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参考目录)
论《左传》中的战争描写
论《左传》中的战争描写《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我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叙事体散文著作之一。
《左传》擅长记言叙事,尤其擅长描写战争,虽然《左传》并不是一部专门的战争史,但是它对当时的战争反映之全面,以及对各次重大战争描述之详尽。
《左传》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邲之战、安革之战、晋楚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
《左传》的战争描写,非常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注重战争前因后果的关系。
由于《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为了做到故事完整性,作者是煞费苦心的。
作者往往采用穿插,补叙,倒叙多种方法,突破编年体的局限,尽可能保持故事情节完。
如晋楚城濮之战,作者即重在记录战争的酝酿,从晋伐曹,卫的外围战写起,继而写宋国告急,晋将设连环计,子玉治兵,晋师退避三舍,最后到晋文公占梦坚定出战信心,两国才正式兵戎相见。
通过对双方内政、外交和军事上的一系列斗争过程的记叙和许多细节的点染,展现了一幅晋楚争霸的有声有色的壮阔图景。
文章大体上依照时间顺序,对交战中的两大营阵的种种活动交错地进行叙述,而以晋楚两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关系作为主干,其他有关国家和有关的大小事件都有条不紊的穿插进来。
通过许多不同的侧面,将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双方斗争的一些主要事件,以及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心态,都表现得非常生动和细致。
一场规模宏大、场面壮阔、矛盾复杂头绪纷繁的大决战,在作者笔下表现的首尾完整,层次分明。
其次,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左传》中描写了各种人物,但《左传》的写人还不像纪传体历史著作在一个专章中叙述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也没有像后世小说那样塑造人物形象。
由于它是编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左传》中许多重要政治人物如郑庄公、晋文公、楚灵王、郑子产、齐晏婴等等,都是通过数年行迹的积累来表现的。
左传中描写战争的篇目
左传中描写战争的篇目左传中描写战争的篇目为《吴王夫差伐阖闾》吴王夫差伐阖闾,是左传中一篇描写战争的重要篇目。
这篇篇目详细描述了吴国君主夫差对抗越国君主阖闾的战争过程,战争的背后充满了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
文章开头,介绍了战争的背景和起因。
吴国君主夫差因为妒忌越国君主阖闾的威望和声望,决心发动一场战争来削弱越国的势力。
夫差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仅出兵攻打越国,还通过各种手段分化越国内部,挑拨离间,煽动内乱,以求削弱越国的实力。
接下来,文章描述了战争的具体过程。
吴军攻打越国的战争开始了,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军事对抗。
但是,在这场战争中,吴军并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反而遭到了越军的顽强抵抗。
越国君主阖闾不仅在战场上善于运筹帷幄,而且还能够稳定越国内部的局势,有效地应对吴军的攻击。
在战争的过程中,吴军受到了种种困扰和挫折。
夫差对越国内部进行的煽动和离间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激起了越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越国军民团结一心,奋起抵抗,使得吴军的进攻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同时,夫差的统治也受到了国内外的质疑和批评,导致吴国内部的动荡局势进一步加剧。
最终,吴军在战争中遭受了重大失败。
夫差的战争计划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反而导致了吴国的衰败。
越国君主阖闾借助这次战争的胜利,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使越国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而吴国则因为这场战争的失败而陷入了政治和军事的困境,夫差的统治地位也岌岌可危。
通过这篇篇目,左传描绘了一个战争的全过程,并通过对战争背后的政治斗争和权力争夺的描写,深刻展示了战争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君主的影响。
同时,篇目中还体现了吴国君主夫差贪婪权力、残暴无情的一面,以及越国君主阖闾聪明睿智、善于应对的一面。
这篇描写战争的篇目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对于今天的人们有着深刻的启示。
它告诫我们,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通过政治手段和外交手段解决争端才是最好的选择。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谨慎选择君主和领导人,因为一个无能或者残暴的君主往往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
论《左传》同而不同的战争描写——以四大战役为例
论《左传》同而不同的战争描写——以四大战役为例摘要《左传》是先秦叙事散文之最,标志着中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而《左传》的突出成就之一就在于它的战争描写。
《左传》中的四大战役对战争的描写具有同而不同的特点,这不仅能够全方位展现战争过程、突出战争胜利的原因,而且具有劝谏君主和教化人民的作用。
《左传》中的战争描写是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结合,同时也是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统一,它发挥了文学的教化作用,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城濮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作者简介:李婉莹(1994-),女,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收稿日期2019-04-29中图分类号I206.2;I207.5文献标识码A李婉莹沈阳师范大学,辽宁沈阳110034《左传》是先秦叙事散文之最,标志着中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叙事的突出成就在于它的战争描写,梁启超在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曾经高度评价《左传》的战争描写:“《左传》中有名之五大战——泓、城濮、鞌、邲、鄢陵,吾脑际至今犹有极深刻之印象,觉此五役者为我国史中规模宏大之战事。
……动辄以之与后世国际大战争等量齐观。
”[1](P181-182)城濮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是《左传》中战争描写的代表,作者在描写这四场战役时,有着不尽相同的方法。
“《左传》的作者立意在先,详因略果,战争的起因、准备的阶段和影响战局的关键因素等,详加叙述,从而通过这些预示战争的大致结局。
至于具体的战斗过程、交战撕杀的场面和战争的结果,则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显得干净利落。
”[2](P162)此外在对战争过程的叙述中,作者在每一篇中都着重突出了梦境、占卜等各种预示活动,以及对德行、礼、义、诚信等一系列优秀品质都表现出来强烈的赞同和支持。
此外,这四场战役在叙述时各有各的侧重点,呈现出不同的风貌,体现了《左传》叙事手法的高超。
一、同而不同的战争描写城濮之战、邲之战、鞌之战、鄢陵之战是《左传》中战争描写的代表,虽然这四场战役在作者的笔下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在相似的背后,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小论《左传》的战争
小论《左传》的战争摘要:《左传》是我国影响深远的编年体史书,它在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基础上,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借鉴。
《左传》以儒家独特的思想去剖析战争,从不同的角度解析战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财富。
它记录了公元722到453年间多达483次大大小小战争,为后世呈现了“春秋五霸”你方唱吧我登台、大国吞并小国等精彩纷呈的争霸、兼并战争场面。
因此,本人认为战争描写是整部书中最精彩的部分。
关键词:战争描写人物思想价值一.《左转》中的战争描写《左传》一书中,记录了大大小小的几百次战争,例如城濮之战、崤之战、鞌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
《左传》写战争有其不同于其他史书的特点:《左传》描写战争,不仅仅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描写,还深入发掘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结果及战后影响。
如在“僖公二十八年”爆发的城濮之战,作者先对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进行交待,然后在行文中对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队,慎守诺言,倾听群臣意见,上下齐心协力等做了细致的描写。
反观楚方主帅骄兵,轻敌冒进,君臣意见混乱,军令不一。
这样通过战前敌对双方的描写,暗示了整个战争的走势与结果:晋必胜、楚必败。
作者还详细描写了此战后的影响:晋文公战后积极争霸中原,迅速取代齐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第二霸,而楚国国力大衰,直至楚庄王的崛起。
《左传》往往通过细节描写把激烈的战争场面,将士们在战场上的心里状态呈现出来。
如在鞍之战中,这样写到:“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暌酉,师陈于鞍,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左传》战争描写的叙事特征
《左传》战争描写的叙事特征——以五大战役为例摘要《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又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和叙事散文名著。
《左传》中对战争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其叙事艺术的精妙之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左传》中记录了多达492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本文主要以五大战役—晋楚城濮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邲之战、晋秦殽之战、晋楚鄢陵之战为例,主要从叙事的总体把握、细节的精彩描写、篇章结构的灵巧多变等方面介绍其战争描写的叙事特点。
《左传》的首创性的叙事艺术成就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起到了借鉴作用。
关键字:《左传》五大战役,叙事特点,艺术借鉴,后世影响AbstractZuozhuan is our countr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arrative prose writings in the pre-qin period which has high valu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research. Its narrative art, has traditionally been regarded by scholars, and is considered the norm of the narrative text, and the essence of its narrative art mainly reflected in its war discourse. Zuozhuan, recorded the greatly small hundreds of times of war, this paper mainly to five big battle - ChengPu battle, the battle of An, Bi the battle of the war, the war of Yao, YanLing as an example, mainly from the vision of the overall grasp, details of which itsdifferent, flexible and changeable in chapters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ar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Zuozhuan, the account of the war, not only from the Angle of the historian, but also emotional narrative these wars to literary writing and its pioneering narrative art achievement on later literary creation had a profound impact.Keywords: description of war of Zuozhuan,narrative features,affect future generations一、绪论《左传》是我国第一部比较详细完整的以春秋为纲的编年体史书,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略论《左传》描写战争的问题
,
这样
周王 室在经 济 上和政 治上都
,
开 始衰 落
霸 的雌争 `
不 再 有控 制 诸 侯 的 力 量 和 维 护 王 室 独尊 的 局 面 这些 战争
,
新 兴 地主 阶 级 迅速 兴 起
,
各
地 方诸 侯的 经 济 和 政 洽势 力得 到 了很大 的 发 展 地 地 苦 命
,
于 是 诸 侯 之 间便 展开 了频 繁 的兼 并 和 争
又 是造 成 当 时 土地 所 有 制 变 化 的 重 要 因 素
。
原 来 是 王 室 分封土
现 在 可 以 通 过 战 争 占领 土 地 奴 役 更多 的 人 民
,
各统 治 集 团 发 动 这 些 战 争
。
,
自然 是为 了侵 占更 多 的 土
,
,
扩展 更 大 的 势 力范 围
“
,
长期 的 战 争给 人 民 带 来 莫 大 的 灾 难 和 痛
、
晋 楚城 淇 之 战 ( 嘻 公 二十 七 年
晋竿 哪之 战
( 宣公十 二年 )
、
二十 八 年 ) 秦 晋 散 之 战 ( 嘻公三 十 二 年
、 。
三十 三年 )
齐 晋 辜 之 战 (成 公 二 年 )
,
晋楚 郡 陵 之 战 ( 成公 十六 年 )
,
、
吴 楚柏 举 之 战 ( 定 公 四 年
理 得 合 情 合理
”
这 种 看 法 是 符 合 历史 事 实 的
《 左 传 》作 者
。
正 因为春 秋 时 代 战 争频 繁 不 停
便 决定 了 忠 实 记 录 历 史 的
大 量 地 记 述 了 当 时 的 战 争事件
浅谈《左传》中战争的描写
11神州文化浅谈《左传》中战争的描写章寒 叶圣哲 黄翰广东广州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摘要:《左传》是我国影响深远的编年体史书,它在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叙述基础上,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借鉴。
《左传》以儒家独特的思想去剖析战争,从不同的角度解析战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财富。
关键词:战争描写;人物;思想;价值追溯历史,自远古的民族部落时代开始,被先哲一致认同的“战争、死亡、爱情”这一亘古不变的文学主旋律就一直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展变化。
尤其是战争,它作为政治的集中体现,是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呈现为白热化的特殊形态,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以军事争夺、武力兼并为主的春秋时代,战争就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它们是历史的血的涂染,更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美味佳肴”,永远有滋有味;“滋”:把真实历史、人生世界、社会态势、人性生命融为一体,鲜活了文学;“味”:寓勇敢正义、善良仁慈、机敏睿智、凶恶残酷于其中。
它们咏叹社会人性,弘扬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神。
《左传》开我国战争文学之先河,它以大量的篇幅描写战争,正是时代需要在作品中的体现。
全篇贯穿着浓厚的“礼”的色彩,战争描写体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理性思考,同时强调在战争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然而,更令《左传》身价百倍的是它的社会思想的文化内涵,它以折射战争哲学,体现仁德思想,运用椽笔写意的手法独占鳌头,非其他领域所比拟。
《左传》所记载的战争,大大小小达400余次。
大的战争,动辄十几个国家、几十万人马,颇有“世界大战”的色彩。
如:城濮之战、鄢陵之战、邲之战等。
小的战役,兵乘并列,喜悦之浩浩荡荡。
如长勺之战、萦泽之战、濡葛之战等。
《左传》写战争,不是局限于描绘战争本身的过程如何,而是居高临下,从历史大局,从冲突双方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准备进行综合分析中,把战争与政治结合起来,把双方政治的好坏、民心向背、出师曲直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城濮之战,洋洋洒洒9000字,武力交锋不过百二十字。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摘要]《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典籍,是反映春秋时期争霸的战争全貌。
《左传》是为此时期写出了纷纭复杂的春秋战争的过程,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
[关键词]战争描写政治外交背景绪论《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是以《春秋》为本。
主要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反映春秋时期争霸的战争全貌,也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
《左传》是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来记录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哀公二十七年。
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对当时的春秋时期的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等都有详叙和评价。
特别是对当时的应用文给后世的应用写作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借鉴。
如:“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应用文是宋人陈骙在《文则》中从《左传》列举出来的,实际还远不止这些。
它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是擅长以战争描写见长。
经反复研究,查阅,我得出以下几点论述:一、左传战争的描写语言语言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诸侯林立,战火连连的春秋列国已远离我们而去,但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记载,再现春秋的社会状况,更进一步理解各诸侯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
《左传》对战争的描写语言具有一定的魅力。
《左传》是一部重要历史著作,阐述了我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的社会状况。
在华夏的文化领域里,《左传》又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散文体著作。
它对后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广泛影响。
《左传》的语言描写被冯李骅在《左绣读左卮言》中赞誉道:“左氏极工于叙战,长短各奇妙……篇篇换局,各各争新。
”由此可见,《左传》战争的语言描写已经写到了精妙之处。
据《春秋》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军事行动多达四百八十三次。
《左转》之《战争》
“谗慝之口”指去年蒍贾之言,谓子玉过三百乘则不能以入矣。
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
围。」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先 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
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
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 携之,执宛春以怒楚④,既战而后图之。」公说,乃拘宛春于卫, 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于楚。 子玉怒,从晋师。晋师退。军吏曰:「以君辟臣,辱也。且楚
① 本篇可参僖33晋楚泜之战。固,宋庄公孙名固,时为大司马。商,即宋。
② 水名,今河南柘城县北三十里。 ③ 门官,1.杜注“守门者,师行则在君左右”;2.军帅。向戌称庐门合左师,
华元亦居庐门,二旅皆卿,而为军帅,谓之门官;3.门子,卿大夫之子弟,
随行卫公。《襄九年传》:“大夫门子皆从郑伯。” ④ 重伤,二次伤害;禽,擒。二毛,头发花白的人。
⑨ 制志,使斗志高。儳chǎn,不整齐。
《 城 濮 之 战 》——《僖公二十八年》
宋人使门尹般如晋师告急。公曰:「宋人告急,舍之则绝,告楚不许。
我欲战矣,齐、秦未可,若之何?」先轸曰:「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
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 赂怒顽①,能无战乎?」公说,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畀②宋人。
滨,亦唯命。其翦以赐诸侯,使臣妾之,亦唯命。若惠顾前
好,徼福于厉、宣、桓、武,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夷于 九县,君之惠也,孤之愿之,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君实 图之。”左右曰:“不可许也,得国无赦。”王曰:“其君能下 人,必能信用其民矣,庸可几乎②?”退三十里而许之平。潘
左传中的几场战役
鲁郑伐许时间:鲁隐公十一年(前712年)地点:许都参战方:郑国、鲁国,许国缘由:郑国以许国“不共”为由,联合鲁国讨伐许国结果:郑鲁联军攻入许都,许庄公逃走。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东偏,使公孙获处许西偏,保存并实际控制了许国,还赢得了“有礼”的好名声分析:这次战争是郑庄公争夺霸权的重要一战,其目的是使许国臣服,并借以威服他国。
其所以没有吞并许国,一是自身实力或不足;二是同属周王之下的诸侯国,于礼不顺;三是“攘夷”的需要,只要“无滋他族实偪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就达到目的了。
桓王伐郑时间:鲁桓公五年(前707年)地点:繻葛(今河南长葛市)参战方:周王、陈国、蔡国、卫国,郑国缘由:周桓王撤销了郑伯的卿士之职,郑伯不朝,周王率领陈、蔡、卫三国伐郑结果:联军战败,郑军大胜,桓王被郑将祝聃射中,蒙受大辱。
分析:郑国人针对联军的弱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战术措施,首先攻击最薄弱的陈、蔡、卫三国军队,然后集中兵力攻击周王。
郑军还采用了“鱼丽之阵”,车兵与徒兵相互配合,提高了战斗力。
郑庄公敢于和周王公开对阵,反映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历史实际。
当然,他还不敢把事做绝,“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楚武王侵随时间:鲁桓公六年(前706年)地点:随国(今湖北省随州市)参战方:楚国,随国缘由:楚国兴起,向汉水以东扩张势力,威胁随国及其他小国结果:楚国采用斗伯北的计策,故意示弱,意图使随国轻敌自大(“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
汉东之国,随为大。
随张,必弃小国。
小国离,楚之利也”)。
楚国此举没有骗过随国的贤臣季梁(“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他劝随侯修明政治,抚民敬神,亲近兄弟小国,楚军未敢轻举。
不过两年之后,随国还是与楚国开了一仗,随国战败。
看来,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实力。
分析:孙子曰:“兵以诈立。
”楚军强而示弱,意在欺骗随国,无奈季梁“知彼而知己”,楚计因而不逞。
曹刿论战时间:鲁庄公十年(前684年)地点:长勺参战方:齐国,鲁国缘由:鲁庄公曾支持公子纠与齐桓公争夺齐君之位,此战是齐桓公报复之战结果:鲁庄公采用了曹刿的战术,等齐军三鼓(同时大约也冲锋了三次)之后才擂鼓出击,一战而胜。
左传中记录战争的篇章
左传中记录战争的篇章《左传》是一部善写战争的历史著作,它记载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全过程。
在郑庄公活跃的这22年中,((左传》也记载了大小战争无数,其中有郑国参战的就有十多次。
除了其他诸侯国攻打郑国的几筑战役没写结果,《左传》中记载的有郑庄公参加的战役几乎都是郑国取得了胜利。
如鲁隐公5年,伐燕大败之,伐宋,攻进了宋的外城,石年,“郑伯侵陈,大获”,9年,大败一北戎,10年,大败宋师;11年伐许,齐、鲁、郑联合用兵,也是郑兵率先登城萝同年,“郑、息有违言(口舌之争),息侯伐郑,郑伯与战于竞,息师大败而还”,鲁桓公5年又大败王师。
如此等等,·《左传》中没有一字提到庄公用兵如何,但通过上述记载,郑兵几乎每战必胜,联系他当初对付共叔段时的沉着稳重,’以及所用的诱敌深入、欲擒故纵之法,郑庄公会用兵这一点是很清楚的。
除此之外,郑国在经历了共叔段之乱后内部一直很安定。
祭仲、子封等一批大臣围绕身边,积极为他出谋划策。
太子和公子们也都相安无事,效力于国家,这不能说与郑庄公的领一导无关。
说明郑庄公是颇懂治国安邦之术的。
在他身上,具有一种较高的领袖的素质。
当时,周王室权力日趋衰微,各国诸侯都在积极行动,谋为霸主。
而郑庄公却一直也没有称霸诸侯的野心。
作为周王室的执政官,他一心一意辅佐周天子,替他出兵攻打不朝不敬之人,连攻占的土地都不肯据为已有,但却两次被周王夺了权。
鲁隐公3年,因为周平王不再信任郑庄公,因而周郑互换了人质。
平主死后,周桓王即位却单方面撕毁合约,想移政于孩公。
于是郑庄公一气之下派人割了温地之麦,收了成周之禾,一度与周王结怨。
但不久又去朝拜周天子。
在“王不礼焉”的情况下,想方设法通过齐人打通关节再来朝王。
第二次被周王夺了权,生气不朝王,王却兴师来犯。
在不得己御敌且又大败王师的情况下,又派使臣前去慰间周王及其左右。
可见为了做到尊王守礼,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当时的道德要求,郑庄公是多么地忍辱负重!。
《左传》的战争描写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左传》的战争描写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作者:贾俊玲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08年第09期《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
假期通过对这部书的研读,发觉它记事最突出的成就在于描写战争,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简述如下。
一、《左传》的战争描写第一,《左传》不是一般地、简单地泛泛地描写军事行动,而是把军事和政治结合起来,着重写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其战后情况,揭示出决定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而战场实况则一笔代过。
如“桓公五年”写了周王与郑国在繻葛展开的战争。
先交待了战争的原因:“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
”;战前部署:周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肩左军,陈人属焉。
”郑国:“曼伯为右拒,祭仲族为左拒,原繁和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
”;战场上的实况:“(郑庄公)命二拒旗动而鼓”;战争的结果:“王卒大败”;战后的情况:“夜,郑伯使祭仲足劳王,且问左右”郑胜周败的原因:“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
王卒顾之,必乱。
祭和卫不枝,固将先奔。
既而萃于王卒,可以集事。
”。
不难看出作者在描述这场战争时,对战场实况和结果是一笔代过的,而着重描写的是双方战前的部署和战后的情况,以及郑胜周败的原因。
第二,对于战场上刀光剑影的激烈争斗,对于一刀一枪的往来回合,作者不作从容委婉的细致描写,往往写得较为简单,往往选取决定战争进程的关键人物来刻画,以展示战争经过。
常以人物在战场上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集中凝练地代表战场上战士们奋力厮杀的姿态。
如“成公二年”写的齐晋鞍之战,通过对战场上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描写这次战争的场面:“郗克伤于矢,流血及履,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
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知?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换甲执兵,固即死也。
试析《左传》对战争的描写
试析《左传》对战争的描写春秋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分裂时期,当时诸侯纷争,战争频繁。
《左传》把这些战争都记载下来。
《左传》是一部记事周密、体系完整的历史著作,其记载战争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它把战争和政治、外交结合起来,抓住其中的典型细节,把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双方的战略战术,甚至指挥员的性格都交待得清清楚楚,为后人描写战争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一、把战争和政治、外交结合起来,体现了作者进步的战争观我国的兵圣孙武说过:“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兵法·计篇》)《左传》也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成公十三年)由此可知,春秋时代,人们已经很重视战争,把战争看作国家的大事。
可战争又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其爆发必然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
西方著名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战争论》第一卷)列宁也说:“如果忘记一切战争都不过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那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
”(《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毛泽东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论持久战》)他还指出:“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同上)。
因此战争和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战争的爆发从根本上讲都是由于政治的原因。
《左传》的作者虽没有象各位伟人或军事理论家一样对战争有着系统精辟的论述,但他在描写战争时,却把战争和政治密切结合起来,突出春秋时期的战争都是齐、晋、楚、秦等大国之间的争霸斗争,用事实说明了战争和政治之间的深厚关系。
宋楚泓之战(公元前638年)是宋襄公在中原霸主齐桓公死后,欲自立为霸主,领导中原诸侯继续与楚抗衡,阻止楚国向中原扩张。
而楚国一直想图谋中原,因齐桓公联合中原各诸侯国抵制,三十年内不能北进;齐桓公死后,又遭到宋襄公阻挠,而宋国国力又远远比不上齐国,因此,打击宋国是楚国必然采取的步骤,于是爆发了泓之战。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第一篇:《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摘要《左传》是中国首部规模宏大的叙事作品,在历史学和文学上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中以战争的叙述尤为精彩。
本文从现代叙述学理论入手研究,对《左传》的战争篇章叙述的特征进行初步研究。
《左传》的战争叙述特征主要要体现在叙述视角的灵活运用、叙述手法的多样化、叙述语言的独特性三个方面,这些特征成为历代叙述文学的学习典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战争、视角、叙述手法、叙述语言《左传》被誉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作者以精妙的笔墨叙述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共二百五十五年间波澜壮阔地春秋历史。
这其中以战争的叙述最为出彩,《左传》共记载大小战争四百八十七次,详细记述了一百余次战争,而对于一些重要的战争如晋楚城濮之战、邲之战,吴楚柏举之战等则极尽叙事之工巧,将战事描写地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为后世学者一再盛赞。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说:“左氏之叙事也,述行师则簿领盈视,咙聒沸腾;论备火则区分在目,修饰峻整;言胜捷则收获都尽;记奔败则披靡横前;申盟誓则慷慨有余;称谲诈则欺诬可见;谈恩惠则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叙兴邦则滋味无量;陈亡国则凄凉可悯。
或腴辞润简牍,或美句入咏歌。
跌宕而不群,纵横而自得。
若斯才者,殆将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
[1]《左传》的叙述艺术不仅可以从传统叙述概念进行研究,用现代叙述学的理论考《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察也会有新的发现。
《左传》战争的叙述特征比较显著的体现在叙述视角、叙述手法以及叙述语言三个方面,下面就这些特征分而论之。
一、《左传》的战争叙述视角现代叙述学家托多罗夫说:“视角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存在,尽管当时人们没有自觉意识,但是,却在有意无意之间,把它作为具有表现力和暗示力的叙事谋略了。
”[2]《左传》的战争叙述研究不可回避地涉及到视角问题,《左传》的战争叙述以全知视角为主,限知视角为辅,两者相互配合、适当转换,从而描绘出多彩的画卷,展现出战争的复杂性、丰富性。
219443798_《左传》晋楚三次大战的叙事艺术
038《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左传》是一部善于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因其高超的叙事艺术而成为先秦叙事散文之最。
《左传》中所涉及的叙事手法众多,其中分叙法、因果叙事法、预叙法、补叙法在描写战争时经常被使用。
晋楚三次大战分别是鲁僖公二十八年的城濮之战、鲁宣公十二年的邲之战和鲁成公十六年的鄢陵之战,它们在叙事手法的运用上很有代表性。
其中分叙法将各方势力加以明晰,并进行对比;因果叙事法则注重揭示事件发生的缘由,让读者对战争结局的合理性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预叙法以逻辑分析和梦境占卜的方式进行叙述,照应了“天人合一”的历史观念;补叙法将超出事件中心的细节加以说明。
它们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文本构成,从而使《左传》宏大的元叙事得以实现。
[关 键 词] 《左传》;叙事手法;分叙法;因果叙事法;预叙法;补叙法《左传》晋楚三次大战的叙事艺术余瑞欣《左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二百五十四年间的历史。
作为一部具有极高史学价值的文学作品,其既理清了史实又不失文采,所以《左传》晋楚三次大战的叙事艺术值得关注。
一、分叙法分叙法,顾名思义,“以两文或两文以上叙两人两事,或同时或不同时,回互激射,以明是非功过之所在者”。
一方面,分开叙述可使各要素得以明了,在复杂纷繁的历史叙事中颇有拨云见日之感;另一方面,将不同要素的同一方面逐个列出,有助于读者加以比较,从而对事物的发展方向有所把握。
分叙法虽为分述,但整体的合一性并未被破坏,从而保持了节奏感和审美平衡,这正符合中国“整体性叙事”的特点。
在对战争的描述中,作者极其注重分叙时格局的比例平衡,善于从君臣关系、民众状态和战略制定等方面论述交战双方的情况,以小处见大局,条理清晰,缓急有致。
晋国和楚国作为春秋时期的两个大国,各自盘势一方,二者的势力组成颇为复杂。
在城濮之战、邲之战和鄢陵之战中,以晋楚为争霸主力,兼有其他国家的参与。
《左传》作者“对叙晋楚二军,或通篇一线双行对叙”,将晋楚二国在战争中的状况一一明了。
6 崤之战 《左传》
法,遂卓然自成一家言。欲读古文而不精求于 《左氏》,是溯流而忘其源也。”
——清 周大璋《左传翼》
为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音: 义:
为从者之淹
音: 义:
为吾子之将行也
音: 义:
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音: 义: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音: 义:
莱驹为右
音: 义:
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但随着他打出尊王拥周的旗号在城濮之战中打败南方的强楚使晋国一跃而成为中原霸主秦晋双方争夺中原霸权的矛盾就逐步激化起来以致在殽之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依附楚国的郑国的时候秦穆公竟背着晋国单独与郑结盟并留下杞子等人助郑防守以对付晋国
殽 之 战
《 左 传 》
——
战争背景:
首先是秦、晋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在春 秋时代是颇为特殊的。它们为了各自 的利益结成联盟,又用“联姻”的形 式来巩固这个联盟。秦穆公的夫人是 晋献公的女儿,后来又把自己的女儿 (课文中的文嬴)嫁给在外流亡了19 年的公子重耳,并助他当上国君,即 晋文公。
这就是成语“秦晋之好” 的由来。
晋文公因为强调不忘秦国的恩惠,跟 秦国的关系处理得相当好。但随着他 打出尊王拥周的旗号,在城濮之战中 打败南方的强楚,使晋国一跃而成为 中原霸主,秦晋双方争夺中原霸权的 矛盾就逐步激化起来,以致在“殽之 战”的前二年,秦晋联合,围攻依附 楚国的郑国的时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秦穆公竟背着晋国,单独与郑结盟, 并留下杞子等人助郑防守,以对付晋 国。由于晋文公强调不要忘记秦穆公 对他的恩惠,双方当时才未发生战争。 一旦文公去世,这场争夺中原霸权的 战争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由此可见, 在这场战争中,秦晋双方都无正义可 言,正所谓“春秋无义战”。
小论《左传》的战争
小论《左传》的战争摘要:《左传》是我国影响深远的编年体史书,它在对历史事件作客观的基础上,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借鉴。
《左传》以儒家独特的思想去剖析战争,从不同的角度解析战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史料财富。
它记录了公元722到453年间多达483次大大小小战争,为后世呈现了“春秋五霸”你方唱吧我登台、大国吞并小国等精彩纷呈的争霸、兼并战争场面。
因此,本人认为战争描写是整部书中最精彩的部分。
关键词:战争描写人物思想价值一.《左转》中的战争描写《左传》一书中,记录了大大小小的几百次战争,例如城濮之战、崤之战、鞌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
《左传》写战争有其不同于其他史书的特点:《左传》描写战争,不仅仅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描写,还深入发掘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结果及战后影响。
如在“僖公二十八年”爆发的城濮之战,作者先对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进行交待,然后在行文中对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队,慎守诺言,倾听群臣意见,上下齐心协力等做了细致的描写。
反观楚方主帅骄兵,轻敌冒进,君臣意见混乱,军令不一。
这样通过战前敌对双方的描写,暗示了整个战争的走势与结果:晋必胜、楚必败。
作者还详细描写了此战后的影响:晋文公战后积极争霸中原,迅速取代齐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第二霸,而楚国国力大衰,直至楚庄王的崛起。
《左传》往往通过细节描写把激烈的战争场面,将士们在战场上的心里状态呈现出来。
如在鞍之战中,这样写到:“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暌酉,师陈于鞍,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
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
《左传》经典战例
《左传》经典战例齐鲁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春天,它是春秋初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之间进行的一场车阵会战,也是我国历史上后发制人,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
自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起,我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
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在当时的动荡局面下,不免发生各种矛盾,而矛盾冲突的激化,又势必造成两国间兵戎相见的结果,长勺之战正是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当时的鲁国据有今山东西南部地区,都城曲阜(今山东曲阜),它较多地保留了宗周社会的礼乐传统,在春秋诸国中居于二等地位,疆域和国力较之齐国,均处于相对的劣势。
至于齐国,则是姜太公吕望的封地,辖有今山东东北部地区的广大地域,都城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
那里土地肥沃,又富渔盐之利,太公立国后,推行“因其俗,简其礼”、“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举贤而上功”、“修道法”、礼法并用等一系列正确政策,因而经济发达,实力雄厚,自西周至春秋,一直成为东方地区首屈一指的大国。
长勺之战就是在这种齐强鲁弱的背景下爆发的。
公元前686年冬,齐国宫廷内部发生了一场动乱。
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杀死襄公,自立为君。
几个月后,齐臣雍廪又杀死了公孙无知,这样,齐国的君位便空置了起来。
当时流亡在外的公子小白和其兄公子纠都想乘机回国继承君位,于是就发生了一场君位争夺斗争。
结果,是公子小白捷足先登,率先入国抢占了君位,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而公子纠则时运不佳,在这场权力争夺中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其重要谋臣管仲也被罗致到齐桓公的手下,后来成为齐桓公霸业的重要奠基者。
鲁国在这场齐国内部斗争中,是站在公子纠一边的,并曾经公开出兵支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
但结果是乾时一战,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鲁国的所作所为,导致齐鲁之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齐桓公本人对此更是耿耿于怀,不肯善罢甘休,这终于酿成了长勺之战的爆发。
公元前684年春,齐桓公在巩固了君位之后,自恃实力强大,不顾管仲的谏阻,决定兴师伐鲁,以报复鲁国一年以前支持公子纠复国的宿怨,企图一举征服鲁国,向外扩张齐国的势力。
《左传》中的战争
春 秋 时期 有 数 百 次 军 事 行 动 ,《 传 》 详 细 地 描 述 了 其 左 中 l 比较 重要 的 战 争 。《 传 》作 者 调 动 各 种 表 现 手法 记 3次 左 下 了丰 富 的战 争 实 例 ,力 图 从 中 探 求 得 失 成 败 的 经 验 , 各 对 次 大 战 不 同侧 重 面 的描 写 , 映 了他 对 每 次 战事 成 败 原 因 的 反 看 法 I。 冯 李 骅 在 《 绣 ・ 左 卮 言 》 中 说 :“ 氏极 工 于 J J 左 读 左 序 战 ,长 短 各 极 其 妙 … … 篇 篇 换 局 ,各 各 争 新 。 ”
看 来 , 主 是 否 上 战 场 , 往 和 这 个 君 主 是 否善 于 戎 事有 关 。 君 往
左传中的几场战役.
鲁郑伐许时间:鲁隐公十一年(前712年)地点:许都参战方:郑国、鲁国,许国缘由:郑国以许国“不共”为由,联合鲁国讨伐许国结果:郑鲁联军攻入许都,许庄公逃走。
郑伯使许大夫百里奉许叔以居东偏,使公孙获处许西偏,保存并实际控制了许国,还赢得了“有礼”的好名声分析:这次战争是郑庄公争夺霸权的重要一战,其目的是使许国臣服,并借以威服他国。
其所以没有吞并许国,一是自身实力或不足;二是同属周王之下的诸侯国,于礼不顺;三是“攘夷”的需要,只要“无滋他族实偪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就达到目的了。
桓王伐郑时间:鲁桓公五年(前707年)地点:繻葛(今河南长葛市)参战方:周王、陈国、蔡国、卫国,郑国缘由:周桓王撤销了郑伯的卿士之职,郑伯不朝,周王率领陈、蔡、卫三国伐郑结果:联军战败,郑军大胜,桓王被郑将祝聃射中,蒙受大辱。
分析:郑国人针对联军的弱点,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战术措施,首先攻击最薄弱的陈、蔡、卫三国军队,然后集中兵力攻击周王。
郑军还采用了“鱼丽之阵”,车兵与徒兵相互配合,提高了战斗力。
郑庄公敢于和周王公开对阵,反映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的历史实际。
当然,他还不敢把事做绝,“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
楚武王侵随时间:鲁桓公六年(前706年)地点:随国(今湖北省随州市)参战方:楚国,随国缘由:楚国兴起,向汉水以东扩张势力,威胁随国及其他小国结果:楚国采用斗伯北的计策,故意示弱,意图使随国轻敌自大(“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
汉东之国,随为大。
随张,必弃小国。
小国离,楚之利也”)。
楚国此举没有骗过随国的贤臣季梁(“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他劝随侯修明政治,抚民敬神,亲近兄弟小国,楚军未敢轻举。
不过两年之后,随国还是与楚国开了一仗,随国战败。
看来,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实力。
分析:孙子曰:“兵以诈立。
”楚军强而示弱,意在欺骗随国,无奈季梁“知彼而知己”,楚计因而不逞。
曹刿论战时间:鲁庄公十年(前684年)地点:长勺参战方:齐国,鲁国缘由:鲁庄公曾支持公子纠与齐桓公争夺齐君之位,此战是齐桓公报复之战结果:鲁庄公采用了曹刿的战术,等齐军三鼓(同时大约也冲锋了三次)之后才擂鼓出击,一战而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参考目录)
宏大、精深、洗练、典雅--从《晋楚城濮之战》看《左传》的叙事特点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王庆民
从《城濮之战》看《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War Description Art in Zuozhu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engpu Battle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黎文丽 , LI Wen-li
"城濮之战""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说刍论 Argue on Campaign of Cheng- Pu with less and weaker defeat much and stronger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College of Education] 刘锡娥
试论"齐晋鞍之战"--兼及《左传》的战争描写 On the Battle of An Between Qi and Jin [枣庄学院学报 Journal of Zaozhuang University] 邹庆浩
由《殽之战》的记叙看"春秋三传"的叙事艺术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College of Education] 陶运清
《左传·秦晋殽之战》章法分析 [甘肃高师学报 Journal of Gansu Normal Colleges] 武砺兴
历史的视点——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看史书的叙事角度 Views of History——The Narrative Angle from Zuozhuan · Zhengbo beat Duan at Yan[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熊晓平
大学教材《中国历史文选》研究 A Study of Selected Readings of Chinese History: A College Textbook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董立章
慎待"败将" Treating Subordinates Having Made a Mistake with Caution [领导科学Leadership Science] 黄家忠
《战国策》"以写人为主长篇叙事文"的艺术独创--从叙事方式的转变看其文学价值 The Creative Writing of " Long Narratives Centring Characters" in the Warring StatesTactics——Comments on the Literary Value by Comparing the Narrative Style [社科纵横 Social Sciences Review] 裴登峰
百步穿杨千米杀敌 [课堂内外(初中版A版)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lassroom] 胡不归
《左传》的叙事特色对《史记》创作的影响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xi College of Education] 吴美卿
从"支遁传"的成书看传奇体制在唐前的确立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tyle of Tales of the Marvelous Before the Tang Dynasty According to the Evolution of "Zhidunzhuan"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s)] 凌宏发
论中国伦理情节剧电影叙事结构艺术的创新 On Narrating Structure Artistry In Chinese Ethic Story Film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何春耕
论《左传》的叙事时间艺术 Interprete the Art of Narrative Time of Zuozhuan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Teachers College] 周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