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链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
声音的高与低(课件)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活动二:吹奏口琴
声音高低与簧片振动有什么关系?
簧片:长
短
声音:低
振动快慢?
高
我们的发现
声音高低变化的规律
物体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物体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思考
怎样让钢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钢尺
硬皮书
活动三:钢尺振动实验
改变钢尺伸出硬皮书的长度
预测:钢尺振动的快慢会有什么变化? 声音的高低会怎样改变?
声音的高与低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物体振动快慢和产生声 音高低的联系。
学习准备
铝片琴及棒槌
口琴
书本及文具
钢尺
两本硬皮书
竖琴演奏
聚焦
聚焦
高低不同的声音与物体振动有什么关系?
竖琴
活动一:敲击铝片琴
铝片琴
活动一:敲击铝片琴
声音高低与铝片振动有什么关系?
听:声音的高低 看:铝片的特点 想:与振动的关系
活动一:敲击铝片琴
活动一:敲击铝片琴
声音高低与铝片振动有什么关系?
振动快慢?
活动二:吹奏口琴
口琴里面的发声物体会不会也是长短排列的?
口琴
活动二:吹奏口琴
观察口琴里面的发声物体
簧片:长
短
活动二:吹奏口琴
声音高低与簧片振动有什么关系?
听:声音的高低 看:簧片的特点 想:与振动的关系
音高变化柱形图
我们的发现
声音的高低跟物体的 振动快慢有关。
研讨
观察下图中的物体,推测它们发出的声音高低将会怎 样变化?并说说理由。
音叉:小→大 声音:高→低
研讨
观察下图中的物体,推测它们发出的声音高低将会怎 样变化?并说说理由。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四上16《声音的高与低》
6.声音的高与低本课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中的第6课,是在学习了第5课研究了声音的强弱的有关内容后,继续研究声音的另一个属性——音高。
敲击钢片琴和吹口琴都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并通过观察,学生们可以猜测到音高可能跟物体的长短、薄厚有关。
学生将采用改变钢尺发声部分长度的方法,让钢尺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来发现物体在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之间的关系,揭开音高的秘密。
【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而振动的幅度决定着声音的大小,学生研究声音时,已经开始将听到的声音与物体的振动联系起来。
在本课,学生将通过多种探究活动,去认识声音的另一个基本属性——音高。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描述尺子伸出桌外长度的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音高低的变化情况,提高学生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科学技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钢尺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以及振动快慢的变化。
难点:推测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并能用所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一个钢片琴、一把口琴、一把螺丝刀、1把钢尺、1 本厚的硬皮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1分钟)[材料准备:钢片琴 ]1.在上课前,老师先考考大家的耳朵。
接下来我会敲击2个音,请你听一听这2个音有什么变化?(敲击钢片琴,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第2组。
(敲击钢片琴,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2.接下来老师敲击一组高低不同的声音,请你听听是从低到高还是从高到低变化的。
(老师用钢片琴敲击一组高低不同的声音。
)3.声音有高低和强弱的变化,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声音的强弱变化与振动幅度有关,那么高低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声音的高低。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超全总结(两版知识点任你选)
新教科版四上科学知识点超全整理全册根据经验总结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总结第一单元声音第1课时听听声音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鸟语花香。
2. 周围的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叫声、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发出的声音。
3. 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特点,描述声音的词汇有高低、强弱、悦耳、动听、刺耳、难听、嘈杂等。
4. 声音有高低强弱的变化。
第2课时物体怎样发出声音1.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就会停止。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3.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5. 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6. 吹竖笛时,竖笛发出悦耳的声音,是因为竖笛中的空气在振动。
7. 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第3课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物体振动时也会引起它周围的物质振动,并通过这些物质,把声音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
2. 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我们不能听到闹钟的声音是因为玻璃罩内没有空气,闹钟振动产生的声音无法通过空气传播出来。
3.把耳朵贴在桌子的一端,听到的声音比不贴在桌面上更强。
4.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上会产生波纹,将音叉浸入水中,音叉能发出声音,是因为音叉还在振动,而且引起它周围的水也在振动。
5.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但是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样的。
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
6.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必须要使用电子通信设备。
四年级科学《声音的高与低》
四年级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是教科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一个单元,主要研究声音的另一个属性——音高。
这个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声音的音高变化。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通过观察铝片琴和口琴等乐器的结构,发现音高与物体的长短、薄厚有关。
学生还将通过改变钢尺发出声音部分的长度,来观察音高与振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如何描述声音的音高,并了解音高在音乐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声音的基本属性,为后续学习声音的其他属性(如音色、响度等)打下基础。
总之,四年级科学《声音的高与低》是一个富有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单元,旨在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观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声音的基本属性和变化规律。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1.XXX提出了力的概念,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变化直接相关。
他强调将实验观察和数学推理结合在一起。
2.声音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
虽然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我们总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从中获得信息。
我们已知的声音知识包括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四面八方的。
3.我们可以听到许多自然界和人类生产生活中发出的声音,如风声、雨声、雷声、流水声、树叶声、动物声、机器声、音乐声等。
我们可以用科学词汇描述声音的高低、强弱、悦耳、刺耳、尖细、粗犷、浑厚、低沉等特点。
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我们可以通过拉伸、按压、揉搓等方法让物体发出声音。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时,就会产生声音。
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声带的紧度。
吹竖笛时,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1、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当我们敲击鼓面、轻击钢尺或触碰水面时,物体会振动并产生声音。
这些声音能够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
声音通过物质的振动传播到我们的耳中,让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2、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外耳收集声波,中耳产生振动,内耳产生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当声音通过外耳道到达鼓膜时,鼓膜会振动并传递给听小骨,最终传递到内耳。
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3、宇航员在太空中为什么需要电子通信设备?在太空中没有空气等物质,是真空的,声音需要借助气体、液体、固体等物质才能传播。
因此,宇航员需要借助电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
4、声音的传播记录表声音可以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
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音。
我们可以听到敲击鼓面、轻击钢尺、土电话的声音,以及水中发声物体的声音。
5、人的耳朵结构示意图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
外耳收集声波,中耳产生振动,内耳产生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我们能够听到声音,就是因为声音通过耳朵的这三个部分传递到了我们的大脑。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 声音的强与弱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 声音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的内容,具体指向课程标准中“机械能、声、光、热、电、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概念。
本单元以“听听周围的声音”作为学生认知的起点,进而学习有关声音的概念。
首先,探索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然后探究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的关系,接着通过弦乐器进一步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最后在了解了声音的基本规律后,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小乐器,使学生加深理解物体的发声原理,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声音不那么直观,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发声原理和基本规律也不容易探究,因此教材在材料的选择和探究活动的设计方面,都十分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借助简单、直观的实验使学生建立起物体振动与声音的联系,引导学生在连续的探究中掌握声音的相关概念。
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声音之前,对声音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种声音的认知存在明显的差异,学过乐器的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呈现出明显的优势。
此外,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数都是凭借感官直接感知现象的,而缺乏对现象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因此教学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能力和生活经验,充分探究,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感受、思考、分析,进而实现重难点的突破。
1.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建立概念的过程性活动。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日常经验和教材提供的探究素材,使抽象的声音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建立声音的相关概念。
2.结合学生的认知需求,设计建立概念的探究性活动。
四年级的学生有着独具特点的心理倾向,他们好奇心强,热衷于动手操作,有强烈的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在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设计探究活动。
3.关注科学概念的发展,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实验活动。
教材中的各项实验都是在支撑声音概念的建立,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对科学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各项实验活动,在归纳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并能运用知识解释相关现象,从而促进概念的深度建立。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含部分答案)
第一单元声音知识要点1.听听声音1.根据发出声音的物体不同,声音分为动物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
2.声音的特性有音高(音调)的高低、音量(响度)的强弱、音色的差别(悦耳、刺耳等)。
3.在“do、re、mi”这三个音节中,__do___的声音是最低的,用数字___1___表示。
4.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5.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来描述声音。
例如雷声比较强,雨声比较弱;小孩的声音比较高,成年人的声音比较低;鸟叫声比较悦耳,机器的轰鸣声比较刺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研讨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个物体(如音叉、钢尺等)在力的作用下,沿着某一路径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被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研讨二: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敲击鼓面,鼓发出声音,鼓面上的纸屑上下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用手按住鼓面,鼓就停止发声了,纸屑也不再跳动,这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研讨三: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是空气在振动。
4.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作声带。
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音高越高。
发生时,把手轻轻放在喉结处,就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
5.举例: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揉搓皮筋,皮筋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音。
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振动,能发出声音。
用手轻轻触摸发声的钢尺、鼓面、音叉等物体,会感觉到物体在振动。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0.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通过探索敲击鼓面、课桌听声、音叉触水实验,我们发现声音能够在空气、固体、水中传播。
2.通过探索也发现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效果不同。
效果最好是在固体中传播、最差是在气体中传播。
新编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声音的强与弱》教案
7.教师提问:这时,我们的出什么实验结论呢?正像大家所说的物体振幅大小与声音的强弱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5分钟拓展1.教师谈话:应用这个科学结论,你能解释一些现象吗?我们曾经用音叉做过实验,像图中这样,如果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悬挂的小球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如果老师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音叉后分别去接近小球又会有什么不同呢?请你用刚刚得到的结论预测一下即将发生的现象。
2.同学发言:我预测,如果拿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近小球,小球会被振动起来。
就跟鼓面的豆子跳起来是一样的。
如果老师使劲儿敲了音叉后,音叉振幅会大,接近小球后小球也会振得高。
用小劲儿敲音叉后,音叉振幅小,接近小球后,小球也会被振的低一些。
(视频)真的像同学的预测一样,看来你已经掌握了这个声音规律。
3.教师谈话: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音箱,音箱是可以调节音量大小的。
下面为大家播放一首《闪闪红星》,请你仔细观察音箱喇叭前的小纸条发声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4.同学发言:我发现音量逐渐变大以后,喇叭前面的小纸条就逐渐振动起来了,这是喇叭的振幅变大引起的。
音量逐渐变小后,喇叭前面的小纸条振动就不明显了,这是因为喇叭的振幅也减小了。
5.教师总结: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振动幅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幅越小,声音越弱。
1分钟材料准备1.教师讲解: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声音的高与低》。
请同学们提前准备一下能够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小乐器,像铝片琴、口琴。
---------------------学习小技巧---------------小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好处小学生想要成绩特别的突出学习计划还是不能少的。
有的人会有疑问,小学生的学习任务不大为什么还要制定学习计划?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学生制定学习计划的好处。
1、学习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学习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达到什么学习目标。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5声音的强与弱(课件)
拓展延伸
科学零距离二
同一个物体,振动幅度越大,音量 越大;振动幅度越小,音量越小。 声音的强弱等级可以用分贝(dB)来 表示。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强弱,了解了声音的强弱是 怎么形成的,知道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表描述,物 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 声音越弱。声音除了有强弱之外,还有高低之分,下一 节课我们来研究声音的高与低,课后请大家认真预习。
实验材料:一个鼓、两 根鼓槌、碎纸屑。
新知讲解
探索三:鼓声的大小与鼓面的振 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猜想:鼓声的响度 可能与鼓面的振幅有关 .
新知讲解
探索三:鼓声的大小与鼓面的振 动幅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将一些轻小 物体比如纸屑、泡沫等 放在鼓面上,可以通过 比较轻小物体被弹起的 高度来比较鼓面振动幅 度的大小.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懂得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 越小,声音越弱。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物体振动幅度大小与声音强弱的关 系。
聚焦导沙声
设置疑问
第一问
为什么安塞腰鼓让 人听了热血沸腾, 而小雨听起来却若 有若无?
设置疑问
第二问
同样是声音,为什 么有的声音强?有 的声音弱?
设置疑问
第三问
声音的强弱又 是怎么形成的 呢?
新知讲解 探索一:钢尺的声音和振动幅度
实验材料:一把长为30 厘米及以上的钢尺或塑 料尺。
新知讲解 探索一:钢尺的声音和振动幅度
实验方法:像图中那样,将一 把钢尺的一部分伸出桌面,大 约20厘米,用一只手压住钢尺 的一端,另外一只手拨动钢尺 的另一端,先轻轻拨动钢尺, 再用力拨动钢尺。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6《声音的高与低》教学设计
《声音的高与低》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的第6课,主要探索声音的高低这一属性。
教材首先通过提出“高低不同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聚焦探究主题。
探索部分通过观察铝片琴、口琴等乐器振动物体的长短、大小,发现振动物体的形状与声音高低的关系,并借助钢尺探索振动快慢影响声音的高低。
最后通过观察风铃、编钟的特点,应用概念判断物体发出声音高低的规律。
【学生分析】学生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具有高低、强弱的特点,振动的幅度影响声音的强弱。
并且在探究能力上,学生已经借助尺子探究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本课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探索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目标】经历不同长度或大小的铝片、玻璃、木棒、风铃管、玻璃杯、铁碗、瓷碗等物体发出声音高低与物体大小的关系的活动,并借助钢片琴与APP探索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关系的过程,期望达成:知道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能借助APP测量物体振动快慢,并通过数据分析建立物体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的关系。
保持探索声音变化的兴趣。
【重难点】观察不同长度或大小的物体发出声音高低,借助APP测量物体振动快慢,并通过数据分析建立物体振动快慢与声音高低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铝片琴、玻璃、木棒、风铃管、玻璃杯、铁碗、瓷碗各一套、吉他一把学生准备:手机APP、钢片琴、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表演激趣,聚焦问题1.师生利用钢片琴合奏唱《小星星》。
2.揭题。
二、初步体验,归纳现象1.提问:也就是说短的钢片振动发出声音高,长的钢片振动发出声音低。
那其他物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呢?2.学生观察记录。
3.交流汇报:玻璃、木头、陶瓷以及用这些材料做成的物体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二、实验探索,聚焦本质1.过渡引导:我们发现不同材料的物体都有长(大)发出的声音低,短(小)发出的声音高的特点,这是其中又有什么奥秘呢?2.演示APP操作方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6《声音的高与低》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1.6《声音的高与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高与低》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第六课。
在这一课中,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了解音调的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声音的高低和音调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对于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音调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掌握音调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索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掌握音调的概念。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的关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不同音调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高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一:让学生自己动手尝试不同音调的乐器,观察振动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3.实验二:让学生观察不同频率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高低,进一步巩固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关系。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课件《声音的高与低》
声音
班级:X年级X班
科学 教科版 四年级 上册
学习目标
1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表示。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 音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越低。
2 通过描述钢尺伸出桌外长度的不同时,振动的快慢和发出声 音高低的变化情况,提高进行有根据的推测和科学操作能力。
3 通过分析柱形图,将不同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与其声音高低 联系起来,提高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
总结
1.6声音的高与低
物体
振动
越快 越慢
音高
越高 越低
声音的高低
1.从钢尺振动长度与声音高低实验的记录表和 柱形图中,你能发现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 系吗?
2.通过以上三个实验,你认为发声物体的声音高低 变化有怎样的规律?
3.观察下图中的物体,推测它们发出的声音高低将 会怎样变化?
音叉越短 声音越高
3.观察下图中的物体,推测它们发出的声音高低将 会怎样变化?
探索三:弹拨钢尺实验
钢尺振动实验记录表
钢尺伸出桌面的 长度(厘米) 20
声音高低 低
15
较低
10
较高
5
高
振动快慢
慢 较慢 较快 快
探索三:弹拨钢尺实验
音-11 15-16 20-21 尺长(厘米)
探索三:弹拨钢尺实验
声音的高低可 以用音高来描述。 物体振动得越快, 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物体振动得越慢, 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 )
4.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声音的高低会发生变化。
( ×)
课堂达标
选一选
1.声音的高低不可以用( B )来描述。
A. 音高 B.音量
C.音调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含部分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声音知识点(含部分答案)第一单元声音知识要点1.听声音声音可以分为动物的声音、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声音。
声音有音高、音量和音色等特性。
在“do、re、mi”这三个音节中,最低的声音是“do”,用数字1表示。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我们常用高、低、强、弱、悦耳、刺耳等词汇来描述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某一路径做往复运动时,这种运动被称为振动。
通过敲击鼓面、用手按住鼓面等实验,可以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吹竖笛时,是空气在振动。
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叫作声带。
当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时,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音高越高。
皮筋只有在振动时才能发出声音,而钢尺、鼓面、音叉等物体在发声时也会振动。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它通过物体周围的物质(如气体、液体、固体)来传播。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效果不同,最好的传播效果是在固体中,最差的是在气体中。
当物体振动时,它周围的物质也会振动,声音就借助这些物质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当我们敲击一个鼓时,如果我们用力强,鼓皮的振动幅度就会更大,发出的声音也会更响亮;反之,如果我们用力小,鼓皮的振动幅度就会更小,发出的声音也会更微弱。
另外,当我们在弹奏乐器时,不同强度的按键或拨弦也会产生不同强度的声音。
总之,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密不可分。
2.研讨一: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当物体振动的速度越快时,发出的声音就越高;当物体振动的速度越慢时,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研讨二:发生物体的声音高低变化有怎样的规律: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会改变。
小学科学声音的强与弱(课件)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声音的强与弱(课件)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强弱对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感知非常重要。
在小学科学的四年级上册中,《小学科学(教科版)》给出了一堂关于声音的强弱的课程。
本文将为您介绍这堂课的内容以及教学重点。
这节课以激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互动,让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强弱以及相关的概念。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个互动的启发问题引入课程:“你们平时在什么情况下会感到声音很大或者很小?”通过向学生提问,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强弱的认识和理解。
接着,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声音片段,包括不同强度的声音。
让学生闭上眼睛,仅通过听觉来分辨声音的强弱。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思考声音的强弱与我们的感知之间的联系。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实际生活为背景,让学生参与各种实验和观察。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分组进行声音传播的实验。
每个小组可以准备不同材料的障碍物,如纸板、塑料薄膜等,然后用一个声源在不同障碍物的前后发出声音,并让学生们观察和记录声音传播的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声音的强弱与传播的关系,还能够了解不同材料对声音传播的阻碍程度。
为了巩固学生对声音强度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声音强度的排序活动。
教师可以准备不同强度的声音片段,然后让学生根据声音的强弱对其进行排序。
这个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对声音强弱的理解。
除了实验和观察,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游戏和绘画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声音强度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声音追踪游戏。
在游戏中,教师选择一个学生发出声音,其他学生需要根据声音的强弱来找到声源的位置。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不仅能够体验到声音的强度对定位的影响,而且还能够加深对声音强弱的认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声音强弱的理解。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绘制一个场景,场景中包括不同强度的声音,并让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或线条来表示声音的强弱。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5《声音的强与弱》优秀教案
5.《声音的强与弱》教案设计【教材简析】声音的强弱是声音的一个重要属性。
在本课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将用不同的力度拨动他们熟悉的钢尺和橡皮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探索影响物体发出强弱不同声音的本质。
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的声音的强弱不同,从而认识物体的振动幅度与声音强弱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建立,是在学生收集了多种物体振动幅度不同时,发出声音强弱也不同的信息对比中实现的。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声音已有了基础性的认识。
他们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传播并且人耳如何接收,也学会了对多个发声物体进行观察、记录,寻找规律。
那为什么我们会听到各种强弱不同的声音呢?这些强弱不同的声音又是怎样产生的,同样也是四年级学生非常乐于探究的问题,让学生将“物体的振动状态”与“发出声音的强弱”联系起来是本课的重点,借此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并且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音量就越大;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就越小。
科学探究目标·通过使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物体振动幅度的不同,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与我们的身边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难点:能如实观察并记录物体的振动幅度,并与发出的声音强弱相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一段音频(可在计算机上播放)、教学课件。
学生:1把钢尺或塑料尺、1根两端固定了的橡皮筋、1面鼓和鼓槌、几粒黄豆、学生活动单,(以小组为单元,材料充足,可2人一组)。
【教学过程】一、聚焦:声音的强弱是怎么形成的(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一段音频]1.感受音量的小游戏。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1.5声音的强与弱 课件
研讨探究 研讨 二 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响度有什么因素有关 音叉实验
研讨探究 研讨 二
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证明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3、在铁架台上用细线吊一个乒乓球,乒乓球挨着 旁边的音叉,当我们敲击音叉时,会发现乒乓球 也跟着摆。当我们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 音变强,乒乓球的摆动幅度也变大。乒乓球的摆 动幅度相当于振动幅度,说明振动幅度越大,声 音的强度就越大。
实验材料:如图,在一块木板上钉2个钉子,一根橡皮筋。 实验步骤:1、将橡皮筋均匀地围在钉子之间。 2、轻轻拨动橡皮筋的一侧,仔细倾听,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动 幅度。 3、用力拨动橡皮筋的同一侧,仔细倾听,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并观察橡皮筋的振 动幅度 4、重复3次,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振动幅度 小 大 小 大 小 大
实验结论: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橡皮筋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新知探究 探索 二 研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琴弦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琴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吉他 夜空中最亮的星
新知探究 探索 二 研究橡皮筋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转动调音弦轴,就可 以绷紧或放松弦。
纸屑的变化 轻微地跳动 被弹起很高 轻微地跳动 被弹起很高 轻微地跳动 被弹起很高
振动幅度 小 大 小 大 小 大
实验结论: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新知探究 探索 三 研究鼓面的振动幅度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鼓面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拨动钢尺时,要压住钢 尺,避免钢尺与桌子撞 击发出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链接: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声音的高低
音调就是指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也就越低。
女性说话的音调一般比男性高,女性说话时声带每秒种振动272~553次,而男性的声带每秒钟只振动95~142 次。
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长短、形状、材料都有关。
两根同样粗细、同样材料的琴弦,短的一根振动的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也高,而两根同样长短、同样材料的琴弦,粗的一根发出的声音音调就低。
所以,不论是胡琴、提琴,还是吉他,它们的几根琴弦的粗细不一样,这样能发出从低到高的声音,即使在同一根琴弦上,手指按在弦的不同位置上,琴弦也会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声音的强弱
声音是有强弱之分的,这便是响度,即通常人们所说的音量。
它是人们主观上可以感觉到的声音的响亮程度。
人们大发雷霆时的咆哮声响度很高,甜言蜜语的悄悄话则响度很低。
大型喷气飞机起飞时的声音响彻云霄、震耳欲聋,微风吹拂的声音却低缓柔和、似有似无。
声音的响度主要决定于传入耳朵的声波的振幅。
声波振幅大,推动人们耳膜的力量也大,耳膜振动得厉害,声音听起来就响;声波振幅小,耳膜振动得不厉害,声音听起来就轻。
过分轻的声音不大能推动耳膜,所以人们就听不大清楚;但过分响的声音会把耳膜振得发痛,甚至破裂,因此人们都不喜欢呆在响声很高的嘈杂环境里。
全国最大最齐全的教学课件资源网:
/
QQ:454099882 , 289606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