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作文教学中实践与思考论文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与思考研究论文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研究
摘要: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日常生活必备的写作能力,这就需要语文写作教学与生活接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在关注生活中寻求作文教学新的生机并在感悟生活中达到“我手写我口”的境界,最终教会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本文就此探讨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
1.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概述
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各省自主性命题作文的不断推广,当前我国高中语文作文的命题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然后正是由于当前形势对语文作文的格式不再做严格的要求,导致了一些高中的语文教师不再重视日常的语文作文教学,或是随便找材料让学生自己命题写作,或是随便布置一篇作文,不再做任何的指导。正是因为不够重视语文作文教学,导致高中学生为写作而写作,未完成任务而写作,因此,笔者认为,应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注重对学生命题立意的引导。
2.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首先,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俗语常说:兴趣是学生做好的导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思考。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背景、看待生活琐事的角度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学生都可以写出自己独立的看法。从长远的角度来讲,
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中相关讨论各自的观点,从而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进步,拓宽自己的认知面。
其次,将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一方面,从应对高考命题的作文的角度来讲,由于命题作文的材料大部分都取自生活,加强日常的写作锻炼,将平时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各种各样的文体形式予以展现,可以提升学生准备表达心中思想的能力,从而从容的应对高考作文。另一方面,加强日常生活中的作文写作,可以让学生对学习、生活中的特定问题进行多个层次的思考,有助于激励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现实写作素材。
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作文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布置写作文,学生的第一反映就是愁眉苦脸地说“写什么”。老师们抱怨学生“一写作文就满脑子都是空白,半天写不出一篇象样的作文来”。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一、联系实际,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现实状况是很多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夸大事实。其实,作文教学应该“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好的作文只需要能写出文章的主要中心思想,写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受。过去的作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想象,认为想象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这样的做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春天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写好《春天来了》,我带领学生到小溪边、田野里、果园里等去“找春天”,让学生去观察、体会。并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二、创设自由表达的氛围
首先,要让学生的表达有心灵的自由。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展示丰富多彩的个性,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各自幼稚甚至离奇的经历和想法,给予他们心灵自由的空间。只有这样,学生作文时才能感
受到无拘无束。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部五彩斑斓的童话。他们与同伴、与亲人的交往中,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这些心理变化实际上就是他们心灵体验的过程。“亲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说到这两个宇,每个人心头涌起的总是温暖和感动。课上,我首先采用的是图片激情——鸟妈妈哺育幼鸟;寒冬里的一对父子;一对母女的笑颜;大手和小手的紧紧相牵。这四张图片是开启学生素材积累之门的钥匙,教师导语中渗透了观看图的方法,看图与看书一样要学会读懂图片的意思,感受到身边亲人的爱。然后针对不同的图片让学生观之图片中的细节,包括当时图中的动作,结合想象。让学生感受到亲人的爱在细微处,亲人的情无处不在。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笔者针对初中生写作的现状,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了作文教学的一些建议,以期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作文探索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不少学生面对作文时的心理写照。写作文真的这么难吗?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不断地求索,并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点尝试,盼能起到引玉之效。
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有的人写作文,信手拈来,佳词妙句、名人轶事犹如潺潺流水用之不竭,究其原因正是材料储备十分丰沛,而与之相反的一些学生写起作文来往往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正是积累匮乏造成的。
1.1 勤于摘录记忆,增加知识储备
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会碰到些极为精彩的句子、段落,或是触动了情思,或是产生了共鸣,若能将其摘录下来,无疑会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准确、生动的语言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这种摘记,可允许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如读书笔记、剪报、妙语连珠、成长印记等。对于这些摘录,教师可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一些比赛活动或成果展示,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到持之以恒。
1.2 博览群书,吸收养分
约翰·卢保克在《读书的乐趣》中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往往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面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这就是说,读书既可丰富思想,也可汲取素材,拓展视野。教学实践中,笔者不仅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推荐的课外书目,而且凡是对学生身心有益的小说、报刊、杂志等,都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广泛阅读。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们能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启一扇扇阅读的窗口,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吸取书中的思想、知识的营养,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从而提高人文素养,逐步丰富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并随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盲目、低效,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行为。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通常可分为引导、习作、批改和评讲四大环节,批改与讲评即为作文教学的反馈环节。我认为,长期的作文教学效益不高、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症结正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作文反馈,尤其是作文评讲环节的轻视所致。
一、当前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1.望而生畏,心存疑惧。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和改革的重要课题,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作文教学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涉及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结构等诸多因素,实施起来难度高,难以找到突破口;作文反馈工作量大、费时,许多教师对作文反馈望而生畏,心存疑惧,有“吃力不讨好”的思想作祟,导致教学上的无所作为,往往认为作文指导跟不指导一个样,讲评与不讲评没区别,于是,或作文反馈浮光掠影,或作文评讲蜻蜓点水,甚至放任自流。
2.定位失误,本末倒置。许多教师也开展作文反馈,但在处理引导与习作、批改与评讲上——尤其处理批改与评讲关系时,定位产生偏差,甚至存在本末倒置现象:重视写前指导,轻视写后反馈;
重视作文批改,轻视作文评讲。对评讲环节的忽视,导致作文批改的“徒劳无功”,自然不难理解。
作文是学生的创作,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作文批改,面对学生习作中流溢的思想和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轻描淡写,了了数语以蔽之,不啻是对作文教学“资源”的最大浪费。
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作文教学
学科教育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作文教学
新课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简称)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为语文老师,心理清楚语文教学的难处,而作文教学更是难上加难。在升学压力面前老师们只能用更多的时间去顾及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文的填鸭式教学及阅读教学的突击,大家都知道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很重要,但又不得不冷落他。而学习的主体学生对作文也是望而生畏,不少学生写的作文不是偷梁换柱、胡编乱凑,就是虽也尽力去写,但高谈阔论、空话连篇,净写些陈芝麻烂之事,没有一点新鲜感,使人看得直打瞌睡。新课标注重的是对学生的人文尊重和教学的民主氛围,要求教学应从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出发,强调语文的学习不是外加的灌输,更不是强迫。那么摒弃了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呢?我认为要在强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优化教
师的主导作用,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作文教学的特征,实施科学教学。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1 语言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写过这样一句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均任翕张。”这句诗道出了积累对表达的重要意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没有一定数量的美句名篇储备,这样腹中空空毫无写作素材而硬要挤出几百字的作文来,那只能是缘木求鱼了。语文课本中有大量的佳作美文,写人、叙事、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形式美、形象美和意韵美。而思想品德课本中的美文名句更是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写语言文明的谚语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写比较评价的名句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还有珍惜时间和描述青春的的优美句子“当错过太阳时,你在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泰戈尔)”“青春是一串多彩的风铃,它时刻在召唤着自由的风;青春是一匹骏马,跑起来四蹄生风;青春是一首金曲,唱起来红光满面;青春是一段劲舞,跳起来彩霞满天;青春是一串笑声,笑起来连上帝也羡慕。”在
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活、 思考 生 活 。解 放 学 生 的精 神和 心 灵 , 写 作主 体 潜 在 的想 象 把 力、 创造 力 、 鲜活 而 强 悍 的 生命 力 都 尽 情 地 释 放 出 来 , 由地 表 自 达 出来
二、 作文教学的三大策略
( 创 设情 境 , 一) 激发 兴 趣 。亲 身 的体 验 是 让人 难 以忘 却 的 。 作 文 的写作 题 材 很 多来 自身边 , 在 于 我们 的生 活 。如 教 学 己 存 次 》 文 时 , 让 学 生 进 行游 戏 、 游 , 作 先 旅 或者 让 学 生 亲
( 学生怎样写。小学生 习作需要教, 是教师存在的意 三) 这 义 和 价值 。首 先 是 激 活 习作 兴 趣 与 激 情 , 行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进
的指 导 。其 次 是 渗透 习作 具 体 的 技 法 。 怎样 审题 选 材 , 样 记 怎
例, 有侧重地渗透写作 知识 , 有重点地让学生练 口、 练笔 , 实现 知 识 的 正迁 移 。让 学 生 从“ ” 读 的此 岸 到 达“ ” 彼 岸 , 回 到 写 的 再 “ ” 读 的此岸 , 如此不断往返 , 使读写之 间架起一座知 识迁 移的 桥梁 。同时 , 联系习作要求, 组织学生做调查、 访问、 观察、 阅读 , 参加有关活动, 增强感性认识 , 积累素材。这样 , 从阅读中获得
提高中考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提高中考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是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通过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能够直接反映出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及其语文素养,体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提高中考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提高中考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全文如下:
语文是中学教学的重要课程,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尺度。作文是历年中考语文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中考作文的分值比重大,中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因此,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视作文教学训练,提高中考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无法忽视的教学环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结合这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如何提高中考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使学生的语文作文成绩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激发中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干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基础,作文写作也不另外。学生只有对写作拥有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地去写作,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乐于完成作文。但是,当前许多学生从心理上排斥写作,对写作有种莫名的恐惧,在进行写作时,他们通常会感到无从下手,渐渐的对写作失去了兴趣,每次作文写作训练都成了他们的一种负担。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创设一些写作的情境,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影视音像等创设所需情景,调动学生写作兴趣;也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设计有班级特色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把班级身边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人和事写到作文中去。我们生活的身边,每天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着令我们感动、伤心或苦恼的事情,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体味思考,
初中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分析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分析论文
初中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分析论文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形成语文基础的重要环节。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论文通过结合中外作文教学经验对我国的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理论总结和实践分析,对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初中作文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写作技巧等等。
要在初中作文教学中使得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必须通过合理的途径加以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够使得学生拥有有效的锻炼,提升自我的笔下功夫。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新课改下的初中作文教学进行了如下分析与探讨:
一、初中作文教学理论分析
1.国外作文教学现状及启示
提高作文能力的途径:
其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二,抛开传统教学模式。
其三,引入自然写真教学情境。
其四,注重情感教育,及时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
其五,发展低年级启蒙教育制度。
其六,重质量,轻过程。
2.国内作文教学理论总结
其一,培养实际写作能力,注重生活写真和实战能力的培养。
其二,发展新型师生关系,以教师的模范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
其三,尊重学生的创作,处理好学生、学生作品、接受者的关系,
从接受者的角度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而不是从研究者、教育者的角度进行评析。
其四,应用综合性教学模式进行作文训练。综合训练的目的在于使得学生更早意识到作文的实际效用,而不是单纯地应对考试。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五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论文五篇
第一篇:小学作文真语文教学
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绕不过两个问题:教什么和怎么教。我所理解的真语文教学,在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上应该坚持这样的原则:一是因“学”的需要而教,即“教什么”的内容要符合学生学情实际;二是为了“不教”而“教”,即“怎么教”才能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中,作文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没有具体的标准作为依据,因此作文教学层面上的“教什么”和“怎么教”,一直处于散点式的研究状态,作文教学效率较差,学生写作能力较低,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问题,理论上应该是在课程层面加以研究,比如写作目标体系、写作内容体系、语言运用等级、写作语境、写作功能等,是一个系统研究的工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围绕教什么与怎么教,将作文教学基本面上的情况归纳为三个要点:写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作文教法要贴近学情实际;提升语言表达力应与阅读教学相结合。为此,我谨站在学生学写作文的立场,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写作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
写作内容的着力点和指向是影响学生习作过程的重要因素。小学生写作文,首先面对的是作文题目。能否写好作文,和题目规定的写作内容有关。小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首先要从生活中获取习作素材,才能完成最基本的习作。如果具备了作文题意下的生活经验,学生就可以生成写作内容,完成习作任务;如果不具备题目所指向的直接或间接生活经验,也不具备加工习作素材的能力,学生就会假写作文或套写作文,其习作过程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成长也毫无意义。因此,作文题目一定要贴近学生生活。我小学毕业考试的作文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当时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正值全国人民学习雷锋,有意义的事不外乎是“捡到一分钱”“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
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点误区论文
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点误区论文
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点误区论文
摘要: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可以说,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整个语文教学的成败。但反思我们目前的作文教学实践,才发现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走进了一些误区,归纳起来,有如下三个方面。
关键词:作文教学误区文学创作
一、用文学创作的术语去指导、评价学生作文
从而把学生作文与文学作品混为一谈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文学创作中的不少术语,如“主题”、“题材”、“技巧”之类,被不知不觉引进了中学作文教学的课堂。语文教师套用这些术语来指导、评价学生的作文,就有意无意地把学生作文同文学创作混淆了起来。学生作文本应该是学生个人感情的真实流露,但为了满足老师们提出的“主题明确”“题材新颖”的要求,不得不瞎编乱造,追求形式。这样还能流露真情实感吗?学生作文不是文学创作,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虚构”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艺术手段,现在学生作文中胡编乱造,假话连篇的现象随处可见,不能说跟老师的这种指导思想没有关系。如果学生写作文时养成了真假不分的习惯,为了追求所谓的“艺术性”,不惜歪曲事实,无中生有,这种“写作训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恐怕不仅限于作文的范围了。当然,作文教学中那种明确要求学生编写童话、寓言、故事的训练不在此列。
二、过分的强调作文外在体式
却忽视了内在真情实感的表达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很多教师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并没有指导学生去感受生活,而是经常刻意追求立意标准,格式标准,写法标准等规范化教学,向学生大谈写作秘诀,诸如:如何开头点题,中间如何展开,结尾又如何照应,甚至于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下苦功夫背范文,过分的强调作文外在体式的花巧。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论文优秀4篇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论文优秀4篇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论文篇一
许多年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小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经常叹息农村的生活枯燥,学生知识面狭窄,作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其实,农村并非一概不如城市。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闺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足可说明农村学生在一些方面自有其优势。正确认识和发挥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对于提高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很有裨益。
1、认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
农村孩子的生活环境优良,他们住在树木茂盛、五谷丰登的村庄,游玩在广阔的田野,蓝天白云,绿草红花,潺潺流水,十里蛙声,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农村孩子有无穷无尽的趣事,上树逮鸟,下河摸鱼,爬树摘果,下地干活,月下听老人讲“古”,去田野捉蝈蝈,进树林捉知了……这些饶有情趣的事儿,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农村孩子有丰富多彩的劳作实践,拨草喂兔,放牧牛羊,锄草护苗,插秧施肥、灭虫打药……这些劳作会给孩子带来深切的感受。
农村孩子可写的内容是很多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风光;
2、农村生活习俗;
3、农村的人际关系;
4、社会改革开放农村新成就;
5、精神文明建设中涌现的新人新事;
6、农村家庭经济生活的变化;
7、农村文化生活的变化;
8、农民的农作生活;
9、农业科技活动;
10、农村各类人物;
11、乡镇企业盛况;
12、农村城市化的出现;
13、学生个人学习、生活及其认识、体会和感想……
农村学生“身之所历、止之所见”的客观现实较为丰富、较为真切,头脑中积攒的`表象具有真实性、鲜明性。这就为学生描述事物的真实性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农村学生操作机会较会多,动手能力较强,对事物的理解记忆就显得较为深刻。熟练于手,了然于心,这为学生的表述带来便利。总之,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充实了学生,为学生提供了较丰的积蓄——知识、语言、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积蓄。叶圣陶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深厚的真实的情思来。”因此,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体现在:农村学生有着较为充实的生活,有着较为丰厚的积累。
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实践和反思
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实践和反思
《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实践和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作文个性化教学的实践和反思
现代课程理论十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认为人的个性是人类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依据和能动力量,是一切创造力的基础。从语文学科学习的特点看,习作是学生最直接的个性化创造实践活动。一篇习作的诞生,所包含的个性特征是多方面的。在作文教学中,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健康的个性,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使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以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我通过十几年的实践、思考与探索,结合小学作文教学的诸多成功的经验,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以人为本,循序渐进,注重实效。
小学作文个性化训练不是短期行为,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它要求从作文的早期训练开始,就自始至终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具体地说:从一年级写话训练到中年级的正式开始习作再到高年级的“篇”的练习,都要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和训练。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讲评作文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路子讲优评劣……长此下去,其结果,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小孩说大人的话,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基于上述现状,《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习作的要求作了适当的调整。如对第二学段,强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正是“自主性学习原则”的基本体现。小学作文练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作者必须拥有充分的自主
语文教学论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从学生练习写话起,我就在提防一个问题,千万不能使学生对写话有为难心理,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使学生对写话对作文产生兴趣,乐于表达乐于作文。几年下来
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作文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使孩子乐于写话。这就是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乐于作文上下功夫。我觉得这一任务比什么都难。为了使学生乐于作文,我在工作中不断的寻求着好方法,慢慢地我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一、把握作文频率,适度作文
我记得自己上学时候,有好长一段时间语文教师要求我们天天写日记。我那时已经是初中生了,有一些作文基础,可时到今日,我仍然忘不了自己每天挖空心思想材料时的那种焦灼的心情。为了多写几行,不得不多凑几句闲话,真是愁呀。反之,我倒盼着每周的作文课,写完作文交上去,便盼着老师发作文,看自己得了多少分,画了几道红波段线,更盼着老师的作文评改课,听听老师对我们作文的评价。如今我做了语文教师,我把当年做学生的感受,想法运用到了现在的教学中,我不想让学生也像我当年那样,天天写日记,愁眉不展。所以我不要求学生天天写日记,一周两三篇就不少,你想想看,我们当学生时写的日记教师为了督促学生养成作文习惯,是要检查
的,这就更增加了作文的难度,因为你有时间得隐藏一点个人的想法。也许是因为自己当年已经是一名初中生,有点心眼了,所以我当时有这种想法。
二、多组织活动,在活动中作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小学生们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思维,作文时让学生回忆曾经做过的事,或者在头脑中勾勒某种东西是什么样子,这对于他们有一定难度。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在直观的活动中作文。
对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思考与实践论文
对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思考与实践
【正文】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部分,提高作文教学效果对学生良好语文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能做好以下几点,对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
一、激发写作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告诉我们,“乐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教育心理学也表明,学生若对某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反之,就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多么重要。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对学生应多些鼓励和表扬,少些批评和指责;多些努力和指导,少些牢骚和埋怨;更不要“一棍子打死”。让学生多得到些成功的体验和喜悦,从而激发出更高的写作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作文教学设计上,可以创设课堂情景,让学生设计出各自以为合理的写作内容,最后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写成文章;在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和评讲时,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讲究评价艺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文章,善于发现闪光点,充分挖掘学生兴趣的源泉。
二、营造写作氛围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在班级里营造写作氛围,这样,学生每天身在其中,耳濡目染,受其熏陶,
久而久之,写作能力就会不断增强。作文氛围的营造绝对不是每天让学生写一篇作文。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在课前的三分钟时间里,我分阶段安排开展了“今天我演讲”“故事讲坛”“口头接力作文”“格言鉴赏”“诗歌朗诵”“佳作推荐”等活动。学生在课下查阅书籍,收集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彼此互相促进。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对语文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达到了以说促写的目的。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论文4篇_论文格式_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论文4篇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考论文
一、加强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前初中学生在进行写作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学生没有东西可写,写作资源十分贫乏。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在进行初中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业负担较重,尤其是升学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导致学生难以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教材之外的文字阅读,因而每当进行写作时,就感到无从下手,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教学实践表明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其阅读量有正相关的关系,较大的阅读量不但能够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信息的分析与获取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意识的培养。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化,相较于以往,现代教学具有更为大量的信息资源优势,而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时也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信息资源优势。与此同时,在课堂上以阅读心得分享的形式开展班级讨论,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培养阅读意识,通过班级讨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教学效率。具体而言,教师在选取课外阅读资源时可以针对学生这一阶段的阅读能力去选取一些难度适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如《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利用现代技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传统的教学课,无非是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点评,或者是规定题目对学生写作进行简单地指导后让学生动手去写。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课堂教学过于死气沉沉,索然无味。而这种教学氛围直接影响了学生对作文课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丰富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技术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则成为了关键。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充分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第一篇: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和体会
初中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培养中学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指导者,首先应当树立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中学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指导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关键词】中学作文思考和体会
新编《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作文教学有这样的要求:“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努力使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把更大的自由让给学生。而要实现这样的追求,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仅就个人近年来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把它们归纳为把握练习内容,收集作文素材;提倡学生评改;把握创作激情等几点。
一、把握习作内容,收集习作素材
古人说“无一物不可以入文”,能收集并写出文章的事物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文章所反映的主旨,由于经过艰苦的选材过程及思维方面的沉淀,通过人为创造活动之后,如此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阶级色彩,民情风俗观念,集个人而成的情感喜恶的规范和影响。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习作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
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可适当“抛砖”而“引玉”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作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是否学好语文课,可以从学生的作文中体现出来。众所周知,语文课主要是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本人认为,其中写和说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听和读都要靠说和写表现出来。学生是否听懂老师和别人说的话,靠说和写表现出来,是否读懂某篇文章、文件,也要靠说和写表现出来,其实说和写就是作文的表现。如果没有说和写的表现,人们就无从检测他们是否听懂别人说的话或读某篇文章。
我们传统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在作文课上,先给学生出一道或两道作文题(全命题或半命题),或一个话题,然后向学生解析作文题目,再给学生划定一定的写作范围、教他们一些写作技法、读上一两篇例文学生就可以作文了。就这样,学生的作文就跟着老师的思维去进行,没人敢走出这个圈子,一但超出一步,那就是越轨。等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之后,老师再认真的逐字逐句的按照自己的思维去给学生批改。当作文本发到学生的手上时,原来学生的作文已经面目全非了,学生看到的是满篇皆红,因此学生不由感叹道:老师改作文真认真,我的作文本都变成红的了,难怪我只得这点分啊。是啊,学生只知道自己的作文写得不好,只得“这点分”,可他们大多数却不知道自己的作文什么地方写得不好,更不用说怎样才写好作文了。
新课程强调“小学作文教学是以学习语言文字为主,同时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发展智力技能、扩大知识面、陶冶情操的综合性训
练。小学作文教学的核心是要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发展认知能力、提高审美能力和培养健康个性的任务。”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层次,要想上好作文课真的不那么容易。多少年来,为使作文教学彻底摆脱费时低效的尴尬境地,无数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进行着不懈的乃至悲壮的努力。大量的实践证明和教训证明,耳提面命、题海战术等传统作文教学方式非但无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反而会导致学生强烈的畏作、厌作等逆反心理。经过几年的语文作文教学实践和总结其它语文老师的丰富实践理论我认为作文
教学应重视以下几点:
1.重视写作的情意训练与态度的养成
语文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它灌注着主体的情感,充满着人生的体验,显示着沟通的渴望。《语文课程标准》不仅仅要求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同时也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乐观健全的人格。作文教学创新应该将人格的形成(包括价值观的形成,认识事物能力的形成,思想情感的形成)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结合起来,即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讨论活动,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形成主体性的人格。应该摒弃纯形式的作文训练方法,代之以人格的形成发展同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发展相结合的作文教学。
2.重视写作的过程指导
新课程改革要求注重教学的过程性,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
的生成,作文教学不仅如此,更应该体现这一点。事实上,作文写作本身就是一个由材料准备──写作构思──语言表达构成的完
整过程,同时也是思想情感、气质个性表达呈现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教学目标中要思考通过什么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把学生带人写作过程。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反映的中介是思维。语文是思想的物质外壳,而语言文字实际上是思想的外在表现,是思维的物化。要写好文章,关键在开拓思路,这也应该成为作文教学创新目标改革的重点内容。
3.重视写作内容的丰富性
写作内容的丰富性也就意味着必须变革千席一律的作文模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去了解和理解生活。因为只有写自己动情的东西,才可能写出真情实感,才可能表达出对所写之事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只有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才可能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才可能产生有创意的表达。必须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丰富其人生经历和体验,逐步释放了学生的生活活力和热情,解放蒙盖学生大脑和眼睛的外部束缚,细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学生的作文应该是他们丰富多彩生活的个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