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聚焦256(尼赫鲁帮助印度人找回了民主自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聚焦

第256期 2013年7月10日

尼赫鲁帮助印度人找回了民族自信

在尼赫鲁看来,英国势力在印度次大陆势如破竹的推进,并无神秘之处,他们只是在一个幸运的时间和地点开始了殖民事业而已。对于普拉西战役,尼赫鲁满怀哀怨地说,克莱武是靠“鼓励叛变和弄虚作假”打赢的,那种辛酸苦辣的滋味至今犹存。而当时的大环境是,莫卧儿帝国的瓦解形成了流动的无组织状态,印度几个世纪以来从未这么虚弱而孤立过,这是英国征服(或胁迫降服)一个又一个土邦的原因。

当时的印度人并没有统一的民族观念。例如,也许对于海德拉巴的土邦主来说,近在咫尺的迈索尔,而不是远在孟加拉的英国人,对他构成了更大的威胁。这为英国人提供了各个击破的条件。尼赫鲁认为,当时唯一有一些民族精神的是马拉塔人。他们“有一些比对领袖的忠诚高一点的东西”,但那也是狭隘和有限度的。而且所有印度人都对英国缺乏了解。他们大多不认为英国是印度主权的认真争夺者,而等到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已经为时过晚。印度像是一个酣然入睡的庞然大物,在麻木中沦落。

同时,尼赫鲁不认为在英国征服前夜,印度与英国存在巨大的经济与技术上的差距。他认为,当时印度的制造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欧洲人是为了寻求精良的制造品而来到印度的。印度的纺织品等产品的生产工艺非常有效率,大量流入英国,乃至英国被迫征收重关税来保护国内产业。但后来,“工业革命”导致了一种质变,印度已无法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竞争。英国建立对印度的统治后,保护国内市场却迫使印度开放,才让印度制造业彻底崩溃。这个过程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创伤,乃至于甘地要用传统的手摇纺车作为反抗英国的精神寄托。不过尼赫鲁也承认,英国代表了一种“较高而进步的社会秩序”,尤其是它的议会制度。

一个民族的自信来自于它对自身历史的认识。在英国统治时代的教科书里,过去的印度被描述为蛮荒之地,是英国带来了光明。但尼赫鲁对英国征服印度的历史进行重新阐释,恢复了印度人的自信。不仅如此,尼赫鲁还以充沛感情与优美笔调描述印度的历史、文化、哲学、艺术,重新唤起印度人的文化自觉和身份意识。他说:“印度需要向西方学习,但西方也要学习印度。如果不去学习那在各个时代并在一切国家吸引住思想家心灵的更深刻的人生教训,那么技术上的进步也不会带给它什么安慰。”看看那些在今天到印度禅修和寻找人生智慧的西方人,就可知道尼赫鲁并没有夸大印度文化的魅力。

独立后成为总理的尼赫鲁的执政记录是好坏参半的,他得到了国民的广泛拥戴,以他为首的“尼赫鲁王朝”是现代印度执政时间最长的家族,但他在经济上过度地奉苏联为楷模,也留下了太多后遗症,需要由后来的执政者以市场化改革的方式来消解。不过瑕不掩瑜,《尼赫鲁评传》的作者尼森塔尔写道:“尼赫鲁一生的要点很简单,就是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能做到独立自主,能向它的人民提供粮食、住宅和书籍,同时能在国内保持政治自由。”

但应该引起中国人警醒的是:尼赫鲁作为一个精英分子能和底层民众做心灵的沟通,用他们的语言说话,得到他们的真心支持,本国传统不被视为负累,而被视为前进力量的源泉,他恢复了民族的文化自觉与尊严,这一点,是“五四运动”之后始终主张弃绝传统的中国主流文化精英所不能比拟的。

在今天的中国流行着一种对印度的轻蔑与鄙视,虽然不多见于公开场合,但在互联网等舆论平台上时有显现。不可否认,印度仍是一个穷国,频发的种族冲突、拥挤的火车、大规模停电、少女轮奸案以及肮脏的环境,都在败坏它的形象。但如果这成为我们的主要关注点,印度人是否也可嘲笑北京的雾霾、黄浦江里的死猪、毒奶粉和小悦悦的遭遇?中印两国的人民是要探讨一种重新相互接近、在文化上共生与复兴的可能,还是仅盯着对方的阴暗面,为自己挽回起一点点可怜的自信?如果是前者,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像尼赫鲁一样去“发现印度”?其实,有时“发现”印度也是在“发现”我们自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