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13年概述
《教育学原理》
依据。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促进教育评价的科学化
02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评价更加科学、客观和准确,
提高评价的效度和信度。
教育评价与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相互促进
03
教育评价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在实践中相互促进,不断完善和
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课程是教学的基础
课程为教学提供了内容和目标,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
教学是课程的实施过程,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课程与教学的相互作用
课程与教学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课程的设置和改革必须以教学为基础,而教学的改进和优化也必须以 课程为依据。同时,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也是动态的,随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
04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的概念与类型
课程的概念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 和组织的学习内容、活动和经验的总 和,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课程可分为多 种类型,如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 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 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等。
教学论的基本原理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经历了从萌芽到形成、再到不断发展的历程。在古代 ,教育思想散见于哲学、政治、伦理等著作中;近代以来, 随着教育实践的丰富和教育科学的发展,教育学逐渐从其他 学科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及其规律。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心理 现象和生理现象等;教育规律则是教育现象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
教育学的任务
教育学的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改革。具体来说,它 包括描述和解释教育现象,预测和控制教育过程,以及探究和实现教育的最优 化。
333教育综合之教育学原理
333教育综合内容整理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学概述第二章教育的概念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第五章教育的目的第六章教育制度第七章课程第八章教学(上)第九章教学(下)第十章德育第十一章班主任第十二章教师第十三章学校管理第一章教育学的概述一、研究对象与任务1.研究对象(名词解释):教育学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2.研究任务(简答):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在于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认识教育本质,揭示教育的规律,并在揭示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3.教育学(名词解释):①教育学顾名思义就是关于教育的学问,是一门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社会科学。
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对象,但又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成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③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教育的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④学习教育学,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的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一定的教育理念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那种认为不学教育学也能教书和做好教育工作的想法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工作质量。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阶段(看书了解即可,不用背)三、几种教育学(第1、3种重点背,2、4、5简单看)1.实验教育学(重点背):①实验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
1901年,德国教育家梅伊曼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称为“实验教育学”。
1907年教育家拉伊又出版了《实验教育学》一书,系统地阐述实验教育思想。
②基本观点:第一,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第二,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第三,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第四,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分依据。
考研教育学原理结构
考研教育学原理结构
一、教育学的概述
1.1教育学定义和分类
1.2教育学的发展历史
1.3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任务
1.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2.1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2.2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2.3社会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2.4教育学的学科范式
三、教育学的基本观念
3.1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3.2教育的起源和发展
3.3教育的社会功能
3.4教育的内在动力
四、教育学的基本原理
4.1教育的普遍规律
4.2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规律
4.3教育的基本过程
4.4教育的基本要素
五、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5.1实证研究方法
5.2比较研究方法
5.3历史研究方法
5.4质性研究方法
六、教育学的发展动态
6.1教育学的国内发展动态
6.2教育学的国际发展动态
6.3教育学的前沿研究领域
6.4教育学的未来趋势
以上是一个大致的结构,实际写作时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进行适当的
调整和拓展。
每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进行详细的阐述,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
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和具有说服力。
同时,文章的结
论部分可以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对教育学未来发展的看法,
以展示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总体来说,要注意文章的逻辑性、连贯性和
条理性,确保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紧密,使整篇文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024版教育学原理完整版
按照知识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安 排教学内容顺序和呈现方式,形成有机 联系的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实践
教学方法创新
探索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样 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 动性。
教学手段实践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 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效 率。同时,关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 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发挥各自优势。
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构建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注重全面性、发展性、过程性和多 元性。
质量保障措施
包括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强化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以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质量监测与评估
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监测与评估体系,对教育教学质量进行定期监测 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主要流派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教育学可以分为不同的流派,如实用主 义教育学、制度教育学、文化教育学、生活教育学等。这些流 派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有着不同的主张和 实践。
教育学在现代社会中应用与价值
应用领域
教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个 领域。同时,教育学也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和融合,形成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分 支。
智能辅导与答疑
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智能辅导和答疑系统,为学习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学习帮助和支 持。
教育机器人应用
教育机器人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课堂秩序、与学习者进行互动交流等,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丰富、有 趣的学习体验。同时,教育机器人还可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 果。
班级组织结构优化策略
教育原理考试知识点总结
教育原理考试知识点总结一、教育原理的基本概念1. 教育原理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原理是针对教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和原则的总结和概括,是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体系。
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2. 教育原理的基本任务教育原理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和规范教育实践,为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3. 教育原理的发展历程教育原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古代教育思想、近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思想的演进和发展。
从传统的“仁者爱人”到现代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
二、教育学科的特点和分类1. 教育学科的特点教育学科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促进社会进步为使命。
2. 教育学科的分类教育学科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二是一般教育学与专业教育学。
三、教育思想流派及其代表人物1. 传统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老子主要观点:强调道德教育和修身养性,主张德行教育和性情教育。
2. 德国教育思想代表人物:赫尔巴特、赫希、李斯、杜威主要观点:重视教师的作用和学生的活动,提出了“精心教育”的理念。
3. 苏联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列宁、托尔斯泰、杜钦主要观点:强调劳动教育和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出了“劳动使人人格化”的观点。
4. 美国教育思想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桑德尔主要观点:重视实用教育和社会适应能力,关注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发展。
5. 中国现代教育思想代表人物:陶行知、张孝骞、罗家伦、冯玉祥主要观点: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出了“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理念。
四、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观1. 教育目的的概念与分类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导向和目标,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
它可以分为个体教育目的和社会教育目的两大类。
2. 教育价值观的基本类型教育价值观包括理论价值观和实践价值观两种类型。
前者主要指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后者主要指教育的效果和影响。
3. 教育目的与价值观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实现教育价值观的途径和条件,教育价值观是指导和规范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原理ppt课件绪论
随着社会对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增加,教育 学将更加注重研究和推进个性化教育,以 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发展。
在未来的教育学发展中,教育公平和教育 质量将更加受到关注和重视,以实现教育 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03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教育
01
广义的教育
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体健康及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包括家庭
教育学原理
目录
• 教育学原理概述 • 教育学原理的发展历程 • 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 •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方法
01
教育学原理概述
教育学原理的定义
教育学原理是指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它主要探讨教育的基 本理论问题,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以教育学的一般原理为基础,进一步探 讨教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等基本问题,从而形成对教育的全面、深刻的 认识。
的紧密结合,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研究对象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具体包括教 育的本质、目的、过程、方法、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范围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到各级各类教育,包 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此外,教 育学原理还涉及到教育与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关系, 以及教育的历史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域更加广泛,研究方法更加多样。
教育学原理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
教育学将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学科 进一步交叉融合,拓展研究领域和视野。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教 育学将更加注重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提 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1.教育学的定义和特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的科学,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2.教育学的目的和任务:教育学的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合格公民和有创造力的人才。
教育学的任务是研究和探索教育发展规律,总结和提炼教育经验,为实践指导提供理论支持。
3.教育过程和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育评价的进行等。
教育内容是指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知识体系,根据不同的教育阶段和学科领域,教育内容有所不同。
5.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心理规律和心理过程的科学,它包括学习理论、智力发展、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6.教育方法和教学评价:教育方法是指实施教育活动的方式和手段,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等。
教学评价是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评估和判断,它有助于改进教育质量和提高教育效果。
7.教育制度和教育:教育制度是指教育组织和管理的体系和制度,包括学制、课程安排、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是指对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社会变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9.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的学科,它关注教育成本和效益的关系。
以上是教育学原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它们构成了教育学的核心内容
和基本理论。
教育学原理的研究和应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和支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
教育学原理复习资料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教育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
本文将从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复习资料的整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门重要课程。
首先,教育学原理是研究教育活动的规律性和本质特征的学科。
它包括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教育学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在复习教育学原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点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内容,建立起对教育学原理整体框架的清晰认识。
其次,教育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教育学的基本方法。
在复习教育学原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特别是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它们是教育学原理的核心和灵魂,对于我们理解教育学的本质和规律性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复习教育学原理需要注意的学习方法包括系统性、历史性、实践性和前瞻性等。
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系统地整理和归纳教育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了解其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分析,并具有前瞻性地思考教育学原理对于未来教育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最后,复习教育学原理需要注重的重点是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学原理是联系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死知识,而是要通过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检验理论。
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联系实际,思考教育学原理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和意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综上所述,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复习教育学原理需要系统全面地掌握其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
希望本文的复习资料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掌握教育学原理,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3年江西中小学省教师招聘教育学原理笔记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中外教育名言①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②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③教育是发展健全的个性——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4.教育是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的道德,智慧和身体各方面的能力——裴斯泰洛齐5.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德国思想家康德6.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之不断改造——美国教育家杜威2:教育的概念①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教育与其他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②广义教育:泛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③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实施影响,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和过程3.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及相互关系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①教育者②受教育者③教育影响教育活动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起源的学说观点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观点:教育起源归于本能.不足: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里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观点: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不足:否认了人是有意识的。
劳动起源论:马克思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5.学校教育的产生1.原始社会有学校教育的萌芽,作为独立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奴隶社会出现的2.我国经考证的最早学校在殷朝。
未经考证夏朝就有学校成为“痒序”。
周朝的乡学分为:塾痒序校3.教育系统的产生,是制度化教育形成的前提4.最早设立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职业是——商代5.欧洲封建社会教育内容:七艺: 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术)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6. 西周分国学乡学。
教育学原理第2讲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能力。
3
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引导
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划和自我发展,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育公平与质量的提升
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信息化问题
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
地区间、城乡间、校际间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差异大。
解决方案
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提高信息化设施设备配置水平;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 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缩小教育差距。
06
教育学案例研究
案例一:翻转课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
发展的影响。
03
教育学的实践应用
课程设计
01
02
03
04
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的教育目的,确保课 程内容和教学活动与目标相一
致。
课程内容
根据学生需求和学科特点,选 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注重内容
的深度和广度。
课程组织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确保教学 内容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时
注重学生的反馈和调整。
课程评价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课程 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课程改
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在线教育的普及与深化
0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将更加普及,并逐渐深入到
各个领域,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求。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在教育中的应用
03
利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沉浸式的学习
体验,提高学习效果。
个性化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
教育学原理复习要点第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教育过程、教育目标、教育方法等。
教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教育的个别性和社会性、教育的工具性和发展性、教育的多维性等。
要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和观点,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理解。
第二、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和个体的需要。
要理解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并能够结合具体实际进行分析和思考。
第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个体差异原理、适应原理、有效性原理、主动性原理、培养发展原理等。
要了解这些基本原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教育活动中。
第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
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
要了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并能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
第五、教育发展的阶段和规律教育发展的阶段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等。
教育发展的规律包括:从定制教育到个性教育、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发展、从单一课程到综合素质教育等。
要了解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规律,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教育实践中。
第六、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观察研究法等。
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等。
要了解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并能够在教育研究中合理选择和应用。
最后,复习教育学原理还需要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际的教育活动来加深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总之,复习教育学原理需要全面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灵活运用和应用这些原理,同时也需要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以提高对教育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
教育学原理(全章节笔记)第一章教育学导论1.1 教育学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它探讨教育活动的规律,研究教育活动的本质、目的、方法、手段等问题。
教育学旨在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1.2 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领域。
它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的特点,既关注教育实践,又关注教育理论的研究。
1.3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思辨研究、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
实证研究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教育活动的实际数据;思辨研究通过对教育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分析,提出教育理论和观点;历史研究通过对教育发展历史的梳理,了解教育演变的过程和规律;比较研究则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地区和时期的教育制度、教育实践,发现教育发展的共同点和差异。
1.4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古代教育学、近代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
古代教育学以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育为代表,强调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近代教育学以夸美纽斯、赫尔巴特等人的理论为代表,注重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教育方法的改进;现代教育学则关注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个体发展,强调教育公平、多元化和个性化。
1.5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教育学的研究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育学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教育活动的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果,培养有用的人才,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章教育的本质与功能2.1 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活动。
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使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价值。
2.2 教育的功能教育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社会功能则体现在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学原理笔记[背诵版]
教育学原理笔记[背诵版]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①揭示教育规律②科学地解释教育问题③沟通教育理论和实践;(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创立标志是①对象方面,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1623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划分出来,意味着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②概念和术语方面;③研究方法方面;④结果方面,出现了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如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⑤组织方面,产生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3.二十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出现了分化与综合两大趋势;表现在①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日益扩大②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③教育学日益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④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⑤教育学加强了自身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研究⑥教育学的若干基本问题⑦教育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本土化与国际化、科学性与价值性关系问题;(四)20世纪以来主流的教育派别1.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等;基本观点①反对思辩教育学;②提倡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到教育研究;③提出教育实验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确证三个基本阶段;④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提出将实验数据作为教育改革的基本依据;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等;基本观点①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②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教育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③教育研究既不能采用思辩的方法也不能采用实验的方法,而只能采用精神/文化科学的方法即理解和解释的方法;④教育的目的就是通过文化培养完整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唤醒”和“陶冶”;3.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即生活;②教育即经验的改造;③学校即社会;④课堂组织应以儿童的经验为中心;师生关系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观点①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②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③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⑤教育受社会的制约,但有其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5.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厄迪尔;代表观点①资本主义学校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造成社会差别和对立的根源;②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结构与文化关系;③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利益纷争的;④教育理论要采取批判的态度和方法;6.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乌里等;基本观点①教育学研究要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②教育制度造成教育实践中的官僚主义、师生和行政人员疏离的主要原因;③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完成预想的社会变迁,这就要求要做制度分析;④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做显性的分析,也要对隐形的教育制度作分析;二、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美国教育学家谢弗勒探讨了三种定义方式,即“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和“规定性定义”,任何一种教育的定义都是这三种定义的结合;广义的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2.教育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来说,无论何种教育的定义都承认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从外延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对教育进行分类;(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1)教育活动的结构①教育者,是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活动的人;②受教育者,是指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不同人有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或基础;不同人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同;不同人对于自身学习行为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③教育影响,是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和内容(教育内容、教育材料)的统一;(2)教育系统的结构。
第一章《教育学原理》概述
向和横向上把教育划分为不同层次与种类的教育。
• 第三个维度是把教育学系列问题如德育论、教学论、 美育、课程论等加以分离与拓展。
1、这一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 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20-
1903)《教育论》。
• 提出“什么知识最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教育与人的身 心发展的关系。
二、教育科学
• 1、概念 •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 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 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2、教育科学的学科体系:
• 基础学科、基本学科、应用学科、分类学 科、交叉学科。
3、这一时期有关教育的文字和著作, 具有下述几个特点:
• 其一,属于教育经验的描述,缺少理论 分析; • 其二,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 其三,没有提出“教育学”这一概念。
(二)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
斯出版了《大教学论》,是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标志。在书中首次系统论述 了班级授课制。 • 德国的康德于1776年首先在 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
这一阶段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学的独立学科阶段, 是因为:
• 第一,提出了“教育学”概念;
• 第二,有建立“教育学”的明确目的;
• 最后,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
(三)教育学学科群形成阶段
从十九世纪中叶起,人们开始从三个维度研究教育: • 一个维度是应用相关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社会学、
伦理学等众多学科的视角和方法研究教育。
《教育学原理》
杭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黄小莲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学的发展2013
47
中国以1901年王国维翻译日本立花铣三郎的 《教育学》为起点,逐步开始了编写自己的 教育学,先后出版了一些比较好的教育著作。 如孟宪承的《教育概论》,吴俊升的《教育 哲学大纲》,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等。
48
陶行知: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49
陶行知从美国学成归国之时,正值国内 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他马上以巨大热情投 身教育改革,并决心改变只为上层统治者服 务的办学方式,用平民教育为“中国教育寻 觅新的曙光”。(开展平民教育运动)
27
戴枷的犯人 1899年 昆明
28
流浪孩子组成的杂耍班在表演龙头的造型 北京 1902
29
春节时的皇后大道 1902
30
西藏 布达拉宫 1904
31
,
1909年11月9日 地点:北京 说明:1908年11月14日,慈禧病逝, 1909年11月9日,慈禧太后的遗体从北京移往东陵安葬,
其时京师在道路上警卫送葬队伍。
• 《论语》是孔子弟子对孔子与其弟子相互问答的 记录,对孔子教育思想有很具体的记载。在我国 封建社会里,也涌现出不少优秀的教育著作,像 韩愈的《师说》、朱熹关于读书法的《语录》、 颜元的《存学篇》等,对师生关系、如何读书与 学习,都作有精湛的论述。我国丰富的教育遗产, 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的雅典和斯 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 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亚 里士多德是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 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的思想家。
35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
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
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奠定了基础。 标志着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 形成独立学科阶段。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
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汇总整理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学习人的认知、感性、情感、生理、社会性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规律,以及教师如何根据这些规律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
下面是教育学原理的一些知识点汇总整理:
1. 行为主义学派:关注行为的受到刺激和机械反应,认为环境对人的行为有重要影响,教师应通过奖惩等手段引导学生习惯和行为。
2. 认知学派:关注人的思维、知觉、认知过程,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思维所引导的,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发展心理学派:关注人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阶段的发展规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
4. 社会学习理论:关注人在社会互动中的学习和发展,重视学生在社会中的学习和经验积累。
5. 情感教育:关注人的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强调教育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
6. 倾听与反思:关注教师如何去理解和倾听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反思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以上是一些教育学原理的知识点概述,其中每个学派或理论都有丰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对于教师的职业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教育学专业教育原理
教育学专业教育原理教育学专业是培养教育工作者的一门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教育原理是教育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教育的目的、方法、过程以及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教育学专业的教育原理,并探讨其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一、教育原理的概念和作用教育原理是教育学中的重要理论体系,它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和分析,总结出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原则。
教育原理不仅可以指导教育实践,还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教育原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指导教育实践:教育原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帮助他们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案和教学方法。
2. 促进教育改革:教育原理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可以发现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
3. 增进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教育原理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观念。
4. 发展教育科学:教育原理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不断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二、教育原理的主要内容教育原理的研究内容涉及广泛,包括教育目的、教育方法、教育过程、学生发展和教育评价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1.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通过教育活动实现的教育目标。
教育学专业将教育目的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三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2. 教育方法:教育方法是指实现教育目标的具体手段和方式。
常见的教育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3. 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是指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
教育过程需要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4. 学生发展:学生发展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并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教育学原理书
教育学原理书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的基础理论,是指导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
教育学原理书
是教育学专业学生必读的教材,也是教育工作者必备的参考书。
本书将从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等方面进行系统介绍,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学原理。
首先,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是指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教育学原理书将系
统地介绍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原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教育活动的本质和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其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是指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教育学原
理书将对教育学的基本概念进行系统解释和阐述,包括教育、教学、学习、发展等概念,帮助读者准确理解教育学理论体系,建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再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是指教育学理论体系中的基本理论和学说。
教育学原
理书将对教育学的基本理论进行系统阐述和分析,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帮助读者全面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总之,教育学原理书是教育学专业学生和教育工作者必读的重要教材和参考书。
通过学习教育学原理,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提高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读者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原理的重要工具,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原理引论:专业、学科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specialized subject(1)指向职业进步(2)通过人才培养(3)高等学校的系或中等专业学校里的学业门类学科branch of learning; course; subject(1)指向科学进步(2)通过科学研究(3)按质性对科学领域进行的逻辑分类,也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属于辽宁省人民政府,是一所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八大门类的多科性大学。
现有本科专业XX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XX个,硕士授权点XX个,是教育硕士、法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艺术硕士和体育硕士等XX个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单位。
时代广场学科的结构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具体研究领域教育学教育学0401 心理学040201 教育学原理02 课程与教学论01 基础心理学03 教育史04 比较教育学0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5 学前教育学06 高等教育学03 应用心理学07 成人教育学08 职业技术教育学09 特殊教育学10 教育技术学11教育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专业学位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在培养规格上则各有侧重。
教育硕士以基础教育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授予学位的标准要反映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等领域的特点和对高层次人才在工作能力和学术能力上的要求。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基础教育领域如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从1990年起我国设立工商管理硕士(MBA)等专业学位,截止2005年5月,我国授予的各类专业学位达17个,到2011年,增至39个。
《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指出:——到2015年,积极发展硕士层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硕士层次的专业学位类别增加一倍左右;稳步发展博士层次专业学位教育,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精神,深入论证,有序推进;——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专业学位教育体系基本完善,研究生教育结构和布局进一步优化,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研究生教育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民群众接受研究生教育的需求。
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性格(要素)了解学科性格的意义学科性格的养成基础(1)学科性质对自身发展逻辑的规约;(2)学科发展逻辑对研究者学术气质的影响教育学原理的学科性格:迷失与构建(1)社会(价值)观:何为基础?人、国家或社会?(2)学科特性:何为过程?规范或证验?(3)学科旨趣:目的何在?注释、探索或批判?(4)研究方法:定性或定量?(5)学科基础:人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社会学)(6)教育学原理的学科视界:本体、主体、媒体与客体教育学原理的学科视界1、教育是什么(what)¡ª¡ª教育本体2、教育为什么(why)¡ª¡ª教育价值3、谁受教育(whom )¡ª¡ª教育主体4、谁来教育(who)¡ª¡ª教育主导5、教什么(which)¡ª¡ª教育客体6、怎么教(how)¡ª¡ª教育方法7、教得怎样(how)¡ª¡ª教育评价第一讲什么是教育一、教育的含义A:偏远山区的课堂B:失学的儿童在“旁听”问:A对于B是否是教育?儿童与成人是否能将自然人培育成社会人的一切工作都称为教育?教育是否只在上下代之间进行?结论:广义:凡是以教与学为活动形式,有意识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
侠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身心得到发展的活动。
二、教育是什么从古代三项生活之谜谈起1.从个体到群体,从氏族到部族:人为何选择了生活共同体?2.巫师是原始社会的普遍选择,在食不果腹的日子里,他们凭什么不劳而获?3.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学校,同样在食不果腹的日子里,人们缘何守护“老弱病残”不弃不离?基本结论:指向群体生活目标,谋求个体生存质量的有效改善。
三、关于教育的界定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谢弗勒(Scheffler, I.)在其《教育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education)一书中,把教育的定义区分为三种:规定性定义(the stipulative)描述性定义(the descriptive)纲领性定义(the programmatic)四、教育的要素与结构(一)教育要素1.要素的意义2.教育要素:(1)主体(2)客体(3)媒体(4)环境(二)教育的结构1.教育结构内涵2.教育结构第一层:国家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第二层: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第三层:学校具体的教育目的(教育目标)第四层:学校教育目的的实施(发展目标)第二讲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前教育学时期)(一)标志:部分哲学家、思想家的思想、著作中有了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深度的教育观念。
(二)代表:毕达哥拉斯《金言》;柏拉图《理想国》;亚里斯多德《政治学》;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老子《老子》;庄子《庄子》;佚名《学记》。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二、教育学的创立(一)社会背景1.生活方式的变化:2.生产力的发展:3.生产关系的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一系列变革,致使人们全面、系统、科学地思考教育的过去、现在及未来问题。
(二)教育学(独立形态)创立的标志1.成为独立的专门研究领域2.形成专门的概念、范畴及其体系3.科学的方法4.产生专家与著作5.专门的研究机构(三)代表人与思想1.培根:近代实验科学鼻祖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1632),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提出系统的教育目的论、方法论、教育原则体系、课程与教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
3.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四次讲授教育学;提出理性的教育知识观、态度观、学业观、方法观。
4.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和科学教育学奠基人,著有《普通教育学》,提出教育学的“概念”观和“基础”观念(心理学与哲学,前者说明目的,后者说明途径手段和障碍)。
三、教育学的发展(一)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是一种以教育实验为标志的教育思潮。
19世纪30年代,在德国生理学家米勒(Johannes Miller)的倡导下,生理学逐渐成为一门倾向于实验的独立科学,同时也为心理学准备了它作为一门科学所必须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实验研究的方法。
在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以及实验生理学的影响下,作为其标志的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97年在莱比锡大学创设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至此,实验心理学得以诞生和发展。
冯特利用这个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实验教育家的早期教育实验很难和心理实验分开。
无论在思想和方法上,实验心理学都为实验教育思想提供了可以直接借鉴和吸取的东西。
实验教育学的特点在于用自然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问题,强调对研究现象加以简化,将受检验的方式、因素、条件与其他无关因素严格隔开,并借助实验仪器、特殊设备以及某些人为方法来观察实验对象在教育过程中的发展、变化特点;强调分组比较和以统计的方法定量地检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以发现教育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并据此揭示教育原理,确立教育原则。
这就使教育实验从早先的教改试验性质的尝试性实践转变为科学主义范式下的具有严格操作规范的教育研究基本方法。
在教育实验学的推动下,实验方法引入教育研究领域,克服以往教育理论研究中的思辨加例证式的固有缺陷,形成了注重定量、追究原因的教育实验的基本形式。
W¡¤A¡¤赖伊的《实验教育学》《实验教育学》(Experimental Pedagogy),是20世纪初德国实验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作。
(一)实验教育学与旧教育学的区别(二)教育实验的三个阶段:1.假设阶段(假定的成立)。
2.实验阶段(实验的计划与执行)。
3.应用阶段(在实际工作中证明所得结果的准确性)。
(三)有机性课程:赖伊认为,传统学校的诸多弊端,主要是由于课程计划中各科目之间缺乏联系、毫无系统性可言,因此,学生的各种能量包括时间和精力大受摧残。
作者强调指出,将一种有机性的课程来取代各种科目堆积而成的杂乱无章的课程,实在是刻不容缓的了。
赖伊反对赫尔巴特主智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课程计划。
(四)¡°行动¡±是教育过程的基本准则赖伊根据实验研究而建立的实验教育学,总结了学生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之行动的一般理论。
学生最初利用观察获得印象和知觉,然后在意识里加工各种印象和知觉,最后通过各种动作把所感受、加工的各种印象和知觉表现出来。
学生与周围的环境有着双向互动作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一面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一面又对周围环境发生反应。
作者认为,研究和阐明学生对周围环境作出反应的行动应成为全部教育学的基础和主要任务,所以,赖伊的实验教育学又称¡°行动教育学¡±。
(二)文化教育学又称精神科学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1888)、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1919)、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1947)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