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合集下载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章节题库(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圣才出品】

胡文龙《新闻评论教程》章节题库(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圣才出品】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一、概念题

1.文风

答:文风是一种社会现象,是时代面貌和社会风气在文章中的反映。对作者而言,文风也是一个人的立场、观点、写作态度和思想作风的反映。文风要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但它又不局限于语言表达和文字技巧的问题。新闻评论写作中的文风问题,包括辞章修养的问题,也包括评论的文风问题。

2.深入浅出

答:深入浅出是指把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平易通俗的论述结合起来。新闻评论主要是讲道理的,道理要讲得正确,讲得深刻,使读者从中得到启发和教益;同时,道理还要讲得明白晓畅,通俗浅近,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深入是浅出的前提,评论作者对所评论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问题有充分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才能把道理讲得深刻,并且讲得通俗易懂。

3.精炼

答:精炼是指要用恰当的篇幅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内容要精辟,而语言又很简洁,不舞文弄墨,故作斯文,以词害意。当然,并不等于短,更不能简单地说评论写得越短越好,而要量体裁衣,长短适度。

4.复述

答:复述是指对评析对象主要内容、结构特点、语言风格等的介绍以及对作品原文的引用。复述作品是包括新闻评析在内的所有批评类文章经常运用的写作方法。复述既不可对评析作品全盘罗列、机械照抄,也不可寥寥数语、敷衍了事,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依据评析文章的样式、选题、评析角度、结构特点等灵活掌握。

5.新闻专业技能

答:新闻专业技能是指对新闻进行采、写、编、评的能力,这主要强调两个方面的专业才能:①了解客观实际的能力,“采”即采访,是新闻传播者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在众多事实中发现新闻的能力,也就是对客观实际的了解能力。②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写”、“编”、“评”都需要用文字表达出来,新闻传播者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写、编、评的质量。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事实或观点的评价和评论,通过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和分析,旨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新闻评论具有以下语言特点:

1.客观性:新闻评论应该尽可能客观公正,避免主观偏见和个人情感的干扰。评论者要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新闻事件,并通过事实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2.批判性思维:新闻评论常常涉及对新闻事件的批判和质疑。评论者应当具备批判性思维,对新闻报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3.逻辑思维:新闻评论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合理地组织和表达观点。评论者应当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或提出建议。

4.准确性:新闻评论应当基于准确的事实和信息,避免虚假和误导性的言论。评论者应当对所评论的新闻事件有深入的了解,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确保评论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5.语言简练:新闻评论应该言简意赅,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评论者要善于用简练、精炼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消化。

6.言之有物:新闻评论应该言之有物,有实质性的内容和观点。评论者应该对所评论的新闻事件有深入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解,通过对细节的分析和解读,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

7.语气强烈:新闻评论常常伴随着评论者的情感和态度。评论者可以适当地使用强烈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但也要避免过分夸张和情绪化的言辞。

8.多样性:新闻评论可以涉及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立场。评论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评价,展示多样性和多元性的观点。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

新闻评论是对新闻事件或话题的评述和讨论,它具有一定的语言特点。新闻评论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观准确

新闻评论在表达观点和评价时,更加注重客观准确。评论者通常会通过事实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并且尽量避免主观情感的干扰,以保持评论的客观性。例如,“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不明显。”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准确传达评论者的观点。

二、逻辑严谨

新闻评论在推理和论证过程中,常常需要运用严密的逻辑。评论者会通过列举事实、分析原因、进行对比等方式,展开自己的观点,并且保持逻辑的连贯性和严密性。例如,“从历史上类似的案例来看,该措施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样的论述方式能够使评论更具有说服力。

三、言简意赅

新闻评论通常需要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观点,因此要求评论的语言简练明了。评论者会选择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以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尽量避免冗长的句子和过多的修饰。例如,“该政策的实施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简短的语句能够清晰地表达评论者的意思。

四、抑扬顿挫

新闻评论在语言表达上,往往会运用抑扬顿挫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评论的感染力。评论者会通过使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反问、夸张等,使评论更加生动有力。例如,“这一政策,无疑是推动经济发展的良药,是解决当前问题的最佳选择。”这样的修辞手法能够使评论更具有感染力。

五、多样化表达

新闻评论在语言表达上,注重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评论者会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和修辞手法,以增加评论的变化和吸引力。例如,“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该政策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使评论更加丰富多样。

新闻消息的文字风格

新闻消息的文字风格

新闻消息的文字风格

新闻消息的文字风格要求客观、准确、简洁、生动。

1.客观:新闻报道应该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其词。

2.准确:新闻报道中的事实、数据和引述来源必须准确无误,不得有任何虚构或歪曲。

3.简洁:新闻报道应该言简意赅,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子结构,让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报道的内容。

4.生动:新闻报道可以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描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新闻事件。但要注意不要过分渲染或夸张,以免影响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此外,新闻消息的文字风格还要求简练、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或行话,以便不同背景的读者都能理解。同时,新闻报道的语言要规范、严谨,符合语法和拼写规则,避免出现错别字或不当的表述。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虽然都属于中文语言的范畴,但在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审美追

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的主要差异。

新闻语言强调简洁、准确和客观。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力求言简意赅,用词简练精确,

句式简短明了。新闻语言需要准确传达事件的核心信息,让读者能够便捷地了解新闻的要

点和意义。而文学语言则更注重表现文学作品的美感和艺术性,注重表达感情和思想。文

学作品常常追求文字的华丽与感染力,更注重细腻、含蓄的描写和词语的多样性。

新闻语言注重逻辑性和客观性。新闻报道要求按照事实来描述事件,要求表达准确、

真实、客观,不能包含夸大、虚构或主观感受。新闻语言要求叙述清楚、条理分明,给读

者留下正确的印象。而文学作品更注重表达作家的主观感受和思想,强调艺术创造性,追

求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新闻语言追求即时性和实用性。新闻报道通常要求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发布,因此语

言表达必须简明扼要,使听众和读者能够迅速获取信息。新闻语言更重视“实用”,要简

单明了、易于理解。而文学作品则追求思想的深度和感情的升华,追寻作品的艺术完整性,可以更加慢慢品味和理解。

新闻语言注重客观报道,文学语言注重主观表达。新闻语言的目标是为了准确传递事

件的事实和真相,不加主观色彩,追求客观公正。而文学作品更注重作者自己的情感和观点,突出作家的主观思想与主题体验,追求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新闻语言与文学语言在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审美追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新闻

语言追求简洁明了、准确客观,注重即时性和实用性;而文学语言追求艺术性、思想深度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

一、新闻评论语言的一般特征

1、作为议论文语言特点:以概念和判断为主。

在词汇选择上,尽可能使用确定性的概念,而少用形容词或转喻性的词汇。因为新闻评论主要靠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方法。

冗余信息理论

2、作为新闻文本的语言特点;

讲求表达的效率。字词不能生僻;句子不应该过长,过于完成,而应该短促有力,朗朗伤口。

新闻评论采用的是逻辑方法,将概念、判断、推理,讲论点、论据‘论证。

杂文思维方式一般为联想,联想是一种形象思维。

二、语言风格

情感化和理智化。

在一定程度上,评论的情感性与形象性可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但在意见传播的伦理上和效果上都是值得警惕的。

1、理性化的语言应该处于全文论证的主线上,情感化的语言则应处于“支线”上,不应“喧宾夺主”。如果相反,确实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 一篇评论中充满理性的语言,也许会给读者“干枯”的感觉,也增加了阅读的“费力程度”。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加入这些语言?

参考答案:可以根据情况加入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增加读者的亲切感。但不应该过度,尤其是不应该“以文害意”,削弱表达的准确性。

一、平易近人深入浅出

1.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

这主要是评论作者的写作态度、思想作风问题。一个人的文风和他的思想作风是一致的,把自己看作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就容易在文章中发号施令;如果把自己和读者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就能用讨论问题的方式,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2.要了解读者

了解读者的特点和需要,在说理方式上才能有针对性,适合他们的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评论作者要时刻想着读者,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和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论述方式,照顾到他们的理解能力,把评论所讲的道理同他们所熟悉的事和他们的切身经验联系起来,这样写出的评论才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第八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一、新闻评论语言的一般特征

(一)区别于其他文体的语言特点

1.确定性。

新闻评论语语言的主要成分是以概念和判断为主的。概念有着确定的界定,判断有着确定的对象,这都是新闻评论论证的确定性所要求的,否则就会减弱论证与说服的效果。

在语言词汇的选择上,新闻评论应该尽可能使用确定性的概念,而少使用形容词或转喻性(借代、借喻)的词。

2.控制形容与转喻的语言量。

量的控制,即形容或转喻的词汇不要太多,不要成为全篇词汇的主体,否则虽然“好看”,却淹没了理性的表达;

质的控制,即不要让形容和转喻来代替论证和判断。太多的比喻可能有益于理解,却削弱了论证,削弱了人们通过理性把握本质的能力。

3.简洁、确定的语法关系。

新闻评论的句子,其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确定的,而不应是含糊的、有歧义的。这首先表现为,它应该有着简洁、确定的语法关系。

4.抽象程度要适当。

新闻评论是一个信息密度较高的、语言“凝练”的文本,这与它的论证性相关,也与它语言的抽象度较高相关,还与它追求表达的效率有关。

过于抽象的语言,会增大阅读的负担,不利于读者的信息接受。

但是,语言的抽象度是思考的必然代价。新闻评论作为思考与论证的文体,其语言与新闻报道相比,整体上抽象程度肯定回事较高的。但新闻评论作为大众传播的新闻文体,还是应该尽可能选择那些抽象度较低,更为具体、可感的词汇,以提高评论的可读性。

(二)区别于其他议论文体的语言特点

1.讲求表达的效率。

这种表达效率表现为易读,迅速理解,并且应该具有较好的传播和记忆效果。使用的字、词不能生僻、拗口,句子结构不应该过长、过于完整,而应该短促有力,朗朗上口。从平面媒体的角度说,还应尽可能地划分段落,以便于读者掌握全篇的层次与结构,并节省目力。

阐述新闻评论要素及关系

阐述新闻评论要素及关系

阐述新闻评论要素及关系

新闻评论是一种针对时事热点或新闻事件进行评述和解读的文章。在撰写新闻评论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新闻事实:新闻评论的基础是新闻事实,它是评述和解读的对象。在选择新闻事实时,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热点事件或新闻,以便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2. 观点和立场:新闻评论的核心是观点和立场。作者需要在评述和解读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对事件或新闻进行价值判断和态度表达。

3. 论证和论据:新闻评论需要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证和论据。在论证时,需要采用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在论据时,需要引用真实、可信、有说服力的材料和数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4. 语言和文风: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需要简练、准确、流畅。在表达时,需要采用通俗易懂、易于传播的语言风格,以便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关注和理解。

5. 读者和受众:新闻评论的读者和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撰写新闻评论时,需要关注读者的需求和心理,以便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关注和理解。

总之,新闻评论是一种针对时事热点或新闻事件进行评述和解读的文章,需要关注新闻事实、观点和立场、论证和论据、语言和文风、读者和受众等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将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才能撰写出一篇好的新闻评论。

新闻的语言特点

新闻的语言特点

新闻的语言特点

1. 简洁明了:新闻语言不会过多使用文学或诗歌式的华丽词汇,而是尽可能简单明了地传达信息,并且会把复杂的事件或问题简化为易于理解和表述的形式。

2. 直截了当:新闻语言使用直白、简单的句式来表达事件或新闻的主要内容,避免使用委婉或复杂的表达方式,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迅速地理解新闻的核心信息。

3. 客观中立:新闻的语言应当尽量客观中立,不会夹带个人观点或情感色彩,在报道事件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价值判断或偏见,仅仅提供大量事实和数据,让读者自行评估和形成自己的观点。

4. 实事求是:新闻语言应该以准确、全面、真实的方法来表述事实,严谨遵守事实的真相,避免误导和不实传言。

5. 时效性强:新闻的语言应该紧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以最快、最直接的方式传递信息,因此,新闻语言通常会在语文上追求简洁、明了、生动,并且往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和话题性。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真理是科学的结晶,阐述真理必须严肃,用语必须质朴、庄重。但质朴并不排斥优美,庄重并不拒绝活泼。真正有生命力的理论,其内容应是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其形式也应是生动活泼的。马克思早在1842年就指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应当产生绚烂夺目的文化。事实上,从马克思到毛泽东,他们的许多著作,文笔生动优美,既有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的雄劲,又有行云流水、议论风生的韵致,情文并茂,风格独具。我国历代文章大家也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辞达而理举”。为了传播真理使人“敬而爱之”、“信而悦之”,新闻评论也要讲究文采飘逸,通俗形象,从谋篇、立论、设喻、遣词、造句,都要反复斟酌,精心写作。

实践告诉我们:丰富的文采,应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任何一篇新闻评论,要富有文采,首先是它的新闻性,即因事抒感、有的放矢,具有不得不说、非说不可的强烈愿望;同时还要有思想性,要一语中的、一语道破,说出人人心中皆有但笔下所无的东西。

一、叙议结合议论风生

把抽象的东西同具体的东西结合起来,这是诸多名家大师在谈文章的生动性时都很强调的一点。一位新闻工作的老前辈说“要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就要在抽象的论述中加些不抽象的东西。比如可以穿插一些具体人、具体话、具体事,并且要具体到形象化的程度。”这是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都有具体方面和抽象方面,在评论写作中尽可能夹叙夹议,把抽象的东西和具体的东西相结合,增强评论说服力和生动性。《人民日报》于1981年1月6日在头版显著地位发表的评论员文章《“铁公鸡——一毛不拔”好》,虽然论述的是要发扬勤俭建国精神这样一个老话题,但由于作者不囿于俗套,不搞空洞说教,而是从当年是鸡年入笔,由我国民间流行的“铁公鸡——一毛不拔”这句歇后语加以生发,全文始终借助“铁公鸡”的形象来加强思维的印象。作者在结语中的一段文字是:

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

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

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

新闻评论是新闻报道的一种延伸,是对新闻事件的评价、解析和分析。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调个人观点

新闻评论主要是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因此强调个人观点是其文体特征之一。在新闻评论中,作者往往会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二、语言表达具有感染力

新闻评论的语言表达往往具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共鸣。对于新闻事件的评论和解析,作者往往会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其观点。

三、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

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之一是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在新闻评论中,作者往往会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和评论,强调论据和证据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四、多样化的文体结构

新闻评论的文体结构比较灵活,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结构形式包括对比分析、事实论证、案例分析等,这些结构形

式使文章更具有多样性和可读性。

五、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之一是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在新闻评论中,作者往往会使用准确、严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避免出现歧义或错误信息。

新闻评论的文体特征主要体现在强调个人观点、语言表达具有感染力、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多样化的文体结构以及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等方面。对于新闻评论的写作,应该注意以上特点,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和可读性。

新闻评论的文风

新闻评论的文风

【 2 O 】 廖建军: 《 出版产 业竞争 力的
分层 立体 评 价 模 型 》 [ I J . 《出 版 科 学 》
2 0 0 7 ( 2 )
2 0 0 4 ( 1 2)
业大发展推 动 文化软 实力大提升 》 U 】 . 《 出版 发 行 研 究 } 2 0 0 9 ( 1 ) [ 3 1 ] 柳斌杰: 《 大力提升 我 国新 闻
[ 2 6 1 1 3 2 儿 3 6 】 郭振 兰 : 《 国际竞争 力 与 新 闻 出版 强 国》 U 】 . 《 中 国 出版 》 2 0 1 0
( 8)
『 2 2 ] 蔡 继辉 : 《 中 国 图 书 出版 产 业 国 际竞 争 力 分 析 》 u J . 《 出版 经  ̄ } 2 0 0 4
( 9 )
出版业 的国 际竞争力》 Ⅲ. 《 中 国出版 》
2 0 1 2( 1 )
[ 2 7 ] 约 瑟夫 ・ 奈: 《 美 国 定 能 领 导
世界吗 ? 》 [ M】 . 北京 : 军事译文 出版社 ,
1 99 2
[ 3 4 1 朱伟峰 : 《 建 国际一流传媒 集
团迫在 眉睫 》 【 N】 . 《 中 国新 闻 出 版 报 》
“ 作 风 只 是 艺 术 家 的Biblioteka Baidu个 别 的 因 而 也 是 偶然 的特点 , 这 些 特 点 并 不 是 主 题 本

新闻体的语言风格

新闻体的语言风格

新闻体的语言风格

新闻体的语言风格,旨在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地传递信息,让读者能够快速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并引导读者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针对不同的新闻事件,我们需要运用不同的语言风格和报道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比如,在报道重大事件时,我们应该采用客观、冷静、中立的语言风格,避免过度渲染情感,准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影响等信息,同时引用多方面的权威数据进行支撑和印证,让读者能够客观、全面地了解事件的实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而在报道人物故事时,则需要更加注重细节描写,画面感甚至要超越电影或小说的叙述,让读者如同亲身经历一般,感受到人物的生动形象、情感内心和成长历程。在这种情境下,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文学技巧,如比喻、象征、感性联想等手法,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感动,达到影响和启发的目的。

另外,在报道科技创新、经济新商机和社会进步发展时,我们需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手段,以及统计数据、市场分析、社会调查等方法,进行全面、深度、精准的分析和预测,为读者提供最新、最详实、最可靠的信息和指导,让他们真正能够从中受益,并积极参与到社会发展进程中去。

总之,新闻体的语言风格,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事件类型,灵活运用不同的叙述方式和手法,让读者能够全面、生动、有感悟地了

解事件的发展和背景,加深对人类事物及生活的认识和体验,提高社会公众的思维素质和判断能力,为实现共同的未来而不懈努力。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

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评论文章,不见得要用华 丽的辞藻来表现,更不需要冗长、繁琐的论 证。
语言平实质朴、明净畅达,篇幅短小精悍, 论述要言不烦,评论就往往更有说服力和感 染力。
准确、简练!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 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 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 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 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 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时效性 内容
新闻评论
杂文
注重时效 时效性差
强调理性思辨 强调情感性,以文本取胜
社会影响 建设性 思维方式 逻辑思维
破坏性 联想:形象思维
泛读: 《如何大修恭王府才能重现盛世王气 》
——2005年12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形式美感VS表达效率 新闻评论的文风宜直不宜曲!
三、当前新闻评论语言面临的问题
二、形象生动,爱憎分明
这与深入浅出的语言要求是一致的。
新闻评论主要依靠逻辑的力量(理性)说服读 者,但是,如果能在论述抽象道理的过程过, 适当穿插一些具体的形象,或是恰当地运用古 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成分以及人民群众喜爱和 熟悉的成语、典故、谚语、俗语等,把抽象的 道理讲的生动具体,浅显易懂,评论无疑会更 具吸引力。
第七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
新闻评论语言的一般特征 新闻评论的语言风格 新闻评论文风的变化 新闻评论的语言要求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浅析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浅析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浅析

众所周知,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一篇好的新闻评论既能反映作者的认识问题、把握新闻的能力,也能够反映其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有效率的表达观点的能力。

在接触新闻评论的语言之前,我们应该了解新闻评论定义是什么,以及新闻评论语言与其他文体的语言的不同点在哪里。

首先,新闻评论语言的主要成分是一概念和判断为主的。概念要有确定的界定,判断要有确定的对象,这些都是新闻评论论证的确定性所要求的,否则就会减弱论证的说服效果。在语言的词汇选择上,新闻评论应该尽可能使用正确性的概念,而少使用形容或者转喻性的词汇,因为新闻评论主要是依靠概念——判断——推理这样的逻辑方法。

其次,新闻评论的句子,其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确定的,而不应该是含糊的、可能发生歧义的。这就需要新闻评论要有正确的,确定的语法关系,如果表意不清就容易引起歧义,影响传播效果。

再次,新闻评论是一个信息密度较高的、语言“凝练”的文本,这于它的论证性相关,也与它语言的抽象度较高相关,还与它追求表达的效率有关。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它的语言一定不是冗长的,但是所谓的凝练却也不是过分简洁,而是要考虑到传者和受众的能力来具体而谈的。有时候适当的重复对说服效果的增进有显著的改变。比如说我们常说的“换句话说”,“简言之”等,这些就是适当的重复,让人印象深刻,帮助理解。

最后,新闻评论的语言不同于其他的议论文体体现在新闻评论的语言讲求表达的效率。这种表达效率集中表现为易读,能够迅速理解,并且应该具有较好的传播和记忆效果。这就决定着它使用的字、词不能生僻、拗口;它的句子结构不应该过长、过于完整;而是应该短而有力,朗朗上口等。从平面媒体的角度来说,还应该尽可能的划分段落,以便于读者掌握全篇层次结构,并且节省目力。

新闻的特点和语言风格_概述及解释说明

新闻的特点和语言风格_概述及解释说明

新闻的特点和语言风格概述及解释说明

1. 引言

1.1 概述

在现代社会中,新闻作为一种传播信息的重要方式,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新闻既是大众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对社会事件进行监督和呈现的工具。而新闻的特点与语言风格直接影响着信息传递的效果和读者对于新闻报道的理解与接受程度。

1.2 文章结构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闻的特点和语言风格,并对其进行解释说明。首先,我们将介绍新闻的特点部分,包括实时性、公正性和客观性以及短小精悍。随后,我们将分析新闻的语言风格,包括清晰简明、紧凑逻辑和冷静客观。最后,我们将阐述这些特点和语言风格的重要性,如有效传递信息、增加读者理解度以及增强新闻可信度。通过本文的阐述与说明,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并认识到新闻写作中这些关键因素所起到的作用。

1.3 目的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并解释说明新闻的特点和语言风格,以增加读者对于新闻报道的理解与接受程度。同时,通过分析新闻的特点和语言风格的重要性,我们希望能够引起读者对于新闻写作中这些因素的重视,并在实际写作中更好地运用它们,

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与效果。加强对新闻特点和语言风格的认识有助于建立客观、准确、清晰简明的信息传递方式,从而更好地满足读者需求并维护社会公正与平衡。通过本文展开阐述,我们将为读者提供关于新闻特点和语言风格在传媒领域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应用它们进行有效传媒的指导和启发。

2. 新闻的特点

2.1 实时性

在新闻报道中,实时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新闻通常关注当下的事件和情况,并力求第一时间传达给读者。这意味着新闻必须迅速获取和处理信息,并将其快速转化为可靠、准确的消息。此外,由于现代技术的发展,新闻媒体可以通过即时通讯、社交媒体等渠道实时发布信息,满足读者对最新资讯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见,评论文章结构的波澜起伏、变化有致,首先 取决于作者有没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见解。如果 无病呻吟,或者拾人牙慧,强作文章,不仅内容上不去, 形式(包括结构)也搞不好。
四、言之有文 辞达理举
这里,主要是说新闻评论语言与修辞方面的问 题,都是增加文采的题中应有之义。
㈠、语言要准确、简明、 ㈠、语言要准确、简明、富有哲理 语言要准确
这种夹叙夹议,运用形象化的手段来阐明事理的点睛之 笔,比起那些洋洋大篇的泛泛而论不知要强多少倍,值得学习。
案例分析(二)
2001年6月7日 《解放日报》在头版 发表的短论《索菲亚 的“厌烦”》,也是 一篇熔叙、议于一炉, 把抽象的概括同现实 中的人与事结合起来 的一篇美文。这篇短 论把所有议论的事物 加以描述和渲染,议论 风生,娓娓道来,使读 者在不知不觉中得到 教益。
案例分析
《人民日报》于1981年1月6日在头版显著地位发表的 评论员文章《“铁公鸡——一毛不拔”好》,虽然论述的是 要发扬勤俭建国精神这样一个老话题,但由于作者不囿于 俗套,不搞空洞说教,而是从当年是鸡年入笔,由我国民 间流行的“铁公鸡——一毛不拔”这句歇后语加以生发, 全文始终借助“铁公鸡”的形象来加强思维的印象。作者 在结语中的一段文字是:
㈣、多用有表现力的群众语言 ㈣、多用有表现力的群众语言
丰富多彩的群众口语是语言的海洋,也是我们学习语言的重要源泉 之一。许多精彩的群众口语,略加整理,就是有用的评论语言。 “秤陀虽小压千斤”阐述“人微未必言轻”的道理 “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 “不要官官相护” “护短护短,越护越短”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横挑鼻子竖挑眼” “打铁先要自身硬” “害怕得要死” “忙得不可开交” “不识抬举” “开小差逃跑” “挟起皮包走路”
二、通情达理 情理交融
增强评论感情色彩的途径很多,其中很重要 的一条,就是从“情”入“理”,自“理”感“情”, 也就是融情于理,将感情融化在说理的过程中。
案例分析
《河北日报》 评论《迎着老 百姓的方向走》 (刊于1998年 1998 11月1日), 更是一篇笔端 饱蘸激情、情 理相互交融的 一篇佳作,全 文:
3、化平凡为神奇,运用通俗化的口语或成语民谚来 说理。 新闻评论要反映亿万群众的思想和情绪,必 须在语言上注意群众化,使深刻的思想在通俗化的 口语中表达出来,这就能深入浅出,亦庄亦谐,为读 者所喜闻乐见。
案例分析: 说开后门好办事是“十八颗图章抵不过一个 老乡”;说胸无大志、追求实惠是“理想理想,有 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等等。
三、起承转合 变化有致
wk.baidu.com
评论文章不是文艺作品,主要以理服人,以新颖 的理念、独到的见解去感悟人。提倡什么、促进 什么,要有独到见解;反对什么、鞭挞什么,也要有 独到见解。如果只发议论,毫无独到见解,议论也发 不好,只会使人感到是官样文章,不痛不痒。
案例分析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里,有这样一段话: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丰富的文采,应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任何一篇新闻评论,要富有文采,首先是它的新 闻性,即因事抒感、有的放矢,具有不得不说、 非说不可的强烈愿望;同时还要有思想性,要一 语中的、一语道破,说出人人心中皆有但笔下所 无的东西。
一、叙议结合 议论风生
把抽象的东西同具体的东西结合起来,这是 诸多名家大师在谈文章的生动性时都很强调的一 点。
这段反驳将排比与设问两种修辞手法融为 一体,显得痛快淋漓,大快人心。
回环手法
回环手法是运用语序回环往复的巧妙配合,表 达两种事物相互制约与依存的密切关系,形成一种 智趣。
案例分析
浙江省慈溪市有个公安干部胡干清,曾利用“农转 非”的审批权,索要财物,收受贿赂。1989年10月21日, 《宁波日报》为此发表评论《胡干清何以能胡干?》, 开头运用群众顺口溜说:
㈢、讲究修辞, ㈢、讲究修辞,巧用典故和文言古语 讲究修辞
中国古人写议论文很讲究修辞。孔子说“辞 达而已矣”。新闻评论也要讲究修辞,使之富有文 采。新闻评论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即喻证法。 此外,还可以运用设问、排比、回环等修辞手法。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显得理直气壮,气势磅礴。
1992年8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的短评《没空打官司》是 批评某名人损害了小人物的名誉,接到法院传来的起诉书后,竟 然以“老子没空”为由拒绝出庭,并把起诉书丢进了废纸篓。评 论采用排比修辞手法予以反驳:
㈡、善用形象化笔法与语言 ㈡、善用形象化笔法与语言
形象化是语言艺术中的重要因素。评论文章 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吸引人,很重要的就是要求 说理形象化,或叫作“寓理于形”,努力把言论写得 绘声绘色,幽默犀利。
1、把抽象的概括同形象化的具体描述结合起来,把 所要议论的事物加以描写和渲染,使其栩栩如生。 案例分析:
2、寓庄重于诙谐,通过比喻和拟人化等修辞方法,用 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 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 。 案例分析: 毛泽东在评论中用“开动机器”来形容多动 脑筋的必要;用“洗脸”、“扫地”来说明开展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用“下山摘桃子”比喻 蒋介石想独占抗战胜利果实的狂妄野心等等,既形 象生动,又鲜明深刻。
新闻评论要做到以理服人,必须概念明确,判断 恰当,推理合乎逻辑。而准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 又要借助于准确的语言来表达。
案例分析
1990年1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四项基 本原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必然》,其中论述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必然性是这样表述的:
这种评论语言没有诉诸具体生动的事实和事物的外在形象,而充满了 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性。 相比之下,新闻语言是带有新闻特性、适合新闻信息传递的实用语言, 它“用事实说话”,即通过传播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信息)来表达传播 意图。
1983年2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短评《“吃富”者,止 步!》,就有这样的特色。
点评
这篇短评一开始就恰到好处地引用了打油诗,并以 简洁的笔墨叙述了三县三个专业户的遭遇,抽象概括 的“吃富风”就有了具体形象的内容,这就不难引起 读者的联想与深思。 进而,短评对“吃富者”痛下针砭,同时对当地领 导猛敲警钟。“否则,专业户就有被‘吃’垮的危险, 冒尖的也不敢再冒尖了!”既指出了“吃富风”进一 步蔓延的恶果,提醒领导马上采取措施;又警告“吃 富者”止步,这种“揩油”、“敲竹杠”行为该停止 了。 结尾振聋发聩,收束有力。
本章结束
谢谢观看
结论:
看完这篇评论,不能不被文中字里行间所渗透 的一片“情”所打动:无论是彭市长、刘县长在 上访群众和截车村民面前所表现的“情”,还是上 , 访群众和截车村民在彭市长、刘县长面前所表达 的“情”,都是那样质朴,那样纯真,完全发自内心, 完全出于真情。这是党群鱼水情的体现,这是党的 好作风的传承。 这一切,都是评论作者笔端饱蘸激情、如实反 映真情的结果。而且,这篇评论作者敢于触及热点, 又不炒作热点,可以说把握平衡,分寸适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