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蓝的眼睛》中文化霸权对他者的冲击

合集下载

黑与白冲突——《最蓝的眼睛》黑人与白人文化冲突分析

黑与白冲突——《最蓝的眼睛》黑人与白人文化冲突分析

- 246-校园英语 / 文艺鉴赏黑与白冲突——《最蓝的眼睛》黑人与白人文化冲突分析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王琼曼【摘要】《最蓝的眼睛》是非裔美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

小说在情节上并不复杂。

本文从黑白两种颜色颜色的角度,剖析了作者想要阐述的主题:黑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颜色 黑 白 文化传统《最蓝的眼睛》是非裔美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

小说在情节上并不复杂:小说以秋、冬、春、夏为叙述框架,讲述了年仅11岁的黑人女孩佩科拉在遭生父强奸,继而怀孕,早产了一个很快就夭折的婴儿后,在无人关心帮助的情况下堕入疯狂状态的悲剧故事。

读完《最蓝的眼睛》,脑海里始终有两种颜色在晃动:黑色,白色。

莫里森同时又是一个运用象征手法的大师。

象征手法使作品主题意义上具有多种解读的深刻性。

本文将粗略地对黑白两种颜色所象征的寓意进行分析。

一、白色的美小说的白色代表着白人文化。

在美国社会里,尽管白人对黑人的公然压迫在逐渐消失,但是白人文化霸权主义仍然存在。

对于白人种族主义者来说,白人和黑人在外观上的不同显示的是其内在特质的区别,意味着他们在智力,道德和精神上的优劣。

在《最蓝的眼睛》中,正是因为内化了白人的价值标准,小说里的部分人物不愿正视和坚持自己民族和文化的传统,一味追求白人文化所倡导的“金发、碧眼、白皮肤”的审美观和白人中产阶级的价值观。

这种审美观和价值观不断渗透到黑人民族中,严重扭曲着黑人民族的民族灵魂。

小说中的部分黑人唯“白”是美。

在黑人社区内部,黑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自我厌恶情结。

他们觉得自己天生就丑陋。

如果哪个黑人出生时皮肤是浅色的,那么他就会被认为是高人一等。

主人公佩科拉从一出生就被认为是丑陋的。

随着她不断的成长,这种看法加深了她认为自己丑陋的信念,“她发现所有白人的眼睛里都潜伏着这种神色。

毫无疑问,这厌恶是冲着她来的,是冲着她的黑皮肤来的”。

她从潜意识里把自己的丑陋与黑皮肤联系了起来,从而把所有的罪恶也都归结为她的黑皮肤。

《最蓝的眼睛》中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精品文档

《最蓝的眼睛》中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精品文档

《最蓝的眼睛》中黑人文化身份的建构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出版于1970年,作为黑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莫里森的小说具有很强的黑人文学性,将黑人的传统文化和作品主题紧密联系,使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完美结合。

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就是这样一篇经典之作。

作为一名美国当代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致力于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

莫里森曾说过,黑人民族要生存下去,除了拥有政治权利和经济独立以外,还必须保留住黑人文化。

一、建构合理的黑人文化身份(一)受白人文化冲击,丧失黑人主体审美价值观――佩科拉。

《最蓝的眼睛》讲述的是一个深受白人审美观残害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的故事。

她在家里处境尴尬,在外面受尽凌辱,而她把这一切都归结为自己丑陋的黑人外表,因此做梦都渴望有一双美丽的蓝眼睛,最后被生父强奸,产下死婴,精神分裂。

白人这种审美标准通过各种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并成为主流。

母爱的缺失是导致佩科拉最终精神分裂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而波琳同样是白人文化侵蚀下的牺牲品。

在家庭之外,佩科拉同样备受欺凌和侮辱。

在学校她总是受到同学们的欺负,大家叫她“小黑鬼”;去糖果店买糖,她把钱递给老板时,老板都不愿意碰到她的手,她知道“在下眼帘的某个部位表现出来的是厌恶之感,在所有白人的眼神里她都曾见到过。

他们的厌恶一定是针对她的,针对她的黑皮肤的”。

在这种被歧视、被厌恶的环境中成长,佩科拉逐渐变得脆弱而敏感,只能被动接受白人文化强加给她的审美标准,而这种强势文化已经融入到她的意识里,使她怀疑和否定自己的一切,自认丑陋,自惭形秽,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到夜晚,她就祈求得到蓝眼睛,从不间断”。

佩科拉对蓝眼睛的渴望和祈求是对白人文化价值和审美标准的认可,是对自我的否定。

在强大的白人文化霸权下,黑人的心灵深处产生一种无可排解的文化自卑情结和劣根民族的痛苦。

部分黑人的价值观尤其是审美观被逐渐扭曲和同化,不知不觉中,他们把这种白人的价值观及审美观内化,“白”即是“美”。

叙事伦理视阈下解读莫里森《最蓝的眼睛》

叙事伦理视阈下解读莫里森《最蓝的眼睛》

品读叙事伦理视阈下解读莫里森《最蓝的眼睛》吴 悦 重庆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摘要:莫里森在其作品中展现了黑白两种文化,男女两种性别的伦理冲突与伦理困境。

在处女作《最蓝的眼睛》里,从小女孩的视角投射出她对美丑、善恶、黑白文化、乱伦与性侵等伦理问题进行揭露。

本文将通过叙事伦理视阈对小说进行解读,在研究其叙事伦理的同时通过整个故事伦理来深刻小说的主题。

一个被白人文化腐蚀的黑人小孩,在面对自己作为‘他者’这一伦理身份时,社会、家庭通过各种话语形式、动作行为来伤害她。

关键词:托妮·莫里森;《最蓝的眼睛》;叙事伦理;故事伦理;叙述伦理作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性,托妮·莫里森成为了女性文学的一面旗帜。

她的作品扎根于对美国黑人的独特身份和他们的现实生活,并且几乎是以黑人女性为主人公来进行刻画描写的。

无论是从小说的艺术审美角度来看,还是从小说的社会说教责任来看都把黑人写作推向了一定的新高度。

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于1970年出版,通过小说的叙述过程体现出小说的伦理向度。

现代小说家大多通过对主人公的经历的叙事体现出时代特征的道德与伦理诉求。

莫里森在《最蓝的眼睛》中不仅仅批判了以白人主流文化的文化霸权对黑人造成的精神创伤,更重要的是通过叙事伦理揭示了当时的社会及家庭伦理问题。

同时,在小说的叙述上来看,作者利用儿童第一人称有限的叙事视角、叙述结构以及隐喻的手法来进一步体现了小说的伦理价值。

文学,尤其小说的伦理之间关系由来已久。

在欧美,早先就已有亚里斯多德所强调的普遍真理,还有贺拉斯所倡导的寓教于乐。

小说就是以揭示社会现实,影响人们进行反思自我、改变自我的社会责任为主。

到了20 世纪 60 年代,芝加哥学派的布斯提出,小说不可能没有伦理的尺度,总是含有一定伦理价值观。

哈佛大学的纽顿也在其著作《叙事伦理》中,从两方面解释“叙事伦理”:一方面归因于叙事话语的各种伦理地位,另一方面意指伦理话语依赖叙事结构的方式。

论《最蓝的眼睛》中白人文化价值观对黑人的影响及戕害

论《最蓝的眼睛》中白人文化价值观对黑人的影响及戕害

论《最蓝的眼睛》中白人文化价值观对黑人的影响及戕害一、本文概述《论<最蓝的眼睛>中白人文化价值观对黑人的影响及戕害》一文旨在探讨美国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所呈现的白人文化价值观对黑人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危害。

本文将分析这些价值观在小说中的具体表现,并阐述其如何对黑人产生负面影响,揭示白人文化对黑人的压迫和歧视。

《最蓝的眼睛》是一部具有深远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它通过描绘一个黑人女孩的视角,揭示了美国历史上种族歧视和不平等的本质。

小说中呈现的白人文化价值观,如种族优越论、种族隔离制度等,对黑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他们的生活和命运造成了严重的伤害。

白人文化价值观:指美国主流社会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准则,包括种族优越论、种族隔离制度等。

这些价值观在小说中被广泛提及和展示。

黑人:代表整个黑人群体,他们在历史和社会背景下遭受了长期的种族歧视和不平等对待。

影响:指白人文化价值观对黑人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剥夺权利、排斥、压迫等。

这些影响贯穿于小说的始终,是本文的研究重点之一。

戕害:指白人文化对黑人的摧残和伤害,包括精神上的虐待、心理创伤等。

这些戕害不仅存在于小说所描绘的时代,也具有普遍性,是对黑人的长期而广泛的侵害。

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和文本细读的方法进行研究。

通过对小说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白人文化价值观对黑人的影响和戕害,并探讨其根源和危害。

同时,也将结合其他相关研究成果和理论进行综合分析,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二、白人文化价值观对黑人的影响压迫与歧视:在历史上,白人文化曾对黑人实施过严重的压迫和歧视。

这种歧视不仅体现在经济、社会和文化层面,还渗透到黑人的思想、情感和日常生活中。

这种歧视影响了黑人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使他们在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

排斥与隔离:由于种族差异的存在,白人和黑人在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界限。

这导致了黑人被排斥在主流文化之外,无法充分参与和融入其中。

这种隔离使得黑人难以获得平等的机会和资源,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和成长。

文化霸权的牺牲者——《最蓝的眼睛》中波琳的迷失

文化霸权的牺牲者——《最蓝的眼睛》中波琳的迷失
曾经在彼此之间 的温情荡然无存 。 为了买 时尚漂亮的衣服 , 波琳 美 的白人家庭 ,这个工作极大地满足了她的虚荣心 。更重要的
来这是为了人 乡随俗 , 但事实上 , 这个 “ 俗” 早 已经不是黑人 的传 去一个 白人家里做女仆 。能够进入像 电影里面所描述 的那种完 统风俗 了。当地黑 人女性所崇拜 、 追随的“ 时尚” , 包 括她们用 以 评价彼此 的审美观都 已经深深地打上 了白人 的烙 印 。由于较早 地接 受了白人 的统治 ,北方各州 的黑人早 已在 不知不觉 中成为 了白人意识形态 的奴隶 。 “ 黝黑” 不再是美丽 的标志 。 统治者们 白 皙 的肤色渐渐被认为是高贵 的象征 。黑人们无意识 地开始厌恶 自己的黑皮肤 , 自觉因此而低人 一等。在 这种 心理的影响下 , 黑 人逐渐的丧失 了身为黑人的身份认 同。 因此 , 当波琳 开始追随 当 地女人时 尚的 同时 , 她也就 开始渐渐地失 去 自己。她并不 明白, 破坏她简单幸福生活的不是 当地人 ,而是 当地生活方式背后 的 白人大众媒体 。 更 荒谬 的是 , 当波琳被 当地妇女甚 至 自己的丈夫 是 ,当她代表费舍家 出现时 ,曾经羞辱过她的人们表现 出了畏 惧。 在费舍 家 , 她能体会到权力 , 赞美 和奢华 , 能找 到电影 中的那 个优越 、 美丽 的世界 。为 了保住这个美梦 , 她将 自己的家庭隔离 开来 , 沉浸于这份工作 中 , 把 自己变成完美的仆 人。如果说沉浸 于电影是 波琳 堕落的起 点 ,那 么与真 正白人家庭 的接触 则加深
睛》 开始 , 她这一特 点就 已经 凸现 出来 。 在这部作 品中 , 莫里森入
装, 崇拜 白人 中产 阶级的生活方式 。 她把 自己隐藏在 电影创造的
虚幻世界里 。

白人文化对黑人心灵的冲击_评托妮_莫里森的小说_最蓝的眼睛_

白人文化对黑人心灵的冲击_评托妮_莫里森的小说_最蓝的眼睛_

其中, 深受其害, 却无人提出质疑的不公正的社会 现象: 美国黑人与纯粹的被殖民者的区别在于, 他 们在自己的国家承受着更为隐蔽的白人文化霸权 的压迫, 遭受着教育、媒体、宗教等文化传承要素 的侵蚀, 于不知不觉中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他们离后殖民统治集团和意识形态更近了, 遭受 的心理损害更严重, 所受的控制更果决更不动声 色了。
在镜中所看到的对自己的否定, 源于占主导地位 的白人文化意识对她的否定。人们都喜欢浅肤色 的女孩, 商店的老板对她的漠视中暗露出厌恶的 神色,“她发现所有白人的眼睛里都潜伏着这种神 色。毫无疑问, 这厌恶是冲着她来的, 是冲着她的 黑皮肤来的。”受白人文化意识的侵染, 她的家人 以及社区的黑人也都认为她丑陋。于是, 佩克拉 对自己的丑陋深信不疑。
在小说接近尾声时, 佩克拉实现了蓝眼睛的 梦想, 但却付出了代价, 她失去了理智。这双蓝眼 睛并没有让佩克拉看清她周围的世界, 没能拉近 她与周围人的距离, 相反, 她的眼睛被蒙蔽了, 她 再也不能准确地看世界了, 她在别人的眼里也变 得更加微不足道了。佩克拉可以说是美国黑人女 性生活的模仿, 是她们的真实写照。而她的悲剧 揭示了美国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的侵蚀。莫里森 笔下的这个佩克拉是白人文化霸权下心灵遭到扭 曲的最可悲的一个范例。
美国黑人作为被边缘化了的社会群体, 无法 发出自己的声音或表达自己的反抗。他们被白人 至上者视为“贱民”, 被排斥在社会权力之外。文本 透视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文化霸权对黑人人 性的扭曲, 把目光转向无人关注的黑人少女, 用佩 克拉的个人悲剧来写整个黑人民族的文化悲剧, 颠覆了虚假的白人文化价值观, 致力于唤醒黑人 自我意识, 提升黑人文化的地位及重建黑人的主 体性和文化身份。尽管消除白人文化霸权牵涉到 种 族 、阶 级 、性 别 框 架 下 的 个 人 的 、社 会 的 、政 治 的、经济的等诸多层面的微妙的问题,《最蓝的眼 睛》以其对白人文化霸权的透彻理解, 奠定了颠覆 和跨越它的第一步。

从《最蓝的眼睛》看白人文化冲击下黑人文化的迷失与异化

从《最蓝的眼睛》看白人文化冲击下黑人文化的迷失与异化

关键 词 : 《 最蓝的眼睛 》;文化 冲击 ;迷 失异化
中图分类号 :I 1 0 6 . 4 文献标 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3 — 4 2 7 0 ( 2 0 1 7 ) 0 3 — 0 1 0 2 — 0 3
《 最蓝 的眼睛 》讲述 了一个黑人 小女孩 一年之
冲击 与异化 ,小说 更是控诉 了在 种族 歧视下对 黑人
侵蚀 了他 们 的文 化 。 《 最 蓝 的眼睛 》中以佩 克拉 的 视 角描述 了 “ 上帝 是个很 好 的 白人 老头 ,留着长 长 的 头发 ,飘 着 白胡 子 ,那 对蓝 色的 眼睛会在 人 们死 亡 时露 出伤心 的神色 ,在 人们 做坏 事时会表 现 出气 愤 ” ,因为上帝也 拥有 着一 双蓝 眼睛 ,所 以我 们就 不 难理解 佩 克拉 对蓝 色眼睛 的渴望 了 ,通 过小 说的 这 个描述 我们可 以看 出 白人 文化 已经在 黑人 的心里
面被迫地 接受 了 白人的语 言 ,当黑 人用 英语作 为交
不 止一次地 向上帝 祈祷 能让 自己生 出一双 蓝色 的眼
睛 ,这样父 母就 不会再 到她 面前争 吵 ,同学也 不会
谈 的工 具 时 ,他 们就 不可避 免地 用英语 进行 思考 问 题 ,同时也按 照英语 的 角度看待 一切 事物 ,这样无
在小 说 《 最蓝 的眼 睛 》中佩克拉 的 悲剧产生 的 原 因不 仅仅有 外 部因素 ,还 存在 着 内部 因素 ,在 黑 人 圈子 内他们 自我厌 恶 ,在 白人文 化 的影响 下 ,觉
得 自己的肤色 天生就 是丑 陋的 ,并 且在 每个黑人 成
睛的 同时她也 对 自己进行 了否定 ,这种 以种族歧视 之 间 的审美观 念打击 了黑人 的 自信 心 ,这种具有 种 族 歧视 的审美观 念 已经 渗透到 黑人深 刻的思想观 念 中 ,对 黑人 的文 化意 识造成 了巨大 的影响 ,在 白人 文 化 的冲击 下 ,许多 黑人的 心灵被扭 曲 ,一味地追 求 白人 的世 界 ,觉得 白人 的全 部都是 好的 ,不仅 对 黑人 的审美观 念造成 了畸形 的变化还使 黑人 的人 生 价值观也 发生了扭曲。

论《最蓝的眼睛》中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的冲击

论《最蓝的眼睛》中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的冲击

论《最蓝的眼睛》中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的冲击作者:屈文敬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08期【摘要】《最蓝的眼睛》通过描写一位黑人小女孩对一双白人所拥有的蓝眼睛的从幻想到破灭的过程,描述了白人主流文化对黑人种种形式上的冲击和渗透,揭示了当时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的那种心灵上的戕害,造成了以布里德罗瓦一家为代表的黑人对自身的否定。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文化霸权主流文化黑人一、引言《最蓝的眼睛》创作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描写的却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黑人的悲惨生活。

作者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以独特的视角探索美国白人主流文化环境下的黑人精神世界,重新解读了白人文化霸权下的美国黑人,凸显了黑人民族的被压迫、被边缘化情况。

本文以解析黑人布里德罗瓦一家三口—父亲乔利、母亲波琳和女儿皮科拉—在白人文化霸权下的不同遭遇,提出黑人本身的自我否定以及对白人主流文化的绝对认同才是悲剧的主要原因。

二、白人文化霸权下的黑人布里德罗瓦一家1.白人主流文化和黑人从属文化。

文化本身并无不妥之处,但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同处于同一社会环境下时,就必定会分出主流和从属。

强势主流文化拥有更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优势,运用多样的媒体手段宣示其地位的合法性和理论的主导性,不断对从属文化发起攻击,弱势从属文化被迫接受主流文化,在这场无烟的战争中逐渐败退。

美国白人文化一直宣扬“以白为美”,将白皮肤、金色头发、蓝眼睛的女性形象设定为审美标准,必然导致黑人成为其对立面,黑人被认为是丑陋的象征,遭受白人的歧视和否定。

在这种主流文化的冲击下,黑人一方面接受着侵蚀,逐渐从内到外的向白人靠拢,希望被主流文化认同;另一方面,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方面,他们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地带,无法享受主流文化带来的便利。

因此,处于从属地位的黑人,没有自由和权利,一直忍受白人的剥削,于是很多黑人选择了对白人文化随波逐流,他们认为只有接受了白人的文化,他们才能被美国社会所接受,才能改善自己的不平等待遇,也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他们都成为了主流文化的附庸。

强权文化的侵入与自我否定——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

强权文化的侵入与自我否定——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

2009年6月第12卷第3期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r nal of X i钿U ni ver si t y of A r t s and Sci ence(S oci al Sci ences Edi t i on)Jun.2009v01.4N o.3强权文化的侵入与自我否定——从后殖民主义角度解读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曹云(西安文理学院外语系,陕西西安710065)摘要: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描写了强势文化对黑人文化的侵蚀,揭示了在殖民主义和种族歧视的重压下,白人的文化霸权以及黑人对自身身份的质疑和否定,同时也谴责了殖民主义的种种摧残行为,力图唤醒黑人民族的自我意识,建立黑人民族的自尊与自信。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后殖民主义;文化霸权;自我身份否定;中图分类号:1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77X(2009)03—0056—03后殖民主义理论指的是殖民地国家独立之后,西方通过文化霸权,用经济和文化方式继续对前殖民地国家进行统治。

通过文化的不断渗透,西方的主流文化逐渐将殖民地的本土文化边缘化,并控制了被殖民者的意识形态,最后从精神和心理上将被殖民者彻底同化。

这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殖民比土地的占有更加可怕,因为它侵蚀人的心灵,所以也更具有残害性。

阿托尼莫里森作为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唯一的黑人女性得主,一直致力于探求在主流社会中维护和构建黑人的文化本位,通过对黑人文化、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的描写,表现出她对黑人命运和文化传统的关注以及强烈的民族情感。

《最蓝的眼睛》是奠里森的处女作,小说暗含了后殖民主义的诸多因素。

本文将从后殖民视角解读黑人的身份认同危机、白人文化的侵蚀及科1族主义的内化,从而揭示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生活和身份的影响,以及黑人如何在白人的主流文化影响下将其内化,形成自身的否定,最终成为主流文化的牺牲品。

《最蓝的眼睛》讲述的是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粗暴、同学的奚落和成年人的冷漠之中的黑人小女孩佩克拉,懵懂地觉察到自己所有的困境源于自己是个丑陋的黑女孩。

论《最蓝的眼睛》中黑人女性成长的困境

论《最蓝的眼睛》中黑人女性成长的困境

038[摘 要]《最蓝的眼睛》是20世纪杰出的非裔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

小说以黑人女性为视角,有力刻画了黑人女性在白人主流文化的冲击下,成长过程中痛苦的精神磨难和扭曲的心路历程。

莫里森通过这部小说深刻揭示了白人文化霸权下的黑人女性成长危机,并指出重塑黑人身份对于黑人女性摆脱成长苦难的重要性。

[关 键 词]《最蓝的眼睛》;黑人女性;白人文化金 哲论《最蓝的眼睛》中黑人女性成长的困境一、白人主流文化的侵蚀白人通过学校、文化机构、大众传媒等手段传播并强化他们的文化价值观。

这些手段建构了他们充满种族歧视的白人霸权意识:白人崇高而美丽;黑人堕落且丑陋。

不幸的是,这一点被那些与自身文化疏远的黑人所认同,因此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受到了双重控制。

黑人的无能表现恰恰反映了白人文化霸权的地位,这种霸权阴险而毒害着黑人的生活。

通过这种方式,白人对黑人实行有效的统治。

学校作为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在影响学生对自己、家庭、社区和国家的看法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教育系统的控制和操纵成为社会支配者向被支配者灌输思想的有力手段。

在《最蓝的眼睛》中,狄克与简的故事是美国白人中产阶级文化的一个经典版本,通过学校初级课程,其中的一部分作为某些章节的标题,白人文化为克劳迪娅·麦克蒂尔的故事提供了背景。

在小说中,莫里森也把焦点转向好莱坞和流行文化作为白人展示种族优越思想的渠道。

她揭示了戈宾诺的学说是如何在20世纪40年代的文化形象中被具体化为身体美的表现。

音乐公告牌、杂志、洋娃娃、秀兰·邓波儿的电影充斥着《最蓝的眼睛》。

好莱坞强化了18世纪与19世纪种族主义的束缚,并含蓄地阐述了戈比诺的学说,即白人种族在美的方面优于其他种族;人类群体在美上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是合理的、永久并不可磨灭的。

莫里森用秀兰·邓波和主人公佩科拉的对比来强调黑人经历的讽刺。

由于渴望成为邓波,佩科拉否认了自己黑人的身份。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探析——白人文化冲击之下的黑人心灵

《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探析——白人文化冲击之下的黑人心灵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罗虹文学长廊《最蓝的眼睛》(T he Bl uest Eye,1970)的问世,是黑人女性作家作品题材一个新的突破:这部小说史无前例地用黑人小女孩作故事的主角,把关注点落到以前从不为人所重视的边缘地带——那些处于边缘地带的小女孩。

小说以黑人女孩佩科拉渴望拥有一双蓝眼睛而最终陷入疯狂状态,展示了白人文化冲击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悲剧;同时也探讨了抵抗白人文化冲击、保持黑人文化的途径。

莫里森开创了从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同一国家内部种族不平等的深层原因,这一具有人类民族共性的研究使她的作品在思想深度上远远的超越了其同时代的黑人作家。

在美国国内,以泰勒为代表的《托妮莫里森访谈录》(Taylor ,1994)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莫里森在对待黑人文化流失以及白人文化冲击问题上的基本看法。

而在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从近年来以王守仁、吴新云(1997)主编的《性别种族文化》为伊始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

本文拟就《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悲剧产生的原因进行探析,希望能引起更多学者对该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一、佩科拉悲剧产生的民族历史根源在莫里森看来,佩科拉以“蓝眼睛”(白人文化)来界定美丑,这种自我厌恶和自我否定情结实际上源于黑白两种文化冲突中黑人心灵的困惑、错乱、扭曲与迷失。

它突出表现了黑人在融入白人社会时遭到白人文化的深刻冲击,其民族文化正在流失,其民族意识也在逐渐淡化。

莫里森以其独到的敏锐眼光觉察出文化流失是造成黑人政治、社会地位低下的根本原因,改变了传统黑人作家单纯从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来分析黑白两个民族的简单二元对立。

从文化的视角来看,佩科拉悲剧的产生有其民族的历史根源。

黑人自从被贩运到美国就开始了非人的生活。

他们不仅在身体上受尽了压迫,在思想意识上也被任意操纵。

奴隶主为了自身的利益,从开始就向黑人奴隶灌输“低人一等”的思想,甚至将黑人奴隶和动物等同起来,进行“物化”教育。

尽管黑人奴隶在美国内战中获得自由,但从内战重建时期到20世纪,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浅谈《最蓝的眼睛》中的白人文化霸权

浅谈《最蓝的眼睛》中的白人文化霸权

中 图 分 类 号 :1106.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1-7864(2011)03-0046-02
孛 .夺 ·夺 ·夺 ·夺 ·夺 ·夺 ·。} ·夺 ·{ ·夺 ·夺 ·寺 ·牛 ·夺 ·夺 ·夺 ·专 ·夺 ·夺 ·辛 ·夺 ·夺 ·夺 ·幸 ·辛 ·々 ·夺 ·夺 ·夺 ·、^ ·夺 ·孛 ·夺 ·牵 ·争 ·夺 ·孛 ·夺 ·夺 ·夺 ·争 -夺 ·孛 ·夺 ·夺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浅 谈《最 蓝 的眼 睛》中 的 白人 文化 霸权
秦 晓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3)
寺 ·夺 ·夺 ·孛 ·{ ·争 ·孛 ·夺 ·孛 ·孛 ·夺 ·夺 ·孛 ·夺 ·夺 ·夺 ·+ ·孛 ·÷ ·夺 ·夺 ·夺 ·牵 ·夺 ·夺 ·夺 ··争 ·÷ · ·年 ·夺 ·-4>·{ ·牛 · ·夺 ·牵 ·夺 · ·夺 ·夺 ·夺 ·夺 ·牵 ·夺 ·夺 ·
第 10卷 第 3期
2011年 5月
漯 河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Journ al of Luoh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doi:10.3969/j.issn.1671-7864.201 1.03.021
Vo1.10 No.3 M av2011
在打妻子的过程中乔利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在波琳不被打死的前提下乔利打波琳就像一个懦夫在和一个真正的男人交手对妻子的征服使他歪曲地实现了做一个真正的男人而不是劣等公民的愿望然而对波琳爱的本能又加剧了他作为黑人的自卑感他已经无力接受对他无能的任何表示当他从女儿弓起背蜷曲起身子像个褶起的翅膀的痛苦背影中觉察到女jli表柔顺的姿态下对他的不满与责备时出于对女儿的爱及帮助她摆脱痛苦的考虑他奸污了十一岁的女儿以畸形的方式传达了对女儿的爱表达了他接近绝望和疯狂的报复在死亡中最终平息了所有的愤懑

文化冲击下黑人女性成长的困惑--解读《最蓝的眼睛》

文化冲击下黑人女性成长的困惑--解读《最蓝的眼睛》

的老狗 , 佩科拉在毫不知情 的情况下 , 给老狗吃 了毒 内, 佩
科拉 亲眼 目睹了老 狗在痛苦 的挣扎 中死 去了。 正是这次的惊
吓在加上之前被强暴 的事件 ,使得年仅 l 1 岁的佩科拉发疯
了。发疯后的佩科拉 完全 与现 实的社会 脱轨 , 生活在 自己幻 想 的世界 中, 认 为 自己终于拥 有了一双 蓝色 的眼睛 ,同时还 幻想这 自己拥有一个亲密 的朋友 。
女性
的成 长历程 。 文章 中的黑人女孩佩科 拉一 生的成 长历程崎岖
娩 时根本就不会觉得疼 , 她们生孩子如马下崽一样 。 正是这
种赤裸裸 的种族歧视 ,使得波琳的人性发生 了扭 曲。 在佩科
和 坎坷 , 她生活在 自人文化笼罩下 的世界 , 开 始憎恨 自己的 长相 和肤色 , 拥有一双蓝 眼睛是她一 生的梦想。佩科拉是那 个年代 黑人女性 的一个个例 , 但是她 的蓝 眼睛梦想却是一个 黑 人普遍的梦想 , 可 以说在 当时白人 文化 笼罩下的黑人逐渐 失 去了 自我 ,丧失 了对 自我价值 的肯定 。L z 如 下从作品中的 四个黑人女性中去探究黑人女性成长 的困惑 。
原 因, 在这 些女性 困惑中, 黑人女性逐渐走 向迷 失和 自我否
定 。( < 最蓝 的眼睛》中奠里森深刻的探究 了黑人女性在美 国
生存 的两难境地 , 她们遭受性别和种族 的双重歧视 , 她们在 自人家里做工又在家里操持家务 , 身体 的疲惫并没有让她们 获得尊重 , 她们 想要摆脱性别歧视获得社会 的认可 , 可是社 会并不给予他们获得认可 的机会 , 本文 用多个视 角对文章进
冲突与对峙是托尼 ・ 莫里森 小说 中最 为重要 的主体 ,美国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和性 别歧视 下,难 以摆脱命运 的枷锁 。论 文就

霸权文化侵蚀下母性的扭曲——评《最蓝的眼睛》宝琳·布里德洛夫

霸权文化侵蚀下母性的扭曲——评《最蓝的眼睛》宝琳·布里德洛夫

鉴赏霸权文化侵蚀下母性的扭曲——评《最蓝的眼睛》宝琳·布里德洛夫魏 添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最蓝的眼睛》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第一部作品,在这部小说里托妮莫里森为我们展示了白人文化侵蚀下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

本文从文化霸权角度分析佩科拉的母亲宝琳·布里德洛夫的扭曲和脆弱,揭示小说坚守文化反抗侵蚀的主题。

关键词:文化侵蚀;文化霸权;母性《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

此后,托妮莫里森笔耕不辍,创作了十多部作品,每一部作品都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

1977年其作品《所罗门之歌》获得美国全国图书评论奖,1988年其作品《宠儿》获得普利策奖,1993年因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重要方面”托妮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

作为一名黑人作家,莫里森的作品里体现出浓厚的民族意识和种族关怀;作为一名女性作家,她以女性视角创作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黑人女性形象:佩科拉,宝林,秀拉,伊娃,塞丝……在她的作品里,一直被淹没扭曲的黑人女性得以发声。

母性也成为其作品里重要的主题。

在《最蓝的眼睛》中,托妮莫里通过佩科拉的悲剧了展示了黑人女性在历史和文化重压下的脆弱和扭曲。

在《最蓝的眼睛》中作者用沉稳的语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黑人女孩的成长悲剧。

故事的主人公佩科拉·布里德洛夫一直祈祷自己能有一双蓝眼睛。

在她看来,拥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就可以变得美丽,招人喜爱,改变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

佩科拉从出生起就生活在痛苦之中。

父母亲对她毫无关爱,不闻不问。

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欺负和嘲笑。

她的家庭在社区里是被他人比较以获得优越感的对象。

生活在痛苦中的佩科拉把这一切归为自己的丑陋,而改变这一切就需要一双最蓝的眼睛。

可怜的佩科拉在遭受父亲强奸,生下死婴,人们无尽的评论指责后,最终疯癫了,在疯癫中她为自己装上了一双最蓝的眼睛,日夜与之私语。

最蓝的眼睛》中的文化霸权解读

最蓝的眼睛》中的文化霸权解读

内容摘要:《最蓝的眼睛》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是发生在1941年俄亥俄州某个黑人社区一个11岁的黑人小姑娘佩科拉的悲剧生活。

小说通过对佩科拉追求蓝色眼睛这一事件的描写来揭示白人文化霸权对黑人的残害。

本文从白人文化霸权角度进行分析,希望引发学者和读者对文化、种族、审美标准等问题的深入思考,从而推动对托尼·莫里森及其作品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最蓝的眼睛》文化霸权种族歧视1.白人文化的渗透1.1大众传播建构扭曲的审美标准《最蓝的眼睛》中白人阶级主要是通过大众传媒、学校教育以及教会等机构来影响黑人的思想意识,导致他们讨厌自己和自己的黑人同胞,一步步从接受到信奉直到彻底屈服于白人的审美标准,即“白皮肤美,黑皮肤丑”的审美标准,最终逐渐抛弃黑人的种族性。

《最蓝的眼睛》中多次出现大众传播媒介对于“美”的定义:白皮肤、蓝眼睛的白人就是美的标准。

比如佩科拉只愿意用印着秀兰·邓波儿头像的杯子,并且一有机会就用它喝牛奶,仅仅因为秀兰·邓波儿是金发蓝眼睛的白人。

秀兰金发碧眼的形象被当时美国大众传播媒介大肆宣传,成了美国社会竞相追逐的对象,佩科拉当然也不例外。

“到了圣诞节蓝眼睛的大号洋娃娃,就成了父母送给孩子最宝贵、最特殊、最受欢迎的礼物。

不仅如此,甚至大人、大女孩、商店、杂志、报纸、橱窗标志-全世界公认所有的女孩都会把金发碧眼和粉色皮肤的洋娃娃当作宝贝”(《最蓝的眼睛》杨向荣译本2013年版25页)。

当时的美国社会,每一个广告牌、每一本杂志、每一张报纸都在展示蓝眼睛的魅力,都在告诉佩科拉及整个社会:“蓝眼睛最美,”“白皮肤美黑皮肤丑。

”于是大众传媒的宣传成了美国白人对大众意识形态的控制的帮凶。

而普通大众面对媒介铺天盖地的宣传渲染时,只能选擇接受。

于是白人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中影响了黑人的价值标准,最终成为黑人的价值尺度。

1.2学校教育强化文化霸权“霸权(hegemony)是指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中,统治阶级通常不是通过直接强迫,而是通过被认可的方式,将权威加诸其他阶级。

从《最蓝的眼睛》看西方文化霸权对他者的冲击

从《最蓝的眼睛》看西方文化霸权对他者的冲击

作者: 黄颖
作者机构: 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出版物刊名: 文学教育
页码: 134-135页
主题词: 《最蓝的眼睛》 西方文化霸权 他者 诺贝尔文学奖 黑人女性 当代美国 美国黑人精神世界
摘要:托尼·莫里森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黑人女性得主,为当代美国文坛树起了一座丰碑。

她视写作为一种思考方式,她的作品始终以表现和探索美国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凸显出在文化冲撞的背景下对于黑人文化的坚持和呼吁。

长期以来,美园黑人在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他们为实现种族平等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精品]白人文化冲击下黑人文化的背离与坚守

[精品]白人文化冲击下黑人文化的背离与坚守

白人文化冲击下黑人文化的背离与坚守白人文化冲击下黑人文化的背离与坚守作者简介:王君(1987――),女,汉;苏州大学,学生,辽宁省沈阳市,硕士,英美文学。

(苏州大学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描述了黑人小女孩佩科拉整天向上帝祈祷,请求赐她一双像白人姑娘那样的蓝眼睛。

故事的背后揭露了美国黑人文化与白人主流文化的矛盾冲突,以及一味追求白人强势文化和白人价值观的后果,探询了美国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根源。

通过小说,莫里森旨在说明:黑人只有重拾传统文化才能重建民族自信,才能使自己在主流社会中永不迷失。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后殖民;文化冲击中图分类号:I712.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2 Abstract:Tony Morrison’s first novel,The Bluest Eye,depicts a black girl who preys to the God for a couple of blue eyes like the white girls.The story reveals the cultural conflicts between the blacks and the whites in America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blind pursuit of the white culture and white values,and seeks for the origin of the lost of theAfrican-American spiritual culture.Morrison intended to illustrate in the novel that the blacks can rebuild their national confidence only by regaining their traditional culture,in order not to get lost in the“mainstream”society. Key words:Tony Morrison,The Bluest Eye,post-colonial and cultural conflicts 托尼・莫里森作为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唯一的黑人女性得主,一直致力于探求在主流社会中维护和构建黑人的文化本位,通过对黑人文化、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的描写,表现出她对黑人命运和文化传统的关注以及强烈的民族情感。

白人文化对黑人心灵的冲击——评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

白人文化对黑人心灵的冲击——评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

白人文化对黑人心灵的冲击——评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
的眼睛》
朱波
【期刊名称】《潍坊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07)003
【摘要】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展示了由白人强势文化冲击所造成的黑人心灵文化迷失的悲剧.本文从文化霸权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认为莫里森关注了黑人心灵受白人文化侵染这一遭人忽视的现象,使她的作品在思想深度上不仅超越了前辈黑人作家,也走在同时代人前面.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朱波
【作者单位】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26104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最蓝的眼睛能给黑人带来什么?——重读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 [J], 胡丽英;张传彪
2.迷失与探索——评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 [J], 孙文娟
3.最蓝的眼睛能否拯救黑人同胞?——解读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 [J], 胡丽英
4.最蓝的眼睛能给黑人带来什么?——重读托妮·莫里森的《最蓝的眼睛》 [J], 胡丽英;张传彪;
5.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评托妮·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 [J], 刘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他者。在白人处于完全主导地位的美国, 黑人和其他少数 民族都是他者。《 最蓝的眼睛》中对于黑人的描述淋漓尽致 地诠释了这一点。 《 最蓝的眼睛》创作于 2 世纪 6 年代,当时的特点是 0 0 黑人民权运动提出了 “ 黑即是美” 的口号。小说中的黑人 小女孩佩科拉, 被看做极其丑陋, 并且她的家人也持这样的 看法,更可悲的是,她 自己对于自己的这种丑陋也深信不 疑,尽管人们通过细致的观察依然找不到她丑陋的证据。佩 科拉为此受到社会的排挤和抵制,因此她想要一双白人所拥 有的蓝色的眼睛, 像白人童星秀兰 ・ 邓波尔那样美丽的一双 蓝眼睛。她认为只有这样才会让 自己的父母以及周围人接受 和认同自己。而她这种对于自己丑陋深信不疑的信念是由白 人和白人文化的霸权所导致的。白人文化向黑人展示自己的 优越性,让黑人承认 自己的丑陋以及接受 自己的丑陋,进而 确保白人在各方面的利益。而佩科拉这种对于白人审美观的 崇拜和追求并没有为自己带来期望的东西,而是遭到白人社 会以及黑人社会的抛弃 , 从而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 小说中所有的女人在评判 自己和 周围的一切时,都依据白人的审美观, 她们都渴望 自 身体现 的黑人特征来向白人审美标准靠近。
学 院 ,讲 师 。
由于白人对美国传媒的绝对主导地位,白人文化对黑人 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都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影响。作为佩科 拉的母亲,波琳深受影视传媒的毒害, 是白人所控制和宣扬 的白人文化价值观对她产生了思想上的冲击。为了追求更好 的生活,波琳和丈夫乔利来到北方。初来北方,北方妇女对 她的南方K音和土气的装扮的嘲笑以及生活上的窘迫给她和 I 乔利原本和谐的关系带来了不和谐 的因素,生活出现了裂 痕。两人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释放自己的不快乐。乔利整 日 借酒浇愁,而波琳则沉迷在鼓吹白 人至上的电影中。而电影 中的白人人物形象和生活方式彻底改变了波琳的审美观与生 活观,后来引发了其对家庭的不管不问甚至厌倦的态度,以
10088350201006008302小说最蓝的眼睛的作者是美国享誉世界的黑人作家托尼莫里森她的作品始终关注美国黑人和中西部的黑人社区探索美国白人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状况下的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凸显了黑人在白人文化霸权下的他者身份和边缘化的命运
第 6期 ( 第 7 总 9期 )
QQ
山西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学 报

8 ・ 3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1 00年第 6期
及产生了 畸形的母爱甚至是母性的丧失,使自己沦为白人文 化主导下美国文化的他者。受到A 人电影所传递价值观的熏 陶,波琳开始改变 自己的形象以期获得如A人般美丽的外 表, 这说明她已经开始崇尚自 人的美丽和用白人的审美观来 审视自己。这也正代表了她已经完全认同了白人肤色所象征 的权利和优势。同时,把电影中的生活和自己生活对比后, 她感叹于白 人男人对自己的女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并羡慕白 人们所居住的大房子的豪华和奢侈,因此也滋生了她对自己 生活现状的不满情绪。受到自己家庭条件的限制, 她没有办 法将自己的家收拾得干净整洁,只能去自人那里寻求和实现 自己的梦想。在白人雇主家, 她努力工作,她作为仆人得到 了雇主的赞扬;而作为一个母亲, 她理应关注 自己的家庭 , 然而,为了自己的理想, 她竭尽全力想融到白人雇主的家庭 生活中, 却忽略了自己的家庭。女儿佩科拉的突然造访让她 非常担心和反感。她对于自己女儿和雇主女儿截然不同的态 度很好的例证了白人文化及价值观对她的毒害。她作为一个 仆人,不论白人们对她有多么宠爱, 对她多么赞赏,给予了 她多大的权力, 她永远也改变不了自己的真正的地位,她永 远只能是个仆人, 一个地位低贱的黑人。为了融入A人主流 社会, 为了被白人接受 , 波琳疏远了自己的家庭,也渐渐丧 失了她真实的自 我, 成了白人的附庸品。电影提供给了她自 己现实中无法获得的生活,让她在自己想象的生活中打发 自 己的时间, 这给她那一刻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但更为 重要的是也抹去了本土文化的痕迹。黑人与本土文化的疏 离。作为一个极力附和白人文化及完全受A 人文化熏染的黑 人女性, 波琳在自人文化霸权的冲击下, 彻底的成为白人文 化的附庸者。她崇拜白人电影中的魅力四射的人物形象和渴 望他们的生活方式,出于对自己家庭生活的不满,她做了A 人家庭的女4,置家人于不顾 , b 全心全意在白人雇主家里追 求自己梦想的生活。对于自己的亲生女儿,她完全丧失了母 性特有的慈爱与关怀,且女儿被生父奸污之后, 她带给女儿 的不是安慰而是毒打, 促成了悲剧的发生:女儿疯了,成了 个只会跟自己说话的女孩儿。波琳的罪恶行径发人深省。 然而, 从根本上说, 她远离了自己的本土文化,而这正是她 走向堕落的导火线。 在A人和白人文化的强压之下,在黑人群体中也出现了 性别压迫和黑人间的自 我歧视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黑人男性 在面对自人的歧视时,由于 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 位, 无法反抗,只能把这种羞辱和折磨发泄到比自己更弱的 黑人女性身上。《 最蓝的眼睛》中,乔利的人生经历很好地 诠释了这一点。在自己姑姑的葬礼后, 年少的乔利和自己远 方亲戚的第一次的性经历对他来说, 永远是令其终身难堪的
三、白人文化霸权渗透的形式和影响
二、白人文化对 美国黑人的冲击
般说来, 在一个集体内的人总是在思想和行动上表现 很相像, 并且把那些与自己文化价值观和行为不同的人看做

收 稿 日期 :2 1—0 —2 OO 7 8 作 者简 介 : 陆 坤 (9O ) 男 ,河 南 淮 阳人 ,河 南 工 业 大 学 外语 18 一 ,
Junl f hn i a i T n esy ora o a x R do& V U i ri S v t
N .6 。
N v 2 1 0. 0 0
每 砖誊 ≥ 糠 的 警 每 砖 娄 的 晦 旗
视 和 压 迫 。本 文试 图探 讨 在 白人 文 化 为 主流 的 美 国社 会 ,文 化 霸权 对 黑 人冲 击 和 影 响 。 关 键 词 :最 蓝 的 眼 睛 ;文 化 霸 权 ;他 者 ;冲 击 中 图 分 类 号 :G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85 (0 0 6 0 8 _0 60 0 8 3 0 2 1 )O — o 3 .2
小说 《 最蓝的眼睛》的作者是美国享誉世界的黑人作 家托尼 ・ 莫里森, 她的作品始终关注美国黑人和中西部的黑 人社区,探索美国白人文化作为主流文化状况下的黑人的历 史、 命运和精神世界,凸显了黑人在白人文化霸权下的他者 身份和边缘化的命运。莫里森的伟大之处在于,她从一个全 新的视角去解读白人文化霸权下的美国黑人,洞悉了在白人 主流文化下的自 我憎恨、自我迷失和自 我否认以及被边缘化 的事实。这就使得 《 最蓝的眼睛》在思想上更有深度。 白人文化是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 在美国社会,白人文化有着超强的控制力,占据着绝对 的主导地位, 正在吞噬其他越来越弱小的文化,企图实现其 对于其他民族的控制和得到其他民族的接受。白人文化在政 治和文化上主导其他少数种族, 而这些少数种族则没有能力 和地位去追求平等和反抗这种不平等。白人主流文化一贯宣 扬的是基于白色人种生理特征之上的审美价值观,而黑人的 切都一直被看做是其对立面、 是丑陋的并且遭受白人的歧 视和否定, 这种观念的长期存在给黑人带来的是自我轻视和 否认的精神创伤。美国社会这种基于欧裔白人的体貌特征的 审美观,即将白肤、金发、 蓝眼睛的女性形象设定为审美标 准,必然导致了对黑人的否定。在美国社会,自人把 自己的 文化、审美观和价值观施加给黑人 , 来展示其在各方面的优 越性,扭曲了黑人的心灵。他们利用 自己在传媒方面的超强 控制力积极地宣传和倡导白人文化,使得白人文化以及白人 的优越性能够深深地植根于黑人内心深处,使美国黑人受到 冲击,而这影响到了黑人生活的各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