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合集下载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教学设计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①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

②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2、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②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声音的奇妙。

重点:知道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产生的条件。

难点:能提出假设并能选择方法验证假设。

关键:分组材料要备齐二、教学准备:教师:烧杯、瓶子、纸片、铝板琴、音叉、小锤、水、表格、小黑板学生:各种发音物品三、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振动)2、既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物体振动的速度都一样吗?(不一样)3、怎么一个不一样法?(有的物体振动的快,有的物体振动的慢)(板书)4、如果同一物体或多个物体振动快慢不一样,那么它们产生的声音又有何不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好吗?(好)5、我们今天先来研究一下(板书:声音的强弱和高低)(设计意图:从总体上认识自然界中声音是各不相同的,为后面的深入研究做好铺垫。

)(反思: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导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到科学探究的情景中来,能使学生奠定起良好的探究心理准备。

由于提问到位,因此学生求知的欲望开始高涨起来。

)二)、新授(一)、指导学生认识音量1、出示音叉提问:谁有办法让这个音叉发出(强音——板书)?(学生上前操做演示)谁有办法让这个音叉发出(弱音——板书)?(学生上前操做演示)(反思: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很合理,它让我在教学行为上确立了“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观念;也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了机会,激发了学生潜意识中的学科学的本能和欲望。

)2、提问:大家猜猜看为什么同一个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呢?(学生回答振动的快发出强音,振动的慢发出弱音)3、小黑板出示并谈话:同一个物体用两种不同的力量敲击,发出强音时,它振动的快;发出弱音时,它振动的慢。

这是真的吗?(真的、假的)4、我们先假设这是真的,你能收集一些证据来验证它的正确性吗?(能)5、谁能先说一说这个假设最好采用哪种探究方法来验证它?(实验法)6、(对)下面老师讲一下实验要求:这个实验必须采用同一个物体来做。

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 教案

声音的高低与强弱 - 教案

教案声音的高低与强弱教案一、引言1.1声音的基本概念1.1.1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通过介质(如空气)传播1.1.2声音的特征包括音调、音量、音色等1.1.3声音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1.1.4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和状态1.2声音的感知1.2.1人类通过耳朵感知声音,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1.2.2声音通过振动鼓膜,经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听觉神经1.2.3大脑对听觉神经传来的信号进行解读,形成听觉感知1.2.4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听觉体验1.3声音的重要性1.3.1声音在通信、音乐、影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1.3.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情感,对人际交流有重要作用1.3.3声音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之一1.3.4合理利用声音资源,提高生活质量二、知识点讲解2.1声音的高低音调2.1.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2.1.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2.1.3人耳能感知的音调范围约为20Hz到20kHz2.1.4音阶是衡量音调高低的单位,如Do、Re、Mi等2.2声音的强弱音量2.2.1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幅决定2.2.2振幅越大,音量越大;振幅越小,音量越小2.2.3人耳对音量的感知是非线性的,符合对数关系2.2.4分贝(dB)是衡量音量大小的单位2.3声音的质感音色2.3.1音色是指声音的质感,由声波的波形决定2.3.2不同波形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特点2.3.3音色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和声音来源2.3.4音色的改变可以影响声音的美感和表现力三、教学内容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3.1.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1.2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如空气、水和固体3.1.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3.1.4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3.2声音的特性与应用3.2.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3.2.2音调与频率有关,音量与振幅有关,音色与波形有关3.2.3声音在通信、音乐、影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3.2.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情感,对人际交流有重要作用3.3声音的控制与保护3.3.1控制声音的音量和音调,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3.3.2防止声音污染,保护听力健康3.3.3合理利用声音资源,提高生活质量3.3.4关注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4.1.2学生能够掌握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4.1.3学生能够运用声音的特性进行简单的控制和应用4.1.4学生能够了解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4.2.2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理解声音的特性4.2.3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声音控制和应用中的问题4.2.4学生能够运用科技手段,创造和传播声音作品4.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4.3.1学生能够培养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4.3.2学生能够认识到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4.3.3学生能够关注声音污染和听力保护,形成环保意识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特别是声波的概念5.1.2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音调和音量的区分5.1.3声音控制技术的应用,如音量调节和音效处理5.1.4声音作品创作和传播的实践,如音乐制作和声音设计5.2教学重点5.2.1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包括音调、音量和音色5.2.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控制和应用5.2.3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影响5.2.4声音作品创作和传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动画和视频6.1.2音频播放器,用于播放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样本6.1.3声音测量仪器,如声级计和频率计,用于测量声音特性6.1.4声音控制设备,如调音台和音效器,用于演示声音控制技术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用于记录课堂笔记和练习6.2.2实验材料,如橡皮筋、纸杯和吸管,用于制作声音产生器6.2.3科技工具,如音频编辑软件和音乐制作软件,用于创作声音作品6.2.4合作学习工具,如讨论板和投票器,用于小组讨论和互动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通过播放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样本,引起学生对声音特性的兴趣7.1.2提问学生关于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7.1.3展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动画,激发学生对声音现象的好奇心7.1.4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声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7.2探究学习7.2.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7.2.2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解决声音控制和应用中的问题7.2.3运用科技手段,让学生创作和传播自己的声音作品7.2.4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和分析的方法,理解声音特性的重要性7.3.2提问学生关于声音的控制和应用的问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7.3.3展示一些声音作品,让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提升学生的审美观7.3.4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拓宽学生的视野八、板书设计8.1知识框架8.1.1声音的基本概念:音调、音量、音色8.1.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振动、介质、声波8.1.3声音的特性与应用:音调与频率、音量与振幅、音色与波形8.1.4声音的控制与保护:音量控制、听力保护、声音资源利用8.2关键概念8.2.1声波:机械波的一种,通过介质传播8.2.2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8.2.3音量:声音的强弱,由声波的振幅决定8.2.4音色:声音的质感,由声波的波形决定8.3教学流程8.3.1导入新课:引起兴趣,回顾已学知识8.3.2探究学习:实验观察,合作讨论,科技创作九、作业设计9.1基础练习9.1.1解释声音的基本概念,如音调、音量和音色9.1.2描述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如振动、介质和声波9.1.3分析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如频率、振幅和波形9.1.4讨论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通信、音乐和影视9.2实践活动9.2.1制作一个简单的声音产生器,如橡皮筋琴9.2.2利用音频编辑软件,创作一段包含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片段9.2.3设计一个声音控制的应用场景,如智能音响系统9.2.4调查和研究声音在科技和文化领域的发展趋势9.3拓展阅读9.3.1阅读关于声音科学和技术的文章,了解声音的最新研究9.3.2阅读关于声音艺术和文化的文章,了解声音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9.3.3阅读关于声音环境和保护的书籍,了解声音污染和听力保护的重要性9.3.4阅读关于声音心理学和哲学的文章,探讨声音对人类情感和思维的影响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是否掌握了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10.1.2反思教学难点是否解决,学生是否理解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10.1.3反思教学重点是否突出,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声音特性进行控制和应用10.1.4反思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10.2拓展延伸10.2.1探索声音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声纳技术和声音识别10.2.2研究声音在艺术和文化领域的创作,如音乐制作和声音设计10.2.3关注声音环境和保护,如噪声污染和听力保护的研究10.2.4探讨声音对人类情感和思维的影响,如音乐疗法和心理声学重点关注环节补充和说明:1.教学难点与重点:声音产生和传播的原理,特别是声波的概念,以及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特别是音调和音量的区分。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学反思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表单
我的教学反思
重难点解决是否得当
【提示】我的教学是否聚焦重难点?
如果重新再来,在聚焦重难点方面,我是否还需改进?
“音调”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让学生听几段声音,感受音调的变化,学生觉得很容易,但在实验中,由于橡皮筋本身的音色听起来比较闷,弹拨的响度也不高,特别是粗细橡皮筋的对比,让学生听起来会将音调的高低与响度的大小混淆;另外学生不太能掌握每次拨动橡皮筋的力道,也造成了一些失误。
最后,组织学生学习音调。先让学生听几段声音,感受音调的变化;然后,让学生听一些声音来理解音调;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找出影响音调变化的因素;最后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声音存在音色、音调与音量的区别,只是在探究使橡皮筋音调变高的方法的实验中效果不太理想。应该采取麦克风录音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音调的变化,来自于橡皮筋的松紧、长短;在导入时,应该让学生来做这个游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通过课后思考与教研,我认为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和学生生活有关的声音,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学策略是否恰当
【提示】我是否组合了方法、手段、组织形式、活动步骤等来教学上,先采用游戏导入,让学生辨析声音的同时掌握本节课第一个知识点:音色。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
检测评价是否恰当
【提示】我用的测验题或作业题可以检测到学生是否突破了重难点?
如果重新设计测验题或作业题,我要做哪些修改?
我在设计练习部分时,选用了历年的考试题目,但上课时发现这些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大多数学生根本无从下手。
我认为,可以在考题之前添加一些较简单的题目,层层递进,给学生一个缓冲。
其他
【提示】我还有哪些方面的反思?
这节课的板书太过复杂,应该简单化,可以用表格区分“音量”与“音调”,便于学生理解。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说课稿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是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的概念,以及影响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各种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的概念,以及影响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因素,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深入理解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的概念,知道影响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究声音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的概念,知道影响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因素。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验,从而深入理解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探究声音的强弱和高低: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乐器、不同音量的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3.分析实验结果: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影响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因素。

4.总结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强弱和高低的概念,以及影响声音强弱和高低的因素。

5.应用拓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声音强弱和高低的指示器,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概念: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和音调。

《声音的高低强弱》精品教案

《声音的高低强弱》精品教案

《声音的高低强弱》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2.了解影响声音高低强弱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声音的高低强弱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理解声音高低强弱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不同高低和强弱的声音,如高音和低音的音乐、大声和小声的
说话声等,引出声音的高低强弱问题。

2.新课讲授
1.介绍声音的高低和强弱的概念。

2.实验探究:用不同力度敲击音叉,听声音的强弱变化;用同样的力
度敲击不同大小的音叉,听声音的高低变化。

3.得出结论: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幅度越大,声音越
强;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越高。

3.拓展应用
1.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乐器能发出不同高低和强弱的声音。

4.总结
1.回顾声音的高低强弱规律和实验过程。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声音现象。

5.布置作业
1.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乐器,观察其声音的高低强弱变化。

人教小学科学2.2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人教小学科学2.2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4 少半杯水
拨动像皮筋
绷紧 放松
振动快
振动慢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音高的单位:赫兹(Hz)
天道酬勤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分贝(dB)
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
用铅笔或小木棒敲击杯口,预测他们发 出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学会用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
1
2
3
4
观察比较水杯声音高低变化
杯号 预测
1
2
3
满杯水 大半杯水 半杯水
第一次实验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振动幅度
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轻轻拨动尺子 2、用力拨动尺子
*观察声音的强弱,以及振动的幅度
观察比较声音强弱变化
实验过程
描述听到的声音的强弱变化
轻轻拨动钢尺 振动幅度小 声音弱(小)
实验
用力拨动钢尺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振动 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声音强弱与高低

声音强弱与高低

声音强弱与高低
音有强弱和高低,
要想分清不容易。

音的强弱叫音量,
音的高低是音高。

重击轻敲对强弱,
发声物体对高低。

振动大小对强弱,
振动快慢对高低。

重击物体振动大,
发出声音特别响(强)。

轻敲物体振动小,
听到声音相对轻(弱)。

同种材料不同体,
有长有短有粗细。

振动速度有快慢,
发出声音有高低。

短的振动速度快,
听到声音相对高。

长的振动速度慢,
发出声音比较低。

细的振动速度快,
发出响声特别脆(高)。

粗的振动速度慢,
听到响声相对沉(低)。

发音物体有松紧,
听到声音也不一。

松的慢,发音低;
紧的快,响音高。

发音物体有大小,听到响声也会变。

大的慢,发声低;小的快,响声高。

声音强弱与高低,千万不要混淆了。

用耳听,凭感知,常听细辨能分清。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掌握声音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理解声音在语言交流和音乐表达中的重要性。

一、导入:1.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周围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2. 请同学们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强弱声音与高低声音。

3. 提出问题: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声音的特征呢?二、概念解释:1. 声音的强弱是指声音的音量大小,通常用来描述声音的大小或者响度。

2. 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音调高低,是由声音的频率决定的。

3.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是人们对声音进行区分和认知的基本特征。

三、分类讲解:1. 强弱声音:强声音通常是指音量大的声音,如嘈杂的交通声、高歌的歌唱声等;弱声音则是指音量小的声音,如轻声细语、微弱的叮当声等。

2. 高低声音:高音指频率较高的声音,音调较高,如女高音、小提琴高音等;低音指频率较低的声音,音调较低,如男低音、大提琴低音等。

四、案例分析:1.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找出生活中不同场景中的强弱声音与高低声音,并做简短的解释。

2. 请同学们观察并记录音乐中的强弱声音与高低声音,分析音乐中声音特征对表达情感的影响。

五、实践应用:1. 同学们可以尝试模仿不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练习唱歌或演讲时的表达力。

2. 同学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体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对音乐的影响。

3. 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调节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来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呢?六、拓展延伸:1. 请同学们自主查找关于声音的强弱与高低的相关知识,了解声音在不同领域的运用和意义。

2. 请同学们思考声音的强弱与高低对音乐创作、表演和录制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3. 邀请音乐老师或声乐老师进行专题讲解,深入了解声音的强弱与高低在音乐中的运用。

七、总结反思: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声音的强弱与高低的基本特征及重要性。

2. 同学们分享自己对声音的认识和体会,以及对声音的强弱与高低的理解和运用。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第一课时教案冀人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第一课时教案冀人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8声音的高低强弱第一课时教案冀人版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是一个涵盖了广泛知识领域的教材。

其中,第一课时关于声音的高低强弱是孩子们对声音的基本认识。

本篇文章将围绕这一课时的教案内容展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们理解声音的高低强弱的概念。

一、引入:为了引起学生们对声音的兴趣,教师可以准备一段有趣的声音,比如闹钟声、小动物的叫声等,引导学生们聆听这些声音并思考,然后简单地介绍声音的由来和作用。

通过这个引入,激发学生们对声音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探究:1.声音的强弱:带领学生们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提问哪些物品会发出声音。

然后,让学生们根据声音的大小将物品分成两组:声音强的和声音弱的。

让学生举手回答,并解释他们的回答。

教师可以逐个引导学生们思考,例如:这个物品的声音大吗?是什么造成声音的大小差异?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参与讨论,激发他们自己思考声音强弱的原因。

2.声音的高低:教师可以播放一段音乐,然后让学生们聆听并感受音乐的高低声音。

随后,教师提出问题:这首音乐声音高吗?声音低吗?让学生们举手回答,并解释他们的回答。

同时,教师可以示范发出高音和低音,辅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声音的高低。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声音高低的概念。

三、总结与拓展:1.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到了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通过观察和讨论,我们知道物品振动的大小和频率决定了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辨别声音的高低和强弱。

2.拓展: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们对声音的理解,可以进行以下拓展活动:(1)声音的制造:让学生们用不同的乐器制造声音,观察和讨论不同乐器的声音高低和强弱之间的关系。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让学生们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并进行实验,验证声音传播的路径和速度。

四、课堂作业:为了巩固学生们对声音强弱和高低的认识,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作业:1.观察家里或学校不同物品的声音,并选择其中的三种物品进行记录和分类,写出声音强弱和高低的排序。

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高低

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高低因为任何物体的振动都会发生声音,而同一时刻,世界上将有数以万计的物体在振动,所以,可以这么说,世界乃至整个宇宙充满着声音,人们就是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之中。

声音对人类的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空气、水、食物。

正因为如此,人们特别是声学专家才对声音作系统而又深刻的研究。

至今,声学专家已掌握了大量有关声音规律的知识。

然而,一段时间内,声学知识曾受到冷遇,具体表现在我国的中学物理课本上对声学知识一字不提,直到1984年,我国的高中物理课本才加强了声学部分的知识,介绍一些有关声学知识方面的概念。

对声学知识的偏废,必然会产生一批“声盲”。

不是吗?你稍加注意,在你周围认为“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高低”是一回事的人数还是相当可观的。

本节结合区分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高低来介绍声音的几个常用概念。

声音的强弱有时又称声音的大小,它决定于使物体振动的外力的大小。

如轻拨琴弦,声音就弱(小),重拨琴弦,声音就强(大)。

语音的强弱,决定于呼出气流力量的大小。

气流对发音器官的压力大,声音就强;相反,声音就弱。

以上是直接从促使声源(振动物)振动的外加策动力的大小来定义声音的强弱,属于“因果性定义”。

声学上,描述声音强弱的科学术语是“响度”,有时亦称“音量”或“声量”。

所谓响度,就是听觉所估计的声音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显然,它是一个主观感觉量,其大小主要与“声强”的大小有关。

而所谓声强,就是每单位时间内通过与指定方向相垂直的单位面积上的平均声能,它的单位是瓦特/米2。

一般人的耳朵可以感受声强变化范围很宽的声波(大约从10-12瓦特/米2~1瓦特/米2),但是,人耳对声强的变化感觉却很迟钝,这种感觉大致与声强的对数成正比。

例如,声强增大10倍时,入耳听起来只感到响度为原先的2倍;声强增大100倍时,听起来也只觉得响度大约为原先的3倍。

于是,人们规定用对数标度来描述声强的大小,选定(空气中)声强的参考基准I0=10-12瓦特/米2,则某一声强I与I0之比的对数再乘以10,就称作为声强的声强级L I,即L I=10lg II0(分贝)。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课件(共28张PPT)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课件(共28张PPT)

单位:赫兹(Hz)
人听觉频率:20
Hz
~20000
Hz
此 处

超声波与次声波。
编 辑 修

响声音的 发声体振 度大小 动的幅度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音声音的 色特色
发声体本 身的材料、
结构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 体的依据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2
0

2

3
可 编

辑 修


思考:在大合唱中,我们为何能轻易辨别 男声和女声呢?
个烧杯,烧杯所发出的声音相
同吗?有什么区别?
此 处 可 编 辑 修 改
高低 不同
大小 不同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下面两个图,哪个图中的小球振动的快?
2
0

2

3
可 编

辑 修




也就是说 乙 球振动的频率高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一只蜜蜂从你耳旁飞过,你能听到它翅膀振动
编 辑



65000Hz
蝙蝠 1000Hz
120000Hz
150Hz
海豚
150000Hz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2、超声波和次声波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
20HZ到20000HZ。人们把高于20000HZ
2 0
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

2 3 年
叫做次声波
处 可 编 辑 修
(2023-2024学年 完美订制版)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2.2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精品教案:2.2声音的强弱与高低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教学实录及简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

* 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 知道声音的高低和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声音的奇妙。

教学准备大小高低不同的杯子、长短金属管、长短粗细各不相同的橡皮筋、三角铁、大小镲、大小鼓、号、二胡、铝板琴等。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体验自然界中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猜声音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游戏“猜声音”看你能不能猜出同学的声音。

游戏规则:全班同学闭眼。

教师走到一人身旁让他问大家:“我是谁?”大家回答:“你是某某某。

”王云:我是谁?大家齐答:你是王云!李平:我是谁?大家齐答:你是李平!(大部分的同学都猜出了是谁在提问,显的很开心。

)猜乐器师:同学们的声音你们挺熟悉的啊,老师这有几种乐器,你们闭上眼睛,老师演奏,这次看谁能猜对。

(教师演奏鼓、号、镲、三角铁)生:这是打鼓的声音。

生:这是吹号的声音。

生:这是打镲的声音。

生:这是敲三角铁的声音。

(学生依然很轻松的听出了乐器的声音。

)小结师:你们怎么猜得那么的准呢?生:它们的声音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粗,有的细。

师:你们说的很对,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声音有大小轻重的变化我们说声音有强弱,声音有粗细的变化我们说声音有高低。

(板书: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评:以游戏的方式从学生最熟悉的同学的声音入手,提高他们对声音的兴趣,感知自然界中的声音是有变化的,为研究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作个铺垫。

]第二部分声音的强弱师:那么声音的强弱和什么有关系呢?怎样能发出强音,怎样发出弱音呢?生:如果你大声的叫你的声音就会变强的。

生:你用力的吹号。

发出的声音也会很响的。

师:那你能不能用老师提供的这些东西中的一样制造强弱不同的音呢?(学生制造强弱不同的音。

打鼓、敲锣等,全班用拍手的方式来制造强弱不同的音)小结。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强弱与高低》是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节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探索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使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声音的三个特性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验和探究来进一步明确。

同时,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技巧和科学思维的培养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声音的三个特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声源(如铃铛、鼓等)、振荡器、尺子、耳朵模型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声音的产生。

例如,教师敲击一个铃铛,让学生听声音并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呈现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

同时,解释这三个特性的含义和区别。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观察和验证声音的三个特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巩固对声音三个特性的理解。

例如,教师提问:“声音的音调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讨论后回答。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话、广播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噪音污染。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声音的三个特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声音的实验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小学音乐第三册声音的高低与强弱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第三册声音的高低与强弱案例分析

小学音乐第三册声音的高低与强弱案例分析声音的高低与强弱是音乐中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

它们可以给音乐带来动态和变化,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在小学音乐第三册中,声音的高低与强弱的案例有很多,下面我将分析其中几个典型案例。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首古典音乐作品《霍镇淮城》,这是一首由西方古典音乐大师贝多芬创作的交响乐。

在这个作品中,贝多芬巧妙地运用了高低音色的对比来表达霍镇淮城的景象。

乐曲开始时,低沉的贝司声音象征着淮城的庄严和沉稳,而随后高亢的弦乐声音则代表了城市里的热闹和活力。

在乐曲的高潮部分,贝多芬大量使用高音乐器的演奏,使整个乐曲达到了高潮迸发的效果。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声音的高低在音乐表达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且使听众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场景。

另一个案例是一首儿童歌曲《小星星》,这是一首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广泛传唱的歌曲。

在这首歌曲中,音乐家通过使用高低不同的音高来描绘星星的闪烁和华丽。

歌曲的开始部分采用了较高的音调唱出,那样的音高使歌曲愉快而轻快,给人一种明亮的感觉,仿佛星星在夜空中闪耀。

然后歌曲在中间部分进入了低音调的部分,这时歌曲的氛围变得更加沉静庄重,仿佛星星的光芒被遮挡住了。

接下来歌曲再次回到了较高的音调,彰显星星重新出现并在夜空中熠熠生辉的场景。

这个案例体现了声音的高低如何通过音乐来形象地表达出某一情感或景象。

最后,我们来讨论声音的强弱在音乐表达中的作用。

一首音乐作品中的强弱音量的变化可以很好地诠释乐曲情感的起伏和变化。

以流行音乐作品《告白气球》为例,在这首歌曲中,歌手适时地运用了强弱音量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歌曲的前奏部分,歌手用轻柔的声音唱出,传达了一种温柔的感觉。

而当歌曲进入高潮部分时,歌手用更大声的音量唱出,表达了对爱情的真挚和热情。

在歌曲的尾声部分,歌手再次回到了柔和的声音,传递了一种甜蜜和满足的情感。

这个案例说明了声音的强弱在音乐表达中如何与情感紧密相连,以及如何通过音量的变化来刻画情感的起伏。

声音的三要素包括

声音的三要素包括

声音的三要素包括
声音的三要素主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1. 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它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通常以赫兹为单位。

音调的高低与声波的频率成正比,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例如,小提琴的音调比大提琴高。

2. 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

它是由声波的振幅决定的,通常以分贝为单位。

响度的大小与声波的振幅成正比,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

例如,当我们把音量调大时,声音就会变得更响。

3. 音色: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

它是由声波的波形决定的,通常用来区分不同声音的特性。

音色的不同取决于声波的泛音数量和强度,以及这些泛音的相对强度分布。

例如,我们能够区分出钢琴和吉他的声音,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这些要素都会受到影响。

例如,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由于空气阻力,声波会逐渐减弱,响度会降低,而音调则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此外,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还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气压等,这些因素也会对声音的三要素产生影响。

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和音色,它们共同决定了声音的特征和表现。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声音的强弱与高低》作业设计方案《声音的强弱与高下》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声音是我们平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同时也是音乐、语言等艺术形式的基础。

了解声音的强弱与高下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非常重要。

因此,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声音的特点,培养其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设计目标1.了解声音的强弱与高下的观点及特点;2.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3.激发学生对音乐、语言等艺术形式的兴趣;4.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三、设计内容1.理论知识讲解(30分钟)起首,老师将向学生介绍声音的强弱与高下的观点及特点,包括声音的频率、振幅等基本知识。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声音的强弱与高下的区别,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实践操作(40分钟)接着,老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起首,老师会播放不同强度和音高的声音,让学生用耳朵感知声音的变化,然后让学生模仿发出不同强度和音高的声音。

此外,老师还会准备一些乐器,让学生通过操作乐器产生不同强度和音高的声音,进一步感知声音的特点。

3.创作表演(50分钟)最后,老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创作表演。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或声音工具,创作一段展示声音强弱与高下变化的表演节目。

学生可以个人表演,也可以小组合作,展示他们对声音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四、评判方式1.参与度(20%):学生在教室上的积极参与度;2.表现力(30%):学生在实践操作和创作表演中的表现力;3.准确性(30%):学生对声音的强弱与高下的理解准确性;4.创意性(20%):学生创作表演的创意水平。

五、延伸拓展1.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进一步探究声音的特点,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2.学生可以尝试用声音来表达情感或创作音乐作品,提升自己的音乐创作能力;3.学生可以参与音乐比赛或表演活动,展示自己的声音表达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声音的强弱与高下的观点及特点,还可以培养自己对声音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一课教学设计•••作者:徐清珍来源:辽宁省普兰店市星台中心小学时间:2009-10-12 11:17:34 阅读次【大中小】•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对声音的强弱和高底与什么有关提出假设。

·能够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声音的奇妙。

·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二、教材准备教师准备:三角铁、口琴、铝板琴。

学生准备:声学实验盒、铃铛、小锤、装水多少不同的试管。

三、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师: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背对其他同学,在你们中间找几个人喊他的名字,看他能不能根据声音把你们认出来。

(生喊前面同学的名字,前面同学很快辨认出他是谁。

)师:看来你的听力很灵敏,你为什么能根据声音把他们认出来呢?生:他们的声音我听习惯了,而且他们的声音也不一样。

师:上节课我们也曾自己制造声音。

比如:拍桌子时发出“啪啪”的声音,吹瓶子时发出“呜呜”的声音,其实自然界的声音是各不相同的,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决定声音的几个因素。

(二)、自主探究1、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师:你是怎样理解声音的强弱的?(用小锤先轻后重敲三角铁)师:听一听哪一次声音强,哪一次声音弱?生:第一次声音弱,第二次声音强。

师:声音强弱指声音的什么?生:声音强弱指声音的大小。

师:那你认为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生: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大小有关。

生:声音的强弱还与距离的远近有关。

师:是这样的吗?这只是我们的假设,要想知道真相,需要进行实验。

师:实验之前要先在小组里商量一下怎样来做这个实验,并完成老师发给你们的实验计划1。

师: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生:注意安全。

生: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实验。

生:要及时做好记录。

《声音的高低强弱》导学案

《声音的高低强弱》导学案

《声音的高低强弱》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次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声音的高低强弱的基本概念,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声音的理解。

导学重点:1. 声音的高低强弱是如何产生的?2. 声音的传播规律是什么?3. 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导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我说一些不同的声音,然后告诉我这些声音在你听来是高还是低,强还是弱?这样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呢?二、呈现(15分钟)1. 声音的高低强弱是由什么决定的?声音的高低程度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的声音听起来越高,频率越低的声音听起来越低。

声音的强弱程度则是由声波的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的声音听起来越响亮,振幅越小的声音听起来越轻柔。

2. 声音的传播规律是什么?声音是通过空气分子的振动传播的,当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波,声波传播到空气中,再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声音的传播速度在空气中约为340m/s。

三、实验操作(20分钟)让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操作,用不同种类的乐器(如小提琴、吉他、钢琴等)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并通过听觉判断这些声音的高低强弱。

然后让同学们用声音仪器进行检测,验证声音的高低强弱与频率振幅的关系。

四、综合讨论(10分钟)1. 请同学们总结声音的高低强弱与频率振幅的关系。

2. 谈谈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语音通信、音乐演奏等。

3. 请同学们分享在实验操作中的发现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5分钟)请同学们回家继续探索声音的奥秘,可以尝试在不同环境中发出声音,并观察声音的变化。

同时,可以了解更多声音的应用场景并做简单总结。

导学案结束。

希望同学们在本次学习中能够对声音的高低强弱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体会声音的魅力和应用。

祝大家学习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强弱和高低
陈金林
目录
教学内容 (3)
教学目标 (3)
重难点 (3)
教学准备 (4)
教学过程 (4)
一、引入 (4)
二、准备阶段 (4)
三、假设阶段 (4)
四、实验阶段 (5)
五、验证阶段 (5)
教学内容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声音有高低、强弱、悦耳和嘈杂的不同。

2、知道什么条件下,物体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3、知道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4、使学生了解噪声危害身体健康,懂得要保护环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经历“假设与搜集证据”这个科学探究过程;●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能够做实验、查资料等方法验证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科学研究中要尊重事实。

教学流程:
重难点
能通过实验验证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并了解声音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教学准备
1、能反映出各种各样声音的挂图或录音、录像
2、大鼓、哨子、竖笛、橡皮筋、二胡、盛有不同理水的烧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标题)看了标题,你能猜一猜这个单元我们要研究什么内容吗?
2.听一听,周围有没有声音,都是些什么声音?
二、准备阶段
1.利用周围的物体制造声音,把你制造声音的方法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2.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你能发出多少种声音来?
3.置身于这样一个声音王国里,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三、假设阶段
根据平时的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原因作出假设。

四、实验阶段
1.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2.汇报验证结论,通过再实验,总结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反思:说一说你的研究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五、验证阶段
1.提问:我们能“看见”声音吗?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