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教育对于生物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作用
医学生物学课程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本身造不出个人行 为的道德 基础 , 但是 逻辑 思维和经 验知 识却能使伦理准则 合乎理 性” C 显然 , 类在追 求科 学技 。 8 人
术高度发展的同时 , 必须 充分重 视情感 、 审美 、 德等方 面 道
的发展 。
医学生物学课程在人 文精 神的培养方面具有独 特的价 值 。医学生物学 研究 对象 是 活生 生 的人 , 具有 人 文性 。 更 人类基因组 研究及其 应用前 景 、 管婴 儿、 隆技术 等 , 试 克 已 经对人 类社会现 有 的伦 理道德 体系产 生 了冲击 , 也对在本 课程教学中加强人文精 神教 育产生 了更为迫 切 的需求 , 而 且医学生物学课 程与教学 内容本 身也 为这种教育教学提 供 了更 为丰富的素材 。此外 , 生物 课程在美育 、 可持续发展 观 念教 育等方 面也具有不可替代 的作 用。根据本人 的教学 实 践, 笔者认为医学生物 学课 程可通过 以下 几个方 面进行人 文精 神的培养 。
维普资讯
第2 6卷 第 5期
2 06年 10月 0
成
宁 学 院 学
报
Vo. 6 No 5 12 , .
Oc . 0 6 t2 0
J u n lo a n n l c o r a fXin i g Co l t e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的实质是真 与善的关系 。真与善 的
关系具体化为科学理性与道德理想 的关 系问题 。尽管科 学 与道德是独立 的, 在一 定 条件 下两 者总 是相 互 影响 的 。 但 当涉及历史的和心理 的动力 时 , 科学需 要 以道德标准 为基 础; 而当涉及规范 的现实时 , 德就不得不依赖 科学 了。虽 道 然, 事实 和关 系的科学陈述不能产生 伦理的准则 , 科学理论
谈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人文精神
、
信息, 知识量之多, 信息量之广, 知识的代谢率之高, 均达到前
所未有的程度 。 但他们的道德水平却并未随之得到提高 , 社会 责任感 降低 , 个人 的成就感畸形发展 , 酗酒 、 吸毒 、 性乱等等恶 习屡见不鲜 。大 中学生的 自杀 、 凶杀案件也层 出不穷 , 而且在 选择谋害对象上却越来越丧失人道 , 有的甚至残害双亲 , 作案 的方 法越来越“ 高明” 运用了现代化科技知识手段 。 , 许多学生 的精神无所皈依 , 人生的 目标模糊不清 , 自己的价值不能正 对 确估 量 , 这些 日益严 重的的人文危机 , 导致人性的异化 、 会 物 化 和兽化 , 进而导致社会的危机 、 民族 的危机 。 究 其根源 , 在于人们对 科学知识 的缺乏 , 不在 于人 不 也 们 的科学 知识结构 的缺陷 , 而在 于人文精神 的滑坡 , 而这 恰 恰与现行教学 中的一些片面追求有关 。 现行 的中学教 育不仅在教学 目标上 , 而且在具体实施 中 都存在着人文教育方面的重大缺陷。由于学科教学 目标 的偏 颇, 表现在具体 的教 学内容上 , 注重逻辑化 、 系统化 的科学 知 识编 排 , 教学过程 中, 在 重视科 学知识 、 技能 的培养 , 在教 学 方式上 , 尚理性 , 崇 追求规范化 、 一化。但却极大地忽视 了 划 人 的精神发展 、 神需求 , 精 也严 重地忽视 了科学技术 的研究 和应用的方 向性问题。 其实 , 学技术无 论发展 到多高程度 , 类无论 发展 到 科 人 多高水平 , 都需要人文精神来指引健康走 向。 人文精神 ,主要指 执着 地追求理想世界和理想人格 , 高 扬人 的价值 , 追求 人 自身 的完善 , 求个 性解 放 , 谋 并坚 持理 性, 反对迷信 和盲从 。 中华 民族 曾经是一个富有 人文精神的民族 。儒 家的人文 关怀 、道家的人与 自然和谐以及礼仪典籍之盛 ,诗词歌赋之 雅, 铸造 了历史的辉煌 。但是 , 近些年来 , 人文主义衰落 了, 现 代的科学 主义取而代之。 市场经济冲击着传统价值观念 , 而新 的价值观 尚未建立起来 , 出现了价值空 白。于是 , 拜金主义盛 行、 道德 滑坡 、 信仰淡 薄 、 人际关 系商 品化 、 社会文化低俗化 。 同时 , 出现了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局面 。这一切 , 给我们 也 都 敲响了警钟 : 在树立科学主义权威 的同时 , 还必须加强人文精 神建设 。 科学主义可 以改善人的物质生存条件 , 但不能解脱人 的精 神负担 , 它要靠人文环境的建设和人文教育来解决 。 二、 培养人文精神是 中学生物教 学应 有的价值定位 在生物教 学 中, 确立 人文精神 的 目标 的真谛 , 于使每 在 个学生在学 习阶段就 学会 对科 技成果的正确选择 、 舍取和 使用 。应教育学生正确对 待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在于追求纯 科学 的客观性 、 密性和精确性 。它既有求真 、 严 求实 , 敢于对 世界 的利用和改造 ,由此增加人类 的幸福 和力 量的一面 ; 又 有排 除一切人情世故 , 甚至冷漠地 、 残酷 地对待人类 , 格按 严 照科 学的规律运行 的一面 。如果在人生 的范畴内 , 摒弃 了人 性而追求 纯粹 的科 学规律 , 势必造成人性的扭 曲和社会 的畸 形, 我们 的学生 中将不可 避免地 出现更多 的马加 爵、 周一超 甚至是希特勒 。所 以 , 中学生物 的教 学 目标既要引导学生追 求科 学精神 , 又要让 人文精 神渗透 于科 学精神 , 定地捍卫 坚 人 的感情 、 欲望和生命 的尊严 , 向科学提 出挑 战 , 并 反对理性
生物学教学人文精神的教育
[] 3雷 [] 4朱
琴, 夏敦 岭 , 小林 05 水孔蛋 白与植物 的水分运 输 任 20 水 珠 , 雷.05 植物水孔蛋 白. 胞生物学 杂志 ,7 5 : 郑海 20. 细 2 ( )
土保 持研究 ,2 3 8 —8 1 ( ):1 4
研究—— 爪蟾卵母细胞异 源表达 系统 , 还不 能确定 其 在植物体内的真实 功能 ; 水孔 蛋 白的许 多功能都 是间
随着越来越 多的植物 水孔蛋 白 的发 现 , 生理 功 其 能及活性调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但需要说 明的 是: 水孔蛋 自在植物 体中 的功能研 究还 只停 留在体 外
[] 2 曹志方 , 明, 热 00植物膜水通 道蛋 白 生命 的化学 , 赵南 刘 20.
2 () l O 1 :3~l 6
人 文精 神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我 国生 物学教学近些 年来做了许多人文教学 内容 和方法 的尝试 , 取得 了一 定成果 , 但也存在许 多不足。主要 表现在人 们对 人 文 意识和人文精神认识不 够深刻 , 缺乏 自觉性和深 层反 思, 很多教学还 停留在经验水平 , 乏理 论 的关注 和引 缺 导, 为此 , 对生物学教学人文教育的深刻探讨 已成 为势
基因表达受到激 活 , 而红光 对 Ah 2基 因的表 达无激 t H
常是把科 学技 术与 理性 联 系在一 起 的, 而忽 视 了“ 理 性” 原本 就是作 为“ 人文精神” 的要素而存在 的。科 学
解决。
主 耍 参 考 文 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活作用。
4 小 结
[] 1邢
勇.03 水通 道与水孔蛋 白 生物学教学 ,81)4 20 2( : 0 9
染和深 刻的人生实践体验 等。这一教育 既重 视 由外而 内的文化 生成 , 更强 调 自我 体悟 与心 灵 觉解 , 归根 结 底, 它使人理解并重视人生 的意义 , 给社 会多一份人 并 文关怀 , 在根本上体现教育的本质是人 与理 想。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思考与探索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思考与探索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通过对生物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了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可行性。
总结了在生物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原则有:以人为本原则、情感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
并且从生命伦理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识以及科学探究素养的教育三方面介绍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生物;人文素养;教育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17-02一、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的发展,学生培养的目标将更加全面、更加具体。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新型“人才”,而对于“人才”来讲,他首先要是“人”,而后才能是“才”,现阶段“人才”已不仅仅是高分数、高学历的代名词了。
“人才”不仅要懂得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具备基本的合作共赢意识,有自己独特的情感、品质、内在修养和精神世界。
也就是说,真正的“人才”要既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又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
因此,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将科学与人文相融合,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趋势。
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渗透人文科学、人文精神。
具体来讲就是我们各学科的教学都要深入到培养孩子的情感、道德,甚至深入到品质、人生观、社会观等深层次层面上来,不仅仅重视“教”,更重视“育”。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目前,在我省使用的人教版四册八个单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其他生物以及生物圈的构成、关系以及和谐发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教材内容中都不同程度的渗透了人文精神的素材,自然会成为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最佳载体与媒介。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一节中,在讲解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和对社会的影响时就可以加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科学,并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人文素质培养。
生物学中的人文教育
浅谈生物学中的人文教育基础教育中应加强人文精神培养,这是世界基础教育培养现代人的发展趋势,也是基础教育价值的重要取向。
从素质教育的视野来看,人文精神的培养不仅仅是人文学科的任务,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综合性课题。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文精神的培养更应挖掘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重视对科学人文精神的培养。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不仅传授科学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使学生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知识,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完善学生的人格能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在生物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自然科学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知识量之多,信息量之大,知识代谢频率之快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从而20世纪后期起,生命科学更是显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克隆”、“转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等令人瞩目的成就紧紧抓住了大众。
教师、学生和家长对科学知识的关注程度也远远超过了其他方面。
可以说,当前的学生拥有比以往任何年代的学生都多得多的知识和信息,但伴随而来的却是道德水平普遍下降、社会责任感差、精神无所皈依,各种恶习陋习屡见不鲜。
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与人文精神的滑坡,在传播学生科学和技能的同时,往往忽视人的精神发展和精神需求,忽视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方向性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在学科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学科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他们很多时间都花在各门学科学习中,生命科学又与学生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将人文精神的培养渗透至生物学教育中将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在生物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途径1.教师以身作则,帮助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价值理想或终极理想的执着追求的总和。
它不仅是道德价值本身,而且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权利和责任,可见人文精神强调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自由和尊严。
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相应的教学规律,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突出每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可让学生的享受被人尊重的快乐的同时理解别人的重要性和懂得如何尊重别人。
以科技促人文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
以科技促人文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一、问题的提出当今社会,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整个社会,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类面临的许多难题,如人口、粮食、环境、贫困等,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靠科技的发展。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经济、科技欠发达的人口大国,科技的振兴尤其具有特殊的紧迫性,“科教兴国”已经成为基本国策。
因此,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提高科技意识,用先进的科技技术武装他们,无疑是21世纪我国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许多重大课题都与人文有着密切的联系,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对世界的理解,涉及多门学科。
因此,现代教育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人文教育。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其实质是育人,是培养合格的人才,蕴涵着培养人文精神的要求。
然而,现实的教育又怎样呢?长期以来,由于受升学指挥棒的导向作用的影响,在家长的要求和就业的压力下,素质教育在宏观上没有得到恰当的社会定位,在微观上,学校对素质教育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重科技知识教育,轻人文教育的现象还大有存在。
中学生为逃避教育压力而自杀的现象在全国每年都有发生,2000年浙江省金华市发生了一起中学生不堪教育压力残杀母亲的事件。
这些现象的发生,在本质上就是独尊科学技术知识教育,缺损人文教育的恶果。
这种失去人文精神的教育怎么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呢?因此,在狠抓科学技术教育的同时加强人文教育已是教育界当务之急的大问题,科学技术教育具有工具价值,而人文教育更重于精神价值,两者不能偏废。
基于此,我校充分发挥上海市科技特色学校在科技教育方面的优势,大胆的尝试,把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人文学科的教育,让学生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琢磨、体会人文精神,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旨在以科技促人文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武进礼嘉中学章吉摘要:本文探讨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实践和思考,它不仅是生物新课改的要求,更是时代和社会的呼唤。
在文中重点阐述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人文教育生物教学哲学美育科学精神创新教育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教育本来是人的教育,但是现在我们却看到它在不知不觉中放弃了育“人”的责任,而知识的教育、专业的教育被强化了。
如果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或人的精神,严格说来就不成其为教育。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人文教育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要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课程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里的价值观,不仅强调对个人价值的判断,更强调对人文价值的判断。
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作为文理交叉学科的生物教学,是当前社会开展素质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一分子。
因为生物教学关系到人类的发展方向和每一个人的生存状态。
所以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人文教育,有着非常大的优势,。
只要我们处处留心,把握每一个关键时机,就能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人文教育,把生物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更加接近生物学习的本来面目——认识和发现世界,欣赏和保护世界,创造和开发世界,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一、辩证的思考——生物教学中的哲学教育在哲学中,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矛盾统一体而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有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两个方面。
能够使生物体内生命物质运动及其变化发展的内部矛盾,就是新陈代谢过程中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是物质合成和能量储存的过程,异化作用是物质分解和能量释放的过程,二者是相互对立的,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
生物课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
1 4・ 4
第一 , 营造 良好的家庭培养氛围
以家 长 学校 为 载 体 ,将 学 科 学 习 的理 念 以家 长学 习内容 的形式 传 递 给家 长 ,帮助 他 们 树 立新 的人 才 观 ,转 变孩 子 学 习成 绩 衡 量标 准 的传 统 观 念 ,为 进 一步 实现 学 生 生物 课 学 习方 式 的转 变 打 好家庭 氛 围基础 。 生物 课 的新 课 程 实施 中 , 生 依 旧是 受 众 , 学 是 接受 的主体 , 师 承 担 主导 教学 的作 用 , 确 理解 教 正 两 者 的分 工与 协作 关 系 ,决 定 着 学 生人 文 精 神 培 养 的成 效 。所 以 , 在学 生 的头 脑 中树立 起 “ 生 要 对 物课 学 习有 新 要 求 ” 的具 体 认 识 , 彻底 改 变 “ 物 生
在 生物 课 堂教 学 中 ,有 意 识地 加 强 学科 知 识
识体系建构 , 形成 健康 、 科学的生态观和 自然 观 ,
这 就是 生 物教 学 要完 成 的 “ 物学 科 素 养 ” 生 。作 为
教学 与人文精神教育理念 的有机融合 ,是提升学
生 生 物学 科素 养 的有 效 途径 。学 生作 为 未来 社 会 的担 当者 , 仅应 具 备 丰富 的科 学 文 化知 识 , 不 了解
一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和完善 的价值取 向,这就是所 说 的 “ 科 边 缘 性 联 系 ” 实 际 上 是 拓展 了教 学 内 学 ,
容 和 意 义空 间 ,不 仅 强调 学 生掌 握 必 要 的生 物 学 基 础 知识 和 基本 技 能 ,还 引 导和 强 化 了学 生 的思
辨能力 , 在人文领域站高位 、 眼界 的洞察能力 , 放 以及 今 后在 实 践 中 的团结 协 作 能力 、践行 能 力 和
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生物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其中,生物科学史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教育价值,逐渐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本文将从生物科学史的概念、教育价值、应用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高中生物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生物科学史的概念生物科学史是生物学发展历程的历史记录,涉及生物学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重要发现和基本理论。
它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同时也展现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哲学的运用和发展。
二、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1、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入生物科学史,可以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知识的起源、发展和应用过程,从而增强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科学精神:生物科学史上的众多发现都是科学家通过观察、实验、推理和创新得到的。
通过学习这些发现,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增强实践能力:生物科学史中蕴含了许多实验方法和观察手段,通过学习和模拟这些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理解生物科学本质:通过学习生物科学史,可以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的本质和规律,认识到生物科学的重要性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三、生物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策略1、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引入生物科学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引入相关的生物科学史知识。
例如,在学习细胞膜的结构时,可以引入19世纪末期罗伯特·布朗和欧内斯特·布朗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结构的历程。
2、利用科学故事,增强课堂趣味性:通过讲述有趣的科学故事,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基因的概念时,可以引入摩尔根通过果蝇实验发现基因的历程。
3、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历史场景: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呈现历史场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科学发现的过程。
例如,在学习DNA双螺旋结构时,可以播放克里克和沃森在剑桥大学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视频资料。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尊重生命,热爱自然。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过程中对生物点点滴滴的关爱,显微镜下展示的奇妙生物世界,科学家在揭示生命现象过程中所体现出顽强执着的探索精神,在环境问题上所体现出的人与自然的生态道德观念,都是生物学所特有的人文教育素材。
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处处洋溢着人文精神。
如何将人文精神渗透到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生态观,完善学生人格?笔者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以期抛砖引玉。
一、在实验教学中渗透关爱生物,珍爱生命的教育分析生物教材中有许多人文精神教育的尝试,但对人文精神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自觉性和深层次的反思,很多内容仅仅停留在文字水平,例如“科学家的故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等等。
中学生物讲授的从植物、动物到人,从细胞、dna到遗传变异,只注重知识层面的传授,不尊重生命的可贵,也极少涉及人文关怀,甚至于我们的各类课本、字典、辞海中充斥着“某某动物肉味鲜美,毛皮可制革”,或者“某某动物是珍贵的药材和滋补品”等等。
而我们有些实验更是一种残酷的训练:解剖鸟胃了解鸟类的饮食结构,用探针捣毁青蛙的脊髓,把金鱼的所有鳍都剪掉,观察它在水中的反应等等。
难道我们不能用粪便分析、观察记录、模拟实验等其他方法,替代野蛮的解剖吗?动、植物是生物学实验中最常用的实验材料。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关爱生命的教育渗透实验的每一个环节。
制作植物腊叶标本时尽量少地采集植物的枝叶,不破坏生物生存的环境。
改革实验的方法和技巧,善后处理实验后的小动物等,给学生以珍爱生命的教育。
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存的影响时,提醒学生实验后把鼠妇放回适应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观察家兔的形态结构时,同学们轮流饲养照顾家兔;探究蚯蚓适于土壤中生活的特征时,同学们努力为蚯蚓建造一个温馨的“家”等等。
在每一次实验方案的设计过程中都要体现关爱生物、珍爱生命的思想。
刍议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科学史人文价值取向
是 人 教 版 高 中生 物教 材 科 学 史体 现人 文取 向的 方 式 以及 科 学 史 环境 是 统 一的 整体— — 与孙儒 泳院 士一 席谈 》。虽然是 访谈 ,但 并
体 现 人 文 取 向 的 意 义
不枯燥 ,全篇讲述 了孙儒泳 院士的很多有趣 故事 ,如小时候淘气 。
一 、 生物 教材 科 学史体 现 人 文取 向的 形式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58—01
生物中的科学史,是指人们 思考和解决生物学问题的整个 才是 真正 的遗 传物 质 .从 而开 始 用科 学 的眼 光看 待 自己或世 界 上
思 想历程 。人 文价值 取 向是 指 以人 文精神 为核 心的人 文文化 。科 其他的每一个生物 个体 ,并学会 用生物科 学知识解释身边的现
过程。学习生物科 学史能使 学生沿着科 学家探 索生物世界的道 妙的篇章结构等方式讲述科 学家故事 ,把科 学家的精神展示 出
路 ,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 学研 究的方法 ,学习科学家献 身科 学的 来 ,吸引同学们 ,让 同学们在潜移默化 中学到科 学家的精神 ,培养
精神。这对提 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主要探讨的 科学素养。例如必修三在扉页就编排 了一篇科学家访谈《生物与
科学 ·自然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Educati0nResearch
2013年9月 中旬刊
刍议人教 版 高 中生物教材科 学史人 文价值取 向
毕 军
(云 南省 昆明 市呈贡 区第一 中学 云 南 昆明 650000)
【摘要 】新课程的改革给各科教材带来了新风气。以人 民教育 出版社高中生物教材为例 ,教材编写者就创新性地添加 了科 学史的
生物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初步研究
每个人都可能产生不 良情绪 ,教师要帮助学生及 时抑制 了鼓噪的解题训练。 生才会达到预期 的学 习效果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思 想教育 , 陶 体现基础性 , 但是忽略了对内容的更新 。生物是一 门迅速发展
冶他们 的情操 , 提高他们 的综合 素质 , 让他们能 够 自我 调节 , 的学科 , 我们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 , 把新 的发 明和发现不断地 才能适应生物改革发展 的要求 。 这样才会有助 于克服英语学 习中的心理障碍。英语教学 中, 教 融入到基础知识 中 , 师要多开展集体活动 , 多让学生们以小组形式开 展社会调查 , ( ) 物教 师整体素质堪忧 。 目前 中学生物教师 , 3生 特别是 多进行戏剧 、 品表 演等。如果学生能顺利 与人 交往 , 小 有集 体 农村中学 , 很大一部分是 由其他的主课教师代课 的。因为没有 这些教师 上课 时基本照本宣科 , 荣誉感 、 团队精神 , 在活动 中加强 了解 , 消除 隔阂 , 或许他们 会 受过专新课程标 准的提 出 三)
新课程标准 的四大理念 目标 之一就是 “ 提高 生物科 学素 养” ,生物科学 素养 是公 民科 学素养构成 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
经济活动 , 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 的 综上所述 , 于英语专业新 生来说 , 对 建立心理优势 十分 必 指公民参加社会活动 , 要。它能为英语学 习的专业化打下 良好的心理基础 , 并使以后 生物科学知识 , 探究能力以及 相关 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 的英语学 习和使用收益无穷 。
初中生物课堂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初中生物课堂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摘要:课堂教学如果不能体现出人文的精神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学。
探讨了初中生物课堂中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并以教学片段为实例,便于在日常教学中推广。
关键词:人文素养;初中生物;育人为本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形成人的问题,也就是形成什么样的人的教育目的和怎么形成人的教育方式两个问题。
课堂教学作为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不仅要发挥自身的学科教育价值,更要善于发掘其蕴涵的人文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一些具体的策略方法浅谈如下。
一、理解生命理念,体会人文精神结合生物学科的自身特点,培养人文精神可以从生命教育的理念入手。
生命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体,都只有一次,它是如此的珍贵而重要。
而且,善待自己的生命,也需要保持自己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
如,在学习《健康的生活》一章时,让学生了解烟酒、毒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从而让学生从小、从自我树立拒绝烟酒、拒绝毒品的意识。
每一个生命都要走向死亡,我们应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让生命不朽,即肉体生命虽然会消失,但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不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体会人文精神。
二、落实生态教育,确立人文关怀自然界的本质是物质,人及其实践是人类社会的本原,自然是自然而然的存在之物,并非人的创造,是人赖以存在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
以人教版七年级中《生物圈》一章的整体设计为例,可以给一章内容设置一个大的背景,如,这一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自己最爱的那种生物,然后为生物寻找家园。
首先通过几个星球竞标的形式开展,最终地球获胜,然后为了在地球上好好生活,所以,要进行去地球前的培训,生物们知道了地球上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要想办法适应环境,同时发现自己也可以影响环境,最后,因为生物数量太多,所以,要分散来住,所以,生物们根据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找到了适合自己生活的家园,要分开了,我向伙伴们介绍我们家园的特点时突然发现,我们的家园并不是完全分开的,而是有着相互联系的,是一个整体,叫做生物圈。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林旺中学陈昌来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根据其学科特点,开辟生物科学的德育论坛,发掘生物科学的人文价值理念,是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生物学教育改革、自我完善的必然选择。
同时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有着丰富的素材:自然万物的千姿百态,使人们产生生活美感,追求、向往和谐科学的社会生活,生态学对生命与自然的意识是最朴素也是最震撼的环保意识的呐喊,而众多科学家身上那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更是留给后人的无价之宝。
因此,生物科学不仅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更是一座不朽的道德丰碑。
一、生物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内容和途径1、弘扬民族个性的人文教育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在精神上的主体性,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文明之林,就会成为别人的附庸。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国家已经逐渐站到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有许多值得中国人自豪和骄傲的成就,在生物学科知识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对这些素材加以利用,进行弘扬民族个性的人文教育。
例如:1965年中国在世界首次人工台成结晶牛胰岛素;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二系法杂交稻。
掀起全世界水稻增产的“绿色革命”;对中国科技的发展,对中国人而言,有着非凡的意义,它表明中国已有能力参与全球的高科技重大攻坚项目,通过对这1%(3000对碱基的测序)的研究,说明我国的生命科学研究已经站到了世界前沿,在21世纪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相关领域,已经有了中国人的身影;目前全球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国家就有十几个,种植面积最大的前四个国家中就有我们中国……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这些有中国参加的重大生物学事件,既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又能激发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激发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
知不足而发奋,从而能让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充分地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个性。
2、提升个人素质的人文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对人整体素质的培养,应该从小处做起,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日常行为规范做起,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作者:谭艳秋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2期摘要:在生物教学中,通过渗透生物学中蕴含的哲学思想、STS思想、生物科学史及加强校园生物文化建设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培养人文素养。
关键词:生物教学人文教育学生中图分类号:G421:Q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c)-0183-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新课程的核心目标,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全人”的发展.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1 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的内涵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
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渗透和体现.当代人文主义教育从传统人文主义教育的立足个人,逐渐转变为既关心个人,又关心他人、集体乃至整个人类。
它所强调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人的尊严、理解与宽容、自由与责任、对人类和自然都怀有关怀、慈爱之心。
为此,当代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加强文学、哲学、艺术、伦理、社会、历史、地理等人文学科的教学;把价值教育放在整个教育的首要地位;将个性教育贯穿于全部过程中,使整个教育人性化[1]。
2 多途径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2.1 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进行人文教育生物学教学内容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哲学思想,有意识地将哲学思想渗透到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文理兼长。
利用生物教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利用生物教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摘要在学校教育中,人文学科固然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途径,但生物学科在人文教育上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笔者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对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了初步的实践。
关键词人文精神;自然界;社会;他人在学校教育中,语文虽然是对学生进行精神教育的主要途径,但生物学科在在这方面上的教育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生物学科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主导科学之一,与人类生存、健康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许多重大问题,如能源缺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人口增长过快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无一不与生物科学有关。
其次,生物学科中包容的人文价值是厚重的,如生物科学家在研究生命科学中体现的卓越的科学精神和合作精神,因此,生物教学在进行本体知识教学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意义重大一、感受自然,保护自然初中生物教材以“生物和生物圈”为起点,就是希望培养同学们对生物圈——地球上生物的共同家园的关爱之情和不断探索的动力。
在本单元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一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件,在“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一课,通过演示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动物课件,如白虎、猕猴等,让学生突破原有的地域、时空,更广泛地感受生物界多姿多彩的风貌,还有“非典”时期,人们对吃野生动物的看法,所有这些相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觉悟,培养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联系实际,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善待自然。
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一课中,笔者就利用了大量多媒体素材,如成龙和姚明有关保护也省内动物你的视频,得出“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思想,还有每台打印机都是一台锯木机的生动视频,提倡保护深林,尽量用双面打印甚至无纸化办公的意识。
二、关心他人,和谐奋进本世纪是一个分工和合作的时代,科技的发展决定:每一项发明创造几乎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而是合作的结果。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由于受到城市家庭生活模式的束缚,学生的自大自私性非常明显,而这些是我们的教育方针不相符合的。
小议如何在初中生物学课中实施科学与人文教育之间的融合
小议如何在初中生物学课中实施科学与人文教育之间的融合作者:焦宏燕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年第28期科学,是立世之基,只有懂得科学,掌握科学,尊重客观规律,顺应客观规律,才能立于世上。
人文,是为人之本,只有重视人文,领悟人文,溶入人类社会,尊重人类尊严,才能合乎人的基本规格。
科学教育,主要启迪灵性,而人文教育,既启迪灵性,更启迪人性。
只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交融,教育才能正确地回应时代呼唤。
一、生物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可行性1.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相融性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有着共同的自然物质基础。
人的思维是一个整体,都离不开人的大脑这一物质基础。
有关研究得出结论,人的大脑中,左脑主要从事严密的逻辑思维,这主要是科技活动不可或缺的;右脑主要从事开放的形象思维,直觉、顿悟、灵感蕴含其中,这主要是人文文化活动所必须的。
但人脑的两个半球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科学研究表面,人的左右脑的发展是彼此联系、共同促进的。
与此相对应,人的两类思维及其结果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
从而使人同时接受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成为可能。
2.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差异统一性首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是有差异的两类教育,人文教育以及人文知识、人文文化为基础,重在培养人文精神,提升人格的内在价值;科学教育以科学知识、科学文化为基础,重在发展人的人力,提高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工具价值。
从这个角度讲,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在内容、形式以及功能等方面是有区别的。
其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又是内在一致的统一体。
人文教育赖以存在的基础: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一样,也源于对客观实际、本质与规律的追求,常常与科学的求真要求一致。
而科学教育赖以生存的基础:科学知识,源于对自然规律的探求,人类旨在求真的科学活动如同人文一样,强烈地表现出求真、求善、求美的勇于创新、实事求是、造福人类的崇高精神品格。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都是完整教育密切相连、有机统一的组成部分。
关于提升高中生物学课程人文教育价值的思考
关于提升高中生物学课程人文教育价值的思考摘要:对于科学技术来说,它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第一、经济价值;第二、技术价值;第三、精神价值;第四、文化价值。
而对于高中生物学课程来说,我们不仅需要使其的科学教育价值得到提高,同时,还应当使生物学课程的人文教育价值得到提升。
基于此,本文从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使人文教育的时代性得到增强等方面出发进行了分析。
以此来供相关人士交流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课程;人文教育价值;思考研究引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也因为科技的进步有了巨大的改变,所以,我们可以从中知道科学技术不仅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还具有人文价值。
而这些年以来,人类通过反思科技理性主义,使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相互融合并不断渗透的趋势。
举例来说,目前现代医学的模式正在不断变化,它开始步入了从生理模式向心理,社会,生理模式不断发展的过程[1]。
一、统一的人文性与科学性人类在推动全球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也在逐渐的走向融合。
而对于国际科学课程的发展来说,它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发展成果:第一、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在20世纪60~70年代改革的背景下得以实现;第二、科学教育的目的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由最初的培养科学家转化为使公民具有优良的科学素养。
至此,人文性方面也才在科学教育中变得重要起来。
在科学教育课程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是一种文化成为了共识,所以,为了使人类能够有更好的发展,我们不仅应当对科学技术给予重视,同时还要重视人文文化,因为,只有二者相辅相成,并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置于其核心地位,才能推动人类更好的发展。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我国民众后发现,虽然我国近代教育制度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但是支配我国民众行为的文化模式与价值观念大部分并不是由科学的理性精神成果塑造起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注重文化细节提升人文素养——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注重文化细节提升人文素养——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江苏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初级中学(210000)袁美华[摘要]人文素养是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和决定着个人的终身发展。
初中阶段是每个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初中阶段各学科教学中重视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初中生物教师应践行“时时在备课,处处显人文”的理念,从课堂内容人文化、师生互动人文化和教学过程人文化三方面着手实施人文教育,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人文素养;文化细节;初中生物;课堂内容;师生互动;教学过程[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9)05-0087-02何谓人文素养?《大学生人文素养》一书中这样描述: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和由这些知识内化成的人文精神。
具体表现为人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心理素质、人生态度、道德修养等丰富的精神世界。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外在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的精神气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现代人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
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的人,兴趣广泛,情趣高雅,感情丰富,豁达自信,谈吐文明,追求较高的生活和工作品位,有着十分丰富的精神世界。
因而,他们始终焕发出勃勃的生机和活力,充满着工作的热情,闪耀着人性的魅力[1]。
由此可见,人文素养是个人综合素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个人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因此,在当前的基础教育中,重视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进入青春期的开始。
这期间是学生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时期,更是学生吸收知识和教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大好时机。
在这期间,初中生物教师应践行“时时在备课,处处显人文”的理念,在教学中注重文化知识的整理和文化细节的处理,以促进学生在生物学习中有效提升人文素养。
一、课堂内容人文化“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是‘长流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史教育对于生物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作用摘要:人文精神培养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加强科技史教育可以增加生物教学中的趣味性,并可以帮助学生继承优秀的历史传统、树立优秀品德,但是在具体操作中要遵守客观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科技史生物教学人文精神
the role of history of science education for the teaching of biology in the human spirit
liu jinxia
second high school of shangqiu
abstract: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biological teaching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engthen education can increase biological interest in the teaching, which can help students to inherit the outstanding tradition, establish good moral character, but in specific operations should obey the objective law of teaching and teaching methods.keywords:the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iology teaching;humanistic spirit 生物学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科之一,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而生物教学对于学生生态观、环境意识的树立,以及生物学科在现行高考制度下的重要地位,我们就不能不对生物教学加以足够的重视。
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推进、科学的不断进步,如何在生物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成为了广大教育者共同面临的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在世界科技发展历程中寻找到对于现代生物教学有所帮助的宝贵资源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科技史教育可以增加生物教育中的趣味性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诗句、谚语、民谣与故事等不仅会使学生有效记忆,同时还可以增加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给学生讲解草本和木本植物时,我们就可以使用《诗经·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以及《卖炭翁》中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简短的诗句中包含了物候学、植物学以及爱情观等多方面内容,从中学生中朦胧的感情认识入手,对于草本植物以及木本植物的区别可以激发学生对于科技教育的兴趣。
在世界科技史上类似的内容也很多,例如如孟德尔发现豌豆的遗传规律、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沃森以及克里克创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在讲伴性遗传病时,我们就可以向学生讲道尔顿在圣诞节时想给给母亲买长筒袜,从而最终发现色盲症这一伴性遗传病的故事,把相对枯燥的理论知识发现历程转化为趣味性较强的故事,这样学生听了之后便会想知道“色盲症”的发病原因,这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学习欲望就会更加强烈,也就更容易取得较好
的教学效果。
(二)科技史教育有助于继承优秀传统
中国历史上也不乏有关生态的优秀传统,例如“天地君亲师”虽然有明显的封建说教色彩,但是它在客观上对于人们生态保护意识树立、国家立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学生经常使用的“网开一面”、“以时入山林”等词语,我们完全可以从原始的生态保护观形成以及现实的环境污染问题入手,调动学生积极性,为环境保护献言献策。
再如在中国的正史中,也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明史·职官志》中就记载:“虞衡典山泽采捕、陶冶之事。
凡鸟兽之肉皮革骨角羽毛,可以供祭祀、宾客膳羞之需,礼器军实之用,岁下诸司采捕:水课禽十八,兽十二;陆课兽十八,禽十二,皆以其时。
冬春之交,网罟不施川泽;春夏之交,毒药不施原野;苗盛禁蹂躏,谷登禁焚燎,……”,类似的资料我们可以联系“网开一面”等早期环保政策,强调中国作为文明古国对于环境保护的延续性,为学生理解贯彻国策方针提供帮助。
(三)科技史教育有利于高尚品德的塑造
德育教育是我国整体教育方针的中的基本组成部分,生物教育同样也不例外。
在科技发展历程中包含着许多相关的科学家爱国主义品质、良好道德风范的故事,这些故事就是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讲解这些科学家的故事,就能够使得学生明白在探索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不平道路上勇于攀登的
人,才有可能到达科学的顶峰,生物科学的发展凝结了众多科学家艰苦的劳动,缺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是绝对不可能取得成就的。
具体到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诸多生物科学家的生平简介、重大成就及其影响入手,尤其是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迹,重点突出在科学创造过程中的背景,体现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将这些科学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等在生物教学中运用起来。
并且还可以在讲到一个科学家时,还可以把同期这方面研究和发展都系统地进行讲解,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把握生物科学发展的最新进展。
应该说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是广大科学家们在崎岖山路中不畏劳苦奋力攀登的历史,是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一个个神秘现象被逐步破译的过程。
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完善过程及背景,充分理解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并通过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塑造学生的优秀品德是十分重要也是必要的。
同时广大教育者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利用生物科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增强教学效果。
(四)科技史教育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的具体方法
所有的事物都有两面性,在生物教学中进行科技史教育也可能会存在着主次不分、条理不清的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技史教育在生物教学中的长处呢?我们如果从内容选取上来说,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入手。
科学史教育的内容去粗取精,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选取材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第二、选取的内容应该具有教育价值应较高,并能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启迪,避免为强调史而介绍史。
第三、削枝强干,使教材中的科学史线索明确不枝蔓、脉络清晰准确。
(五)小结
学习科学史本身就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
科学史作为一种珍贵的科学教育资源,其教育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介绍科学知识本身,还在于提供了学习使用这些知识产生的过程与背景。
如果在科学课程中能将科学史知识全面有机地融入科学教学过程中,并将其所蕴含的科学理性、科学研究方法以及科学精神展现给学生,就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思考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深入理解科学的本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将科学史的内容融入到科学课程中,也就是将人文精神带入到了自然科学的领域。
科学与人文同源共生,相互补助,会有利于学生在将来的科学探索中形成正确的追求目标。
所以,虽然是科学教育,但是使人文精神的渗透其中是不能被忽视的,通过科学史的教育可以架起被视为理性的理科教育与被视为感性的人文教育之间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