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管理相关新进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ppt课件

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ppt课件

2. 分析讨论气道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前景。
1. 精细 化程度
提高
未来的气道管理将更 加注重患者的舒适度 和情感需求,如采用 更人性化的操作方式、 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
和安慰。
3. 智能 化发展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气道管理将更加注重 细节和精准度,如采 用更先进的监测设备 和技术,对患者的呼 吸状态进行更精细的
06
临床案例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 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1.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气道管理难点和经验总结;
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气道管理要求高;呼吸道分泌 物难以清除,易引起肺部感染;机械通气易导致呼 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经验总结如下:应加强气道湿 化、吸痰等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注重体位引流、 胸部物理治疗等措施,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合 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针对不同病因采取 相应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通气功能。
在建立人工气道时,医护人 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 择适当的手术方法,如气管 切开术或气管插管术等。同 时,在建立人工气道的过程 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 菌操作原则,以减少感染的 风险。
在建立人工气道后,医护人 员还需要对患者的呼吸道进 行湿化、吸痰等护理措施, 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预防呼 吸道感染。同时,医护人员 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 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确保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5. 患者使用 气管插管时, 使用气管插 管加湿器进 行气道湿化, 以增加湿度。
01
02
03
04
05
3. 掌握正确的机械通气方法。
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对于机械通气方法 的掌握十分重要。正确的机械通气方法 可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首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 呼吸功能状况,选择适当的通气模式和 参数。在通气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 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结果,根据情况 调整通气参数。同时,要注重气道管理 技巧,保持气道的通畅和湿润,避免气 道阻塞和损伤。最后,要根据患者的恢 复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及时停止机械通

气道管理ppt课件

气道管理ppt课件
.
气道管理现状
不重视辅助排痰和体位引流 不重视气道湿化 清理呼吸道无效 错误的吸痰 反流误吸率较高 不正确的使用和管理人工气道 不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手卫生依从性较低
.

气道管理为什么重要 重要性体现在那气些道管方理为面什么重要 当病人的气道出现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
.
气 道 的 结 构(一)
.
气囊上滞留物与VAP的关系
➢ 口咽部细菌定植和误吸是发生VAP重要途径 ➢ 气囊上滞留物优势菌与VAP的下呼吸道分泌物
致病菌高度一致
.
拔管或应急处理时气囊放气的管理
放气前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至关重要。 建议:气囊放气要2个人配合,放气前先吸
净气道、口鼻腔、咽喉部的分泌物,然后由一 人用注射器缓慢放气,另一人再放松气囊同时 及时吸引渗漏的分泌物。
人工气道的种类8
—面罩加气囊辅助通气:双手托下颌法2
.
面罩加气囊辅助通气
是一种气道控制技术
优点:操作及所需设备简单,效果确切
刺激小,易耐受
不易造成损伤
被操作者所熟悉的方法
气管插管前进行预充氧去氮
紧急情况下辅助或控制呼吸
缺点:占用人力资源,难以长时间进行
.
面罩加气囊辅助通气
◆效果判断:胸廓的起伏运动 ◆辅助措施:口咽或鼻咽通气道 ◆并发症:胃膨胀及返流误吸(最严重)
❖ 导管头应在会厌水平之上 ❖ 主要作用:预防舌跟后坠
减少吸痰对鼻黏膜的损伤 可用于清醒患者,颅底骨折禁用 ❖ 合并症:局部黏膜的损伤;鼻窦炎;中耳炎;鼻粘膜压迫性坏死等
.
鼻咽通气道的放置
.
人工气道的种类6
—面罩加气囊辅助通气:单手法
.
人工气道的种类7

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ppt课件

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ppt课件

人工气道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人工气道的理念和实践起源于20世纪初,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气道 技术和材料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发展趋势
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新型人工气道材料、技术和装置不断涌现,如可 塑性硬质插管、声门下吸引等,为危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好的治 疗效果。
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
人工气道的并发症及处理
呼吸道出血
插管过程中可能损伤呼吸道黏 膜,导致出血。应使用止血药
物,必要时重新插管。
呼吸道梗阻
由于痰液、呕吐物等阻塞呼吸 道,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应及 时清理呼吸道,保持通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长期使用呼吸机可能导致肺部 感染。应加强呼吸道护理,定 期更换呼吸机管道,预防感染 。
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教育
1 2
建立良好沟通
强调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沟通的重要性,及时 解答他们的疑问和解决他们的困扰。
教育方式与频次
根据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家属的接受程度,选择适 当的教育方式和频次,确保教育效果。
3
反馈与调整
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反馈,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 式,以提高教育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02
管理
人工气道的建立与维护
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
对于呼吸衰竭、呼吸道梗阻等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是必要的 治疗措施。
人工气道的建立方法
包括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应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人工气道的维护
定期检查气道的通畅度,保持导管固定,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预防感染等。
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管 理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人工气道概述 • 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管理 • 人工气道患者的病情监测 • 人工气道患者的营养与康复 • 人工气道患者的教育与预防 • 人工气道管理的未来展望

气道开放及管理PPT课件

气道开放及管理PPT课件

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学习如何在紧急情况下 与其他医护人员有效沟
通和协作。
紧急情况处理
学习如何应对气道开放 及管理中出现的紧急情 况,如窒息、
04
理论测试
通过考试等方式评估学员对气 道管理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
度。
技能考核
对学员的气道开放及插管等操 作技能进行评估和反馈。
气道开放的适应症
呼吸道异物梗阻
呼吸道痉挛
当呼吸道被异物阻塞时,可能导致呼 吸困难甚至窒息,此时需要进行气道 开放以解除梗阻。
当呼吸道发生痉挛时,可能导致呼吸 困难,此时需要开放气道以缓解痉挛。
呼吸道分泌物潴留
当呼吸道内存在大量痰液、血液等分 泌物时,可能导致呼吸困难,此时需 要开放气道以清除潴留的分泌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氧饱 和度,调节吸入氧气的浓 度,以维持正常的血氧水 平。
吸氧方式的选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 择合适的吸氧方式,如鼻 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
吸氧效果的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 度和生命体征,及时调整 吸氧方式和浓度,确保治 疗效果。
呼吸道湿化管理
保持室内湿度
通过加湿器或洒水等方式,保持 室内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以利
02
气道开放技术
口咽气道开放
总结词
口咽气道开放是一种紧急处理措施,通过放置口咽气道来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 畅。
详细描述
在患者失去意识或呼吸道梗阻的情况下,口咽气道开放能够迅速建立人工气道, 确保患者能够正常呼吸。该方法操作简便,但需要注意避免损伤患者的牙齿和 舌头。
鼻咽气道开放
总结词
鼻咽气道开放是一种通过鼻腔放置气 道的方法,适用于呼吸道梗阻或需要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患者。

危重病人气道管理ppt课件

危重病人气道管理ppt课件

清除气囊滞留物的方法
• 在患者开始吸气时,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 使肺充分膨胀,同时助手放气囊,并在患 者呼气末迅速充气
• 再次吸引口鼻分泌物。此操作反复做2—3 次,直到完全清除气囊上滞留物为止。
作用原理
• 患者开始吸气时,用力挤压简易呼吸器, 使肺充分膨胀的同时放气囊,气囊上分泌 物流向气道内的同时,患者呼气,借助于 胸阔的弹性回缩,产生较大快的呼气流速, 将流下的分泌物冲到气囊上,此时,迅速 充气囊,防止气囊上分泌物流入气道内。 再次吸引口鼻腔分泌物。
• 可选用洗必太漱口液进行口腔及鼻咽腔 的去污。
气道管理的发展趋势
• 专业 呼吸理疗师 • 气道护理专业小组
气囊的管理
气囊充气
人工气道的气囊充气后,压迫在气管壁 上,达到密闭固定的目的,保证潮气量的供 给,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的误吸。
理想的气囊压力应小于毛细血管渗透压 (小于25cmH2O)。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的后果
• 分泌物在声门下 间隙潴留
Hi-Lo Vac Endotracheal Tube
套囊充气管
防止人工气道套管脱出
• 除固定好套管外,应注意患者意识的变化。对 神志清醒的病人讲明插管的意义及需要患者注 意的事项,防止患者自行拔管。对神志不清、 躁动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上肢约束或镇静,防 止套管脱出。
• 患者床旁至少应有一名医生或护士,注意观察 患者体位的变化,头部、四肢的活动度。给患 者变换体位时,应注意调节好呼吸机管道,以 防拉出套管。
吸痰注意事项
• 提倡适时吸痰:即在听到、观察到患者有
痰时及时吸痰。
• 吸痰前后应给高浓度氧,避免吸痰时发生
严重低氧血症。
• 注意无菌操作: 视气管为“血管” !

气道管理PPT课件

气道管理PPT课件

相关性肺炎的防范护理

1、一般护理: 抬高床头、 CPT、 限制探视、 手卫生、 无菌操作、 严格口腔护理、 合理抗生素、 严禁冷凝水倒流
声门下吸引
可持续吸引:压力60-80MMHG
间隙吸引:4H一次,先吸痰(气道、口鼻、
声门下吸引)再低压注入5-10ML无菌生理盐 水冲洗后吸净,反复冲洗至液体清亮为止,
2、人工气道的危害
3、人工气道管理目标
1、人工气道建立方式
1、鼻插管:病人易耐受,可放置较长的时间,
口腔护理方便,但是插管相对较细,弯曲, 易引起鼻窦炎,VAP的发生率高。 2、口插管:插管成功率高,但病人不易耐受, 口腔护理不易。 3、气管切开:能明显减少死腔,减少呼吸功 耗,病人易耐受,并可以进食,留置时间可 以很长,但有一定的创伤。
生理盐水现配现用。
气管切开套管的固定
1、普通布带易被血液、痰液、汗液污染变硬,
最好天天换。
2、松紧度适宜,能放一指为宜 3、可用硅胶带代替
总结
病人其实很少突然恶化,而是我们突然发现
了病人恶化了
早期发现病人处于生命危险状态的重要性 病人的导管相关性肺炎重在预防,且需综合
各种措施
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 吸入气体的过滤
气囊压力的维持
肺部痰液的引流与吸引
一、保证人工气道通畅
人工气道梗阻的特点
1、隐蔽性 2、原因复杂
3、危害严重:潮气量下降,呼吸频率增快
吸呼反比,呼吸作功增加、 呼吸肌疲劳,呼吸产生内源性的PEEP 影响了对病人的评估,尤其在撤机时
一、保证气道通畅
二、减少或延迟VAP的发生: 吸入气体的过滤

气道管理PPT课件

气道管理PPT课件

5cmH2O
2. 呼吸道传染病
SARS 肺结核等
气囊管理与VAP

口咽部的病原体 以及气管插管气 囊上方含有细菌 的分泌物的吸入 是细菌进入下呼 吸道引起HAP与 VAP的重要途径

气体交换场所
支气管 肺
下呼吸道
正常气道的解剖
人工气道的建立

人工气道:当患者自身气道不能行使其正 常功能时,即需要建立人工气 道。 主要目的:1. 维持气道的开放状态 2. 促进痰液引流 3. 进行正压机械通气

人工气道的建立的利弊

利:直接进入下气道
※引流分泌物 ※观察气道病变 ※呼吸机辅助通气,保障有效通气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诊断标准
气管插管并行呼吸机治疗2
出现全身发热 血中白细胞升高 胸部X线检查显示肺部有新增或扩大的阴影面积 经防污染标本
d后
刷采集到的下呼吸道标本细菌定量培养
≥10 cfu.

VAP是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48 h后出现的肺部感染
为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注意:
口咽通气管的结构
主要包括翼缘、牙垫部分、咽弯曲度三部分
口咽通气管的使用 1.
口咽通气管的使用 2.
口咽通气管的使用 3.
口咽通气管的使用
口咽通气管的放置技巧
对于清醒患者,如不配合张口,切勿急于 强行插入或撤出,一定要耐心说服,消除 患者紧张情绪,取得合作 操作中重视与患者交流,按照正确步骤放 置,吸痰时注意鼓励患者做咳痰动作 放置成功后,妥善固定好,以免脱出
气管插管I:\气管插管3D动画(国外)
气管切开管
人工气道位置的确定

气道内?

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ppt课件

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ppt课件

5. 做好气道湿化,保持室内湿度,避免呼吸道干燥。
6.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2. 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和生命体征
危重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呼吸情况和生命体征,如神志、面色、体温、血压、呼吸频率等。其中,神志的改变是最敏感的反应,呼吸的节律、快慢和声音均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呼吸状态。而观察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循环状态。
4. 气道分泌物的清除
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对于维持患者生命和促进康复至关重要。气道管理的方法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给氧和机械通气等。其中,气道分泌物的清除是气道管理的重要环节,可预防呼吸道梗阻和感染。常用的清除方法包括主动咳嗽、拍背、雾化吸入、使用吸痰器和纤维支气管镜等。这些方法可有效清除气道内分泌物,提高危重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4.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危重患者的气道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对于特殊危重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首先,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呼吸频率、气道通畅程度、氧合情况等,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其次,在治疗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持续监测患者的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气道管理的有效性。最后,要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及时修订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3
3. 气管食管瘘
由于肺泡破裂导致气体进入胸腔,可采用胸腔闭式引流等方法治疗。
4
4. 气胸
3. 针对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采用气道湿化、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等措施,避免呼吸道损伤。
1. 呼吸道损伤
确保胃管位置正确、避免误吸等因素,预防窒息的发生。
3. 窒息
0
避免使用诱发支气管痉挛的药物,及时使用解痉药,以缓解支气管痉挛。

《气道管理新进展》PPT课件

《气道管理新进展》PPT课件
Surprisingly Common 术后肺部并发症十分常见
Summary of studies investigating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by surgical site, as per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n 20061
What is their significance in terms of:
– Incidence? 发生率? – Clinical outcomes? 临床结果?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术后肺部并发症
• These complications range from minor, self-limited conditions to major disease states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这些并发症小至自限性疾病,大至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疾病。
Retrospecti 8,930 patients 60 years or older for hip surgery1
针对8930例60岁以上髋部手术患者的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Complication
Incidence 30-day mortality
Disclosure
Mark Procyshyn, RRT is the
Senior Regional Marketing Manager
for Covidien’s Respiratory Division
in Asia.
Outline:
What are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何为术后肺部并发症

气道管理PPT课件

气道管理PPT课件
6
应用解剖—声门
声门由声带(真声带和假声带)和声 门裂构成。 声门裂是指真声带之间的缝隙。 声门是成人(8岁以上)气道最狭窄的 部位,婴儿(出生至1岁)气道最狭 窄部位则是环状软骨。
7
应用解剖—下呼吸道
下呼吸道从声门下喉部至支气管。 1.声门下喉部从声带至环状软骨下缘。 2.气管是纤维肌性管道,从环状软骨至气管隆突,在成人长约10〜12cm,直径约20mm。气 管大约由16〜 20块“U”形软骨支撑,“U”形开口于背侧。在行气 管支气管纤维光镜检查 时,以软骨环后部的缺如作为标记,宜于分辨气管前-后方向。 3.气管在隆突水平又分成左、右主支气管。右主支气 管长约2.5cm,与气管成25°角;左主 支气管长约 5cm,与气管成45°角。
Mallampati 分级愈高插管愈困难,III 级,特别是IV 级属困难气道。该分级是一项综合指标,其结 果受到病人的张口度、舌的大小和活动度以及上腭等其他口内结构和颅颈关节运动的影响。
11
气道评估
2) 甲颏距离(Thyromental distance ) 甲颏距离是头在伸展位时,测量自甲状软骨切迹至下颚尖 端的距离,该距离受许多解剖因素,包括喉位置的影响。 正常值在6.5cm 以上,如果小于6cm气管插管可能会遇到 困难。可以用一种7cm 长的标记物(例如一段铅笔或检查 者手指的适当数目)来测量甲颏距离是否小于6cm。
3) 下颚前伸的能力 下颚前伸的幅度是下颚骨活动性的指标。如果病人的下门齿前伸能超出上门齿,通常气管内插管是 容易的。如果病人前伸下颚时不能使上下门齿对齐,插管可能是困难的。下颚前伸的幅度越大,喉 部的显露就越容易,下颚前伸的幅度小,易发生前位喉(喉头高)而致气管内插管困难。
12
气道评估
4) 寰椎关节的伸展 寰椎关节的伸展度反映头颈运动的幅度,伸展幅度愈大就愈能使口轴接近咽轴和喉轴,在颈 部屈曲和寰椎关节伸展的体位下最易实施喉镜检查。 检查方法:让病人头部向前向下使颈部弯曲并保持此体位不动,然后请病人试着向上扬起脸 来以测试寰椎关节的伸展运动。寰椎关节伸展运动的减少与困难插管有关。

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指南解读PPT课件

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指南解读PPT课件
选择合适的气道管理工具
如喉镜、气管导管、喉罩等,以备快速建立人工气道。
熟练掌握气管插管技术
对于预计可能出现气道问题的患者,应提前准备好气管插管设备和 技术,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进行气管插管。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气道挑战
评估老年患者气道特点
包括口腔、咽喉、气管等结构的变化,以及是否存在慢性疾病、 心肺功能下降等情况。
支气管堵塞器应用
支气管堵塞器可用于单肺通气,便 于手术操作和减少肺部并发症,但 需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其他辅助工具
如纤维支气管镜等,可用于辅助插 管和定位,提高气道管理的准确性 和安全性。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并发症类型
如喉痉挛、支气管痉挛、低氧血症等,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 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加强术前呼吸道准备
如戒烟、深呼吸锻炼、雾化吸入等,以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 生。
谨慎选择麻醉药物和方式
避免使用对呼吸有抑制作用的麻醉药物,尽量选择对呼吸影响较小 的麻醉方式。
肥胖患者困难气道处理方法
提前预见困难气道
对于肥胖患者,应提前预见可能出现的气道问 题,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选择合适的气道管理工具
的气道安全。
03
指南更新的亮点与争议
介绍了新指南中更新的内容,以及针对某些问题存在的争议和讨论。
指南在实践中推广应用前景
01
提高胸外科围手术 期气道管理水平
通过指南的推广和应用,有望提 高临床医生和护士对气道管理的 认识和技能水平。
02
降低胸外科手术并 发症发生率
规范的气道管理有助于减少手术 并发症,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 量。
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4-03-13

重症患者气道管理ppt课件

重症患者气道管理ppt课件

23
经鼻气管插管


易于固定且相对安全
病人多能耐受 易于口腔护理 不会发生病人咬住气管插管的危险 操作较复杂,不易迅速置入导管

使用持管钳将导管气管夹至破裂而需更换导管
24
气管切开


易于固定且安全
多能耐受,适于长期需要人工气道的病人 易于口腔护理 病人可进食 导管较短,管腔较大,易于吸痰
并发症: 咽喉部不适 语音障碍 返流误吸
20
经口气管插管

操作简单,可在紧急情况下直观导管,可置入相对较粗 的导管,吸痰容易并发症少
导管固定不安全,易移位、脱出 清醒病人不易耐受、牙垫增加病人的不适 口腔护理困难

影响吞咽功能,不能经口进食
气囊充气后会阻断发声,影响沟通
21
经口气管插管
插管困难 会厌水肿 颈椎损伤引起呼吸道受损者 咽喉骨折
27
主要内容

1.概述
2.气道评估
3.人工气道的类型 4.人工气道的管理 5.紧急情况的处理


解剖死腔相对减少,气道阻力小
易于鼻咽部分泌物的引流
25
气管切开


操作复杂,创伤较大
局部伤口需特殊护理 痊愈后颈部留有瘢痕 并发症多 出血 短期内不能撤出人工气 道的患者应尽早选择或 更换为气管切开!!!

皮下气肿
纵膈气肿 气胸 切口感染
26
环甲膜穿刺


紧急情况

自然气道:自然气道有发音、湿润、防止误吸、咳嗽以及维 护气管的功能。

人工气道: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 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

气道管理 ppt课件

气道管理  ppt课件

PPT课件
13
确保气道通畅- 3、建立人工气道
危害 1、人工气道的建立削弱了正常的气道防
御微生物进入下呼吸道的机制
2、人工气道的存在使得咳嗽的效率下降
3、人工气道的存在影响了病人的交流能力
PPT课件
14
二、吸入气的湿化
PPT课件
15
吸入气体湿化的重要性
何时需要将吸入气体湿化
氧疗、无创通气、人工气道-鼻插管、口插管、气管切开
特别对于那些营养不良灌注差的病人 压力过低则气囊上方的分泌物易进入下呼
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现在通用的高容积、低压气囊不需要定时
放气减压 气囊压力已够但仍出现漏气,应观察套管
的位置及气道压力值
PPT课件
37
PPT课件
38
气囊压力与容积曲线
PPT课件
39
气囊测压表图片
两张
PPT课件
40
预防VAP 循证医学建议
PPT课件
18
气道湿化的重要性
PPT课件
19
痰(血)痂
PPT课件
20
吸入气湿化 正常的湿化机制
温度-37℃ 湿度-100 % 含水量-44mg/L
PPT课件
21
湿化的实现
非加热湿化器 热湿交换器(HME)
加热湿化器(HH)
雾化
PPT课件
22
加热湿化器
将无菌水加热,产生水蒸汽,与吸入气 体进行混合,从而达到对吸入气体进行 加温、加湿的目的。现代呼吸机上多装 有电热恒温蒸汽发生器,其湿化效率受 到吸入气的量、气水接触面积和接触时 间、水温等因素的影响。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呼吸道管理ppt课件

呼吸道管理ppt课件

ppt课件.
40
方法
A.拍背
在背部垫一块毛巾,避免局部皮肤刺激 和受损。操作者有节奏地用屈曲的手掌或 扣击器扣击正在作体位引流肺段的胸壁。
每个肺段拍3—5分钟。避开锁骨、脊 椎或游离肋骨。
ppt课件.
41
B.胸壁振动:
将双手置于胸壁并适当加压,给予 快速振动。嘱病人作深呼吸,在吸气末 开始振动直至呼气末,周而复始。此手 法对移动分泌物进入主呼吸道非常有效。
8
吸痰的禁忌症
有插管指征者,应尽快插管, 然后再吸痰。
ppt课件.
9
㈠ 口鼻腔吸痰法
病人准备: ➢ 听诊肺部,观察有无吸痰指征,决定
是否需吸痰。 ➢ 将病儿置于头高斜坡卧位(有禁忌症
除外)。这种体位有利于病儿咳嗽、 排痰。 ➢ 病情严重者,应给予脉氧饱和度监测。
ppt课件.
10
吸痰器负压选择
新生儿 60-80mmHg (0.008~0.012 MPa) 婴儿 80-100mmHg (0.012 ~ 0.013MPa) 儿 童 100~120mmHg (0.013 ~ 0.016MPa) 年长儿 100~150mmHg (0.013 ~ 0.02MPa)
• 病人不合作,镇静药未给或不足,未给予 上肢约束。
• 据国外研究,意外脱管与护士人力无显著
关系
ppt课件.
60
后果
• 导管滑入一侧支气管,以右侧支气 管多见。
• 导管脱出 • 导管滑入食道
ppt课件.
61
预防及处理
• 每班交接导管外露长度 • 吸痰及护理处置后,再次测量外露长度 • 妥善固定导管。及时更换浸湿的胶布
ppt课件.
38
引导性咳嗽的最佳体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