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探论

合集下载

《左传》的艺术成就

《左传》的艺术成就

《左传》的艺术成就《左传》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情节曲折⽣动,并注意⽂章的结构和布局。

《左传》为先秦散⽂“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的成熟。

《左传》善于描写复杂的战争。

作者并不把战争看作是单纯的军事⾏动,只注⽬于战场上的交锋,⽽是将战争视为⼀种极复杂的社会现象加以全⾯描述。

作者还善于抓住战争诸⽭盾中的主要⽭盾,组织篇章,安排结构,把错综复杂的战争和头绪纷繁的事件写的既主次分明,井然有序,⼜曲折⽣动,引⼈⼊胜。

《左传》所写的⼤⼩战争数百起,著名的⼤战役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吴楚柏举之战、齐鲁长勺之战等,都写得完整具体,形象⽣动。

在秦晋殽之战中,交战情况仅⼆⼗余字,⽽晋败秦师的其他因素,则不惜笔墨。

先从战役的起因和性质上,指出秦乘晋⽂公逝世之机,听从戍郑的杞⼦的密报,潜师袭郑,企图⼀举灭郑,对晋施加压⼒,实现⼀箭双雕的⽬的。

这就说明秦国出师不义,必将⾃⾷其果。

接着详写秦国内部君⾂⽭盾,上下离⼼。

⽼⾂蹇叔的哭师劝阻,秦穆公刚愎⾃⽤。

秦师阵容虽⼤,却是乌合之众,并且“轻⽽⽆礼”,连年幼的王孙满都料定秦师必败。

秦师及滑,遇郑商⼈弦⾼,袭郑阴谋败露,等到皇武⼦辞退杞⼦等⼈,说明郑国已有准备,致使秦袭郑阴谋彻底破产,仅“灭滑⽽还”。

败退之师,⼜⼊于险绝之地,遭到晋军出其不意的阻击,惨败的命运不可避免。

作者将秦师的败因,从主观到客观,从内因到外因,从当事者到旁观者,进⾏了多⽅⾯的叙写,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体。

《左传》描写了许多思想性格鲜明的各种类型的历史⼈物。

作者善于把⼈物放在⽭盾冲突中来⽴体化的表现⼈物的思想和性格,并且通过连续记载⼈物的事迹,写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例如通过记叙重⽿⼀⽣的经历,着⼒描绘了春秋五霸中晋⽂公的形象,写他从⼀个贪图安逸享乐的贵公⼦逐渐成长为具有雄才⼤略的霸主的发展过程,不仅重⽿的形象鲜明突出,就连他⾝边的随从⼈员也都有着各⾃的独特个性。

在“五⿅乞⾷”中,我们看到这时的重⽿还是⼀个脾⽓暴躁的贵公⼦,⽽⼦犯却是⼀位有智谋的⼈。

从《城濮之战》看《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从《城濮之战》看《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从《城濮之战》看《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战争描写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

同时,通过战争来揭露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他们受压迫剥削的程度和阶级本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左传》中不乏对于城濮之战这样规模宏大、场面壮观的战役进行了生动细致地刻画和描绘,下面就让我带领你去看看吧!例如:城濮之战前期晋国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的策略。

为了减少损失,增加胜算,于是便虚张声势,引诱敌军追赶己方,而后又利用天气突然转坏造成敌人的恐慌心理,巧妙布阵。

待敌军追至城濮后,才令先轸退兵回营,以免陷入险境,并把大批军队埋伏在马耳山旁。

果然,晋军突然冲杀过去,正好碰到等候多时的虞军。

因为晋军早已准备好,士卒毫无惧色,且严格执行命令。

遇有逃亡者立斩,并且安抚士兵说:“没有俘虏!全都活捉!”结果最终将虞军歼灭。

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古代战争是一种集体活动,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战术原则。

而这个原则的应用,必须符合一定的情景和条件。

所谓谋划得当,就是指在战斗之前,参战各方应根据自身实际和战场环境制订科学合理的作战计划,包括战术原则、火攻策略、追击路线及后勤保障等问题;而临阵不乱则强调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丧失勇敢坚毅的精神和严守纪律的风范。

在这里需要特别提醒读者注意的是本文的语言凝练而生动。

全文共九句三十四字,每一句的语法、词义基本相同,只是第一句末尾一个字稍有变化,再加上整齐排列的句子,使语言显得更加简洁流畅。

而这恰恰又是本文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左传·宣公十二年》里记载着一个故事“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虽然故事是由子产讲述给鲁侯听的,但可以看出子产善于运用史料典籍,通过这则小故事向世人昭示:凡遇关键时刻,必须头脑清楚,冷静沉着,做出判断并迅速拿出解决方案。

例如本文,尽管主人公是孔子,但是书中涉及孔子的句子几乎占到了五分之一。

试想孔子尚且如此谨慎,难道那些不谙世事的贵族们不值得深思吗?由此可见,《左传》对于战争描写所起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浅谈《左传》战争特色

浅谈《左传》战争特色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浅谈《左传》战争特色孙明姚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摘 要:《左传》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伟大的著作,也是我国文化史上一座光辉不朽的丰碑,它的战争特色尤为突出,也是全篇精髓之所在。

本文主要从结构特征、人物形象、小说化叙述倾向三个方面来对《左传》战争特色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左传》;战争;特色作者简介:孙明姚(1993-),女,汉族,重庆市万州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98-01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力量逐渐壮大,为了本国领土和各诸侯王自身的利益,诸侯国间频繁的发生一系列争霸战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孟子•离娄上》)第一章《左传》战争严谨完整而又曲折变幻的结构特征《左传》战争描写严谨完整而又曲折变幻,其对整个战争叙述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详细完备。

在时间安排与布局方面,详略得当,总体向前发展,穿插各种如预叙、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来充实全篇。

如《成公十六年》:六月,晋、楚遇于鄢陵。

范文子不欲战。

……甲午晦,楚晨压晋军而陈。

军吏患之。

……弈书曰:“楚师轻佻,固磊而待之,三日必退。

退而击之,必获胜焉。

”……楚予登巢车,以望晋军。

……苗贲皇在晋侯之侧,亦以王卒告。

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苗贲皇言于晋侯曰:“楚之良,在其中军王族而已。

请分良以击其左右,而三军萃于王卒,必大败之。

”公筮之,史曰;“吉。

其卦遇《复》,曰:‘南国蹴,射其元王,中厥目。

’ 国蹴、王伤,不败何待?”公从之。

……此乃历史上著名的晋楚鄢陵之战,结局是晋胜楚败。

成公十六年详细描述了整个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以及胜败的原因。

在战争之前申叔时认为楚国“内弃其民,而外绝其好”,预言楚国出兵必将有去无回,而战争过程中“楚师轻佻”,军队纪律也不严明,这与晋国军队严明的纪律、贤臣的谏言形成鲜明对比,整个战争的结局由此就可轻易看出,晋军获取胜利势在必得。

《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特征

《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特征

《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特征如下是关于《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特征:《左传》擅长记言叙事,尤其擅长描写战争,虽然《左传》并不是一部专门的战争史,但是它对当时的战争反映之全面,以及对各次重大战争描述之详尽,是历史上其他史书所不能及的。

《左传》全书共记载大大小小战争四百二十九次,写得比较详细的大战有十四次。

其中与争霸紧密相关的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齐晋鞌之战,吴楚柏举之战等篇章,材料丰富,叙述详尽,结构严密,充分表现了其叙事散文的特点。

作为一个历史的叙述者,战争胜负早已成竹在胸,因其叙述的是成为过去的历史。

鲜活的历史完成了它自身的使命,那么叙述者要做的工作只是尽可能还原历史。

但是完全复现历史绝不可能,叙述的历史必须经过叙述者的重组。

首先,作者以全局气魄、历史眼光把战争置于社会历史背景下来写,而不只是单纯地孤立地写战争,把战争与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

作者详细地写出当时的政治形势和各国之间的关系,战争的起因,交战国的实力对比等等。

比较典型的有晋楚城濮之战,战争的缘由与重耳之亡有关,但也关系到两国之间的实力与关系,南方楚国不断向北扩展,渐次征服陈、蔡、郑、许等中原国家,国力日益强大,使北方诸侯受到威胁,晋文公即位后,励精图治,国力空前强盛,遂与楚国争霸,于是爆发了有名的晋楚城濮之战。

如秦晋韩之战是发生在僖公十五年。

而早在二年之前,作者就种下远因:僖公十三年,“晋荐饥”,秦救灾恤邻,输栗于晋。

十四年,“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

晋大夫庆郑当时就说:“背施幸灾,民所弃也”,“四德皆失,何以守国?”至僖公十五年,秦果然伐晋。

还有发生在成公二年的齐晋鞌之战,其原因是:晋大臣郤克使齐,受妇人耻笑。

直接导火线是齐侵鲁、卫,孙恒子等如晋乞师。

根子是齐晋争霸。

又如宣公十二年的邲之战,主因是晋楚争霸,但却与郑国极有关系。

郑国处于大国之间,是晋、楚威逼利诱,拉拢打击的对象。

晋楚几次大战,皆起因于郑、陈等处于中间地带的小国,邲之战的先因可追溯到十年之前,即宣公三年的晋郑之盟和宣公四年的楚王伐郑。

论《左传》中的战争描写

论《左传》中的战争描写

论《左传》中的战争描写《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我国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叙事体散文著作之一。

《左传》擅长记言叙事,尤其擅长描写战争,虽然《左传》并不是一部专门的战争史,但是它对当时的战争反映之全面,以及对各次重大战争描述之详尽。

《左传》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晋楚城濮之战、秦晋崤之战、邲之战、安革之战、晋楚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

《左传》的战争描写,非常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注重战争前因后果的关系。

由于《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为了做到故事完整性,作者是煞费苦心的。

作者往往采用穿插,补叙,倒叙多种方法,突破编年体的局限,尽可能保持故事情节完。

如晋楚城濮之战,作者即重在记录战争的酝酿,从晋伐曹,卫的外围战写起,继而写宋国告急,晋将设连环计,子玉治兵,晋师退避三舍,最后到晋文公占梦坚定出战信心,两国才正式兵戎相见。

通过对双方内政、外交和军事上的一系列斗争过程的记叙和许多细节的点染,展现了一幅晋楚争霸的有声有色的壮阔图景。

文章大体上依照时间顺序,对交战中的两大营阵的种种活动交错地进行叙述,而以晋楚两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关系作为主干,其他有关国家和有关的大小事件都有条不紊的穿插进来。

通过许多不同的侧面,将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双方斗争的一些主要事件,以及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心态,都表现得非常生动和细致。

一场规模宏大、场面壮阔、矛盾复杂头绪纷繁的大决战,在作者笔下表现的首尾完整,层次分明。

其次,人物是叙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左传》中描写了各种人物,但《左传》的写人还不像纪传体历史著作在一个专章中叙述一个人物的生平事迹,也没有像后世小说那样塑造人物形象。

由于它是编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

《左传》中许多重要政治人物如郑庄公、晋文公、楚灵王、郑子产、齐晏婴等等,都是通过数年行迹的积累来表现的。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解析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解析

《左传》的战争叙述初探摘要《左传》是中国首部规模宏大的叙事作品,在历史学和文学上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中以战争的叙述尤为精彩。

本文从现代叙述学理论入手研究,对《左传》的战争篇章叙述的特征进行初步研究。

《左传》的战争叙述特征主要要体现在叙述视角的灵活运用、叙述手法的多样化、叙述语言的独特性三个方面,这些特征成为历代叙述文学的学习典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战争、视角、叙述手法、叙述语言《左传》被誉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作者以精妙的笔墨叙述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共二百五十五年间波澜壮阔地春秋历史。

这其中以战争的叙述最为出彩,《左传》共记载大小战争四百八十七次,详细记述了一百余次战争,而对于一些重要的战争如晋楚城濮之战、邲之战,吴楚柏举之战等则极尽叙事之工巧,将战事描写地各具特色、精彩纷呈,为后世学者一再盛赞。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说:“左氏之叙事也,述行师则簿领盈视,咙聒沸腾;论备火则区分在目,修饰峻整;言胜捷则收获都尽;记奔败则披靡横前;申盟誓则慷慨有余;称谲诈则欺诬可见;谈恩惠则煦如春日;纪严切则凛若秋霜;叙兴邦则滋味无量;陈亡国则凄凉可悯。

或腴辞润简牍,或美句入咏歌。

跌宕而不群,纵横而自得。

若斯才者,殆将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

[1]《左传》的叙述艺术不仅可以从传统叙述概念进行研究,用现代叙述学的理论考察也会有新的发现。

《左传》战争的叙述特征比较显著的体现在叙述视角、叙述手法以及叙述语言三个方面,下面就这些特征分而论之。

一、《左传》的战争叙述视角现代叙述学家托多罗夫说:“视角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存在,尽管当时人们没有自觉意识,但是,却在有意无意之间,把它作为具有表现力和暗示力的叙事谋略了。

”[2]《左传》的战争叙述研究不可回避地涉及到视角问题,《左传》的战争叙述以全知视角为主,限知视角为辅,两者相互配合、适当转换,从而描绘出多彩的画卷,展现出战争的复杂性、丰富性。

论左氏春秋对战争描写的特点

论左氏春秋对战争描写的特点

论左氏春秋对战争描写的特点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5000年的历史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经历了夏商周三代短暂的统一时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并立的现象也随之出现。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混乱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兄弟相残、母子反目、诸侯相争,它是一个天下失去秩序的时期,但也是中华文化在形成,在定性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旧有的传统被颠覆,历史的中心在转移,新生的事物在萌芽。

两百多年的春秋史,大事迭起,英雄辈出,激荡着血与火,交织着新与旧。

回顾春秋这段历史,它在中华文明的坐标中,究竟有怎样的位置?我们又从何得知春秋这个乱世里所发生的一切?而左丘明所著的《左氏春秋》,给了我们部分的答案。

从社会生活的整体来说,战争是政治的集中体现,是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呈现为白热化的特殊形态,它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以军事争夺、武力兼并为主的春秋时代,战争就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

它们是历史的血的涂染。

《左传》以大量篇幅描写战争,冯李骅曾赞誉道:“左氏极工于叙战,长短各极其妙,……篇篇换局,各各争新。

•”(《左绣·读左卮言》)左丘明所著的《左氏春秋》并不是简单地记叙了春秋时期所发生的战争,而是为战争描写确定了一种基本的叙述模式:战争结果的预先告知,以预言的方式先期透露结局,然后展开对战争胜负原因的追究,包括着重分析战争的起因、集中叙述战争双方胜负的缘由以及礼义道德、政通人和等综合因素对战争的牵掣。

如此,战争过程就变得省略简洁,作者将重点落在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或以战前的谋划、或以战后的说明替代战争过程,给予读者思考和反思。

《左氏春秋》对战争的描写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左传》对战争的描写有极高的故事性和完整性。

其对战争的结果在文中会做详尽的铺垫,使得战争双方的成功或失败都有理有据,毫不突兀,像一篇故事完整地向读者娓娓道来。

《左传》会对战争双方状况进行表现,如《城濮之战》中开篇充分说明了两国君臣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国人才储备状况,显然晋文公与臣子齐心协力,意见一致。

最新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探论

最新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探论

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探论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探讨作者名字(陕西理工学院××学院××专业××班级,陕西汉中 72300x)指导老师:[摘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作品。

其主要记述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27年(前468)范围内的历史事件。

《左传》是我国历史学家研究春秋史的重要参考文献,不但文字优美,其叙事结构也非常考究,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战争叙事艺术对后世的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了《左传》的时代背景、叙事结构艺术、叙事的时间谋略及叙述的小说因素等内容,试对《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特色进行探论。

[关键词]《左传》;战争描写;艺术[Abstract]"Zuo Zhuan" is also knows as"Zuo’s Biography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As one of the Thirteen Confucian Classics, “Zuo Zhuan”is the first large-scale narrative works in China. It mainly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the first year Lu Yin Gong(722 years ago) to Lu Ai Gong 27 years (the first 468 ago). "Zuo Zhuan" is the important references of Chinese historians in the history of spring and autumn. Not only because its beautiful words,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are also very elegant.Therefore, it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the narrative art of the war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later generations of narrative literatur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trategy "Zuo Zhuan"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the narrative art structure, narrative time and narrative novel factor content, and discus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ar artistic features of "Zuo Zhuan".[Keyword] "Zuo Zhuan";war description;art一、《左传》产生的时代背景《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一部以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历史著作。

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左传》的战争描写,主要是围绕着诸侯国[gPARAGRAPH3]地的纷争展开的。

如鲁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晋、楚围郑,鲁成公十年、十一年,齐国入侵莒地、小邾国等,所有这些战争描写都写得惊心动魄,波澜起伏。

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军阵前短兵相接,短兵相接的厮杀,还有统帅高超的指挥艺术。

因为作者抓住了战争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矛盾,即大国与小国之间、强国与弱国之间的矛盾,大量的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争霸战争中出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战例,其笔触之广,内容之多,篇幅之大,在先秦文学史上都是罕见的。

左传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十分逼真,也很讲究。

全书涉及战争大小就有七百多次,而描写战争的笔墨更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每当看到那激烈的厮杀,读者便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左传不愧是先秦叙事文学的典范,因为它所刻画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左传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刻画战争场面和渲染战争气氛。

因为古代的战争几乎无不打了败仗,少数打了胜仗的,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特别之处,而左传的写作却使他的主人公在战争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从对士兵、武器、军旗、天候、战况的描绘,到对战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战争结局等的叙述,无不使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残酷,感受到在战争年代生存的艰难。

正是在这样惨烈的战争中,主人公们才一步步成长起来,成熟起来。

左传还对许多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比如说对双方兵力对比的交待,将领的用兵特点,用兵的方略和采取的战术。

甚至在第三者的眼里,往往能透露出双方兵力部署的一些蛛丝马迹。

正因为如此,左传的作者就不可避免地对战争有所议论,在对战争的批判中显示出自己的政治态度和道德观念。

左传写战争,多用短句,句式整齐,用韵工整。

有的段落虽然不长,但语言精炼,意思明确,读起来颇觉铿锵有力,节奏感很强。

但是,左传并非是只有叙述,在叙述的基础上夹杂着议论。

一般是议论与叙述交错运用。

《左传》战争描写的叙事特征

《左传》战争描写的叙事特征

《左传》战争描写的叙事特征——以五大战役为例摘要《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又是我国最早的历史散文和叙事散文名著。

《左传》中对战争的描写,充分体现了其叙事艺术的精妙之处,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左传》中记录了多达492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本文主要以五大战役—晋楚城濮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邲之战、晋秦殽之战、晋楚鄢陵之战为例,主要从叙事的总体把握、细节的精彩描写、篇章结构的灵巧多变等方面介绍其战争描写的叙事特点。

《左传》的首创性的叙事艺术成就为后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起到了借鉴作用。

关键字:《左传》五大战役,叙事特点,艺术借鉴,后世影响AbstractZuozhuan is our countr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arrative prose writings in the pre-qin period which has high value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research. Its narrative art, has traditionally been regarded by scholars, and is considered the norm of the narrative text, and the essence of its narrative art mainly reflected in its war discourse. Zuozhuan, recorded the greatly small hundreds of times of war, this paper mainly to five big battle - ChengPu battle, the battle of An, Bi the battle of the war, the war of Yao, YanLing as an example, mainly from the vision of the overall grasp, details of which itsdifferent, flexible and changeable in chapters o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ar were introduced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Zuozhuan, the account of the war, not only from the Angle of the historian, but also emotional narrative these wars to literary writing and its pioneering narrative art achievement on later literary creation had a profound impact.Keywords: description of war of Zuozhuan,narrative features,affect future generations一、绪论《左传》是我国第一部比较详细完整的以春秋为纲的编年体史书,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从《城濮之战》看《左传》描写战争的艺术

从《城濮之战》看《左传》描写战争的艺术

从《城濮之战》看《左传》描写战争的艺术。

《城濮之战》为《左传》描写战争最见功力的名篇之一,通过对战争双方内政、外交和军事上一系列斗争的记述与许多细节的点染,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晋楚争霸的壮阔图景。

《左传》描写战争的艺术有以下几点:1、文章采用了第三人称作为叙事角度,作者以旁观者的立场叙述事件,发表评论,视角广阔灵活,其中采用对话和叙述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左传中有作者丰富的想像和合情合理的虚构,《城濮之战》主要写了战前,战时和战后三个部分,文章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作者面对即成的历史现实,根据人物的言行得失,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加入种种神秘化的传说故事,来于是事件的结局,解释事件的因果关系。

《左传》语言言简意赅,词约义丰,文章脉络清晰,顺序连贯。

2、《城濮之战》这篇文章总体是按时间顺序写的,但其间运用了一些叙述手法,如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等手法文中的第一段讲了子玉这个人的性格,并引用了蒍贾的一段话,“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

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

”采用了预叙的手法,为下文子玉战争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文中的第三段争端谢了晋文公对百姓实行教化的内容,运用了插叙手法,讲出战争前完整形式。

让人看了文章的开头部分就能知道这场战争的结局,清晰明了。

这里把政治和军事结合起来写了。

3、《城濮之战》中正面战场的场面描写不过区区百字,其余的篇幅都着重在战前两国的力量对比和各国战前的准备上,不局限于对外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并且注重写战争的性质,善于抓住每次战争的特点进行描绘。

作者详于写战争背景,原因等的介绍,揭示出战争胜败必然性,寄予深刻思想。

作者正面描写战争的语句言简意赅,条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就像上一点中提到的,文中讲述了晋国励精图治,教化百姓而且重仁重义,且“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

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

”晋国注重谋略,大家团结一心,而楚国呢,有子玉这等刚愎自用的人物,而且楚国是作为理屈的一方自然战争是不利他们的。

浅谈《左传》对战争叙述的特点

浅谈《左传》对战争叙述的特点

浅谈《左传》对战争叙述的特点汉文本 0602 何娣 2006111004摘要:战争是《左传》的主线,《左传》的战争通常按时间顺序进行叙写。

它善于叙述错综纷繁的军事事件,使两百多年间庞杂的社会历史头绪清晰、条理清楚、浑然一体。

关键词:战争;叙事;结构《左传》是先秦时期成就最大的史学巨著,其叙事艺术代表着当时的最高水平,滋润浇灌着一代又一代的叙事作品。

刘知己《史通》言,“盖左氏为文,叙事之最”。

战争是《左传》的重心所在,《左传》的战争叙事更是颇具特色,耐人寻味。

清人冯李晔《春秋左绣》誉之曰:“左氏极工于叙战,长短各尽其妙,篇篇换局,各各争新。

无怪乎古今名将无不读此好书也。

”笔者认为,《左传》在进行精彩的战争叙事时形成了以争霸为中心的战争序列,其独特的叙事结构艺术耐人寻味。

《左传》所载春秋之事共历255年(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89年),其后还附记鲁悼公四年(公元前464年)三家灭智伯之事。

这一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并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代,是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破产、王室无力控制诸侯、诸侯相互兼并的时代,也是我国古代边疆各民族部族在商周文化影响下发展社会生产并与中原华夏族融合的时代。

这一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封国与王朝、封国与封国间矛盾汇集、激化而演变为一场场战争。

《左传》一书,记录了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城濮之战、崤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等大战的描述历来被人们赞不绝口,不计其数的小战役也写得各具特色,精彩生动。

一般说来,《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醖酿过程及其后果。

统观《左传》中大大小小的战争描写,很少用大量的笔墨对战争本身(战场)作正面地叙写,而是通过战场之外,诸如战争性质、政治外交、君臣谋略、备战情况、人物评战等来表现战事,战争尚未开打,胜负已经分明。

对于大规模战争,作者往往居高临下、俯瞰全局,围绕双方的战前情况来描写战争。

如“僖公二十八年”写城濮之战,对大战爆发的背景和直接起因都有交待,而在行文中,又不断展示晋胜楚败的原因:晋文公伐怨报德,整饬军纪,遵守诺言,倾听臣下意见,上下齐心协力。

浅论《左传》战争描写的文化内涵

浅论《左传》战争描写的文化内涵

浅论《左传》战争描写的文化内涵摘要:《左传》中的战争描写独具特色,历来人们多对其描写艺术进行剖析,而对其文化内涵少有挖掘。

本文试运用普洛普的功能说,对战争的构成因素进行剖析,进而从构成因素看春秋时期的文化风貌。

由于战争涉及到外交、婚姻、治国方略等各个方面,所以能于战争之一隅看社会之全貌。

关键词:礼;信仰;智;以史为鉴《左传》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战书,全书叙写的战争多达三、四百次之多,大到长篇巨制,对战争整个过程的描绘,小到一笔代过,毫无赘述,其叙述详略相间,各具特色。

历来人们研究《左传》中的战争描写,多从其描写艺术上加以论述,对战争描写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很少阐释,对此,我们有必要就这一方面详加考察,以窥见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

下面我们就从战争描写的构成要素入手,借助普洛普的功能说,来实现这一目的。

一俄国的普洛普在研究民间故事学时提出了功能说,即在一个故事中,虽然角色在不断地变化,但其基本动作却是相同的,这些动作就叫“功能”。

具体他总结出了这样一个叙事模式[1]:1、沙皇赏赐给主人公一头苍鹰,苍鹰负载着主人公至于另一国度。

2、老人送给苏申柯一匹骏马,骏马负载苏申柯到另一国度。

3、巫师给了伊凡一只小船,小船载运伊凡到另一国度。

4、公主给了伊凡一个指环,从指环中跳出来的年轻人背伊凡到另一个国度。

由此可以看出上面的故事具有相似的结构,不管施事者是谁,受事者又是谁,故事的结构终归是施事者送给主人公一个能够帮助他到达另一个国度的实物,这个实物最终能引领主人公到一个新的境地,完成它的救助功能。

以此,我们来分析《左传》中的战争描写。

从多次战争中的战前准备阶段,战争过程到战争的胜负给予全面的考察,我们发现其战争描写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某个国家无礼(不朝见天子、没有礼遇),或者违背了盟约,另一个国家对其发动战争。

2、战前进行卜筮活动。

3、某个外交家以言论消解战争或者对战争的结果进行预言。

4、双方军事力量的比较或者直陈一方的军事力量(以……为中军,以……为右军)。

浅析《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特点

浅析《左传·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特点

浅析《左传· 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特点摘要:《晋楚城濮之战》的战争描写,重点十分突出。

描写极有层次,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在对比之中表现出双方特点,陈述战局。

叙事完整而周密,滴水不漏。

这场重在外交与政治而非战场上的战争,没有炮火纷飞的激烈与雄壮,更多是体现了智慧的锋芒与力量。

扣人心弦,发人深思,精彩程度绝不逊于轰轰烈烈画面感十足的战争描写。

关键词:左传城濮之战战争描写《左传·晋楚城濮之战》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一篇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的前情之一,是课内教学时通常会联动阅读的一篇文章。

读好这篇文章,对于学生课内文言文学习,以及对《左传》的进一步理解、对当时社会的了解,都是很有帮助的。

晋楚城濮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左传》对这场战争做了详尽的记叙。

在长达一千三百多字的《晋楚城濮之战》中,关于真正短兵相接的战争场面的描写只有不到两百字。

大量的篇幅用在了描写战争的缘起以及双方的战前动向上面。

此外,战后交战双方的结果也被描写得非常全面。

显然,战场上的战争并不是作者最重视的部分,而隐匿在战场之外的硝烟,才最能够体现出这场战争的精髓。

战前的部分,所有的人物活动都紧密地结合“礼”。

晋国与楚国子玉都想战,但都不愿失礼在先。

于是在各自谋划以及你来我去的斡旋中,作者着重描写了双方怎样在保证自身“得理”的情况下,让对方露出破绽。

在作者的妙笔之下,这里双方的排阵布局看上去颇像对弈,曹、魏、宋等国就像是它们的棋子。

通过对这些棋子的排布处置,双方小心地在维护自己的“礼”和攻击对方的“礼”上面做文章。

作者通过这样宏观布局式的描写,让整个场面显得妙趣横生,充满智慧。

同时,通过双方的一招一式,环环紧扣,步步推进,既清楚地将事情进展呈现出来,又充分地表现出各自主事者的特点。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用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以及交代局面。

同时花开两朵各表一支,分别对双方内部商议进行描写,将双方的动作铺于纸上,形成鲜明对比。

〖2021年整理〗《左传》的战争描写特点

〖2021年整理〗《左传》的战争描写特点

《左传》的战争描写特点《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传》以其高妙的笔法对春秋时代的历史进行了传神的表述,备受历代学者的称赞。

作者尤擅于写战争,“《左传》记乱世之事却不凌乱,叙事脉络分明主次得当。

”全书共记录战争483起,记录详细的有14次,较著名的如城濮之战、泓之战、鞍之战、长勺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等。

对于《左传》描写战争的特点,清人吴阎生在《左传微》中说:“左氏诸大战,皆悉心结撰而为之,声势采色,无不曲尽其妙,古今之至文也。

”李元春在《左氏兵法·序》中也说:“关壮缪、岳武穆皆好读《左氏春秋》,其平生用兵,无一为《左氏》之所有,而无一非《左氏》之所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纵观全书,结合战争案例分析,笔者认为《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由表及里,由果探因,全局总揽《左传》可谓篇篇换局,各各争新,为战争描写确定了一种基本的叙述模式:战争结果的预先告知,叙述者并不特别留意接受者的感受而以预言的方式先期透露结局,带给接受者另一种惊喜和享受,那便是对战争胜负原因的追究,包括着重分析战争的起因、集中叙述战争双方胜负的缘由以及礼义道德、政通人和等综合因素对战争的牵掣。

如此,战争过程就变得省略简洁,或以战前的谋划、或以战后的说明替代战争过程,即使个别战争过程没有省略然也相当简洁,能做到逼真动人。

如“桓公五年”写了周王与郑国在繻葛展开的战争。

先交待了战争的原因,“王夺郑伯政, 郑伯不朝。

”;战前部署,周王:“王为中军;虢公林父将右军,蔡人、卫人属焉;周公肩左军, 陈人属焉。

”郑国:“曼伯为右拒,祭仲族为左拒,原繁和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

”;战场上的实况,“ (郑庄公) 命二拒旗动而鼓”;战争的结果,“王卒大败”;战后的情况,“夜, 郑伯使祭仲足劳王,且问左右”;郑胜周败的原因,“陈乱,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必奔。

左传艺术特色分析

左传艺术特色分析

左传艺术特色分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著作和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在两千多年绵长的封建社会中,在文化领域里,产生了极其深远广泛的影响。

其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精彩细密的叙事,个性鲜明的人物和委婉巧妙的辞令三方面,而其中能充分体现其精湛的写作技巧和高超的叙事能力的就是它的战争描写。

冯李骅在《左绣读左卮言》中赞誉道:“左氏极工于叙战,长短各奇妙……篇篇换局,个个争新。

”由此可见左传的战争描写语言之精妙。

战争是政治的集中体现,是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呈现为白热化的特殊形态,是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

在以军事争夺、武力兼并为主的春秋时代,战争就被赋予了更为特殊的意义,它们是历史的血的涂染。

如实地将这一特殊的生活记录下来,从无数成功或失败的战例中及时总结新鲜的经验,这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

《左传》以大量篇幅描写战争,•正是时代的需要在作品中的体现,据《春秋》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军事行动多达四百八十三次。

《左传》详细地记录了其中十四次大规模的战争,小战役不计其数。

其中以对秦晋殽之战,晋楚城濮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秦晋韩之战等著名战例的描写最具代表性。

不同于其他史书的侧重记载战争过程的叙事风格,作战描写战争往往只是简略地表现战斗经过,而把战争和政治紧密地结合起来,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集中笔力去叙写双方或胜或败的原因,充分揭示礼义道德、政通人和等综合因素对战争的牵掣,显现出作者具有卓越历史家的眼光,也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更为广阔更为复杂更为动人的社会生活画面。

概括地说,《左传》战争描写的写作模式有两种,一是注重交代战前与战后与战争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和条件的变化(包括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活动即战争准备和人心向背),同时辅以对占卜,天象,预言,征兆,梦境的描写赋予战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增强战争结果的必然性,以具体揭示战争胜负的根本原因,而对战争过程则一笔带过.如秦晋"肴之战".二是全景似的战争画卷.如成公二年的齐晋"鞌之战",就写得曲折传神,惊心动魄.战前,有齐侯使请战,高固逞勇等;战中,重写晋军主帅战车上三人(主帅却克,车左张侯,车右郑丘缓)的身负重伤,相互激励,终于化不利为胜利的情景;战后,齐侯请和,晋人提出无理要求,齐使交涉,迫使晋人放弃无理要求.在描写战争过程中的激烈场面时往往选取只决定战争进程的关键人物来刻画,借助人物在战场上的语言和动作集中凝练地展现战场上战士们奋力厮杀的姿态。

论《左传》的战争叙述艺术

论《左传》的战争叙述艺术
《左传》的叙事艺术代表着春秋战国时期的最高水平,影响着后代一批一批 的 文 学 创 作 ,“盖左氏为书,叙事之最”,“博采众家,叙事尤备,能令百代之下, 颇 见 未 来 。”而战争又是《左传》叙事的中心和精华所在,战争叙事更是独具特 色,炫丽多彩,清代冯李骅《左绣》誉之曰:“左氏极工于叙战,长短各尽其妙, 篇篇换局,各各争新,无怪乎古今名将无不读此好书也。”情人吴闿生《左传微》 评 曰 :“左氏诸大战,皆精心结撰而为之,声势采色,无不曲尽其妙,古今之至 文 也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也曾深叹《左传》的战争描写:“《左传》 中有名之五大战---泓、城濮、鞌、邲、鄢陵,吾脑际至今犹有极深刻之印象, 觉此五役者为我国史中规模宏大之战事,……动辄以之与后世国际大战争等量齐 观 。”
2.3.1 倒叙..................................................8 2.3.2 插叙..................................................9 2.3.3 补叙..................................................9 2.3.4 预叙..................................................9 2.3.5 顺叙.................................................10 2.3.6 侧叙.................................................10 2.4 恰如其分的详略艺术..........................................10 2.4.1 详因略果.............................................. 10 2.4.2 详人略事.............................................. 11 3. 结 论....................................................... 11 注释和参考文献.....................................................12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摘要]《左传》是记录春秋时期的一部重要历史典籍,是反映春秋时期争霸的战争全貌。

《左传》是为此时期写出了纷纭复杂的春秋战争的过程,注重交代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外交等活动,具体揭示战争的背景及胜负原因。

[关键词]战争描写政治外交背景绪论《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是以《春秋》为本。

主要记录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典籍,反映春秋时期争霸的战争全貌,也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

《左传》是按照鲁国十二公的顺序来记录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迄于哀公二十七年。

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

对当时的春秋时期的各类礼仪规范、典章制度、社会风俗、民族关系、道德观念、天文地理、历法时令、古代文献、神话传说、歌谣言语等都有详叙和评价。

特别是对当时的应用文给后世的应用写作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借鉴。

如:“命、誓、盟、祷、谏、让、书、对”等八种应用文是宋人陈骙在《文则》中从《左传》列举出来的,实际还远不止这些。

它对后世的影响尤其是擅长以战争描写见长。

经反复研究,查阅,我得出以下几点论述:一、左传战争的描写语言语言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诸侯林立,战火连连的春秋列国已远离我们而去,但我们可以通过语言的记载,再现春秋的社会状况,更进一步理解各诸侯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

《左传》对战争的描写语言具有一定的魅力。

《左传》是一部重要历史著作,阐述了我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的社会状况。

在华夏的文化领域里,《左传》又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散文体著作。

它对后人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广泛影响。

《左传》的语言描写被冯李骅在《左绣读左卮言》中赞誉道:“左氏极工于叙战,长短各奇妙……篇篇换局,各各争新。

”由此可见,《左传》战争的语言描写已经写到了精妙之处。

据《春秋》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军事行动多达四百八十三次。

试析《左传》对战争的描写

试析《左传》对战争的描写

试析《左传》对战争的描写春秋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分裂时期,当时诸侯纷争,战争频繁。

《左传》把这些战争都记载下来。

《左传》是一部记事周密、体系完整的历史著作,其记载战争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它把战争和政治、外交结合起来,抓住其中的典型细节,把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双方的战略战术,甚至指挥员的性格都交待得清清楚楚,为后人描写战争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一、把战争和政治、外交结合起来,体现了作者进步的战争观我国的兵圣孙武说过:“兵者,国之大事。

”(《孙子兵法·计篇》)《左传》也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成公十三年)由此可知,春秋时代,人们已经很重视战争,把战争看作国家的大事。

可战争又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行动,其爆发必然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

西方著名的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战争论》第一卷)列宁也说:“如果忘记一切战争都不过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那在理论上是完全错误的。

”(《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毛泽东也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论持久战》)他还指出:“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同上)。

因此战争和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战争的爆发从根本上讲都是由于政治的原因。

《左传》的作者虽没有象各位伟人或军事理论家一样对战争有着系统精辟的论述,但他在描写战争时,却把战争和政治密切结合起来,突出春秋时期的战争都是齐、晋、楚、秦等大国之间的争霸斗争,用事实说明了战争和政治之间的深厚关系。

宋楚泓之战(公元前638年)是宋襄公在中原霸主齐桓公死后,欲自立为霸主,领导中原诸侯继续与楚抗衡,阻止楚国向中原扩张。

而楚国一直想图谋中原,因齐桓公联合中原各诸侯国抵制,三十年内不能北进;齐桓公死后,又遭到宋襄公阻挠,而宋国国力又远远比不上齐国,因此,打击宋国是楚国必然采取的步骤,于是爆发了泓之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探讨作者名字(陕西理工学院××学院××专业××班级,陕西汉中 72300x)指导老师:[摘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作品。

其主要记述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27年(前468)范围内的历史事件。

《左传》是我国历史学家研究春秋史的重要参考文献,不但文字优美,其叙事结构也非常考究,因此在我国文学史上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战争叙事艺术对后世的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了《左传》的时代背景、叙事结构艺术、叙事的时间谋略及叙述的小说因素等内容,试对《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特色进行探论。

[关键词]《左传》;战争描写;艺术[Abstract]"Zuo Zhuan" is also knows as"Zuo’s Biography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As one of the Thirteen Confucian Classics, “Zuo Zhuan”is the first large-scale narrative works in China. It mainly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the first year Lu Yin Gong(722 years ago) to Lu Ai Gong 27 years (the first 468 ago). "Zuo Zhuan" is the important references of Chinese historians in the history of spring and autumn. Not only because its beautiful words, the narrative structure are also very elegant.Therefore, it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the narrative art of the war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later generations of narrative literature.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strategy "Zuo Zhuan"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the narrative art structure, narrative time and narrative novel factor content, and discuss the description of the war artistic features of "Zuo Zhuan".[Keyword] "Zuo Zhuan";war description;art一、《左传》产生的时代背景《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一部以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历史著作。

春秋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变革的时代,其间诸侯争霸、战乱迭起,给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但也使东周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兼并和战争的过程中,旧有的奴隶制度逐渐遭到破坏,西周以来数以百计的诸侯小国被逐渐合并成为少数大国,中华民族伴随着华夷文化的相互渗透而逐渐融合交流。

战争,是春秋时代最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当时社会发展变革的催化剂。

把握了春秋时期列国兼并战争这一特定的历史事实,也就把握了这个时代的历史栩克和发展主流。

《左传》作为春秋时代的编年史,它既以比较客观的态度详尽地记载了春秋列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活动及有关言论,又较全面地反映了春秋时代的社会面貌,同时,《左传》作者作为一个杰出的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又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对当时的社会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左传》把握住了当时社会最本质的历史现象,毫不掩饰列国争霸、大国兼并小国、灭同姓国的历史事实,以巨大的篇幅,形象地描绘了春秋时代频繁出现的各类战争,揭示了周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历史过程,为后世的读者留下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战争画卷。

(一)详因略果郭预衡认为《左传》“善于揭示战争的前因后果,揭示战争的经验教训。

”袁行霈也认为《左传》写战争“是深入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以及前因后果。

”它主要有下面两种方式:1.详细分析战争的起因在《左传》的战争描写篇章中,将重点放在对战争起因的详细分析方面的例子有很多,其代表如秦晋韩之战。

在叙写韩之战前,作者先叙写了战争的缘由: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公子重耳、夷吾等都纷纷逃命,流亡在外。

后奚齐为克里所杀,夷吾便厚赂秦穆公出师护送其回国,继位为惠公。

回国之际,秦穆姬——他的异母姐姐嘱咐他回国要照顾好申生的次妃贾君,且曰:“尽纳群公子。

”但夷吾背嘱违诺,“(淫)于贾君,又不纳群公子,……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既而不与。

”且僖公十三年,晋国饥荒,请求秦国援之以粮,秦伯同意了晋国的请求。

但是,僖公十四年,秦国发生饥荒,请求晋国援粮,晋怀公却不肯援助。

以此观之,秦直晋曲,秦晋之战迫在眉睫了【1】。

于是,僖公十五年,秦国发动了对晋国的战争,其结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2.详叙战争的胜负缘由《左传》描写战争也喜欢将重点放在对战争胜负缘由的分析上,其中较典型的如秦晋的崤之战。

崤之战的直接导火线是郑国“掌其北门之管”的秦将杞子密告于秦穆公袭郑的有利形势。

秦穆公接到密报“访诸蹇叔”,而蹇叔则列举了劳师以袭远的弊端:“劳师必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蹇叔对于形势和战争结果分析精辟独到,却未能被秦穆公所接受。

出征时,蹇叔再于东门哭师,直接点明了秦师的根本之敌——晋国,还预计了秦军败绩的具体地点——崤之二陵。

另外在秦师过周北门时,作者又以王孙满这样一个小孩子的眼光,刻画了秦将士战前的思想状态——“轻而无礼,”且秦军袭郑是恃强凌弱的不义之战,自然会受到像弦高一样的郑国爱国人士的奋力反抗。

至此战争结果已是顺理成章:秦师全军覆没,无功而还。

(二)详异略同1.对手同,形势异在《左传》的四百多场战争描写中,对手相同的战争肯定是存在的,为避免雷同,作者则以所处形势的不同为切入点加以详述,如秦晋的韩之战和和崤之战。

这两次战争都是发生在春秋初期,敌对双方亦都是秦国和晋国,但是,在韩之战中,晋国的主要人物晋惠公,他忘恩负义,背信违诺,知不可为而为之,又不接受他人正确的意见,故非败不可。

而在崤之战中,晋方是为晋文公过世而举行国丧的属将老臣,他们上下一心,洞察古今敌我,又具有丰富的政治、军事、外交经验,不失时机,一举获胜。

在这两次战役中,秦方的主要人物都是秦穆公,可以说,一胜一负皆出自他之手。

但由于所处形势的的不同,也导致了结果的差异【2】。

2.形势同,计谋异面对相同的对手,相同的形势,作者便将作战双方的计谋不同作为重点来叙写,譬如吴楚的庸浦之战和鸡父之战。

为了争夺淮河流域至长江往北的地盘,吴楚两国发生了多次战争。

庸浦之战和鸡父之战即发生在这一历史环境下,且都是吴国进攻而楚国反进攻。

庸浦之战,是襄公十三年吴乘楚丧而侵楚。

楚将养叔由基根据形势,料想“吴乘我丧,谓我不能师也,必易我而不戒。

”于是将计就计,诱敌深入,设伏歼敌。

且楚司马子庚又及时采纳和配合,故能在国丧之际,打败吴师。

而在昭公二十三年的鸡父之战,则是正逢楚令尹死,形势对吴国极为有利,但吴国没有轻举妄动。

吴公子在详细分析楚国情况后,避实就虚,又施以奇兵。

“以罪人三千先犯胡,沈与陈,三国争之……三国乱,吴师击之,三国败,获胡,沈之君及陈大夫。

舍胡,沈之囚使奔许与蔡,顿,曰:‘吾君死矣!’师噪而从之,三国奔,楚师大奔。

”在这一战中,楚军主力未列阵便溃不成军;而吴军先计后战,以弱胜强,全胜而归。

两相比较可以得知,只因计谋不同,即使形势相同,结果也会不同的。

(一)倒叙———先果后因之叙此手法如宣公十五年“秦晋辅氏之战”,全篇两段,其①段讲战争概况、结果:“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

……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②段写晋胜秦,魏颗获杜回的原因:“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

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

'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

杜回踬而颠,故获之。

夜梦之说:`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

而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再如僖公三十三年“箕之战”,全篇三段,其①段写箕战的晋败狄结局:“狄伐晋,及箕。

八月戊子,晋侯败狄于箕。

郤缺获白狄子。

”②段写晋败狄一个重要原因:先轸死战。

———“先轸曰:`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免胄入狄师,死焉。

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③段追写晋败狄另一重要原因:有才却又是罪犯之子的郤缺经臼季举荐,为晋重用。

……两战均采用先果后因,使读者见头而极想知尾的倒叙,既简练灵活,又极强地吸引读者。

(二)插叙———事件正写着,突然插入的某些需马上介绍说明的叙写内容如宣公二年写“晋侯饮赵盾酒,伏甲以攻之”。

在快写到晋侯令甲士杀赵盾,而甲士灵辄不但不肯杀,而且还保护时,忽插入赵盾与灵辄的一段往事介绍:“初,宣子(赵盾)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子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然后用“既而与为公介,倒戈以御公徒而免之”衔接,使再回到现在的叙事上。

插叙的使用,使叙写更加丰富完整,读者可以得知一些特殊情况的特殊原因。

(三)补叙———事件已基本说清说完,又补充一个能进一步说明问题的小情节如僖公二十八年晋楚城濮之战,在写了战争已以晋胜楚败的结局结束后,又补写了一个楚子玉战前“梦河神谓己”和“荣黄力谏”的故事,说:初,楚子玉自为琼弁、玉缨,未之服也。

先战,梦河神谓己曰:“畀余!余赐女孟诸之麋。

”弗致也。

大心与子西使荣黄谏,弗听。

荣季曰:“死而利国,犹或为之,况琼玉乎?是粪土也。

而可以济师,将何爱焉?”弗听。

出,告二子曰:“非神败令尹,令君其不勤民,实自败也。

”这段补叙,它丰富了城濮之战的情节内容,更凸显出楚子玉刚愎自用、不勤民的性格,说明他这次战败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