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生命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生命课堂
摘要:“生命课堂”是相对于传统的“知识课堂”而提出的,强调了课堂的动态性和学生生命个体的本质,主张实现生命的对话和交流。构建“生命课堂”,需要教师、学生观念的转变,家长和社会的支持,需要人才选拔和考核制度、师范教育、教材、课堂座位等多项教育改革的配合。
关键词:生命课堂;新课改;转变观念
2003年,王鉴教授在《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一文中,相对于传统的“知识课堂”首次提出了“生命课堂”的概念,指出“生命课堂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要为了知识而教学,而且为了人的发展而教学”,强调“生命课堂”具有四个特点,即课程的开放性、多元性和生成性,教师的研究性和专业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及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和有效性。笔者认为,构建生命课堂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的转变,蕴含着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的变化,教师应当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观念:首先,师生观念的转变。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不应当具有“高姿态”。《礼记·学记》有云“教学相长”,教与学本是相辅相成、相
依相长的,教师和学生同是课堂的主体;其次,备课观念的转变。备课要用“心”,充分收集资料,丰富讲课内容,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备课时不能仅仅依靠教案,也不能几个班备一份课,应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备课方案;再次,课堂教学观念的改变。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应该采用多种模式,如情景剧、角色扮演、讨论会、辩论赛或者走进更大的课堂,如校园、大自然等。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才能,同时也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最后,充分尊重学生。有时教师无意识的举动和言行,如“你不行”“你怎么这么笨”或者是嘲讽的眼神都可能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生命教育”要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珍惜和关爱生命,教师应该首先让他们感到被尊重、被珍视,进而推己及人。
二、学生观念的转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生命课堂”能否顺利实现关键还在于学生。一位小学班主任曾感慨说:“这个班的学生太安静了,一个问题问几遍都没人回答,我倒是希望他们能够活跃些,那样老师上课也会更加热情。”相关调查研究也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上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即年级越高学生越来越沉默。导致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学生的观念和认识。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在采取行动前都会估计其预期结果,若发现这样做对自己意义不大,甚至会伤害到自己时,就会不自觉地采取防范措施,尤其是在学生心理敏感的时
期。由此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把自己放到课堂旁观者的位置。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在于老师,另一方面则在于学生。要实现“生命课堂”,学生必须转变自己的观念和认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在课下认真地预习、准备,在课上积极地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互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分享自己的所得,知识在交流中才能得到增长,思想在沟通中才能越加醇厚。以豁达的态度对待可能的批判或嘲讽,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会犯错误,也正因为如此,人才有进步和发展的可能。
三、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教育不是学生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家庭的事;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组成单元,千千万万家庭的事,自然就是社会的事。“生命课堂”能否顺利实现,还要看其能否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常熟外国语学校的“生命课堂”的改革,就是因为家长的不支持,在短时间内被迫结束。“生命课堂”现在还属于探索阶段,不论是理论建构还是实践经验都还不成熟,很多人对其还不了解。要想让家长和社会在短时间内接受它,存在一定的困难。但“生命课堂”的理念是很好的,它实际上提倡的是一种教育上的“返璞归真”,相信随着“生命课堂”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一定能赢得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四、相关教育改革的配合
1.人才评价和选拔模式的变革
课堂教学虽然是学校教育重要的一环,但它同样也只是该系统中的一个构成元素,与其他构成元素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和影响。常熟
外国语中学的“生命课堂”改革之所以被迫叫停,深层原因还是高考制度。高考可以说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它的人才评价模式看重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技巧。要真正实现“生命课堂”,需要建立全面的人才评价模式、拓宽人才选拔渠道,让家长和学生看到走这条路是充满希望的。
2.师范教育的变革
“生命课堂”对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师范教育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应当根据现实需要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方案。师范教育在加强对师范生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师范生人格品质和思想素质的提高,帮助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师生观、生命观,教会他们如何正确地与学生相处,正确地对待学生存在的问题,杜绝用胶条粘住上课讲话学生的嘴、请上课讲话的学生喝啤酒这类不和谐现象的再发生。
3.教材的改革
“生命课堂”需要“生命教材”:一方面,教材的内容要贴近现实,贴近学生的生活,教育的功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快的社会化,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生活的人,它所教授的知识也应当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具有现实实用性。一些深奥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用不到的知识只会加重学生的思想和精神负担,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认知;另一方面,教材的编写应体现开放性,让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能够自由的跳跃、畅快地表达。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管强调开放性,但不应让教师和学生感到宽泛的无法把握。
4.课堂座位的改变
面对面的交流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交流方式,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交谈双方可以获得最大的信息量。传统的课堂座位安排往往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研究课堂的学者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改变课堂座位安排的建议,其中“U”型模式最为著名。“生命教育”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要求所有课堂的参与者都“在场”,如何安排座位,最大程度地实现师生间良好的有效互动有待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
王鉴.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