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初中数学生命化课堂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关键词】:课堂教学生命化策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威海市初中新课程改革第一轮已结束。在这四年里,广大教师学习新理念、探索新教法,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出现了一些可喜的转变,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在课堂教学方面出现了一些表面化、极端化的倾向:
1.教学“活动”外化: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有的教师仅仅把“活动”外化为动手操作或动手实践,走入以“活动”代替常规教学的误区。以为“课改”就是在教学中多搞“活动”,每堂课都有热热闹闹的学生活动,学生走马观花式地表演各种活动,学生实际收获并不大,教学质量不高。
2.问题情境“实际”化:有的教师把问题情景理解为“实际情境”。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极端到力求为每一个知识点创设实际问题情境,结果很多实际情境学生并不熟悉,多余的教学环节降低了教学效率,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极端的情景引入环节,忽视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3.课堂教学形式化:“自主”有时异化为“放任自流”,“合作学习”被假性化、探究学习被绝对化。活动中也是少部分人参加,往往由小组中的两三个人组织,提出意见,后进学生参与比较少,课堂技能训练又被谈化,这部分学生一堂课下来收获不大。
4.学生学习方式单一化:个别教师将合作学习当作了唯一学习方式——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合作学习”,每个知识点都要由“合作”讨论来落实,每个教学目标都要通过合作交流来实现。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也不管有无讨论的价值,都要采取小组合作的方法。课堂似乎是“活”了起来,但这种教学只是形式上、表面上的热闹,忽视了学生思考的深度。学生没有适当的独立思考,其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学生间的信息交流也是低层次的,教学效果并不好。
5.对学生的评价庸俗化: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尊重学生、宽容学生的理念,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管对与否,不管有无新意、准确与否,一味地给予“你真棒!”、“你回答的真好!”的评价,表扬随时可闻,随处可见,但学生学习上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
6.教师的作用边缘化:数学教学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的教师不理解“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小组活动时,教师不知如何参与;个别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淡化教师的讲授指导作用。解题分析指导的不够;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不知如何调节教学节奏和教学内容,做到“控而不死,放而不乱”。有些教师不知如何应付课堂上“收不回来”的局面,造成课堂“失控”,影响教学效果。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又“收”得过了头,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情绪低沉,同样也影响教学效果。由于课堂上的讨论式教学效果差,场面控制不好,有时一节课45分钟讲不完。
7.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好多内容要从活动中获得体会,获取知识,获得经验,但活动的开展后,技能训练就没有时间了,因此,感受课堂热热闹闹,学生做起作业来却无从下手。课标要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层次的发展” 在落实上还存在着差距,个别学生的主动性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单位之间、年级之间、班级之间的数学成绩的差距很大.学习好的学生发展得更好了,而原来差的同学更差了。
8.极个别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课改实验,促使了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有所转变,但不少理念还只是停留于概念,还不能够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因此,先进理念对教育教学效益的产出率、转化率都还不高。
究其原因,我认为:其一、由于教师固有的“成熟”经验与“理想”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一部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理解深度不够,部分的教师曲解了新课程的理念。
其二、教材把握不到位。新教材内容看似简单,但内涵很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需花很多功夫,教师压力很大。
其三、课程配套资源不足。老师备课时,知识深度控制不好,心中感到没数,书上的题目、题型又太少,有些综合实践活动不易开展。
其四、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其五、校本教研亟待加强,集体备课走过场。有的单位把教学内容分给教师,一人编他人用。教师写的教案仅是完成任务而已,对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练习题的设计缺少共同探讨.这样的集体备课一是教案质量不能保证,二是导致有的教师(尤其年轻教师)对所教内容不熟悉,重难点把握不准,课堂教学避重就轻,做表面文章。
经过对第一轮四年新课程改革的反思,我们以《初中数学“生命化课堂”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继续探索新课改之路。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生命化课堂的定义:生命化课堂是以教育应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发展、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等生命教育的理念为指导,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以关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和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为教育目标,顺应生命的整体性、现实性、体验性、自主性、创造性、生成性、多样性、独特性等特性,选择学习内容,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创设课堂氛围,进行教学评价。
1.理论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初中数学生命化课堂的备课要求、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针对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获得知识与培养数学素养之间、追求考试成绩与课堂教学改革之间、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之间的矛盾,寻找解决的途径。
2.实践意义
通过课题实验的开展和课题研究成果的应用,改革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生命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提升教师职业生涯的生命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把握
(1)整体设计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2)从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的角度,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使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学生生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数学观念。
2.教学过程设计的策略
(1)创设以探究为中心的初中数学“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
(2)创设问题情景,利用问题“串”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3)如何完成三维目标。
3.驾驭课堂的策略
(1)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处理好“学”与“导”的关系、“点”与“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