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合集下载

真问题是课堂跳动的心脏

真问题是课堂跳动的心脏
生本课堂可能需要教师把思考点移动:想 什么不需要教,学生需要的帮助是什么?
(2)真让学生解决问题。
第二给足时间思考,促进思维发展
生本课堂必须研究学生的起点到终点之间的距 离。没有负担就没有发展,超出心智发展水平又 会挫伤学习的努力。适度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人的思维是有间断性和跳跃性的。留给充分 的时间,才有利思维高潮的出现,才符合边学边 想,先想后说,想好才能说好的思维规律。
三、依靠语言与思维训练解疑 答难,用语文的方法解决学生 语文学习的问题。 “循循善诱,读书得间”—— 亲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在问题教 学中,教师只有循循善诱,重视 适时引导,依靠语言和思维的训 练,和学生共同经历问题解决的 整个过程,学生才能“读书得 间”,慢慢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1、活力与效率靠三点相叠
重点句阅读:“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 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 我那样。”
四、生本课堂持久的活力在
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活力以师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教
学生命的心脏。它期待着课堂自始至终充满着 探究的问题。它以课堂教学不断地解决问题, 和激发学习热情产生新问题为课堂教学教学成 功的标志。学生学习的活力依仗问题意识和批 判精神,发现文本和生活中的问题的敏感和能 力,形成独立或合作与伙伴解决问题的习惯与 能力。生本课堂把师生探究语文学习问题当作 儿童学习语文的台阶、攀登的扶手。把问题意 识批判精神的培养当作语文学习知识化转化为 语文学习智慧化的关键。

问题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问题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问题意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翁,教育工作者应该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要鼓励学生探索自己擅长的学习,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具备问题意识是培养创造思维的基本途径,然而在目前的教育大背景下,很多学生仅仅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对知识的讲解灌输,而自身没有具备问题意识。针对这个问题,下文对于如何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问习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首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次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摇篮,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原因在于一旦学生具备了强烈的问题意识,那么在他们的大脑深处,问题意识的驱动会促使他们的思维内部产生一种自我刺激,再到自我运动,然后进行自我发展的这么一个思维创新的过程。在整个思维过程中学生将对已有的知识及经验进行重新理解、整合、重构,从而使原有的认知结构更加清晰,更加丰富。

竖炉炉口斜板原采用普通钢板制作、普通焊条焊接,焊缝强度较低,且原设计未设有效的防护措施,易形成事故隐患。炉口温度高,反复停、开炉易使炉口斜板变形大、焊缝开裂,一旦炉口斜板脱焊掉入炉内,铜液中的铁含量会严重超标,需被迫连续剪切废锭2天,经济损失巨大。选用锅炉钢取代普通钢板制作炉口斜板,具有焊接性能良好、变形小及一定的耐高温强度、耐氧化性能;选用506焊条取代原普通焊条,炉口斜板焊缝抗裂性能良好;增设斜板防护挂耳且靠炉内侧加焊顶块,炉口斜板不再脱焊坠炉。

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现如今,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

听的模式。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成为许多教师思

考和探索的问题。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促使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可以通过布置合理的座位,进行灯

光和温度的调节,为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班级内的各种布置和装饰也可以增添

课堂的活力,例如挂上学生的作品和展示,提供一些有趣的学习资料和装饰等等。

采用多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居于中心,学生被动接受,而多元教学法则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利

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借助多媒体

技术,如电子教案、幻灯片和视频等,可以使课堂更加丰富多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为课堂注入活力。现在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多样,如图书馆、实

验室、文档、网络等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课堂增加生机与活力。带领学生

去图书馆阅读相关的书籍,进行实验室实验,或是利用网络资源展示有趣的学习内容和案

例等等。这些教育资源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激励与表扬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成果,是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环节。教师

可以通过表扬学生的优秀表现、提供奖励或特殊待遇,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成果。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生长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生长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

让班级充生长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南海区里水镇麻奢小学何丽娥

摘要:新课标理念为今天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立足于以人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更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的追求。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提高

所谓“小池里养不出大鱼,鸟笼里飞不出苍鹰”,确实,鱼儿要在大海里遨游,才能游得更远,小鸟要在蓝天里飞翔,才能练就一对硬翅膀。我们的孩子就像小鱼、小鸟,只有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在学习的天空下自由地飞翔,那么,学到的才会更多,本领才会更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语文还给学生,让语文更有味道;把创造力还给学生,让丰富的想象成就智慧的事业。这是新课标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那么,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转变教育观念,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全体学生想学、会学、学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

一、我的学习我做主

学习应该是学生的一项自主活动,自主学习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实际是学生在一定教学条件下高品质的学习,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关键,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还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每一节的语文教学,都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从课文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文段,进行精读,然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或读、或背、或讲、或演,学得有滋有味,在疑难处还可以请求老师或别的同学帮助。

例如在《海上日出》一课教学中,针对文中日出动感性极强的特点,我设计了启发学生用动作表现太阳升上天空的情景。同学们十分活跃,积极开动脑筋,同桌之间互相演示,课堂气氛活跃。最后大家一致肯定一名同学的精彩演绎来展示太阳升上天空最为贴切。又如学习苏轼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我鼓励启发学生运用形体语言形象地表现古诗句。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运用五个手指表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然后又将五指聚拢,掌心成窝状,形成山峰环绕,人处山中的感觉,一看便马上联想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这样一来,既理解了诗句又帮助了背诵。还有的同学几个人排列一起,然后围成一圈,再让一名矮个儿同学站在中间,很形象地向全班同学表达了诗句的意思。这种方法对于学生来讲就具有创造性。它使学生的思维与想象紧密相联,为今后学习古诗,形象地理解文章、语言提供了方法。

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让课堂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场所。

要从教学内容入手。教师应该选择有趣且生动的教材,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的教材,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实际案例、生活经验或者有

趣的故事来讲解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

导致学生的被动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例如让学生参与讨论、小组活动或

者角色扮演等,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且增强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技术手段。在现代社会,多媒体和技术手段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必不

可少的工具。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例如使用投影仪播放图片、视频或者PPT,这样

能够生动地呈现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来寻找相关

的学习资源,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网络搜索,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探索和学习

知识。

第四,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活动。为了让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可以提供各种丰富的

学习资源和活动,例如组织学术讲座、实地考察、实验活动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

获得更多的实际体验和感受。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或者学生会等校内活动,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交能力。

教师应该展示出积极的态度和热情。作为课堂的引领者,教师的态度和热情对于整个

课堂氛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学生互动,倾听学生的声音和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积极的语言或者肢体语言来鼓励学生,例如

给课堂教学注入生命的活力

给课堂教学注入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是有目的, 它是落实课程教育目标的 活动载体,是实施课程标 准教育的主阵地。
学生的自主性 师生的合作性 教学的开放性
现代课堂的特征
教学成功与否 理念 思想 方法 技术 艺术 素养
关键
传统课程环境和新课程环境的区别
表现方向 教师与学生的位置 传统课程环境 教师中心 新课程环境 学生中心 多方向发展 合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 有计划的行动
课程目标是多元的、多层次的, 多元的、多层次的课程目标需要多 种教学和活动方式来达成。
创设: 教师—学生—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有机融合的学习环境 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为 效能工具、交流工具、研究工具、 问题解决工具和决策工具, 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技能的同时, 引导学生与教师及信息技术之间产生 多种多样的良性互动, 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和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成长搭好“脚手架”
数学教师应该着力为学生的数学成长搭好“脚手架”
数学成长离不开“数学问题”
培养 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 探索问题 提出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能力
生活问题------数学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
练习训练-------实践操作
一点思考,很不成熟,仅供参考。
不正确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 正。
开放的课堂应该 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学方式的开放 师生关系的开放 ……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功能的理性呼唤,是教育由社会功能向本体功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新时期的教育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其实质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的转变和培养模式的变革。为实现这一目标,在物理教学中应创设灵活多样的物理情境,把中学物理知识和生活、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以适应中学《物理课程标准》中“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要求。?

1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索性?

学习物理需要探究,那么必须学生有问题可探究。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充分考虑问题的设计与处理。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学目标、教学过程问题化。教师课讲得好,不如问得好,因为前者是以教师为主,采用传授式教学,而后者是以设置问题为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比如讲大气压强时,我取出一个矿泉水瓶,装满水、盖上瓶盖后,问学生:“假如我用针在瓶子上扎一个洞,瓶子里的水会不会流出来呢?”有的学生说会,有的学生说不会,此时我用针在瓶子上扎了一个洞,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水没有流出。学生感到非常好奇,不由得问为什么。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不难得出:是空气的作用。我接着问:“怎样才能使瓶中的水流出来呢?”一个学生急忙跑上来说“我有办法”,于是,他把瓶盖打开,水流了出来,我又问:“假如不允许打开瓶盖,还有什么办法?”有的学生说再扎一个洞,我问在哪儿扎?有的说在上面,有的说在下面,有的说在等高处……。我先让学生一一验证,然后讨论并得出水流出的条件。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与实验环环相扣,把学生推向一个个学习的高潮。学生在实验中不断发现和体会其中的乐趣,并且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索的状态中。同时,感受到师生之间协作的良好氛围,也充分展现物理学科的特点和魅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1

今天聆听了李广生老师的讲座——《让课堂焕发生命力》。李广生教授深入浅出,结合实际教学的例子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建议,个人收益颇深。

李老师先讲了学习的三大要义,三个基石和三大趋势,接着讲了教学的意义,最后还传授教师的五项修炼,都很有实践意义!特别是三大基石,学习动机、原有知识和元认知策略等对孩子的学习兴趣真的影响很大,教学中关注学习过程,那学习结果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了!作为教师,要努力创建适合元认知发展的环境。

现代教育注重得更多是学的方法。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教师要注重自己内在的提高,让课堂焕发活力,让课堂成为孩子感兴趣、乐于参与的课堂,让孩子乐在其中,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最有价值。怎么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是有效率的呢?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活动。教学促进学习并学会学习的活动。学习的本质是变化,学习是学习者经验引起的变化。教学应该追求学生学习的深度而不是知识的深度,学生学习分析、评价和创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要慢慢来,创设更加丰富的环境,教师也应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任务。作为教师要努力创造元认知发展的环境。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自觉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智慧应体现学生有探索精神和意识,创造环境让学生对想学习感兴趣,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获得幸福感。新课改从注重教师的教到注重学生的学,不断地要求教师把教学转换为一种艺术,提高自身的素养,多问学生一个为什么,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得。在幼儿园教学中指南明确指出特别是科学领域一定是注重幼儿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进行知识的获得。

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第一篇:让我们的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焕发小学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力

打开新教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股清新的生活气息,按耐不住的是一种探究的欲望。它是新课程理念的载体,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由“教本”变为学生的“学本”;由单向接受性学习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作为新课改的实验教师,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的潮流中,在课改的道路上,上下求索,致力于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记得山东省创新教育评价课题组潘永庆等同志曾提出如下的创新教育课堂教育评价构想:创新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发展。它除了重视知识以外,更加重视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方法目标和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的课堂就是好的课堂。并据此指导思想,提出六点评价指标:一是自主参与,二是有效互动,三是经验建构,四是情感体验,五是反思能力,六是条件保障。这些评价思想指导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主动地接纳自己并接纳他人,在课堂交流中善于倾听,善于合作,不断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接受批评,正视错误,乐于竞争,喜欢接受挑战,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不断有创新的火花迸发,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我的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在自己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关爱、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采用多元互动的评价方式,能够实现有效互动。这些做法有助于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使课堂成为生命活力。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授予学生的不仅是知识与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开启他们的智慧与觉悟,让学生在自然朴实、自主探究、民主和谐的氛围中获得真的成长体验。下面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以及所听、所看、所想,谈谈对数学教学的一点认识。

一、数学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智慧受到挑战,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的学习方式不能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

我在教学《体积与容积》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做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量杯,将一个土豆和一个红薯分别放在两个量杯中。给了学生很充裕的时间,学生把土豆、红薯放入水中又拿出,拿出之后又放入,在意犹未尽的玩兴中,学生们说“土豆、红薯占据水的空间,大的占据的空间大,小的占据的空间小”。紧接着我问到:“只有土豆、红薯占据空间吗?你能不能举出一些其它例子?”学生马上联系到生活中,说:电视机占有一定的空间,水占有一定的空间,书占有一定的空间……,在学生意识到任何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后,我马上指出,这就是它们的体积,你能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吗?体积的概念就这样从学生的口中说了出来。实验的过程看似没有什么意义,但学生正是在这“玩”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什么叫做体积。

在教学体积单位的认识时也是一样。让学生充分的感知,看一看、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这些体积单位的大小?然后让学生用橡皮泥切出体积是1立方米的正方体,用用硬纸板做一个体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用米尺在墙角处搭出一个1立方米的空间,每4个同学一组,手拉手,围出一个大约1立方米的空间。立方米这一体积单位很大是学生认知的难点,我不怕麻烦、不怕出乱,在这样亲身的实践感知下,学生们建立起牢固、准确的表象。亲身感受得出的结论要比老师告诉的结论产生的效果高出几倍,让学生充分实践、充分摆弄,虽然无声但胜有声!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课堂不再是教师的天下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课堂不再是教师的天下

教育艺术研究©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让课堂不再是教师的天下

◎方凤英

【提要】高中生的课堂缺乏活力,学生不是没问题,就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为让课堂充满“问”,问题意识主动萌生,笔者从营造氛围、传授方法、启发引导、即时点评、课外延伸五个方面引导学生会问、乐问、勤问,从而使语文课堂欢声笑语、高效乐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中学生问题意识

许多高中生不爱或不敢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只想在课堂教室的一隅做一个默默的自己。他们缺乏广泛的课外阅读的习惯,语文方面的知识储备量不够,仅限于课本上有限的篇目,无法放开自己的思维。传统的教学,教师为赶任务,应付考试,课堂时间有限,只是教师在一直表现自己,容不得学生有太多的“杂话”耽搁课堂时间,学生也只能在压抑自己,对老师的话和答案言听计从,时间久了,问题意识自然都没了,感到无话可说,课堂静悄悄的,只是教师的“独角戏”,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木偶人”。鉴于问题的存在,笔者认为从以下方面去提高。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敢疑

教师可以在每节课课堂的重难点突破后,要适当地“留白”,让学生说这节课的启发和收获,话题要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不能天南地北地乱扯,教师可拿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来协商讨论,或讲近期刚发生的事进行时评,用自身亲身体验来拉近学生的距离,以讲故事的形式放松学生的心态,待到课堂气氛轻松后,学生会放开自我,开始思索、询问、提问.急着表达自己,学生的问题意识将初步养成。

二、传授方法,让学生懂疑

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并给予恰当的帮助,让学生在情景中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即教师要创设特定的情景,促使学生提出问题叫翻开语文教材,它的字、词、句的精妙,主旨的哲理,表现手法的活用,结构的独特等无一不是问题的源泉,是问题的对象,是问题的范本。语文中处处有问题的情境,教师应创设一套常用的问题情境解读文本,让学生一拿文本就有诸多问题在脑中涌现

学生做主,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学生做主,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学生做主,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一改往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方式,让人感受到了一种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只有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充满活力。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分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我们首先要做到以人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课堂上平等对话,弘扬个性。对话本身就体现了民主、平等和彼此沟通的理念,没有精神的自由,没有主体意识的存在,怎么可能形成真正的话语互动?因此,必须让微笑成为课堂上空的一缕阳光,用幽默为课堂教学带来无限的春光,赞赏的目光、亲切的话语、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营造—种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产生跃跃欲试的劲头,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让学生享受课堂,与老师进行无拘无束的、平等的对话,在课堂上真正做到敢想、敢说、敢做、敢于超越经验事实。

二、创造展示学生个性的空间

学生是有着思维和灵性的个体,对于任何一种事物,或是一件事情,他们都会有着白己独特的见解。作为教师,我们不能采取工厂打造器具的方式去教育他们,而是应该给学生展示自己智慧的空间,容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并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正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的那样,带着更多问题,而非更多答案去生活。我们应鼓励学生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在不断迸出的问题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个性。“五个手指,各有所长。”人的天赋更是如此。教师不能用一个尺度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而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为他们营造发展的空间,及时发现、开发学生潜在的资质,打造具有个性的人。

培养问题意识 焕发课堂活力

培养问题意识 焕发课堂活力

培养问题意识焕发课堂活力

摘要:目前的课程改革中问题意识已日益渗透到专业课堂的各个环节。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提倡问题意识、积极探究、主动质疑、探索求异、自由发展、打造活力课堂是每位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问题意识;兴趣;质疑;探索求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14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因此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持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把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对受教育者问题意识的培养上。在此背景下,以研究问题来开展学习和教学已成为一条基本的改革思路,而且这条思路已经将研究性学习延伸到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形成了问题教学思维。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下面就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科学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作用特别大,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感兴趣,他就会深入主动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主动地进行学习。假设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毫无兴趣,即使这个问题设计的再完美,也不能发挥问题教学的作用,或者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太

易,对学生来说无动于衷,这都起不到预想的效果,因而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的身心融入课堂,体现出生机盎然的活力。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战场。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人

文关怀,动态发展,和谐实践的有机结合,让课堂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起点,成

为教学动态,生成的园地,成为师生共创奇迹的时空。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舞台,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认识的收获,而且有人生的感悟。所以打造一

个健康快乐的课堂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充满情

趣和智慧的挑战呢?那就需要教师的调动,课堂中最突出的一方面就是生活和学

习在其中的某个人,不管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以诚相待,相互尊重,由此看来,

尊重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我们现在强调学生对老师尊重的却很少,强调老师对学

生的尊重信仼。如果师生关系紧张,何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了,除了师生关系,还需要注重课堂学习的模式。到底是接受性学习好?还是发现兴趣好?我觉

得还得是实事求是,从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出发,不

能搞一刀切。对于课堂教学的具体环节,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地去对待。比如说板书,如果课堂中的板书过的多,就会影响学生的听课效果,同时也会使学生形成

依赖限制思维。有效的板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

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班级的实际情况,认真修改教学预案,然后把教学过程给

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不断的总结提升。发挥智慧之光,探索教学之路。作为教师,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有助于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促使自己教学和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品格。从以下几方

面做起,一是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二是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三是创设有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要达到这一境地,教师要勇于放手。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话,让学生自己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之一,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语文课程标准》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也是学习共同体的首席”。教师包揽课堂的一统局面,必须摒弃“填鸭式”、“满堂灌”、“牵鼻子”的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各抒己见,各显神通。

我觉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1、创设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主动。

2、建构学习体验的教学方式:体现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建构体验学习的有效途径。通常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和集体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展开读、说、议、写、练,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了学习体验,感受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愉快。

3、研究教学策略:

⑴、关注教学进程:要注意把握预设与生成的统一,给学生以充分的探究机会。如黄老师在《小抄写员》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研究课文思路兴致很高,及时调整预案,改为分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板书,教育论文《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师生互动中产生了新的思维碰撞和思想交锋,因而这样的课堂上总是充满激情与智慧,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新。

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如何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是每位教师思考和努力的方向。以下是我认为可以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几个方法:

教师要注重课堂的设计和准备。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准备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如实验、讨论、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合理安排课堂任务和作业,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合作、竞赛等方式来构建融洽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引入小组讨论或合作项目,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合作,促进彼此间的理解和帮助。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问并且积极回答问题,以及表扬学生的好观点和推理,激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教师应该关心和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并给予鼓励和支持。教师可以制定学生期望并提出挑战,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动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交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安全和舒适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和形式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呈现出一种单一、呆板的特点,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趣。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形式,如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教师还可以引入一些实用的教学案例和教科书外的素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就一问。”可见,问是知之始。我校研究的“智趣”课堂的特征之一就是要通过学生的问题进行构建和引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与本课的重点、难点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师引导、组织学生一起讨论、探索、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

一、创设和谐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于是,在教学中,我常常对学生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我们一起研究,别怕出错,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没有人会笑话的。”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我通过多媒体演示圆柱拼成近似长方体后,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大部分学生说体积没变,圆柱的底面积等于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但是一位平时成绩不怎么好,也有些调皮的学生很小声地说:“老师,我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大了。”我顿时发现这个学生的发现很不错,于是我追问:“你能知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大

了多少吗?”他的回答是不知道,有些学生发出了笑声,我当场表扬他观察得仔细到位,并鼓励引导他找到了答案,在我的提议下,全班学生献给他热烈的掌声。没有想到这次的小插曲竟然让这个学生大受鼓舞,从此以后他在课堂上变得十分积极,时常能向老师和其他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敢说、敢问。

二、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善于提问

1.质疑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题是教材的重要资源,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气,还能使学生养成爱提问题的良好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问:通过观察,你能发现什么?你想学什么知识?通过观察思考,有的学生会问:“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正方体有什么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等。教学中,教师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学会创造性地思维。

2.质疑教材,学会研读教材

数学知识前后有着紧密的联系,许多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平凡的数学字眼,诱发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白教材中处处都闪烁问题的火花。

例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学生马上提问“为什么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数?”“为什么这个相同的数不能是0?”并就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3.质疑生活,落实应用意识

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小学生生活经历有限,知识积累不多,实际生活中往往会与所学知识发生认知冲突,这正是学生提出问题的一个良机,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

例如,学习了“比的意义”后,说比的后项不能为0时,学生追问为什么,并提出足球比赛时为什么经常出现1∶0,2∶0,3∶0……?于是,由此产生问题:“我们所学的比与足球比赛中的比有什么

区别?

三、创设机会,使学生乐于提问

1.学生对老师提问

学生认为老师说的总是对的,然而,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教学中,我经常教育学生不能简单地接受和信奉,不惟师,不惟上,而应持批判和质疑态度。例如,学习“圆锥的体积”时,我有意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

实验演示,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后,让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有个学生提出: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做实验,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圆柱和圆锥?在这位学生的启发下,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又有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老师,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是不是也存在3倍的关系?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引起全班同学的激烈争论,在争论中我拿出不等底等高、等高不等底和底与高都不等的几组圆柱和圆锥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验证以上问题。这种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既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又能让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

2.学生对学生提问

每节课我都留些时间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让学生争当小老师考考对方,采用分组对抗、争夺“智慧星”等多种竞赛活动。例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在小结过程中我让学生互相提问题,考考对方,不少学生积极发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是底乘高再除以2?等,学生所提的问题都被其他同学一一答出。有些学生还进一步提问:能不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课

后去讨论,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课堂的活力向课外延伸。

通过以上尝试,我发现在我的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总能提出有价值的、能引领同学深入学习的问题,使他们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追根问底,由愿学、乐学、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胡怡聪.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5).

编辑薄跃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