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合集下载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创设一个和谐、民主、愉快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情境下快乐、自信地学习,不仅是教师在行动上、态度上对学生的尊重、信任和热爱,更是师生之间频频的心理接触和思维共振。

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催化剂,数学教学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而掌握方法的源动力是热爱数学,给学生以赏识、以鼓励、以关注、以理解,让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快乐学习,敢于直舒己见,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在知识、能力各方面得到不同方位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氛围,创设情感新课程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和孩子一同成长,做一个真正民主的老师,一个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的老师,一个和学生谈心交流,会从学生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的老师。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学习活动乃至于课间游戏活动中,努力与孩子打成一片,从中也了解到孩子的日常喜好和认知方式。

说实在的,老师信任与尊重那些聪明、听话、学习成绩好或和自己性格接近的学生并不难,但对于那些智力发育迟缓、有严重缺点和缺陷、与自己意见不一致、不尊重自己的学生,如果也能信任与尊重就不容易做到了。

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而问得不当,敢说而又说得不对时,如果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正确对待,相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指责、歧视,那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就有可能由积极变为消极,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此,老师应用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与学生沟通情感,从而影响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进而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营造好“小”氛围,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每一堂课的情境创设与师生交流,才能引领学生进行快乐的数学学习,才能形成快乐数学的“大”氛围,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才会显得趣味生动,在快乐心境的支配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才是主动的、快乐的。

二、、以情激趣,激发情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为每个学生对老师的问题的思考不总是很明朗的,很有条理的,相反,课堂经常会充斥着暧昧、不确定的思考,犹豫的、不太自信的发言,同时交杂着矛盾、自我斗争等复杂的情感体验,但这些都是真实的难能可贵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抓住这些碰撞点,适时引导,耐心疏导,积极鼓励,发现并赞赏求知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愉悦的心理环境。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主体--学生

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主体--学生
让课 堂充满生命活力的主体
陕西省 子 长县 秀延 小学 刘应梅
“ 把课 堂还 给学 生” 是 叶澜 教授 新基
学生
所 以, “ 还” 的意识应该有 , 更 应 该 须 要让 学 生充 分 发 挥 自己的 自主 意识 、
自主学 习。在这个 目标下 。 首 宽 容 的认 识 。要 相 信 学生 自主思维 、 础理论 中的核心 部分 和精 华部 分 ,是紊 有 一 种平 等 、 要 的是 必须结 合学 科特 点让 学 生 明白学 出乎意料的智慧。要 质 教 育形 势 下课 堂 教 学 改革 的方 向 、 趋 有超乎老 师能力 .
二、 实践操作“ 还” 。 从 不 同 层 面 体
现“ 还”
字。 道 出了我们 教学 中的弊端 , 说 出了我 们努力 的方 向。 怎样把课 堂还 给学生?为
什 么还? 还给 学生什 么7我 认为有 以下几 个 方面 :

要 求上进 行预 先指 导 ,要 求学 生按 照 一
定 的学 习规程 进行 基本 的训 Nhomakorabea练和 初步 的
势 和重要原 则, 也是新课 程 改革经 常提 及 有 去发 现学 生智 慧 的想 法 , 这样 的课 堂
的字眼 。
什么 , 怎 样学 , 为什 么学。 只有 先有 了一
“ 怎样 把课 堂还给 学 生? ” 一个 “ 还”
方圆也就画成了一半。所以这 才 会令 人 向 往 , 是 充满灵性 , 每 天 有 新 定的规矩, 就需 要教 师在学 习程 序 、 学 习方法 、 学 习 风 景 的课 堂 。
随老 师来学 习的 , 老 师还 须 有必要 的 “ 传 认 识客体 中最 终掌 握方法去 生 成客 观知
道、 授惑、 解业 ” 。当我们需 要和 想还 的时 识 。 再反作 用于客 体 。基于 此 。 教 师在设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心得体会1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生命教育其实与美术课堂没有任何的联系。

生命,关心的是人的生、老、病、死,就像一年有春、夏、秋、冬,花有盛开与凋落。

而这些好像与美术课堂没有好大的关系,直到最近几年雨花区以“生命教育”作为课题研究,生命化教育的话题多次被提及,还专门组织了生命化教育的培训。

慢慢的我才关注到什么是生命化教育,慢慢的我才真正的认识到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及美术教育与生命教育息息相关。

这里想跟大家交流下我的想法。

什么是生命化教育?其实就教育学生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一个人如果受了十几年教育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我能为别人做什么?那么生命的意义何在教育的意义何在。

生命化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

而我们老师要做的是把对孩子的理解、关爱、信任、成全,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体现出来,“着眼于学生生命的长远发展”,帮助每一个孩子都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价值。

我反思了一下美术课,觉得有几点做得不够,谈谈我的体会:(一)使美术课堂教学目标具有完整性其实美术是一门人文学科,情感是美术最重要的特性之一。

没有感情投入是画不画好画的。

新课程改革将课程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

这三个目标中最为重要、最为核心的当属“情感态度价值观”,它与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发展、关系到他们完善人格的塑造。

平时我们恰恰忽略了这点,上课时总想着要突破重点难点,生怕学生不会画画不好。

讲解的都是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评价时也是侧重构图色彩形象特征这类。

尊重学生主体,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尊重学生主体,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尊重学生主体,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新课标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探讨教学中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主性的体现和发挥。

学生主体自主性学习开放教学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课程新理念,特别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因此,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从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这个视角,来阐述尊重学生主体带来的自主性学习行为的变革。

一、少指示,巧引导,营造开放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发挥的限制往往来自于教师的“指示”过多,这种指示包括话语和行动。

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主要特点,是不要现成的答案,是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未知的知识。

因此,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去掉一些指示,创设“非指示性”语文课堂教学,就有利于“全面开放”的语文课堂的建立。

例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在做好课文的深度研究的基础上,预设一些引导,抛砖引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思维状况做出积极应对和调整,从作者的本位角度展开思路去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与作者同方向去寻求知识。

这样,学生学习的心理就会发生转变,他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当作作者而进入角色,学生带着被课文所唤起的全部激情,以鲜明的个性和主动的精神去积极发掘一些东西。

比如,在讲解《夜雨寄北》时,关于“寄北”之意历来争议颇多,唐诗鉴赏辞典是这样解释:《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内”即“内人”,通常指自己的妻子。

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我认为不管是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还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都强调:课堂应以学生为本,课堂就是学生发展和展示各种能力的一个平台。

因此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调动学生情、知、意、能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集体讨论等方式去获得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一、课堂上要敢于让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往的教学中学生要解决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直接提供给学生,学生很少去思考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意义何在?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想起的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知识,而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捕捉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并在头脑中对这些信息进行初步的加工、处理。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对信息的加工、处理,提出一些与众不同、有价值的问题。

教师要系统地整理好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

如在崇州市的中高段数学教研活动中我听了一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执教教师创设了一个“吃西瓜”的教学情境,学生在情境中捕捉到数学信息后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多少块?2、大熊和小熊一共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3、大熊比小熊多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4、大熊吃的多,还是小熊吃的多?5、还剩西瓜的几分之几?事实上,学生提出问题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在上面这一教学片断中,学生提出第1和4两个问题是表面的而且是简单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互助就能及时解决;而第2、3和5个问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教师应对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评价;当然,还有些学生会提出一些较难的又是本课中的“非中心”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后再解决。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新课程带给每位教师全新的理念,同时也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呼唤着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学习方式,新型的课堂模式……一、把搜集信息的任务交给学生1、搜集图片资料,更好地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

打开语文教材,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诸如《西湖》、《拉萨的天空》这类写景的美文,课文语言清新、流畅。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当教师把搜集图片资料的光荣任务布置下去,学生会想方设法,兴致勃勃地去寻找;当一幅幅美景展现在眼前,带给他们视觉上的直观享受,学生在惊叹之余,圆满完成任务后的喜悦感也随之而来。

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他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多了一份自信。

2、搜集文字资料,更好地领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孙中山破陋习》这类描写人物的课文,在教材中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些人物的精神品质,需要学生细细品味。

学习课文前,教师让学生了解与人物有关的介绍和故事,通过阅读,他们对人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股敬佩之情会油然而生。

二、把质疑问难的勇气送给学生“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如果学生不会质疑,不敢质疑,也就谈不上主动解疑,即使教学手段再先进,形式再新颖,教学也难免走入灌输式的老路。

“质疑问难”是基础,也是关键,因此,教师要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启发学生多思善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在教学《金子》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思维活跃,一个个有价值的问题孕育而生:“金子”指什么?彼得找到的“真金”又指什么?彼得实现梦想,获得成功的秘诀在哪里?……随着问题的提出,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也从表面走向深入。

三、把大胆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中科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说:“优秀的教育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我们的教学理念要发生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关键词】激发兴趣,活跃课堂,创设情境,及时评价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供了正确导向,真正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形式,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力。

课堂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应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世界的窗口。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语文课的导入设计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了儿童的兴趣,能使儿童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

因而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

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搭设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新课标》指出:课堂的舞台上,主角将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

让平淡如水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平淡如水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平淡如水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1. 引言1.1 探讨课堂活力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中,课堂活力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习效果,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课堂活力不仅仅是单调的讲授和接收知识,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和幸福。

只有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探讨课堂活力的重要性,不仅涉及到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和成绩,更关乎到他们的整体发展和未来的成功。

课堂活力不仅是为了丰富课堂内容和方法,更是为了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追求。

让平淡如水的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1.2 为何需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当我们谈论课堂活力时,我们不仅仅是在讨论一个表面现象,更是在探讨教育的本质。

在当今社会,教育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为什么需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活力充沛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一个充满生机的环境中,学生会更容易投入学习,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学习效果。

活力十足的课堂可以提升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

这样的氛围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育的本质在于启发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而活力十足的课堂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教育者应该意识到这一点,努力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搭建良好的平台。

2. 正文2.1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的重要一环。

学生的学习热情直接影响着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呢?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充 满 生 命 活 力的语文课堂

充 满 生 命 活 力的语文课堂

充满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内容摘要:教师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会尊重、体会倾听、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真正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火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创设民主氛围;二、改变学习方式;三、促进课堂互动;四、宽容对待学生;五、面向全体学生。

总之,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需要师生的双向带动和共同创设,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让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动起来,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关键词:民主氛围、课堂互动、宽容、探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语文教育实质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性、完善品格的人。

由此可见,教师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体会尊重、体会倾听、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活动,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一、创设民主氛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

”要实施好这一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心去呵护学生创新的一切灵性。

因为,呵护学生创新的灵性是唤起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

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

要使学生毫不顾虑地积极参与学习,形成主动探索研究的心理愿望,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讨论、质疑的机会多,创新机会才多。

教师只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宽容、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放下包袱,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指导,更好地积极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得到个性发展、张扬,激发创新意识。

具体做法的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学会倾听,并且不是站在讲台上听,而是走到学生当中,与学生进行身体与思想上的近距离接触,让学生感到,老师不是权威者,而是听自己意见的朋友。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要]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彻底改变教师一人表演的“独角戏”,广大教师都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本文遵循新课标关于语文教学要求所阐述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让问题意识的培养成为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一个突破口,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问题意识是指在认知活动中,对一些难以理解和解决的问题产生疑惑、焦虑、探究的心态,从而驱使个体唤醒思维、提出问题的意识状态。

强烈的问题意识,不仅表现了个体思维的敏锐性、灵活性和深刻性,而且促使个体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获得新的发现。

意识到问题现象的隐蔽未解之处,意识到寻常现象的非常之处,往往是发现和创新之处。

陶行之指出“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所以,问题是创新之源、创新之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是唤醒其创新意识之首。

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意识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

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就是问题,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

“纸上得来终觉浅,切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用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

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

为此,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发现探究问题教材的很多课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在教学《掌声》一课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课文中是谁给谁的掌声?为什么要给她掌声?有几次掌声?掌声响起前后她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学生由课题剖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融会贯通。

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发表时间:2012-12-29T10:00:44.48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2年第18期供稿作者:郑玉容[导读] 教师要努力使教学链接生活,搭建起经验背景与新知识的非人为联系,要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郑玉容(四川资中县教育局四川资中 641200)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

《思想品德》教学,教师要切实放弃传统的"独舞"式灌输,独霸式控制,将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创生的舞台。

为了使学生对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每节课开始几分钟都把讲新闻、故事的机会让给学生,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看书的习惯,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新课堂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把机会让给学生,即在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留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真正自发的培养起来,不仅能培养其对人对事的正确情感和态度,也可促其养成勤钻研,敢探索的科学精神。

把机会让给学生,学生才能有所发现。

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凡不需要告诉孩子的,则不告诉;非要告诉的,也不要马上告诉,除非万不得已,才告诉。

因为直接告诉如何得到答案不能启发和唤醒孩子,他们没有发现就没有收获。

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存在假借公共利益的名义侵犯个人合法权益的事情?如果有,请你举出一些具体的事例,并说明为什么这是侵犯个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这种题就请学生自己说,老师引导就行了。

又如,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认识到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

了解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完成下表。

这属于不马上告诉,让学生查找资料后发现其中的奥妙。

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并带着更多问题走出教室,要有意通过情景、故事、疑问、破绽等去激发他们。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就如何创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笔者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一、有意识地唤醒自主性学习意识自主性学习意识的缺失是导致学生乐于被动学习的至关重要的原因。

由于长期实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已经习惯于接受学习,课程改革以来,这种现象有了很大改观,但学生还没有真正具备自主性学习的意识。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实验班上的第一节课,我和学生进行聊天式对话,引导学生讨论导演和演员的关系。

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他们是演员,是舞台上的主角,老师是导演,是帮助他们演好角色的人,他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入角色,演好角色,创造角色,演绎精彩幸福的学习生活。

另一方面,演好角色也是他们不容推卸的责任,也就是说学习成长是他们必须做的事情,主动做的事情。

二、站在语文教学的全局处理教材1.考虑要全面。

我觉得教师读教材要跨越普通读者的视角,要站在整个语文教学的全局上审视教材,深入领会课标精神实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握教材,不是把教材看成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而是灵活使用教材,懂得教材的内在联系性,看到教材向课外的扩展,要有“大匠运斤”的从容。

对教材有了深透的理解和全面的把握,就能够在备教材的时候以导演的视角,考虑怎样利用教材中和课堂上可能生成的教学资源启发、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角色(学习的主角),实现学的精彩,教的巧妙。

2.设计主线问题。

要使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在深透理解审视教材的基础上,考虑学情,设计主线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即引导的问题要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甚至是激发性。

3.重组教材。

虽然教材有着自身科学的编排体系,但根据需要,也可以重组教材以便于教学。

在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时,一次学生们向我反映,能不能把现代诗和古诗集中起来学,然后进行专门的测试,这样能系统学到诗歌类知识,还不感到破碎。

我欣然允诺。

于是第一单元中的《在天晴了的时候》《三月的原野》,第二单元的《体育颂》,第四单元的《蒲公英不说一语》重组为现代诗单元,古诗《清明》《慧崇春江晚景》《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七律长征》编为古诗单元。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对荣
河 北 省 张 家 口市 赤城 县教 师 进 修 学 校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 让课堂充满 生命活力
对学生一视 同仁 , 关心爱护每个学生 。学 摘要 : 课 堂教 学在唤醒人的 生命意识 , 更新着人 的生存 方 习有 困难的后进生 , 是 学习的主人 , 只有让学生 主动参 与 , 才能 式。 在教 学实践 中优化课堂教 学结构, 让课 堂充满生命 活力, 生是学 习的主体 , 课堂上教师不能站在高高 的讲 台上 , 要走到 重视课 堂教 学, 优 化课 堂教 学结构 , 以师之情 , 激生之趣 , 使学 发挥他们 的潜能。 学 生中间 , 俯下 身子 , 耐心倾 听并适时与学生交 流 , 让 学生感 生的主体性得 以充分发挥 , 引导 学生走 向主动学 习之路 , 到师生 的平等 , 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 合 自己的学习方法 , 让那 关键词 : 优 化 结 构 充满 活 力 些学 习较差 的学生很大程度 上消除紧张 的心理 ,看 到 自己的 渐渐充满 自信 , 这样 才能 为学生 自主学 习扫平心 里上 要 办好教育 , 谋求发展 。“ 理念 ” 是前提 , “ 团结” 是基础 , 闪光点 , 课堂上凡是学生能读 的就让学生读 ; 凡是学 生能说的 “ 敬业 ” 是根本 , “ 进取 ” 是源泉 。课 堂教学在唤醒人 的生命意 的障碍 , 就让学生说 ; 凡是学生能讨论 的就让学生讨论 ; 凡是 学生能做 识, 更 新 着 人 的生 存 方 式 。 的就让学生做 , 既各取所 得 , 又 能交 流不同感受和 收获 , 学生 重视课堂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 , 教师可 以用幽默风趣 的谈 吐 , 让学生发 现 真正获得 自主学习的权力 。我们要在发挥 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美, 可 以用优美 生动的课文语 言 , 让学 生感 知美 , 可以用直 观 的教学过程中 , 不断地给予学生进步 的阶梯 , 让每一个学生都 从 而成 为他们进步 的直接动力 , 进而达 的多媒体 课件 , 让学生欣赏美 , 可 以用启 发式的鼓励 , 让学 生 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 创造美 。 通过一系列审美能力 的培养之后 , 学生就会化被动学 到发展全体学生的 目的。在教学 中要充分关注学生 的情感变 采取积极 的评价 , 转 变地运用激励性的语 言。如; 你说得真 习为主动钻研 。在轻松的教学中伴 随学 习和思考的是兴奋激 化 , 你的想象力很 丰富 !你 真聪 明 !你真棒 ! 动 和 学 习成 功 的喜 悦 , 会 使 学 生 的智 力 得 到 强 化 。充 满 积 极 、 好 !你懂得真不少 ! 愉 快 气 氛 的教 学 环 境 会 收 到 智 力 发 展 的 最佳 效 果 。 引 导 学 生 用这些激励性的语言来 调动学生 的学 习积极性 ,使每个学生 增强 自信 心 。 全身心投入学 习过程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教师要通 体 验 成 功 , 过创造性 劳动 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 真正体现 “ 教与 三、 以师之情 , 激生之趣 构 建和谐的师生关 系是提 高课 堂教学效 益的基本前 提 。 学” 相互合作 , 让学生“ 好学 ” 、 “ 会学” 、 “ 学会 ” 。课堂教学是师 “ 亲其师 , 信其道 。” 教学关 系本质 上是对教 育情 景中 生互 动 、 共 同发展的过程。教师 要关 注课 堂上 的学 生 , 既重视 古人说 : 他们 的认 知需求 , 更要重视他们 的情感需求 和行 为需求 , 以每 人—— 教师 和学生——的关系的界定 。要 求教师放 弃传 统的 建立平等 、 民主 、 合作 的新型师生关系 , 增加课 堂教 个学生获得新 知识 、 产生新体验为 目标 。 教师要从教 学规律 和 师道尊严 , 促使教学活动轻松 、 愉快完成 。 教师为人师表 , 实际 出发 , 清 晰地 阐释教学 内容 , 做到精讲 ; 利用学生差异性 , 学 的和谐氛围 , 学识能力等方面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 让学生 促成课堂 的开放性 和生成性 , 使课堂成为丰富的课程资源 。 课 就要在思想品质 、 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要体 现真诚 和个性特色 ,要有鼓励性 信服 。 以教师“ 学高为师 , 身正为范” 的魅力感染 、 熏 陶学生 。 教 和策略性 。课堂反馈要 及时 , 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 训练 师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 接纳现代教育新理念 , 学 习专业 设计灵活 、 合理, 加强针对性 。 教师对学生的参与过程 , 除语言 知识 , 反思教育 、 教学 实践 , 使 自己努力成 为品质优 秀 、 专业精 言行一致的教育者 。 教 师要保持 良好的形象 , 衣着整洁 , 谈 引导 外 , 还 可以使用一些体态 语言 , 如点头 以示赞许 , 眼神以 通 、 示鼓励 , 微笑以示 宽容 。 总之 ,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 , 时 吐文明 , 语 言正确 、 规范 、 亲切。 当你呈现给学生的是内外结合 刻关注学生 的欢乐 、 惊奇 、 疑虑 , 使用有 效的策略帮助他 们解 的美的享受 时 , 师生距离就会拉 近 , 师生关 系岂能不融洽 、 和 决 疑虑 , 摆脱困境 , 让课堂成为同学们的“ 欢乐海洋 ” 。课 堂 上 谐 ? 我常常尽可能在每堂课前几分钟进教室 , 利用短短的几 分 师生要平 等相处 , 共同研究 , 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展示 自己的 钟与学 生交流 , 了解他们 的所想所需 , 了解他们对知识 的掌握 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惑等 。 以诚相见 、 推心置腹 、 促膝谈 才华 , 使他们心理上得 到满足 , 能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调动 情况 , 心, 既体现 了教师对他们 的关心 、 尊重 , 也换来 了学生对你 自 他们 的 学 习积 极 性 。 己的尊敬 , 教师要用爱心放飞希望 。 二、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在课 堂上 教师 自身应该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 心 随课文 的展开 , 教 首先 由老师提出问题 , 让学生有 目标的带着问题去看书学习 , 师应该喜悦 、 忧愁 、 激动和愤怒 , 用 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 , 让

培养问题意识 焕发课堂活力

培养问题意识 焕发课堂活力

培养问题意识焕发课堂活力摘要:目前的课程改革中问题意识已日益渗透到专业课堂的各个环节。

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提倡问题意识、积极探究、主动质疑、探索求异、自由发展、打造活力课堂是每位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问题意识;兴趣;质疑;探索求异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014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因此要求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持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观,把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对受教育者问题意识的培养上。

在此背景下,以研究问题来开展学习和教学已成为一条基本的改革思路,而且这条思路已经将研究性学习延伸到了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形成了问题教学思维。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下面就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科学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作用特别大,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感兴趣,他就会深入主动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主动地进行学习。

假设教师提出的问题对学生毫无兴趣,即使这个问题设计的再完美,也不能发挥问题教学的作用,或者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太难太易,对学生来说无动于衷,这都起不到预想的效果,因而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的身心融入课堂,体现出生机盎然的活力。

比如在学习“反射”一节时,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的透彻呢?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们,假如有人用针尖刺、用超高温的东西烫,或者有高空坠落石头等,学生们遇到这些情况马上会有什么反应?大家反应都一样——离开,是什么意识让大家做出这个反应的,通过这一系列问题,从而引出“反射”这个重要的概念,进一步让大家亲身体验。

然后由排粪排便、小孩初生啼哭、家畜的定点生活习惯慢慢引导出反射的分类。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

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同时,也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更加热情、投入,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如何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重要议题。

首先,教师要做到与学生沟通顺畅。

授课人应该把自己看作学生的引路人,而非批示员。

教师应该给学生维持一个真实、诚实的人际沟通,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和听取学生的回答,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探究问题,提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只有教师在讲,而学生只能在座位上听。

这种单调的教学方式早已过时。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分解成数个小节,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讲解,运用图片、实物、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进行讲解,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与掌握学习内容。

再次,教师应该发扬创造力。

教师可以将教学场景变成有趣的故事,他们可以用幽默和夸张的方式传授知识,或在课堂内制做小报或宣传册等自己的教学卡片。

以上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

最后,教师应该充分催化机会与鼓励学生的互动。

学生是课堂活力的重要来源。

教师应该不遗余力地营造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采用竞赛形式的互动等课堂活动,通过对学生多次的动态参与,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刻、完整。

总之,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

有一个生动、精彩、充满生机的课堂将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将教师在教学中的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情感化,更加深入人心。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摘要“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为什么”,甚至打破砂锅问到底,而我们教师有时觉得反感、不屑一顾,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学生的成长。

其实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人才所必须具备的。

但是天真可爱的孩子跨入校门,随着年龄的增长,“问题”越来越少了。

事实上没有问题恰恰是最大的问题。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学生不断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古希腊人普罗塔戈说过:“人的头脑不是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我想,当学生的头脑是火把的时候,应该是他的头脑充满问题的时候。

学生的头脑充满问题,充满了研究解决问题的渴望,他的生命力也就充满了希望。

在多次世界级别的“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等比赛中,我国的学生得奖牌数是最多的,可为什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与诺贝尔无缘呢?通过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相比,我们的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方面能力很强,但我们的学生不会发现问题,多数学生是根据教师的提问而产生问题的,自己很少独自提出问题。

所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运用行动研究法,改变学生不问问题的现状,使课堂充满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敢问、会问、善问、好问。

愿问题伴着孩子学习,伴着孩子成长。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实践研究证明,学生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善于提问的能力和勇于挑战权威的精神需要后天的培养。

没有问题的教学是枯燥的教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教学要由“带着问题学”向“学出问题”转变。

而有趣的学生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教学的心脏。

”学生的学习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当前,许多学生课堂懒惰心理强,竞争意识淡薄,对学习缺少兴趣,不爱发言,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养成了不爱思考、不爱提问的坏习惯,学习劲头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生命活力课堂的“三个意识”

生命活力课堂的“三个意识”

据资料介绍 ,犹太人的父母 当孩子放学回家时 ,先
问孩子 在 学校 向老 师提 了 几个 问题 ,中 国人 的父 母 当孩
子放学回家时 ,先问孩子今天考试没有 ,得多少分?美 国的小学老师 ,讲课时鼓励学生提 问题 ,提问题越多,
老师 越 高兴 ,中国 的小学 老 师 ,讲 课 时追 求知 识 结果理 解 的 快慢 ,理解 快 的 老师 会 说 “ 真 聪 明 ” 你 。慢 的 嘴上 不 说 ,心 里 也是 “ 你怎 么 这 么 笨 ” 。如 作 业 出错 ,罚写
社 ,20 . 0 7
【】 桂 林 . 5何 出版 环 节 与 印装 质 量 [ . M】出版 与 印刷 ,
2 0 ( ): 2 07 1 2~ 2 . 3
作者简介 :沙晓红( 90 , , 16 -)女 吉林 长春 人 , 长春 市安 达小 学校 长兼党支部 书记 , 中学 高级教 师。研 究方向 : 学校 管理 。
沙晓红
( 吉林省 长春市朝 阳区安 达小 学, 吉林 长春 100 ) 300
充 满 生 命 活 力 的 课 堂 ,是 知 识 与 技 能 、过 程 与 方
教师 与家 长之 间 的研 究是 大势 所趋 。特 别是 关注学 科 知
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追求 ,是以学论教的过程 。 识教学背后的问题 ,更需要研究。所以构建生命活力课 知识本身是富有生命意义的 ,是生命对事物 的一种理解 堂 必 须增强 研 究意 识 。 与体验 ,是基于客观之上的主观构建 ,所以借助知识传
[ 3 】蒋媛. 图书形式设计 对印装 质量 的影 响【 . M】 科技 与
出版 .09 () 2—3 . 20 1 :3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江筱湖 . 书印装质 量首 问环保 U. 4 童 】中国 图书商报 ,

谈导引体验式课堂教学的四个关键词

谈导引体验式课堂教学的四个关键词

谈导引体验式课堂教学的四个关键词伴随着新世纪的脚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以它磅礴的姿态、蓬勃的生机冲击着基础教育,在校园中引发了一场革命,在变革中学会反思,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我校目前实行的导引体验式课堂教学正是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通过学案导学、任务驱动、思维引导、教师引领、学生体验等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及练习等方式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我们可以用四个关键词阐释导引体验式课堂教学的内涵:一、导引导引,一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点拨知识,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发展空间,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探索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实现能力达成;二是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所学。

探究时的引导,让学生明确思路;总结时的引导,让学生知晓方法;交流时的引导,让学生思维活跃;困惑时的引导,让学生豁然开朗。

导引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向、启发思路等方面,使学生涉及四个阶段的学习过程:1.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2.以演练的方式而不是告诉的方式,向学生展现相关问题的知识技能;3.要求学生应用新知识、新技能来解决问题;4.鼓励学生将所获知识整合到日常生活中。

二、体验体验式教学不同于经验式教学。

经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将前人已有的经验、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教学过程;而体验式教学是为达到学习目标,从引入、创造或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生活体验及身体体验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高思维度,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

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使其凭自己的情感、直觉、灵性等直接的、直观的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

体验教学倡导学生实践与体验,肯定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认识和感悟世界的能力。

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以主动的实践与体验,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在感性认知中进行学习。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我叫足球》教学设计及评析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我叫足球》教学设计及评析

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我叫足球》教学设计及评析教材简析《我叫足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7课。

这篇课文以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课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足球的形状及产生的时间。

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足球运动起源于中国。

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踢足球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运动。

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朗读感兴趣,但阅读能力不强;对运动感兴趣,但对足球比较陌生。

设计理念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教学目标1.能喜欢阅读课文,并把课文读流畅。

2.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喜爱足球、热爱运动的情感。

3.正确认读本课生字词,认识1个偏旁,会写“庆祝”两字。

教学流程一、启动激趣。

1.由学生向老师自我介绍开始,激发说话的欲望和积极性。

接着,请学生介绍足球。

师扮成足球:今天你们可以叫我什么?或足球先生,或足球老师。

【通过角色的转换,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板书课题。

)2.“足球老师”(师手捧足球)走近学生,让学生亲亲自己,摸摸自己:说说“我”长得什么样?让学生对足球外形有一个认识。

“你们想了解我的过去与现在吗?”引起“足球”的自我介绍(课文内容)。

听完介绍可说说知道了什么,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3.创设阅读情境:一起到绿茵场上去看看“我”的身姿(放VCD,《’98世界杯》的精彩剪辑),球场因为有“我”而精彩,球迷、队员因为有“我”而兴奋、激动、疯狂,“我”的威力多大啊!你们想加入我们足球的行列吗?好,谁要能把足球的自我介绍读得很流利,我——足球老师就欢迎你的加入!二、主动认读。

学生自由放声读,师巡回指导,给予充分的时间。

三、联动合作,能动内化。

1.请学生选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或最拿手的读给大家听。

老师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推进朗读,如:欢迎你的加入(与之握手)!祝贺你,成为足球的一员(击掌)!好棒哦,足球老弟(翘大拇指)!请进入足球王国(邀请式)!或者是:有希望,再练练!×××,加油!也可以是学生相互评价,促进朗读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就一问。

”可见,问是知之始。

我校研究的“智趣”课堂的特征之一就是要通过学生的问题进行构建和引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与本课的重点、难点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师引导、组织学生一起讨论、探索、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乐于提问。

一、创设和谐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于是,在教学中,我常常对学生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我们一起研究,别怕出错,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没有人会笑话的。

”在学习“圆柱的体积”时,我通过多媒体演示圆柱拼成近似长方体后,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大部分学生说体积没变,圆柱的底面积等于长方体的底面积,圆柱的高等于长方体的高,但是一位平时成绩不怎么好,也有些调皮的学生很小声地说:“老师,我发现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大了。

”我顿时发现这个学生的发现很不错,于是我追问:“你能知道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圆柱的表面积大
了多少吗?”他的回答是不知道,有些学生发出了笑声,我当场表扬他观察得仔细到位,并鼓励引导他找到了答案,在我的提议下,全班学生献给他热烈的掌声。

没有想到这次的小插曲竟然让这个学生大受鼓舞,从此以后他在课堂上变得十分积极,时常能向老师和其他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敢说、敢问。

二、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善于提问
1.质疑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题是教材的重要资源,也是许多问题的隐藏之处。

让学生从课题中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不仅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气,还能使学生养成爱提问题的良好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问:通过观察,你能发现什么?你想学什么知识?通过观察思考,有的学生会问:“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正方体有什么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等。

教学中,教师不断鼓励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使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学会创造性地思维。

2.质疑教材,学会研读教材
数学知识前后有着紧密的联系,许多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

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平凡的数学字眼,诱发数学问题,使学生明白教材中处处都闪烁问题的火花。

例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时,学生马上提问“为什么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数?”“为什么这个相同的数不能是0?”并就此展开讨论和验证。

3.质疑生活,落实应用意识
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小学生生活经历有限,知识积累不多,实际生活中往往会与所学知识发生认知冲突,这正是学生提出问题的一个良机,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

例如,学习了“比的意义”后,说比的后项不能为0时,学生追问为什么,并提出足球比赛时为什么经常出现1∶0,2∶0,3∶0……?于是,由此产生问题:“我们所学的比与足球比赛中的比有什么
区别?
三、创设机会,使学生乐于提问
1.学生对老师提问
学生认为老师说的总是对的,然而,不怀疑不能见真理。

教学中,我经常教育学生不能简单地接受和信奉,不惟师,不惟上,而应持批判和质疑态度。

例如,学习“圆锥的体积”时,我有意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
实验演示,得出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后,让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

有个学生提出:老师你是怎么想到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做实验,为什么不用其他的圆柱和圆锥?在这位学生的启发下,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又有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老师,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是不是也存在3倍的关系?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引起全班同学的激烈争论,在争论中我拿出不等底等高、等高不等底和底与高都不等的几组圆柱和圆锥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验证以上问题。

这种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既能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又能让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

2.学生对学生提问
每节课我都留些时间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让学生争当小老师考考对方,采用分组对抗、争夺“智慧星”等多种竞赛活动。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在小结过程中我让学生互相提问题,考考对方,不少学生积极发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什么是底乘高再除以2?等,学生所提的问题都被其他同学一一答出。

有些学生还进一步提问:能不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不能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些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课
后去讨论,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课堂的活力向课外延伸。

通过以上尝试,我发现在我的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总能提出有价值的、能引领同学深入学习的问题,使他们敢于质疑问难,敢于标新立异,追根问底,由愿学、乐学、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胡怡聪.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5).
编辑薄跃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