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眩晕症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头晕、眩晕、不稳感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困扰。

在临床上,中医结合西医的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通过对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总结经验,提高治疗水平。

一、临床材料及方法1.1临床材料选取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医院就诊的眩晕症患者共100例。

其中男51例,女49例,平均年龄53岁。

病程从数天至数年不等。

1.2方法对病人在初诊时进行查体和问诊,记录病史、症状、眩晕的性质、发生规律、伴随症状等。

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中医体质辨识。

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医眩晕症的病因病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采用联合中西医治疗,中医以调理脾胃、疏肝理气、补肾固脱为基本原则,西医药物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2.1治愈标准1)症状消失:患者主诉的眩晕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2)体检正常:眩晕症状消失后,相关体征指标恢复正常。

2.2治疗结果经过治疗,100例患者中,治愈72例,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6%。

2.3治疗结果分析根据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和西医病因病机,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主要以调理脾胃、疏肝理气、补肾固脱为基本原则。

西医药物治疗主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更好地调节患者的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提高治疗效果。

三、讨论眩晕症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一的治疗方法效果有限。

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医治疗眩晕症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分型有助于确定病人的病因和病机,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以调理脾胃、疏肝理气、补肾固脱为基本原则,可以改善体内的气血运行,提高机体的调节能力。

西医药物治疗则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镇静安神药物、抗胆碱能药物等,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

然而,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本研究只是对眩晕症患者的一次临床治疗观察,没有采用对照组和随访调查,缺乏更加科学的验证。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临床观察摘要: 目的: 观察西医常规药物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 86 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 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中医辨证治疗,疗程均为 15 天,治疗 1 个疗程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痊愈率治疗组为 67. 44% ,对照组为 48. 84%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 0. 05) ;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3. 02% ,对照组为79. 07% ;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 0. 05) 。

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 2 例,复发率为 4. 65% ; 对照组复发 17 例,复发率为39. 53%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 0. 05) 。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疗效较好。

关键词: 眩晕; 辨证治疗; 西医常规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眩晕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

根据其病因,眩晕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两种类型,前者患者有自身旋转或者空间旋转的感觉,由眼、本体感觉或前庭系统疾病引起,后者患者常感觉头晕目眩,头重脚轻,主要由心脑血管疾病、尿毒症等全身系统性疾病引起。

2015 年 2 月至 2016年 5 月,笔者采用西医常规药物结合中医辨证治疗眩晕患者 43 例,临床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 86 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 43 例。

对照组中男 26 例,女 17 例; 年龄最大 68 岁,最小 32 岁,平均( 46. 15 ± 8. 42) 岁; 病程为 2 天~ 17 年,平均( 8. 92 ± 1. 30) 年; 治疗组中男 25 例,女 18例; 年龄最大 69 岁,最小 33 岁,平均( 46. 76 ± 8. 05) 岁; 病程为 1 天~ 18 年,平均( 8. 75 ± 1. 42) 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分析目的针对颈性眩晕的疾病,探析运用中西医结合加以内科治疗获得的成效,选择适当的临床方案。

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00例作为实验对象;凭借随机数表法对其予以分组;对照组:临床单纯应用西医或者中医开展颈性眩晕病症的治疗工作;观察组: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措施开展颈性眩晕的治疗工作;对获得疗效差异给予了内科分析。

结果同对照组患者疗效相比,观察组患者改进程度极为明显(P<0.05)。

结论临床在开展颈性眩晕的治疗工作期间,合理创建中西医结合措施并且充分实施,对于眩晕症状的缓和可以加以充分确保,从而优化了此类患者的疾病疗效。

标签:中西医结合;颈性眩晕;治疗方法;内科分析早在50年代,国外学者就给出了颈性眩晕的有关疾病概念。

截至目前,针对此类病症通常都会选择对症性的药物治疗,或者借助手术展开相应治疗。

如果选择了手术,那么针对椎动脉需要予以切开处理,在剥离外膜的前提下运用突孔处理的措施[1]。

然而如果选择了此类方式,则很可能耗费较多的经费,与之相应的痛苦程度也是相对较高的。

与此相比,中药治疗通常涉及到穴位注射、按摩、推拿以及牵引,但是选择此类措施也可能伴有其他病症[2]。

因此为了改进现状,可以密切结合西医以及中医的两类治疗措施,以此来体现颈性眩晕运用中西医结合的便捷性与安全性。

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100例作为实验对象;机数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男20例,女30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42.95±3.25)岁;观察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37~65岁,平均年龄(52.93±2.17)岁。

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患病时间施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针对对照组:选择水蛭、地龙、川芎、地鳖虫以及葛根药物作为颈复汤的基本成分,叮嘱患者每日服用上述药物两次,每次服用一袋,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星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或 眩晕加 重现 象
x线摄片示颈椎 曲度变直 或椎体关 节有 轻度的旋转 变位 , 以环枢关节为较多见 .T扫描可在椎体上看到横突孔变小或 左 C
右不对称 。在上述临床诊断标准上 , 应排除其他原因 的眩晕 。 122中 医诊 断标准 病人 有 长期 头 昏病史 ,有 颈项 疼 痛 、 .. 恶 心 等主症 , 伴随症 状有 四肢 无 力 、 动则症 甚 等现象 。 中医眩 晕 病症在 我 冈各 地有 各种 证型 分类 。 我们将 本 地 区的临床 病 人 分 为四个证 型 , 病机 大 多为 虚 , 分病 人虚 实夹 杂 。 证 分 其 部 辨 型 : 肝 肾 阴虚 , m失养 。症 见头 昏 目眩 , ① 精 眩晕 多为久 病 伴
位 , 3mn ② 复 位 手法 : 作者 两手 抱定 病 人头 部 , 约 i。 操 对颈部
做 向 上拔 伸牵 引 . 同时 做头 部 左 右旋 转 , 当旋 转 到最 大 限 度 时 , 作者 再用 一巧 力 , 病 人头 部继 续 向左 右 超 限旋转 , 操 使 此 时 会感 到 柞体 被 推 动发 出 的响 声 ( 时响 声 不 明显 , 勿 强 有 切
1资 料 与 方 法
5 g每晚 1 , m 次。 采用颈椎康复的手法治疗。 ①软组织松解:
病 人 坐位 , 操作 者 一 手扶 住 病 人 前 额 , 另一 手 拇指 和食 指 分
别 点 ( ) 两侧 风 池 穴 , 后 揉 按 两 侧斜 方 肌 中 间 , 揉 按 然 自上 而
下 , 复 数 次 , 5mi 点 ( ) 柱 穴 , 后 自 天 柱 穴 开 始 反 约 n; 揉 天 然 向下 揉 按 颈 椎棘 突 至第 七 颈 椎 棘 突 f 大椎 穴 )反 复 数 次 , , 约

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眩晕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目的对于眩晕治疗,为了探讨和对比中医、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的方法和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整理2013年1月~12月的眩晕症患者60例,将眩晕患者利用计算机随机地分为单纯西医治疗组(A组30例)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B组30例)两组,单纯西医治疗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强力定眩片等,盐酸异丙嗪、眩晕宁片等西医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小柴胡汤等中医口服汤药。

结果两组在病症上眩晕都有所减轻,治疗后的V AS、DHI评分较之前都有明显的降低,在两种方法中A组的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结论在头晕障碍表、眩晕视觉评分A 组较B组减少降低的更明显,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对于眩晕患者尤其是少阳型眩晕患者疗效更为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广泛应用。

标签:中西医结合;眩晕症;前列地尔注射液;小柴胡汤眩晕症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病症之一,也是精神内科患者就诊时经常遇到的病症,而引起眩晕症的原因涉及方方面面,与全身性的身体疾病都有关系[1]。

随着医学技术进步,大多数患者眩晕能够治愈,但临床工作中,还有一部分眩晕确诊和治疗困难。

本研究讨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患者的疗效研究,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提高对眩晕症的治疗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眩晕患者病历选自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门诊及脑病科眩晕症住院患者共60例,所有患者均用头部MRI、CT、TCD等西医方法诊断确诊。

其中有28例脑动脉硬化连带后循环缺血、9例脑梗死、12例良性位置性眩晕、病因无法确诊前庭反复眩晕症发作8例、少阳型失和眩晕患者3例。

由电子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按数字大小排列,前30例为单纯西医治疗组,后30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其中30例单纯西医治疗组(B组)眩晕患者中,有13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发病期集中在40~75岁,人均年龄为(50±11.7)周岁,病程平均在5.2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p a t i e n t s o f c e r v i c o g e n i c v e r t i g o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ro g u p s . T h e c o n t r o l ro g u p wa s o r a l l y g i v e n F l u n a r i z ne i , wh i l e t h e t r e a t e d ro g u p wa s g i v e n s e l f - ma d e Yi q i Bu s u i d e c o c t i o n . Af t e r 2 we e k t r e a t me n t , t h e e ic f a c i e s i n t h e t wo ro g u p s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 Re s u l t s : T h e
t o t a l e f e c t i v e r a t e i n t h e r t e a t e d ro g u p wa s 9 3 %, s i g n i i f c a n t l y d i f e r e n c t f r o m t h a t n i t h e c o n r t o l ro g u p 7 8 %( P < 0 . 0 5 ) . 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e
..
6 8 . .
Cl i n i c a l J o u r n a l o f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2 0 1 3 Vo 1 ( 5 )

No . 5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近 年来 , 中医、 西 医 等 多 种 疗 法 被 广 泛 应 用 于 治 疗颈 性 眩晕 。本 院采用 中 医综 合疗 法 治疗 颈 性 眩晕 ,
效果 良好 , 现总 结报 告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2 1例 ( 单 节段 6例 , 双节段 5 例, 三 节段 8例 , 四节段 2
观察 组 2 6例患 者行 颈椎 MR I 检查 , 结 果显 示 , 颈
椎 失 稳 2例 , 椎 间 隙变 窄 2例 , 椎 间盘突 出 2 5 例( 单 节 段 5例 , 双节段 7例 , 三 节段 9例 , 四节 段 2例 ) , 颈 椎 无异 常 2例 。对 照组 2 2例 患 者行 颈椎 MR I 检查 , 结 果显 示 , 颈椎 失稳 3例 , 椎 间 隙变 窄 3例 , 椎 问盘 突 出
患者 6 0例 , 随机分 成 观察 组 和对 照组 , 每组 各 3 O例 。
观察组, 其 中男 1 4例 , 女 1 6例 ; 年龄 1 8 ~8 O岁 , 平 均
年龄 5 3 . 4岁 ; 发病 时 间最短 5 d , 最长 2 O年 。对 照组 ,
其 中男 1 3例 , 女 1 7例 ; 年龄 2 1 ~7 9岁 , 平 均 年 龄 5 2 . 9岁 ; 发 病 时间最 短 7 d , 最长 1 8年 。2组 患者均 有
中西 医结 合研 究 2 0 1 5 年 1 O月 第 7卷第 5 期
R e s e a r c h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a n d W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2 0 1 5 O c t o b e r V o L 7 No . 5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42例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42例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42例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的临床疗效。

方法治疗组用自拟方补肾活血定眩汤加减配合654-2注,刺五加注,苏打水注治疗,对照组用654-2注,刺五加注,苏打水注等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有效率为85.7%,两组比较,有显著的差异( P<0.01)。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眩晕观察1 临床资料1.1 84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部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为52.5岁,病程最长的10年,最短的为7天,平均4.5年。

对照组42例,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50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为3天,平均为3年。

1.2 诊断依据1.2.1 临床症状以眩晕为主,伴呕吐、心闷;或有间歇性头病,颈项、肩臂、肩胛上背、上胸壁与上肢疼痛、麻木,同时轻者有视物不清,声音嘶哑;重者直接影生活或生活不能自理。

1.2.2 X线或CT示颈椎钩突变尖或椎体前后缘唇样增生,颈椎生理弧度减弱,变直或反弓,椎间隙变狭,颈椎孔变小,椎间孔变型。

2 治疗方法治疗组药用10%GS250ml加刺注加液40ml,10%GS 250ml加654-2注10mg,5%苏打注125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中药服用自拟方补肾活血定眩汤加减,天麻10g、钩藤 15g、防风10g、全蝎5g、僵蚕10g、当归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5g、鸡血花15g、犬片15g、毛姜15、枣皮10g、山药15g、寄生15g、牛膝10g、白芍15g、熟地15g;呕吐甚加竹茹15g、半夏10g、陈皮15g;肾阴虚甚者加枸杞10g、鳖甲10g、龟板10g;失眠者加枣仁10g、远志10g、夜交藤 15g、石菖蒲15g;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混合,分早晚二次服用,七天为一疗程。

对照组药用10%GS250ml加刺五加注40ml,10%GS 250ml加654-2注10mg,5%苏打注125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88例眩晕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02例(定眩汤加减+利多卡因),对照组86例(半夏白术天麻汤+利多卡因)。

两组均治疗7天为1个疗程,7天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疗效。

结果观察组痊愈时间、显效时间和有效时间(0.5±0.2,1.5±0.4,2.5±0.7)天均显著少于对照组(2.6±1.5,3.2±1.8,4.0±1.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2,2.903,3.011,P<0.05),提示利多卡因联合定眩汤加减的起效时间少于利多卡因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的起效时间,两组起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有效率81.37%,对照组有效率为80.23%,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031,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疗效确切,利多卡因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或定眩汤加减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联合定眩汤加减起效时间短。

标签:眩晕症;半夏白术天麻汤;利多卡因;定眩汤加减眩晕症是神经内科疾病临床常见症状,作为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其病因与周围神经疾病和中枢神经疾病导致的前庭系统和小脑功能障碍有关[1]。

临床症状表现为常常会感到天旋地转的眩晕,恶心、呕吐、冒冷汗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

为观察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的疗效,笔者对本院188例眩晕症患者进行了不同治疗方法的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神经内科诊治的188例眩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

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102例,其中男37例,女65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6.5±18.3)岁,病程2天~24年。

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其中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国内文献报道约有50%~60%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均出现过眩晕史,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

眩晕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没有威胁,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了较大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需尽早确诊和治疗。

中医内科学认为眩晕症可分为四个证型,即痰湿中阻证、肾精不足证、气血亏虚证和肝阳上亢证,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可有效缓解由不同病因引发的眩晕症,有效减少眩晕发作次数,缩短眩晕的发作时间。

本研究针对眩晕症患者给予中医辨证分型结合西药治疗,探讨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取医院2018年9月- 2021年9月收治的125例眩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关于眩晕症的诊断标准;②西医诊断符合《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3]中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者;②严重心、肝、肾损害者;③痴呆症、失语症、意识障碍症等无法配合者;④妊娠期妇女。

依据组间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63例,男29例,女34例;年龄41~83岁,平均56.89±8.65岁;病程1个月~15年,平均4.95±1.87年。

对照组62例,男27例,女35例;年龄40~84岁,平均57.30±7.42岁;病程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马旭东作者单位:313300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安城卫生院全科【摘要】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医院2018年9月- 2021年9月收治的125例眩晕症患者根据组间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

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117例报告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117例报告

例 , 问盘膨 出 5 例 , 问盘 突出 3 椎 1 椎 2例。本 组病例均 做经颅 多普勒( C ) T O 检查 , 果显示 均有不 同程度 的椎. 结 基底 动脉供
血不足。
13 诊 断依 据 .
眩晕常 因头颈 部活动及 体位 改变等 因素诱
发, 颈部活动时突发眩晕 , 着颈部 位置复 原 , 随 眩晕可很 快消 失, 发作时头颈活动受 限 , 向健侧转 颈时更 易 出现 眩晕 , 有 伴
工作。
直、 消失或反 向、 中断 、 成角 )椎体前 后缘 骨质增 生 11 , , 0 例 椎
问孔变形 9 8例 , 椎 关 节 增 生 7 例 , 间 隙 变 窄 6 钩 5 椎 7例 , 出现
双突征 7 例 、 8 双边征 8 , 9例 韧带 钙化 2 , 3例 寰齿 间隙不对称
6 例 。4 5 0例 C' 描 , I 扫 3 6例 M I R 检查 , 果 显 示 椎 间 盘 退变 8 结 3
22 中药 内服 治 以《 . 杂病证 治新 义》 的天麻 钩藤 饮为基本
方加减 。药用天麻 1 、 2g钩藤 1 、 5g生决 明 2 、 0g 山栀 1 、 5g 黄 芩 9g怀牛膝 1 、 、 5g杜仲 1 、 2g益母 草 9g桑寄生 1 、 、 2g夜交藤 1 茯神 3 。偏 阳虚者 , 5 0g 去山栀 、 黄芩 , 黄芪 3 、 加 0g桂枝 1 5 g偏 气虚者 , ; 去山栀 、 黄芩 , 炒 白术 1 g黄芪 3 ; 寒者 , 加 5 、 0g偏 去 山栀 、 黄芩 , 加桂枝 1 g病久痰瘀交 阻者 , 5 ; 去杜 仲、 寄生 , 加 丹参 3 、 0g川芎 1 , 5g天麻增至 1 。每天 1 , 8g 剂 水煎分 2 次饭 前服 。7 天个疗程 。 23 对 症治 疗 急 性发作 眩晕症 状 明显者 , . 配合 生理 盐水 20m 加 入川 芎嗪注射液 10n , 5 l 2 a 静脉滴 注 , g 每天 1 , 次 连用 7

中西药合用治疗颈性眩晕气虚痰瘀型临床观察

中西药合用治疗颈性眩晕气虚痰瘀型临床观察

经科 相关疾 病 ,心 、肺 、肝 、肾 、妇科等 严重 的器质性 病 变 ,血液 、内分泌 、恶性 肿瘤 、消化性溃 疡 、结 缔组织 病 和 精神 病 , 1个 月 内严重 创 伤 、手 术 史感 染 等 ,过 敏 体 质 ,妊娠和 哺乳期 妇女 ,言语不 能表达 ,未按 规定治疗 等 影 响 疗 效 判 定 。
及患者生命 ,需立即停药或做紧急处理。 用 SPSS19.0软件 处 理数 据 ,计 量 资 料 以 ( ±S)表
月 。对照组 男23例 、女 19例 ,平 均年 龄44.8岁 ,平均病 程 示 、用t检验 ,计数 资料采用 x 检验 ,P<0.05为差 异有统
22个月 。两组性 别 、年 龄 、病程 等 比较 差异无 统计学 意义 计学意义 。
实 用 中 医药杂 志 2018年 6月 第34卷 6期 (总 第305期 )
JOURNAL OF PRACTIC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 8.Vo1.34 No.6
中西药合用治疗颈性 眩晕气虚痰瘀型临床观察
李向 宇 ,王德 清 (河南科技 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 区医院急诊科 ,河南 洛阳 471 000)
(+ ),臂 丛牵拉试 验 (+ ),x线检查 示颈椎 体骨 质增 弹性基本 恢复 正常 。显效 :眩晕 、头痛 、恶 心等症 状明显
生 ,椎 间隙变窄 ,椎 间孔 变小 。排除其 他如急 性脑梗 死 、 减轻 ,但有复发 ,检查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及 血管弹性改善 。
脑 出血 、脑肿瘤及耳源性 眩晕等非颈 源性原发疾病 。
(P>0.05),具 有 可 比性 。
4 疗 效 标 准
西 医诊 断 标 准 参 照 《实 用 神 经 病 学 》 … 椎 基 底 动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目的:研究分析中西药联合治疗颈性眩晕的内科方法。

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诊断为颈性眩晕的125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编号法分成五组,其中低、中及高剂量组以低、中高剂量的颈复康汤结合倍他司汀西药的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中药组采用单纯中药颈复康汤治疗,西药组采用单纯倍他司汀西药治疗,观察并比较五组患者的DHI眩晕障碍程度、症状积分以及眩晕缓解的时间。

结果:中西医结合三个组DHI眩晕障碍程度、症状积分以及眩晕缓解的时间均优于中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低、中及高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中、高剂量组的症状积分与DHI眩晕障碍程度均明显优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法应用与颈性眩晕的治疗更具优势,是安全有效、科学规范、经济便捷的一种内科综合治疗方案。

标签:中西医结合;颈性眩晕;内科方案颈性眩晕是指颈椎病变引发椎基底动脉缺乏供血导致的眼花、头晕、恶心等临床症状[1]。

西医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及药物对症治疗,但手术治疗费用昂贵,且患者要承受极大痛苦。

药物治疗则多以扩张血管和改善脑灌注为主。

中医治疗主要是按摩、推拿以及牵引,活血化瘀的通络中药及穴位注射等。

但是临床多数患者由于伴有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定以及椎管狭窄等,所以在进行按摩、牵引及推拿之前,必须经过医师的准确判断。

反复不恰当的按摩、牵引及推拿等方法治疗均会使症状加剧,甚至造成截瘫。

因此研究分析安全有效、规范科学以及经济便捷的一种内科综合治疗方案十分必要,现将其方法及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在本院诊断为颈性眩晕的125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五组各25例。

其中低剂量组女14例,男11例。

年龄33~73岁,平均(57.43±3.15)岁。

中剂量组女13例,男1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颈性眩晕予以临床应用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123例确诊为颈性眩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颈复汤与倍他司汀进行联合治疗,B组仅采用颈复汤治疗,C组仅采用倍他司汀进行治疗,三组均以1 w为1个疗程。

疗程结束后,对三组患者的DHI评分量表、眩晕缓解时间、V AS评分进行对照比较。

结果治疗后A组的三项指标相比较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应用于颈性眩晕的内科临床治疗,更为快捷、安全、有效,能够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内科综合治疗方案,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标签:颈性眩晕;颈复汤;倍他司汀颈性眩晕的临床概念早在1955年就被相关专家予以提出,在西医的临床治疗当中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方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手术采用的方式为突孔切开椎动脉外膜剥离术,尽管临床疗效较为显著,但是费用较高,一般患者难以承受,同时术后带来的痛苦较为强烈,因此一直不被看好。

药物治疗则采用改善脑部现状、扩张脑血管的药物,例如倍他司汀、尼莫地平、西比灵等[1]。

而通过中医治疗则具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其中包括推拿、按摩、牵引、穴位注射以及中药治疗等,但是由于颈性眩晕的患者存在颈椎异常、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症状,因此通过手法治疗的难度较大,一旦操作不当将会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甚者将导致患者瘫痪。

本次研究当中将针对颈性眩晕的内科治疗方案进行深入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理念采用药物联合治疗方法,旨在改善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现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123例经入院诊断后确诊为颈性眩晕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9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范围在30~70岁,平均年龄为(54.5±1.5)岁。

1.2 诊断标准①患者临床症状以眩晕最为明显,其发作与头位或颈部活动相关,且具有反复性,发作时间将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病程持续数天或数年;②除眩晕外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眼球震颤、双眼视觉受阻、意识障碍、猝倒等一系列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相关的症状;③转颈试验结果呈阳性;④通过对颈椎进行超声造像后可见患者存在颈椎不稳、椎间盘突出、横突孔狭窄、硬脊膜压迫等现象;⑤通过TCD检查可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甚至出现动脉硬化的现象[2]。

中医药综合治疗颈椎病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中医药综合治疗颈椎病眩晕症的疗效观察
推广 。
伤 阴津 ,火 毒蕴结 于乳蛾而不 得外清 内泄 ,遂演 变为慢 性病 灶 ,属 中医 “ 虚火 乳蛾 ”范畴 。本病 的病机 以肺 肾 阴虚 ,虚 火上炎 ,热毒壅滞 为主 ,常由于病情 反复 ,迁 延不愈 ,故入 络 入血 。针对 阴虚 为本 、火毒为标 的病 机 ,本 方中西洋 参具
论 : 中 医综合 疗 法对 于 治疗 颈椎 病 眩 晕 症 状 疗 效 明 显 ,值 得 临床 推 广 。
【 关键 词 】 颈 椎 病 :眩 晕 ; 中药 ;牵 引 ;推 拿 [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ic f a c y o f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t r e a t me n t o n v e  ̄ i g o f r o m c e r v i c a l s y n d r o me . Me t h o d s :
[ 3 ] 王 本祥. 现 代 中药药 理学[ M] . 天津 : 天津 科学 技术 出版社 , 1 9 9 7 : 8 1 2 . 8 1 3 [ 4 ] 张明 . 不 同种 属 参 多糖 对 免疫 及 抗菌 作 用 的影 响 [ J ] l 中 国兽 医杂 志, 2 0 1 0 , 4 6 ( 1 ) : 5 5
Th e p a t i e n t s we r e o r a l l y g i v e n T CM h e r b s a n d t r a c t i o n a n d ma s s a g e .1 5 d a y s i n a c o u r s e o f t r e a t me n t . Re s u l t s : Of a l l t h e 8 6 p a t i e n t s , 2 6 c a s e s we r e c u r e d , 3 5 c a s e s we r e ma r k e d l y e f e c t i v e , 2 0 c a s e s we r e e fe c t i v e , a n d 5 c a s e s we r e i n v a l i d , wi h t he t t o t a l e f e c t i v e r a t e 9 4 I 2 %, Co n c l u s i o n : T h e T CM i n t e g r a t i v e t r e r a p y wa s e f e c t i v e o n v e r t i g o ro f m c e vi r c a l s y mp t o ms , wo t r h y a wi d e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

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陈晓燕

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陈晓燕

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观察陈晓燕发表时间:2017-11-29T14:30:20.52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0期作者:陈晓燕[导读]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眩晕症的效果更好,实践性更强,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重庆市开州区中医院 405400摘要:目的:比较单纯西医疗法与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 2017年 6月期间收治的眩晕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对照组接受单纯西医疗法,观察组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采用眩晕视觉评分(VAS)、头晕障碍量表(DHI)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 VAS和DHI 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 0. 05),观察组治疗后的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低(P < 0.05)。

另外,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 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6.0%(P < 0.05)。

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眩晕症的效果更好,实践性更强,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优化治疗;眩晕症;VAS;DHI;总有效率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会经历此症。

据统计,眩晕症占内科门诊病人的5%,占耳鼻咽喉科门诊的15%。

眩晕症一般表现为前庭病变,比如恶心呕吐、冒冷汗、耳鸣等自律神经失调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脑溢血、中风、偏瘫、甚至死亡。

为了治疗眩晕症,中、西医均有相应的疗法,但单独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进行中西医结合优化疗法的研究,探讨对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据此,我们进行了比较单纯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的研究,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材料选择我院内科于2015年1月~ 2017年 6月期间收治的患者50例,并将其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其中有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7.8±11.3)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28±1.02)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55.4±12.9)岁,病程3周-10年,平均病程(5.47±1.26)年。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应晓茜【摘要】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患者接受中西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125例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结合组(低、中、高剂量三组),各25例.低、中、高剂量组使用低、中、高剂量的颈复汤和倍他司汀结合治疗,中药组使用颈复汤治疗,西药组使用倍他司汀治疗.对五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个疗程后,低剂量组眩晕缓解时间为(3.83±0.65)d,中剂量组为(3.14±0.64)d,高剂量组为(1.92±0.66)d,中药组为(5.01±0.68)d,西药组为(4.21±0.41)d.中西结合三组的眩晕缓解时间较中药组、西药组短,低、中、高剂量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中、高剂量组眩晕症状积分优于中药组,中、高剂量组患者的眩晕症状积分优于西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法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值得推广.【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8(012)003【总页数】3页(P74-76)【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颈性眩晕;内科方案【作者】应晓茜【作者单位】111000 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颈性眩晕是颈椎病变导致的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 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眼花等[1]。

西医以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理为主, 手术费用高, 患者比较痛苦, 药物使用扩张血管和改善脑灌注的治疗方式[2-4]。

中医治疗时按摩、牵引、推拿,使用活血通络中药。

临床中患者在接受中医推拿前, 需要经过医生的判断, 不恰当的推拿按摩会让症状加剧[5]。

临床中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的综合内科治疗非常重要,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125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将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结合组(低、中、高剂量三组), 各2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136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136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136例临床观察摘要:探讨比较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症的效果。

方法:将136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8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气养血镇眩的中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5%,对照组总有效率86.76%。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优于单纯的西药治疗。

关键词:眩晕;中西医结合眩晕是神经内科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是自身平衡觉和空间感觉自我体会错误,对自身或者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患者感觉到自身或周围物体运动、旋转,脚底踩棉花感、轻飘飘感[2]。

笔者于2012年12月-2014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眩晕疗效满意,现将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共136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68例,男11例,女57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9.8岁;病程2天~1年6月;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者20例,美尼尔氏综合征者7例,颈椎病者19例,良性位置性眩晕者3例,高血压病者16例,原因不明反复眩晕发作者3例。

其中治疗组68例,男13例,女55例;年龄36-66岁,平均年龄48.6岁;病程2天~1年8月;其中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者19例,美尼尔氏综合征者8例,颈椎病者21例,良性位置性眩晕者4例,高血压病者14例,原因不明反复眩晕发作者2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衡一致,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1.2.1 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流程建议》[1]、《神经病学》[2]、《中医内科学》[3]、《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1.2.2 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 18~85 岁;(2)符合中医、西医眩晕的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头晕、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甚则仆倒。

西医诊断标准:眩晕,且发作与颈部活动和一定的头位有关,每次发作时间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伴随症状可能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双眼视觉障碍、发作性意识障碍、猝倒等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4 例, 有效 1 0例, 好转 8例, 无效 1 3例, 总有效率 7 1 . 1 % , 2 组 总有效率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尸 <0 . 0 5 ) 。结 论: 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颈性 眩晕疗效优 于单纯西药治疗。
[ 关键词] 眩晕 , 颈 源性 ; 天麻素 注射液 ; 西比灵; 中西 医结合 [ 中图分类号] R 8 1 6 . 9 5 [ 文献标识码]B [ 文章编号]1 0 0 4 — 6 8 5 2 ( 2 O 1 7 ) 0 1 — 0 0 7 3 - 0 4
me d i c i n e i n t r e a t i n g c e r v i c a l v e r t i g o . Me t h o d s : Al l 1 0 9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e r v i c a l v e ti r g o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Cl i n i c a l Ob s e r v a t i o n o n TCM Co mp r e h e n s i v e Th e r a p y Co mb i n e d wi t h W e s t e r n Me d i c i n e i n Tr e a t i n g Ce r v i c a l c t i v e , t e n c a s e s i mp r o v e d , f o u r c a s e s i n e fe c t i v e , he t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r a t e wa s 9 3 . 7 %; i n he t c o n r t o l g r o u p , 1 4
ro g u p wa s g i v e n T C M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he t r a p y( ma s s a g e a n d e l e c r t o a c u p u n c t u r e , o r a l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 h e r b s ) o n he t
Z HOU Xi a n g y u . S HA0 J i s h e n g , W El J i a n g o n g
P e o p l e Ho s p i t a l o fQ i n a n C o u n t y , Q i n a n 7 4 1 6 0 0 , C h i n a l t l mt r a e t 0 b j e c t i v e : T o o b s e r v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s o f T C M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he t r a p y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We s t e n r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4 5 c a s e s ) a n d t h e o b s e va r t i o n g r o u p( 6 4 c a s e s ) . T h e c o n r t o l g r o u p wa s g i v e n v e n o u s i n j e c t i o n o f g a s -
部. j r 医 2 啪年 第 3 D 卷 第 堋

道・ 袭中参
中医综合疗法 联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 察
周翔宇, 邵继胜 , 魏建 功
秦 安县人 民医院 , 甘肃 秦 安 7 4 1 6 0 0 [ 摘 要] 目的: 观察 中医综合疗法联合西药治疗颈性眩晕的, I 盘 床 疗效 。方法: 将颈性眩晕患者 1 O 9例随
机分为对照组 4 5 例和观察组 6 4 例 。对照组给予天麻 素注射 液静脉 滴注 +盐酸氟桂 利嗪胶 囊 口服 , 同时配合
牵 引 +理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 上采用中 医综合疗 法 ( 推拿按摩 、 电针及 中药辨证 口服) 进行治 疗, 3 O天后观察疗效 。 结果: 观察组痊 愈 3 4 例, 有效 1 6例 , 好转 1 O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 9 3 . 7 % ; 对照组痊愈
t r o d i n a n d o r a l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o f l f u n a r i z i n e h y d r o c h l o l i d e c a p s u l e , a n d t r a c t i o n wi t h p h y s i o t h e r a p y . T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r t e a t me n t o f c o n r t o l g r o u p , e fe c t s i n 3 0 d a y s we r e o b s e r v e d . Re s u l t s : I n t h e o b s e va r t i o n g r o u p , 3 4 c a s e s r e c o v r e d , 1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