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的规范化诊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导规范(2021年版)解读PPT课件
操作要点
选择合适的取栓器械,如支架取栓 器、抽吸取栓器等,规范操作,尽 量缩短开通血管时间。
围手术期管理
术前评估患者风险,术中监测生命 体征和神经功能,术后密切观察并 发症并给予相应处理。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颅内压升高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控制血压、血糖水平,避免过度 通气和脱水,保持呼吸道通畅。
通过制定规范,明确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流程 和标准,提高医务人员的 诊疗水平。
规范诊疗行为
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 ,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 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改善患者预后
通过规范诊疗,提高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 量。
规范适用范围及对象
适用范围
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工作 。
患者病情稳定后尽早开始,一般缺血 性脑卒中发病后24-48小时,出血性 脑卒中则在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 进展后48小时开始。
介入方式
包括被动运动、主动运动、作业治疗 等,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需求制定个 体化方案。
康复评估指标和方法选择
评估指标
包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
06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方案
关键质量指标设置和监测方法
溶栓治疗时间窗内就诊率
统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 时间窗内就诊的比例,反映患者及时 就医情况。
溶栓药物使用率
监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溶栓 治疗的比例,评估溶栓药物使用规范 性。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率
对比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的神经功能 缺损评分,评估治疗效果。
持续追踪改进效果
中国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诊疗指导规范(2021年版)
13.中国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诊疗指导规范中国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诊疗指导规范目录一、术前诊治流程(一)院前急救(二)院内急救二、适宜患者选择(一)适应证(二)禁忌证三、术前患者评估(一)临床评估(二)实验室检查(三)影像学评估(四)快速筛选工具四、麻醉规范(一)术前评估(二)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的选择(三)术中管理(四)苏醒与拔管五、血管再通策略(一)溶栓决策(二)通路建立(三)机械取栓(四)复杂病变的处理(五)术中用药六、术后规范管理(一)药物管理(二)血压监测与控制(三)血糖监测与控制(四)疗效评估脑卒中是人类致死、致残的重大疾病之一。
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国家脑卒中筛查数据显示,40~74岁居民首次脑卒中标化发病率由2002年的189/10万上升到2013年的379/10万,平均每年增长8.3%。
疾病负担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276.75/10万、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为126.34/10万。
而且我国脑卒中发病人群中年龄<70岁的患者比例持续增加,逐步呈年轻化的趋势。
目前,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的第一位死亡原因,2017年,我国城市居民脑卒中死亡率为126.48/10万,农村脑卒中死亡率为157.00/10万。
在新发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占总体的70%,因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救治水平关系到我国居民的健康。
虽然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IVT)是治疗AIS的有效方法,然而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with 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血管再通率较低,IVT的疗效欠佳。
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起就已经有学者开始探索经动脉内采用药物溶栓、机械碎栓、支架置入和机械取栓(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等方法开通闭塞血管,但始终未获得明确疗效的高级别临床试验支持。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神经保护剂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方向和挑战
早期诊断和预警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方法 ,以便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个体化治疗
由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 一步开展个体化治疗研究,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联合治疗
目前,单一治疗方法可能难以取得最佳效果,联合治疗可 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溶栓治疗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等。
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估
未来研究应关注患者的长期预后和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 和生存质量,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PART 06
参考文献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定期检查、及时就医等。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医疗过 程中,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 的随访教育。
患者自我管理应与医生密切合 作,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和管理措施。
PART 0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 展和未来方向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研究进展
01
急性期救治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主要集中在急性期,包括溶栓治疗、血
一步形成。
抗凝治疗
对于心房颤动等易栓症患者, 应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预
防血栓形成。
改善脑代谢
使用胞磷胆碱、吡拉西坦等改 善脑代谢药物,促进脑功能恢
复。
预防并发症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预防和治 疗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血管内治疗
01
02
03
2023 脑卒中诊疗规范
2023 脑卒中诊疗规范1. 简介本文档旨在制定2023年脑卒中的诊疗规范,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诊疗质量和效果。
2. 定义脑卒中是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出血,并引起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3.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结果,脑卒中的诊断应满足以下标准之一:- 急性脑梗死:具有典型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脑影像学检查显示局灶性脑梗死性损害。
- 急性脑出血:具有突发性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脑影像学检查显示脑出血性损害。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具有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脑影像学检查正常。
4. 诊疗原则- 早期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类型,并在6小时内实施相应治疗。
-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病史、合并症和相关检查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脑卒中治疗方案。
- 综合治疗:采用药物治疗、介入手术和康复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策略,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5. 诊疗流程1. 急诊医学处理:包括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静脉通路建立、气道管理、血压控制等紧急处理。
2. 神经影像学检查:对疑似脑卒中患者进行脑CT或脑MRI检查,评估脑血管情况和损害范围。
3. 临床评估: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详细评估,包括神经系统检查、意识状态评估、脑功能评估等。
4. 辅助检查: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
5.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和相关评估,制定个体化的脑卒中治疗方案。
6. 治疗执行:根据治疗方案进行药物治疗、介入手术等治疗措施的执行。
7.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康复、职业康复等。
6. 治疗效果评估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应进行定期评估,包括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相关检查结果、生活质量评估等。
7. 预防与宣教对高危人群进行脑卒中的预防与宣教工作,包括宣传脑卒中的危害、饮食控制、生活惯调整等。
脑卒中的诊疗规范标准
脑卒中的诊疗规范标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疗规范包括评估和诊断。
这些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等。
在病史和体征方面,重要的是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
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血管及心脏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
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也应该立即进行。
病情严重程度可以用NIHSS、饮水实验、MRS评分和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进行评估。
在脑病变和血管病变检查方面,急诊平扫CT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多模式CT可以区别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缺血,并且可以识别缺血半暗带。
标准MRI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
多模式MRI包括DWI、PWI、水抑制成像和SWI等。
DWI可以早期发现缺血灶并且对早期发现小梗死灶较标准MRI更敏感。
PWI可以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
血管病变检查包括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MRA、CTA和DSA等。
MRA和CTA可以提供有关血管闭塞或狭窄的信息,而DSA的准确性最高。
所有患者都应该进行平扫脑CT/MRI检查。
保持体温正常,避免高热或低体温,特别是在脑出血或脑水肿的情况下更应注意体温控制。
四)血压控制: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个体化地制定血压控制策略,避免过度降压或过度升高血压。
五)血糖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水平,避免高血糖对脑血管的损害。
六)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对于符合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应及时给予相关治疗,以预防再次脑卒中的发生。
七)其他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给予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抗抑郁治疗等支持性治疗措施。
三、康复: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康复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认知训练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也需要给予患者和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和康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缺血性卒中诊疗规范(最新版)
9 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一、临床表现根据脑动脉狭窄和闭塞后,神经功能障碍的轻重和症状持续时间,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ent ischemc attack,TLA)颈内动脉缺血表现为突忽肢体和运动和感觉障碍、失语、单眼短暂失明等,很少出现意识障碍;椎动脉缺血表现不眩晕、耳鸣、听力障碍、复视、步态不稳和吞咽困难等。
症状持续时间短,一般在数分种至数小时,可反复发作,甚至一天数次或数十次。
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
脑内无明显梗死灶。
(二)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ecesible ischemic neurogical deicit,EIND)与TIA 基本相同,但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有的病人可达数天或数十天,最后逐渐完全恢复。
脑部可有小的梗死灶,大部分为可逆性病变。
(三)完全性卒中(complete stroke,CS)症状较T1A和RIND严重,不断变化,常有意识障碍。
脑部出现明显的梗死灶。
神经功能障碍长期限不能恢复,完全性卒中又可分为轻、中、重三型。
二、检查(一)脑血管造影显示不同部位脑动脉狭窄、闭塞或扭曲。
(二)头部CT和MRI急性脑缺血性发作24~48小时后,头颅CT显示梗塞病灶,MRI 可显示缺血病灶。
MRA提示动脉系统的狭窄和闭塞。
(三)经颅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诊断颈内动脉起始段和颅内动脉狭窄、闭塞的筛选手段。
(四)脑血流量测定133氙(133Xe)清除局部脑血流测定,可显示不对称性脑灌注,提示局部脑缺血病变。
[治疗]一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经动脉内溶栓1适应证①年龄在80岁以下。
②有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且逐渐加重持续1h以上。
③CT检查,无低密度灶,且排除脑出血或其他明显的颅内疾病。
④无出血倾向。
⑤颈内动脉系统发病在6h之内,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病在72 h之内。
2禁忌证①临床症状呈明显改善趋势。
②有出血倾向。
③2个月内有手术或外伤史。
④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衰竭。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新技术新方法的引进与应用
引进先进诊断技术
关注国际上最新的影像学和实验室诊 断技术,如MRI、CTA、CTP等,将 其引入中国,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的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引进创新治疗方法
关注国际上最新的治疗技术和药物, 如机械取栓、溶栓治疗、新型抗血小 板和抗凝药物等,将其引入中国,提 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
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可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 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 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
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 高。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危险因素
常见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等,这 些危险因素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意义与 影响
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
规范诊疗流程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明确的诊疗流 程和标准,有助于提高诊疗的准确性和效率。
降低并发症风险
通过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的风 险,如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等。
提高患者生存率
遵循指南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有助于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 者的生存率,减少死亡和残疾。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一侧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言语不清、眩 晕、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症状。
诊断
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应的辅助检查,如颅 脑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血液检查、心电图等。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2023版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2023版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国人群中十分常见,严重威胁生命和健康。
为了提高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水平,在2023年版的诊治指南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更新和改进。
本文将就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2023版进行探讨。
一、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准确诊断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根据2023版指南,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需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1. 临床表现:重点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突发性神经系统缺陷症状,如面瘫、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
同时需要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风险因素和家族史。
2. 影像学检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来评估脑卒中的发生和损害程度。
此外,还可以进行血管造影和颅内血流动力学评估等检查。
3. 评分系统:根据国际通用的脑卒中评分标准(如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以判断卒中的程度和预后。
二、治疗2023版指南对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做出了以下更新:1. 神经保护治疗:包括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在内的神经保护性药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用,以恢复梗塞区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减少脑损伤。
2. 血栓切除术:对于合适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血栓切除术。
这项手术可以通过移除血栓来恢复脑供血,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
3. 综合治疗:脑卒中的治疗需要进行全面和综合的管理,包括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康复指导等。
此外,还需进行相关的支持治疗,如消除颅内钠水过多、维持血糖稳定等。
三、康复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2023版指南中对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提出了以下建议:1. 早期康复干预:在早期就开始进行康复干预,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业治疗等,以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技能的恢复。
2.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的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关键。
家人应了解脑卒中的特点和康复需求,并与专业医护人员紧密合作,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治及新进展课后练习答案
2024年医疗卫生行业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神经内科学-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治及新进展课后练习答案目录一、高分辨血管壁MR指导下慢性颈动脉闭塞开通 (1)二、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3)三、卒中后认知障碍干预的新策略 (5)四、卒中恢复期管理的进展与实践 (7)六、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解读 (9)七、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精准抗血小板治疗 (12)八、房性心脏病-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SUS)——一个潜在的重要病因 (14)九、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像学评估 (16)十、CAS并发症处理和围手术期管理 (18)十一、急诊取栓困难路径建立——经桡动脉穿刺 (20)十二、卒中后癫痫的诊断和治疗 (22)十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进展 (24)十四、缺血性脑卒中的脑保护治疗 (26)十五、针刺治疗缺血性卒中研究进展 (28)十六、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抗凝策略与挑战 (30)一、高分辨血管壁MR指导下慢性颈动脉闭塞开通1.高分辨血管壁MR指导下颈动脉闭塞开通的优点是什么()A.建立血管壁完整图像B.减少脑梗死并发症C.明确血肿或溶栓疗法的治疗时态D.对内中膜撕裂如实显示E.评价颅内动脉分支的情况参考答案:A2.慢性颈动脉闭塞最常见病因()A.动脉粥样硬化B.结缔组织疾病C.先天发育异常D.病毒感染E.血管炎参考答案:A3.关于脑动脉血管壁正性重构特征,哪一项表述正确()A.斑块造成的管壁向内扩张B.加重管腔狭窄C.斑块面积<40%血管截面积时,动脉管壁表现为正性重构D.DSA检查可见管腔明显狭窄E.斑块面积>40%血管截面积时,动脉管壁表现为正性重构参考答案:C4.颅内动脉易损斑块在HR-VWI扫描特征表现()A.T1高信号B.T1等信号C.T1低信号D.T1增强斑块无明显强化E.T2加权成像参考答案:A5.慢性颈动脉闭塞临床特异性表现()A.晕厥B.记忆力下降C.偏头痛D.脑卒中E.颈部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参考答案:D二、卒中相关非运动症状多学科管理专家共识解读1.卒中后抑郁在卒中幸存者中的累积发病率为55%A.10%B.15%C.35%D.45%E.55%参考答案:E2.以下哪项是卒中后患者可能出现的常见精神症状?A.头痛B.咳嗽C.情绪低落D.视力模糊E.肌肉疼痛参考答案:C3.急性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内开始胃肠道内营养。
缺血性卒中规范化治疗_课件
对不适合溶栓并经过严格筛选的脑梗死患者 可选用降纤治疗
常用的降纤药物包括: 降纤酶
巴曲酶 安克洛酶 其他降纤制剂
国产降纤酶可改善神经功能, 降低脑卒中复发率,发病6h 内效果更佳,但纤维蛋白原 降至1.3g/L以下时增加了出 血倾向
国内已应用多年,积累了一 定临床经验
国外研究最多的降纤制剂, 但结果尚不一致
• 血压应控制在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 100mmHg。如果收缩压≥180mmHg或者舒张压 ≥100mmHg,应多次检查血压。可酌情选用拉贝洛 尔、乌拉地尔。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临床诊疗规范和医疗质量控制
静脉溶栓:操作规范——溶栓过程
尽可能将患者收 入重症监护病房 或卒中单元进行 监护
抗血小板治疗方案 对象: 缺血性卒中患者 时机: 急诊接诊和(或)收住院48小时内 规范: • 不符合溶栓适应证无禁忌证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
100-300mg/天。急性期后可改为预防剂量(50-150mg/天)。 • 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h后并复查头CT或MRI评价脑内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150万U UK 155 48.14±6.87
治疗后
1d
7d
30d
90d
66.48±23.14* 73.15±23.20* 81.10±20.万U UK 162 47.71±15.69 63.38±24.10 69.29±24.82 78.60±21.24 82.27±19.37
ü 目前认为有效抢救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4.5h 或6h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脑卒中临床诊疗规范和医疗质量控制
对缺血性卒中发病3h内和3-4.5h的患者,应根据适 应征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rtPA溶栓治疗
缺血性脑卒中单元规范化溶栓绿色通道的应用与管理
评估结果: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改善生活质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评估方法:临床评估、影像学评 估、实验室评估
评估意义:为缺血性脑卒中单元 规范化溶栓绿色通道的优化提供 依据
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出血:溶栓治疗可能导致出血,需及时发现并处理 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需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溶栓失败:溶栓治疗可能无法溶解所有血栓,需采取其他措施 脑水肿:溶栓治疗后可能出现脑水肿,需及时处理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意义
提高救治成功率:通过规范化的溶栓治疗,缩短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快速、有效的救治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及时救治可以降低患者的长期护理需求,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优化医疗流程,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定期对溶栓人员 进行培训和考核 ,提高溶栓技能 和意识
建立溶栓数据库 ,对溶栓效果进 行监测和评估, 不断优化溶栓流 程和管理制度
溶栓药物的选择
尿激酶:最常用的溶栓药物之一, 可激活纤溶酶原,使其转化为纤 溶酶,溶解血栓
重组人尿激酶原:新型溶栓药物, 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使其转化 为纤溶酶,溶解血栓
提升医疗体系协 同能力:通过推 广缺血性脑卒中 单元规范化溶栓 绿色通道,加强 了医疗体系内各 部门的协同配合 能力,提高了救 治效率。
促进医疗技术创 新:推广过程中, 不断有新的技术 和管理模式涌现, 推动了医疗技术 的创新和发展。
对社会的影响
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 救治成功率
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绿色通道的未来发展方向
智能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溶栓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救治效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诊治3讲课文档
动脉内溶栓
• 1.发病6h内由大脑中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或对静脉溶 栓无效的患者,经过严格选择后可在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动脉溶栓;对于后循环 动脉闭塞导致的严重脑卒中且不适合静脉溶栓或对静脉溶栓无效的患者,可相 对延长时间窗至24h。
• 2.动脉溶栓后良好的临床预后高度取决于治疗开始时间,应当尽量减少用 药前的延误。
第七页,共54页。
疾病诊断
1. 急性起病 2.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 症状和体征持续24 h以上(溶栓可参照适应证选择患者)
4. 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 5. 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有责任缺血病灶。
第八页,共54页。
病因分型 - CISS分型
第九页,共54页。
• 3. 动脉内溶栓的最佳剂量尚不确定,FDA 尚未批准 rtPA 用于动脉溶栓。
第二十六页,共54页。
动脉溶栓治疗
溶栓前 溶栓后
第二十七页,共54页。
第二十八页,共54页。
血管内机械开通 (支架取栓、血栓抽吸等)
• 1.对谨慎选择的发病时间8h内的严重卒中患者(后循环可酌情延长至 24h),仅推荐在有条件的单位能够在快速影像学指导下,由有经验的神经 介入医师施行血管内机械开通治疗,但改善患者预后的效果尚不肯定,需 要根据患者个体特点决定。
3. 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者,可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 治疗(Ⅲ级推荐,C级证据)。
第三十一页,共54页。
轻型卒中-抗血小板治疗
1.TIA和轻型卒中是最为重要的脑血管病急症,越早期卒中复发风险越高,应该引起高 度重视(I级推荐、C级证据)。
2.具有高卒中复发风险(ABCD2评分≥4分)的急性非心源性TIA或轻型卒 中(NIHSS评分≤3分)急性期患者,应尽早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 治疗21 d(氯吡格雷首日负荷量300mg,随后90d 75mg/d)。此后,氯 吡格雷、阿司匹林均可作为长期二级预防一线用药(I级推荐、A级证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