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导言: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技巧之一。
它指的是
通过巧妙地运用线条、形状、光影等元素,使画面或物体呈现出三
维的立体感。
立体构成的应用广泛,涉及到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技法和应用,帮助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理论和实践技巧。
一、课程目标:
1. 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原理和意义;
2.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3. 能够运用立体构成原理进行艺术设计创作;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构图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课程内容:
1. 立体构成的概述
1.1 立体构成的定义和意义
1.2 立体构成与二维构图的区别
1.3 立体构成在不同艺术领域的应用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2.1 空间感的表现
2.2 线条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2.3 形状和体积的表达
2.4 光影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
3. 立体构成的基本技法
3.1 透视法的原理和应用
3.2 融合法的运用
3.3 高光和阴影的处理
3.4 颜色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4. 立体构成的实践应用
4.1 静物绘画中的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地位《立体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立体构成的各形态要素的组合训练,把握构成材料的形式美,使学生掌握立体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能够运用立体构成的表现方法,创造生动新颖的形态,启发学生的独创性和拓展他们的造型思维。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立体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及基本要素,引导学生动脑动手。
通过实际的操作,体验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工艺特性。
用造型设计的各种表现手法,有意识地去组织和创造,从中培养学生设计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良好的造型能力,为本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以艺术感受、素质和个性培养的综合训练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以力求在有限的课时内为学生打下对未来学习更有用的造型基础,进行课程设计与训练。
紧紧围绕环境设计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群工作的需要,以如何看如何想如何表现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进行课程设计与教学。
框架设计:以框架图形式表示课程内容结构:第1层:课程;第2层;各大部分内容名称;第3层:各部分内容名称。
基础知识构成要素立体构成与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理论讲授、课堂讨论、随堂辅导、评画、控制教学进度、强调教学过程、执行教学要求。
教学效果评价: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符合课程标准。
2.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并注重因材施教。
4.讲授正确、语言规范、板书工整、合理使用教具、实验操作规范。
5.教学效果良好,绝大多数学生能当堂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正确率较高。
教学过程:1 .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当堂反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和练习,有一定层次区别,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2.教学环节安排自然、主次得当,并能较好地突破难点。
3、传授知识清楚正确,注重迁移反馈,注重知识的巩固。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Solid Structure课程性质:是一门重要的工业设计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从平面过度到立体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分:4总学时:64适用专业:工业设计等设计类中的有关专业先修课程:《素描》、《工业设计概论》、《平面构成》教学目的和要求: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及空间设计能力, 加强脑与手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简单经济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探求立体形态的形式规律和设计原理,寻求材料,结构,力学与形态表现的和谐规律。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组织线、面、块的空间构成,并且使其构成元素的色彩及材质与创意相符合,促使其形态的科学合理性。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概述第一节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立体构成是物体形态设计的基础第三节立体构成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本章重点: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第一节认识点线面第二节认识体量第三节认识材质第三节认识空间本章重点:材质空间的认识本章难点:空间的构成认识第三章半立体构成第一节一切多折第二节肌理构成本章重点:表情练习——一切多折本章难点:一切多折制作第四章线立体构成第一节垒积、衍架、框架线层排列第二节线织面本章重点:线材构成本章难点:线材构成的实际制作第五章面材构成第一节透空柱体、多面体结构第二节层面排列第三节单体积聚与形体的插接构成本章重点:面材构成本章难点:面材构成的实际制作第六章块材构成第一节有机形体的塑造第二节形体的分割与组合第三节块的积聚构成本章重点:块材构成本章难点:块材构成的实际制作第七章综合构成第一节综合构成的要求、形式与要注意的问题本章重点:综合构成本章难点:综合构成的实际制作四、成绩考核方式以完成设计作业形式的考查课,综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完成如下作业:1、纸的表情练习(一切多折) 1件 15%2、线材构成 1件 15%3、面材构成 1件 15%4、块材构成 1件 15%5、综合构成 1件 40%五、教材与参考资料《立体构成》胡介鸣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立体构成》赵殿泽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6《立体构成基础》蒋民民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立体构成》蔡从烈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注:1、本课程作业更偏于创意实践题。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立体构成/学时学分:72学时学分:4学分适用专业:艺术设计本科专业开课学期:开课部门:美术与设计学院先修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基础、色彩构成基础考核要求:随堂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徐文主编,《立体构成课题研究》,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年沈黎明主编,《现代立体形态设计》,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尹定邦主编,《立体构成材料》,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为:专业必修课。
任务:使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并提高学生对立体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设计和审美能力。
为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开设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使学生能够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组织线、面、块的空间构成,并且使其构成元素的色彩及材质与创意相符合。
要求学生学习利用各种材料、各种连接方式、设计制作各种形态的色彩、肌理、质感,培养学生三次元空间的想象能力和造型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制作的能力,增加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及空间设计能力,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和立体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的不只是停留在构成原理和形式美感、表现方法和材料加工技术方面,而且要转化为社会成果应用,改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美感的追求,使学生学以致用。
五、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1、基本内容:A、立体构成研究方向B、立体构成的“形态”概念C、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D、立体构成与“包豪斯”理论、E、立体构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2、教学基本要求:A、了解立体构成观的形成发展以及所涉及的相关理念。
B、了解与立体构成课程相关课程及学习目的。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立体构成的“形态”概念、基本要素、立体构成与“包豪斯”理论。
难点: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立体构成 教学大纲_2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基本信息课程编号授课专业影视动画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职业通用基础□职业技能□技能集中训练√必修课□选修课总课时32 知识授课课时 16 实践授课课时16课程任务1、本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立体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视觉传达设计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的重要性更显突出,并且已经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尤其重要的基础课程,几乎是所有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建筑设计领域、工业造型设计领域等诸多领域中都要涉及的基本问题。
2、本课程为此专业的技能点/综合技能/核心技能的体现;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的基本特点本课程集中研究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立体设计创意的方法,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和其他的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意思维方法与实践的训练,了解立体构成的发展和与现代商业活动发展之间以及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
3、本课程在传授知识、形成技能,提高素质中所起的作用。
1、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即公共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2 、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加强抽象的造型构思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
3 、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即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教学目标选择一、知识目标解立体形态的创造逻辑,进一步强化形态的空间设计意识,认真体会平面构成与立体构成之间的关系和区别,通过对实际应用案例的分析正确认识立体构成在应用上的价值及意义。
二、能力(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材料的特性并利用材料表现立体形态,捕捉创造灵感,开发形态的创造潜能。
三、素质(态度)目标进一步的探讨如何赋予抽象的立体形态以艺术感染力和魅力,提高对立体形态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训练立体思维的的想像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方法。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总学时:48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教学参考资料:赵殿泽《立体构成》辽宁美术出版
一、课程目的及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立体构成》课是“构成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不仅是作为设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来开设,同时亦是美术教育类专业的必修课和其它美术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立体构成》教学活动的实施,使学生研究空间立体造型,揭示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并提高对立体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设计能力和审美能力,并且是一种创造行为,其本身就是一件设计作品。
基本要求
1.教学活动要注意进程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要遵循知识理论讲授的秩序渐进、强调理论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重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学中配合多媒体演示、经典作品赏析、课堂讨论和总结、作业评析等方法展开教学。
3.在进行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能力差异,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立体思维方式
难点:立体构成的肌理造型
五、考核方式:
1.作业成绩均按百分制记载:
2.总成绩评定方式:总分100分,最后单元成绩总评占50%,平时30%,学习表现(考勤+综合)占20%。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51301总学时:48 (其中理论课学时:12 实验学时:36)总学分:3先修课程:构成基础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摄影等专业开课单位: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教研室执笔人:李西运审校人:刘木森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摄影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计划在第2学期完成,共计48学时,其中讲课12学时,实验36学时。
立体构成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空间立体造型和创作的能力,锻炼学生三维空间的思维能力。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形式规律的学习,能掌握立体构成创作的基本原理和创作技法,为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构成基础是立体构成课的先修课程。
构成基础讲述了构成的原理和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为立体构成打下了良好的空间设计基础。
本课程是在构成基础的基础上解决立体空间的问题,研究如何利用材料进行空间立体造型。
三、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理论教学内容(12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空间中的各种形态第二节什么是立体构成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内容第四节立体构成的意义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一节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第二节立体构成的空间、色彩、肌理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第一节对称与均衡第二节对比与调和第三节节奏与韵律第四节比例与尺度第五节联想与意境第六节多样与统一第七节动感与量感第四章二点五维的构成第一节材料运用和加工方法第二节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第五章线材的立体构成第一节线材的分类与加工方法第二节线材的构成形式第六章面材的立体构成第一节面材的分类与制作方法第二节面材的构成形式第七章块材的立体构成第一节块材的加工方法第二节块材的构成形式第八章综合材料构成第一节线材和面材的综合构成第二节线材和块材的综合构成第三节面材和块材的综合构成第四节线、面、块材综合构成第九章立体构成的现实应用二)实验(36学时)1、实验项目:1)二点五维的构成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2)线材构成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3)面材构成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4)柱体或多面体制作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5)线面块综合构成实验类型:设计性实验根据课程的实际安排,选做其中的4个项目制作,作为课程作业。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0670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Stereoscopic Composition课程总学时/学分:40/2.5(其中理论讲授16学时,课内辅导16学时,实验8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动画一、课程简介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
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
它是以点、线、面、对称、肌理由来,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讲述立体构成的相关知识和内容,使学生从理性的角度了解如何在三维空间中根据不同的立体构成的视觉形态要素、构成原理、造型法则和材料性能,创造和美化形象,结合立体构成的作业训练,使学生掌握立体空间的形态美和创造美的规律。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对于学生未来的艺术设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教学基本要求1、要掌握立体构成定义及其形成,分清结构素描、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关系,特别是要了解和训练如何从平面演变成空间观察思维的方法;2、重点掌握概念元素重点、线、面、体的定义及相应的体构成形式,吃透属性材料形态元素和空间的概念,重点作业训练线立体构成和面立体构成;3、必须掌握形式要素的基本原理和创作方法,了解形式法则的视知觉规律,重点是利用形式法则到立体构成设计的训练;4、要理解和掌握平面到半立体、多面体转化的相关知识,掌握版式构成和异面体两种构成规律,重点在于组合和排列的过程中材料形态的加工技术制作技巧及空间组合想像力;5、理解和掌握从平面到柱体的转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围合式柱式结构变化规律,对柱体的柱端、柱面、柱体棱线的立体加工使之具有丰富变化;6、理解块立体的形体塑造原理,通过分割、组合掌握塑造形体的方法和规律,重点是块单位组合排列规律变换具有的作创意思维业训练;7、要理解材料要素的属性及加工技术技巧,回顾形式美的法则,要侧重在利用材料要素对综合构成和仿生构成的创意思维训练上。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适用专业:环境艺术系总学时:90 学分:时间:二年级上学期一、课程性质和任务立体构成课属于环境艺术专业课程中的基础之一。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从立体的思维方式了解三维空间造型规律和构造方法,研究立体形态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为环境艺术设计开拓立体想象空间。
二、课程的内容和学时分配(一)授课(90学时)第一章、立体构成设计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第二章、培养审美能力第1节审美感官第1节审美心理第2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第2节形式美的美感要素第3节奇特性第4节强烈视觉冲击力与奇特组合训练第三章、立体构成设计中如何培养审美创造力第四章、立体构成设计的材料美及技术第1节审美创造力第1节材料与加工技巧第2节想象力与创造性训练第2节综合构成第五章、立体构成原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二)课堂讨论(2学时)1、如何感受三维空间,捕捉创造灵感。
2、研究美感要素,提高审美能力。
3、如何应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空4、解读优秀设计作品。
间的想象力。
5、理论学习如何指导实践。
(二)实习辅导(70学时)(三)总结(2学时)三、课程的基本要求一、立体构成设计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二、培养审美能力了解美学规律,训练审美感观;研究审美心理,掌握形式美法则,使学生系统掌握立体构成设计基本理论。
如何应用美学原理,开发形态的想象能力。
三、立体构成设计中如何培养审美创造力四、立体构成设计的材料美及技术训练立体思维想象能力,训练学生的制作技巧和动手动脑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
能力;研究面、线、块材及美学规律、和力学原理。
五、立体构成原理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抽象形态与现实设计的可拓展性。
四、有关说明1、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美学原理和设计基本理论,捕捉创造灵感,在今后学习中能够灵活应用到设计中。
2、除了掌握一定的美学原理和设计基本理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中英文对照表六、主要参考资料《三度空间设计》 LOUIS WOLCHONOK 著台北红蓝彩艺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1995年《审美心理描述》藤守荛著四川美术出版社1998年《美学理论》 C.H.布洛克.M.J.帕金斯著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6年《艺术创造与艺术教育》 M.祖恩.D.库赞尼克著辽宁美术出版社《立体构成》赵殿泽著辽宁美术出版社1991年。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及设置的目的要求:1、课程性质:《立体构成》是电脑美术、装潢艺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2、设置目的: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空间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
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得形态。
以此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使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包装结构设计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其前期必修课程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不同点在于,立体构成侧重于对学生空间意识或空间直觉的培养,要求能通过抽象的立体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4、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及空间设计能力。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组织线、面、块的空间构成,并且使其构成元素的色彩及材质与创意相符合,包装结构、包装容器科学合理。
5、学时分配:装潢艺术专业开设于第四学期,96课时。
电脑美术开设于第三学期,80课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理解线、面、块三大构成要素及其构成规律,掌握立体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形式美的基本法则,2、技能要求: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组成新的立体。
能够科学合理的设计制作包装结构和容器造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立体构成设计主要从抽象的点、线、面、体形态入手,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感觉,以及在立体构成形态方面的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立体构成作品范例,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立体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
必要时还要用教师自己制作的立体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员理解抽象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
在制作立体构成作品所用的材料方面,可以尽量使用简便易寻的材料,如硬纸、塑料吸管等等,使学员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较多的立体构成设计练习,掌握规律,达到增强学员空间意识和空间感觉,提高学员立体构成创作意识的目的。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学时:48学分:3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及设置的目的要求:1、课程性质:《立体构成》是电脑美术、装潢艺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2、设置目的: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空间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
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得形态。
以此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使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包装结构设计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其前期必修课程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不同点在于,立体构成侧重于对学生空间意识或空间直觉的培养,要求能通过抽象的立体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4、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及空间设计能力。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组织线、面、块的空间构成,并且使其构成元素的色彩及材质与创意相符合,包装结构、包装容器科学合理。
5、学时分配:装潢艺术专业开设于第四学期,96课时。
电脑美术开设于第三学期,80课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理解线、面、块三大构成要素及其构成规律,掌握立体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形式美的基本法则,2、技能要求: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组成新的立体。
能够科学合理的设计制作包装结构和容器造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立体构成设计主要从抽象的点、线、面、体形态入手,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感觉,以及在立体构成形态方面的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立体构成作品范例,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立体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
必要时还要用教师自己制作的立体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员理解抽象的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还需要通过一定数量的立体构成设计制作练习,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基本的立体构成设计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课程学时:24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选修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立体构成是在三维世界中创造具有深度、广度和体量的形态及空间。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在于把艺术或设计上所需要的各种形态巧妙地配置在指定的空间中,以材料和纯粹的抽象形态为素材,按照视觉效果,运用力学的原理进行组合,促使艺术构想源源不断,并使自己的感觉获得提升。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
教学以理论讲授和实践辅导相结合,并针对不同阶段的课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课堂讲授时,要求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能大胆创想,敏锐地选择材料和巧妙地运用材料,灵性的展现构成美。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面材构成4学时
1、薄壳构造及立式折屈<
2、球型和柱型
3、层面构成
第二单元线材构成和块材构成8学时1、线和块的性质
2、线和块的空间组合
3、线和块的技法处理、工具运用
第三单元综合构成练习12学时
1、动态构成和光构成的基本原理
2、动态构成和光构成的空间组合方式
四、课程考核
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
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由任课教师评分,同时进行随堂评讲。
教师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课程考核成绩。
五、参考教材
《立体构成》辛华泉主编湖北美术出版社
六、教学设备及教具要求
投影仪、幻灯机以及相关图片影像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