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合集下载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

浅析中国新闻奖评论作品的特点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和评选标准,旨在表彰和推荐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的优秀作品。

在新闻评论作品方面,中国新闻奖关注的是思想深度、观点独特、语言准确、文风优美等方面的特点。

以下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思想深度中国新闻奖评选新闻评论作品时,首先关注的是思想深度。

新闻评论作品要求对社会、政治、人文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都有一定的见解和认识。

在表述问题时,要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的规律,并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辨和分析。

同时也要关注问题的前沿性和时效性,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感和价值感。

二、观点独特中国新闻奖评选新闻评论作品时,还要求作品在观点独特方面有所突破。

不能一味的重复传统观点或者简单地引用他人的观点,而是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

在对待问题时,要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不应盲从或道听途说。

观点独特是新闻评论作品的精髓之一,仅有独特的思想和观点才能让作品站得住脚、有说服力。

三、语言准确新闻评论作品的语言必须准确无误,不能存在语病或用词不当。

评论作品是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因此对于描述事物、分析问题时需要使用准确的文字和术语。

在用词上不仅要准确,还要丰富多样、富有艺术美感,在表现作者立场和态度的同时,还要将文章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文风优美新闻评论作品的文风必须要优美,文章的篇章结构、语调抑扬顿挫、修辞手法等等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文风的优美是文章达到艺术高度的重要体现之一。

写作风格要流畅自然、感人肺腑,使人愉悦地领略到文字的魅力。

同时,文风也要与作品的主旨相适应,既不能过于文雅,也不能低俗庸俗。

总之,中国新闻奖评选新闻评论作品时关注的是思想深度、观点独特、语言准确、文风优美等方面。

评论作品需要经过反复推敲和精心打磨,才能表现出作者的才华和专业水准,真正成为优秀的作品。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

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一、新闻评论语言的一般特征1、作为议论文语言特点:以概念和判断为主。

在词汇选择上,尽可能使用确定性的概念,而少用形容词或转喻性的词汇。

因为新闻评论主要靠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方法。

冗余信息理论2、作为新闻文本的语言特点;讲求表达的效率。

字词不能生僻;句子不应该过长,过于完成,而应该短促有力,朗朗伤口。

新闻评论采用的是逻辑方法,将概念、判断、推理,讲论点、论据‘论证。

杂文思维方式一般为联想,联想是一种形象思维。

二、语言风格情感化和理智化。

在一定程度上,评论的情感性与形象性可以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但在意见传播的伦理上和效果上都是值得警惕的。

1、理性化的语言应该处于全文论证的主线上,情感化的语言则应处于“支线”上,不应“喧宾夺主”。

如果相反,确实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2. 一篇评论中充满理性的语言,也许会给读者“干枯”的感觉,也增加了阅读的“费力程度”。

那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是否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加入这些语言?参考答案:可以根据情况加入一些具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增加读者的亲切感。

但不应该过度,尤其是不应该“以文害意”,削弱表达的准确性。

一、平易近人深入浅出1.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这主要是评论作者的写作态度、思想作风问题。

一个人的文风和他的思想作风是一致的,把自己看作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就容易在文章中发号施令;如果把自己和读者的关系看作是平等的,就能用讨论问题的方式,心平气和地讲道理。

2.要了解读者了解读者的特点和需要,在说理方式上才能有针对性,适合他们的认识规律和认识水平。

评论作者要时刻想着读者,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和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论述方式,照顾到他们的理解能力,把评论所讲的道理同他们所熟悉的事和他们的切身经验联系起来,这样写出的评论才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3.运用通俗平易的语言新闻评论要深入浅出地讲道理,它的语言首先要平易通俗,反对艰深晦涩、故作斯文;其次要新鲜活泼,接近群众,反对各种空话、套话和令人厌恶的八股腔。

初中生如何写新闻评论

初中生如何写新闻评论

初中生如何写新闻评论写新闻评论是一个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件思考的好方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写一篇新闻评论的指导:一、选择新闻事件首先,选择一个你感兴趣或有独特见解的新闻事件作为你的评论对象。

该事件可以是国内外大事,时事热点,社会问题等等。

二、了解事件背景在撰写评论前,对该事件的背景信息进行调查和了解。

可以阅读相关的新闻报道,深入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和背后的故事。

三、评论角度确定你的评论角度。

可以选择支持或反对该事件,凸显其中的优点或批评其中的不足,或者提出新的问题和观点。

四、命题引言在写评论的开头,可以采用一个引人入胜的命题引言,例如引用名人名言,开门见山地表达你的观点,或者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

五、客观陈述事实在论述观点时,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陈述事实。

你可以引用数据、事实和统计数据来支持你的观点。

通过举例来说明你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六、发表个人意见在段落中,表达你的个人观点和看法。

你可以表演你对事件的态度,或者列出事件的利弊,并给出相应的理由和依据。

七、提供解决方案如果你对该事件有独到的见解,可以在评论中提供一些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你可以给出具体的建议,讨论可能的改进措施,或者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八、结尾总结在文章的结尾,对你的观点进行简洁明了的总结。

可以简要回顾你文章中提出的问题、观点和解决方案。

此外,你还可以对未来的发展和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和思考。

九、审查和修改最后,在完成文章后,仔细审查和修改你的评论。

检查语言是否通顺、表达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

你也可以考虑请别人读一读,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写一篇新闻评论不仅可以提高你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你对事物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通过正面的批评和建议,新闻评论可以为社会进步和改善做出贡献。

新闻周报的语气风格

新闻周报的语气风格

新闻周报的语气风格通常应保持客观、中立和正式,不过不同媒体或个人的写作风格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新闻周报的语气风格特点:
1.客观性:新闻报道应该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

在描述事件和人物时,
应该尽可能地使用直接、确凿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情感化或主观的词汇。

2.中立性:新闻报道应该保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

在涉及争议性事件或话题时,应该
尽可能提供各方面的观点和信息,避免过度强调或忽略某一方的观点。

3.正式性:新闻报道的语言应该正式、规范,尽量避免使用口语化或俚语。

措辞要严谨、
准确,符合语言规范和语法规则。

4.简洁明了:新闻报道应该简洁明了,直接切入主题,避免冗长和繁琐的句子结构。

在行
文中要注意避免过多的修饰词和冗余的语句,尽可能让语言精炼、准确。

5.生动形象:尽管新闻报道需要保持客观和中立,但并不意味着语言要枯燥无味。

在保证
客观性和中立性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运用形象、生动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报道更加吸引人。

总之,新闻周报的语气风格要保持客观、中立和正式的特点,同时要力求语言简练、准确、生动,能够吸引读者的关注并传递重要信息。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第八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一、新闻评论语言的一般特征(一)区别于其他文体的语言特点1.确定性。

新闻评论语语言的主要成分是以概念和判断为主的。

概念有着确定的界定,判断有着确定的对象,这都是新闻评论论证的确定性所要求的,否则就会减弱论证与说服的效果。

在语言词汇的选择上,新闻评论应该尽可能使用确定性的概念,而少使用形容词或转喻性(借代、借喻)的词。

2.控制形容与转喻的语言量。

量的控制,即形容或转喻的词汇不要太多,不要成为全篇词汇的主体,否则虽然“好看”,却淹没了理性的表达;质的控制,即不要让形容和转喻来代替论证和判断。

太多的比喻可能有益于理解,却削弱了论证,削弱了人们通过理性把握本质的能力。

3.简洁、确定的语法关系。

新闻评论的句子,其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确定的,而不应是含糊的、有歧义的。

这首先表现为,它应该有着简洁、确定的语法关系。

4.抽象程度要适当。

新闻评论是一个信息密度较高的、语言“凝练”的文本,这与它的论证性相关,也与它语言的抽象度较高相关,还与它追求表达的效率有关。

过于抽象的语言,会增大阅读的负担,不利于读者的信息接受。

但是,语言的抽象度是思考的必然代价。

新闻评论作为思考与论证的文体,其语言与新闻报道相比,整体上抽象程度肯定回事较高的。

但新闻评论作为大众传播的新闻文体,还是应该尽可能选择那些抽象度较低,更为具体、可感的词汇,以提高评论的可读性。

(二)区别于其他议论文体的语言特点1.讲求表达的效率。

这种表达效率表现为易读,迅速理解,并且应该具有较好的传播和记忆效果。

使用的字、词不能生僻、拗口,句子结构不应该过长、过于完整,而应该短促有力,朗朗上口。

从平面媒体的角度说,还应尽可能地划分段落,以便于读者掌握全篇的层次与结构,并节省目力。

2.讲求“直笔”。

新闻评论的语言,要以传播效率作为第一重要的价值。

因此应该平白易读、讲求“直笔”,多用概念和判断。

不应该曲折枝蔓。

任何影响效率的文采和韵致,包括比喻,都应该牺牲掉。

阐述新闻评论要素及关系

阐述新闻评论要素及关系

阐述新闻评论要素及关系
新闻评论是一种针对时事热点或新闻事件进行评述和解读的文章。

在撰写新闻评论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新闻事实:新闻评论的基础是新闻事实,它是评述和解读的对象。

在选择新闻事实时,需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的热点事件或新闻,以便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2. 观点和立场:新闻评论的核心是观点和立场。

作者需要在评述和解读新闻事实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并对事件或新闻进行价值判断和态度表达。

3. 论证和论据:新闻评论需要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证和论据。

在论证时,需要采用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在论据时,需要引用真实、可信、有说服力的材料和数据,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4. 语言和文风: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需要简练、准确、流畅。

在表达时,需要采用通俗易懂、易于传播的语言风格,以便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关注和理解。

5. 读者和受众:新闻评论的读者和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因此在撰写新闻评论时,需要关注读者的需求和心理,以便更好地吸引读者的关注和理解。

总之,新闻评论是一种针对时事热点或新闻事件进行评述和解读的文章,需要关注新闻事实、观点和立场、论证和论据、语言和文风、读者和受众等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只有将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才能撰写出一篇好的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真理是科学的结晶,阐述真理必须严肃,用语必须质朴、庄重。

但质朴并不排斥优美,庄重并不拒绝活泼。

真正有生命力的理论,其内容应是丰富而有独创性的,其形式也应是生动活泼的。

马克思早在1842年就指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应当产生绚烂夺目的文化。

事实上,从马克思到毛泽东,他们的许多著作,文笔生动优美,既有高屋建瓴、气势磅礴的雄劲,又有行云流水、议论风生的韵致,情文并茂,风格独具。

我国历代文章大家也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辞达而理举”。

为了传播真理使人“敬而爱之”、“信而悦之”,新闻评论也要讲究文采飘逸,通俗形象,从谋篇、立论、设喻、遣词、造句,都要反复斟酌,精心写作。

实践告诉我们:丰富的文采,应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任何一篇新闻评论,要富有文采,首先是它的新闻性,即因事抒感、有的放矢,具有不得不说、非说不可的强烈愿望;同时还要有思想性,要一语中的、一语道破,说出人人心中皆有但笔下所无的东西。

一、叙议结合议论风生把抽象的东西同具体的东西结合起来,这是诸多名家大师在谈文章的生动性时都很强调的一点。

一位新闻工作的老前辈说“要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就要在抽象的论述中加些不抽象的东西。

比如可以穿插一些具体人、具体话、具体事,并且要具体到形象化的程度。

”这是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都有具体方面和抽象方面,在评论写作中尽可能夹叙夹议,把抽象的东西和具体的东西相结合,增强评论说服力和生动性。

《人民日报》于1981年1月6日在头版显著地位发表的评论员文章《“铁公鸡——一毛不拔”好》,虽然论述的是要发扬勤俭建国精神这样一个老话题,但由于作者不囿于俗套,不搞空洞说教,而是从当年是鸡年入笔,由我国民间流行的“铁公鸡——一毛不拔”这句歇后语加以生发,全文始终借助“铁公鸡”的形象来加强思维的印象。

作者在结语中的一段文字是:总之,大手大脚,把关不严的情况必须改变。

不少同志以为我们国家大,多花一点钱,好比在大公鸡身上拔一毛,算不得什么。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第六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新闻评论的文风
文风作为文章的作风,指的是从文章的内容、
结构、语言、表现方式等要素中实际体现出 来的作风,事实上文风是与一定时期的社会 风气、时代风尚密切相关的。正是那个“世 积乱离、风衰俗怨”的东汉末年建安时代, 才造成了被世人称道的“慷慨而多气”的 “建安风骨”。人们记忆犹新的十年“文革” 时期文章界流行的以“假大空”为主要特征 的文风,也正是那个时代悲剧所造成的。
《走好全国一盘棋》
当时担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张研农同志阅读初稿,
手写的书面意见共有五页,给出详尽、具体的修改 方案。此后他和副总编辑米博华带领评论部主任、 副主任一行10人,对这篇评论打磨了整整两天,以 至对其中的一些段落如数家珍。 临近发表,当时担 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王晨同志再次审阅把关,并专 门征求国务院研究室的意见。 《走好全国一盘棋》写作、刊发的经过,并不是一 个特例。尽管选题不同、写作时间长短不一,但人 民日报对"任仲平"评论的处理过程,篇篇都是这样, 开题、学习、调研、起草、修改、发表、总结,七 个环节,一个不少。
如《危险的"黑心肉"》(2007.1.15) 河北省新乐市一
形象化的语言(二)
关注百姓人生大事。
如《揭密“住房公积金”的黑洞》
(2006.02.17)揭露住房公积金被套取现象的原 因。 《当孩子落水的时候》宁夏吴忠市副市长王 民忠:“没有直接责任” 。 如2006年4月2日,《焦点访谈》以《美容中心 的玄机》为题报道了河南省南阳市在光子嫩 肤领域存在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有感而发
新闻评论要有所为而作,还要有所感而
发。 评论作者对所评论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和感受,才能既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情 实感,并自然地流露在评论的论述中。 由深切感受而流露的真情实感——或爱 或憎,或褒或贬。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浅析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浅析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浅析众所周知,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中重要的一类,它表达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

一篇好的新闻评论既能反映作者的认识问题、把握新闻的能力,也能够反映其中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有效率的表达观点的能力。

在接触新闻评论的语言之前,我们应该了解新闻评论定义是什么,以及新闻评论语言与其他文体的语言的不同点在哪里。

首先,新闻评论语言的主要成分是一概念和判断为主的。

概念要有确定的界定,判断要有确定的对象,这些都是新闻评论论证的确定性所要求的,否则就会减弱论证的说服效果。

在语言的词汇选择上,新闻评论应该尽可能使用正确性的概念,而少使用形容或者转喻性的词汇,因为新闻评论主要是依靠概念——判断——推理这样的逻辑方法。

其次,新闻评论的句子,其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确定的,而不应该是含糊的、可能发生歧义的。

这就需要新闻评论要有正确的,确定的语法关系,如果表意不清就容易引起歧义,影响传播效果。

再次,新闻评论是一个信息密度较高的、语言“凝练”的文本,这于它的论证性相关,也与它语言的抽象度较高相关,还与它追求表达的效率有关。

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它的语言一定不是冗长的,但是所谓的凝练却也不是过分简洁,而是要考虑到传者和受众的能力来具体而谈的。

有时候适当的重复对说服效果的增进有显著的改变。

比如说我们常说的“换句话说”,“简言之”等,这些就是适当的重复,让人印象深刻,帮助理解。

最后,新闻评论的语言不同于其他的议论文体体现在新闻评论的语言讲求表达的效率。

这种表达效率集中表现为易读,能够迅速理解,并且应该具有较好的传播和记忆效果。

这就决定着它使用的字、词不能生僻、拗口;它的句子结构不应该过长、过于完整;而是应该短而有力,朗朗上口等。

从平面媒体的角度来说,还应该尽可能的划分段落,以便于读者掌握全篇层次结构,并且节省目力。

例如胡适先生在谈到20世纪初《时报》评论的创新时曾经这样描述:“用简短的词句,用冷隽明利的口吻,几乎逐句分段,使读者一目了然,不消费功夫去点句分段,不消费功夫去寻思考索。

第八章新闻评论的文风和语言

第八章新闻评论的文风和语言
3,广播、电视评论和网络评论等参与性、交流性很强的 评论平台,给新闻评论的语言和文风带来了新的冲击。
第一节:文风和语言的体制性问题
个人化的选题、个人化的视角、个人化的判断和个人化的 语言增多了,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评论选题开阔了,思想解 放、言路开放和表达形式的多样化促成了评论文风的变化。
报纸评论板块的创新形式——对话栏目
我国新闻媒体几十年来不断地整顿文风,主要是纠正脱离 人民群众、高高在上的不良文风。这种不良的文风之所以 长期存在,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问题,还与
第一节:文风和语言的体制性问题
我国的媒体体制有关。不良文风长期存在的原因:
1,长期以来,我国的新闻媒体一直都是单向传播的模式, 新闻评论的主要功能是引导舆论、教育群众。评论者的身 份单一,很容易以居高临下的语气来写作评论。
从逻辑上看国乊老少与人乊老少幵没有可比性但梁启超不仅在论述人乊老少上铺陈了大量的笔墨而且在论述国乊老少的时候也按照人的生命周期推断出欧洲列邦在今日为壮年国而我中国在今日为少年国这样一个不切实际又毫无意义的结论
第八章:新闻评论的文风和语言
内容提要: 第一节:文风和语言的体制性问题 第二节:评论语言的文体界线问题 第三节:文风与语言的演变轨迹
对话栏目不仅是新闻评论形式的创新,更是当代新闻评论 文风和语言的民主精神的体现。
举例:《打击胎儿性别鉴定》(2005年1月8日《现代金 报》第二版)
——马少华《新闻评论》 145~147页
第一节:文风和语言的体制性问题
不过对话这种言论的形式在报纸上确实很少见,要形成对 话,不仅要确定选题,还要约访谈对象,然后进行访谈, 对于电视谈话节目而言,这就是工作的流程。但是对于报 纸而言,既没有这样的必要,也不切实际。

浅论新闻评论的语言特色

浅论新闻评论的语言特色

˙‡´ —200人“敬而爱之”、“信而悦之”,评论也要讲究“语言美”,要求文风飘逸,通俗形象,从谋篇、立论、设喻、遣词、造句,都要反复斟酌,精心写作。

倘若将评论的严肃性和生动性对立起来,言论往往会干巴巴,索然无味。

经验告诉我们:形象化是语言艺术中的重要因素。

评论文章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吸引人,很重要的就是要求说理形象化,或叫作“寓理于形”,努力把言论写得绘声绘色,幽默犀利。

新闻评论的语言可适当运用以下一些形象化的手段:11以议为主,夹叙夹议。

把抽象的概括同形象化的具体描述结合起来,把所要议论的事物加以描写和渲染,使其栩栩如生。

这样做,使评论能够与具体形象的东西相结合,可以给读者以感性认识,引发感悟、想象、回忆,从而加深对事理的认识。

1983年2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吃富”者,止步!》的短评:“客人隔顿不隔天,烧茶煮饭不断烟,茶壶酒壶长流水,面笑心愁口难言。

”这是谷城县一个养兔专业户诉说苦衷的几句打油诗。

其实,这何止是他一个人的苦衷。

襄阳县一个养鸡专业户一年多接待客人上千次,花去招待费六百余元,粮食五百多斤,还有个“客人”竟愣向他要七百元现金,被拒绝了。

枣阳县有名的“万元之家”也遇到这种情况,张家买缝纫机要他“发场风格”,李家买自行车要他“无私支援”,搞得他难以招架。

南漳县“天麻能手”境遇更糟,连长在地里的天麻种也被挖掉了……这就是某些地方出现的一股“吃富风”。

真心实意到冒尖的专业户去“取经”是可以的,但是以“取经”为名去揩油就不地道了。

至于以各种名目径直要求别人“无私支援”,那就无异于敲竹杠。

人家靠勤劳致富,你凭什么白拿、白要他的劳动成果?凡是冒出这股“吃富风”的地方,领导者应该注意纠正。

否则,专业户就有被“吃”垮的危险,冒尖的也不敢再冒尖了!这篇短评一开始就恰到好处地引用了打油诗,并以简洁的笔墨叙述了三县三个专业户的遭遇,抽象概括的“吃富风”就有了具体形象的内容,这就不难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深思。

新闻报道中的语言表现

新闻报道中的语言表现

新闻报道中的语言表现一、新闻报道的基本语言表现新闻报道是一种特殊的文体,需要按照一定规范和要求来撰写。

新闻的基本语言表现是简明扼要、准确客观。

新闻报道应该追求语言的精炼和简便,避免使用过多难懂的术语和生僻词汇。

二、新闻标题的语言表现新闻标题是吸引读者眼球的关键所在,好的标题应该具有简明扼要、生动鲜明、言简意赅等特点。

新闻标题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事件或人物等核心词汇,同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夸张、武断、辱骂等语言,以免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新闻导语的语言表现新闻导语是引导读者进入新闻主体内容的桥梁,应该具有简洁明了、内容精准、概括全面等特点。

新闻导语通常包括事件的基本背景、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相关人物或组织等关键词汇,同时需要注意文风要严谨、客观、不失严厉。

四、新闻中的描述语言表现新闻中的描述语言是用来展现事件发生过程、事实情况以及相关人物行为表现的一种表达方式。

描述语言应该遵循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同时需要注意使用简洁明了、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五、新闻中的引用语言表现新闻中的引用语言是用来引用相关人物的言论、观点、见解以及相关文件等材料。

引用语言需要遵循严谨、准确、真实的原则,同时需要注意区分真伪、判别可靠性,避免虚假信息和不可信的言论。

六、新闻中的评论语言表现新闻中的评论语言是用来针对事件本身、相关人物行为以及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评价、观察等表达方式。

评论语言应该遵循客观、中立、公正、有根据的原则,同时需要注意文风要平稳、不失深入、给予普通读者以启示和反思。

七、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应该力求简洁、生动、准确,同时也要注意把握节奏、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要求,使读者能够理解、接受、信服所阐述的内容。

新闻报道的语言风格决定了读者对于新闻的印象和接受程度,因此应该重视其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新闻报道中的语言表现需要尽量遵循简洁明了、客观真实、言简意赅的原则,同时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审美能力,以提高自身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深度。

新闻评论(第七讲)

新闻评论(第七讲)

与鼓吹加班相比,企业更应该践行“准时下班文化”。 换言之,应鼓励员工在规定时间高效完成工作,即使加班, 也应将加班时间严格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已有研究证明,加 班无法带来效率。很显然,如果员工不愿意加班而强制其加 班,员工必然心生抵触,甚至消极怠工,长此以往,企业就 难有号召力。 在利益驱动下,一些惟利是图的企业不可能培育“准时下 班文化”,甚至不愿意遵守“每月加班时间不得超过26小时” 的法律规定。这就需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多摸查、多监督, 对违法企业严惩不贷。而现有的制度缺陷是,即便企业违犯 了相关法律,也只能对企业处以“按照受侵害的劳动者每人 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标准计算”罚款。违法成本过低, 企业就会缺乏对法律的敬畏,对违法企业尤其是加班严重超 时的企业应处以更严厉的处罚,势在必行。
课堂练习
根据下面新闻事实,拟定评论标题,进行立论,并进行简单 论证。 苏州高校要求学生在课桌上放置席卡提高出勤率 新华报业网讯 这个月,苏州大学物理与光电· 能源学部试行 席卡课堂制度,要求学生在课桌上放置席卡,实名上课, 形成大学课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种为提高学生出勤率 的大学“新军规”,大家怎么看?苏报君昨天采访了苏大 物理与光电· 能源学部的当事人,还有苏大学生、苏城高校 老师等。苏州日报官方微博发布这一消息后,也引来网友 热评。
先说最低工资标准与经济效率的关系。经济学诺奖得主、 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斯蒂格利兹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是“效 率工资理论”。剥去其意识形态及学术外表,这一理论实 际上说的是:劳动力工资水平不是市场决定的。企业主给 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一般高于市场决定的水平。也正因此, 劳动力市场始终存在失业者,这部分失业者一方面充当了 蓄水池作用,另一方面对在岗劳动者形成了一种心理压 力——好好工作,否则门外等着找工作的就是你。正因此, 在岗劳动力的努力水平也会提高,企业微观效率随之提高。

《新闻评论》第五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新闻评论》第五章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一、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
新闻评论具合明显的导向和教育功能,只能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用晓之以理、动之以 情的方式完成 首先要有正确的态度 靠评论者对论题全面、准确的把握和透彻的 说理 案例:《学生与学校打官司的进步意义》

二、平易近人 深入浅出
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读者 要了解读者 运用通俗平易的语言 案例:《以高级知识分子的名誉》
道理要讲得实在 篇幅长短适度 语言规范,字斟句酌

第五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文风就是通过文章的语言表现出来的文章的风格 语言是形成文风的工具和桥梁 从写作者的角度说,文风可以说是一个人思想修养、 立场观点、写作态度和写作特点的反映 文风不是单纯的语言问题,而是时代精神和社会风 气通过语言在文章中的反映
一、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 二、平易近人 深入浅出 三、形象生动 爱憎分明 四、入情入理 理交融 五、朴素精炼 要言不烦

三、形象生动 爱憎分明
巧喻善比 运用形象化的笔法和语言 注意形象的感情色彩 案例:《“铲字风”与“题字风”》

四、入情入理 情理交融
有真知灼见,又有真情实感 和读者有感情的交流 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段

用排比、对偶等渲染气氛 用设问反问等增强节奏感 要有点幽默

案例:
五、朴素精炼 要言不烦

新闻评论的文风和批判思维

新闻评论的文风和批判思维

新闻评论的文风和批判思维目录:1. 引言2. 新闻评论的文风3. 新闻评论的批判思维4.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评论文章写作家5. 结论目录两个字不在文档内显示,下面从第一点引言开始写起。

引言: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一环,新闻评论扮演着引导公众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角色。

优秀的新闻评论文章写作家不仅需要掌握辩证思维,还需要具备独特的文风和批判思维。

第二点:新闻评论的文风新闻评论的文风不同于新闻报道,它更注重个人观点和态度的表达。

优秀的新闻评论文章应该具备一定的思辨性和文学性,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立场吸引读者的眼球。

文风要求简练、清晰,用词要准确恰当,以有效地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第三点:新闻评论的批判思维新闻评论需要具备批判思维,即对所评论的新闻事件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的价值观、利益冲突和社会问题等。

不仅仅是简单的表达喜好或厌恶,而是通过批判性思考和理性推理,揭示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因果关系。

第四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评论文章写作家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评论文章写作家,首先需要广泛的知识储备和新闻敏感度,对不同领域的新闻都有一定了解。

其次,要善于收集信息并运用不同的角度和观点进行分析。

同时,保持批判思维和客观立场,不被情绪所左右。

最重要的是不断锤炼写作技巧,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结论:新闻评论作为一种特殊的文章形式,要求作者具备独特的文风和批判思维。

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评论文章写作家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通过深入思考和充实的知识储备,以独到的观点和批判性思维来撰写具有影响力的文章。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评论,推动社会进步。

如何赏析新闻评论

如何赏析新闻评论

怎样鉴赏和评析新闻评论作品一、分析新闻评论作品从何入手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权衡分析:选题立论、说理论述、辞章文采。

——选题立论是否符合客观形势、社会实际和重心工作的需要,是否有的放矢,是否抓住了关键性矛盾或切中了时弊;——对解决有关社会矛盾或人们的思想疑虑,是否有独到新颖的见解、角度和论据;——文章的标题是否精当、引人;——在说理论述方面有什么特点和经验,用了哪些有效的方法,是否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使人入耳入脑;——结构、语言和辞章文采方面有没有明显的特点或创新,文字是否新颖、生动和通畅;二、评析作品的基本方式1、重点评析就一篇作品从上述5个方面进行全面权衡,特别是在选题立论、说理论述、辞章文采3方面全面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出主要特点进行评述和分析。

评析的做法和范围,可以从几个方面,或者侧重其中一个方面兼顾其他方面,或概括出一个心的特点从几个方面串起来进行评析。

一是新闻性、时效性强,体现了新闻评论的特点。

……即时的配合舆论才有时效,才谈得上引导舆论。

(选题立论符合客观形势、社会实际和重心工作的需要)二是于浅显中见深刻。

女排精神的文章屡见不鲜,但怎样写出新意,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

作者以这一事件为由头,由事入理,就实论虚,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跳出了一般的论胜论败就事论事的圈子,而是生发开去,有针对性的……这种以虚带实,就实论虚的论述方法,有助于评论在浅显的事理中闪现一定的思想性和理论色彩。

(有独到新颖的见解、角度和论据)三是以跟读者平等交谈的方式展开说理发挥。

……采用交谈式说理的好处,一方面能以平等姿态出现,造成一种良好的说理气氛;另一方面也便于引导读者自己思考,与作者一道共同经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

(在说理论述方面有什么特点和经验)短评也有不足之处:……有几处用词,例如…………,显得不够通俗。

另外……2、比较评析。

将同一论题的两篇作品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分析。

新闻评论话术

新闻评论话术

新闻评论话术一、改文风,练好评论写作基本功盘锦市融媒体发展中心盘锦日报社经济部主任李学云说:增强笔力,就要改文风。

文风改到位,笔下自有磅礴力量。

改文风,从创新表达方式入手。

丢掉“八股腔”,不说大话套话,用质朴、接地气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用“对话体”与读者展开思想交流。

同时我们还要努力用活泼生动的笔法写。

笔者在论证辽东湾新区的发展成就时写道,“不妨打个比方,就好像我们坐在一条船上,总是感觉船行得很慢,但回过头来一看,原来我们已经离岸很远了。

”在论证辽东湾新区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时写道,“辽东湾新区开发建设13年来,成就有目共睹。

从另一方面更应看到,正如一个13岁的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这是‘成长的烦恼’,就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如何解决。

”表达入情入理,有亲和力,容易让人接受。

二、评论的感染力在哪里?湖南日报新闻评论部副主任禹振华说:写评论要有激情。

激情所在,实际就是评论的感染力所在。

只有反映情感,可以看到人的命运体验、情感历程和喜乐悲伤等等,就会很好地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给立足于理性说服的评一、改文风,练好评论写作基本功盘锦市融某体发展中心盘锦日报社经济部主任李学云说:增强笔力,就要改文风。

文风改到位,笔下自有磅礴力量。

改文风,从创新表达方式入手。

丢掉“八股腔",不说大话套话,用质朴、接地气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用“对话体”与读者展开思想交流。

同时我们还要努力用活泼生动的笔法写。

笔者在论证辽东湾新区的发展成就时写道,“不妨打个比方,就好像我们坐在一条船上,总是感觉船行得很慢,但回过头来一看,原来我们已经离岸很远了。

”在论证辽东湾新区存在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时写道,“辽东湾新区开发建设13年来,成就有目共睹。

从另一方面更应看到,正如一个13岁的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这是‘成长的烦恼’,就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如何解决。

”表达入情入理,有亲和力,容易让人接受。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辞达而已矣”。新闻评论也要讲究修辞,使之富
有文采。新闻评论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即喻证
法。此外,还可以运用设问、排比、回环等修辞手
法。
整理课件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显得理直气壮,气势磅礴。

1992年8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的短评《没空打官司》
是批评某名人损害了小人物的名誉,接到法院传来的起诉书后,
生发,全文始终借助“铁公鸡”的形象来加强思维的印象。
作者在结语中的一段文字是:
这种夹叙夹议,运用形象化的手段来阐明事理的点睛之 笔,比起那些洋洋大篇的泛泛而论不知要强多少倍,值得学习。
整理课件
案例分析(二)

2001年6月7
日《解放日报》在头
版发表的短论《索菲
亚的“厌烦”》,也
是一篇熔叙、议于一
炉,把抽象的概括同
整理课件
㈡、善用形象化笔法与语言

形象化是语言艺术中的重要因素。评论
文章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吸引人,很重要的就是
要求说理形象化,或叫作“寓理于形”,努力把言
论写得绘声绘色,幽默犀利。
整理课件
1、把抽象的概括同形象化的具体描述结合起来,把 所要议论的事物加以描写和渲染,使其栩栩如生。
• 案例分析:
以新颖的理念、独到的见解去感悟人。提倡什么、
促进什么,要有独到见解;反对什么、鞭挞什么,
也要有独到见解。如果只发议论,毫无独到见解,
议论也发不好,只会使人感到是官样文章,不痛不
痒。
整理课件
案例分析
•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里,有这样一段话:
可见,评论文章结构的波澜起伏、变化有致,首先 取决于作者有没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见解。如果 无病呻吟,或者拾人牙慧,强作文章,不仅内容上不去, 形式(包括结构)也搞不好。

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评论(题库版)

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评论(题库版)

新闻学与传播学:新闻评论(题库版)1、名词解释编者按语正确答案:对媒体所发表的新闻报道、文章进行简要的提示、评议、阐述或作补充说明的文字,正式表明编辑部的态度,一般采用于较为郑重场合和必要之处。

2、名词解释演绎推理(江南博哥)正确答案:又称三段论推理,根据一般性原理论证某一特殊性论断。

由一般到个别。

3、名词解释个人专栏正确答案:指的的是在报纸相对固定版面上特定的专门栏目中发表的评论。

它具有,稳定性、时代感、群言型等特点。

4、问答题新闻评论的特点?正确答案:论题的新闻性,论理的思想性,论说的公众性5、问答题评论结构的要求是?正确答案:布局合理,层次清晰,逻辑顺畅6、问答题专栏评论特点正确答案:稳定性(时间持续性、版面的固定、篇幅大小固定、风格体式固定)时代感(强调与时俱进),选题要配合中心,眼观六路,观点上宣传中央精神,也要反映群众心声,风格上严肃庄重,也要生动活泼7、名词解释非事件性选题正确答案:这类选题不是要对某个具体的新闻事件进行判断,而是通过积累和思考,在许多新闻事实或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中发现共同的、突出的问题。

一般来说是“选问题”的选题。

非事件性选题的评论节奏较缓,时效性也差一些。

但是非事件性选题是不可替代的。

也有不少新闻评论,既不评当天或不久前报上的新闻,评论本身也不包含新闻,评的是我们工作中间或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倾向、一个问题。

8、问答题新闻评论的思想方式,方法?正确答案:发散思维,纵深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批判思维9、问答题新闻评论的语言及文风是?正确答案:叙议结合,议论风生;通情达理,情理交融;起承转合,变化有效;言之有文,辞达理举10、名词解释文中按语正确答案: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

它与新闻报道有配合和渗透的关系,通常直接插入文中,附在报道或文稿的某段文字后面,就报道中的提法,内容做出评点批注,以帮助读者领会文意,加深认识。

11、问答题马克思新闻实践的阵地是?正确答案:《新莱茵报》12、问答题新闻评论的论证方法?正确答案:例证法,引证法,比较法,喻证法13、问答题新闻评论的结尾的几种写法?正确答案:精辟概括式结尾,高昂激越式结尾,余音绕梁式结尾14、名词解释新闻评论学正确答案:是应用新闻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以纸质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新闻评论的原理、原则、方法以及历史沿革作为研究对象,以熟练掌握新闻评论运作规律、发挥评论最大效用为主旨的一门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㈡、善用形象化笔法与语言 ㈡、善用形象化笔法与语言
形象化是语言艺术中的重要因素。评论文章 的语言要生动、活泼、吸引人,很重要的就是要求 说理形象化,或叫作“寓理于形”,努力把言论写得 绘声绘色,幽默犀利。
1、把抽象的概括同形象化的具体描述结合起来,把 所要议论的事物加以描写和渲染,使其栩栩如生。 案例分析:
这段反驳将排比与设问两种修辞手法融为 一体,显得痛快淋漓,大快人心。
回环手法
回环手法是运用语序回环往复的巧妙配合,表 达两种事物相互制约与依存的密切关系,形成一种 智趣。
案例分析
浙江省慈溪市有个公安干部胡干清,曾利用“农转 非”的审批权,索要财物,收受贿赂。1989年10月21日, 《宁波日报》为此发表评论《胡干清何以能胡干?》, 开头运用群众顺口溜说:
案例分析
《人民日报》于1981年1月6日在头版显著地位发表的 评论员文章《“铁公鸡——一毛不拔”好》,虽然论述的是 要发扬勤俭建国精神这样一个老话题,但由于作者不囿于 俗套 间流行的“铁公鸡——一毛不拔”这句歇后语加以生发, 全文始终借助“铁公鸡”的形象来加强思维的印象。作者 在结语中的一段文字是:
可见,评论文章结构的波澜起伏、变化有致,首先 取决于作者有没有新思想、新观念、新见解。如果 无病呻吟,或者拾人牙慧,强作文章,不仅内容上不去, 形式(包括结构)也搞不好。
四、言之有文 辞达理举
这里,主要是说新闻评论语言与修辞方面的问 题,都是增加文采的题中应有之义。
㈠、语言要准确、简明、 ㈠、语言要准确、简明、富有哲理 语言要准确
2、寓庄重于诙谐,通过比喻和拟人化等修辞方法,用 人们容易理解的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 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 。 案例分析: 毛泽东在评论中用“开动机器”来形容多动 脑筋的必要;用“洗脸”、“扫地”来说明开展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用“下山摘桃子”比喻 蒋介石想独占抗战胜利果实的狂妄野心等等,既形 象生动,又鲜明深刻。
㈢、讲究修辞, ㈢、讲究修辞,巧用典故和文言古语 讲究修辞
中国古人写议论文很讲究修辞。孔子说“辞 达而已矣”。新闻评论也要讲究修辞,使之富有文 采。新闻评论常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即喻证法。 此外,还可以运用设问、排比、回环等修辞手法。
运用排比修辞手法,显得理直气壮,气势磅礴。
1992年8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的短评《没空打官司》是 批评某名人损害了小人物的名誉,接到法院传来的起诉书后,竟 然以“老子没空”为由拒绝出庭,并把起诉书丢进了废纸篓。评 论采用排比修辞手法予以反驳:
3、化平凡为神奇,运用通俗化的口语或成语民谚来 说理。 新闻评论要反映亿万群众的思想和情绪,必 须在语言上注意群众化,使深刻的思想在通俗化的 口语中表达出来,这就能深入浅出,亦庄亦谐,为读 者所喜闻乐见。
案例分析: 说开后门好办事是“十八颗图章抵不过一个 老乡”;说胸无大志、追求实惠是“理想理想,有 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等等。
这种夹叙夹议,运用形象化的手段来阐明事理的点睛之 笔,比起那些洋洋大篇的泛泛而论不知要强多少倍,值得学习。
案例分析(二)
2001年6月7日 《解放日报》在头版 发表的短论《索菲亚 的“厌烦”》,也是 一篇熔叙、议于一炉, 把抽象的概括同现实 中的人与事结合起来 的一篇美文。这篇短 论把所有议论的事物 加以描述和渲染,议论 风生,娓娓道来,使读 者在不知不觉中得到 教益。
本章结束
谢谢观看
三、起承转合 变化有致
评论文章不是文艺作品,主要以理服人,以新颖 的理念、独到的见解去感悟人。提倡什么、促进 什么,要有独到见解;反对什么、鞭挞什么,也要有 独到见解。如果只发议论,毫无独到见解,议论也发 不好,只会使人感到是官样文章,不痛不痒。
案例分析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里,有这样一段话:
二、通情达理 情理交融
增强评论感情色彩的途径很多,其中很重要 的一条,就是从“情”入“理”,自“理”感“情”, 也就是融情于理,将感情融化在说理的过程中。
案例分析
《河北日报》 评论《迎着老 百姓的方向走》 (刊于1998年 1998 11月1日), 更是一篇笔端 饱蘸激情、情 理相互交融的 一篇佳作,全 文:
1983年2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短评《“吃富”者,止 步!》,就有这样的特色。
点评
这篇短评一开始就恰到好处地引用了打油诗,并以 简洁的笔墨叙述了三县三个专业户的遭遇,抽象概括 的“吃富风”就有了具体形象的内容,这就不难引起 读者的联想与深思。 进而,短评对“吃富者”痛下针砭,同时对当地领 导猛敲警钟。“否则,专业户就有被‘吃’垮的危险, 冒尖的也不敢再冒尖了!”既指出了“吃富风”进一 步蔓延的恶果,提醒领导马上采取措施;又警告“吃 富者”止步,这种“揩油”、“敲竹杠”行为该停止 了。 结尾振聋发聩,收束有力。
新闻评论要做到以理服人,必须概念明确,判断 恰当,推理合乎逻辑。而准确的概念、判断和推理, 又要借助于准确的语言来表达。
案例分析
1990年1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四项基 本原则是近代中国历史的必然》,其中论述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必然性是这样表述的:
这种评论语言没有诉诸具体生动的事实和事物的外在形象,而充满了 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性。 相比之下,新闻语言是带有新闻特性、适合新闻信息传递的实用语言, 它“用事实说话”,即通过传播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信息)来表达传播 意图。
结论:
看完这篇评论,不能不被文中字里行间所渗透 的一片“情”所打动:无论是彭市长、刘县长在 上访群众和截车村民面前所表现的“情”,还是上 , 访群众和截车村民在彭市长、刘县长面前所表达 的“情”,都是那样质朴,那样纯真,完全发自内心, 完全出于真情。这是党群鱼水情的体现,这是党的 好作风的传承。 这一切,都是评论作者笔端饱蘸激情、如实反 映真情的结果。而且,这篇评论作者敢于触及热点, 又不炒作热点,可以说把握平衡,分寸适度。
㈣、多用有表现力的群众语言 ㈣、多用有表现力的群众语言
丰富多彩的群众口语是语言的海洋,也是我们学习语言的重要源泉 之一。许多精彩的群众口语,略加整理,就是有用的评论语言。 “秤陀虽小压千斤”阐述“人微未必言轻”的道理 “跳一跳,把果子摘下来” “不要官官相护” “护短护短,越护越短”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横挑鼻子竖挑眼” “打铁先要自身硬” “害怕得要死” “忙得不可开交” “不识抬举” “开小差逃跑” “挟起皮包走路”
第六章 新闻评论的语言与文风
丰富的文采,应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任何一篇新闻评论,要富有文采,首先是它的新 闻性,即因事抒感、有的放矢,具有不得不说、 非说不可的强烈愿望;同时还要有思想性,要一 语中的、一语道破,说出人人心中皆有但笔下所 无的东西。
一、叙议结合 议论风生
把抽象的东西同具体的东西结合起来,这是 诸多名家大师在谈文章的生动性时都很强调的一 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