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四单元 三角形
西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4单元 认识三角形(2) 教案
认识三角形(二)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会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与态度: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在观察、操作、比较和分析中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难点应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情境导入找出图示中的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探究新知(图示)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3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先做一做,在合同伴交流。
动手做一做:将多根吸管剪成不同的3段。
测出长度。
围成一圈。
通过图示,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当两根吸管的长度和等于第三根吸管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当两根吸管的长度和小于第三根吸管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当两根吸管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根吸管时,能围成三角形。
剪一剪,围一围,填写下表。
当三条线段中的任意两条之和大于第3条边时,这三条线段才能围成三角形。
也可以说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3边。
一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吗?怎样去验证一下呢?拿起你的量角器,量一量每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吧!将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到一起,你能发现什么?这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平角,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课堂练习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80°,另外两个角可能是多少度?三角形内角和是180°,除了这个80°的角,剩下两个角的度数和为:180°-80°=100°。
课堂小结1.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内角和不能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三角形》教案
师:这个问题你们帮我解决了,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的问题解决了,但我们喜欢的小动物小蚂蚁,它也有问题需要解决,你们愿意帮它吗?(引入例2)
(二)探究三角形的高和底及其关系
1、探究三角形的高和底
师课件出示
(1)小蚂蚁提问:我是一只小蚂蚁,我要从顶点A到对边去,那条边是顶点A的对边呢?
请一个学生上台指一指。
师:你们赞同他的答案吗?(如果不赞同请另一个学生指,都赞同是表扬并给小组记上一颗星)
(2)小蚂蚁:我面前有五条路,究竟那条最近呢?谁来帮我出出主意?
请小组学生起来回答后,学生问:我的回答完毕,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主题引入
导入新课
1.观察主题图
师:同学们喜欢春游吗?
生:喜欢。
师:那想不想春游呢?
生:想。
师:我们在教室里能出去春游吗?
生:不能。
师:那我们就在教室里来一次春游吧。
师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学生观看。
师:孩子们,春游结束,大家刚才肯定看到很多美丽风景,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呢?
根据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三角形的定义: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提醒学生注意3条、线段、围成)
3、小结练习
(1)师:同学们手中有三角形的纸片吗?请拿出来,听老师口令:用手摸一摸三角形的边,用手指一指三角形的顶点,用手画一画三角形的三个角。(全班互动)
(2)师:大家说的这么好,我有几个问题,同学们能帮我解决吗?请翻到课本36页完成练习九第一题。
师: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同时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同学学习最认真,回答问题又对又快又多。我们将给这个小组贴上英雄花。(师粘贴英雄榜)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认识三角形西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认识三角形西师大版我今天要为大家带来的是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案——认识三角形。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第四单元《认识三角形》。
我们将通过学习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来深入理解三角形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了解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难点则是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堂活动,我准备了一些三角形形状的实物模型,以及一些图片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展示一些三角形形状的实物,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他们的特点。
2. 理论知识讲解:接着,我会通过PPT展示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们理解和记忆。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包括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以及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找一些相关的拓展材料,供学生们进一步学习和延伸。
这就是我今天的教案——认识三角形。
希望通过我的讲解,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几何图形,它的定义和性质是学生们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基础知识。
在这个环节,我会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让学生们清晰地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因为学生们需要理解并运用这些关系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西师大版教案:认识三角形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的几何图形——三角形。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它的特点是有三个角和三个边。
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三角形的影子,比如金字塔、自行车架、电饭锅等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并且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能够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难点:理解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的关系,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形模型、直尺、量角器。
学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三角形纸片,颜色和形状各不相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三角形纸片,观察一下它们的形状,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们发现的三角形的特点。
2. 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我向同学们展示了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且讲解了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3. 实践:同学们分成小组,用直尺和量角器测量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然后记录下来。
4. 讨论:我引导同学们讨论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自行车的三角架、金字塔等等。
5. 练习:我给出了几道有关三角形的练习题,同学们独立完成,然后我进行讲解。
六、板书设计三角形的特性:1. 有三个角2. 有三条边3.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4. 两角之和大于第三角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画出自己喜欢的三角形,并标注出它们的角度和边长。
答案:略2. 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并拍照或者画出来,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三角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熟练地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且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是在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对测量工具的使用还不够熟练,这是我们需要加强的地方。
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回家后,找一找家里或者学校里的三角形,观察它们的特性,并且尝试用三角形解决一些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三角形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三角形的特点来认识和分类三角形。
2.能够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三角形的特点。
3.能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和应用三角形。
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认识三角形的特点。
2.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
3.能够应用三角形的知识。
教学难点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应用三角形的知识。
2.通过数学语言描述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内容第一课:认识三角形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认识三角形的特点。
2.学习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
3.通过实例学习三角形的应用。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各种三角形,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看到的三角形,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点。
2.学习三角形的定义:讲解三角形定义,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描述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3.三角形的分类:讲解三角形的分类,分别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三角形。
通过图例让学生清晰的认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4.实例演练: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应用学过的知识,让学生分辨出图中的三角形所属于哪一类。
5.小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做好学习笔记。
第二课:三角形的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性质。
2.通过数学语言描述三角形的特点。
3.学习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几个三角形的图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之处,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形的性质。
2.三角形的性质:讲解三角形的性质,如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
3.数学语言描述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数学语言描述三角形的特点,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等等。
4.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讲解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例子让学生了解公式的应用。
5.实例演练:通过具体的图例来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6.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做好笔记。
第三课:三角形的应用学习目标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了解三角形的应用。
认识三角形(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认识三角形(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教案:认识三角形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西师大版教材中关于图形的认识单元。
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三角形的特征和分类。
通过学习,学生们将能够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并能够识别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学会用三角形的符号表示三角形,能够正确地画出三角形。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学生理解三角形的角度特征,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 重点: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能够正确地画出三角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直尺、三角板。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图形,让学生们猜测它是什么图形。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出三角形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我会通过课件展示各种三角形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并说出三角形的特征。
然后,我会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并讲解三角形的定义和特征。
3. 实例讲解:我会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们判断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
同时,我会讲解三角形的角度特征,如内角和为180度。
4. 练习与交流:学生们分组进行练习,互相交流自己的答案和思路。
我会巡回指导,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内角和为180度等腰三角形:两边相等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角形的特征,并将描述写在练习本上。
2. 画出三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标明它们的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知识。
同时,我会鼓励学生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例如观察身边的三角形,尝试解决一些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作业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材版本】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拓展性问题。
2.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操作的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知道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3.发展学生动手操作、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探究过程,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一、复习旧知引新知我们知道,三角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
每两条边所夹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
∠1 、∠2 、∠3就是三角形的内角。
每个内角都有自己的度数,而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和,就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
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二、探索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1.利用长方形推理证明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两块三角尺每个角的度数吗?这个三角尺的内角分别是90°、60°、30°,这个三角尺的三个内角分别是90度和两个45度。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每个三角尺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那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呢?怎样来进行验证呢?请同学们开动脑筋想一想。
2.测量证明通过测量的方法,有的刚好等于180度的,有的比180度大一点,或比180度小一点,结果都在180度左右。
操作中有时难免会存在一些误差,那除了量有没有其他的办法验证呢?想一想,如果没有量角器,还有什么办法找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呢?3.剪拼证明先把锐角三角形的三个锐角剪下来,再拼一拼,看,正好拼成了一个180度的平角。
说明这个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我再拿了一个钝角三角形,同样的,我把它的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也刚好拼成一个180度的平角,说明这个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度。
最后拿一个直角三角形,再来剪一剪,然后拼一拼,又拼成了一个180度的平角。
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西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西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上,我们将继续探索图形的奥秘,学习一种非常常见的平面图形——三角形。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第82页至第83页。
我们将学习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学生将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并且三条边的长度是固定不变的。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
2. 能够识别和分类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难点则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区分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三角形模具: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
2. 直尺、量角器:用于测量和比较三角形的角度和边长。
3. 彩色笔:让学生在练习时进行标记和区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风筝、自行车三角架等,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我会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并通过模具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让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性。
4. 练习巩固:我会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如识别和分类给定的图形是否为三角形,判断三角形的大小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通过清晰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1. 请用彩色笔画出一个三角形,并标明其三条边的长度和三个角的度数。
2. 找出家里的物品中含有的三角形,并拍照记录,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们对三角形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会提供个别辅导。
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稳定性等。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师简介:李勇,男,1980.01,荣昌区仁义镇中心小学教师;撰写的《学案导学、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的探讨》、《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等多篇论文曾获国家级、市级一、二等奖;多次被评为镇优秀教师;2008年被评为荣昌县优秀教师,曾主研《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的研究》县级课题。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一起点(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二终点(一)课标要求。
(二)年段目标。
(三)课时目标1、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与底相对应的高2、认识、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运用这一特性解释和解决生活的一些实际问题3、通过折,画的方式找到三角形的高,感受三角形高的含义,知道高的标注方法4、在从现实到抽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5、感受空间几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并感受数学的实际价值三、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通过操作,理解认识三角形的特性;动手寻找三角形的高,体会高的含义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对三角形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三角形中寻找高的操作过程,以及对“高”的意义和作用的理解和体会,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边形、三角形等实物教具六、教学过程:一、走进生活感知空间图形(1)认识三角形的构成及定义课件展示生活中运用了三角形的建筑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找到其中学过的图形师:1、看看在这些建筑上运用了哪些我们认识的图形?2、说说你都知道关于三角形的哪些知识?让学生自由发言,反馈学生对三角形的已有认知情况,特别是要复习到三角形的各部分的名称: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学生每说到一个“点”上,就让同学们去指一指,或者摸一摸,将动脑,动口,动手集合起来,从而强化学生的感受和认识. 教师板书: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二、探究学习--认识三角形1、做做小练习,看看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为什么?通过这个联系,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并帮助学生定义三角形。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四年级下第四单元第4课时 教案 教学设计
第四课时三角形的分类(一)【教学内容】课本第40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一第1~4题。
【教学目标】1、知道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经历分类的过程(自主确定分类标准→自行分类→形成统一的分类),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3、在对三角形的分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教学准备】例1的6个图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认识三角形”,你知道了三角形的哪些知识?教师:(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
(板书课题)二、探究新知1、出示例1中的6个三角形。
提出要求:(1)观察每个三角形中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不易观察的要用量角器度量)(2)根据角的特点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并思考这样分的依据。
(3)给同桌同学讲一讲,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2、反馈学生的分类。
(如果学生4种分类方法都有)这4种分类方法都是正确的。
在这4种分类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把三角形分得更细、更清楚?(如果学生只有前面3种分法)请你再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角的大小,讨论:还可不可以进一步细分?3、整理分类结果教师:这些三角形,我们都可以将它们分为几类?(3类)也就是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为一类,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为一类,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为一类。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给这3类三角形分别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吧!板书: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教师:看书,读一读第40页上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教师:为什么这里说“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想一想,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直角呢?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钝角呢?4、认识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看着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由几部分组成,哪几部分?(板书)5、练习。
第42页第1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第四单元 三角形 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第四单元三角形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分类和特性。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2. 三角形的分类3.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4. 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和特性。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学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的特性,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2)三角形的分类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掌握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3)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4)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课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5. 布置作业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和提高。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操作能力。
2.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了解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注:本教案适用于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详细补充和说明: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是三角形知识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 单元教案
第4单元三角形■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包括认识三角形(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以及底与高,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是180°等)、三角形的分类以及单元整理与复习3部分。
这些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对三角形有形象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以及三角形性质的基础。
教材在编写过程突出如下特点:(1)注重将学生熟悉的空间与几何的问题作为学习素材。
本单元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和现象中抽象出三角形和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强调在观察和操作中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再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的,本单元设计了大量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去认识三角形,探索并理解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3)体现合作学习,把培养与发展学生空间挂念落到实处。
本单元在编写时注意了“合作学习”的引导,很多内容的学习都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
⏹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能说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指出底与相应的高。
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2.能对三角形进行分类,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3.经历积极探索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根据不同标准对三角形分类的过程,体会三角形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教材建议根据空间与几何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1.在空间与几何课程中落实数学活动的教学。
对于10岁左右的儿童来说,空间观念是从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教学中可开展以下活动:(1)观察活动;(2)操作活动;(3)想象活动;(4)交流活动。
2.在学习方式上注意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首先,有关三角形的特征、分类要以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个体活动经历探索三角形特征的过程。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认识三角形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 认识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特点;2.认识三角形的分类;3.能够用已知边长和角度构造三角形。
二、教学重点1.三角形的定义及特点;2.三角形的分类。
三、教学难点1.用已知边长和角度构造三角形。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A. 理论授课1.教师引入:教师用图示向学生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2.学生总结: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入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3.教师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三角形的分类,包括按角度分类和按边长分类;4.学生举例:学生举例说明三角形的分类;5.小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提醒学生重点记忆本节内容。
B. 练习1.练习1:观察图形判断是否为三角形;2.练习2:按三角形分类思考;3.练习3:用已知边长和角度构造三角形。
五、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1.教师引入(5分钟);2.学生总结(5分钟);3.教师讲解(15分钟);4.学生举例(5分钟);5.小结(5分钟);6.练习1(10分钟);7.练习2(10分钟);8.练习3(15分钟)。
六、教学评价1.能够简单地介绍三角形的定义及特点;2.能够简单地分辨各种三角形;3.能够在已知边长和角度的情况下构造三角形。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难度适中,学生的情况都比较理想,对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有基本的了解。
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再加入一些形象的图示,将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练习环节中,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但也出现了一些小错误,需要在课堂上及时纠正和指导。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三角形的认识 ︳西师大版
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1三角形的认识 | 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1. 三角形的定义及特征。
2. 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难点:1. 三角形的稳定性。
2.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认识。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如交通标志、建筑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探究(10分钟)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三角形的定义及特征。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及特征。
3.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讲解(10分钟)1. 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通过实例或模型进行演示。
2. 讲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及特征。
3.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进行课堂笔记。
四、练习(10分钟)1. 出示一些三角形,让学生判断它们的类别(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五、巩固(5分钟)1. 出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及特征。
2. 学生抢答,教师给予评价。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三角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七、布置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的三角形,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要注意练习题的设计,既要巩固学生对三角形知识的掌握,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1认识三角形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4.1认识三角形 | 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三角形的定义;2.能够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分类,如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3.能够理解三角形各边名称,并能够正确地描述三角形,如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
二、教学准备1.三角形模型;2.数字卡片、黑板、粉笔;3.三角形的图形教具;4.各种三角形的剪纸模板。
三、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1.老师出示三角形模型,让学生辨认其形状,并强调其是三边形。
2.通过举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关于三角形的一些实例,如酒杯、三角尺等。
3.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内容——认识三角形。
(二)认识三角形1.老师出示各种三角形的图形教具,并让学生大声读出每种三角形的名字,如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2.让学生根据边长来分辨各种三角形,再次重复各种三角形的名字。
3.通过比较、对照的方式,将各种三角形的定义巩固在学生的脑海中。
(三)巩固三角形的定义1.老师随机抽取一个学生,让他/她站在黑板前画一个任意三角形,其他学生自行判断该三角形的类型,并说出判断依据。
2.让学生自行分组,每组设计制作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剪纸模板,并在班级展示。
四、教学重点1.了解三边形是什么;2.分类,知道各种三角形的定义;3.学习如何画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五、教学扩展1.引导学生发现和认识生活中各种三角形;2.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剪纸等方式制作各种三角形,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3.让学生进行相应的拓展练习,增强三角形的理解能力。
六、小结通过这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了解了它的基本形状和定义,以及如何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分类。
希望同学们能够进一步掌握各种三角形的性质,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西南师大四年级下册四三角形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三角形》第一课时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一)》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知道三角形及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初步形成三角形的定义。
2.知道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底与高是一组互相垂直的线段,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与美。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三、教学准备教师:PPT课件、三角板学生:课堂练习本、三角板、铅笔。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1.出示教材P34的情境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早在一年级我们就认识过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的形状。
那你能快速从幅美丽的图上找出三角形吗?(PPT闪现)师:孩子们真会观察,生活中如此多的地方都用到了三角形,三角形究竟有些什么奥秘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去探索一下吧。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唤起旧知,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了三角形的表象,同时体会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初步形成三角形的定义。
(1)画一个自己喜欢的三角形。
(2)出示两个图形,判断谁画的才是三角形呢?请同学们阅读例1(PPT出示教材P35例1):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语最重要?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这些关键词。
(2)师总结: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PPT出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师: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语很重要呢?嗯,“三条线段”、“围成”很重要。
把“三条线段”改成“三条直线”或“三条射线”可以吗?把“围成”改成“组成”可以吗?2.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1)师:刚刚我们找到了许多不一样的三角形,你们发现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呢?大家仔细观察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三角形第一课时认识三角形(一)【教学内容】课本第34--36 页主题图、例1、例2及课堂活动,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折、画等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
2、能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会辨认出三角形的底与高。
3、理解三角形的特性,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准备】例1中三角形物体的图片,三角形纸,1副三角板,用木条做1个四边形框架和1个三角形框架。
【教学过程】一、主题引入,激发兴趣出示第34页主题图,观察后回答:图中哪些物体形状是三角形的?根据学生回答贴出例1 三角形物体的图片。
教师:既然生活中有这么多三角形。
那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趣的三角形。
(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二、认识三角形1、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1)教师:观察这些三角形,(隐去实物,显示出三角形图形)它们有哪些共同特征?(让学生充分观察,自己总结出特征)归纳: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2)教师:对照图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看,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引导学生得出: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板书)(3)操作:第35页课堂活动,按要求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并相互检查。
(4)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完成练习九第1题。
2、认识三角形的特性。
(1)在日常生活中,桥梁支架,自行车车身,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形状的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学生分组活动:①用木条做一个四边形和1个三角形框架,②拉三角形的框架和四边形的框架。
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只要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也就完全确定。
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这种性质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2)讨论,怎样才能使这个四边形的形状和大小不改变呢?验证:现在老师在这个四边形的对角处再加一段木条,再请一个同学上来拉拉看,会发现什么?(不变形)这又是为什么?(3)教师:找找你们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4)练习第36页第4题。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先看书第35页例2后,拿出锐角三角形纸片,按书上的方法折一折,折完后互相检查。
检查方法:折痕的一端过三角形的顶点,另一端所指的边被分为两段,折后这两段要重合。
(2)观察折后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说明折痕与三角形的一条边是什么关系。
(3)打开被折三角形,介绍高和底。
折痕就是三角形的高,与折痕相交的这条边就是三角形的底。
在折的三角形中标出底和高。
(4)我们还可以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
教师示范画高的方法。
(5)学生观察讨论: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三、巩固练习1、第36页练习九第2题。
2、第36页练习九第3、5题。
四、课堂总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第二课时认识三角形(二)【教学内容】课本第37--39页的例3及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关系的过程,体验用实验操作探索规律的方法。
2、通过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根据这个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感受到实验操作成功的喜悦感。
【教学重点】在实验操作中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猜想引入教师: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任意给你3条线段(小棒),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学生猜测)教师:这节课我们将要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二、探究规律1、教学例3。
(探索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教师:每人一根吸管,把吸管任意剪成三段,能围城一个三角形吗?看在摆的过程中你能发现什么?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摆时每两根小棒要首尾衔接,相离相交都不对。
教师:为什么有的学生用自己所剪成的三段围不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学生又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呢?接下来,我们就继续探索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1)要求:4人一组开展量、算等操作活动,讨论三角形三边存在怎样的关系?①每个人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量出每条边的长。
(可用mm 作单位)②4人依次把自己所画三角形的各边长记录在下表中。
③计算并填空。
(2) 讨论。
实验 一 二三 3段吸管的长(mm )是否围成了三角形①结合量、计算、比较,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②3根小棒的长分别是10 cm、4 cm 和18 cm,用它们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为什么?三、巩固练习1、课堂活动第1题。
(注意:答案不止一种)学生在练习中发现任意两边之和等于或小于第三边,就可以肯定这3条边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2、练习十第1-3题。
四、课堂总结教师:你这节课学到了什么重要的数学知识?采取了哪些方法学到的?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课堂总结:第三课时认识三角形(三)【教学内容】课本第37页例4,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第4~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体验用猜想、验证等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根据这个结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感受实验操作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在操作中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剪刀、6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
(纸做的)【教学流程】一、激趣引入1、创设情景。
(1)“啪——”的一声响起,学校花架上的一块三角形玻璃被突然飞来的小球击碎了,一下子围上了许多同学。
小勇看着地上的碎玻璃着急地说:“是我不小心打碎的,我想赶紧配上一块,可是,玻璃已经被打碎,尺寸大小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真急死人!”同学小聪的眼睛盯上了其中的一块碎玻璃,高兴地说:“我有办法了,只要拿一块玻璃,就可以去配上与原先完全相同的玻璃。
”同学们,你认为应该拿哪一块呢?(2)学生先独立思考片刻后,再请学生口答:应该拿哪一块呢?为什么?学生1:拿第一块,因为那块最大。
学生2:第一块虽然最大,但是沿着一个角的两条边可以无限延长,玻璃的形状、大小就会发生变化,无法确定。
(结合学生回答,电脑演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到,拿只有一个角的这块玻璃去配,其形状大小是不确定的,另外的两个角大小可以发生变化)学生3:选择有两个角的那块,因为这块有两个角,延长两条边会相交于一点,就能得到与原来形状大小相同的玻璃。
(结合学生回答,电脑进行演示:延长两条边相交于一点,形成一个三角形,并使形成的角与原来的角重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相邻两个角确定了,它们的夹边也就确定了,得到的三角形与原来三角形完全相同,第三个角也就被确定了。
)2、揭示课题。
教师:从这里可以看出,三角形中两角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确定了。
说明三角形中的三个内角中蕴含了某种规律,到底是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
[点评:良好的开端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此环节的情景创设正好能起到这样的作用,从语言、声音、图像等多方面都能很快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较高的探究欲望进入新课学习。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4 。
教师: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有关系吗?1、讨论验证的方法。
教师:现在我们拿出准备的三角形,先想一想自己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可能有下面的方法)方法:(1)量角,(2)把三个内角对折或剪、撕下来拼合成一个平角。
(3)通过图形的转化得出结论。
(CAI演示:两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我们知道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同学们现在有什么发现?(等于把正方形的内角平均分成2份,360°÷2=180°)2、学生自主操作,验证猜想。
(课件出示探究任务)(1)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试着验证一下。
(2)把你的想法和操作过程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当发现学生采用“量”的方法完成后,一定要激励学生再想一想有没有其他方法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提示:还可以通过折、剪、撕,把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进行观察。
4、汇报交流。
(板书出三类三角形内角度数的加法算式)教师:为什么要测量3个三角形?(要验证所有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而所有的三角形有无数个,三角形按角分,一共有3类,我们就一类一类地进行验证)教师出示3类三角形粘贴在黑板上。
教师:刚才,同学采用的是“量”的方法。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对折或者撕下三角形的3个角拼成一个平角。
)及时请该生上台展示拼的过程。
教师:同学们用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验证了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直角三角形下面板书:180°),现在请大家也采用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来验证其他两类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都是180°。
学生验证完后进行展示,同时教师分别在两类三角形下面板书:180°。
教师用课件完整地展示三类三角形拼成平角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得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5、取任意两个三角形进行比较再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右边三角形的面积大于左边三角形的面积。
(2)因为右边三角形的面积大于左边三角形的面积,所以右边三角形的内角和也大于左边三角形的内角和。
(为什么判断为“×”)小结: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受形状的影响,也不受面积的影响,也就是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6、回顾。
现在,你能回答“为什么要拿有两个角的那块碎玻璃去配”了吗?(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其中两个角被确定了,另一个角也就被确定了,取其中有两个角的碎片,延长两条边得到的三角形就与原来的三角形相同。
)[点评:“猜想—验证—应用”是数学上常用的方法,也是最需要从小培养学生的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此教学环节让学生经历了“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实验验证—解释应用”这样一个完整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实践应用1、第38页课堂活动第2题。
小结: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如果知道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度数,就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2、第39页练习十第4--7题和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学了什么内容?是用什么方法验证的?)五、拓展升华剪去三角形中30°角后,所剩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点评:认识角的大小容易受角所在面的形状与大小的影响,同样,认识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也容易受三角形的面的大小的影响。
本教学设计为了对这一前摄抑制进行干扰,非常注意用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进行验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在延伸时,又设计了把一个三角形剪成两个三角形后,看剩下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来进一步巩固“三角形内角和的大小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是没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