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教育社会功能
第二讲 教育功能
近代社会
生产力水平发f展
班级授课制 直观教学 实验教学 演示教学
现代社会
生产力水平快速发展
幻灯机 电影 电视 录音录像机 计算机 网络
五、教育的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
为社会政治服务曾是传统教育的核心功能。到了
现代社会,尽管教育的功能大为扩展,政治功能只 是教育诸多功能中的一种,而且内容和形式也都发 生了诸多变化,但教育的政治功能仍然是教育社会 功能的重要方面。
成“人”与成“才”
2、教育的个体的享用功能
外在价值 → 谋生 教育 → 授人知识 内在价值 → 自由人格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过重的学业负担、惟“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 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更多的是教学生学会顺从, 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案例讨论: 教育对个体的发展都是正向的吗?
实践活动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实践活动是指主体同外界进行物质或精神交流的活动,反 映了主体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结合与统一,体现人的主 观能动性的发挥。
儿童的实践活动
游戏活动 实 践 活 动
贯穿一生的活动
学习活动
物质生产活动
人发展的 基本途径
社会 实践活动
阶级斗争活动 科学实验活动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K·Meton)
按照默顿的思想,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 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 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对任何社会、任何时期的教育来说,正向和负向的 功能都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多数时期的教育以 正向功能为主,但历史上也有某些时期,如欧洲中 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不仅扼 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着社会的发展。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名词解释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一、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实际的作用和影响。
1. 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
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教育对社会的稳定、运行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 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这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的观点,教育功能不一定都是正向的促进作用,也同时存在负向的阻碍作用。
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3.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按照默顿这一思想,教育功能也分为显性和隐性。
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
显性与隐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转变成了显性教育功能。
4. 保存功能和超越功能从教育作用的性质看,可分为自我保存功能和自我更新功能。
教育的保存功能指的是教育具有传递传统价值的功能,其基本特征是重复,即重复地把上一代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知识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
教育的自我更新功能指的是教育能使自己更新。
它一方面附属于社会,反映着那个社会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它也受外部压力的影响,从而不断改革和更新自身。
5. 个体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条件。
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并非指为了达到外在目的而受教育,而使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教育的社会功能学习资料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不是一种自在的自然存在,而是为培养人而人为构建的社会活动系统,教育因满足人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也随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同时,教育也是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教育被社会发展所制约。
主要表现在: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另一方面,教育业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系统,它首先承担育人的功能,并通过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其社会功能,影响和保障社会的延续与发展。
教育的社会功能,说的就是教育在社会发展、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就是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实质是通过教育培养的人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的作用。
那么,教育的社会功能具体有哪些呢?从社会有机体构成要素的角度来谈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是几个主要的教育社会功能,即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从教育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的方面看,教育的社会功能也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其中,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一、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领域。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可以帮助劳动者形成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观点、态度、行业习惯。
教育通过选择、传承与发展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培养能够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
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
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教育社会功能的特点:1. 教育社会功能的多样性:教育社会功能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方面,包括知识传授、价值观塑造、社会化教育、人才培养等。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还包含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目标。
2. 教育社会功能的长期性: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是在学校里进行的,还包括了社会化过程。
教育对于个人的影响是长期持续的,它会在个人的一生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3. 教育社会功能的普遍性:教育是每个社会都必须进行的活动,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教育都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普遍性表明了它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4. 教育社会功能的社会化: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不仅仅发生在学校里,还发生在社会的各个层面。
家庭、社区、媒体等都是教育的重要环节,它们对于个人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 教育社会功能的导向性: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的导向性体现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
6. 教育社会功能的适应性:教育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教育的适应性表现在不断更新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资源等方面。
7. 教育社会功能的评价性:教育的成效需要通过评价来进行衡量。
评价教育的标准包括知识水平、技能水平、价值观等方面,这些评价标准可以通过考试、测评等方式来进行。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多样且复杂的,它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还包括了培养学生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等方面。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长期的,它会在个人的一生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普遍的,它对于每个社会都是必须进行的活动。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社会化的,它不仅仅发生在学校里,还发生在社会的各个层面。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导向性的,它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适应性的,它需要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评价性的,教育的成效需要通过评价来进行衡量。
教育社会功能
教育社会功能教育是一种社会功能,它在社会中具有多种重要作用。
下面我将从促进经济发展、传承文化、提升社会地位和培养公民意识四个方面来探讨教育的社会功能。
首先,教育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育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力,并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获取新知识和技能,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推动创新和技术进步。
另外,教育还能培养出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人才,为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提供重要支持。
其次,教育在传承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学习和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并承载着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
教育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增强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和谐。
第三,教育有助于提升社会地位。
教育是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的机会和成果,人们能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水平。
教育能够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机会,为人们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因此,接受良好的教育被视为提升社会地位的重要途径。
最后,教育能够培养公民意识并促进社会和谐。
通过教育,人们能够学习到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环境等基本价值观念,培养公民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教育能够帮助人们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并具备参与社会事务和公共事务的能力。
因此,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总之,教育作为一种社会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促进经济发展,传承文化,提升社会地位和培养公民意识。
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够获取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从而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育,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以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二讲__教育功能-新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旨在成“人” 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 (2)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 (3)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 问题:张楠的父母为什么选择再次将其送入学校?
• 宁铂是中国科技大学1978级少年班成员,当时曾被誉为 “第一神童”,2003年出家为僧。 • “人际关系这一课,心理健康这一课,整个班级的孩子 都落下了,”汪惠迪老师说,“他们在上学时没能养成 好的心态,没有平常心。这种缺陷不是一时的,而是终 生的。”与此对应的是,一些当年的少年班成员承认, 他们至今仍缺少人际关系方面的能力。“这是没办法的 事情,” “一旦过了那个年龄,这一课就永远补不上 了。” • 少年大学生有两个特点:一是年龄小,一般是在16岁以 下;二是没有经历完整的中学阶段。因此,他们必须面 临两个问题:一是会承受比较大的心理压力,二是他们 可能会造成自己在中学阶段某些知识层次、某些学科的 断层和缺陷,从而影响他们日后的深化。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一)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依据作用方式和对象,可以把教育功能分为个体功能和 社会功能(或者本体功能和工具功能,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 固有功能和派生功能,内在功能和外在功能)。 • 1、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者 称为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 • 2、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教育活动通过个体功能的发挥对社 会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 案例 抹杀
2001年秋天,红岩小学的林老师正给一年三班的学生上课。 “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九 只。”“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 声后吓飞了。”“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在 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 了。”“你这孩子,总是说些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 呢!” “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还有三个 角。”“错!应该还有五个角。” “是还有三个角!如果沿对 角线锯就是三个角。”“你这孩子别往歪处想,哪有这样锯的。” “雪融化了,变成什么?”“变成水。”“对的。”“变成 了春天!”“你又胡说,雪怎么会变成春天呢!”雪融化了,天 气就暖和了。小草绿了,桃花红了,春天也就到了。难道春天不 是吃雪水长大的吗?那个孩子想。 那个孩子发誓:将来一定要当老师,给那些答“树上有两只 小鸟”的学生,答“雪能变成春天“的学生,打上一个大大的红 钩。
第二讲 教育社会功能
第二讲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一节教育社会功能的三种理论对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专门与系统的研究,始自近代,二战后得到广泛发展。
就发展逻辑来看,教育的社会功能理论已见有三种:“唯正向功能论”、“有条件的正向功能论”及“负向功能论”。
一、“唯正向功能论”“唯正向功能论”是对只阐明教育对社会的“正面”影响,而不涉及其“负面”影响的种种观点和理论的统称,它拓基于迪尔凯姆(Durkheim,E.),定型于帕森斯(Parsons,T.)。
(一) 迪尔凯姆的“功能·目的一体观”迪尔凯姆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即:“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迪尔凯姆由此定义推论出“教育的社会性”,即“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这里所说的“社会化”是指形成“社会我”。
在迪尔凯姆看来,每个人身上都存有双重人格,其中一种人格仅由与个体自身及个人生活中的事件有关的整个精神状态所组成,称为“个体我”;另一种人格则是包括个体在内的社群的思想、情感和习惯的体系,这些体系之总和便是“社会我”。
迪尔凯姆认为“塑造社会我,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不言而喻,“教育目的”与“教育功能”并非同义概念。
但在迪尔凯姆那里,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并无实质性区别。
迪尔凯姆明言:教育的功能在于使儿童产生——1、他所属的社会。
认为其每个成员不应该不具备的某些身心状况。
2、他所属的特定社群(社会等级、社会阶级、家庭、职业)。
认为其全体成员必须具备的某些身心状况。
此处所谓“身心状况”自然包括上述“社会我”。
这样,我们无论是在实际内涵上,还是表述形式上,都很难分辨出迪尔凯姆使用的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这两个概念究竟有何区别,而这两个概念一旦被混为一谈,结果只能是教育功能的概念名存实亡,因为此时所谓教育功能只不过是教育目的的推演而已。
《教育学理论》马工程教材第二章社会进步中的教育
《教育学理论》马工程教材第二章社会进步中的教育《教育学理论》马工程教材第二章:社会进步中的教育2.1 引言教育作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的功能和目标也随之发生变化。
本章将探讨教育与社会进步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变革。
2.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核心的是培养社会成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包括道德、智力、体力等方面。
除此之外,教育还具有筛选、分配、调节和促进社会流动等功能。
2.2.1 培养基本素质和技能教育通过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帮助个体获得适应社会生活所需的基本素质。
这不仅包括学术知识,还包括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等。
2.2.2 筛选和分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对不同个体进行筛选,以便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社会角色和职业中去。
这一功能主要体现在选拔制度和学历认证等方面。
2.2.3 调节和促进社会流动教育为个体提供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从而促进社会流动。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增加在社会中的竞争力。
2.3 教育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教育不仅是社会进步的产物,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的作用和功能有所不同。
2.3.1 农业社会的教育在农业社会,教育主要目的是培养劳动力,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教育内容以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为主。
2.3.2 工业社会的教育工业革命以后,教育逐渐成为国家的事业,其目标是培养适应工业化生产的人才。
此时,教育开始注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2.3.3 信息社会的教育在信息时代,教育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教育目标转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教育内容也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2.4 教育的挑战与变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育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2.4.1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
new 第二章 教育社会功能
教育功能的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内涵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 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对功能要正确理解: 1,功能是指一事物或方法对于其它事物的作用。因此, 离开了该事物或方法与其作用对象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就 不能认识功能。 2,某一事物或方法的功能是它的自身所内含的,离开了 事物或方法的结构就不可能产生功能,结构变了,功能必 然发生变化。 3,功能在具有功能的事物或方法未与其作用对象发生关 系时处于潜在状态。
(二)近代教育的发展个体功能观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性、个性的强烈呼唤驱动了近代的变革。随着 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近代教育的价值观、功能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最能体现这种变化的理论著作首推英国实证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斯 宾塞的《教育论》,斯宾塞在这部重要的教育专著中集中论述了教育价 值观与教育功能观的变革。其主要论题如下:
其三,稳定与和谐。功能主义虽然肯定社会必然的变化与发展,但都 强调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主张社会在调适中求改进,在稳定中求进步, 由此强调教育应该促使社会成员对不断变化的社会在思想、态度方面能保 持和谐。
教育功能理论研究是随着社会与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 一、教育与经济 (一)经济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约18%
14.3% 12% 9.9% 9.13%
415.38美圆
268.9美圆 164美圆 4.67美圆 5.75美圆
2、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规格,教育结 构和教育内容
如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带来教育结构的内部调整。
农 业
1950年 1970年
工 业
1950年 1970年
服务业①
1950年 1970年
其一,结构与功能。认为每个社会都是由不同质的部分组成的结合体。 社会结构的每一部分对于社会整体生存都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对 社会的功能因而是多方面的,诸如:教育促进人的社会化功能,教育的社会 选择功能,教育的协调社会关系的功能,以及教育的技术填补功能,等等。 其二,整合。整合是指社会结构中的各个部分,彼此间具有的结合成 一个统一整体的性质,教育的功能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些功能又存在相 互依存、相互协调的关系,他们是“整合”式地发挥作用。
教育学_第二讲_教育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主要手段
c. 现实表现
国外统计结果: 小学毕业程度比文盲43% 中学毕业程度比小学 108% 大学毕业程度比中学 300% 国内统计结果: 小学100% 初中150% 高中(职中中专)170% 大学210%
d. 结论 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劳动创造的财富成正比 即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劳动者个人劳动的收入成正比。
一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P18)
(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政治、经济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中,统治阶级 为了实现其政治统治,所采用的组织政权的原则 和方式,以及建立和发展特定的经济秩序所创设 的各种经济规则和措施的总称。
奴隶社会:
中国 西周:学在官府 政教合一 官师合一
{
惟官有书,而民无书 惟官有器,而民无器 惟官有学,而民无学
(二)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 能
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 响和作用,是一种贡献性的功能。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响和 作用,是一种损害性的功能。
(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 性功能
显性功能: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 合的结果。 隐性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
35% 24% 6%
10% 5%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 古代社会:主要是哲学、政治、宗教、 道德等人文学科以及语言、文字等工具 课程,自然科学课程不多; 十四世纪:主要有三门,算术、几何、 天文学等; 十六世纪:增加地理学、力学等; 十八世纪:又增加代数学、三角学、植 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化学等; 二十世纪以来:电子计算机、信息论、 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等。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一方面受到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人口等的影响和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也反作用于社会。
教育作为社会的子系统,它首先承担培养人的功能,并通过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其社会功能,保障社会的延续与发展。
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在生产、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则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通过教育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弘扬,以实现在职业岗位和社会层次之间的流动和转换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境遇的改善。
一、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一)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和互相制约的。
教育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本条件之一,它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有关教育的经济功能的论述有代表性的理论是人力资本理论。
1959年,美国的经济学家舒尔茨(sohltz,T.W.)发表了《人力投资——一个经济的观点》一文,阐述了他的“人力资本理论”。
他提出,全面的资本概念应包括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人们用在教育、卫生以及为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而进行的国内迁移方面的直接费用,乃至为了获得高层次教育而放弃的收人,构成了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的主要成分是教育资本,它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是真正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
他认为,用单纯增加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来促进生产发展,不如通过教育提高人的能力,发展科学技术更为迅速。
1963年,他写成《教育的经济价值》—书,运用美国1929年至1957年的统计资料,计算出美国各级教育投资的收益率是:初等教育35%、中等教育10%,高等教育11%,教育投资的平均收益率是17.3%,他又分析了这段时间美国经济增长的数字,推算出教育投资(1929~1957年间)在美国国民收人增加部分中所作的贡献是33%。
教育的社会功能范文
教育的社会功能范文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和一种社会活动,具有多重功能和作用。
本文将从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三个层面,探讨教育的社会功能。
首先,教育对于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可以帮助个人获取知识和技能,并培养个人的智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校和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学习到各种学科的知识,如数学、科学、语言等,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此外,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学习和体验,个人可以得到全面发展,并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准备。
其次,教育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可以培养人才,为社会提供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
通过学校和培训机构的教育,个体可以接受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自己在特定领域的能力。
这些人才可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教育也有助于培养人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通过学习和培训,个体可以获得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创新和价值。
再次,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可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为国家提供强大的经济和创新动力。
通过教育,国家可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创新型人才,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此外,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国民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提升国家的凝聚力和社会稳定性。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接受国家的法律法规、价值观念和社会准则,形成共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国家的发展和繁荣作出贡献。
总之,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机构和一种社会活动,具有多重功能和作用。
它对个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通过提供知识和技能、培养智力和创造力,帮助个体实现全面发展;通过培养人才、促进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培养国民意识和公民意识,提升国家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因此,教育是促进社会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力量,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和支持。
第二章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学目的: • 知识目标:掌握教育的社会功能,掌握教育与社会发 展的关系。 • 能力目标:形成对教育要优先发展的正确认识 • 情感目标:体会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 作用。
• 第一节 教育的政治功能
• 第二节 • 第三节 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
• 第四节
教育现代化
二、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 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 教育管理现代化;教师队 伍现代化——实现教育现 代化的关键。
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1、教育民主化(普及化,外部民主向 内部民主发展);2、教育终身化; 3、教育开放化(打开自我封闭的围 墙);4、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的 应用);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塑造人的现代素质——教育现代 化的本质特征。
复习思考题
•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 •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首要功能)
1.激活与传承文化的功能
2.选择与整理文化的功能(通过教育内容的确
定、教育者、学校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 3.更新与创造文化的功能(培养创造性人才, 学校本身就是更新文化和创造文化的机构 4.交流与融合文化的功能
第四节 教育现代化
一、概念: 教育现代化是传统教育向现 代教育转变的历史过程;教育 现代化是对一个国家教育发展 到较高水平状态的概括;教育 现代化是教育系统的全面性、 整体性转换运动;教育现代化 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第一节 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可以化民 成俗,也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教育通过培养政治领导人才服务于 政治 2 、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政治意识形 态服务于政治 3 、教育 通过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服务 于政治 4 、教育可以推进社会的政治民主进 程
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是一种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和哲学等多学科综合的社会系统,其作用是培养和发展个体的智力、能力、品德和个性,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发展。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指通过教育,社会所赋予的作用和目标,它包括了社会稳定、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三个方面。
本文将对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简要阐述。
首先,教育的社会功能之一是社会稳定。
教育通过教授知识、培养技能、传递价值观念和社会道德规范,使个体具备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
通过教育,个体能够了解社会的规则和法律,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培养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社会保持秩序和和谐。
教育还能够培养人们对法律和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其次,教育的社会功能还包括社会发展。
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它能够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技能和创造能力,推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明的进步。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还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孕育出各行各业的人才,拓宽社会的发展空间。
教育还能够传承和弘扬社会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文化水平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文明的提升。
最后,教育的社会功能还涉及个人发展。
教育能够为个体提供全面的发展机会,帮助他们培养和发展自身的潜能,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目标。
通过教育,个体可以获得知识、技能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个人的事业发展打下基础。
教育还能够培养个体的品德和道德观念,使其成为有责任感、有爱心和有品质的人。
教育还能够促进个体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拓宽个人的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包括社会稳定、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三个方面。
教育通过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传递价值观念,使个体具备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维护社会的稳定。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名词解释(二)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名词解释(二)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名词解释
教育
•教育是指通过系统性的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向个体传授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的过程。
•例子:学校里的课程和教师的讲授都属于教育的一部分,通过教育,个体能够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
社会功能
社会功能是指教育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和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功能可以包括个人发展和社会变革两个方面。
•例子:教育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同时也能够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个人发展
个人发展是指通过教育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过程,使个体的能力得到提升和发展。
•教育对个人认知、情感、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例子:教育可以培养个体的批判思维能力,使其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提供具体的职业技能,为个体的就
业和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社会变革
社会变革是指通过教育对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影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可以传承和传播社会的文化,塑造社会公民的态度和价值观。
•例子:通过教育,社会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公民,提高社会整体的素质水平,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改革。
总结
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个人发展和社会变革两个方面。
个人发
展方面,教育能够提升个体的知识水平、技能和能力,促进个体的全
面发展。
社会变革方面,教育可以影响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社会制度,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的社会功能对于个体和社会都具有
重要意义。
第二讲--教育社会学的历史和发展-《教育社会学》
证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日本教育社会学
出现了三个明显的倾向。
一是以“第三次教育改革”的改革动向为背景, 以新的试点和框架开展了对教育的公共性的讨论 ,并对教育制度、资格制度及学历、去向选择进 行了研究; 二是在国际化、多元化的发展和对社会性别问题 高度关心的背景下,社会性别研究、少数民族研 究、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变得引人注目; 三是在研究方法方面,不仅有用调查表和统计方 法实证研究,也有大量的用民族方法论的研究。
这一时期,我国教育社会学在学科建设方面
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 译介了西方教育社会学著作 尝试创建了中国的教育社会学
(二)1949年至1978年的停滞时期
在1949年之前,尽管从学科制度的角度看,我 国教育社会学还难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 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应该说,创建时期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已经 成为学科的制度化建设个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 定了较好的基础。 但是,新中国成立后,教育社会学并没有得到 进一步的发展,反而彻底丧失了学科的生存权 ,从1949年至1979年的30年间中国大陆的教育 社会学进入了停滞时期。
1970年,英国社会学协会大会的召开标志
着“新”教育社会学的产生。
在这次大会上提交的教育社会学论文反映
出一个新的潮流,即更加关注微观教育问 题的研究。
新教育社会学主要新在它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 上。
在研究方法上:它把符号互动论、人类学方法和现象 学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冲突论和知识社会学相结合,运 用质性研究方法探究微观教育问题。 在研究对象方面:它把长期被宏观教育社会学所忽视 的微观教育领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关注课堂互动、 课堂语言和课程与教育知识问题。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名词解释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是一个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解释,包括经济功能、社会平等功能、个人发展功能等。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逐一进行阐述。
1. 经济功能教育在经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育培养了各行各业所需的人才。
通过提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机会,教育为劳动力市场提供了合格的员工,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同时,教育还促进了创新和科技进步。
通过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教育为社会创造了更多的价值。
其次,教育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经济增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通常具有更高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并做出更大贡献。
因此,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机会,社会可以提高整体的劳动生产力,促进经济的繁荣。
最后,教育还有助于减少贫困和不平等。
通过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教育可以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打破贫困的循环,获得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此外,教育还可以缩小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2. 社会平等功能教育在促进社会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男性还是女性、农村还是城市居民都能够享受到相同的受教育权利。
这有助于消除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并为每个人创造公正和公平的机会。
此外,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公民道德、法律知识和社会价值观,教育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并激发他们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意愿。
3. 个人发展功能教育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育提供了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通过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和实践技能,个人可以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人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考能力,教育可以激发个人的潜能,并帮助他们在未来面对复杂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不是一种自在的自然存在,而是为培养人而人为构建的社会活动系统,教育因满足人与社会的需要而产生,也随着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同时,教育也是社会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教育被社会发展所制约。
主要表现在: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无一不受到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政治制度与科学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另一方面,教育业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系统,它首先承担育人的功能,并通过育人功能进而实现其社会功能,影响和保障社会的延续与发展。
教育的社会功能,说的就是教育在社会发展、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其主要的社会功能就是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实质是通过教育培养的人在社会实践中发挥的作用。
那么,教育的社会功能具体有哪些呢?从社会有机体构成要素的角度来谈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是几个主要的教育社会功能,即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从教育推动社会变迁与促进社会流动的方面看,教育的社会功能也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其中,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包括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生态功能。
一、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指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社会化,引导人的社会实践,不仅使人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领域。
(一)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的改变;可以帮助劳动者形成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观点、态度、行业习惯。
教育通过选择、传承与发展生产经验、科学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培养能够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得到发展。
教育的社会功能(课堂PPT)
教育推进社会走向民主
第二,教育民主化本身就是政治民主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民 主化的重要一环。教育权利的平等和 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 师生关系的民主等,既是教育民主化 的要求,也是政治民主化的体现。
2020/4/26
12
教育推进社会走向民主
2020/4/26
第三,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 化器,民主的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国民 的政治素质,推动他们参与政治的热 情与能力,也可以通过提高领导阶层 的文化素质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 化,更重要的是,民主教育本身的实 践影响着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 民主教育中增强民主的意识,是民主 在一代人的心中开花,结果。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第五组
组员:张耶露,王素素,杨茹晗,蒋敏, 袁方,乔松旺,陈永飞,刘俊祥
2
1
CONTENTS
目 录
2020/4/26
1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的历史演变 2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的表现 3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
2
一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的演变
总趋势: 政治功能和文化传递功能 单一性 多元化
8
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
在现代学校,世界各国都开设有 政治类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其主 要内容是向学生介绍一个国家的社会 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主导的意识形 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旨在 使每个人都形成改社会所需求的政治 思想和政治信念,成为社会所希望的 合格公民。
2020/4/26
2020/4/26
29
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
一
遵循教育发展的 社会规律
2020/4/26
二
正确把握教育与 社会之间的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教育的社会功能第一节教育社会功能的三种理论对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专门与系统的研究,始自近代,二战后得到广泛发展。
就发展逻辑来看,教育的社会功能理论已见有三种:“唯正向功能论”、“有条件的正向功能论”及“负向功能论”。
一、“唯正向功能论”“唯正向功能论”是对只阐明教育对社会的“正面”影响,而不涉及其“负面”影响的种种观点和理论的统称,它拓基于迪尔凯姆(Durkheim,E.),定型于帕森斯(Parsons,T.)。
(一) 迪尔凯姆的“功能·目的一体观”迪尔凯姆曾给教育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即:“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的几代人所施加的影响。
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迪尔凯姆由此定义推论出“教育的社会性”,即“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这里所说的“社会化”是指形成“社会我”。
在迪尔凯姆看来,每个人身上都存有双重人格,其中一种人格仅由与个体自身及个人生活中的事件有关的整个精神状态所组成,称为“个体我”;另一种人格则是包括个体在内的社群的思想、情感和习惯的体系,这些体系之总和便是“社会我”。
迪尔凯姆认为“塑造社会我,这就是教育的目的。
”不言而喻,“教育目的”与“教育功能”并非同义概念。
但在迪尔凯姆那里,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并无实质性区别。
迪尔凯姆明言:教育的功能在于使儿童产生——1、他所属的社会。
认为其每个成员不应该不具备的某些身心状况。
2、他所属的特定社群(社会等级、社会阶级、家庭、职业)。
认为其全体成员必须具备的某些身心状况。
此处所谓“身心状况”自然包括上述“社会我”。
这样,我们无论是在实际内涵上,还是表述形式上,都很难分辨出迪尔凯姆使用的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这两个概念究竟有何区别,而这两个概念一旦被混为一谈,结果只能是教育功能的概念名存实亡,因为此时所谓教育功能只不过是教育目的的推演而已。
由此我们也可看出,在迪尔凯姆的教育功能论中,“教育”与“功能”均带有理想化特征。
其所谓“教育”并非指具体的、实际运作中的教育,而是指从统治阶层要求来看“应当”实施的教育;其所谓“功能”也并非指具体的教育所实际产生的“作用”,而是指从教育目的来衡量“应当”具有的“作用”。
概言之,其所谓“教育的功能”的确切涵义可谓之“应当实施的教育履行的应当履行的功能。
”但在现实世界中,这种与社会完全和谐的“理想的教育”显然无处可寻。
不过,总的来说,在迪尔凯姆那里,唯正向功能论还只是一种并未明言的理论倾向。
二次大战后,这种理论倾向便逐渐发展成为系统的理论学说,其头号权威是帕森斯。
(二) 帕森斯的“功能·期待一体观”帕森斯对“唯正向功能论”的最大贡献在于他为功能主义社会学(从而也就为功能主义教育社会学)提供了以AGIL图式(如右图)为代表的一系列理论分析手段性功能目的性功能框架。
按此图式,任何社会系统都履行着由对外、对内功能与手段性、目的性功能这两组范畴组合而成的四种基本对外功能功能,即适应、目标完成、统合及模式维持,这四种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对本系统及其隶属于其中的大系统对内功能的生存与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帕森斯的这一图式为A适应G目标完成I模式维持L统合功能主义教育社会学家们普遍接受,不仅被用来对整个教育系统,而且被用来对教育的分支系统进行结构功能分析。
AGIL图式按照AGIL图式,教育只应当、且也只会履行有利于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积极功能”。
帕森斯自己也曾力图通过对学校班级的一项具经典意义的功能分析来证明这一点。
他在其著名论文《作为一种社会系统的学校班级》中指出,学校班级有两种主要功能,即社会化功能与选拔功能。
前者是指学校班级具有培养儿童个体人格,使其在动机和技能方面都胜任成人角色的作用。
后者是指学校班级同时也是人力分配机构,因为学校不仅应当成为儿童社会化的机构,而且应当日益成为选拔的主要渠道,而这是同日益分化与进步的社会中人们的期望相一致的。
不难看出,帕森斯虽未像迪尔凯姆那样在表述上就将教育的“功能”直接混同于教育的“目的”,但在实际内涵上却异曲同工。
帕森斯所说的“期待”与迪尔凯姆所说的“目的”同属主观愿望范畴,他将学校(班级)的功能与人们对学校(班级)的期待紧紧联系在一起,并将前者实际上视为后者的自然实现与必然结果。
这样,他的教育功能论便至少在方法论上与迪尔凯姆的教育功能论别无二致,从具体内容来看,且前者比后者更为系统、现代社会学的味道更浓。
帕森斯专门探讨教育功能问题的论文虽然只有《作为一种社会系统的学校班级》一篇,但该文对于唯正向功能论的教育功能研究产生了强有力的示范作用。
一方面,该文对教育功能所作肯定评价导致教育功能研究中逐渐形成一种只研究正向功能,甚至一味赞誉正向功能的主流取向;另一方面,尽管该文直接探讨的对象只是学校班级,但该文所阐述的“社会化”与“选拔”与其说只是学校班级的两个主要功能,不如说其实也是整个现代学校教育的两大基本功能。
帕森斯之后的教育正向功能研究也与迪尔凯姆及帕森斯一脉相承,都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在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之间划等号。
帕森斯至少还避免在表述上就将教育的“功能”直接混同于教育的“目的”,而帕森斯之后的一些研究者往往干脆将教育功能与教育目的直接作为同义概念,不时互换使用.。
对于唯正向功能论,可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予以批驳。
从理论上看,它主要犯有两个错误:一是如上所述,将“功能”与“目的”或“期待”混为一谈。
其实,正如默顿(Merton,R.K.)所说:“社会功能系指可见的客观结果,而不是主观意向(目标、动机、目的),若不能区分客观社会后果与主观意向,则必然导致功能分析上的混乱。
可以认为,唯正向功能论与其说是教育功能研究,不如说是研究者对教育所寄予的良好愿望的阐发。
二是对社会功能作了两个理想假设。
其一为“社会功能一体假设”(postulate of functional unity of society),其二为“泛功能假设”(postulate of universal function)。
前者是说凡社会系统都有某种统一性,其所有部分都以极为和谐一致的方式共同运转,后者是说任何社会要素都具有积极功能(positive function)或正向功能(eufunction)。
这两个假设也早受到默顿的批评。
他指出,功能一体假设导致分析者忽略了一个特定的社会或文化事项对不同社会团体、以及对这些团体的成员可能有不同后果;而泛功能假设则过于武断,虽然文化或社会结构的任何事项都可能有功能,但未必总有积极功能。
默顿强调,应避免将功能分析集中于正面功能,必须同时注意其它后果。
从实践上来看,唯正向功能论对教育的功能现象也缺乏足够解释力。
现实的教育并非总是具有正向功能,它经常会产生与教育期待不相吻合甚至完全相悖的作用。
众多第三世界国家虽然大力发展教育,但教育却并未真正推动国家发展,反而经常成为发展之障碍的事实,西方国家清除学校间教育质量差异的努力并未使不同阶层出身的学生之间学业成绩差异明显缩小的事实,以及我国学校的应试教育严重影响学生个性发展的事实都一再表明:现实的教育与正向功能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对于教育不具(或部分不具)正向功能的种种现象,唯正向功能论无法作出自圆其说的解释。
二、“有条件的正向功能论”唯正向功能论在解释教育的功能现象时所陷困境迫使一些研究者重新审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状况,重新探讨教育的社会功能的运动逻辑,重新建构解释教育功能现象的理论框架。
其结果之一是“有条件的正向功能论”应运而生。
在国外,有条件的正向功能论始现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它源于人们在教育并未真正保证机会均等、并未有效促进人的创造性发展或并未切实推动经济发展等“教育失败”的事实的触动下,对有关教育与社会及人的发展的各种“因果关系说”的反思。
在我国,有条件的正向功能论始现于80年代后期,它源于人们针对我国教育中的资源浪费、效益不高等问题而对教育功能现象的重新思考。
与唯正向功能论形成对照的是,在有条件的正向功能论方面,相比而言,我国学者的观点似更能体现出具理论色彩的分析框架。
(一)“形成·释放说”在我国,较早出现且至今仍颇具代表性的有条件的正向功能论是“形成·释放说”。
“形成·释放说”将教育功能视为一种运动过程。
它包括教育功能的形成与教育功能的释放这两个属性不同的分段过程:前者基本上属于教育活动过程,后者基本上属于其它社会活动过程。
按此划分所产生的第一个命题是:教育能否形成功能及形成何种功能基本上取决于教育活动过程本身。
“形成·释放说”认为,制约教育功能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教育者的素质,二是受教育者的基础条件,三是先前具有的可资利用的物质基础条件,四是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及教育过程的有效性。
按照同一划分所产生的第二个命题是:教育功能能否释放出来,或教育最终能否发挥其功能,基本上取决于其它社会活动。
“形成·释放说”认为,教育功能的释放要受一系列因素的制约。
对于流动形态的教育功能来说,制约其释放的最根本的方法是制约它的产生。
对于凝固形态的教育功能来说,制约其释放的因素既有社会方面的,也有教育本身的。
以人才为中介的教育功能释放的社会制约因素通常包括:社会能否保证人才流动到其所学专业方向乃至岗位层次上去,有无为人才充分发挥其潜能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条件;教育制约因素则主要表现为毕业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是否能适应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是否具有较强的转型意识与转型能力等。
应当承认,“形成·释放说”对于教育功能现象的解释能力要强于唯正向功能论,它在相当程度上纠正了“唯正向功能论”盲目夸大甚至刻意美化教育正向功能的偏向,其对教育功能研究颇具启发价值之处在于,它力图从动态的、广域的观点来考察教育的功能现象,不仅考察其终端,而且考察其始端,考察从始端向终端运转的过程;不仅析及教育因素的制约,而且析及社会因素的制约,从而展示了教育功能现象的复杂性。
尽管如此,“形成·释放说”仍存在重要缺陷。
其一是“教育功能的形成”与“教育功能的释放”严格来讲并不是一对科学概念。
这是因为,“社会功能系指可见的客观后果”,“是指一种社会现象对于一个它所属的更为广大的系统来说所具有的被断定的客观结果”,这种客观结果当为“已产生之物”或“已存在之物”,而非“待生成之物”或“将存在之物”,就是说,它已经是社会事项(教育)的能量“释放”(包括与各种影响因素相碰撞)的结果。
换言之,教育功能虽有其形成过程,但它一旦“形成”之后,便已是实实在在的、可资评估的“功能”,而非潜隐未明的、尚待“释放”的“功能”。
“形成·释放说”所论及的“功能释放”其实并非同一特定功能自身运作过程中的“释放”,而是从一种功能向另一种功能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