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血管生成与乳腺癌
乳腺癌抗血管生成研究进展
年 ,l m n提出肿瘤生长有赖于新生血管形成 , Fo a k 相关因子刺激 血 管生 成的信号传导 , 血管内皮 细胞 由相对静止 到快速生 导致
长 【 。 19 2 9 6年 H nhn和 Flm 【 提 出 血 管 生 成 切 换 的 概 J aaa o a4 k
goe i) 促血管生成 一1 ag pi i ignn 、 ( ni o t o e n一1 、 岛素样生长 因子 )胰
有: 血管生成抑素 (nis t ) 内皮抑素( n ot i,S 、 织 a g ti 、 oan eds t E ) 组 an 金 属蛋 白酶 抑 制剂 (T P 、 IM ) 白介 素 1 (L—l ) 干 扰 素 一a 2I 2 、 等 。其 中 V G E F是 已知 活性 最强 、 专属 性 最 高的血 管 生 成 因 子, 其他血管生成 因子大都通过增强 V G E F的表达来 产生促血 管生成 的作 用 J 。小 分子物质 ( N ) 如 O 还可通过影 响 V G E F等 多种因子的表达而产生作 用 , 间接调控血管生成 。
皮 生 长 因 子 (ac a n o ei rwhfc rV G ) 血 小 板 vsu r dt l l o t t , E F 一 l e h ag ao
是 指肿 瘤细胞诱导的微血管生 长及 肿瘤 微环境 中血 液循环 建
立 的过 程 , 肿 瘤 的生 长 、 润 和 转 移 都 有 重 要 作 用 J 17 对 浸 。 91
得以确立和发展。
2 乳腺癌 抗血 管生成 治疗
传统的乳腺癌化疗是直接针对肿瘤细胞本身 , 大部分化 疗
药物的靶点都 是肿瘤 细胞 。由于这些化合物在体 内分 布 、 透 渗
以及对肿瘤细胞的有限选择性等原 因, 在杀伤 肿瘤细胞 的同时 正常组织也受到较大的伤害。由于肿瘤细胞基 因的不稳定 、 异 质性 以及高突变率等 , 使其易产生 耐药性 , 因此不能 长期 有效 地抑制肿瘤生长 。基于肿瘤生 长依赖 于新生 血管 的学说 , 抗血 管生成疗法 (nini ei teay 成为肿瘤 治疗 的研究 热点 。 at g gn r ) a o ch p
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研究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肿瘤的发病率呈现出愈发显著的上升趋势。
目前,常规的肿瘤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虽然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肿瘤患者的痛苦,但治疗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新的肿瘤治疗途径,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方向是通过调节肿瘤周围血管生成来治疗肿瘤。
血管生成调节因子是一类重要的分子,通过影响肿瘤周围血管生成,并且具有促进或者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肿瘤治疗中的研究热点。
1. 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概念与来源血管生成调节因子(Angiogenic factors)是指那些能够刺激血管形成的分子,它能够在肿瘤周围组织发挥调节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高水平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可以刺激肿瘤周围血管的增生和扩散,从而提高肿瘤细胞的营养供应和氧气浓度,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因此,调节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和活性可以对肿瘤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血管生成调节因子源于肿瘤细胞、肿瘤周围组织细胞、炎症细胞和免疫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并通过自分泌或者促进其它细胞分泌的方式影响肿瘤周围的微环境,具体的代表分子包括VEGF、FGF等。
2. 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对于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来说,了解其作用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在调节肿瘤生长、扩散、转移等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具体来说:(1)促进血管生成很多研究表明,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可以刺激肿瘤周围血管的增生和扩散,从而导致肿瘤细胞得到更多的营养和氧气。
(2)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高水平的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存在也会对肿瘤细胞本身产生影响,它可以通过直接调节细胞生长、转移、凋亡等机制来影响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3)影响肿瘤治疗效果血管生成调节因子可以通过刺激肿瘤周围的血管生成来增加肿瘤细胞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从而增加肿瘤的耐受性,而针对血管生成调节因子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干扰其功能从而影响它对肿瘤周围环境的影响,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乳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进展
go t fc rb G ) 。其 中 V G rw h a t ,F F 等 o E F是 目前 已 知作 用最 强 的促血 管生 成 因子 。各种 肿瘤 细胞 及某 些肿 瘤 间质细 胞 均 可 表 达 V G , 通 过 与 血 管 内皮 细 E F它
胞 膜 上 的酪氨 酸激 酶 受 体 特 异 性 结合 , 进 血 管 内 促
异性 抑制 细胞 因 子诱 导 的肿 瘤 血 管 内皮 细胞 增 殖 、 迁 移及 粘 附 的作用 , 导 血 管 内皮 细 胞 凋 亡 等生 物 诱 学 活性 , 制肿 瘤新 生血 管 的生成 , 抑 阻断肿 瘤细 胞营
管 内皮 细胞 生 长 因子受 体 表 达 升 高 , 进 新 增 殖 的 促
性 肿瘤 血管 生成 抑 制 剂 , 是 迄 今 为止 发 现 的效 果 也
最 强 的血 管生 成 抑 制 因 子 。E s 内皮 细胞 增 殖 、 T是
迁移 和 血管生 成 的专 一 性 抑 制 剂 , 种 肿 瘤 均 可 表 各 达 E 它作用 于 肿 瘤 血 管 形成 的多 个 环 节 , 过 特 T, 通
皮 细胞 分裂 、 殖 、 移 和 毛 细 血 管 出芽 生 长 , 导 增 迁 诱
蛋 白酶 生成 , 加 微 血 管 通 透 性 , 血 浆 大 分 子 外 增 使 渗, 沉积 在血 管外 基 质 中 , 为肿 瘤细 胞 生长 和新生 毛 细胞 血 管 网的建 立提 供合 适 的微 环境 J E F还 。V G 能诱 导某 些抗 凋 亡 因 子如 bl 2 X A c 一 、 1 P等 表 达 , 抑
研究 具有 深刻 的社 会 意义 和现 实意义 。大量研 究证 明 , 乳腺 癌组织 中血 管 生成 与 肿 瘤 细胞 的增 殖 、 转移 和预 后密 切相 关 。 因此 , 肿 瘤 血 管生 成 进 行 对 干预是 治疗 乳腺 癌 的重要 策 略 。现就乳 腺 癌 的抗 血 管生成 治疗 研究 进展 综述 如下 。 1 肿瘤 血 管生成 机 制 肿 瘤血 管生 成 (u o n i eei) 指 肿瘤 细 tm ra g gn s 是 o s 胞诱 发 的 毛 细血 管新 生 以及 肿 瘤 中微 循 环 网 的形 成 , 由血管生 成促 进 因子 和 抑 制 因子 调 控 的高 度 是
乳腺癌的靶向放疗方法
乳腺癌的靶向放疗方法乳腺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传统的乳腺癌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但是这些治疗方法在提高生存率的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副作用,针对乳腺癌的靶向放疗方法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常用的乳腺癌靶向放疗方法。
一、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靶向药物放疗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靶向药物放疗是一种将放射性核素与靶向药物结合,通过该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来实现对肿瘤的治疗。
这种方法利用放射性标记物可以很好地定位癌细胞,从而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成功地将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靶向药物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二、光动力疗法光动力疗法是一种结合光敏剂和特定波长的光线来治疗癌症的方法。
在乳腺癌的靶向放疗中,研究人员通过将光敏剂注射到体内,然后用激光照射肿瘤部位,使光敏剂被激活并释放活性氧,进而杀死癌细胞。
光动力疗法具有治疗效果确切、毒副反应较小等优点,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抗血管生成治疗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离不开血管生成。
通过研究,发现乳腺癌细胞可以通过释放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促进血管生成,从而获得更多的养分和氧气。
因此,针对血管生成过程的治疗成为乳腺癌靶向放疗的重要手段。
目前,一些抗血管生成药物已经逐渐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基因靶向治疗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基因靶向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手段。
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的基因变异情况,科学家们可以根据这些变异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法。
比如,HER2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过表达被认为是乳腺癌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已经研制出了针对HER2过表达的靶向药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五、免疫治疗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也应用于乳腺癌的靶向放疗中。
免疫治疗通过激发人体的免疫系统来杀死肿瘤细胞。
近年来,一些免疫治疗药物已经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疗效。
乳腺癌的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
乳腺癌的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和发展与肿瘤的血供紧密相关。
血管生成是肿瘤血供的主要形式之一,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了解乳腺癌血管生成的过程和机制的基础上,抗血管治疗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可以帮助控制乳腺癌的生长和扩散。
本文将重点探讨乳腺癌的血管生成及抗血管治疗的相关内容。
一、乳腺癌的血管生成机制血管生成(angiogenesis)是一种生理过程,指的是新生血管从存在的血管组织中生长出来,并向新生组织供血。
在乳腺癌中,肿瘤细胞通过释放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胰腺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等,促进血管新生。
这些生长因子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继而启动一系列信号通路,最终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形成新生血管。
乳腺癌细胞还可以利用正常组织中存在的血管生长因子,通过激活这些因子而促进血管生成。
同时,肿瘤细胞也能够抑制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的表达,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抑制剂(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Inhibitor,PDGFi)、血管生成抑制因子(Angiostatin)等,从而实现对血管生成的控制。
二、血管生成与乳腺癌的发展和转移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血管生成可以为肿瘤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满足乳腺癌生长所需。
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肿瘤细胞的高度代谢和快速增殖,肿瘤组织周围的血液供应无法满足其需求,此时肿瘤细胞会释放血管生成因子,启动血管生成机制,形成新生血管,从而保证肿瘤的正常生长。
其次,血管生成与乳腺癌的转移紧密相关。
肿瘤转移是乳腺癌的重要特点之一,而血管生成为肿瘤细胞提供了通道和机会。
血管生成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血管生成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一、血管生成的定义和机制血管生成是指新的血管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种类型:物理性血管生成和新生血管生成。
物理性血管生成通常发生在子宫内膜、大脑和肝脏等组织,而新生血管生成通常发生在有肿瘤和其他疾病的组织中。
两种类型的血管生成都涉及多种生物学机制,如细胞迁移、分化、增殖和树突形成等。
物理性血管生成通常发生在生理过程中,如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的修复和再生过程中。
此过程通过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分泌相关蛋白质和信号分子来调控。
一些蛋白质,如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对血管生成特别重要。
新生血管生成通常发生在有肿瘤和其他疾病的组织中。
此过程主要由至少三个发生序列组成:肿瘤或其他疾病细胞从产生点释放VEGF等信号分子;VEGF等信号分子使毗邻的内皮细胞向肿瘤或其他疾病细胞移动并开始分化;最后,毗邻的内皮细胞形成新的血管。
二、血管生成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血管生成与肿瘤的发生、生长和扩散等相关,因此血管生成也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之一。
血管生成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影响肿瘤治疗:(1)通过调节肿瘤生长,影响肿瘤的治疗效果;(2)通过与其他肿瘤治疗方法联合使用,增强治疗效果。
1.调节肿瘤生长血管生成可影响肿瘤生长。
若血管生成过程受到良好的控制,则可阻止肿瘤渐进式生长。
通过控制血管生成,尤其是在早期治疗中,有可能防止肿瘤的扩散和复发。
研究表明,VEGF成为阻断血管生成的常用靶点,靶向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人源化抗VEGF单抗贝伐珠单抗和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舒尼替尼等药物。
在预防乳腺癌、肝癌、肺癌、结直肠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扩散方面,这些药物已经显示出了很好的疗效。
2.联合治疗通过联合使用血管生成抑制剂和其他肿瘤治疗方法,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如将靶向抗VEGF单抗贝伐珠单抗与放疗和化疗联合,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和生存率。
联合使用这些药物时,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剂量和方案是非常关键的。
外源p53基因和抗血管生成小肽F56联合对小鼠乳腺癌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I nh i bi t o r y e fe c t o f Ad p 5 3 a nd F5 6 o n g r o wt h a nd me t a s t a s i s o f t r a ns pl a n at t i on o f t he br e a s t t u mo r i n mi c e
N O D / S C I D小 鼠 A d p 5 3+F 5 6组 、 A d p 5 3组 、 F 5 6组 肺 转 移 灶 平 均 数 目 分 别 为 1 . 1 4 3±0 . 3 7 8 ,2 . 7 5 0- i - 0 . 8 8 6 ,
3 . 3 7 5± 0 . 5 1 8 , 较A d l a c z 组( 5 . 0 0 0± 0 . 8 1 6 ) 和 空白对 照组( 5 . 6 7 0± 0 . 8 1 7) 都显 著减少 ( P= 0 . 0 0 0 ) , 尤以 A d p 5 3+ F 5 6组 最少。结论 : p 5 3基 因联合抗 肿瘤 血管生成小肽 F 5 6可显 著抑 制肿 瘤的生长和转移 。p 5 3基 因影 响肿瘤 生长 与转移的因素之一可能与 p 5 3对 V E G F的抑制作用有一定 关系。 [ 关键词 ]基 因 , p 5 3 ; 血管 内皮 生长因子类 ; 乳腺肿 瘤 ; 腺病毒科 [ 中图分 类号 ]R 7 3 7 .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1 6 7 1 - 1 6 7 X( 2 0 0 7 ) 0 2 - 0 1 7 1 - 0 6
A d p 5 3组 、 F 5 6组 MV D分别为 1 4 . 5 0±2 . 5 4 、 1 6 . 2 8± 3 . 4 4和 1 8 . 0 6± 7 . 6 6 , 与空 白对照组 ( 2 4 . 9 3± 6 . 5 3 ) 比较 , 差异 有统计学 意义( P=0 . 0 0 0 ) ,且 A d p 5 3+F 5 6组 、 A d p 5 3组 、 F 5 6组 瘤 内 出现坏 死 , 并以 A d p 5 3+F 5 6组 最 为 明显 。
卧薪尝胆,韬光养晦——乳腺癌抗血管生成靶向治疗之路
点傍徨 , 但是 , 2 1 年 的春天 . 在 02 我们迎来贝伐 珠单 抗 在新 辅 助治 疗 领域 的两 篇 重量 级 文章 。
一
12 早期 乳腺 癌 的 新辅 助治 疗 . 21 0 2年 1 , 《 英 格 兰 医 学 杂 志 》 连 续 月 在 新 上
而 贝 伐珠 单抗 组 的 1年生 存 率仍 有 优 势 (4 V. 8% S
7 %,= . ) 6 P 00 。这一结果与 E O 10 2 C G 20 获得 的结
果 相 吻 合 . 一 步 验 证 了 贝伐 珠 单 抗 联 合 化 疗 一 进 线 治 疗 MB 的 疗 效 。 另 一 项 大 型 临 床 研 究 C
伐珠单抗和紫杉类/ 蒽环类联合安慰剂 四组[。结 3 ] 果 显 示 贝伐 珠 单 抗 联 合 卡 培他 滨 与联 合 安 慰 剂 相
比 ,F P S和 O R均 有 明显 改 善 ,但 0 R s差 异 无 统计 学 意义 , 1年 生 存 率 相 似 。 虽 然 A A O 和 V D RB O . IB N 1的研 究结 果证 实 了贝伐 珠单 抗联 合 化疗 可改 善 MB C患 者 的 P S和 O R,但 是 F A认 为 F R D
P S 中位 P S 1 . 月 V.81个 月 , < . 1 , F( F 00个 S . P 00 ) 0
示, 贝伐珠 单 抗 联合 吉 西他 滨 治疗 既往 接受 过 蒽环 类 或 紫 杉 类 治疗 的 MB C,尽 管较 吉 西 他 滨 单 药 显 著提 高 了 O R. P S与 O R 但 F S均无 获 益 。 优势人 ③ 群在研 究 群体 中所 占的 比例 。不论是 A AD V O还 是 RB O . 都 没 有真 正 实现 贝伐 珠 单抗 的个 体 化 应 IB N 1
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沙利度胺作为一种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与扩散。
在近些年的临床研究中,沙利度胺在肿瘤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肿瘤临床治疗领域中的重要药物之一。
以下文章将对沙利度胺的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1. 沙利度胺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1.1 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沙利度胺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活性来抑制血管生成。
VEGFR是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分子,其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微管生成等途径参与了肿瘤血管生成的多个环节。
沙利度胺可以通过竞争性抑制VEGFR活性来阻止其参与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降低肿瘤生长的速度和扩散的程度。
1.2 影响肿瘤微环境沙利度胺可以影响肿瘤细胞周围的微环境,调节肿瘤血管生成所需的因子,从而使肿瘤血管生成得到抑制。
一方面,沙利度胺可以调节细胞因子的表达,如IL-8、MCP-1等,减少肿瘤细胞释放的因子,并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来降低肿瘤血管生成的程度。
另一方面,沙利度胺还可以阻止新生血管的形成,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和调节与血管生成有关的基因表达来达到抗肿瘤的作用。
2. 沙利度胺在临床研究中的进展2.1 肺癌沙利度胺在肺癌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一线治疗和后线治疗。
以大小为2 cm以上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例,沙利度胺联合化疗的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化疗或保守治疗。
2.2 乳腺癌沙利度胺在乳腺癌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在转移性乳腺癌临床实验中,联合使用沙利度胺和依西美坦可以大大提高局部控制率和远处控制率。
沙利度胺还可以增强前列腺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细胞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
2.3 胃肠道肿瘤沙利度胺在胃肠道肿瘤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以结直肠肿瘤为例,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此外,沙利度胺的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放疗的灵敏度,增加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从而有效地控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乳腺癌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乳腺癌【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ularendthelialgrthfatr,VEGF)又称血管通透因子(Vasularpereabilityfatr,VPF),是一种特异性作用于内皮细胞的多功能因子,作为特异的内皮细胞有丝分裂素,它是最主要的血管生成因子。
它不仅与胚胎发育、创伤修复、骨形成改建等生理性过程有关,而且参与心血管疾并缺血缺氧性疾病等病理性血管形成过程,尤其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生长、浸润、转移等密切相关。
乳腺癌作为女性高发的恶性肿瘤,研究VEGF与乳腺癌的关系有很大意义。
1VEGF简介1.1VEGF的发现1989年Ferrara等[1]从牛垂体滤泡星状细胞的体外培养液中纯化出一种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E〕并促进有丝分裂的物质,称为VEGF。
与1983年Senger等[2]从肝细胞培养液中别离的一种使血管通透性升高的物质VPF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活性。
根据蛋白质序列测定及基因分析,认为VEGF与VPF是同一基因通过RNA的选择性剪接而形成的同类产物。
VEGF由各种肿瘤细胞及某些正常细胞产生。
1.2VEGF的结构VEGF是一种具有肝素结合活性的高度糖基化的碱性蛋白,是由两个分子量为23kd的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人的VEGF基因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交替构成,定位于染色体6P21.3上,该基因长约28kb。
编码VEGF的基因长约14kb [3]。
根据编码VEGFRNA的剪接方式不同,形成5种亚型,其相应的碱基数为121,145,165,189,206。
VEGF121,VEGF165为可溶性分泌蛋白,VEGF165是主要的效应分子,在组织和细胞中的含量最丰富,VEGF189和VEGF206主要结合在细胞外表,VEGF145仅在生殖器官细胞表达[4,5]。
现已发现VEGF家族还包括VEGF-B,VEGF-,VEGF-D,VEGF-E及胎盘生成因子〔PIGF〕。
肿瘤血管生成与乳腺癌研究进展
时应 用肿瘤 血 管生成 抑制 剂 , tr opn i 1或 如 ho sodn mb
目 前研究表明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能够调节肿瘤 新生 血管生成 , 瘤血 管 生 成具 体 过 程 包括 血 管 内 肿 皮细胞增殖及侵入阶段和成熟与分化阶段 在前一
阶段发 生 的变 化有 蛋 白酶 降解 细 胞 外基 质 , 解 内 松 皮 细胞 与周 围组 织 的粘 附 , 内皮 细 胞 增 生 、 移动 、 浸 润 。后一 阶段包 括血 管管腔 生成 , 内皮 细胞分化 , 血 管结 构 的修整 、 建 , 改 毛细血 管 网可 根据 组织需要 进
研 究表 明抗 肿瘤血管 生成 治疗可 能成 为肿 瘤治 疗的 新模式 。实验 室研究 及 临床前 期试验 表 明肿瘤 血管 生成 和乳 腺 癌的演进 、 移关 系密切 , 转 为乳腺 癌 的治 疗提供 了新 的方 向 , 文就 此作 一综述 。 本
一
子 的双重调节 , 目前较 为肯定的血管生成刺激 因子 有 血管 内 皮 生 成 因 子 ( E F) 转 化 生 长 因 子 B VG 、 l
[ 关键词 ] 乳腺肿瘤 ; 肿瘤 血管生成 ; 抗血 管生成治疗 中国分类号 : 77 9 1 3 . : t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73 3 (0 2 0 -0 7 ) 10 -6 9 2 0 ) 1 7 4 0 4
乳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 e rs Bescne; Tm rni ee s A tni eit r y K yWod 】 r t acr u o ag gns ; n ag g c h a a o i i o n e p
乳腺癌是女性 常见 的恶 性肿瘤 之一 …。 目前 乳腺癌 常 用综合治疗手段 已经取得 了很 大的进步 , 而使患者获得较 从 高的生存率 。然而 , 后复 发 、 处转 移以及转 移性乳 腺癌 术 远 不可治愈的问题 仍然 是一大 难题 。随 着分 子生 物学 等相关 技术的迅猛发展 和人类对乳腺癌发病机 制认识 的不 断深入 ,
前景 。本文将具体阐述乳腺癌肿瘤 血管生成 的生 物学特点 、
抗血管生成治疗研究 和应用现状 、 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前景 。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 个多 因素 、 多步骤 的复杂 过程 J始 ,
t a a t n ig nc te a y c ud b n i o tn t tg n t d os o s a t t mo r ame t T i r ve ie r fb c — h t ni go e i h r p o l e a mp ra ts a e y a d su y h tp ta n i u rte t n . hs e iw gv s a bi a k a r — e
乳 腺 癌 的 治 疗逐 渐 迈 人 了靶 向 治 疗 的 时 代 。大 量 回顾 性 研
移的整个过程 中, 肿瘤血管生成 是其 中重要 的步骤 。1 8 92 年首次在 临床前研究 中证实 了血管 生成在转 移性 乳腺癌 中 的作用并推论血管生成 可能 发生在 出现恶性 肿瘤 形态学改 变和临床症状之前 J 9 1 , inr 。19 年 We e 等 最早 通过临床 d 模型再次证实肿瘤新生 血管生 成与乳腺 癌发 生转移之 间 的 关系 , 为新生 血管 区域 的微血 管密 度 ( V 和数量 将是 认 M D) 腋窝淋巴结和远处 பைடு நூலகம்移 的预测 因子 。另一项研 究发 现伴
雷珠单抗的功能主治
雷珠单抗的功能主治1. 概述雷珠单抗,又称为bevacizumab,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常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包括结直肠癌、肺癌、乳腺癌、肾细胞癌等。
它属于一类名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inhibitors,VEGF抑制剂)的药物。
2. 功能主治雷珠单抗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作用,阻断血管新生,从而阻止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它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功能主治:•抑制肿瘤血管新生:VEGF是一种促进血管新生的细胞因子,肿瘤依赖于新生的血管供应营养和氧气。
雷珠单抗可以结合VEGF,阻止其与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的新生,减少肿瘤的供血。
这一机制被称为抗血管生成疗法(anti-angiogenesis therapy)。
•改善肿瘤微环境:肿瘤的微环境是指肿瘤周围的细胞、血管和细胞外基质等组成的环境。
VEGF是调节肿瘤微环境的关键分子之一,通过抑制VEGF的作用,雷珠单抗可以改善肿瘤的微环境,增加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增强放疗和化疗的效果:雷珠单抗与放疗、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增强其疗效。
它可以通过改善肿瘤血供、调节肿瘤微环境、减少肿瘤对放疗和化疗的抵抗性等机制,增强放疗和化疗的杀伤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3. 适应症雷珠单抗作为一种广谱抗肿瘤药物,适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
以下是雷珠单抗的一些适应症:•结直肠癌:雷珠单抗联合化疗常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它可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非小细胞肺癌(NSCLC):雷珠单抗联合化疗可用于治疗未曾接受过化疗的NSCLC患者。
它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乳腺癌:雷珠单抗联合化疗可用于治疗HER2阴性的晚期乳腺癌。
它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控制疾病的进展。
•肾细胞癌:雷珠单抗可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
它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肿瘤的进展。
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研究
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研究肿瘤转移是导致肿瘤死亡的关键过程,研究如何控制肿瘤转移一直是肿瘤学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近年来,肿瘤微环境研究表明,肿瘤转移涉及到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其中血管生成在肿瘤微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血管生成的定义和过程血管生成是指从已有的血管系统中形成新的血管系统的过程,也称新生血管形成。
在该过程中,内皮细胞会从血管壁分化出来,进而形成管状结构并周围有周质细胞支持。
血管生成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步骤:1. 激活信号通路:血管生成的最初步骤是从细胞或化学物质中获得信号。
这一步骤将会激活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诱导新的血管形成。
2. 血管母细胞移动:血管生成的第二个步骤是移动血管母细胞到新的生长点。
血管母细胞包括内皮细胞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周围神经鞘细胞。
3. 血管分支:一旦血管母细胞到达新的生长点,其将形成血管结构,支撑新生血管的形成。
4. 血管收缩:新生血管通常必须经历一定的收缩过程,以使其不受牵拉或热度变化的影响,并支撑血液流动。
二、血管生成与肿瘤微环境关系多年来的研究表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血管生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肿瘤由于内部缺乏血液供应,就需要通过创建新的血管系统以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氧气供应,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肿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血管生成因子,如VEGF、FGF、PDGF、TGF-β和IL-8等,这些因子诱导纤维肉瘤细胞、内皮细胞、成骨肉瘤细胞以及黑色素瘤细胞向肿瘤微环境内血管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血管生长一方面提供了足够氧气和营养,然而,另一方面也促进了肿瘤生长和转移。
临床研究表明,大多数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乳腺癌,肺癌和肝癌),其肿瘤组织中富含血管活性物质,如VEGF等,这些物质会产生新的血管支持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而血管生成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变往往会伴随恶性程度的加重。
三、肿瘤转移与血管生成的关系目前的研究表明,血管生成在肿瘤转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乳腺癌的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
乳腺癌的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血管生成是指新血管从已有血管分支生成的过程,通过向肿瘤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但乳腺癌也可以通过抗血管生成治疗来遏制肿瘤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乳腺癌的血管生成与抗血管治疗的相关内容。
一、乳腺癌的血管生成机制乳腺癌发生时,肿瘤细胞会释放多种血管生成促进因子(angiogenic factors),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纤维连接蛋白诱导剂(Fibronectin-Inducing Factors)等,这些因子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和迁移,从而促进新血管的形成。
新生血管结构紊乱,通透性增加,使得血浆和细胞因子可以更容易地渗入肿瘤组织,为乳腺癌的生长和扩散提供了条件。
血管生成与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
早期乳腺癌常常由于新血管生成较少而相对良性,而晚期乳腺癌则伴随着大量的血管生成,使得肿瘤更具侵袭性和转移能力。
因此,理解并干预乳腺癌的血管生成过程对于治疗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血管生成治疗在乳腺癌中的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指通过干扰肿瘤中新血管的生成和功能来阻止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
1. 抗血管生成药物目前,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主要有VEGF抑制剂和血管阻断剂两类。
VEGF抑制剂是指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这类药物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阻断血流供应,抑制肿瘤的生长,如贝伐单抗(Bevacizumab)、阿西鲁菌素(Aflibercept)等。
血管阻断剂则是通过阻断血管内皮细胞的信号通路或直接作用于血管,来破坏肿瘤血供。
经典的血管阻断剂有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如地奥曲肽(Octreotide)、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等。
2. 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应用目前,抗血管生成治疗主要用于乳腺癌的辅助治疗和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药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创新进展
药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创新进展过去几十年来,药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为癌症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许多新药物被开发出来,不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还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药学在癌症治疗中的一些创新进展。
一、靶向治疗药物的发展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癌症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靶向治疗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癌细胞的特定分子,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其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常用的靶向治疗药物之一。
例如,伊马替尼是一种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BCR-ABL融合蛋白的产生,有效抑制了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除了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还有一类被称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药物也在靶向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以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
例如,PD-1和PD-L1抑制剂能够阻断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恢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二、新型药物的研发与应用随着药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型药物被开发出来,并逐步应用于癌症治疗中。
其中,一些抗血管生成剂成为了癌症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血管生成剂能够抑制肿瘤细胞血管的生成,从而阻断肿瘤的供血源,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例如,贝伐单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管生成剂,在结直肠癌和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另外,DNA损伤修复抑制剂也是近年来新药研发的热点之一。
这类药物能够阻断肿瘤细胞DNA的修复过程,使其无法生存和繁殖。
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这类药物在乳腺癌和卵巢癌治疗中具有潜在的疗效。
三、药物输送系统的创新除了新药的研发,药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创新还包括药物输送系统的改进。
传统的抗癌药物常常伴随着严重的副作用和药物浪费的问题,这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系列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
纳米药物输送系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创新。
纳米药物输送系统能够将药物精确地输送到肿瘤部位,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提高药物的疗效。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乳腺癌转移的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乳腺癌转移的分析发表时间:2013-06-04T09:29:52.4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9期供稿作者:赵琳琳窦拉加燕速[导读] 临床试验也已证明乳腺癌患者接受贝伐单抗治疗者,其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未接受治疗者。
赵琳琳窦拉加燕速(青海大学医学院青海西宁 810000)【摘要】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与肿瘤细胞的增殖程度和组织的血液供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主要依赖与新生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的转移,关于乳腺癌淋巴管形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
相关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具有促进肿瘤组织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
【关键词】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淋巴转移【中图分类号】R7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9-0187-02 肿瘤组织中新生血管形成是在肿瘤现有的血液供应基础上产生新的血管,这些新生血管可以为肿瘤细胞提供养分,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生长、扩散和转移,是肿瘤组织生长有别于其他正常组织的特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正常机体组织中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在机体组织细胞受到损伤后具有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加速受损组织细胞恢复,但在肿瘤组织中,由于正常生理平衡受到破坏,病理状态下VEGF对肿瘤中新生血管的生成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贯穿于肿瘤生长、转移过程的始终。
VEGF也被称为血管通透因子(VPF),具有肝素结合活性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可以增强血管通透性及促进肿瘤侵袭能力。
本文就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的淋巴管生成、淋巴管浸润进行探讨,以求在乳腺癌的诊疗方面找寻新的思路。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介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属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家族的一个成员,VEGF由2个相同亚单位通过二硫键结合而成,分子量约45kD。
人类VEGF基因位于染色体6p21.3,编码区约为14kb,含有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因为mRNA剪接方式不同,至少产生8种不同形式的蛋白质(同分异构体),大部分均可在乳腺癌组织细胞中检测到。
小分子抗血管生成
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小分子抗血管生成是一种抑制血管生成的治疗方法,它通过干扰肿瘤或其他病变组织的血液供应,阻止其生长和扩散。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对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剂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的原理、应用和前景。
一、小分子抗血管生成的原理血管生成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它在正常生理条件下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胚胎发育、组织修复等。
然而,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肿瘤、炎症和一些视网膜疾病中,血管生成过程过度活跃,导致异常血管形成和组织病变。
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剂通过靶向调节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和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血管生成。
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剂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前,最为成功的应用是抗肿瘤治疗。
肿瘤生长和转移需要大量的营养和氧气供应,而血管生成是满足这些需求的重要方式。
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剂可以削弱肿瘤的生长和扩散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剂可以作为单药或联合化疗药物,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如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等。
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剂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科疾病。
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异常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因此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可以减轻病变并改善患者的视力。
三、小分子抗血管生成的前景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剂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随着对血管生成过程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靶点和信号通路被发现和验证,这为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剂的研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此外,随着技术的进步,新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剂被不断开发出来,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和更高的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然而,尽管小分子抗血管生成剂在临床上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由于血管生成在正常生理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抑制血管生成可能会对正常组织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会导致耐药性的产生,从而减弱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入组标准:
• 至少经历过三种化疗方案失败(蒽环 霉素和/或紫杉醇)
• 存活期≥3个月 • 至少1处可检测病灶(RECIST1.0) • ECOG标准0或1 • 血液、肝肾、心脏功能检测 • 血压 ≤140/90 mmHg(可用药) • 未接受过TKI和贝伐单抗治疗
抗血管生成治疗与乳腺癌探索
艾坦学术 王丽丽 2016.7.25
.
1
目录
1 2 3 4
血管生成与肿瘤 抗血管生成在乳腺癌探索
阿帕替尼作用机制 阿帕替尼在乳腺癌中的探索
.
2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的关键机制
血管生成是肿瘤恶性生长的关键环节之一
持续的 增殖信号
逃避 生长抑制
细胞能量异常
避免 免疫摧毁
抵抗 细胞死亡
1、Sullivan LA, et al. The VEGF family in cancer and antibody-based strategies for their inhibition. Mabs 2010(2): 165-175 2、Michael J. Cross, et al. VEGF-receptor signal transduction. 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 Vol.28, No.9, September 2003: 488-494
阿帕替尼治疗TNBC患者的临床疗效
可评估患者 mPFS mOS CR PR SD (≥8week) DCR
IIa(n=22) 4.6m 8.3m 0
8
5
13(59.1%)
IIb(n=56) 3.3m 10.6m 0
6
8
14(25.0%)
ORR
8(16.7%) 6(10.7%)
.
22
Xichun Hu et al. Int. J. Cancer: 135 , 1961–1969
持续血管生成与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相关
血管形成在肿瘤进展中发挥作用的阶段
肿瘤前期
无血管期
恶性肿瘤
血管形成 开关开启
肿瘤生长
肿瘤血管 化
血管侵犯
肿瘤细胞 侵犯血管
静息 微转移
远端器官 种植
明显 转移灶
继发血管 形成
Clin Oncol,2001;19:1207-1225
VEGFR2在血管生成中起首要作用
目录
1 2 3 4
血管生成与肿瘤 抗血管生成在乳腺癌探索
阿帕替尼作用机制 阿帕替尼在乳腺癌中的探索
.
19
阿帕替尼单药治疗晚期三阴乳腺癌
开放性单臂Ⅱ期临床研究(IIa 单中心, IIb 多中心)
IIa
Apatinib 750mg 每日1次, 28天/周期(n=25) 转移性三阴乳腺 癌患者(N=84) Apatinib 500mg 每日1次, 28天/周期(n=59)
肿瘤细胞中发现VEGF及其受体的共表达
自分泌 自分泌
VEGF
肿瘤细胞
VEGF 信号 维持血管生成
VEGF VEGF
VEGF
VEGFR1/2
胞内自分泌
肿瘤细胞
阿帕替尼机制研究(胆管癌细胞) 胞外/胞内VEGF-VEGFR抑制对肿瘤细胞的作用
Peng S, Zhang Y, Peng H, Ke Z, Xu L, Su T, Tsung A, Tohme S, Huang H, Zhang Q,Lencioni R, Zeng Z, Peng B, Chen M, Kuang M. Intracellular autocrine VEGF signaling promotes EBDC cell proliferation, which can be inhibited by Apatinib. Cancer Lett. 2016 Jan 19. pii: S0304-3835(16)00027-6.
无限复制
基因组不稳 定性和突变
Hanahan D, et al. Cell. 2011 Mar 4;144(5):646-74.
持续 血管生成
侵袭& 转移
促进肿瘤 的炎症
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进展的基本过程
保证肿瘤 细胞的增殖
肿瘤血 管生成
与肿瘤的预后和转移 有潜在的联系
随着肿瘤血管的生成,病变从原位癌进展为浸润性癌
2012年RIBBON-2研究: 贝伐单抗联合二线化疗治疗HER2阴性的疗效
2012年RIBBON-2研究的亚组分析: 159例(23%)TNBC患者,中位生存延长
2013-2014年晚期乳腺癌:化疗+贝伐单抗
目录
1 2 3 4
血管生成与肿瘤 抗血管生成在乳腺癌探索
阿帕替尼作用机制 阿帕替尼在乳腺癌中的探索
VEGFR1
VEGFR3
VEGFR1 主要负责对单核细胞和巨 噬体迁移的正调控。
VEGFR3 主要与淋巴管的生成相关。
VEGFR2
VEGFR2 在血管内皮激活的下游效 应包括细胞增殖,迁移,通透性和 生存,在血管发生和血管生成中起 首要作用。
Anna-Karin Olsson et al.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7, 359-371 (May 2006)
目录
1 2 3 4
血管生成与肿瘤 抗血管生成在乳腺癌探索
阿帕替尼作用机制 阿帕替尼在乳腺癌中的探索
.
7
抗血管生成在乳腺癌的探索
2007年 晚期乳腺癌:化疗+贝伐单抗
化疗+贝伐单抗:显著延长PFS,未显著延长OS
Kathy Miller,N Engl J Med 2007;357:2666-2676
目的:
考察阿帕替尼在晚期难治性三 阴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 性,并探索最佳剂量
主要终点:PFS 次要终点: DCR、ORR、
OS、 安全性
.
20
Xichun Hu et al. Int. J. Cancer: 135 , 1961–1969
患者基线特征
.
21
Xichun Hu et al. Int. J. Cancer: 135 , 1961–1969
.
14
阿帕替尼高选择性作用于胞内VEGFR-2
• 胞内与胞外抑制VEGF-VEGFR通路作用是否相同?
贝伐单抗
阿帕替尼
是否存在自分泌VEGF-VEGFR细胞内环路?
前期研究:
1
VEGF处理HCC细胞可导致活化的 VEGFR1/R2 受体核移位,并在转录水平上调VEGF和 VEGFR1/R2表达 (自分泌正反馈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