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同步教程:比的认识和意义人教版(无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和意义。
2.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比进行数值比较。
4.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比的概念,了解比的意义。
2.学会运用比进行数值比较。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比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2.理解多种情境下比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比的概念和意义的图例,以及比较大小的实例。
2.教具:比较用具、数字卡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3.课堂环境:保证课堂秩序,便于学生专心听讲。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比喻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2.讲解比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讨论比的实际意义。
3.给学生一些例子,让他们通过比的方法进行大小比较。
4.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些比较大小的问题,强化学生对比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确保学生掌握了比的概念。
2.继续讲解比的应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比进行大小比较。
3.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实际问题,要求运用比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4.总结:归纳比的意义和应用,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应用。
六、课堂练习1.比较以下各组数的大小:2和3,5和7,10和15。
2.小明今天跑了1.2公里,小华跑了0.8公里,问谁跑得更远?3.用比的方法判断以下两个图形的大小:△ABC 和△DFE。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未能完成的题目。
2.观察生活中的大小比较,并用比的方式进行描述。
3.思考如何用比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你和朋友一起完成了一项任务,你完成的部分是他的2倍,你们完成的任务谁更多?八、教学反思1.通过本课程,学生是否掌握了比的概念和意义?2.学生在运用比进行问题解决时是否灵活?3.对于学生的反馈和问题,下节课应该如何调整教学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过程、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反思等内容,希望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比的意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比的意义(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为您呈现一份关于“比的意义”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出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为第117页的“比的意义”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比的定义、比号、前项、后项、比值等概念的引入和理解,以及比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比的含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进行比的运算,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的含义的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教学重点:比的定义,比号、前项、后项、比值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出比的概念。
例如:“小明跑得比小红快,小明和小红的速度比是多少?”2. 概念讲解:讲解比的定义,比号、前项、后项、比值的概念,以及比的基本性质。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比的运算方法,以及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4. 随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比的运算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定义:前项÷ 后项 = 比值比的基本性质:(1)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比的前项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后项也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3)比的前项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后项也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本第118页的练习题13。
答案:1. 2:32. 4:53. 6:78:12、15:20、21:35。
答案:8:12 = 2:315:20 = 3:421:35 = 3:5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比的含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何进行改进?拓展延伸:比的意义不仅可以运用在数学中,还可以运用在其他学科和生活中,比如物理学中的速度、浓度等概念,都可以用比来表示。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人教新课标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一、教材背景本教案是根据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而成,主要围绕着“比”的概念展开教学。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到比的意义、比的表示方法以及比的运算等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定义,理解比的意义。
2.学会用不同方式表示比。
3.能够进行简单的比的计算。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教师准备课件,包括比的实际应用案例等3.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材料四、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比是一种比较两个量大小的关系,用“:”表示,例如4:5表示4和5的比。
2. 比的意义比是衡量两个量之间大小关系的工具,可以用来比较大小、计算增长或减少的数量等。
3. 表示比的不同方式比可以用分数、小数、百分数等形式来表示,通过不同方式表示比可以更灵活地进行计算。
4. 比的运算比的运算包括比的简化、比的加减乘除等操作,学生需要掌握各种运算规则。
五、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比的概念。
2.讲解:介绍比的定义、意义和表示方法。
3.练习:让学生进行比的计算练习。
4.拓展: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练习。
六、教学效果评价通过作业、小测、课堂练习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比概念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本次《比的意义》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知识点。
如果还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比的意义。
2、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
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关键:理解一个比中各部分量的关系。
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1、导语:神话总是在人们期待中变成现实,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那精彩的一幕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请同学们把书轻翻到第43页看书中的插图。
此时画面中航天英雄杨利伟向人们展示联合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师:这两面国旗都是长375px、宽250px,根据这两个条件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的关系呢?生自由汇报:①15÷10 表示长是宽的几倍。
②10÷15 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③15-10 表示长比宽多多少?或宽比长少多少?教师小结:表示这样的两个数量关系可以用减法,也可以用除法。
在用除法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还可以用比的方式。
怎么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知识。
板书:比的意义2、出示学习目标:⑴理解比的意义。
⑵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
⑶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
二、解决问题(一)、出示自学提示:⑴看书自学第43----44页,思考:什么是比?你能结合书中的例子谈谈你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吗?⑵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怎样求比值呢?用序号①②③……标出你学会的内容。
⑶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二)、学生自学汇报1、师:15÷10表示什么?(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10÷15表示什么?也可以说成谁与谁的比呢?生: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教师小结:长和宽表示长度,是同类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比的意义》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学会比大小的判断和比值对比。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练、分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团结合作的宝贵品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比的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比的概念和比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比的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比的概念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分享日常生活中的比的例子,引出比的概念,并和学生一起探讨比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2. 理论学习1.给出几组比的示例,让学生观察、比较,并找出规律。
2.介绍比的符号表示方法和比的大小判断方法。
3.引导学生运用比的方法做几道练习题,巩固理论知识。
3. 拓展应用1.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比的概念来解决。
2.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讨比的应用,分享解题思路。
4.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比的知识和方法,强化记忆。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要激发学生对比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达到真正掌握比的意义和应用的目的。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2.思考日常生活中的新例子,应用比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3.预习下节课内容,做好知识的复习准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对比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比大小的判断方法,并能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
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情况:(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这种倍数关系,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比”来表示。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一)同类量的比师:刚才我们用“15÷10”表示长是宽的多少倍,可以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记作15:10。
那么,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怎样用比表示它们的关系呢?(可以说成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记作10:15。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学会用常见的比例表示比的关系。
2.掌握比的大小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推断。
3.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的认识,解决相关问题。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比较、推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比的概念和基本定义。
2.掌握比的大小关系,学会用比例表示。
3.训练学生将比的认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难点1.比例的转化和运用。
2.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培养。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比例的图示和实际例题。
2.课堂教具:尺子、书本、糖果盒等。
3.学生练习册和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比,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比的概念。
2. 讲解1.介绍比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比。
2.讲解比的大小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比例的大小。
3.展示比例的具体表示方法,让学生掌握用分数、百分数表示比的技巧。
3. 练习1.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练习,巩固比的大小关系。
2.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问题,让他们尝试将比的认识应用到更多领域。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比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比的练习题。
2.思考并解决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写出解题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帮助学生打好比的基础,但在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仍需继续加强。
下节课将更加注重实际问题的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认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一:2022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2022(秋)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二: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想一想,我们怎样求两人的速度?(二)、理解比的意义1、刚才我们已经得出了不少的比,仔细观察一下例2中的比:900比15,900比2022及例1中的2比3,3比2等等,你觉得比又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什么样的关系呢(板书: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相除)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再引导:例1中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例2中的比表示路程÷时间,不管是例1、例2还是练习中的比都表示两个数相除。
所以两个数的比到底表示两个数的什么关系?(板书:一种相除关系)(三)、认识“比值”、及与“比”的区别:1、明确了比的意义,我们一起来算一算,上述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多少?我们把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说说这几个比值分别表示什么?3、讨论:同学们觉得比与比值的区别在哪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的一种关系,由前项、比号、后项组成。
比值表示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分数、小数或整数。
)(四)、“试一试”1、完成“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教师介绍: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例如,2∶3除了写成这种形式以外,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比:3/2。
(板书:3/2)注意这时应把它看成是一个比,而不是分数,所以先写比的前项,再写横线表示比,最后写后项,仍应读作3比2。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与反思第【1】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读、会写、会求比值。
2、理解并掌握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2、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演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我们来到学校后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是什么?生:(齐说)升国旗。
师:是呀,五星红旗是我们祖国的尊严和荣誉的象征,我们每一位中国人都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老师手中也有一面红旗(出示红旗),瞧,五星红旗是如此的灿烂、如此的美丽,但你知道吗?它还蕴藏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你想了解它吗?老师告诉你:它的长为3米,宽为2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又如何解答?生1:我能求出五星红旗的周长。
生2:我能求出五星红旗的面积。
生3:我能求出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很好,有哪些是表示倍数关系的呢?学生说后,老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2=1 2÷3=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倍数关系。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关系,是什么呢?板书标题:比二、自主探究,团结合作。
师:比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生1:比表示一场比赛的比分。
生2: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生3: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又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比关系。
师:你说得非常好,老师同意你的观点,既然比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这道题中有哪两个量?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学生分组讨论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完成板书:长与宽的比是3比 2 = 3 ÷ 2 = 1 宽与长的比是2比 3 = 2 ÷ 3 = 师:在日常生活中,对两个量进行比较的例子有很多(投影出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的求出比值;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数学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体会变中有不变的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展示这样两个问题。
1.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160km,汽车行驶100分钟可以到达,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二)探索新知播放“天宫一号”发射过程视频。
出示教材情境图:杨利伟在飞船内展示国旗提问:这面国旗就是杨利伟叔叔展示的国旗,长15 cm,宽10 cm。
比较这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预设1:长比宽多几厘米宽比长少几厘米15-10=5(cm)预设2:长是宽的几倍15÷10预设3: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追问1: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
请同学们想一想,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怎么说追问2: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能随便调换两个数字的顺序吗介绍“神州”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引导学生用比来表示。
提问:比较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
预设:相同点,都用除法,又都能说成几比几。
不同点,第一个例子中的比是同类量的比,第二个例子中的比是不同类量的比,不同类量的比得到的是一种新的量如路程和时间的比表示的是速度。
比的意义(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意义(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
教学难点:1. 比的概念的理解。
2. 比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2.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比较大小的方法?”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比较大小的工具——比。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比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2.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比的性质。
3. 讲解比的运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
三、课堂练习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五、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作业内容:教材P36页练习题1-3题。
板书设计:比的意义1. 比的概念2. 比的基本性质3. 比的运用作业设计:1. 教材P36页练习题1-3题。
2.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7页,了解比的更多知识。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的概念、基本性质和运用,使学生掌握了比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比的意义》(教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比的基本概念。比是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它是表示两个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比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的定义和比的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
小明和小华的身高比是5:6,如果小明的身高是1.5米,那么小华的身高是多少?
解答:
根据身高比5:6,可以得出以下比例关系:
小明身高/小华身高= 5 / 6
将小明身高1.5米代入上式,解得小华身高:
1.5 /小华身高= 5 / 6
小华身高= 1.5 × (6 / 5) = 1.8米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比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比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学应用的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比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抽象出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本质属性,培养数学抽象能力;运用比的性质进行逻辑推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构建比的应用模型,加强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理解,发展数学建模素养;同时,通过实践练习,增强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的素养。课程强调在探索比的意义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促进思维品质的提升,与新课标要求相契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认识》人教版教学内容《比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中的一个重要章节。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比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包括:1. 比的定义:理解比是表示两个数量关系的数学用语,掌握比的形式和意义。
2. 比的计算:学习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和运用。
3. 比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运用比的知识。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比的定义,学会比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热情。
教学难点1. 比的定义:理解比的概念,明确比的意义。
2. 比的计算: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熟练运用比的计算方法。
3. 比的应用:将比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黑板、粉笔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比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比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3. 比的计算: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4. 比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运用比的知识。
5. 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板书设计1. 《比的认识》2. 目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巩固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拓展练习:完成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比的知识进行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比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比的知识。
《比的意义》(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比的意义》(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主题为《比的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学会用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比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意义,并能够运用比进行大小比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难点:1. 比的概念及其意义;2. 比的大小比较方法;3. 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比的应用,引发学生思考比的意义。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比的情况?比的含义是什么?2. 探究新知-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比的概念和意义。
- 各小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案例分析- 通过PPT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比进行大小比较。
-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案例,总结比的大小比较方法。
4. 实践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比的概念和意义。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交流。
6. 课后作业-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 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比的意义》一、比的概念二、比的意义三、比的大小比较方法四、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中,哪个数与另一个数的比最大?2. 填空题:请用比表示下列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并比较大小。
3. 应用题:请运用比解决下列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比的概念和意义,学会了用比进行大小比较。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意义》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比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以及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分数等基础知识,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对比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需要通过实例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知道比的含义和用途。
2.让学生掌握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能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
2.教学难点:求比和化简比的应用,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通过实例讲解、小组讨论、练习巩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涵盖比的概念、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的PPT。
2.实例: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讲解和练习。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甲车和乙车同时出发,甲车每小时行驶60公里,乙车每小时行驶80公里,问甲车追上乙车需要多少时间?2.呈现(15分钟)通过PPT讲解比的概念,介绍比的含义和用途。
讲解求比和化简比的方法,并用实例进行演示。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比的概念求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引导他们发现三者之间的联系。
举例说明如何将比、除法、分数相互转化。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第1课时 比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及意义。
2.能够用自己的言语简单解释比的含义。
3.能够根据实际情境进行简单的比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的概念及简单比的判断。
难点:通过实际情境理解比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2.教具:小组练习题、比较实物。
3.备课内容:巩固比的概念,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比较情境。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两个不同大小的水杯,请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引出比的概念。
比如:“大的水杯和小的水杯,哪个更大?这个过程就是在进行比较,我们称之为比。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理解比的概念。
比如:“比就是用来描述两个或多个物体或量之间大小的关系。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练习题,自行判断大小并展示答案。
如:“1. 小明身高1.3米,小红身高1.2米,小明比小红高的用‘大’表示。
”教师进行引导和点评。
4.拓展(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类比。
如:“比如说,你今天的早餐和昨天的早餐,你觉得哪个更丰盛?”5.总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比的概念及意义,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实际生活中的比较情境为载体,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及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学生的活跃性很高,但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大小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需要在后续课程中进行加强。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记录两个物体或量的比较情况。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及意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同步教程:《比的认识和意义》 人教版
知识导入(进入美妙的世界啦~)(一)比的意义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比的意义比: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
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
例:路程÷速度=时间。
知识点二:比的读、写法授课 教师上课 时间第( )次课 课时: 3 课时教学 课题比的认识和意义 教学 目标1、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2、比的各部分名称3、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 重点/ 难点 重点: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难点: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区别“化简比”和求“比值”课后 作业根据学生的上课情况布置1、比的符号:“:”表示,叫做比号2、比的写法:两个数相除改写成比的形式,有规范的写法,即改写成带有“:”的形式或分数形式,而且这两种形式之间可以互相改写。
例如:15比7记作15:7或7153、比的读法:两种形式的比,都读作几比几,如15:7读作15比7,呈现为分数形式的715仍读作“15比7”知识点三:比的各部分名称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15 : 10 = 15÷10= 23 ∶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思考:比的前项和后项能随便交换位置吗?为什么?注意:1、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2、在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1: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知识点四: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1、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区别(1)意义不同:比是表示两个量(或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则是一个数 (2)结果表达不同:除法一般要求出商;比只有要求计算比值时才通过计算求商;分数本身就是一个数值※2、三者之间的关系【a b a b a =÷=:】【题型一、比的意义】【例】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认识》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认识》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比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比例、百分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比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激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理解比的意义。
2.学会求比值,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2.求比值的方法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比的概念和意义。
2.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比的应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例子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探究和学习。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明跑50米用时30秒,小红跑40米用时20秒,他们谁跑得快?”让学生尝试用比来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比可以用来比较两个量的快慢。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呈现一些比的实例,如:苹果和香蕉的比、钟表的时针和分针的比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比的含义是什么?比的值是如何求得的?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比的实例,让学生独立求出比的值,并进行解答。
如:给出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求长和宽的比值。
教师及时进行指导和反馈。
巩固(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解决。
如:一瓶饮料有500毫升,喝了300毫升,还剩多少毫升?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进行解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的意义》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比的关系;2.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进行比较大小的运算;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的概念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1.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逻辑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比的概念及比较大小的方法;2.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理解比的含义,不仅是数值大小的关系,还包括其他方面的比较;2.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复杂问题。
三、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教学PPT、示例题目等;2.板书工具:彩色笔、粉笔等;3.教具:尺子、计算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内容,提出带有比较关键词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比的意义。
2. 概念讲解1.引导学生回顾“比”的概念:比就是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2.通过示例和图片解释比的含义;3.讲解比较大小的方法,包括小于、大于、等于的判断;4.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
3. 练习与巩固1.让学生进行比较大小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2.带领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比的概念进行分析和解答;3.个别辅导,帮助掌握较难的内容。
4. 拓展应用1.给学生出示一些新颖的问题,让他们运用比的概念思考解决方法;2.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比的概念,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比的概念和意义,能够熟练运用比的概念解决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应用。
六、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2.查找生活中的例子,描述比的关系,写成一篇小文章。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于比的概念理解程度不同,有些学生对比的含义理解比较困难,需要加强讲解和巩固。
下节课将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对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同步教案
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六(一)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2.张老师买10kg苹果花了70元钱,每千克苹果多少钱?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天宫一号”发射过程视频。
师:看完这段视频,你的心情是怎么样?(如没有视频,可用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杨利伟在飞船中展示国旗)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师:这面国旗,长375px,宽250px,比较这面国旗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课件出示学生可能想到的两种表示方法,参考课本第48页。
)3、导入新知,揭示课题。
师: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
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板书课题:比的意义)4、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和后项顺序不能随便调换。
师:刚才我们用15÷10来表示长是宽的几倍,我们又可以把它们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请同学们想一想,10÷15表示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又可以怎么说呢?(课件点击出现,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和长的比是10比15)师:15比10和10比15一样吗?能随便调换两个数字的顺序吗?(引导学生理解前后项互换后表示的意义不一样)5、教学不同类量相除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师:“神舟”五号进入轨道后,在距地350km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饶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km。
那么飞船进入轨道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课件出示题目)生列式:师板书:42252÷90师: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路程和时间的比是42252比70. (课件出示这段话)6、引导归纳比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课教师 上课时间第( )次课 共( )次课课时:3课时教学课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比的认识和意义+复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能力目标:比的各部分名称;情感态度价值观: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区别“化简比”和求“比值”; 难点:.比的化简计算。
知识导入(进入美妙的世界啦~)(一)比的认识和意义知识梳理知识点一:比的意义比:两个数相除也叫两个数的比。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用分数表示,但仍读几比几。
注:210=15,表示比读5比1;10:2=5,是比值,比值是一个数,可以是整数,分数,也可以是小数。
比可以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
也可以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
例:路程/速度=时间。
例题精讲【例1】一面红旗,长3分米,宽2分米。
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3÷2=23 = 2112÷3= 32(1)3÷2表示什么?长是宽的几倍也可以说成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长和宽的比是3比2表示什么?(2)2÷3表示什么?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是谁和谁在比?是几比几?宽和长的比是2比3表示什么?【变式1】有5个红球和10个白球,求红球是白球的几分之几,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求白球是红球的几倍,怎么算?也可以怎么说?【例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1)求的是什么?谁除以谁?也就是谁和谁进行比较?(2)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表示什么?(3)思考:单价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工作效率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商可以说成是谁和谁的比?【变式2】(1)学校里有10棵杨树,7棵柳树,杨树和柳树棵数的比是(),柳树和杨树棵树的比是()(2)小华用2分钟口算了50道题,小华口算的题量和所用时间的比是()。
(3)学校食堂买20千克青菜,用了10元钱;买了30千克萝卜,用了42元钱;买萝卜和青菜数量的比是( ),青菜和萝卜单价的比是( )。
#(4)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3,乙数和丙数的比是4:5.甲数和丙数的比是( ) (5)若A ÷B =5(A 、B 都不等于0)则A :B =( ):( ) 若A =B (A 、B 都不等于0) 则A :B =( ):( )知识点二:比各部分名称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15 : 10 = 15÷10= 23∶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思考:比的前项和后项能随便交换位置吗?为什么?注意:1、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可以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2、在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1:0等,这只是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
【例1】 9﹕8中,9是比的( )项,8是比的( )项,比值是( )。
【变式1】(1)一个比的后项是5,比值是21,则比的前项是( ) (2)比的( )不能为零。
A 前项B 后项C 比值D 无法确定知识点三:比的性质(化简比的依据)1、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事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根据比的性质可以把比值化成最简整数比)【例1】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5:10 180:120 9261: 0.75:2【变式1】(1)、 5:6的后项加上30,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应加上( )(2)、有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的比是2:3,十位上的数加上2,就和个位上的数相等,这个两位数是( ) 化简比的方法:1、 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2、 两个分数的比,用前项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再按化简整数比的方法来化简。
3、 两个小数的比,向右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也是先化成整数比。
4、当一个比的前后项不是整数时,把比的前后项扩大成整数在化成最简整数比。
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例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1)35:28 (2)4:20 (3)56:52【变式2】(1)求比值:2:40.3:0.023321:1130.21:6.3(2)比的前项乘3,后项除以3,比值( )A. 不变B. 扩大到原来的3倍C. 扩大到原来的6倍D. 扩大到原来的9倍 (3)甲数比乙数多41,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比值是( )。
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在于:1、意义不同。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计算方法不同。
求比值是用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
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对比进行变形,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3、计算结果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
它有三种表示形式,即整数、小数或分数,如例1中的比值是1、0.2、3。
化简比的结果是最简单的整数比,仍是一个比。
如例2中的最简比是5:4、3:1。
一、填空1、( ),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 )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 )叫做比值。
3、16:20=32:( ) =( )÷10 =()4=()80=1.6( ) =( ):0.24、在比23:134中,若前项增加4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扩大到原来的( )倍5、一杯糖水,糖的质量占糖水的质量的301,糖与糖水的质量比是( ) 6、 500克:1.5千克化成最简比是( ) 7、20kg :0.2t 的比值是( )8、在100克水中加入10克盐,盐和盐水的比是( )。
9、一列火车3小时行驶540千米,火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比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10、三角形三个内角比是3:5:2,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12、甲数相当于乙数的9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乙数与甲数的比是( )。
13、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81,三好学生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14、白兔只数的31与黑兔相等。
白兔与黑兔的比是( ),白兔与黑兔的比是( )二、选择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32,比值(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2、32:910的比值是( ),最简整数比是( )。
A 2720B 35C 53 D 3:53、在8:9中,如果前项增加16,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 )。
A 增加16 B 乘2 C 不变 D 无法确定4、糖占糖水的51,糖与水的比是( )A 1:5B 1:4C 1:6D 无法确定 三、判断 1、54可以读作“6比7”。
……………………………………………………( )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 3、比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性质是一致的。
………………………………( ) 4、10克盐溶解在100克水中,这时盐和盐水的比是1:10。
……………( )5、比的前项乘5,后项除以51。
比值不变。
………………………………( )6、男生比女生多52,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是7:5. ………………………( )7、59既可以看作分数,也可以看成一个比。
………………………………( )8、“宽是长的几分之几”与“宽与长的比”,意义相同,结果表达形不同。
( ) 四、求比值31:65 32:910 0.75:41 0.6:522、化简35:45 360:450 0.3:0.15 54: 32五、解决问题1、六年级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2倍,写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5米,小红身高1米25厘米。
写出小红与小明身高的比,并化简。
3、商店六月份与七月份销售额的比是5:6,七月份销售3000万元。
六月份销售多少万元?4、甲工程队有150名工人,甲乙两个工程队人数比是3:2。
乙工程队有多少工人?5、两个正方形边长的比是5:3,周长的比是(),面积的比是()。
6、学校航模队有男生20人,女生15人。
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写出男生与女生人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再求比值。
7、图书角中文艺书与故事书本数比是3:5,文艺书本数是故事书的几分之几?如果故事书有60本,文艺书有多少本?8、甲、乙两包糖的块数比是4:1,如果从甲包取出13块糖放入乙包中,甲、乙两包糖的块数比为7:5,那么原来两包糖各有多少块?9、师徒两人加工一种零件,在相同的时间内,师徒加工零件的个数比为3:2,且师傅比徒弟多加工30个,那么师徒两人各加工多少个零件?回顾小结(一日悟一理,日久而成学)一、方法小结:二、本节课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三、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