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经典 杨绛:翻译的技巧

合集下载

杨绛的文学翻译贡献述略

杨绛的文学翻译贡献述略

文的风格和表现原语的含义,也就是“信与达”[4]64-69。

周作人在翻译《日本狂言选》时特别强调要注重不同的版本,同时要拿来做参考,并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版本做底本,这种择优来选取不同版本的办法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周作人对日本文学翻译的指导思想和以前他介绍弱小民族文学的思想是高度一致的。

当时,周作人受梁启超文学作品的影响深刻,他认为文学可以改良一个人的思想、补助一个社会的文明,能借国外优秀文学作品之石来更新国人的思想或精神。

周作人非常强调其所翻译作品的内容,重视作品的平民性和人生目的的灌输,这也是他前期翻译作品的重要特点和主要方法。

例如,他在翻译作家小林一茶的作品中的俳句时,也能根据其内容从深层次中体会其中的人生意味。

他认为,一茶的诗歌很全面,叙景叙情面面俱到,周作人这样评价说:“小林一茶的诗包括了所有的方面,从句子的庄严、滑稽等,还有这样那样文体格式,基本上是千变万化的,但在这么多诗歌的每一个语句里,不但说着阳气的事,里面也隐藏着隐隐的悲哀,这样的悲哀很值得玩味。

如果不能感到这种意境,便不能说你真的已经赏识了小林一茶诗的原味。

如果单将小林一茶诗歌的每一句看做飘逸、滑稽的人,那就是不曾知道小林一茶的人。

”周作人翻译了铃木三重吉、国木田独步、武者小路实笃、长与善郎、千家元磨、佐藤春夫、志贺直哉、加藤武雄、江马修等9位作家的小说作品共19篇。

这些小说本身并不是他们的代表作或成名作,但是这些作品许多是描写日本下层社会的生活、人间的悲剧和儿童的心理等内容。

周作人将日本的现代作品推介给读者,是因为他认为翻译这些紧贴生活的文学作品可能还要重要一些。

周作人在日本文学翻译史上取得的非凡成就,为我国新文化事业的雏形及其进一步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1]张菊香,张铁荣.周作人年谱(《牟言》)[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2]刘军.周作人与日本文学翻译[J].鲁迅同时代人研究,2005(6).[3]刘全福.周作人———我国日本文学译介史上的先驱[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4).[4]张铁荣.鲁迅与周作人的日本文学翻译观[J].鲁迅研究月刊,2003(10).★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翻译度

翻译度

长句子怎么译?
复合句 复杂句 There – be 句型


The build up of CO2 in the atmosphere has already caused alarm because of the climatic changes expected to result from the so-called green-house effect, which will warm the Earth as the CO2 level raised. 由于目前发生的气候变化被认为是所谓的 温室效应(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地 球会变得更为暖和)造成的,所以大气层 中二氧化碳的聚集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倒译法)


It may be economically sound , in the long run, to subsidize their production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duction of dependence o oil imports.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为了加快减少对进口 石油的依赖而资助开发,这在经济上可能 还是合算的。(倒译法)


Each kind of atom seems to have a definite number of ―hand‖ that it can use to hold on to others. 每一种原子似乎都有一定数量的“手”, 用来抓牢其他原子。


There are bacteria that help plants to grow, others that get rid of dead animals and plants by making them decay. 有些细菌能帮助植物生长,另一些则通过 腐蚀来消除死去的动物和植物。(溶合法: 主句中的主语和从句溶合在一起,译成一 个独立的句子。)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和口诀2022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和口诀2022

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和口诀2022高考语文文言文的翻译是语文重最难的考点,好的文言文翻译方法可以更好的帮助考生答题以下是WTT为大家推荐的有关高三语文《文言文翻译方法和口诀》,假如觉得很不错,欢送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一、根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根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展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缺乏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那么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展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敏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接,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拟通顺、流畅、好懂。

其缺乏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详细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存。

但凡古今意义一样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存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方“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交换。

用现代词汇交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根底上,活泽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三、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接一起,对待难句,那么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络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络严密。

文言文翻译细节和技巧

文言文翻译细节和技巧

文言文翻译细节和技巧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文言文翻译细节和技巧的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细节和技巧以下是一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1. 精确翻译:文言文非常形象而精确,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原文的含义和精确性。

避免使用太过笼统或模糊的词语,而应注重选择准确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固定词组和结构:文言文中常出现一些固定的词组和结构,这些词组和结构具有特定的含义和语意。

在翻译时,应尽量保持原有的固定词组和结构,以便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和文言文的风格。

3. 多读多练:文言文是一门需要不断研究和练的语言,只有通过多读多写,才能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和风格。

建议多阅读经典文言文著作,并进行翻译练,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4. 文化背景了解:文言文是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理解文言文的翻译需要对其背后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熟悉古代中国的历史、哲学、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文言文。

5. 词义多样性:文言文中的词汇存在着丰富的词义多样性,一个词语可能有多种意思和解释。

在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推断出最符合原文意思的词义,以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6. 平衡信达雅:在翻译文言文时,应平衡翻译的准确性、通顺性和雅观性。

既要忠于原文的意义和含义,又要让翻译的语言通顺自然,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惯和口语表达惯。

7. 水准把握: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根据目标读者的水准和理解能力,进行适当的翻译调整。

对于较专业或学术性的文言文作品,可以保持较为原汁原味的翻译;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以适度进行转换和解释,以提高可读性和理解性。

结论文言文翻译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但通过熟悉文言文的特点和技巧,并进行不断的学习和练习,读者可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希望本文档提供的细节和技巧能对读者有所帮助,使其在文言文翻译中更加得心应手。

祝翻译顺利,不断进步!。

杨绛谈翻译的技巧

杨绛谈翻译的技巧

杨绛谈翻译的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杨绛:翻译的技巧5月25日凌晨一时,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

杨绛谈翻译技巧:一九八六年,我写过一篇《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记不起在什么刊物上发表过。

文章未引起任何反应,我想是不值一看,打算削弃。

钟书说:文章没有空论,却有实用,劝我保留。

这篇文章就收入我的《作品集》了。

如今重读旧文,觉得我没把意思表达清楚,所举例句,也未注明原文出处,所以我稍加修改,并换了题目。

我对自己的翻译,总觉未臻完善。

所以我翻译的作品虽然不多,失败的经验却不少。

由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就是从经验中摸索怎样可以更臻完善。

我就把原题改为《翻译的技巧》。

我暂且撇开理论----理论只在下文所谈的经验里逐渐体现。

反正一切翻译理论的指导思想,无非把原作换一种文字,照模照样地表达。

原文说什么,译文就说什么;原文怎么说,译文也怎么说。

这是翻译家一致承认的。

至于如何贯穿这个指导思想,却没有现成的规律;具体问题只能各别解决。

因此谈翻译离不开实例。

可是原作的语种不同,不免限止了对这个问题的共同认识;而实例又东鳞西爪,很难组织成为系统。

我试图不引原文而用半成品为例,并尽量把问题组成系统。

谈失败的经验,不免强调翻译的困难。

至少,这是一项苦差,因为一切得听从主人,不能自作主张。

而且一仆二主,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译文的读者。

译者一方面得彻底了解原著;不仅了解字句的意义,还须领会字句之间的含蕴,字句之外的语气声调。

另一方面,译文的读者要求从译文里领略原文。

译者得用读者的语言,把原作的内容按原样表达;内容不可有所增删,语气声调也不可走样。

原文的弦外之音,只从弦上传出;含蕴未吐的意思,也只附着在字句上。

古文翻译方法与技巧

古文翻译方法与技巧

古文翻译方法与技巧
古文翻译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掌握合适的方法与技巧。

以下是一些古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1. 了解背景知识
在进行古文翻译时,需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和原意,从而更准确地翻译古文。

2. 逐字逐句理解
古文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与现代语言不同,需要仔细地逐字逐句地理解每个字和句子的意思。

这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原文,并避免翻译过程中的歧义和错误。

3. 考虑上下文
在进行古文翻译时,需要考虑上下文的语境,包括前后文和文
章的整体结构。

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并帮助翻译更好
地传达原文的信息。

4. 注意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
古文常常使用文学手法来表达含义,包括比喻、夸张、反复等,这需要注意在翻译时保留原文的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

同时,需要
注意翻译的自然流畅程度和准确性。

5. 积累词汇和用法
古文的词汇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进行积累和熟悉。


以通读古代文学作品,积累并模仿古代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增加对
古文的理解和掌握。

以上是一些古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希望对需要进行古文翻译
的人们有所帮助。

杨绛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杨绛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杨绛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作者:冯琳娜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20年第10期【摘要】译者以十足的信心去呈现有血有肉的译文是需要极高的语言功底和人文修养的。

本文介绍了杨绛翻译思想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关键词】杨绛;翻译思想;启示【作者简介】冯琳娜(1982-),女,陕西西安人,陕西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正如谢国先在《人类学翻译批评初编》中所言,“对作者,译者应该怀有必要的敬意,不要曲解他们的思想;对读者,译者应该抱有基本的同情,不要误导他们。

”翻译家杨绛(1911~2016)就是这样一名既尊重原作者又尊重译文读者的译者。

杨绛的一生,做过教师,当过校长,写过剧本,编过小说,并著有杂文若干。

而经她之手翻译的外文作品,颇受读者欢迎。

杨绛著有译作《1939年以来的英国散文作品》等。

董衡簨这样评价杨绛的译作,他说:“杨绛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译者,在于她不是用一般语言干巴巴地在作线条式的翻译,而是用符合原作精神的色彩绚烂的文学语言去临摹一幅原画,所得到的自然是一件有血有肉的丰满的艺术品。

其效果仿佛原作者在用汉语写作,而对翻译者来说,则如同自己在进行艺术创作”。

这一评论说明杨绛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了在忠实于原作基础上的灵活处理,以使译作不仅忠实于原作,且对译文读者而言具有可读性。

因此,杨绛自己感慨,“这是一件苦差事。

因为一切得听从主人,不能自作主张。

而且一仆二主,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译文的读者。

”为此,杨绛总结经验,提出了“翻译度”这一翻译理论。

她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我曾见译者因为把握不稳,怕冒风险,以为里原文愈近愈安全——也就是说翻译度越小越妥;即使译文不通顺,至少是信的。

”“死译,硬译,直译,大约都是认为翻译度越小越妥的表现。

”可见,杨绛是不主张为了贴近原文的表达而牺牲译文的审美的。

在她看来,“翻译度”愈小的译文,可能在字面上与原文“贴的愈近”。

翻译文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翻译文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翻译文的技巧与注意事项翻译是将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转化为另一种语言的过程,是跨越语言和文化的桥梁。

作为一项艺术和科学,翻译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本文将介绍翻译文的技巧与注意事项,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技巧1. 理解原文:在进行翻译之前,翻译者首先要充分理解原文的内容和意图。

通过仔细阅读原文,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有助于准确把握原文的含义,并将其恰当地转化为另一种语言。

2. 注重语言风格: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翻译者应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风格和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词汇和句式,以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效果。

比如,对于正式场合的文本,应使用正式的词汇和语境;而对于口语化的文本,则应使用更为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3. 注意与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翻译的目的是使原文能够被目标读者准确理解和接受。

因此,翻译者应根据目标读者的语言习惯和背景,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比如,如果目标读者对原文中的某些文化背景不熟悉,翻译者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解释性的语句,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

4. 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可以运用各种技巧来优化翻译质量。

比如,合理运用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以扩大词汇选择范围;利用适当的修饰词和连接词,使翻译更加流畅和连贯;使用合适的时态和语态等。

二、注意事项1. 保持准确性:准确是翻译的核心要求,翻译者应力求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翻译者应该时刻保持谨慎和细致,特别是对于一些具有多义性的单词和表达方式,要进行仔细地思考和选择。

2. 避免直译:直译是指将一种语言中的词汇、句子直接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往往会导致语法不通顺、理解困难和失去原文的含义等问题。

因此,翻译者应该注重转化思维,避免过度直译,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注意文化差异: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会导致表达方式和观念的差异。

翻译者应该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并在翻译过程中加以考虑。

翻译的技巧整理

翻译的技巧整理

翻译的技巧整理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的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在进行翻译时,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整理:
1. 理解原文:在翻译之前,确保对原文有清楚的理解。

理解原文可以帮助你把握主旨和上下文,从而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含义。

2. 逐句翻译:将原文分成逐句或逐段翻译,以确保准确传达每个句子的意思。

不要试图跨越整个段落或文章来翻译,以免遗漏重要细节或产生歧义。

3. 保持语境: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文章的语境和风格。

根据原文的语气和表达方式选择相应的词汇和句式,以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 选择恰当的词语:在选择词汇时要考虑其准确性和恰当度。

根据上下文和语境选择最合适的词汇,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易读性。

5. 避免字面翻译:避免简单的字面翻译,因为不同语言之间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法可能不同。

要理解原文的含义,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和表达方式。

6. 考虑文化差异:在翻译跨文化内容时,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冒犯的词汇或表达方式。

7. 反复检查和修正:在完成翻译后,进行反复检查和修正,以确保语法、拼写和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对疑惑或不确定的地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8. 不断学习和提高:翻译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保持学习和积累翻译技巧,了解语言的变化和发展,以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总之,翻译是一项艰巨但有趣的任务。

通过理解原文,保持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和灵活运用翻译技巧,可以提高翻译的质量和准确性,确保翻译的命中度和传达效果。

文言文翻译十大技巧

文言文翻译十大技巧

古文之美,韵味悠长,然而,于今之人,文言文阅读实为一大学问。

欲解古人之言,须得其法。

兹将文言文翻译十大技巧,以助学者一臂之力。

一、明词义,审语境文言文词语多古雅,非今人所常用。

翻译时,须先明其词义,审其语境,方可译出准确之意。

如“匪”字,可译为“非”、“不是”,具体还需根据上下文而定。

二、辨句式,识结构文言文句式多变,有主谓宾、定状补等基本结构。

翻译时,需辨识句式,理解结构,方能准确传达句子之意。

如“是以”为因果连词,可译为“因此”、“所以”。

三、察修辞,悟内涵文言文修辞手法丰富,如比喻、排比、对仗等。

翻译时,应注重修辞,悟其内涵,使译文更具文采。

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可译为“青青的衣领,悠悠的思绪”。

四、析语法,顺文意文言文语法与今文不同,翻译时需分析语法,使译文顺乎文意。

如“吾闻之”,可译为“我听说”。

五、融通假,解难句文言文中,通假字现象较多。

翻译时,应了解通假字,解其难句。

如“诸”通“之于”,可译为“之于”。

六、注音韵,显韵味文言文音韵和谐,翻译时宜注重音韵,显其韵味。

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译为“温柔贤淑的女子,是君子所喜爱的人”。

七、审虚实,定译法文言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翻译方法不同。

实词多直接翻译,虚词则需根据上下文而定。

如“其”字,可译为“他的”、“它的”、“那”。

八、参今文,求通顺翻译文言文时,可适当参考现代汉语,使译文通顺易懂。

如“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可译为“男子为了知己而献身,女子为了取悦自己而打扮”。

九、注地名,明背景文言文中,地名常涉及历史背景。

翻译时,应注解地名,使读者明了背景。

如“楚汉相争”,可译为“楚汉争霸”。

十、融文化,传精神文言文蕴含丰富文化,翻译时需融入文化元素,传达古文精神。

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译为“千里之行,始于脚下”。

总之,翻译文言文需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严谨的翻译态度。

以上十大技巧,仅供参考,望学者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提升翻译水平。

杨绛的译学见解——从《失败的经验》谈起

杨绛的译学见解——从《失败的经验》谈起
人 不想攀 高就不怕下跌 , 也不用倾 轧排挤 , 以保 可 其 天真 , 其 自然 , 心 一 志 完 成 自 己能 做 的 成 潜 事。 杨绛先生 正是 以这 样 的平实 心 态 , 样 的务 ” 这 实作风 , 这样 的处 世哲 学 , 这样 的治 学态 度 , 得 取
汉小说” 小癞子》法国勒萨 日的长篇小说《 《 、 吉尔・ 布拉斯》 西班牙塞 万提斯 的著名 长篇 小说 《 吉 、 堂 诃 德》 古 希 腊 柏 拉 图 的 《 多》 , 及 回忆 录 、 斐 等 以 《 我们仨 》 。杨绛先 生译 文数 量不 算很 多 , 但其 风 格独特。她虚怀若谷 , 失败的经验》 在《 中说 “ 翻 译 只是我 的练 习” 。柯灵 先 生 曾说过 :钱 氏和 夫 “
人 杨绛 , 俪 同负重 名 , 落 自甘 , 出一 辙 。她 伉 索 如 兼 擅著译 , 珠玉纷 陈 , 自谦 为 ‘ 而 坛下 人 ’意谓 她 , 游 移于文 坛 之下 , 红楼 梦》中妙玉 自称 ‘ 外 和《 槛 人’ 相似 。 ③ ” 杨绛先 生 的禀赋 玲珑 、 纤巧 , 其创作 贴近生 活 本 身。 15 9O年 , 在清华 大学 外 文系 教学 生英 文 她 小说课 程 , 业余 时间从 事文学 翻译 。她 天性 幽默 , 从她 创作 的剧 本《 心如意》 《 称 、 弄假 成真 》 就可 以 看 出 。杨绛先 生 翻译 的作 品也是 根据 自己的审 美
篇谈翻译 的文章 《 失败 的经验》 里用 区区万把 字, 就把非 常复杂 的翻译 问题说 得一清二楚 , 全 完
是经验 总结 , 有感 而发 。 “ 靠 空话来杨先 生 的 秘密 , 就在 ‘ 平实 ’ 字 。∞杨绛 先 生认 为 : 一个 二 ” “
收稿 日期 :0 9o —2 2 o 一92 作者简介 : 朱江 (9 4 16 一 )女 , , 副教授 。

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不可不知的大家 经典翻译

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不可不知的大家 经典翻译

马建忠《马氏文通》语法专著提出“善译”严复原京师大学堂校长翻译《原富》《法意》《天演论》翻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主张翻译的“信达雅”林纾不会外语的奇人却掀起了五四运动翻译的狂潮翻译《贼史》《王子复仇记》《快肉余生述》《黑奴吁天录》(分别是《雾都孤儿》《哈姆莱特》《大卫科波菲尔》《汤姆叔叔的小屋》)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13岁到英国读书精通11种语言人称“中国第一语言天才”获文、哲、理、工、神等13个博士学位英译《论语》《中庸》《大学》对外国作品过分意译尊之者称其怪杰毁之者称其怪物此狂儒与托尔斯泰通信被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他的故事很多:办公室小事、火车上的报纸、关于茶壶茶杯论袁世凯死时他放了三天鞭炮以示庆贺慈禧寿诞时他作诗一首“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马君武第一位翻译德语达尔文的《物种的起源》陈望道翻译日文、英文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版《共产党宣言》1920年8月问世成仿吾把德文版《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郭大力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人鲁迅翻译从《域外小说集》开始着重东欧和北欧文学的评价坚持翻译“唯信使上、宁信而不顺”的翻译标准瞿秋白《国际歌》的最早翻译者英特纳雄奈尔(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le)郭沫若翻译《少年维特之烦恼》认为“写作即处女、翻译即媒婆”赵景深戏曲学家、教育家翻译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1922年翻译契诃夫的《万卡》把“The Milky Way”翻译成“牛奶路”朱生豪翻译大家《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第一个翻译者而且翻译的层次相当高莎翁37个剧本145首长诗朱生豪共译31个剧本1936.8.8 传奇剧《暴风雨》是他的第一部译品曹静华主搞苏俄文学翻译张谷若翻译应该文学大师托马斯的《德伯家的苔丝》《还乡》《无名的裘德》前两者最著名他提倡“以地道的译文翻译地道的原文”苏曼殊和尚第一个以古体诗形式翻译拜伦的诗翻译雨果的《悲惨的世界》钱稻孙将但丁的《神曲》一、二、三曲译为骚体刘半农其弟是刘天华《皇帝的新装》是刘半农最早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的翻译《茶花女》剧本第一个吧苏联作品介绍给中国人巴金翻译《前夜》等傅雷主译法语著作翻译主张“神似说”形成“傅雷体华文语言”文革中夫妇同是自杀萧乾二战时战地记者在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公约会议等上以记者的身份出现与夫人文浩耗五年翻译现代派意识流巨著《尤利西斯》钱钟书1935年以全国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主张“化境说”翻译即“原作向译文的投胎转世”夫人杨绛翻译《堂吉诃德》等妹杨必翻译《名利场》卞之琳诗人、翻译家徐志摩的学生1936年翻译《西窗集》翻译《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著名翻译《Hamlet》monolog“to be or not to be”叶君健最早有系统地将安徒生童话引入中国的文艺先锋冰心第一部译品是纪伯伦的散文诗《先知》季羡林主译吐火罗文和梵文杨宪益与妻子戴乃迭合译《离骚》《史记选》《红楼梦》《儒林外史》《长生殿》《牡丹亭》《唐宋诗歌散文选》《白毛女》《老残游记》等张健上学时翻译《格列夫游记》翻译《间谍》《埋伏着的敌人》《莎士比亚和他的四个悲剧》傅东华翻译《飘》的电视台词翻译《红字》《琥珀》《山胡桃集》散文集主张翻译外国作品用本土名字李霁野翻译《简爱自传》翻译技巧相当好伍光健翻译《孤女飘零记》《侠隐记》(即《简爱》《三个火枪手》)翻译的作品很优美许渊冲主张翻译“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王佐良翻译弗朗西斯培根的《论读书》。

杨绛先生的翻译技巧

杨绛先生的翻译技巧

杨绛先生的翻译技巧杨绛先生的翻译技巧杨绛,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杨绛先生的翻译技巧!1.以句为单位,译妥每一句翻译总挨着原文的一句一句翻,但原文一句,不一定是译文的一句。

原文冗长的复句,可以包含主句、分句、形容词组、副词组等等。

所以断句是免不了的。

怎样断句,怎么组合断成的一句句,没有一定的规律,不过还是有个方法,也有个原则。

方法是分清这一句里的主句、分句、以及各种词组;并认明以上各部分的从属关系。

在这个基础上,把原句断成几句,重新组合。

不论原句多么曲折繁复,读懂了,总分得清。

好比九连环,一环扣一环,可是能套上就能解开。

原则是突出主句,并衬托出各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

主句没有固定的位置,可在前,可在后,可在中间,甚至也可切断。

从属的各分句、各词组都要安放在合适的位置,使这一组重新组合的断句,读起来和原文的那一句是同一个意思。

分解了主句、分句、各式词组之后,重新组合的时候,译者还受原句顺序的束缚。

这就需要一个“冷却”的过程,摆脱这个顺序。

经过“冷却”,再读译文,就容易看出不妥的地方;再对照原文,就能发现问题,予以改正。

不可任意增删原文,但不是死死的一字还它一字。

比如原句一个主词可以领一串分句,断句后就得增添主词。

原句的介词、冠词、连接词等等,按汉文语法如果可省,就不必照用。

不过译者不能回避自己不了解的字句,或苦于说不明白,就略过不译;也不能因为重组原句的时候,有些部分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就干脆简掉。

2.把原文的一句句连缀成章连缀成章不仅要注意重新组合的短句是否连贯,还需注意上一段和下一段是否连贯,每一主句的意义是否明显等等。

尤需注意的是原文第一句里的短句,不能混入原文第二句;原文第二句内的短句,不能混入原文第一句。

原文的每一句是一个单位,和上句下句严格圈断。

因为邻近的短句如果相混,会走失原文的语气和语意。

翻译度

翻译度



It may be economically sound , in the long run, to subsidize their production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duction of dependence o oil imports.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为了加快减少对进口 石油的依赖而资助开发,这在经济上可能 还是合算的。(倒译法)


Each kind of atom seems to have a definite number of ―hand‖ that it can use to hold on to others. 每一种原子似乎都有一定数量的“手”, 用来抓牢其他原子。


There are bacteria that help plants to grow, others that get rid of dead animals and plants by making them decay. 有些细菌能帮助植物生长,另一些则通过 腐蚀来消除死去的动物和植物。(溶合法: 主句中的主语和从句溶合在一起,译成一 个独立的句子。)
例子分析
3. In even more fundamental ways, discoveries in genetics have led to novel strategies for treating diseases . Decades ago, scientists learned that DNA is mainly the archive of genetic information. Its orders are translated into action by segments of ribonucleic acid(RNA),which serve as the working blueprints for all proteins. Today,chemists are beginning to create valuable new drugs by fabricating "anti-sense― segments of RNA, whose sequence is the exact opposite of an unwanted sequence, to combine with certain existing strands of RNA and thus block the action of specific genes. 选择最恰当的字 译文1:遗传学上的一系列发现带来了更为根本的治疗疾病的新方法。几十年前, 科字家们了解到,脱氧核糖核酸(DNA)是主要的遗传信息载体。DNA 指令由核糖核酸 (RNA)片段传达而得以实施。RNA片段是所有蛋白质合成的蓝图。现在,药物学家通过 制造“反义‖RNA片段来研制出有价值的新药品。这些反义片段的序列与不良的序列刚 好相反,当反义片段与现有的某个RNA片段结合时,就能阻断某种特定基因的活动。 译文2:在治疗疾病的新手段方面,遗传学上的发现提供出了一些更为根本的方 式。几十年前,科学家们了解到脱氧核糖核酸(DNA)存储了主要的基因信息。DNA指令 的实施需要依靠核糖核酸(RNA)片段。RNA 片段是所有蛋白质的合成型板。现在,药物 学家正在着手研制新贵药品,方式就是通过制造出“反义”RNA 片段(该反义片段序 列与不良片段序列正好相反),并使其与现有的RNA链相结合,以此阻断特定基因的活 动。 分析:blueprint 翻译为“蓝图”,不符合原文 的语境,译文2通过润色翻译为 “合成型板”选用了更为专业的词汇,以及strands, archieve。使文章语言更加专业。

试论杨、霍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与策略共3篇

试论杨、霍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与策略共3篇

试论杨、霍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与策略共3篇试论杨、霍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与策略1《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经典长篇小说,非常具有文学价值和文化影响力。

其翻译技巧和策略一直备受关注,而杨、霍译本则是其中备受争议的版本。

首先,我们来分析杨、霍译本的翻译技巧。

该版本采用了流畅自然的翻译风格,力求呈现古代小说的美感和思想情感。

这种风格更贴近我们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和口味,尤其是在句子长度和语言表现方面,更加符合当代汉语的审美标准。

其次,杨、霍译本在使用词汇方面也较为灵活,有些新词甚至具有美感和文学气息。

不过,这种自由翻译风格也导致原著的某些特质丧失了。

例如,原著中的人物名称、场景描写、历史背景、音乐戏曲等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然而在杨、霍译本中却既缺少了这些细节,也缺少了一些文化意涵。

这使得整个小说显得相对简化和平易近人,适合于普通读者,但是对于深度阅读和研究却有所欠缺。

其次,我们来分析杨、霍译本中的翻译策略。

该版本的翻译策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注重读者的阅读体验,二是注重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首先,杨、霍译本在对原文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着重考虑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他们以现代汉语为翻译基础,用通俗易懂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让原著的文学思想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理解。

其次,在语言美感和表现力上,杨、霍译本也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准。

他们在使用词汇和句式上比较灵活,力求保持原著文学特色的同时,让整个翻译版本读起来更加具有文学气息和书卷味。

在总体评价杨、霍译本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时,我们必须承认该版本在某些方面具有优点,如翻译语言更加通俗易懂,具有文学表现力;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该版本在其它方面存在的缺点,如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缺失等。

这使得翻译版本具有一定程度的失真,而无法完全传递原著的文学气息和思想意涵。

因此,对于杨、霍译本的评价,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该版本好或者不好。

每个版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每个读者也有自己的需求和阅读体验。

翻译家杨绛与“失败”经验

翻译家杨绛与“失败”经验

翻译家杨绛与“失败”经验作者:杨群珍曾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02期摘 ;要:杨绛是我国著名作家、剧作家、外国文学研究家,她不仅在文学与戏剧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为文学作品的翻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4年杨绛获得了“在外国文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资深翻译”的表彰。

本文首先深入分析杨绛的翻译作品,然后探讨她的翻译主张及翻译精神。

关键词:杨绛;《失败的经验》; 翻译;堂吉诃德[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2--02杨绛1911年7月11日出生于北京,193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1935年她踏上了留学英法的道路,在留学的三年期间,杨绛的英语和法语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她开始尝试翻译一些文学作品。

杨绛第一次崭露头角缘起于她发表在《观察》杂志上的一篇散文片段。

而正是这样一篇杨绛自己认为“译得也并不好”,“随便翻译”的一段译文得到了文学大家傅雷的大加赞赏。

傅雷是出了名的“严格”,极少称赞别人的作品,因此杨绛以为这种称赞只是一种礼貌性的敷衍,便对傅雷还以谦逊的回应。

“但傅雷却沉着脸发作道:‘杨绛,你知道吗?我的称赞是不容易的。

’”,[1]感受到“称赞”的诚意,杨绛内心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1. 翻译作品20世纪40年代末期,杨绛开始转向文学翻译工作,她的第一部译作便是西方文学史上首部流浪汉小说——《小癞子》。

《小癞子》以自述的方式描述了一个卑贱穷苦孩子的遭遇,展现了16世纪西班牙下层社会的千方百态,充分揭露了西班牙社会统治阶层的腐朽与没落,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小癞子》共有英法德等多种译本,其中法语译本最多。

经过对比,杨绛选择了法译本进行转译。

1950年《小癞子》这部译作出版后,获得了读者和行家的赞赏,傅雷间接称赞过《小癞子》,说宋淇翻译18世纪作品时可以把《小癞子》作为参考。

[3]杨绛的第二部译作是法国勒萨日的长篇小说《吉尔·布拉斯》。

翻译技巧和方法

翻译技巧和方法

翻译技巧和方法翻译是一门复杂而精细的艺术,只有运用恰当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同时让读者产生与原文相似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翻译技巧和方法,帮助译者提高翻译质量。

一、对原文进行全面准确的理解在进行翻译前,对原文进行全面准确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读懂原文的表面意思,然后进行深入思考,理解原文中隐含的含义、情感和文化背景。

只有全面理解原文,才能准确地传达其中的意思。

二、掌握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词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者,掌握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词汇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熟练掌握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才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此外,翻译者还需要了解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特点,使翻译结果更加贴近目标读者。

三、注重上下文和语境在进行翻译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单词和句子层面上,还需要考虑整个上下文和语境。

通过理解上下文和语境,翻译者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使翻译结果更加通顺自然。

四、避免字面翻译字面翻译容易导致译文让人难以理解,甚至出现错误的情况。

在翻译中,要避免过度依赖字典,而应该根据原文的意思和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翻译并不是简单的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更重要的是传达原文的意思。

五、灵活运用翻译技巧翻译技巧是翻译者提高翻译质量的重要工具。

比如,对于一些难以翻译的词语或句子,可以使用同义词、换一种表达方式或者融入注释来解释原文的意思。

此外,灵活运用拆分句子、倒序排列、重复以及使用平行结构等技巧,可以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六、注重审校和润色完成翻译后,翻译者要进行审校和润色,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在审校过程中,要仔细检查译文是否和原文一致,是否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思。

在润色过程中,要注意语句的通顺和段落的连贯,使译文更加易读。

七、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是提高翻译质量的关键。

翻译者可以通过阅读相关领域的书籍和文献,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参与讨论和交流,与其他翻译者分享经验和心得;积累翻译实践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经典文学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经典文学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经典文学翻译的方法与技巧第一章:导言翻译经典文学作品是翻译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这类作品具有文字、意境、文化及历史积淀等多重因素,翻译时需要在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都表现出一定的素养和功力,才能做到最优秀的翻译作品。

对于翻译人员来说,如何运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来翻译出经典的文学作品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第二章: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又称字面翻译法,是翻译中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是逐字逐句地翻译源文本,把单词、语言结构尽可能地翻译成目标文本中相应的单词和语言结构,在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尽量保持源语语言的表述方式和语言特色。

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语言习惯的不同等因素,直译法对于一些语言上的韵味、抒情性以及实用性等方面的表达经常很难保留,因此在翻译经典文学作品中直译法的应用是需要慎重考虑的。

2. 意译法意译法是指把原文主要表达的思想或情感传达到目标文本中,而不追求字面的翻译准确性。

在翻译经典文学作品中,我们往往需要采用意译法。

比如:经典文学的某些特殊习语是源文中含蓄、隐晦的,可是在目的语言中可能无法表达同样的内涵,此时就需要使用意译法来翻译,更好地达到传达经典文学作品的目的。

3. 联想法联想法一般指的是从文学作品的句子和语义中联想出更为深刻的内涵和含义,在目的语言中表达出来。

这种方法适用于诗歌、歌词等代表性的文学类别。

经典文学作品之所以经典,往往是由于它们超越了表面的文字表达,揭示出了人类深沉的情感、思想、哲学、宗教信仰等。

这些深刻的思想含义在翻译时也需要通过联想法来传达到目的语言中。

第三章:翻译技巧1. 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翻译人员需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否则很难进行有效的翻译。

熟练掌握两种语言不仅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的掌握,还包括对文化、习俗、历史等方面的了解。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有深入研究,才能做到最优秀的翻译作品。

2. 注重细节翻译经典文学作品时,细节对于保持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的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家经典杨绛:翻译的技巧杨绛先生曾被朱光潜先生誉为“中国最好的散文译者”。

这篇文章杨绛先生写于2002年,文章中通过对翻译几道工序的讲解,阐述了自己对翻译技巧的理解并总结了翻译的经验。

在此摘录这篇文章,表达对杨绛先生的崇敬同时也希望能够对从事翻译工作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翻译的技巧——杨绛一九八六年,我写过一篇《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记不起在什么刊物上发表过。

文章未引起任何反应,我想是不值一看,打算削弃。

钟书说:文章没有空论,却有实用,劝我保留。

这篇文章就收入我的《作品集》了。

如今重读旧文,觉得我没把意思表达清楚,所举例句,也未注明原文出处,所以我稍加修改,并换了题目。

我对自己的翻译,总觉未臻完善。

所以我翻译的作品虽然不多,失败的经验却不少。

由失败的经验试谈翻译,就是从经验中摸索怎样可以更臻完善。

我就把原题改为《翻译的技巧》。

我暂且撇开理论----理论只在下文所谈的经验里逐渐体现。

反正一切翻译理论的指导思想,无非把原作换一种文字,照模照样地表达。

原文说什么,译文就说什么;原文怎么说,译文也怎么说。

这是翻译家一致承认的。

至于如何贯穿这个指导思想,却没有现成的规律;具体问题只能各别解决。

因此谈翻译离不开实例。

可是原作的语种不同,不免限止了对这个问题的共同认识;而实例又东鳞西爪,很难组织成为系统。

我试图不引原文而用半成品为例,并尽量把问题组成系统。

谈失败的经验,不免强调翻译的困难。

至少,这是一项苦差,因为一切得听从主人,不能自作主张。

而且一仆二主,同时伺候着两个主人:一是原著,二是译文的读者。

译者一方面得彻底了解原著;不仅了解字句的意义,还须领会字句之间的含蕴,字句之外的语气声调。

另一方面,译文的读者要求从译文里领略原文。

译者得用读者的语言,把原作的内容按原样表达;内容不可有所增删,语气声调也不可走样。

原文的弦外之音,只从弦上传出;含蕴未吐的意思,也只附着在字句上。

译者只能在译文的字句上用功夫表达,不能插入自己的解释或擅用自己的说法。

译者须对原著彻底了解,方才能够贴合着原文,照模照样地向读者表达。

可是尽管了解彻底,未必就能照样表达。

彻底理解不易,贴合着原著照模照样地表达更难。

我的经验只限于把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的原著译成汉语。

西方语法和汉语语法大不相同。

如果把欧洲同一语系的语言从这一种译成那一种,就是唐吉诃德所谓“好比誊录或抄写”;如要翻成汉语就不那么现成了。

略有经验的译者都会感到西方语言和汉语行文顺逆不同,晋代释道安翻译佛经时所谓“胡语尽倒”。

要把西方语文翻成通顺的汉语,就得翻个大跟头才颠倒得过来。

我仿照现在常用的“难度”、“甜度”等说法,试用个“翻译度”的辞儿来解释问题。

同一语系之间的“翻译度”不大,移过点儿就到家了,恰是名副其实的“迻译”。

汉语和西方语言之间的“翻译度”很大。

如果“翻译度”不足,文句就仿佛翻跟头没有翻成而栽倒在地,或是两脚朝天,或识蹩了脚、拐了腿,站不平稳。

翻跟头只是比喻。

而且翻跟头是个快动作----翻译也是快动作:读懂原文,想一想,就翻出来。

要讲明怎么翻,得用实际的语言,从慢镜头下一一解释。

“胡语尽倒”的“倒”,并不指全文语言颠倒。

汉语和西方语言同样是从第一句开始,一句接一句,一段接一段,直到结尾;不同主要在句子内部的结构。

西方语言多复句,可以很长;汉文多单句,往往很短。

即使原文是简短的单句,译文也不能死挨着原文一字字的次序来翻,这已是常识了。

所以翻译得把原文的句子作为单位,一句挨一句翻。

翻译包括以下几道工序。

一、以句为单位,译妥每一句我翻译总挨着原文的一句一句翻,但愿文一句,不一定是译文的一句。

原文冗长的复句,可以包含主句、分句、形容词组、副词组等等。

按汉文语法,一个句子里容纳不下许多分句和词组。

如果必定要按原著一句还它一句,就达不出原文的意义;所以断句是免不了的。

可是如果断句不当,或断成的一句句排列次序不当,译文还是达不出原文的意义。

怎样断句,怎么组合(即排列)断成的一句句,没有一定的规律,不过还是有个方法,也有个原则。

方法是分清这一句里的主句、分句、以及各种词组;并认明以上各部分的从属关系。

在这个基础上,把原句断成几句,重新组合。

不论原句多么曲折繁复,读懂了,总分得清。

好比九连环,一环扣一环,可是能套上就能解开。

原则是突出主句,并衬托出各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

主句没有固定的位置,可在前,可在后,可在中间,甚至也可切断。

从属的各分句、各词组都要安放在合适的位置,使这一组重新组合的断句,读起来和原文的那一句是同一个意思,也是同样的说法。

在组合这些断句的工序里,不能有所遗漏,也不能增添,好比拼七巧板,原是正方形,可改成长方形,但重拼时不能减少一块或增添一块板。

试举例说明。

我采用冗长的复句为例,因为翻译这类句子,如果不断句,或断句后排列不当,造成的不信不达较为明显,便于说明问题。

这个例句,包含A、B 两分句。

去掉了枝枝叶叶的形容词组和副词组,A句的主句是“我大着胆子跑出来”。

B句带着一个有因果关系的分句:“可是我的命运注定,当时我的头脑特别清醒(主句);所以我不愿向冤家报复,而要在自己身上泄愤(分句)。

”我分别用三种表达方式:(一)最接近原文的死译,标点都按照原文(但每个词组的内部不死译,否则,全句读来会不知所云)。

(二)断成几句,并颠倒了次序。

(三)因意义欠醒豁,再度排列断句的次序。

我把三种译文并列,便于比较。

第(三)种译文未必完善,只是比第(二)种对原文更信,也更能表达原意。

A 句(一)我在看到全家人一片混乱时,我大胆跑出来,不顾被人看见与否,我带着决心如果被人看见,我就大干一场,叫全世界都了解我胸中理直义正的愤怒,在对奸诈的堂费南铎的惩罚中,甚至对那尚未苏醒的水性女人。

(二)我瞧他们家一片混乱,就大着胆子跑了出来,不管人家看见不看见。

我打定主意,如果给人看见,就大干一场,惩罚奸诈的堂费南铎、甚至那昏迷未醒的水性女人,让人人都知道我怀着理直义正的愤怒。

(三)我瞧他们家一片混乱,就大着胆子跑出来,不管人家看见不看见。

我打定主意,如果给人看见,就大干一场,惩罚奸诈的堂费南铎,也不饶那昏迷未醒的水性女人,让人人知道我满怀气愤是合乎公道正义的。

B 句(一)可是我的命运,为了更大的坏运,假如能还有更坏的,准保留着我,注定在那个时候我往后昏迷的头闹特别清醒;所以,我不愿对我的两大冤家报复(这,因为他们绝没有想到我,是容易办到的),我要用自己的手,把他们应受的惩罚加在自己身上,甚至比对待他们的还厉害,如果那时候杀了他们,因为突然一死痛苦马上就完了;可是延长的痛苦用折磨连续地杀,不能完结性命。

(二)可我去承当更倒霉的事准保呢----假如还会有更倒霉的事。

命里注定我往后昏迷不清的头脑,那时候格外清醒。

我当时如果向自己的两大冤家报仇,很容易做到,因为他们心上绝没有想到我这个人。

可是我不想这么办。

我只想对自己泄愤,把他们该受的痛苦加在自己身上。

我即使当场杀了他们,也不如我对待自己的那么严酷。

因为突然的痛苦,一下子就完了,而长期的折磨,好比经常受杀戮之痛而不能绝命。

(三)可是命运准保留着我去承当更倒霉的事呢----假如还会有更倒霉的事。

命里注定我往后昏迷不清的头脑,那时候格外清醒。

我不愿向我的两大冤家发泄怨愤,只想惩罚自己,把他们应得的痛苦亲手施加在自己身上,甚至比对待他们还要残酷。

我当时如果向他们俩报复很容易办到,因为他们心上绝没有想到我这个人。

可是我即使当场杀了他们,突然一死的痛苦是一下子就完的,而我糟蹋自己,却是缓慢的长期自杀,比马上送命更加痛苦。

从以上三种译文里,可看出如下几点。

原文不断句,是瘫痪的句子,不对照原文就读不通。

复句里的主句、分句和各个词组,正如单句里的单字一样,翻译时不能不重作安排,也不能照用原来的标点。

长句断成的短句,重作安排时如组合不当,原句的意思就不够醒豁。

译文(二)的一组句子,读上来各句都还通顺,可是有几句散漫无着。

全组的句子没有突出原文的主句,也没有显出各句之间的从属关系,因此原句的意思不醒豁。

译文(三)重作安排后,较译文(二)更忠实于原意,语气也更顺畅。

短句内部没什么变动,变动只在各短句的部位。

可见最大的困难不在断句,而在重新组合这些切断后的短句。

译者总对照着原文翻,不免受到原文顺序的影响;这是不由自主的。

原句越是冗长曲折,译者越得把原句读了又读,把那句子融会于心。

原句的顺序(外国句法的顺序)也就停滞在头脑里了。

从慢镜头下来看,就是分解了主句、分句、各式词组之后,重新组合的时候,译者还受原句顺序的束缚。

这就需要一个“冷却”的过程,摆脱这个顺序。

孟德斯鸠论翻译拉丁文的困难时说:“先得精通拉丁文,然后把拉丁文忘掉。

”“把拉丁文忘掉”,就是我说的“冷却”。

经过“冷却”,再读译文,就容易看出不妥的地方;再对照原文,就能发现问题,予以改正。

我曾见译者因为把握不稳,怕冒风险,以为离原文愈近愈安全----也就是说,“翻译度”愈小愈妥;即使译文不通畅,至少是“信”的。

可是达不出原意的译文,说不上信。

“死译”、“硬译”、“直译”大约都是认为“翻译度”愈小愈妥的表现。

从上面所举的例句,可以看出,“翻译度”愈小,就是说,在文字上贴得愈近,那么,在意思的表达上就离得愈远。

原意不达,就是不信。

畅达的译文未必信,辞不达意的译文必定不信。

我相信这也是翻译的常识了。

这里不妨提一下翻译界所谓“意译”。

我不大了解什么叫“意译”。

如果译者把原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说,那不是翻译,是解释,是译意。

我认为翻译者没有这点自由。

德国翻译理论家考厄(P.Cauer)所谓“尽可能的忠实,必不可少的自由”,只适用于译者对自己的两个主人不能兼顾的时候。

这点不忠实和自由,只好比走钢丝的时候,容许运用技巧不左右倾跌的自由。

上文曾以拼七巧板为喻,说不该加一块板或减一块板。

这话需稍加说明。

这不过是说:“不可任意增删原文,但不是死死的一字还它一字。

比如原句一个主词可以领一串分句,断句后就得增添主词。

原句的介词、冠词、连接词等等,按汉文语法如果可省,就不必照用。

不过译者不能回避自己不了解的字句,或苦于说不明白,就略过不译;也不能因为重组原句的时候,有些部分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就干脆简掉。

一方面,也不能因为表达不清楚,插入自己的解释。

上面例句里的“我”字译为“我这个人”,因为原意正是指“我这个人”,并没有外加新意而“加一块七巧板”。

这种地方,译者得灵活掌握。

有时汉文句子言简意赅,也有时西方的文句简约而含意多。

试举一比较句为例。

原句是充满感情的一句对话。

主句是“你为什么不去把那个忠实的朋友叫来呀?”分句是“[他是]太阳所照见的、黑夜所包藏的朋友中最忠实的朋友。

”(这句话是反话,“忠实”指不忠实。

)我仍然并列三种译文。

(一)“……你为什么不去召唤那个最忠实的朋友在朋友中太阳所看见的,或黑夜所遮盖的?……”(二)“……你为什么不去把白日所见、黑夜所藏的最忠实的朋友叫来呀?……”(三)“……你为什么不去把那位忠实的朋友叫来呀?比他更忠实的朋友,太阳没照见过,黑夜也没包藏过!……”译文(一)不可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