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湖心亭看雪
八年级语文上册 29 湖心亭看雪课件 新人教版
(gēng) (cuì ) (sōng) (hàng) (dàng) (zhān) (gè ng) (qiǎng) (ná n ná n)
四、解词释义,积累文言知识。
1、是日更定:
是,这。 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 更约两小时。从晚上八算起。定,开始。
2、拥毳衣炉火: 毳,鸟兽的细毛。毳衣,毛皮衣 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 3、雾凇沆砀: 子。冰花一片弥漫。 4、上下一白: 全白。 5、一芥(jiè ): 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6、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 更,还。 7、客此: 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 8、及下船: 等到 9、喃喃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这里可看作自言自语
合作探究:
1、说说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有什么特色?
(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 白描,体会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 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 寥寥数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3、补充: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 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
5、我痛饮下三大杯而后告别。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 6、不要说相公痴,还有像相公一样痴 公者。 的人。
六、齐读课文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 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 (rá o)一小舟,拥毳(cuì )衣炉 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sōng)沆(hà ng)砀(dà ng),天与云与山与 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 舟一芥(jiè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 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 ng)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 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 n)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八年级上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人教版)完美版
材料二:
• 陶庵国破家亡,无可归宿之处。披头 散发进入山中,形状可怕地变成了野人。 亲戚朋友一看到我,就象看到了毒药猛兽, 愕然地望着,不敢与我接触。我写了《自 挽诗》,屡次想自杀,但因《石匮书》未 写完,所以还在人间生活。
——张岱《陶庵梦忆自序》
• 因国亡而孤独 • 因孤独而痴迷
写给孩子们的话:
•
然而,明清鼎革,张岱国破家亡,流离山野。
所存者,唯破床一具,破桌子一张,折腿的古鼎,
断弦的琴,几本残书。
•
张岱晚年耽于梦。鸡鸣枕上,夜气方回,五
十年来,总成一梦。痴人说梦,遂有《陶庵梦
忆》。
• 作者在《梦忆序》中自云:
• 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 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 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 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白描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 使人如身临其境。
孤独是自古以来人们咏叹的话题。
她是屈原 “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我 精神世界的捍卫;
她是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 对自己清高孤傲节操的坚守;
• 她是陈子昂站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 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时,发出的先驱者理 想与现实矛盾时雄豪悲壮的感伤;
2 写雪大的句子是 (大雪三日)?写冬雪寒冷 威严的句子是 (湖中人鸟声俱绝) ?
“绝”: 消失, 从听觉上 表现冬雪的威严.
3 写“余”去看雪,什么时间去的?
指夜深人静之后, 作者独舟去看雪.
(更定矣)
雾凇沆砀,天与 其总的印象是(云与山与水,上 )
下一白.
全景
4 写湖心夜景
广漠
特写景物是( 堤亭舟人,痕点芥粒)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
张岱《湖心亭看雪》原文译文及赏析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侨寓杭州。
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
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
喜游山水,通晓音乐戏剧,一生未曾仕宦。
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从事着述。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
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评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今当黍熟黄梁,车旅螳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
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新人教版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
人称代词,“我” 都 消失 这
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是 日更定,余
初更以后
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
撑,划
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白气弥漫的样子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全白 只 痕迹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有两三粒而 罢了 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崇祯(chóng zhēn)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
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 (ráo)一小舟,拥毳(cuì )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 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dī)一痕、湖心亭一 点、与余舟一芥(jiè)、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zhān)对坐,一童子烧酒 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gèng)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qiǎng)饮三大白而别。问其 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nán)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 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 发……”
——唐弢《琐忆》
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 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 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 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 阁,叫湖心亭。这是观赏西 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 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张岱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朝山 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 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 剡(shàn)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 明亡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 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总带有淡淡的哀愁。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 第29课 《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学目标:1、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白描的手法。
2、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过程:一、导入: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看看他又是如何写雪的。
二、简介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
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三、朗读课文:四、疏通文意:五、品读赏析:1、提问: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1)“是日更定”——说明时间之早。
(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连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声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静,没什么好看的,按理说,应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的“痴”。
“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听觉“俱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分析:写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旷、肃杀、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
突出大雪的威严。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视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
(3)“独往湖心亭看雪”——说明张岱是独自一人挑在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凌晨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见他的“痴”,表现他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情趣。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9课《湖心亭看雪》课文详细解析
《湖心亭看雪》课文详细解析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注释】崇祯五年:即1632年。
俱:都。
绝:绝迹。
是日:这一天。
更定:指晚上八点。
古时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
每晚八点开始击鼓报更,称“更定”。
孥:携,带。
毳:细毛。
雾凇:雾气和水汽。
雾。
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汽。
沆砀:寒气弥漫的样子。
惟:副词,只有。
这句话中的数词短语均省略了量词,译时应补上。
芥:小草。
【段析】“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妙在不以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第一部分(1):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及环境。
“更定”而前往“大雪三日”的湖心亭,更见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用白描手法,随意挥洒几笔,就点染出西湖雪景的神采。
“雾凇沆砀”,这是正面描写西湖的雪景。
然后用量词“痕”“点”“芥”“粒”巧妙地从侧面把雪笼西湖、水天之间白茫茫一片的景色烘托得淋漓尽致,比喻也惟妙惟肖。
“湖心亭一点”中的“点”写出了湖心亭距离作者的遥远。
第二部分(2):描绘了西湖的雪景。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注释】焉:怎么。
疑问代词。
更:还。
大白:大酒杯。
客:客居。
【段析】“焉”突出喜不自胜状。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
第三部分(3):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我”同饮的情景。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段析】语言描写比较含蓄。
第四部分(4):借舟子之口,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注释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注释【原文】《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5)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6)孥:通“桡”,撑(船)。
7)拥毳(cui)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衣:细毛皮衣。
:鸟兽的细毛8)雾凇沆砀:冰花一片弥漫。
雾,从天上下置湖面的云气。
凇,从湖面蒸发的水汽。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曾巩《冬夜即事诗》自注:“齐寒甚,夜气如雾,凝于水上,旦视如雪,日出飘满阶庭,齐人谓之雾松。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赏析
《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赏析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原文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明·张岱【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
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
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
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一上一下一下一片雪白。
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
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一人!”拉着我一同喝酒。
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
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
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一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词句注释】1.湖心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在外湖中央一个小小的绿洲上,与三潭印月、阮公墩鼎足相对,成一个品字形。
从前叫湖心寺,明弘治间被毁,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重建,后又再修。
2.崇祯五年:为公元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
3.俱: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
三个活动:读文、赏景、悟情
1、学生译文(结合注释)
2、小组互译、()
学生谈“雪中独行”感受。
唤起学生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维。
启发兴趣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痴”(行、景、情)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这节课学生在文言译文中学习方法得体,对文言重点词汇掌握较扎实,朗读品读到位,基本掌握白描手法,但使用有难度,对于作者的情感把握因为学生时代与作者时代久远,理解起来也有一定难度。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
三、疏通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汇。
四、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五、赏雪景
六、悟“痴”情
七、总结
、导入新课:
明确学习目标
三、疏通课文内容,掌握文言词汇。
茫茫雪海,一个人独行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学生谈完感受后)教师略加归纳学生的感受,并入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作品,也写雪中独行,主人公是一位“雪中梦未醒,痴情换得一生泪”的英雄。他就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现在,我们就与作者一起去湖心亭看雪,去欣赏雪中景,去体味雪中情。
3、文言文教学在“言”的学习上应该给学生自主学习。避免老师逐字逐句的译文,这个点做得好,学生不但有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增强积累,同时乐于学习。在文言教学“文”的学习上,教师设计问题要具体、补充资料要有针对性、教师点拨要精练。切记一滩污水。
4、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在“作者情怀”的理解这点上,除了本节课的材料补充外,我觉得还在学生熟知的范例上给与补充,来协助学生理解。效果会更好,再者,在白描手法的使用上,要明确“景物”白描,还有人物白描手法,应在写上下工夫
教学目标
张岱《湖心亭看雪》文言文译文及鉴赏
张岱《湖心亭看雪》文言文译文及鉴赏《湖心亭看雪》是由张岱所创作的,全文笔墨精炼,文笔清秀,表现力强,不足两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湖心亭看雪》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余拏一作:余挐)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湖心亭看雪》注释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停止,结束。
余:第一人称代词,我。
拏:通“桡”,撑(船)。
拥毳(cuì)衣炉火: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
毳衣:细毛皮衣。
毳:鸟兽的细毛。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单元29湖心亭看雪(张岱) 名师获奖
宝坻区中学课堂教学教案
师生共同品读文中描写雪景的文字,学习白描手法,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
学生齐读课文
三遍,试背课
文。
师生共同品读
文中描写雪景
的文字,学习白
描手法,体味作
者的语言风格
(3)教师提示以下词语,帮
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1.多媒体显示文中描写雪景
的文字:
2.学生齐读该段文字,想像
画面。
教师可显示课本中的配
套插图,帮助学生再现形象。
3.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
像中的西湖雪景,体味白描手
法的运用。
教师提示:这段写景文字运用
了白描手法。
什么是白描呢?
4.师生共同回顾本单元的写
景段落,找出使用白描技法的
文句。
5.多媒体显示白描手法用于
写人的范例,要求学生学习运
用这种方法。
6.学生背诵西湖雪景的文字,
总结作者的语言特色。
学生齐读该段文字,想像画
面。
《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
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直写山“连”;“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直写大水猛涨,
江水汪洋。
而其他大部分的
文字,如《三峡》中三峡春
冬秋景的描绘、《答谢中书
书》对四季常景和一日变景
的描绘、《记承天寺夜游》中
对庭院月夜小景的描写、《观
潮》中四幅画面的描写等都
用的是渲染烘托的手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湖心亭看雪》译文注释及赏析
《湖心亭看雪》译文注释及赏析《湖心亭看雪》译文注释及赏析《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湖心亭看雪》译文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学习。
《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湖心亭看雪》注释:1、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1628—1644)。
2、俱:都。
3、绝:消失。
4、是日更(gēng)定:是,代词,这。
更定:指初更以后。
晚上八点左右。
定,开始。
29湖心亭看雪解析
来到湖心亭,看见还有两个人铺着毡子, 面对面坐着,一个小书童在温酒 ,酒 烧开了。(他们)见到我,喜出望外, 说:“湖中怎么可能还有这种人?” 拽
着我一起喝酒。我勉强喝下三大杯就告 辞。问他们的姓名,他们说是金陵人, 现客住这里。
及下船,舟子 喃喃曰:“莫说 相公痴,更有痴 似相公者。”
下船时,船夫 嘟嘟哝哝地说: “别说相公痴, 还有比我们这位 相公更痴的人 呢。”
• 抽象概括
• 作者把自己融入进了苍茫宇宙中, 景、人,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 悠远脱俗。(痴景)
痴行—痴景—痴心
痴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 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 雅情雅致。
美好的情趣,对生活的热爱。
、合作探究:
1本文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2、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 白描,体会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之趣。
十、小结:
湖 心
痴行 痴景
大雪独行 上下一白 一痕、一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痴人
痴迷于天人
(奇景)
合一的山水
亭 (白描) 一芥、两三粒 之乐,醉情 于世俗之外
看 痴情 喜—知己之乐 的闲情雅致。
雪 (雅趣) 痴—醉情自然
抒发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醉情于世俗之外的 闲情雅致。同时天涯遇知音的喜悦又化解了作者心中淡淡的愁绪。
白描手法用于写人的范例: (抽象、概括)
1、《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 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韬《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湖心亭看雪
专题29:湖心亭看雪一、(2020·山东德州·中考真题)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2)雾凇沆砀..2.划线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
【答案】1.(1)消失(2)白汽弥漫的样子2.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绝,消失。
(2)雾凇沆砀: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2.本题考查描写赏析。
(1)翻译: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2)赏析。
这里抓住了天、云、山、水、长堤、湖心亭、小舟、小舟中的人等景物进行描写,没有使用修辞和华丽的词语,这是白描手法。
景物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描写,整个画面的色彩只有黑白两色,天、云、山、水是白色,长堤、湖心亭、小舟及人是黑色,构成了一幅静谧、辽远的水墨画。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二、(2019·云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注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9.《湖心亭看雪》
不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 少用形容 词,和修辞,只抓住描写对象与众不同的 地方,作如实的交代,重在神似!
一痕 一点 一芥 两三粒
小结:
抽象 概括
悠 远 脱 俗
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这些简练朴素的文字,不加渲染,只用点线组 合,高度抽象, 构成一幅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
白描手法写人
读准下列加下划线字的音:
崇祯 是日更定 毳衣炉火 雾凇沆砀 铺毡对坐 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 喃喃
(chóng zhēn)
(gēng) (cuì ) (sōng) (hàng) (dàng) (zhān) (gè ng) (qiǎng) (ná n ná n)
解词释义,积累文言知识。
1、是日更定:
如何理解文中“莫说相公痴”中 的“痴”,他“痴”表现在何处?
痴: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 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 情雅致。
说说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 特色? • 用白描手法。 • 词语锤炼炉火纯青:“一痕”、 “一点”、“一芥”、“两三粒” 组合,白描中暗含比喻,将宇宙的 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对比,使画面 简洁、雅致、悠远,传达天长水远 的阔大境界,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
课外知识点
白描与渲染
白描手法用于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 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韬《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渲染的例子:(形象、具体)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 桦林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 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我想起绒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 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 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 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 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 的风„„《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29《湖心亭看雪》好用极了
愉悦、惊喜
作者并不说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悦、惊喜,反写二 客,此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足见作者用 笔巧妙。你能在文中再找出一些能表现作者此种 强饮三大白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情怀的词或句子吗? (强饮三大白)自己本不善饮,但对此景,当此时 逢此人,却不可不饮,而且连饮三大杯,由此我们 可以想象“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名惊喜、愉悦。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虽然写二客,实为 作者的心声。
通过听觉写景,写出了大雪后一片静寂,湖 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寒噤不敢作声,连 空气仿佛也冻结了。 一个“绝”字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 上写出了大雪后的肃杀。 此句使人陡生荒寒之感,可以想见大雪封湖 之状,读之遍体生寒。
记叙:
独往湖心亭看雪
此句中哪个字能与作者的形象相联系?它体现出什么?
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 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顿生“寄蜉 蝣于天地,涉沧海之一粟”的人生彻悟 之感。
这些景物描写是否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加以修饰? 有什么特点? 准确而形象的数量词,暗写出视线的移动、景物的变化, 让人感到在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只不过渺如 一粟,这正是作者极力要抒发的人生感慨。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 粒”。
由远到近 移步换景 变换角度
写景总结
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 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全景,突出天地茫茫, 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 移步换景,变换角度,作者又连用“一痕、一点、一芥、 两三粒”表现了随着小舟的缓缓行进,湖中景物依稀可辨 的景象,同时它们的排列由大至小,突出“小”字。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学法指导】关于“白描”
白描是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是一种常见的传统的描写手法。
用最精炼、最节省的文字粗线条的勾勒出人物神情面貌或景物神韵特征,不加渲染、铺陈,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以白描手法见长的古代山水小品,其中“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堪称白描中的来神之笔,寥寥几笔,将景物的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的诸多变化简洁概括,宛如一幅清丽淡雅山水写意画,且意蕴无穷。
同学们,学语文有一个好处,足不出户,却能坐观天下景。
前一段时间我们赏过了陶弘景笔下的人间天堂,又赏过了苏东坡笔下的月夜小景;赏过了三峡的水,又赏过了钱塘江的潮。
今天我们就跟着明末清初的作家张岱一起去赏赏湖心亭的雪。
【预习导学】
1、雾凇.( ) 沆砀
..( )( ) 毳.衣( ) 长堤.( )
一痕.( ) 余ráo( )一小舟 gēng( )定三大 bái( )
铺zhān()对坐
2、本文选自《》,作者字,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3、文章描写西湖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自己及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志趣,寄寓了对的怀念。
4、给加点的字释义
⑴湖中人鸟俱绝.。
⑵余挐.一小舟⑶拥毳.衣炉火
⑷雾凇沆砀
..⑸余舟一芥.⑹饮三大白.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雾凇沆砀
....:上下一.白:
焉得更
...有此人:强饮
..三大白:莫说相公痴.:
3.翻译句子
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⑵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⑶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⑷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理解探究】
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章弥漫一种淡淡愁绪,对故国的思念,是作者情感孤傲,超凡脱俗的性格形成的原因)
1.请归纳课文两段的大意(按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的方式归纳)
2、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3、找出本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文字用了什么手法。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连用三个一字和“上下一白”相呼应。
写法上作者并没有站在一个点上写,而是不断变换角度用白描的写法写景写人。
4、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
不矛盾这是作者有意写的,在作者看来舟子存在却犹如不存在,表现孤傲的性格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的寂静空旷的意境。
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作伏笔。
7.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作者引用舟子的话包含了对“痴”字的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与赞赏。
8.“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独往湖心亭看雪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超然脱俗的心情。
9.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以叙述开头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之情
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是“白描”。
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②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
③那乌鸦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⑤两岸连山(√)
⑥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⑦大声如雷霆。
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豪雄(×)
⑧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⑨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月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课文结构图】
⑴时间、地点、天气
1.看雪⑵经过(叙述)——独(去湖心亭)
⑶雪景(描写)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影子: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2.奇遇(叙述+抒情)⑴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⑵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⑶痴迷于天涯遇知音的喜悦
写作特色:融情于景,寄情于事,笔调淡雅,行文流畅,似自然天成,却耐人寻味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