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麻风药物的扩展及应用

合集下载

2019.11麻风病治疗及药物不良反应

2019.11麻风病治疗及药物不良反应
持久菌致复发表现为病人规则治疗后细菌阴转 并停药3年以上,不论何种方案菌不能消除持久菌, 比例1/104-1/107,WHO报告9%检出率
持久菌多少与机体免疫力,药代动力学,麻风 菌量有关,高菌量者疗程过短使持久菌增加,引 起复发危险
六、麻风联合化疗
1. 用2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药物治疗 2. 用于MDT分类:
81年WHO规定MB为任一部位查菌≥2+者 87年MB为所有皮损查菌阳性者 94年加上皮损≥6块或N损伤≥2条和有疑问时按 MB治疗 单皮损麻风:仅1块皮损,无神经粗大,查菌阴 性,WHO认为可用ROM方案1次剂量治疗。
六、麻风联合化疗
3.WHO MDT方案
RFP
DDS
B663 疗程
成人MB 600mg/m 100mg/d 300mg/m 24月
1994年WHO麻风化疗组推荐克拉霉素500毫克/天可以替代上述的氟嗪酸 或美满霉素
prescribing information, Drug used in leprosy”
对RFP过敏或肝损害的MB患者(旧方案):
3个药治疗6个月 B663 50mg/d 氟嗪酸 400毫克/天 美满霉素100毫克/天
再2个药治疗18个月 B663 50毫克/天 加氟嗪酸 400毫克/天 或美满霉素100毫克/天
二、抗麻风治疗常用药物
2.利福平(RFP):63年报告用于麻风,抑制 RNA聚合酶。一次600mg口服,维持24h, 峰 浓度为MIC30倍,空腹促吸收。最强杀菌药。 600mg/月即有高度杀菌作用,但动物试验 每月1次疗效不如每周1次。每月1次安全。 副作用:急性溶血贫血、肾衰,血小板↓、 肝炎、流感综合征(在治疗3个月发生)
三、麻风菌耐药问题

抗麻风分枝杆菌药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抗麻风分枝杆菌药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抗麻风分枝杆菌药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一、氨苯砜
氨苯砜是治疗麻风病的主要药物。

但由于长期广泛使用,耐药病例不断增多,现已不单独使用,而是作为联合治疗方案中的主要药物。

(一)适应证
本药为麻风病联合治疗中的主要药物。

一般需连续服用
6〜24个月。

(二)注意事项
1.有磺胺类药过敏史、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贫血、精神病的麻风病患者禁用。

2.治疗初期部分患者可发生不同程度贫血,应适当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

有严重贫血时应停药。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的患者应慎用本药。

3.极个别患者可发生发热、淋巴结肿大、黄疸、肝肿大等(氨苯砜综合征),预后较差
二、氯法齐明
(一) 适应证
目前作为麻风病联合化疗的主要药物之一,与利福平和氨
苯枫联合应用。

(―) 注意事项
本药可引起皮肤色素沉着,剂量较大时尿液、汗液、泪液、乳汁等均可呈红色,内衣、床单可被染红。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抗麻风病药之砜类药物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抗麻风病药之砜类药物

临床应用
砜类的抗菌机制和磺脑类相似,但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无抗菌活性,对麻风杆菌有较强的直接抑制作用。

患者服用3~6月后,症状即可改善,粘膜病变好转,细菌逐渐消失,皮肤及神经损害的恢复,瘤型患者细菌消失则需要较长时间。

麻风杆菌对砜类可产生耐药性,因而须采用联合疗法以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减少复发和较快消除其传染性。

对多菌型患者的联合疗法采用WHO推荐的方案为氨苯砜100mg/日自服,利福平及氯法齐明每月一次分别为600与300mg监服,疗程二年或查菌阴转后,再继续治疗一年并随访观察。

少菌型麻风治疗方案为氨苯砜100mg/日自服,利福平600mg每月一次监服,疗程为六个月。

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药

抗结核病药和抗麻风药
二 利福平 脑膜炎时,脑脊液中可达到有效浓度,主要胆汁排泄,形成肝肠循环,患者尿,粪,泪液等可染成菊红色,对氨基水杨酸可延缓利福平吸收(间隔8-12h);利福平选择性作用于DNA依赖性RNA多聚酶,抑制mRNA合成,对动物细胞的无影响,对耐药的金葡萄球菌及其他细菌所致感染有效,还用于治疗麻风病。不良反应:多见胃肠道刺激症状,少见肝损害而出现黄疸,变态反应如皮疹,药物热,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等多见于大剂量间歇疗法。利福平是肝药酶诱导剂。
利福喷丁和利福定
对氨基水杨酸 对结核分支杆菌只有抑制作用,抗菌机制与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叶酸代谢和结核分枝杆菌素合成有关。
乙硫异烟胺 主要抑制分枝菌酸的合成而发挥作用。
吡嗪酰胺 中性无活性,在偏酸性(PH5.53-6个月后症状可改善,粘膜病变好转,细菌逐渐消失;对结核样型或界线型麻风病患者治疗需持续6个月-3年;瘤型患者则需终身用药。
一线的抗结核病药
一 异烟肼 1-2小时后血药浓度达高峰,穿透力强,可渗入关节腔,胸腹水以及纤维化或干酪化的结核病灶中,也易透入细胞内,作用于已被吞噬掉结合分支杆菌;对结核分枝杆菌有高度选择性,抗菌力强,易穿透入细胞内,对静止期细菌为抑制,对繁殖期细菌为杀灭,抑制结核杆菌分枝菌酸的合成,使细菌失去耐酸性,疏水性和增殖力而死亡。单用易产生耐药性,但与其他抗结核病药五交叉耐药性。不良反应:1 外周神经系统 较大量时可见外周神经炎,多见维生素B6缺乏及慢乙酰化患者(异烟肼促进B6肾脏排泄),服用B6可预防;2 中枢神经系统 昏迷惊厥神经错乱,偶见中毒性脑病或中毒性精神病,发生机制可能与维生素B6利用降低,GABA生成减少有关;3肝毒性 可有短暂性转氨酶升高,与利福平合用肝毒性增加;4 变态反应 ;5 其他 异烟肼为肝药酶抑制剂。

麻风病中医药防治知识

麻风病中医药防治知识

麻风病,也称为麻风症或麻风痴,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由麻风杆菌引起,主要表现为皮肤和神经损害。

在中医传统理论中,麻风病被归类为“癞病”,认为其与体质虚弱、湿邪蕴积等有一定关系。

以下是关于麻风病中医药防治方面的一些知识:
1. 药物治疗:中医治疗麻风病主要采用中药治疗,常用的方剂有五苓散、桃红四物汤、温中祛湿汤等。

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辨证施治原则选取适合的方剂。

2. 中药外治:麻风病患者常常出现皮肤损害,可以采用中药外治的方式进行局部治疗。

常用的中药外治方法包括草药熏洗、特效药物外敷等。

3. 针灸治疗:针灸被视为中医治疗麻风病的重要疗法之一。

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和经络,调整机体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

4. 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中医治疗过程中,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也很重要。

中医认为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此外,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受凉等。

需要注意的是,麻风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如果发现患有麻风病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并接受正规医院和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不能替代规范的西医治疗。

抗麻风病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麻风病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

抗麻风病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麻风病(俗称麻风病、麻疯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严重侵袭神经系统和皮肤。

为了治疗和控制麻风病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抗麻风病药物。

本文将介绍抗麻风病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说明,以帮助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并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药物分类目前,常用的抗麻风病药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多重抗麻风病治疗(Multi-Drug Therapy,MDT):MDT是目前治疗麻风病的首选疗法,由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并提供。

常用的MDT药物包括达芬和卡巴因胺等。

2.抗菌素:抗菌素如米诺环素、利福平等,可通过抗菌活性减少感染并缓解症状。

3.类固醇:类固醇药物如泼尼松龙,可缓解炎症反应和神经痛。

二、药物适应症抗麻风病药物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发麻风病病例:对于新被诊断出患有麻风病的患者,MDT是最常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2.复发性麻风病病例:对于曾经治愈的患者一旦复发,也应采用MDT来治疗,以避免病情进展。

3.结核菌复发感染:部分麻风病患者兼患结核菌感染,这种情况下需要同时使用抗麻风病药物和抗结核菌药物。

4.神经痛:那些经历了神经痛的麻风病患者可适当使用类固醇药物以缓解疼痛,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三、药物使用说明1.药物剂量:不同的抗麻风病药物具有不同的用药剂量,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医嘱使用。

2.用药时间:抗麻风病药物一般需要长期使用,因此,患者必须坚持按时按量服药,并定期到医院复诊。

3.副作用与预防:抗麻风病药物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皮肤变色、恶心等。

患者应关注并遵循医生的指导,及时报告副作用并接受相应处理。

4.避孕措施:某些抗麻风病药物对胎儿发育有一定影响,因此,女性患者在用药期间需采取可靠的避孕措施,以免发生妊娠。

总结:抗麻风病药物对于麻风病的治疗至关重要。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抗麻风病药物,并遵循规定的剂量和用药时间。

第四十四章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第四十四章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第四十四章第二节抗麻风病药防治麻风病的药物主要为氨苯砜、利福平和氯法齐明等。

目前多采用联合疗法。

一、砜类本类药最常用的是氨苯砜(dapsone,DDS),此外,还有苯丙砜(phenprofen)醋氨苯砜(acedapsone),它们须在体内转化为氨苯砜或乙酰氨苯砜而显效。

「体内过程」氨苯砜口服吸收较慢,但吸收完全,口服100mg约4~8小时达到峰浓度,血中t1/2为28小时,有效抑菌浓度可持续约10天左右,蛋白结合率为50%,它分布全身,皮肤病变部位的浓度远高于正常部位。

经肝乙酰化,并有肝肠循环,消除缓慢,70%~80%经尿排泄,故易蓄积,宜周期性地作短暂停药。

苯丙砜较难吸收,用量较大。

「临床应用」砜类的抗菌机制和磺脑类相似,但对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无抗菌活性,对麻风杆菌有较强的直接抑制作用。

患者服用3~6月后,症状即可改善,粘膜病变好转,细菌逐渐消失,皮肤及神经损害的恢复,瘤型患者细菌消失则需要较长时间。

麻风杆菌对砜类可产生耐药性,因而须采用联合疗法以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减少复发和较快消除其传染性。

对多菌型患者的联合疗法采用WHO推荐的方案为氨苯砜100mg/日自服,利福平及氯法齐明(见后)每月一次分别为600与300mg监服,疗程二年或查菌阴转后,再继续治疗一年并随访观察。

少菌型麻风治疗方案为氨苯砜100mg/日自服,利福平600mg每月一次监服,疗程为六个月。

「不良反应」较常见为贫血,偶可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G-6-PDH缺乏者尤易发生。

有时出现胃肠刺激症状、头痛、失眠、中毒性精神病及过敏反应。

剂量过大还可引起肝损害及剥脱性皮炎。

治疗早期或增量过快,患者可发生麻风症状加剧的反应(麻风反应),一般认为是机体对菌体裂解产生的磷脂类颗粒的过敏反应,多认为是预后良好的现象。

麻风反应可用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反应停)防治。

其他处理方法是减量停药或暂改用另一些抗麻风药,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抗结核病及抗麻风病药物

抗结核病及抗麻风病药物
适用于单纯性结核病的初治 强化期个月: (异烟肼)+(利福平)+ (吡嗪酰胺) 继续期个月:用、 疗程可长达个月
33
第二节 抗麻风病药
药物种类: 一、常用抗麻风病药:
氨苯砜(砜类 ) 、利福平 、氯法 齐明
二、其它新的抗麻风病药:
(一)氟喹诺酮类药 :
培氟沙星、氧氟沙星、斯帕沙

(二)四环素类 :米诺环素
可延缓利福平的吸收 .与异烟肼或合用可增加肝毒性
22
乙核杆菌抑制作用较强
23
抗菌原理:
.与金属离子络合,阻止菌体内亚精胺() 与结合,阻止的合成
.可能抑制分枝杆菌菌体内阿拉伯糖基转 移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耐药性: 单用易产生,但形成缓慢
24
细菌的β酮脂酰载体蛋白合成酶 ↓
复合体 ↓
抑制分枝菌酸酶活性 ↓
抑制分枝菌酸合成
分枝菌酸是结核杆菌细胞壁特有的重 要成分,故异烟肼对其他细菌无作用
8
【体内过程】
吸收快而完全,~达 .穿透力强,分布广 .主经肝乙酰化转移酶水解为乙酰异烟肼,
异烟酸等 其乙酰化速率受遗传因素影响,并随人
种及个体差异不同分为两型: 快代谢型 慢代谢型
与其他抗结核药无交叉耐药性 与其他抗结核药联用,能延缓 耐药性发生,增强疗效
6
【抗菌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是前体药,经活化后抑制结核杆菌细胞壁 分枝菌酸合成:(图示)
.抑制结核杆菌的合成 .抑制膜磷脂的合成→结核菌膜通透性↑
→细菌无法生存 .影响糖酵解
7
前体药 过 氧化氢-过氧 化酶 活化型药 +
34
氨苯砜 (,二氨二苯砜,)
【抗菌作用】 对麻风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抗菌机制与磺胺类药相似

治疗麻风病的药物及其抗菌活性和毒副作用

治疗麻风病的药物及其抗菌活性和毒副作用

据, 为这类患者争取资金 , 使其 能够重新 回到正常 的学 习 、 工作 和生活 中, 降低患者及 其家庭 的经济 压力 ,
同时缓解整个社会 的负担 。
【 关键词】 麻风病; 药物治疗 ; 抗菌活性; 毒副作用
Dr u g t r e a t me n t o f l e p r o s y a n d i t s 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a c i t v i t y a n d 0 1 5年 第 3 6卷 第 2 8期
J o u r n a l o f O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e d i c i n e 。 2 0 1 5 , V o 1 . 3 6. N o . 2 8

2 0 1 2 a n d A u g u s t 2 0 1 3,t h e u s e o f t h e d r u g f o r i t s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o f t r e a t me n t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a n t i mi c r o b i a l
经 验交 流 .
治疗 麻 风 病 的药 物及 其 抗 菌 活性 和 毒 副作 用
伍 爱金 伍 耀辉 游勇
【 摘要】 目的 研究对麻风病进行治疗的药物, 以及每种药物的抗菌活性和毒副作用。方法 我院
选择 2 0 1 2年 8月至 2 0 1 3年 8月间诊 治的 6 0例麻风病 患者 , 对其运用药物实施治疗 , 观察药物 的抗菌活性
以及产生 的毒副作用 。结果
通过观察可 以发现 , 降低 患者畸形 和残疾 的有效 方法 即为早 期诊 断和早期

麻风病该如何治疗

麻风病该如何治疗

麻风病该如何治疗
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主要通过侵害人的皮肤和神经来给人带来伤害。

它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不仅给病人本身,也给病人的家属带来诸多不便,那么麻风病该怎么治疗呢?
一、化学药物
(1)氨苯矾(DDS)为个选药物。

开始剂量每天50mg,4周每天100mg,连续服用。

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连服3个月后停药2周。

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性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

近年来,由于耐氨苯砜麻风菌株的出现,多主张采用联合疗法。

(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

100 --200mg/日,口服。

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

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

(3)利神平(RFP)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

450~600mg/日,口服。

二、联合化疗方案
1、免疫疗法
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

其他如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可作为辅助治疗。

2、麻风反应的治疗
酌情选用反应停(酞咪哌酮)、皮质类固醇激素、氯苯吩嗪、雷公滕、静脉封闭及抗组胺类物物等。

3、并发症的处理
足底慢性溃疡者,注意局部清洁,防止感染,适当休息,必要时须扩创或植皮。

畸形者,加强锻炼、理疗、针灸,必要时作矫形手术。

为预止愈者后复发,常采用氨苯砜作巩固治疗,LL及BB,需长期甚至终身用药。

全球医院网温馨提示:麻风病家属要做好隔离工作,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帮助患者更早康复。

抗结核药和抗麻风病药课件

抗结核药和抗麻风病药课件
轮换方案
为避免耐药,减少副作用,通常采用轮换方案进行治疗。
定期评估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 方案。
07
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
01
胃肠道反应
02
过敏反应
03
肝脏损害
04
其他不良反应
抗麻风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皮肤色素沉着

胃肠道反应
肝脏损害 其他不良反应
结核病的流行病学
全球流行情况 发病群体 流行病学监测与控制
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控制措施
02
抗结核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杀菌剂
01
异烟肼
02 利福平
03 链霉素
抑菌 剂
乙胺丁醇
吡嗪酰胺
渗透入吞噬细胞,在酸性环境下杀灭 吞噬细胞内的结核菌。
免疫调节剂
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
03
抗结核药物的临床应用
详细描述
生物碱类可以抑制麻风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同时还可以减轻麻风病引起的炎症反 应,缓解疼痛和不适。常用的生物碱类药物包括利福平、异烟肼和吡嗪酰胺等。
其他抗麻风病药物
总结词
除了免疫调节剂和生物碱类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抗麻风病药物,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可以针对不 同类型的麻风病菌发挥作用。
抗结核药和抗麻风病药 课件
目 录
• 抗结核药物概述 • 抗结核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 抗结核药物的临床应用 • 抗麻风病药物概述 • 抗麻风病药物分类与作用机制 • 抗麻风病药物的临床应用 • 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
contents
01
抗结核药物概述
结核病的病原学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类 传播途径

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九)抗麻风病药

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九)抗麻风病药

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九)抗麻风病药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年(卷),期】2007(014)009
【摘要】@@ [药物类别]抗麻风病药rn[适应证]rn用于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各种类型麻风和疱疹样皮炎的治疗.麻风杆菌对砜类可产生耐药性,因而须采用联合疗法,以减少或延缓耐药性的发生,减少复发和较快消除其传染性.
【总页数】2页(P51-5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十九)局部麻醉药 [J],
2.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二十)解热、镇痛抗炎药(一) [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编辑部
3.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二十一)解热止痛抗炎抗风湿药 [J],
4.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二十二)镇痛药 [J],
5.国家基本药物用药指导(二十四)镇静催眠药抗偏头痛药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麻风药是什么药物?治什么病的

抗麻风药是什么药物?治什么病的

抗麻风药是什么药物?治什么病的
抗麻风药是能抑制麻风分枝杆菌《筒称麻风杆菌〉的药物。

抗麻风药包括砜类、硫脲类、抗生素、氯法齐明(氯苯吩嗪〉、沙利度胺等。

这些药物的共同缺见效慢、疗程长。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对所有麻风患者二c用2种或3种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一些药物临床药理研究发现它们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如本章所列的(氨苯砜)、氯法齐明、沙利度胺等,已不仅仅限于麻风及麻风反应的治疗,已逐步应用到其他多种难治性皮肤病的防治.。

防风的临床应用

防风的临床应用

防风的临床应用防风(anti-inflammatory)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主要功能是抑制炎症。

它有助于控制和缓解许多疾病,包括肝炎、肺炎、消化系统疾病、关节炎、脊椎强直症、支气管炎等等。

防风可以在不同的形式出现,包括片剂、液体剂、栓剂、胶囊剂、丸剂、糖浆剂等等。

防风的最常见的应用是用于治疗慢性炎症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胃肠道炎症疾病(IBD)、支气管炎(COPD)以及呼吸道炎症疾病(AIRD)等等。

防风也常用于治疗癣病(psoriasis)和乙型肝炎(Hepatitis B)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反复出现的口腔溃疡(aphthous ulcers)等其他疾病。

防风的有效成分为多种衍生物,如类固醇、NSAIDs、抗细胞色素酶抑制剂、黏多醣体酶抑制剂等。

类固醇是最常用的、最有效的防风药物,它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和红斑、缩小结节、减轻疼痛和发热等。

NSAIDs,也就是非甾体类抗炎药,能有效抑制炎症,但它们会副反应比类固醇更多。

抗细胞色素酶抑制剂,通常被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减缓炎症,并可能降低炎症的发作频率。

黏多醣体酶抑制剂,如阿苯达汀,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的抗炎药,可以减少炎症细胞的激活,延缓关节损害的发展。

防风药物有两个主要的副作用:即消化系统不适和免疫系统抑制。

消化系统不适包括口腔溃疡、恶心、呕吐、腹泻等,这些副作用可以通过改变药物的剂量、频率或者替换药物来控制。

免疫系统抑制可能会导致患者更容易患上细菌感染,因此,服用防风药物的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做好防护措施,以预防感染。

此外,防风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增加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服用防风药物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脂和血糖,并定期做肝功能检查,以检测防风药物是否有不良反应。

总之,防风药物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有效抑制炎症、缩小结节、减轻疼痛和发热等,并可以有效控制或缓解许多疾病的发病。

麻风处方点评

麻风处方点评

麻风处方点评
简介
本文对麻风处方进行点评。

麻风是一种传染性的慢性感染病,
需要合适的处方用药来治疗和管理。

处方分析
根据我们收集的信息,以下是对麻风处方的点评:
1. 药物组合:该处方中包含多种药物,每种药物都有特定的治
疗作用。

然而,我们建议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组合,
以提高疗效。

2. 用药剂量:药物的剂量在处方中是有明确指导的,但是剂量
的个体差异很大,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来调
整剂量,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用药时长:根据处方,药物的使用时长有明确的指导。

然而,对于患者的治疗过程,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用药时长,以适应患者
的病情发展。

4. 注意事项:在处方中,应该明确提醒患者注意药物的副作用、禁忌症等方面的信息,以确保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并避免不良反应的
发生。

结论
麻风处方是治疗和管理麻风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在使
用处方之前,医生应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
进行调整,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仔
细遵守医生的建议,并及时向医生报告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 注意:以上点评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专业医生结
合患者情况来制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 年第 6 卷第 14 期2019 Vol.6 No.1414抗麻风药物的扩展及应用蒋永相(昭觉县疾控中心,四川凉山 616150)【摘要】目的 为研究抗麻风和扩展药物临床用途。

方法 将抗麻风的板式药物拆散,随机抽取不同适宜用药的病例,用麻风药物给予治疗。

结果 根据选择病例,用麻风药物中的不同成份治疗不同的病例,收到满意的效果。

结论 抗麻风药物除用于治疗麻风病外,对多种疾病有较好疗效。

【关键词】扩展;麻风药;应用【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4.14.02Expansion and application of antileprosy drugsJIANG Yong-xiang(Zhaojie county disease control center,Sichuan Liangshan 61615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and expand the clinical use of anti-leprosy drugs.Methods The anti-leprosy drugs were separated randomly and treated with leprosy drugs.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selected cases,different components of leprosy drugs were used to treat different cases,and satisfactory results were obtained.Conclusion Anti-leprosy drugs have good curative effect on many diseases besides treating leprosy.【Key words】Extension;leprosy;magic背景:昭觉县地处大凉山偏东部的腹心地带,辖47个乡镇,幅员面积2699平方千米,现有人口320000人,其中97、60%为彝族,汉族占2、00%、其他民族占0、40%,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县城所在地为原山州州府所在地。

2017年全县预算内财政收入12700余万元,预算內财政支出为234000万元,财政自给率为5,42%,人均财力396元,农村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000元,是国定贫困县。

昭觉县是麻风高发县之一,昭觉县既往麻风防治资料已无从考证,因为本县是麻风高发县,所以药品来源相对充足。

那么麻风药物除治疗麻风病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治疗作用呢?笔者从事麻风病防治近30年,利用从事麻风防治工作中的药物来源相对容易的便利,试探着用麻风病治疗药物的有效成分,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扩展其治疗适应范围,取得较好效果。

首先抗麻风药物由氨苯砜、利福平和氯苯吩嗪(B663国产或中文名称氯法齐明)组成。

1 氨苯砜氨苯砜和磺胺类药物结构相似,因此磺胺过敏者禁用,既往用于疱疹性皮肤病、皮肤结节性血管炎,增殖性皮炎及结缔組织病等。

1)笔者用其内服治疗风湿病,每天三次,每次50毫克,疗程4周,4周未愈者继续第二第三个疗程,各疗程间隔两周,选择病人5例,其中4例关节未发生畸形,仅有四肢及关节重着酸痛者,在其他医疗机构诊断为风湿,对这几例病人,疗效显著,一个疗程症状基本消退。

2)笔者将其用于外伤及顽固性痤疮的治疗,效果显著。

(1)对外伤:选择外伤病例20例,均为在生活中的割裂伤,伤口长2厘米以上最长者伤口达6.5厘米,且均流血较多又不需缝合者,消毒后用以氨苯砜片碾末均匀洒在伤口上,再以纱布敷料敷上,胶布固定,3~5天换药一次,20例病例未有一例发生伤口感染。

同时运用其治疗手术后久治不愈的感染伤口2例,1例为麻风病人子女,女性右腋下血管瘤手术后1月余,切口未愈合,无脓液有少量分泌物,另1例为会阴部巨型尖锐湿疣,手术后致感染久治不愈,转上级医院住院治疗,经各种换药及引流并全身运用抗生素,亦未见好转,用氨苯砜碾末清洁消毒后外撒创面,1周后结痂而愈,因此氨苯砜对新鲜伤口及感染伤口均有防感染和促进愈合的作用[2]。

(2)对顽固性痤疮:顽固性痤疮,痤疮多发生在青少年,特别是青春期及青春期后青年男女发病率高。

主要发在面、额部及胸背部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颜面影响美观[3]。

选择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或疗效欠佳的10例病人,其中女性患者6例,男性患者4例。

年龄最小13岁,最大19岁,平均年龄16.5岁。

患者均经用氯柳酊或硫磺洗剂,有的还用维A酸制剂,口服四环素,红霉素及维生素B6等,部分病例口服维胺酯,西脒替酊等,均未见明显好转而求治。

给予口服药物不变,在外搽氯柳酊(氯霉素2克、阿斯匹林3克、50%乙醇100毫升,)或硫磺洗剂(为市售成药又叫美容水),在每100毫升药液中加入进口氨苯砜1、5克(15片),外搽,每天早、晚各一次,15天为一疗程,8例患者经2个疗程皮疹完全消退,其中3例留有皮损处色素沉着,其余5例痊愈,另外2例皮疹未完全消退者皮损也明显减少,其中1例女性患者因来时皮疹较重,原治疗未用甲氰脒胍,因此、开始时口服药加用西脒替酊200毫克,每日2次,两疗程后皮疹减少色变淡,再给予2疗程,皮损完全消退、部分皮损部位留有色素沉着(怀疑为手抓破皮疹后留下)。

3个月后一位男性患者复发,仍给予原治疗,口服药物中加用己烯雌酚片1片每日1次,一个疗程病损完全消退,所有病例观察一年,未见复发。

由此可见,氨苯砜外用对痤疮有效率100%,部分病例加用甲氰脒胍或雌激素治疗效果更好(怀疑体内雄激素分泌旺盛所致)。

作者简介:蒋永相(1964年),男,汉族.重庆荣昌人,本科,皮肤性病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皮肤性病及艾滋病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 年第 6 卷第 14 期2019 Vol.6 No.14152 氯苯吩嗪氯苯吩嗪在治疗麻风病的配伍中,主要起抑菌作用,大剂量有杀菌作用,在配伍利福平(利福定、利福喷汀等)氨苯砜等抗麻风药物中它主要也起抑菌作用,利福平为強杀菌剂,因为麻风杆菌为分枝杆菌,但它没有结核杆菌繁殖快,它10余天分裂繁殖一代,因此利福平在抗麻风治疗中每月仅服一次600毫克即可,现在主要用于治疗结核及敏感菌感染。

氨苯砜已前述。

氯苯吩嗪除用于治疗麻风II 型麻风反应外,(1)用于治疗艾滋病伴结核的治疗。

艾滋病伴结核在我县发病的艾滋病人中大约占60%,多数经免费抗痨治疗后能好转或治愈,部分耐药病例则产生耐药,笔者用氯苯吩嗪100毫克每日一次,利福平600毫克,每曰一次,收到较好效果[4]。

(2)用于治疗小面积轻中度烧烫伤亦有较好疗效,选择适宜病例8例,8例病人中1例因癫痫发作倒在火堆上而致面部大面积深II 度烧伤、1例小女孩因不小心摔坐在电炉上,造成双臀部II 度烧伤,另2例为其他原因造成。

其余4例为开水烫伤、均为I 度烫伤。

用法,取开水100~200毫升,加氯苯吩嗪10~20粒,每粒50毫克,兑于开水中,放阴凉处,待温度20~30度左右时,将烧烫伤部位用盐水清洗,待干后用棉签沾兑水的氯苯吩嗪溶液均匀涂于创面,下次涂药时用盐水清洗后再均匀涂上即可,每天2~3次,有显著的效果,即使已经有轻度感染,也会恢复,笔者女儿I 度烫伤后,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浸于纱布上给予包扎,发生感染,未给予抗菌治疗,仅给予清洗后涂氯苯吩嗪溶液,一周即愈,未遗留下疤痕。

3。

用于治疗痔疮:笔者试探性用氯苯吩嗪治疗痔疮,选择2例男性患者,均为混合痔,有便血、有痔体向肛门外突出、同时伴有疼痛,自购痔疮宁栓及口服消炎痛等治疗未见明显好转来向笔者询治。

患者坐立不安,笔者用氯苯吩嗪100毫克,五千分之一高锰酸钾坐浴后塞肛,早晚各一次,患者均为两次后症状明显减轻,便血停止。

继续用药一周后症状完全消失,患者痔体恢复至发作前水平。

3 其他用法抗麻风药,其组成有抗其他分枝杆菌的效果,以氯苯吩嗪100毫克/日一次、氨苯砜100毫克/日一次,利福平450~600毫克/日一次,用于治疗耐多药的肺结核病人,有较好疗效。

笔者用于治疗经疾控中心结防办免费治疗失败的耐多药的肺结核病人,疗程9个月,多数病人3一4个月痰菌能阴转,收到比较明显效果,总有效率在80%以上,但由于样本量太小,目前资料正在收集和扩大覆盖面,论述将在今后的论文中叙述。

4 结 论抗麻风药除用于麻风病的治疗外,还可用于疱诊性皮肤病、血管炎等的治疗,也可按药物的单药属性扩展治疗范围,用于抗风湿,外伤,顽固性痤疮、烧烫伤、艾滋病感染者伴结核病人抗痨治疗无效的病例,调整用法并可用于对耐多药的肺结核病人,能收到较好效果。

5 讨 论(1)氨苯砜在抗风湿病中能收到较好效果,可能与其和磺胺药结构相类似的构形有关,具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2)氨苯砜在治疗外伤中能起到抗感染作用也可能是因为和磺胺类药结构相类似有关,因为原临床有磺胺类结晶用于外伤的治疗的历史。

另外就是氨苯砜临床运用较少,不象磺胺临床应用广泛,细菌易产生耐药性或抗药性,氨苯砜临床产生抗药性或耐药性的机率少。

(3)氨苯砜对顽固性痤疮的疗效确切,除与上面的抗炎、细菌耐药株少有关外,是否具有抗免疫作用有待监床开展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4)氯苯吩嗪用于治疗艾滋病感染伴结核有相对较好的疗效,可能因为一方面它本身对分枝杆菌有抑菌和杀菌作用(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另一方面可能因为临床应用少,分枝杆菌对其未产生抗药性或耐药性,因而对其较敏感而起杀菌作用(剂量比抗麻风用量时要大),再一方面与其本身的抗免疫作用有关,不然单用治疗麻风II 型反应轻型,300毫克/曰有效不好解释。

(5)氯苯吩嗪用于治疗烧烫伤,从药理学角度来说,一方面氯苯吩嗪有它的杀菌作用,特别是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另一方面它有抗免疫作用,减少创面的渗出、造成不利于细菌生长的环境而起治疗作用。

再一方面也因平时临床应用较少,细菌对其未产生耐药或抗药[5],因此治疗效果好。

(6)抗麻风药整体对耐多药的结核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能是同时因为麻风和结核均为分枝杆菌,对麻风治疗的药物应对结核有效,只是平时临床只用于治疗麻风,未用于治疗结核,因此结核杆菌对其未产生抗药或耐药,因而产生较好的临床疗效。

是否利用其对耐多药的结核病治疗有效,为今后耐多药的结核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值得临床医生及药学人员去进一步研究 探讨。

参考文献[1] 李俊轩,耿国秀.对《新药与临床》刊登的“抗麻风药氨苯砜的新用途”的临床验证[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1996(4):242-242.[2] 范志莘,吴鹤声.抗麻风药的新用途[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89(1):11-13.[3] 赵 蕾,李 璐.抗麻风分枝杆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使用的研究进展[J].抗感染药学,2017(2):241-244.[4] 毛 翀,熊俊浩.麻风病化学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07(6):136-138.[5] 毕永江,黄万江.抗麻风药物的研究进展[J ].地方病译丛,1993(4):4-7.本文编辑:李 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