工具、作品展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线条的动态变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线条动态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线条的动态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线条的动态变化,线条动态的画法,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线条动态的基本知识。
3.示范:示范线条动态的画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线条动态的美。
4.练习:学生动手练习,尝试创作具有动态美的作品。
5.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总结课堂内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线条动态的分类、线条动态的画法等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品完成情况、学习效果等。
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
小学美术伙伴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伙伴教学反思1《会动的线条》:成功之处:一、课前交流,吸引学生。
课前交流时我很好的用语言吸引了学生,让他们喜欢上我;另一方面,我用“善思之星(就是能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绘画之星(就是能将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很好的通过绘画表现出来的小朋友)、小点评家(就是能用这节课的知识说出别人哪里画得好,提出恰当建议的小朋友)不知道谁会被评上呢?”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
二、互动体验,活跃氛围。
1、丝带拉直是静止的,怎样让丝带动起来?此时,我让学生拿着丝带体验尝试,很好的拉近了师生距离。
2、老师也喜欢画画,瞧!老师还带来了自己的三幅作品,请大家来评评,哪幅画的:出示课件《三颗树》板书:疏密有致。
通过让学生评价老师的作品,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3、课前歌,生唱师打节奏,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引导到位,配合默契。
1、动起来的线条我们都是用什么线条表示的?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会动的线条就是“曲线”。
2、欣赏谁的图片是我故意将三幅不同动感的水放在一起做对比,于是,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第一幅平静,第二幅舒缓,第三幅强烈。
3、正是这些舒缓不一、或多或少、有序无序的动感曲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和不同的美感。
由于前面的情境创设到位。
所以我接着抛出一个问题:如果生活中所见之处都是直线会怎样?很自然的引起学生想象。
有的学生说:“大海将没有了波涛”有的同学说:“柳树都是直的”有的说:“裙子飘不起来了”我觉得把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出来了。
四、环环相扣,衔接紧凑。
1、在欣赏雷锋小学同学的作品时我说:“瞧!雷锋小学的小朋友用会动的线条让他们的画动起来了,你想用会动的线条让什么在你的画面上动起来?”这样就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环节,学生讨论作画。
2、在评价环节我用自己用曲线制作的小手当小礼品要送给表现出色的同学,故意只做了一个,可有很多同学画的不错,于是我说:“怎么办呢?老师有办法。
其实它做起来非常简单,瞧!老师还用了什么线条?”这就一下子把学生引导了课外拓展上,感受曲线的多种作用。
神奇的会动线条美术教案助力创意
在互联网时代,时尚和设计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对于创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线条是一种基础的视觉元素,在过去,线条的使用仅限于简单的描边和填充,而且更多的是静态的。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会动的线条美术教案借助技术的实现,为创意设计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
本文将就神奇的会动线条美术教案助力创意的现象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什么是会动线条美术教案简单来说,会动线条美术教案就是一种将线条元素赋予动态效果并将其融入作品中的设计方式。
如果将之比作传统画面来说,则会动线条就好比是增强版的组合素描。
同时,由于会动线条能够呈现出生动有趣的动态效果,受到了很多设计师的青睐。
二、会动线条美术教案的特点在线条的运用上,会动线条美术教案与静态线条的运用有所不同。
就像一幅画面需要有焦点,会动线条也需要有重点,具有以下三种特点:1.强调运动和动态感会动线条有时并不局限于单一的动态效果,而是利用多种不同的线条图案来组合创作,从而增强线条的运动和动态感。
显然,这种视觉效果能够很好地传达设计者的创意。
2.勾勒出有趣的几何形状利用会动线条可以简单地勾勒出有趣的几何图形,这让我们的设计更富创意,无论是对于现代艺术作品的增添新鲜感,还是通过简单的几何图形来传达品牌的精神。
3.搭配出某种表现风格说起“表现风格”,这个词大概会让人们想到艺术,但是这其实是一种行销术语,用以描述一种让观众容易识别的设计特征。
利用会动线条,可以在作品中塑造出各种不同的表现风格,为品牌塑造特定的形象。
三、会动线条美术教案在创意设计中的运用在品牌设计中,不断地创作新鲜、有强调性、极具品牌特色的视觉元素已成为必要的优势。
而会动线条美术教案正凭借复杂的、令人惊叹的动感效果在品牌营销和广告策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具体运用中,它可以带给我们以下三方面的益处。
1.在视觉冲击力上展现品牌特色自带视觉冲击力的会动线条,能够带动消费者去观看更多的品牌信息。
同时,品牌创意也能够通过动态线条实现更丰富的表现,向观众传达不同的情感与思想。
三年级美术教案:学习会动线条
在三年级美术教学中,学习会动线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一阶段,我们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条对于绘画作品的重要性,理解线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对于动态、流畅线条的感性认识,掌握画线的技法和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标1、认识线条对于绘画作品的重要性。
2、理解线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对于动态、流畅线条的感性认识。
4、掌握画线的技法和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的线条认识和线条表达能力的培养;难点:线条表达技法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出示一幅线条搭配完成的画作,请学生从中找出不同类型的线条,比如弯曲、平直、粗细等等,指导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线条的感性认识。
2、讲解(20分钟)介绍线条的基本概念,包括线条的类型、线条的特征和表达方式等,让学生了解线条与图形的关系。
3、实践(7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一系列的线条训练,比如利用圆规和直尺练习线条的笔画和线型,并要求在练习线条时尽量保证线条的流畅性和连续性。
让学生在白纸上自由绘画,让他们体验利用不同类型的线条表达主题的乐趣。
4、展示与总结(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回顾今天的学习收获和经验教训。
可以安排学生自己评选最好的作品,并以此推选优秀学生展示,激励学生对绘画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四、教学策略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指的是一种通过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技能的教育方法。
在学习线条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自己理解线条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2、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练习,通过实践让学生更深入理解和体会学习内容。
在学习线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线条练习和自由绘画,让他们充分体验绘画的乐趣和创造力。
五、学情分析1、学生年龄较小,对于线条的认知和表达能力较弱。
2、学生的创造力和好奇心较强,喜欢尝试和探索新的事物。
3、学生的注意力和动手能力较强,适合参与实践教学。
王慧媛 会动的线条 评课
王慧媛会动的线条评课
今天有幸听了x老师执教的《会动的线条》一课,x老师的课清新,清晰,新颖,活泼,值得学习和借鉴。
《会动的线条》是三年级的一节美术造型、表现课。
x老师从视频舞蹈飘带上认识的线条入手,直接导入新课,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线条的规律,在感受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呈现了许多大师作品,以及典型的、精彩的生活图片,极具艺术感染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热情高涨,情绪饱满,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分析,学生发现曲线在画面组合变化,所呈现动态感、韵律感和美感,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教师还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有不同的重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在绘画创作中,学生积极性很高,会动的线条在她们的笔下恣肆跳跃,一幅幅自然中的清风,流水,欢快的活动场景出现在画面中,教学效果较好。
小学美术三年下册《会动的线条》教案
小学美术第6册第4课会动的线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编辑指导思想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
本套教材中,各册都贯穿了线条系列的内容,“会动的线条”是这册中线条系列的一个内容。
首先,从题目上力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尝试怎样使线条能动起来的游戏般的学习活动中,对美术造型活动产生兴趣。
教材中既有古代敦煌壁画,又有现代雕塑、摄影作品,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使这一课教材内容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教材版面分析教材中编入了敦煌壁画的作品,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画中的人物形象为什么给人以飞动的感觉,体验曲线的作用,感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教材第8页左下角编入了罗马市的雕塑,它向空中的彩带一样,给人以强烈的动感。
右下角城市公路上的夜景图片,条条曲线,使人联想到公路上飞速奔驰的汽车,动感强烈。
教材第9页中还有一些内容不同、有一定动感的学生作业,可以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便于学生作画过程中参考。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线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会用会动的线条表现事物。
2.隐性内容与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造型活动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动感。
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五)材料准备教师:课件、白纸、水彩笔等。
学生:图画纸、水彩笔、铅笔等。
就让他们组当“西方雕塑组”,发给图片让他们探究。
)找出它们如何用线表现出飞翔的动感的。
播放摄影图片。
选出“现代摄影组”最后一组怎么办呢?让他们自己到生活中去寻找美的事物,就叫“生活寻美组”吧。
这样四个小组就行成了,教师将他们组的名字帖到黑板上,并宣布一个有竞争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动的线条》反思
其实,在这之前,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才能把一节课完整的上下来,怎样才算是一节完整的美术课。
在课堂的四十分钟里,二十分钟讲课,二十分钟创作评价,似乎一堂美术课就应该这样上,是一成不变的模式,就应该这样规划。
然而经过许多节课的实践,发现每堂课都有自己的特色,课堂时间的安排应随着课程变化,而不是固定不变的。
有时候为了课程,可以减少讲课时间,留充足的时间给孩子创作与评价;或者边讲边练习,在讲课中创作,在创作中讲课,二者不是互相矛盾的,而是合为一体的。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删繁就简,一切为了课堂,一切为了孩子,讲课是为创作服务。
在设计课程时,要先确定学习目的。
以前不太明学习目的有什么作用,一直都是学习目的是学习目的,课程安排是课程安排,于是目的是空摆设,安排课程时又没有重心,于是出现很多没有价值的环节,浪费课堂时间。
现在提倡要评价先于教学,在学习目的后紧接着设计评价方式及方法。
这样更好的联系了学习目的,有目标、有重点,然后设计评价,在这些个大的框架上再设计教学环节就轻松了许多。
就好比有了前进的目的地,又有了地图,怎么到达,就容易多了。
另外就是主体的转变。
以前设计课总是站在“我要怎样教”的立场上,发现一堂课自己讲的很费劲,学生并不是特别配合。
一直以为是学生的问题,现在才发现这一切原来都是自己的错
误,从根本立场上的错误。
正如一句话“没有不好的演员,只有不好的导演”,套在教学上就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在课堂上我一直都在关注“我要教什么”,而忽视了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的感受,在教之前,应像学生一样去思考,这节课我感不感兴趣,我的兴趣点在哪里,然后抓住这个点去设计教学,抓住学生的兴趣去启发,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的去畅想,去创造。
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喜欢美术课,首先自己要先喜欢,再有条理的带着孩子们在玩中创作。
最后就是课程评价。
评价在新课改以后提的很响,确实,美术课堂的好坏,最直接的评价方式就是作品的呈现。
怎样呈现,怎样去评价学生作品,需要在课程环节设计之前就呈现出来。
但是,在实际操作时,美术由于课堂的特殊性,很难准确的把握。
这点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今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总的来说,这堂课我意义重大,虽然不是一节成功的公开课,还存在这许多不足。
比如评价与作业的展现,对于孩子的评价语言太少,语言不够准等等。
但通过这节课使我体会到教学的快乐,并渐渐明白了要怎样去教学,当然,我等于只是迈出了一小步,现在离一名合格的教师还差一截,但我坚定了信心,并会为之去努力的。
二〇一三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