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得技巧(杨绛)
杨绛的文学翻译贡献述略
文的风格和表现原语的含义,也就是“信与达”[4]64-69。
周作人在翻译《日本狂言选》时特别强调要注重不同的版本,同时要拿来做参考,并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版本做底本,这种择优来选取不同版本的办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周作人对日本文学翻译的指导思想和以前他介绍弱小民族文学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当时,周作人受梁启超文学作品的影响深刻,他认为文学可以改良一个人的思想、补助一个社会的文明,能借国外优秀文学作品之石来更新国人的思想或精神。
周作人非常强调其所翻译作品的内容,重视作品的平民性和人生目的的灌输,这也是他前期翻译作品的重要特点和主要方法。
例如,他在翻译作家小林一茶的作品中的俳句时,也能根据其内容从深层次中体会其中的人生意味。
他认为,一茶的诗歌很全面,叙景叙情面面俱到,周作人这样评价说:“小林一茶的诗包括了所有的方面,从句子的庄严、滑稽等,还有这样那样文体格式,基本上是千变万化的,但在这么多诗歌的每一个语句里,不但说着阳气的事,里面也隐藏着隐隐的悲哀,这样的悲哀很值得玩味。
如果不能感到这种意境,便不能说你真的已经赏识了小林一茶诗的原味。
如果单将小林一茶诗歌的每一句看做飘逸、滑稽的人,那就是不曾知道小林一茶的人。
”周作人翻译了铃木三重吉、国木田独步、武者小路实笃、长与善郎、千家元磨、佐藤春夫、志贺直哉、加藤武雄、江马修等9位作家的小说作品共19篇。
这些小说本身并不是他们的代表作或成名作,但是这些作品许多是描写日本下层社会的生活、人间的悲剧和儿童的心理等内容。
周作人将日本的现代作品推介给读者,是因为他认为翻译这些紧贴生活的文学作品可能还要重要一些。
周作人在日本文学翻译史上取得的非凡成就,为我国新文化事业的雏形及其进一步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1]张菊香,张铁荣.周作人年谱(《牟言》)[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2]刘军.周作人与日本文学翻译[J].鲁迅同时代人研究,2005(6).[3]刘全福.周作人———我国日本文学译介史上的先驱[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4).[4]张铁荣.鲁迅与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观[J].鲁迅研究月刊,2003(10).★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翻译度
长句子怎么译?
复合句 复杂句 There – be 句型
The build up of CO2 in the atmosphere has already caused alarm because of the climatic changes expected to result from the so-called green-house effect, which will warm the Earth as the CO2 level raised. 由于目前发生的气候变化被认为是所谓的 温室效应(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地 球会变得更为暖和)造成的,所以大气层 中二氧化碳的聚集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倒译法)
It may be economically sound , in the long run, to subsidize their production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duction of dependence o oil imports.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为了加快减少对进口 石油的依赖而资助开发,这在经济上可能 还是合算的。(倒译法)
Each kind of atom seems to have a definite number of ―hand‖ that it can use to hold on to others. 每一种原子似乎都有一定数量的“手”, 用来抓牢其他原子。
There are bacteria that help plants to grow, others that get rid of dead animals and plants by making them decay. 有些细菌能帮助植物生长,另一些则通过 腐蚀来消除死去的动物和植物。(溶合法: 主句中的主语和从句溶合在一起,译成一 个独立的句子。)
如何用英文介绍杨绛先生
如何用英文介绍杨绛先生高斋翻译TransElegant整理的CATTI和MTI备考资料原文:BEIJING (AP) —Renowned Chinese writer Yang Jiang, known for her prolific output and marriage to an equally famous author, died Wednesday at age 104, state media said.词汇短语:Prolific: 美[prəˈlɪfɪk]多产的,作品丰富例句:She is a prolific writer of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她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写了很多小说和短篇故事。
原文:Yang died a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in Beijing, according to The Paper, a state-owned news website. It said her death had been confirmed by her publisher, the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词汇短语: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in Beijing:北京协和医院The Paper:澎湃新闻the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人民文学出版社,1951年3月成立于北京,系国家级专业文学出版机构,现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成员单位。
原文:Citing different sources, Hong Kong station Phoenix TV also confirmed Yang's death, the cause of which was not given.原文:Born in 1911, Yang became a household name in China for her novels, plays, essays and translated works. She was the first to translate "Don Quixote" into Chinese, and her version is still considered the definitive one by many.词汇短语:became a household name for novels, plays, essays and translated works: 因小说、戏剧、散文和译著而家喻户晓"Don Quixote":《堂吉诃德》Definitive:美[ dɪˈfɪnɪtɪv ]最权威的His "An Orkney Tapestry" is still the definitive book on the islands.他的《奥克尼挂毯》一书仍是关于这些岛屿的最权威著作。
翻译的技巧 杨绛
翻译的技巧杨绛一九八六年,我写过一篇《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记不起在什么刊物上发表过。
文章未引起任何反应,我想是不值一看,打算削弃。
钟书说:文章没有空论,却有实用,劝我保留。
这篇文章就收入我的《作品集》了。
如今重读旧文,觉得我没把意思表达清楚,所举例句,也未注明原文出处,所以我稍加修改,并换了题目。
我对自己的翻译,总觉未臻完善。
所以我翻译的作品虽然不多,失败的经验却不少。
由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就是从经验中摸索怎样可以更臻完善。
我就把原题改为《翻译的技巧》。
我暂且撇开理论----理论只在下文所谈的经验里逐渐体现。
反正一切翻译理论的指导思想,无非把原作换一种文字,照模照样地表达。
原文说什么,译文就说什么;原文怎么说,译文也怎么说。
这是翻译家一致承认的。
至于如何贯穿这个指导思想,却没有现成的规律;具体问题只能各别解决。
因此谈翻译离不开实例。
可是原作的语种不同,不免限止了对这个问题的共同认识;而实例又东鳞西爪,很难组织成为系统。
我试图不引原文而用半成品为例,并尽量把问题组成系统。
谈失败的经验,不免强调翻译的困难。
至少,这是一项苦差,因为一切得听从主人,不能自作主张。
而且一仆二主,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译文的读者。
译者一方面得彻底了解原著;不仅了解字句的意义,还须领会字句之间的含蕴,字句之外的语气声调。
另一方面,译文的读者要求从译文里领略原文。
译者得用读者的语言,把原作的内容按原样表达;内容不可有所增删,语气声调也不可走样。
原文的弦外之音,只从弦上传出;含蕴未吐的意思,也只附着在字句上。
译者只能在译文的字句上用功夫表达,不能插入自己的解释或擅用自己的说法。
译者须对原著彻底了解,方才能够贴合着原文,照模照样地向读者表达。
可是尽管了解彻底,未必就能照样表达。
彻底理解不易,贴合着原著照模照样地表达更难。
我的经验只限于把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的原著译成汉语。
西方语法和汉语语法大不相同。
如果把欧洲同一语系的语言从这一种译成那一种,就是唐吉诃德所谓“好比誊录或抄写”;如要翻成汉语就不那么现成了。
杨绛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1222020年39期总第531期ENGLISH ON CAMPUS杨绛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文/冯琳娜【摘要】译者以十足的信心去呈现有血有肉的译文是需要极高的语言功底和人文修养的。
本文介绍了杨绛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杨绛;翻译思想;启示【作者简介】冯琳娜(1982-),女,陕西西安人,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正如谢国先在《人类学翻译批评初编》中所言,“对作者,译者应该怀有必要的敬意,不要曲解他们的思想;对读者,译者应该抱有基本的同情,不要误导他们。
”翻译家杨绛(1911~2016)就是这样一名既尊重原作者又尊重译文读者的译者。
杨绛的一生,做过教师,当过校长,写过剧本,编过小说,并著有杂文若干。
而经她之手翻译的外文作品,颇受读者欢迎。
杨绛著有译作《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作品》等。
董衡簨这样评价杨绛的译作,他说:“杨绛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译者,在于她不是用一般语言干巴巴地在作线条式的翻译,而是用符合原作精神的色彩绚烂的文学语言去临摹一幅原画,所得到的自然是一件有血有肉的丰满的艺术品。
其效果仿佛原作者在用汉语写作,而对翻译者来说,则如同自己在进行艺术创作”。
这一评论说明杨绛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了在忠实于原作基础上的灵活处理,以使译作不仅忠实于原作,且对译文读者而言具有可读性。
因此,杨绛自己感慨,“这是一件苦差事。
因为一切得听从主人,不能自作主张。
而且一仆二主,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译文的读者。
”为此,杨绛总结经验,提出了“翻译度”这一翻译理论。
她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我曾见译者因为把握不稳,怕冒风险,以为里原文愈近愈安全——也就是说翻译度越小越妥;即使译文不通顺,至少是信的。
”“死译,硬译,直译,大约都是认为翻译度越小越妥的表现。
”可见,杨绛是不主张为了贴近原文的表达而牺牲译文的审美的。
在她看来,“翻译度”愈小的译文,可能在字面上与原文“贴的愈近”。
杨绛谈翻译的技巧
杨绛谈翻译的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杨绛:翻译的技巧5月25日凌晨一时,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
杨绛谈翻译技巧:一九八六年,我写过一篇《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记不起在什么刊物上发表过。
文章未引起任何反应,我想是不值一看,打算削弃。
钟书说:文章没有空论,却有实用,劝我保留。
这篇文章就收入我的《作品集》了。
如今重读旧文,觉得我没把意思表达清楚,所举例句,也未注明原文出处,所以我稍加修改,并换了题目。
我对自己的翻译,总觉未臻完善。
所以我翻译的作品虽然不多,失败的经验却不少。
由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就是从经验中摸索怎样可以更臻完善。
我就把原题改为《翻译的技巧》。
我暂且撇开理论----理论只在下文所谈的经验里逐渐体现。
反正一切翻译理论的指导思想,无非把原作换一种文字,照模照样地表达。
原文说什么,译文就说什么;原文怎么说,译文也怎么说。
这是翻译家一致承认的。
至于如何贯穿这个指导思想,却没有现成的规律;具体问题只能各别解决。
因此谈翻译离不开实例。
可是原作的语种不同,不免限止了对这个问题的共同认识;而实例又东鳞西爪,很难组织成为系统。
我试图不引原文而用半成品为例,并尽量把问题组成系统。
谈失败的经验,不免强调翻译的困难。
至少,这是一项苦差,因为一切得听从主人,不能自作主张。
而且一仆二主,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译文的读者。
译者一方面得彻底了解原著;不仅了解字句的意义,还须领会字句之间的含蕴,字句之外的语气声调。
另一方面,译文的读者要求从译文里领略原文。
译者得用读者的语言,把原作的内容按原样表达;内容不可有所增删,语气声调也不可走样。
原文的弦外之音,只从弦上传出;含蕴未吐的意思,也只附着在字句上。
关于翻译家杨绛
13级英语1班 马玥
导读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据说,朋友的友情往往建立在互相误解的基础上。
恋爱大概也是如此。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站在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 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 刚开始是假装坚强,后来就真的坚强了。
杨绛生平简介-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杨绛(1911年7月17日-),原名杨季康,作家,戏剧 家、翻译家。丈夫钱锺书是著名文学研究家和作家。 杨绛是杨荫杭之女,祖籍江苏无锡,生于北京。 1932年在苏州东吴大学毕业,之后入读北京清华研究院 做外国语研究生,并认识钱锺书。二人结成夫妇,一同 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求学,后转往法国巴黎大学进修。 育有一女钱瑗(1937-1997)。 1966年文革开始后,杨绛也如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受到 迫害和打压。 2011年,百岁老人杨绛查出患有心衰, 但她依旧乐观豁达,每天读书写作从不间断, 晚上一点半睡觉,早上六点半起床,中午休息 两小时。吃得很清淡。
“大跃进”开始,学术界搞起“拔白旗、插红旗”,把反对浮夸风的知识分 子当作有资产阶级学术观点的“白旗”。杨绛和钱锺书的一些学术论文都成 了“白旗”。杨绛暗下决心,“再也不写文章,从此遁入翻译”
杨绛与《堂吉诃德》
杨绛本身通晓英、法两国语言,为使《堂吉诃德》翻译得更准确,她 又学习了西班牙语,并最终在文革中将书稿保护下来。杨绛《堂吉诃 德》译本被公认为优秀的翻译佳作,是该书中译本当中发行量最多的 译本。1978年3月,杨绛的心血译作、72万字的《堂吉诃德》终于出版, 这是直接从西班牙文译为中文的第一个版本,人们排着长队,将首印 的10万册抢购一空。
杨先生说,“翻译就像是走钢丝,既要沿着钢丝的路线行走,又拥有 一些“容许运用技巧不左右倾跌的自由”。
翻译家介绍——杨绛
01 Brief introduction
Why do we call Yang Jiang “先生”?
"先生" is a term of respect for an older person who is moral, learned, or has professional skills.
The main reason why Yang Jiang is called “先生”is her high achievement in literature.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A humorous character: selects works with vivid and humorous language for translation
03 PART THREE
Translation Theory
03 Translation Theor y
Principle: Highlight the main clause and set off the subordin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s.
使这一词组重新组合的断句,读起来和原文的那一句是 同一个意思。
——杨绛
04 Translation Method
①翻译度(Degree of translation)
The smaller the "degree of translation", the "closer" the translation may be to the original in a literal sense.
“畅达的译文未必信”而“词不达意的译文必定不信。”
他们仨:翻译连着你我他——傅雷、钱锺书、杨绛之间的翻译轶事
Abt c: l ecn et nbtenF e’ n i hnsu Sat s oga er iyya .Ii bl vd sr t A c s o nco e e uL iS dQa Z ogh ’ ls da n s al t r er t s eee a o i w a n e l n yht s i
关键词 : 雷; 锺书 ; 绛 ; 傅 钱 杨 翻译 ; 系 联 中 图 分 类 号 : 35 9 H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4— 4 4 2 1 )5— 0 0—0 17 6 1 (0 0 0 0 8 5
T a s t n T e ewe n F e ,Qin Z o g h n n in r n l i isb t e u L i ao a h n s u a d Ya g Ja g
te e d e ayt nl o i us n n ncoe btenF e, i h nsuadY n ag h rsn hr w r i edm n a s i d csi sadaedt e e uLi Qa Z ogh n agJ n .T epeet e en r an s o s w n i ppr r s oep s ul oehr— — trnlintig btenF e, i hnsuadY gJ n. ae i xoet p bi t s a t g as t ns ew e uLi Q a Z ogh n a i g te t o ch d o e t ao h n n a Ke od :uLi Q a hnsu ag i g t nl i ; e et gt s yw rsF e; i Z ogh ;Y n a ; r s t n cm ni e n Jn a ao n i
杨绛文学翻译成就概要
兰lantaizongheng□李婷雯杨绛是钱钟书的夫人,我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其通晓英、法、西班牙语,译作有《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选》、《小癞子》、《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翻译成就斐然,译法独领风骚。
一、牛刀小试杨绛生于1911年7月,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年至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长期任教于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
留学期间,杨绛掌握了扎实深厚的英语和法语能力,并尝试翻译了一些文学作品。
但真正引起行家注意的,则是在抗战胜利之后。
当时,储安平主办的《观察》杂志盛情向杨绛约稿,她便将自己正在看的散文《世界公民》中的一则片断翻译好之后投寄给了该刊,结果居然受到了大翻译家傅雷的交口称赞。
对于傅雷的称赞与好评,起初杨绛认为这不过只是一种礼貌的敷衍罢了,便对傅雷也惯常性地作了一番谦逊的回应,哪知傅雷怫然忍耐了大约一分钟,然后铁青着脸对着杨绛发作道:“你知道吗?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
”受到傅雷发自肺腑的认可与好评,杨绛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也增强了自己从事外国文学作品翻译的信念与决心。
20世纪40年代末期,杨绛着手向国内民众翻译和介绍西方文学史上首部流浪汉小说———《小癞子》。
在这部小说中,通过16世纪时期的主人公小癞子对于个人一生中种种坎坷遭遇的详尽自述,作者以幽默俏皮的描写手法,有力地鞭挞了日趋没落的贵族教士阶级,辛辣地讽刺了唯利是图的资产阶级观念,使读者可以在忍俊不禁之余,慨叹时事的复杂多样和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某种程度上,《小癞子》这部小说展示了西方城市的众生相,尤其是书中对于僧侣的贪婪与伪善、贵族的傲慢与空虚等进行的独到描写,充分揭露了西班牙社会统治阶层的腐朽与没落,因而其不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欧洲的文学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譬如莎士比亚的《无事生非》、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以及高乃依的《戏子的梦想》,都曾引用过这部小说中的一些故事或者提及过这部小说的若干情节[1]81。
翻译中的语言变通
浅析翻译中的“语言变通”—以本学期翻译作业为例“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翻译本身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的复杂活动更是如此。
翻译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
非有强大的双语功底,才能自由翱翔于译海的天空。
关于翻译的本质、翻译的技巧、翻译的策略、过程等等。
国内众多译界名家有着诸多精辟见解。
杨绛在她的名篇《失败的经验》中,曾经把翻译的过程仔细剖析。
她说:“翻译包括三件事:(一)选词;(二)造句;(三)成章。
”金圣华教授认为,“翻译必须慎言慎行,掌握分寸,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方能在翻译的重重险阻中立于不败之地。
”余光中教授认为。
“白以为常,文以应变,即在白话文的译文里。
正如在其创作一样,遇到紧张关头,需要用非常句法、压缩字词等,则用文言来加强、扭紧、调配,当具功效。
”思果认为,“如若学翻译,功夫在翻译外。
”当然,还有很多名家诸如钱钟书、老舍、林语堂、傅雷等对翻译之见解颇为精妙,在此不一一列举。
关于翻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然其做好翻译之精髓是一致的,即夯实的中英文功底,对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变通。
本文就本学期翻译作业为例,通过译文比较,来探讨翻译中如何实现“语言变通”,从而原汁原味的翻译出原著的精髓、本质。
(一)句法比较结构与翻译策略英语是典型的“主谓一致”型的句子形式,以“主谓结构”来控制句子的语义信息与形式要素,具有明显的树式结构。
汉语句子是典型的“话题+说明”型的句子形式,以语段意义及内在逻辑关系来控制语言组织,具有明显的竹式结构。
因此,英汉句子翻译中,要注意分析原文的句法性质和表现形式,明确“主谓”结构,梳理语义信息的次序与层次,再以汉语灵活多样的句子形式以及逻辑表达习惯加以传达。
在汉英句子翻译中,首要认为是确定原文语义内容所代表的主谓关系,选择适当的词语类型作为英语句子的核心主谓成分,再配以灵活的句式类型,有效传达原文语义内容。
例一原文:最打动她的,是“这会是个德国公司”:在德国建厂、产品由德国工人制造、聘用德国管理层,由本地研发中心为欧洲客户量身定做产品。
近现代十大著名翻译家!帮中国开眼看世界,助世界正眼识中国!
近现代十大著名翻译家!帮中国开眼看世界,助世界正眼识中国!“不是每个知道如何写作的人都能成为作家,不是每个懂两种语言的人都可以成为翻译家。
”南京大学外语学院副院长许钧曾说过,“十六七岁可以出来一个写作天才,但一个人不到五六十岁是成不了翻译家的。
”名翻译家和其作品是需要时间筛选的。
*来源:pic.sogou而且,“文学翻译是一个文化积累的过程,它处于不断淘汰的过程中,比如鲁迅当年翻译的很多作品,现在就被淘汰了。
”鲁迅的译作尚且难逃“被淘汰”的命运,想要成为翻译“大家”,太难太难。
近现代中比较著名的翻译家有哪些呢?许渊冲崭露头角1921年,许渊冲出生于江西南昌。
17岁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来源:pic.sogou在为当时来华援助抗日的美国空军担任翻译时,他将“三民主义”翻译成“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民有,民治、民享)”,展露出过人的语言天赋。
书销中外百余本到上世纪末,许渊冲已经出版了译著近60本。
现在他的作品数已破百本大关,涵盖了汉英、英汉、汉法、法汉四种类型。
英译《楚辞》、《诗经》、《西厢记》、《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中国不朽诗三百首》几乎一气呵成。
诗译英法唯一人许渊冲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
他的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来源:pic.sogou2014年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也是中国在国际翻译界获得最高荣誉的翻译家。
许渊冲将自己的人生总结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教英法,八十年代译唐宋,九十年代传风骚,二十一世纪攀顶峰”。
严复近代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第一人严复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
他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
1898年,严复翻译的第一部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天演论》正式出版。
教你技巧,翻译英文
教你技巧,翻译英文在翻译界,翻译理论众多,各派观点不一,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除了在我们论坛里出现过的“直译”和“意译”之争外,还有“归化”和“异化”之争。
我们将在今后的两期节目里,讨论这个话题,希望对有志于翻译的沪友有所启发。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杨绛先生曾经形象地比喻说,译者所从事的工作,是“一仆二主”的事情,即译者这个“仆人”不仅要忠实于原著这个“主人”,还要忠实于读者这个“主人”。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心中既要想着原作及原作作者,尽可能的把原文的内容和风格准确而生动的表达出来;同时,译者还要想着译文的读者,翻译出来的东西要尽可能接近读者,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但是,要完全做到这两个方面却不容易。
有时,由于各种因素,译者不得不“背叛” 自己的一个“主人”,于是就出现了“归化”或“异化”的现象。
今天先说说“归化”。
归化,就是不考虑原文的内容和形式,而用读者熟悉的语言和形式来翻译,尽可能地达到原文的意义和功能。
例如:汉语英文Love me, 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lick one’s boots 拍马屁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One boy is a boy,two boys half a boy,three boys noboy.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从以上例子,大家也许可以看出,“归化”的方法经常用于翻译习语或典故,以利于读者理解原文。
=---=---=---=--=--==---=---=---=--=--=--=---=---=--=--=---=---=---=--=--=---=---=---=--=--=---=---=---=--=--= 本期练习:请用“归化”的翻译方法,翻译下面几句话:⑴ Lead a dog's life⑵ Jack of all trades⑶ A drowned rat⑷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⑸ Every dog has his day.⑹ Don't shed crocodile tears to me; you know you are really glad that they're met with misfortune.⑺ Your honor, I confess the corn. I was royally drunk.⑻ Don't play your ace in the hole until the critical moment.⑼ The gravy train is just not for me.⑽ George Washington adopted a Fabian policy during the war of Independence.注意:千万不要拘泥于英语的形式。
杨绛的译学见解——从《失败的经验》谈起
汉小说” 小癞子》法国勒萨 日的长篇小说《 《 、 吉尔・ 布拉斯》 西班牙塞 万提斯 的著名 长篇 小说 《 吉 、 堂 诃 德》 古 希 腊 柏 拉 图 的 《 多》 , 及 回忆 录 、 斐 等 以 《 我们仨 》 。杨绛先 生译 文数 量不 算很 多 , 但其 风 格独特。她虚怀若谷 , 失败的经验》 在《 中说 “ 翻 译 只是我 的练 习” 。柯灵 先 生 曾说过 :钱 氏和 夫 “
人 杨绛 , 俪 同负重 名 , 落 自甘 , 出一 辙 。她 伉 索 如 兼 擅著译 , 珠玉纷 陈 , 自谦 为 ‘ 而 坛下 人 ’意谓 她 , 游 移于文 坛 之下 , 红楼 梦》中妙玉 自称 ‘ 外 和《 槛 人’ 相似 。 ③ ” 杨绛先 生 的禀赋 玲珑 、 纤巧 , 其创作 贴近生 活 本 身。 15 9O年 , 在清华 大学 外 文系 教学 生英 文 她 小说课 程 , 业余 时间从 事文学 翻译 。她 天性 幽默 , 从她 创作 的剧 本《 心如意》 《 称 、 弄假 成真 》 就可 以 看 出 。杨绛先 生 翻译 的作 品也是 根据 自己的审 美
篇谈翻译 的文章 《 失败 的经验》 里用 区区万把 字, 就把非 常复杂 的翻译 问题说 得一清二楚 , 全 完
是经验 总结 , 有感 而发 。 “ 靠 空话来杨先 生 的 秘密 , 就在 ‘ 平实 ’ 字 。∞杨绛 先 生认 为 : 一个 二 ” “
收稿 日期 :0 9o —2 2 o 一92 作者简介 : 朱江 (9 4 16 一 )女 , , 副教授 。
杨绛的译学见解——从《失败的经验》谈起
杨绛的译学见解-—从《失败的经验》①谈起朱江摘要:杨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评论家和翻译家。
仅翻译一项,其造诣在海峡两岸是屈指可数的。
文章讨论了杨绛先生《失败的经验》一文中涉及的翻译问题,从翻译的定义与标准、翻译的过程以及“翻译度”等方面简要论述了杨绛先生独特的译学见解,以及其具有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以翻译实践为根本的务实的翻译风格。
关键词:杨绛;《失败的经验》;翻译实践;翻译风格谈翻译的理论或技巧,一本本十数万言或数十万言的著作不计其数,可是杨绛先生在唯一一篇谈翻译的文章《失败的经验》里用区区万把字,就把非常复杂的翻译问题说得一清二楚,完全是出于经验,有感而发。
“不靠空话撑腰,全赖经验打底,一种翻译的理论贯穿其中,看来杨先生的秘密,就在'平实'二字。
”②杨绛先生认为:“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杨绛先生正是以这样的平实心态,这样的务实作风,这样的处世哲学,这样的治学态度,取得了文学创作与翻译工作的辉煌成就。
—、杨绛及其译作杨绛先生,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后成为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语文研究生,1935年至1938年与钱锺书一同留学于英、法等国,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其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随笔集《将饮茶》,译作有西班牙著名流浪汉小说《小癞子》、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西班牙塞万提斯的著名长篇小说《堂吉诃德》、古希腊柏拉图的《斐多》等,以及回忆录《我们仨》。
杨绛先生译文数量不算很多,但其风格独特。
她虚怀若谷,在《失败的经验》中说“翻译只是我的练习”。
柯灵先生曾说过:“钱氏和夫人杨绛,伉俪同负重名,索落自甘,如出一辙。
杨绛《读书苦乐》赏析与英译
《读书苦乐》赏析与英译“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
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
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杨绛这是如今已年过百岁的杨绛老师送给年轻人的几句寄语。
由此可见,在杨绛老师心中,读书于个人修养是多么得重要。
这一点认识,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杨绛老师自己也一直有着这样的信仰——“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于是也一直这样身体力行着。
在她的家中,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有浓浓的书卷气。
她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都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她非常满足于这样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杨绛老师认为,读书有苦也有乐。
至于她自身,读书主要是“乐在其中”。
因为读书可以任我们拜谒尊敬的学者、前人,带我们领略另一番天地,甚至引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别样的人、事、物,从中可以开阔眼界,汲取智慧,提升心智,拓展人生境界,真是一桩何乐而不为的乐事呀!不妨亲自从杨老师的文字中感受一下吧:读书苦乐杨绛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
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
陶渊明好读书。
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
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
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
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
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杨绛先生的翻译技巧
杨绛先生的翻译技巧杨绛先生的翻译技巧杨绛,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杨绛先生的翻译技巧!1.以句为单位,译妥每一句翻译总挨着原文的一句一句翻,但原文一句,不一定是译文的一句。
原文冗长的复句,可以包含主句、分句、形容词组、副词组等等。
所以断句是免不了的。
怎样断句,怎么组合断成的一句句,没有一定的规律,不过还是有个方法,也有个原则。
方法是分清这一句里的主句、分句、以及各种词组;并认明以上各部分的从属关系。
在这个基础上,把原句断成几句,重新组合。
不论原句多么曲折繁复,读懂了,总分得清。
好比九连环,一环扣一环,可是能套上就能解开。
原则是突出主句,并衬托出各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
主句没有固定的位置,可在前,可在后,可在中间,甚至也可切断。
从属的各分句、各词组都要安放在合适的位置,使这一组重新组合的断句,读起来和原文的那一句是同一个意思。
分解了主句、分句、各式词组之后,重新组合的时候,译者还受原句顺序的束缚。
这就需要一个“冷却”的过程,摆脱这个顺序。
经过“冷却”,再读译文,就容易看出不妥的地方;再对照原文,就能发现问题,予以改正。
不可任意增删原文,但不是死死的一字还它一字。
比如原句一个主词可以领一串分句,断句后就得增添主词。
原句的介词、冠词、连接词等等,按汉文语法如果可省,就不必照用。
不过译者不能回避自己不了解的字句,或苦于说不明白,就略过不译;也不能因为重组原句的时候,有些部分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就干脆简掉。
2.把原文的一句句连缀成章连缀成章不仅要注意重新组合的短句是否连贯,还需注意上一段和下一段是否连贯,每一主句的意义是否明显等等。
尤需注意的是原文第一句里的短句,不能混入原文第二句;原文第二句内的短句,不能混入原文第一句。
原文的每一句是一个单位,和上句下句严格圈断。
因为邻近的短句如果相混,会走失原文的语气和语意。
翻译:老王(杨绛)
翻译:老王(杨绛)Translation: Lao Wang (Yang Jiang)(translated: alexcwlin; edited: adam.L)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登,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I always took a ride in Lao Wang’s passenger tricycle. I sat while he was peddling, and we chitchatted along the way.************************************************************************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登三轮的都组织起来,According to what Lao Wang said that after Beijing was liberated, passenger tricycle operators became organized.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He was ―slow in the brain department‖, ―a failure to change with time‖, ―one step behind‖ and therefore he ―was shut out at the door‖.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He said with a sigh that ―you really can’t do anything when you get old.‖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Lao Wong was always apprehensive about being behind the time because he was a loner.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完整版)杨绛《读书苦乐》赏析与英译
《读书苦乐》赏析与英译“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
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
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杨绛这是如今已年过百岁的杨绛老师送给年轻人的几句寄语。
由此可见,在杨绛老师心中,读书于个人修养是多么得重要。
这一点认识,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杨绛老师自己也一直有着这样的信仰——“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于是也一直这样身体力行着。
在她的家中,没有昂贵的摆设,只有浓浓的书卷气。
她说:“我家没有书房,只有一间起居室兼工作室,也充客厅,但每间屋子里都有书柜,有书桌,所以随处都是书房。
”她非常满足于这样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杨绛老师认为,读书有苦也有乐。
至于她自身,读书主要是“乐在其中”。
因为读书可以任我们拜谒尊敬的学者、前人,带我们领略另一番天地,甚至引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别样的人、事、物,从中可以开阔眼界,汲取智慧,提升心智,拓展人生境界,真是一桩何乐而不为的乐事呀!不妨亲自从杨老师的文字中感受一下吧:读书苦乐杨绛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
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
陶渊明好读书。
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
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
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
我也承认自己确实不是苦读。
不过,“乐在其中”并不等于追求享受。
这话可为知者言,不足为外人道也。
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
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
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人间失格的最佳译本
人间失格的最佳译本
《人间失格》的最佳译本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口味和偏好。
然而,一些广受好评的译本包括:
1.陈之遥、李维桢译本:这是比较经典的版本之一,语言流畅,对原文的表达也较为准确。
然而,由于翻译年代较早,有些用词和表达方式已经过时。
2.杨绛译本:这个译本由著名女作家杨绛亲自翻译,语言简洁明了,比较符合现代读者的口味。
然而,由于翻译者本人的语言风格较为古板,有时会失去原文的一些韵味。
3.王策、黄健强译本:这个译本在语言上比较优美,对原文的表达也比较准确。
然而,由于翻译时间较晚,有些地方可能无法完全还原原文的风格和情感。
总的来说,以上三个译本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具体选择哪个版本还需要根据个人喜好和阅读习惯来决定。
此外,对于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翻译都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不同的译者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因此,在选择译本时,需要仔细比较不同版本的特点,结合自己的阅读需求和口味做出最佳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lice想说:杨绛,钱钟书的老婆,翻译过很多书,《堂吉诃德》就是她翻译的,当然还有别的书,《我们仨》让我很感动,如今还活着,年纪很大,我很希望能够有机会拜访这个很有个性的女人。
敬爱的杨绛先生于2002年写了下面这篇文章。
杨先生曾被朱光潜先生誉为“中国最好的散文译者”。
--------------------------------------------------------------------------------------------------------------------------------------------翻译的技巧一九八六年,我写过一篇《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记不起在什么刊物上发表过。
文章未引起任何反应,我想是不值一看,打算削弃。
钟书说:文章没有空论,却有实用,劝我保留。
这篇文章就收入我的《作品集》了。
如今重读旧文,觉得我没把意思表达清楚,所举例句,也未注明原文出处,所以我稍加修改,并换了题目。
我对自己的翻译,总觉未臻完善。
所以我翻译的作品虽然不多,失败的经验却不少。
由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就是从经验中摸索怎样可以更臻完善。
我就把原题改为《翻译的技巧》。
我暂且撇开理论----理论只在下文所谈的经验里逐渐体现。
反正一切翻译理论的指导思想,无非把原作换一种文字,照模照样地表达。
原文说什么,译文就说什么;原文怎么说,译文也怎么说。
这是翻译家一致承认的。
至于如何贯穿这个指导思想,却没有现成的规律;具体问题只能各别解决。
因此谈翻译离不开实例。
可是原作的语种不同,不免限止了对这个问题的共同认识;而实例又东鳞西爪,很难组织成为系统。
我试图不引原文而用半成品为例,并尽量把问题组成系统。
谈失败的经验,不免强调翻译的困难。
至少,这是一项苦差,因为一切得听从主人,不能自作主张。
而且一仆二主,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译文的读者。
译者一方面得彻底了解原著;不仅了解字句的意义,还须领会字句之间的含蕴,字句之外的语气声调。
另一方面,译文的读者要求从译文里领略原文。
译者得用读者的语言,把原作的内容按原样表达;内容不可有所增删,语气声调也不可走样。
原文的弦外之音,只从弦上传出;含蕴未吐的意思,也只附着在字句上。
译者只能在译文的字句上用功夫表达,不能插入自己的解释或擅用自己的说法。
译者须对原著彻底了解,方才能够贴合着原文,照模照样地向读者表达。
可是尽管了解彻底,未必就能照样表达。
彻底理解不易,贴合着原著照模照样地表达更难。
我的经验只限于把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的原著译成汉语。
西方语法和汉语语法大不相同。
如果把欧洲同一语系的语言从这一种译成那一种,就是唐吉诃德所谓“好比誊录或抄写”;如要翻成汉语就不那么现成了。
略有经验的译者都会感到西方语言和汉语行文顺逆不同,晋代释道安翻译佛经时所谓“胡语尽倒”。
要把西方语文翻成通顺的汉语,就得翻个大跟头才颠倒得过来。
我仿照现在常用的“难度”、“甜度”等说法,试用个“翻译度”的辞儿来解释问题。
同一语系之间的“翻译度”不大,移过点儿就到家了,恰是名副其实的“迻译”。
汉语和西方语言之间的“翻译度”很大。
如果“翻译度”不足,文句就仿佛翻跟头没有翻成而栽倒在地,或是两脚朝天,或识蹩了脚、拐了腿,站不平稳。
翻跟头只是比喻。
而且翻跟头是个快动作----翻译也是快动作:读懂原文,想一想,就翻出来。
要讲明怎么翻,得用实际的语言,从慢镜头下一一解释。
“胡语尽倒”的“倒”,并不指全文语言颠倒。
汉语和西方语言同样是从第一句开始,一句接一句,一段接一段,直到结尾;不同主要在句子内部的结构。
西方语言多复句,可以很长;汉文多单句,往往很短。
即使原文是简短的单句,译文也不能死挨着原文一字字的次序来翻,这已是常识了。
所以翻译得把原文的句子作为单位,一句挨一句翻。
翻译包括以下几道工序。
一以句为单位,译妥每一句我翻译总挨着原文的一句一句翻,但愿文一句,不一定是译文的一句。
原文冗长的复句,可以包含主句、分句、形容词组、副词组等等。
按汉文语法,一个句子里容纳不下许多分句和词组。
如果必定要按原著一句还它一句,就达不出原文的意义;所以断句是免不了的。
可是如果断句不当,或断成的一句句排列次序不当,译文还是达不出原文的意义。
怎样断句,怎么组合(即排列)断成的一句句,没有一定的规律,不过还是有个方法,也有个原则。
方法是分清这一句里的主句、分句、以及各种词组;并认明以上各部分的从属关系。
在这个基础上,把原句断成几句,重新组合。
不论原句多么曲折繁复,读懂了,总分得清。
好比九连环,一环扣一环,可是能套上就能解开。
原则是突出主句,并衬托出各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
主句没有固定的位置,可在前,可在后,可在中间,甚至也可切断。
从属的各分句、各词组都要安放在合适的位置,使这一组重新组合的断句,读起来和原文的那一句是同一个意思,也是同样的说法。
在组合这些断句的工序里,不能有所遗漏,也不能增添,好比拼七巧板,原是正方形,可改成长方形,但重拼时不能减少一块或增添一块板。
试举例说明。
我采用冗长的复句为例,因为翻译这类句子,如果不断句,或断句后排列不当,造成的不信不达较为明显,便于说明问题。
这个例句,包含A、B两分句。
去掉了枝枝叶叶的形容词组和副词组,A句的主句是“我大着胆子跑出来”。
B句带着一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可是我的命运注定,当时我的头脑特别清醒(主句);所以我不愿向冤家报复,而要在自己身上泄愤(分句)。
”我分别用三种表达方式:(一)最接近原文的死译,标点都按照原文(但每个词组的内部不死译,否则,全句读来会不知所云)。
(二)断成几句,并颠倒了次序。
(三)因意义欠醒豁,再度排列断句的次序。
我把三种译文并列,便于比较。
第(三)种译文未必完善,只是比第(二)种对原文更信,也更能表达原意。
A 句(一)(二)(三)我在看到全家人一片我瞧他们家一片混乱,就我瞧他们家一片混乱,就大着胆子跑出混乱时,我大胆跑出大着胆子跑了出来,不管来,不管人家看见不看见。
我打定主意,来,不顾被人看见与人家看见不看见。
我打定如果给人看见,就大干一场,惩罚奸诈否,我带着决心如果主意,如果给人看见,就的堂费南铎,也不饶那昏迷未醒的水性被人看见,我就大干大干一场,惩罚奸诈的女人,让人人知道我满怀气愤是合乎公一场,叫全世界都了堂费南铎、甚至那昏迷未道正义的。
解我胸中理直义正的醒的水性女人,让人人都愤怒,在对奸诈的堂知道我怀着理直义正的愤费南铎的惩罚中,甚怒。
至对那尚未苏醒的水性女人。
------------------------------------------------------------------------------------------------------------------------------B 句(一)(二)(三)可是我的命运,为了可是命运准是保留着可是命运准保留着我更大的坏运,假如可我去承当更倒霉的事去承当更倒霉的事呢能还有更坏的,准保呢----假如还会有更----假如还会有更倒留着我,注定在那个倒霉的事。
命里注定霉的事。
命里注定我时候我往后昏迷的头我往后昏迷不清的头往后昏迷不清的头脑,闹特别清醒;所以,脑,那时候格外清醒。
那时候格外清醒。
我我不愿对我的两大冤我当时如果向自己的不愿向我的两大冤家家报复(这,因为他们两大冤家报仇,很容发泄怨愤,只想惩绝没有想到我,是容易易做到,因为他们心罚自己,把他们应得办到的),我要用自己上绝没有想到我这个的痛苦亲手施加在自的手,把他们应受的人。
可是我不想这么己身上,甚至比对待惩罚加在自己身上,办。
我只想对自己泄他们还要残酷。
我当甚至比对待他们的还愤,把他们该受的痛时如果向他们俩报复,厉害,如果那时候杀苦加在自己身上。
我很容易办到,因为他了他们,因为突然一即使当场杀了他们,们心上绝没有想到我死痛苦马上就完了;也不如我对待自己的这个人。
可是我即使可是延长的痛苦用折那么严酷。
因为突然当场杀了他们,突然磨连续地杀,不能完的痛苦,一下子就完一死的痛苦是一下子结性命。
了,而长期的折磨,好就完的,而我糟蹋自比经常受杀戮之痛而己,却是缓慢的长期不能绝命。
自杀,比马上送命更加痛苦。
-------------------------------------------------------------------------------------------------------------------------从以上三种译文里,可看出如下几点。
原文不断句,是瘫痪的句子,不对照原文就读不通。
复句里的主句、分句和各个词组,正如单句里的单字一样,翻译时不能不重作安排,也不能照用原来的标点。
长句断成的短句,重作安排时如组合不当,原句的意思就不够醒豁。
译文(二)的一组句子,读上来各句都还通顺,可是有几句散漫无着。
全组的句子没有突出原文的主句,也没有显出各句之间的从属关系,因此原句的意思不醒豁。
译文(三)重作安排后,较译文(二)更忠实于原意,语气也更顺畅。
短句内部没什么变动,变动只在各短句的部位。
可见最大的困难不在断句,而在重新组合这些切断后的短句。
译者总对照着原文翻,不免受到原文顺序的影响;这是不由自主的。
原句越是冗长曲折,译者越得把原句读了又读,把那句子融会于心。
原句的顺序(外国句法的顺序)也就停滞在头脑里了。
从慢镜头下来看,就是分解了主句、分句、各式词组之后,重新组合的时候,译者还受原句顺序的束缚。
这就需要一个“冷却”的过程,摆脱这个顺序。
孟德斯鸠论翻译拉丁文的困难时说:“先得精通拉丁文,然后把拉丁文忘掉。
”“把拉丁文忘掉”,就是我说的“冷却”。
经过“冷却”,再读译文,就容易看出不妥的地方;再对照原文,就能发现问题,予以改正。
我曾见译者因为把握不稳,怕冒风险,以为离原文愈近愈安全----也就是说,“翻译度”愈小愈妥;即使译文不通畅,至少是“信”的。
可是达不出原意的译文,说不上信。
“死译”、“硬译”、“直译”大约都是认为“翻译度”愈小愈妥的表现。
从上面所举的例句,可以看出,“翻译度”愈小,就是说,在文字上贴得愈近,那么,在意思的表达上就离得愈远。
原意不达,就是不信。
畅达的译文未必信,辞不达意的译文必定不信。
我相信这也是翻译的常识了。
这里不妨提一下翻译界所谓“意译”。
我不大了解什么叫“意译”。
如果译者把原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说,那不是翻译,是解释,是译意。
我认为翻译者没有这点自由。
德国翻译理论家考厄(P.Cauer)所谓“尽可能的忠实,必不可少的自由”,只适用于译者对自己的两个主人不能兼顾的时候。
这点不忠实和自由,只好比走钢丝的时候,容许运用技巧不左右倾跌的自由。
上文曾以拼七巧板为喻,说不该加一块板或减一块板。
这话需稍加说明。
这不过是说:“不可任意增删原文,但不是死死的一字还它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