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心育的概念
心育的概念心育,即心理教育的简称。
它是指针对人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和提高人的心理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心育在当今社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等一同构成了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本文将从心育的内涵、重要性、实施途径等方面对心育的概念进行详细阐述。
一、心育的内涵心育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健康心理:心育旨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律性等方面的心理素质。
提高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方面的基本条件和特点。
心育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面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
增进心理健康:心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通过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促进个性发展:心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潜能和特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心育的重要性心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心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心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
促进人格完善:心育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通过心理辅导、心理训练等方式,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提升综合素质:心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教育形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心育的实施途径心育的实施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学:将心育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心理健康课程、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心理咨询与辅导: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和增强心理素质。
德育与心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发展纵横·近年来,课程改革注重人性化,重视道德品质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的问题。
教师教育学生时应当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道德素质水平和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内化。
所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中学德育最有功效的便是震撼人心的力量。
德育的优势就在于教师与学生心与心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只有用心倾听彼此才能开出德育的理想之花。
对于中学德育来说,教师必须陶冶学生情操,开启学生心灵。
为此,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必须将心理素质培养尽快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正规化、综合性的教育过程,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以获得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从而让学生从学习中得到乐趣。
所以,教师要用爱心、诚心、耐心打动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上,这几点尤为重要。
一、教育的关键是要有爱心有一段时间,班上出现了一股叠菠萝形笔筒的风潮,一次语文课上,有几个学生偷偷摸摸地在抽屉里进行叠笔筒的活动。
笔者走到他们身旁,从抽屉里拿起已经制作完成的笔筒,为了达到惩戒的目的,笔者准备使劲摔在地上,可是扬起的手却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这么精美的笔筒,笔者不忍心摔坏,没想到这名成绩不好的学生竟然心灵手巧。
笔者望着惊恐不安的学生,和蔼地说:“怎么才向老师展现你的才艺呢?”听了笔者的话,她放松下来,有些羞涩地笑了笑。
笔者说:“不如今天就布置这样一个家庭作业吧,叠一个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把它装饰好,然后后面写上自己的想法,评一评,比一比,看谁叠得最好,写得好。
”第二天,同学们的作品让笔者大开眼界,非常惊喜,调皮捣蛋的江山叠的坦克造型完美,功能神奇,他介绍道:“我的坦克叫未来号,我要驾驶它维护世界和平。
”王强叠的骏马名曰“小骏马”;张红同学的“梦幻狂想曲”;李楠同学的“一帆风顺”等。
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收稿 日期 : 2 0 0 8 — 1 0 - 0 7
作者简介 : 樊敏
(1 9 7 0 -
),
女 ,
吉林 省 双 辽 市 第三 小 学英 语 教 师 ,
要经常组
织他们阅读优秀课 外书籍 , 参加各种 有益的兴趣 活动 , 扩
大他们的视野 , 改 变他们 对人 生的看法 。 要经常 为他们疏
通 各方面 的关 系 , 不让 同学和伙伴轻视 、 嘲讽 他们 , 不 让
家长和亲友责难他们 , 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环 境中活泼愉
快地成长 。 另外 , 有些 活动要考虑优先让他们参加 , 让 他
教 育往东灰教 育寸的11} J{I
樊敏
( 吉林 省 双 辽 市 第 三 小 学 , 吉林 双 辽 1 3 6 4 0 0 )
《£、理 学 大 辞 典》 认 为 , 素质是指 有机体 天 生 具 有某
些解剖和生理 的特性 。
我们现在所说 的人 的
素 质 “
”
,
是
指以个体的天 赋为基础 , 在后天环 境与教育影响下 , 通
二 、 运 用 “ 心 理 疏 导 ” 转化后 进 学生
研 究后进 生 、 转化 后进 生 是 当前实施素质教 育的一
个十 分重 要的课 题 , 也是 技巧全部奥秘在如何 热爱儿童 。 学生 , 尤其是后进
生 , 从心 理 上来说 更需要爱 。 对后进 生 只有诚挚的师爱 ,
才能弥补他们 亡、理 上 的缺陷 , 消除他4f1, L、理 上 的障碍 。
爱护后进生首 先体现 在人格 上尊重他们 。 当他,ffl Sg 了
错误时 , 应尽 量避 免在公开 场合下 批评 , 以维护他们的
面 子 “
”
略谈爱心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略谈爱心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爱心教育的核心是由爱心驱动,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以关爱孩子的心智发展为核心,注重孩子身心发展的教育方式、策略与实践。
它涉及教育引导者和学习者之间关系的重要基础维度,其中必须有爱、信任、尊重和理解。
爱心教育不仅关注孩子对学习的参与和进步,而且还重视教师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关注孩子的情感健康,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可以让孩子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习潜能,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发展。
二、爱心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1、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爱心教育能够构建亲切、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爱心,有获得感,有满足感,让孩子乐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表达,同时也能够让孩子建立自信心,培养友好的学习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促进健康的心理发展,更好地培养孩子的社会性能力,从而有助于加强孩子学习素质的培养。
2、提高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爱心教育不仅仅是关注学习,还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孩子的自立性,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孩子在学业上有自己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孩子适应学校和社会的环境,让孩子有足够的自制力和强大的自信心,提高孩子的各种素质,如学习素质、社会素质等。
3、引导孩子正确认知爱心教育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智力发展,能够培养孩子拥有爱的心态,正确的价值观,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他们对待学习的认知,让孩子能够越来越早地意识到自身学习责任,增强孩子自觉性,培养孩子求知欲,积极思考问题,有利于孩子全面提高学习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总结爱心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孩子正确认知,培养孩子的坚定的价值观念,从而让孩子具备素质课程所培养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素质和社会素质。
班主任心育论坛发言稿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班主任心育论坛上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灵魂人物,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要使命。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心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我对班主任心育工作的几点思考,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心育工作的重要性1. 心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心育工作作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旨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 心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而心理健康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心育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 心育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石心育工作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构建和谐校园。
班主任通过心育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二、班主任心育工作的实施策略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和支持,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班主任要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能够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通过参加心理培训、阅读心理书籍等方式,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定期与学生进行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对于发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给予关注和疏导,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主任要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剧、心理测试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5.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班主任要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6. 关注特殊群体,给予关爱和支持班主任要关注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略谈爱心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略谈爱心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在社会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素质教育作为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认可和赞赏。
在这一背景下,爱心教育尤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爱心教育指的是培养孩子的爱心和人文意识,引导他们关注社会和他人,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勤奋好学的品质。
因此,爱心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以其独特的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首先,爱心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学生要学会在学习和生活中负责任地做事,认真对待学习,关心和爱护他人,懂得珍惜物质资源和气质资源,这都需要责任感的培养。
爱心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责任感,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具有责任感,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爱心教育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人类行为的重要推动力。
情感强调学生关注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尊重他人和自我实现。
因此,爱心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学会珍惜他人,学会尊重他人,加强自我实现意识,构建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
此外,爱心教育有助于形成学生理想意识。
理想意识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支撑,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拥有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因此,爱心教育可以激发并培养学生的理想意识,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爱心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情感和理想意识,使他们拥有活力和朝气,从而为社
会和国家发展做出贡献。
只有将爱心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良好的培养,达到良好的发展。
因此,要想让孩子获得最好的发展,爱心教育必不可少。
中小学心理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中小学心理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心理教育是指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提升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也使得中小学心理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并成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个体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也是孩子形成性格和习惯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处于快速成长和发展阶段,他们的个体差异也开始显现。
因此,中小学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心理教育的指导和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只有通过心理教育的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得到及时发现和解决,进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中小学心理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心理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心理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树立自信心,调节情绪,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其次,心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品质。
通过心理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具备正确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培养出一批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
再次,心理教育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内在修养和道德素养。
通过心理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在实施中小学心理教育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重点关注。
首先,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要注重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因此,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制心理教育方案,实现个性化发展。
再次,要注重全员参与。
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都要共同参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教育共同体,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发展。
爱心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爱心教育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爱心教育则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爱心教育强调的是在教育中注入关爱、善意和友善的情感,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本文将从爱心教育在学生个人素质、学业水平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爱心教育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爱心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和行为习惯为出发点,在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爱心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对他人的关心和尊重。
通过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情感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爱心教育强调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并通过共同努力取得更好的成果。
此外,爱心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二、爱心教育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是衡量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而爱心教育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爱心教育注重了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
爱心教育通过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
其次,爱心教育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培养。
学习方法的正确运用和学习策略的灵活运用,能够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爱心教育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爱心教育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爱心教育则在此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爱心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
通过关注社会问题和参与公益活动,学生能够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主动关注社会发展并积极参与社会建设。
其次,爱心教育注重社会情感的培养。
通过让学生感受他人的需要和困境,学生能够增强同情心和热心助人的意识,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此外,爱心教育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他们在与他人合作中培养出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心育教育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心育教育的重要性。
心育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在我国,心育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心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心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一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智力的发展,更需要健全的人格。
心育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心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压力。
心育教育通过帮助学生认识压力、调整心态,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这样,学生在面对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三、心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团队中,每个人都需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
心育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使他们在与他人相处时,能够互相理解、包容,共同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努力。
这种团队协作能力,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心育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对自己心理状态、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认识。
心育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不足。
五、心育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心育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关爱,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同时,心育教育也有助于减少校园暴力、欺凌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为了更好地开展心育教育,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提高教师心育教育意识。
教师是心育教育的实施者,只有具备较强的心育教育意识,才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2. 加强心育教育课程建设。
将心育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论素质教育中的心理教育
论素质教育中的心理教育
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学生心理方面进行教育,可以促使学生不断提高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心理教育的内容涵盖了多方面,它包括让学生合理掌握现实主义的道理、学习理解社会道德的教育、指导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帮助学生掌握心理调节技能等。
它还可以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潜力,让他们可以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全部潜能,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此外,还要提醒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让他们了解团体协作与友谊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奉行社会关系原则。
此外,还要帮助他们正确处理各种冲突和危机,给予适当的心理抚慰,并打造具有素养和正确行为等引以为傲的标杆人物。
“心育”提升心理品质
“心育”提升心理品质
一、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
儿童的认知能力有差别,不能一视同仁。
按照大、中、小班幼儿的不同认知能力、不同兴趣,制订不同的目标。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的基本能力。
让孩子自己去摆弄玩具,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让孩子合作做游戏,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
二、培养儿童的独立性
儿童的心理虽然不成熟,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家长要因势利导。
在超市购物时,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需要的东西。
尽量让孩子决定一些事情。
三、进行适当挫折教育
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孩子在因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并通过家庭中宽松氛围营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形成客观、宽容、忍耐及和谐的心态。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与自信。
四、培养孩子的参与意识
孩子是集体的一员,鼓励孩子帮助整理餐桌、整理玩具等。
一个具有高心理素质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取得成功。
心里育人的意义与价值
心里育人的意义与价值
心里育人是指通过对孩子心理上的引导、培养和塑造,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和认知模式,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心里育人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健康成长:通过心理教育,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模式和认知模式,增强心理素质,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从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 增强适应能力: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社会,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提高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
3. 培养人格品质:心理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积极向上、正义、勇气、坚韧等人格品质,使其成为一个有良好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4. 提高学习成绩:心理教育可以通过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之,心里育人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它的实施可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潜力。
- 1 -。
心理育人的意义
心理育人的意义
心理育人是指通过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其意义如下:
1.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心理育人可以帮助学生发掘自身优势,提高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在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通过心理育人,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提高心理韧性,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保持身心健康。
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心理育人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有效地改善教育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4. 培养社会人才。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为优秀社会人才的基础,通过心理育人,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提高学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适应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因此,心理育人对于学生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 1 -。
略谈爱心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略谈爱心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发表时间:2011-05-04T09:48:35.483Z 来源:《学园》2011年02月中旬供稿作者:色保[导读] 爱心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根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表现色保青海省称多县拉布乡中心寄校【摘要】爱心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程,愿各位教育工作者献出自己的爱,让爱的事业发扬光大,用爱心教育去实施教书育人,为国家培养新型人才,充分发挥爱心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爱心教育主动性闪光点【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2-0123-01 爱心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根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表现,爱心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有效的、长期的,具有心灵美的特性的教育,它是人类的终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
爱心是一种无声的默默的语言,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师德的灵魂,树立爱心是教育职业的衡量标准,实施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准则。
教师爱学生和关心学生是实施爱心教育的具体表现,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条件。
一爱学生,有利于发现学生身心的“闪光点”爱是从教之基、适教之本、育人之道,没有爱,学生就没有欢乐、没有生命、没有创造,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爱,师生之间才能思想沟通、心灵沟通,才能情感交融。
一般来说,爱能吸引学生喜欢他的课,并把这种爱迁移到对老师、对同学、对朋友的爱,以至上升为对集体、对社会、对祖国的爱上去。
只有爱学生,才能深入了解学生,才会掌握各种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层次、生活环境以及心理特点,才能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案,采取有合有分、有分有合、分合结合的方法,才能有的放矢地实行分层讲课的教学,才能有利于发现学生身心的“闪光点”。
通过“闪光点”进行因人施教,补漏帮差,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智力的开发,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收到尖子生“吃得好、吃得过赢”,中等生“吃得饱、吃得香”,后进生“吃得了、吃得舒服”的教学效果,这样充分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浅析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浅析心理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即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轨道”。
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宇发展纲要》对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的要求。
笔者认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关键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看,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容忽视的领域。
1.时代呼唤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是社会发展对人类的必然要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充满矛盾变化的世界经济会给人们带来这样那样的心理压力,人们如何面对成功,面对失败,面对挫折,甚至面对灾难,这将取决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即人们的心理素质,这是决定竞争成败的重要条件。
因此,素质教育应该特别强调和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2.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它不仅指一个人没有疾病的症状和表现,而且指一个人应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健康与适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
目前,我们有的学生虎背熊腰,但性格孤僻,缺乏朝气;体壮如牛,但胆小如鼠,意志薄弱;膀大腰圆,但心胸狭窄,空虚颓废;忸怩胆小,忧郁、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已成为当前学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遗憾的是不少教师对这个问题尚未予以重视。
在一定意义上说,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
在一切不利的条件中,对人威胁最大的莫过于不良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
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因此,加强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刻不容缓,在中小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必要。
3.正确认识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3.1学校应该是学生的乐园;学习应该是学生的需求、乐趣、享受。
目前,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仍一味地追求高分,偏主科、设重点,使教师、家长、学生都背上沉重的包袱,而心理负担最大的还是学生,违背心理规律教育手段,加重了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学习压力,使他们更加丧失学习的兴趣,造成心理上各种矛盾的激化和混乱,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
心里育人的意义与价值
心里育人的意义与价值
心里育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其意义和价值不可忽视。
首先,心里育人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我认知和人际关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和素质。
其次,心里育人能够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健康生活的基石,而心理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日益突出。
通过心里育人,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和帮助学生处理心理问题,减少学生心理负担,提高学生心理调适能力,使学生更加平衡和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最后,心里育人能够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不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和关怀。
通过心里育人,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问题,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
总之,心里育人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者应该更加注重心里育人,将其纳入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中。
- 1 -。
以“心”育“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以“心”育“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走进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逐渐形成了“以‘心’育心,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治班方略。
我选择此治班方略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的必然要求。
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
(摘自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班主任“新”角色需要:班主任是一个德育工作者,又是一个好的心理辅导员,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灵的呵护者”。
新的形势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班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
工作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我的治班方略:一、以沟通的有效方法,引领学生健康发展1.耐心倾听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斯坦纳说:“在哪里说得愈少,在哪里听到的就愈多。
”王彤同学,爱说爱笑,近来紧锁眉头发呆。
她的变化引起我的关注。
利用课余时间我邀她谈一谈,起先她很封闭,不肯说心里话。
我微笑着抚摸着她的头对她说:“你是不是有不顺心的事,我会做你忠实听众并给你保密。
”她告诉我父母闹离婚很苦恼。
向我倾诉完,她感觉轻松了许多。
等她情绪稳定了,我对她进行心理疏导,要她做生活的强者,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她的表情很无奈。
我知道解决她的问题要从根本上入手。
我背着她多次找到她的父母,讲述利害关系,多考虑孩子的感受。
她的父母很感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外马路第三小学吴燕君
素质教育的定义包含着三个要义,即:教育要面对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主动发展,这三个方面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简单地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
然而,传统的教学课程模式只强调“五育”的发展,遗漏了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导致了课堂教学中重讲轻学、重书本轻实践、重学科轻活动的恶性循环。
因此,要彻底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全面转轨,必须首先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入手,即加强学生的“心育”,这样方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明确心育与德育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认识心理因素的育人功能。
心育,指的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
心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通常所说的“德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学生心理结构与思想品德结构,有些地方是相互联系与重叠的,如道德理念、道德人生观、道德世界观等,但在以下方面它们又存在着区别:
1、表现在各自反映的范围不同。
个性心理反映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而思想品德反映的是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准则。
2、各自所具有的内容性质不同。
人的素质发展最初是身体,接着是心理,在此基础上产生真善美。
个性心理与思想品德相比是较低层次的,而思想品德则是较高层次的,它是
在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思维等高级心理活动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社会性。
3、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不同。
思想品德的表现形式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等。
而个性心理的表现形式则是动机、感知、想象、记忆、思维、兴趣、意志、气质、性格与情感等。
动机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心理原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心理倾向,意志表现为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情感则是学生获得信息后的心理体验,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定向、维持、调节、强化的作用。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和育人功能,才能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愉快、健康地成长。
二、全面实施心育,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的和谐发展。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今天当人的生命活动中,细腻的神经系统的作用一代比一代增强的时候,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成了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时代的进步与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在呼唤着心育,怍为21世纪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毫不犹豫地积极投身到开拓这一新的教育领域之中。
要搞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发挥心育的育人功能,除创造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之外,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个性是实施心理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过程中必须强调尊重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才能,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个性整合.真正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让他们在素质教育下发展、完善自我。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其作用.学生个性心理完美的发展,主要来源于学生自身的意识和自身的努力,决不是重复生硬的简单说教。
如课外各类兴趣活动小组、竞赛辅导小组、献爱心助残日等都是自我救育的好形式。
3.用教师的个性去影响学生的个性。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心理适应性和自制力强等方面。
教师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教师要善于运用它们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同时要按素质教育的要求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备有新要求,教有新方法,改有新措施,导有新内容,考有新目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六项原则;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揭示问题和参与实践,指导学生应用心理技术提高学习效率。
只有当教师把自己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情趣和个性特长融为一体时.才能以教师的个性去“润滑”和“催化”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4.开展心理辅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必须重视对学生心理活动的了解与研究,探索相应的教育方法,而适时的心理辅导则是有计划地协助学生达到最佳心理功能,开发心理潜能和个性完美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它是学校教育现代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
心理辅导可采用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咨询、组织学习心理知识、开设心理讲座、指导和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等个别辅导与小组集中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和互助精神,切实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正确处理心育与德育的关系,开创素质教育新特色。
在实施心育的过程中,应注意处理好心育与德育两者的结合。
例如学生的拾金不昧,既悬心育内容又是德育内容,又如个别学生的“哥们义气。
既是违背《小学生守则》’的德育同题又是成人感、独立性心理问题。
一个人的品德是其良好心理品质构有机组成部分,而
个人的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又是心育的目标:任何割裂心育与德育互相渗透联系的理论与实践都是错误的。
因此,在所有教育的时空中,我们要注意两者全方位、多维度相互渗透。
例如,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不仅能传授科学知识,开启学生潜能,还能有利于构建学生良
好的心理素质,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又如环境渗透,可使教育空间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此氛围下,学生可耳濡目染,健康成长.再如行为渗透,陶行知先生说过:“修身伦理之类的学问,量应注意的在于实行”。
让学生在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去品味高尚的品德情操,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习惯,养成健康向上的优秀品质。
只有当心育与德育得到相互的渗透与结合,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追求长效性,达到“升学+成才,素质+特长”的目标,从而培养一代健康向上的、能经风雨的、面对挫折有自信心的、遇到困难勇于开拓进取的新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