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中国现当代文学-新月派与《再别康桥》

合集下载

《再别康桥》逐节讲析

《再别康桥》逐节讲析

《再别康桥》逐节讲析《再别康桥》逐节讲析轻吟漫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将会陶醉在那注入了纯情的一个个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别的一段思绪和一步几回头、欲别不能的缠绵情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再别康桥》逐节讲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2、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

谁能够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3、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

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留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

4、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

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一般的意境中。

5、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

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6、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

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诗境恢复寂然。

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保持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沉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

7、第七节,与开头呼应。

第六课《再别康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六课《再别康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莫愁前路无 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徐 志 摩
徐志摩,新月 派代表诗人、现 代散文家。主要 著作有诗集《志 摩的诗》、《翡 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 /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 /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 /
1、第一节中三个“轻轻的”和最后一节两个 “悄悄的”有何用意?
(1)实写诗人轻轻来到和悄悄离开康桥时的情景, 使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踮着足尖,像一股清风一样 来了,又悄无声息地荡去,表面上显得洒脱飘逸, 实际上蕴含着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
(2)诗人用与情人缠绵惜别的心情和笔调与康桥道 别,他唯恐惊破心中之梦,表露出诗人不愿惊动他 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轻柔的叹息般的韵律与依 依别离情绪完美地统一地在一起。
西天的云彩
河畔的金柳
波光里的艳影
软泥上的青荇
康河的柔波
榆荫下的一潭 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撑一支长篙
一船星辉
今晚的康桥
总结诗歌的绘画美
1、诗歌多采用色彩绚丽而形象的词语: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 彩虹、青草、星辉斑斓
2、巧用动词,动态的画面美: 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 做“天上的彩虹”?

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
新月派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 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 月刊,所以称为"新月派"。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 “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 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 徐志摩是主张艺术的诗的。他深崇闻一 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
1928年秋,理 想与爱情屡受挫折 的徐志摩再次到英 国访问,旧地重游, 百感交集,归国途 中,写下了这首传 世名篇。
他曾动情地说: “我的眼是康桥教 我睁的,我的求知 欲是康桥给我拨动 的,我的自我意识 是康桥给我胚胎 的……”
康河的水,曾开启了诗人的性灵, 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或许生 命的河流就是一段曲折的沧桑;岁月 的清溪就是迢迢前去的逝者,那么, 我们便是那能听得康河之水清音的过 客,希望这节课也一样能开启我们感 受真善美的心灵!
<<再别康桥>>的建筑美.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 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 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请为其它画面 拟一个合适的 小标题。
选择自己喜欢 的画面品读并 描述,体会诗人 情感。
1920年徐志摩远涉重 洋,从美国到英国剑桥 大学研究文学。在这里, 他度过了一年多真正悠 闲自在、贮满诗意的新 生活。已婚的徐志摩在 剑桥大学邂逅了美丽少 女林徽因。两人在此相 恋相处一年多。徐志摩 徘徊在婚姻与爱情之间, 内心无限痛苦。这段感 情最终无疾而终。
徐志摩尤重音乐美。他甚至说: “……明白了诗的生命是在它的内在的 音节的道理,我们才能领会到诗的真的 趣味;不论思想怎样高尚,情绪怎样热 烈,你得拿来澈底的‘音乐化’(那就 是诗化),才能取得诗的认识,……”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再别康桥》ppt课件

新月诗派
新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 成立于1923年,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 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 “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 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 格律化,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 。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 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
“三美”主张提出者闻一多
三美主张
“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表现为诗歌的 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悦耳动听;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 彩运用和搭配,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以看作一幅色彩鲜明的图 画;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每节诗的行数 相同,每行诗的字数基本相等。
徐 志 摩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 南湖,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的代表诗人,被人 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曾留学英国和美 国,诗歌创作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字句 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像丰富,并追求艺术 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 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 等。1931年因飞机失事而遇难。
……
意象(形象) 勤劳善良、质朴仁厚、慈爱无私、安天乐命
特点
、任劳任怨、贫苦艰辛、平凡伟大……
柔美、静谧、自由……
表达技巧
语言特点 抒情风格
形式韵律
寓抒情于叙事+直抒胸臆 对比、排比、呼告、反复……
朴实、真挚 直接强烈
散文化自由体诗歌: 全诗13节,4-16行不等,
每行2-22字,参差不

徐志摩[现代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再别康桥》]

徐志摩[现代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再别康桥》]

徐志摩[现代新月派代表诗人,作品《再别康桥》]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

浙江海宁硖石人。

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

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

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

1923年成立新月社。

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

1926年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

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

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再别康桥》创作背景及赏析

《再别康桥》创作背景及赏析

《再别康桥》创作背景及赏析《再别康桥》创作背景及赏析《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再别康桥》创作背景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再别康桥》创作背景及赏析原文zài bié kāng qiáo再别康桥qīng qīng de wǒ zǒu le轻轻的我走了,zhèng rú wǒ qīng qīng de lái正如我轻轻的来;wǒ qīng qīng de zhāo shǒu我轻轻的招手,zuò bié xī tiān de yún cǎi作别西天的云彩nà hé pàn de jīn liǔ那河畔的金柳,shì xī yáng zhōng de xīn niáng是夕阳中的新娘;bō guāng lǐ de yàn yǐng波光里的艳影,zài wǒ de xīn tóu dàng yàng在我的心头荡漾。

ruǎn ní shàng de qīng xìng软泥上的青荇,yóu yóu de zài shuǐ dǐ zhāo yáo油油的在水底招摇;zài kāng hé de róu bō lǐ在康河的柔波里,wǒ gān xīn zuò yī tiáo shuǐ cǎo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nà yú yīn xià de yī tán那榆阴下的一潭,bù shì qīng quán shì tiān shàng hóng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róu suì zài fú zǎo jiān揉碎在浮藻间,chén diàn zhe cǎi hóng shì de mèng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再别康桥》拓展-新月派及“三美”

《再别康桥》拓展-新月派及“三美”

新月派及“三美”主张1926年,北京《晨报》创办《诗镌》,由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刘梦苇、于赓虞诸人主办。

随后又创办《新月》和《诗刊》。

在刊物的发展沿革中培养、集合了一批艺术主张相近的诗人,新月派即由此得名。

这是一批立志要为新诗创格的诗人。

其中闻一多的理论最为完整明确,他认为诗应有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即新月派的“三美”主张。

他们创造的新诗格律体,不同于自由体的毫无拘束,又不是古典诗词那种陈旧的模式,而是在自由体新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没有统一格律要求的格律诗。

此派诗人的情调风格都接近英国19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但反抗精神甚为微弱。

他们的诗篇注重艺术的纯美,主题往往是人生的经验、人性的美丽以及爱情的追求。

也有一批诗表达了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同情与关切,但思想始终未曾超越人道主义。

当理想和憧憬在现实生活中失落,也易于产生幻灭感。

徐志摩是新月派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

他致力于诗体的输入与试验,尝试的诗体最多,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等。

他的诗语言鲜明,色彩清丽,具有流动的质感,让人觉得世上一切都鲜明、灵动。

徐诗稀薄地联系社会生活,寻求人的尊严与爱情的高尚,但虽想冲出黑暗迎接光明,却常常不知道风是在向哪一个方向吹。

一旦人生的际遇超乎他的预料,便由信仰的动摇而趋于颓唐,这在从《猛虎集》到《云游》的“自剖与云游期”,体现得最为充分。

闻一多是新月派创作和理论全面发展的诗人,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死水》一诗是他贯彻自己艺术主张的力作,以设想的奇诡、色彩的浓郁、节律的和谐以及格式的整饬著称。

死水是旧中国衰颓的象征,它表达了诗人对黑暗腐败的抗争,并以强烈的嘲讽来宣示那未曾绝望的激愤。

闻一多是一位呕出一颗心来,怀着火一般激情唱着悲愤诗句的爱国主义者。

新月派诗人中,朱湘在格律诗的倡导和建设方面亦多有建树。

他著有《夏天》、《草莽集》、《石门集》等。

他的诗洋溢着和谐庄穆。

其诗在幽婉恬淡方面有特色,有时表现为隐晦神秘而有明显的对于现实的规避。

新月派最著名的三首诗

新月派最著名的三首诗

新月派最著名的三首诗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其代表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胡适、梁实秋等。

以下是新月派著名的三首诗:1. 《再别康桥》——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 《死水》——闻一多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3.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也不上荒街去惆怅——飞扬,飞扬,飞扬,——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飞扬,飞扬,飞扬,——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消溶,消溶,消溶——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再别康桥诗歌流派

再别康桥诗歌流派

再别康桥诗歌流派
一、新月派简介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

这个流派在20世纪20年代成立,它就像一群文艺青年组成的一个超酷的诗歌社团。

新月派的成员大多是有留学经历的知识分子,他们受到西方文化和诗歌的影响比较深。

1. 音乐美
- 从押韵上看,它的韵脚也安排得很巧妙。

像“来”和“彩”,“娘”和“漾”等,押得很自然,就像唱歌的时候,最后一个音总是能和谐地落在该落的地方,不会让你觉得突兀。

这种押韵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像我们小时候念的顺口溜一样顺口,但是又比顺口溜高雅多了。

2. 建筑美
3. 绘画美
- 徐志摩在诗里描绘了很多康桥的美景。

像“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他把河边的柳树比作夕阳下的新娘,这画面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你可以想象,夕阳的余晖洒在河边的柳树上,那金色的柳枝随风摇曳,就像一位穿着金色婚纱的新娘一样美丽动人。

还有那“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仿佛能看到绿油油的水草在清澈的河水里轻轻摆动,就像在跟人招手一样。

这诗里的每一个描写都像是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让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康桥的美。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再别康桥》ppt课件
内容:使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更加地深邃隽永, 给读者丰富的联想与回味。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音乐美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几乎每节的第二句和第四句押韵,并且每节换韵,整齐中富有变化。 韵律和谐 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美感。
徐志摩短促一生正值中国最黑暗的时 代。但在动荡和变革的岁月中,他从来没
有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与
渴望,辛勤笔耕,著作颇丰,影响深远, 被人们誉为“一手奠定中国诗坛的人”。
代表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 《翡冷翠的一夜》。
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在康桥那个地方,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教育,形成了以“爱、自由、美” 为核心的人生观和“康桥理想”。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叹号,情感强烈。
三重矛盾: ①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②“悄悄”无声,“笙箫”有声 ③“沉默”与“!”
解读:“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而实际上,“沉默”的是诗 人自己。沉默,是诗人内心深藏情绪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林徽因——爱
狄更斯——自由
泰戈尔——美
在那里,他
结识了影响他 生命、终生为 之倾慕的林徽 因。
1921年,徐志 摩经狄更斯介 绍在皇家学院 作旁听生。与 狄更斯、罗素 成为好友。
泰戈尔访华后 ,他随泰漫游 欧洲,其诗作 大程度上受到 了泰的影响。
何谓再别?
1920年10月—1922年8月,在剑桥大学求学。
共青团, 抓住它的鳃!

新月派诗人的诗歌

新月派诗人的诗歌

新月派诗人的诗歌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

1923年,新月社的活动始于北京。

1925年,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后,曾编辑出版《诗镌》、《剧刊》,开始形成新月诗派。

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诗是民国时期文坛的一股清泉。

他的诗集中西之所长,清新自然,感情细腻,意境深远。

他的代表作有《再别康桥》、《偶然》、《沙扬娜拉》等。

以下是几首新月派诗人的诗歌:
《再别康桥》:这是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它以离别康桥为题材,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康桥的景色和作者对康桥的热爱。

《偶然》:这首诗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生命中那些无法预料的变故的无奈。

《沙扬娜拉》:这首诗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位日本女子的美丽和温柔,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深深的爱意。

此外,新月派还有闻一多等代表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语言、结构、旋律高度整合,诗情、画意、乐音联袂而来惊叹之余,惟剩四字:鬼斧神工”。

总的来说,新月派诗歌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现代新诗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第6.2课《再别康桥》(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6.2课《再别康桥》(课件)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选自1930年2月《新月》第2卷12期)
拓展延伸
拓展一:阅读思考 问题:诗歌两节的末尾完全一样,都使用了比喻手法,但比喻的的内容 有所不同,请说出其各自展现的内涵,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全诗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 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康 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幅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 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好像有话对诗人说等。 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 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小节诗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课堂小结
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语言轻盈柔和,情势精致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画了一幅幅 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好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 恋,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

拓展延伸
拓展一:比较阅读
黄鹂 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
原则与诗的情势格律化;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
持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
技能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
知人论世
(三)写作背景
1920年至1922年,徐志摩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剑桥大学所 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 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性。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7月 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 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 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 他的眼前展现……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面对汹涌的大海和 广阔的天空,徐志摩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再别康桥》课件40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再别康桥》课件40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写下名诗《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其实他一生的风基本来自三个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个女 性: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 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 张幼仪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而徐志摩对这桩“无爱的婚姻”始终心存疑 虑,在英国念书时结识林徽因更促使他决心离婚。1922年3月两人在柏林离婚,11月还在国内发 表了离婚通告,成为当时的头号新闻。徐志摩还写下《笑解烦恼结》一诗送给张幼仪,痛斥封 建礼教后说:“此去清风白日,自由道风景好”。
徐志摩的“康桥系列”书写
1922年,第一次离开剑桥,写下长诗 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国,留下散文
1928年,第三次去剑桥,告别剑桥, 留下佳作

文本研读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给下列红体色字注音。
河畔( ) 青荇( ) 漫溯( ) 沉淀( ) 长篙( ) 笙箫( ) 斑斓( )
再别康桥 徐志摩
(3)回环复沓,运用叠词。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悄悄的我走了,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再别康桥》课件

《再别康桥》课件
Nhomakorabea 课文探究
1.开头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
三个“轻轻的”连用,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透 露出诗人对康桥难分难舍的离情。诗人的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 缓,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2.第2节中将“ 金柳 ”比作“新娘”有什么妙处?
首先,将“金柳”比作“新娘”,形象地写出河畔的金柳在夕阳的照耀下 显出金黄色的色彩,柳树又是婀娜多姿的,这与穿红着绿的娇羞的新娘形 神相似。 其次,诗人曾在康桥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诗 人的情思,“夕阳中的新娘”这一比喻更能体现诗人对康桥一草一木的爱 恋之情。
写作背景
1920 年,徐志摩从美国动身,到英国留学。第二年,进入康桥大学。1922 年学 成回国。这一段留学生活,特别是康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 “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 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灵。” (《我所知道的康桥》)为此,他在1922 年8 月10 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 会罢》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 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 月的一个傍晚,他一 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 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 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再别康桥》
作者介绍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1918 年 到1922 年,他曾先后留学美国和英国。1922 年回国。1923 年“新月社”在北 京成立,他是主要成员之一。1924 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31 年因飞机失事而 遇难。其短暂的一生正值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时期,但在动荡的岁月中,他从未停 止过对“爱、自由、美”的渴望与追求,辛勤笔耕,著作颇丰,被赞“一手奠定 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新月派诗歌《再别康桥》赏析

新月派诗歌《再别康桥》赏析

新月派诗歌代表作《再别康桥》赏析
徐志摩(1897-1931)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1,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2,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3;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荇(xìng):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略呈圆形,浮在水面,根生水底,夏天开黄花;结
椭圆形蒴果。

2.篙(gāo):用竹竿制成的撑船工具。

3.笙箫(shēng xiāo):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到剑桥大学故地重游后创作的名篇,也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在形式上体现了该派诗歌的“三美”主张。

诗歌以比喻、比拟等多重修辞手段,描写了“柳”、“荇”、“潭”等多重意象以及康桥河中如梦似幻的美景,寄予他“爱、自由、美”的“康桥理想”,与现实中他挥之不去的留恋、忧伤和惆怅的情感形成强烈的反差。

尽管诗人隐含着思想感情,全诗却不着一字,代表了新月派“以理性节制情感”的抒情方式。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再别康桥》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再别康桥》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这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首诗,此篇教材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这节课,我所面对的是高一学生。

从人的认知规律看,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我准备只花一个课时的时间来教学这首诗。

但高一的学生对新诗这种新的文学样式接触不多,因此,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可能会有些困难。

针对上述学生情况,结合新诗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从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这三个方面分析诗歌的“美”。

(2)学生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两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重点难点1.重点:《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以及诗人独具特色的意向选择。

2.难点:从诗人独具特色的意向选择来感知“三美”。

“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先生在他的论文《诗的格律》中所强调的。

音乐美强调音节,绘画美讲求辞藻,建筑美则要求节和句的匀称,这是“新月派”创作的理念,因此“三美”的感知是本课的重点之一。

同时,中国古代离别诗不胜枚举,徐志摩作为一名留洋英国的学者,他对中国传统离别诗歌意象的继承和对外国诗歌意象、的借鉴必有其独到之处,因此,这也是重点之一。

但是如何从诗歌的意象来感知一个诗派的创作理念,即如何从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思维,这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者详细分析和引导。

二、教法学法1.教法: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这其实也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使他们学会自己主动探索知识并发现规律。

因此我将具体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比较法、视听结合法。

三、教学过程(一)准备阶段(二)课堂教学过程1.导入课文先设置三个问题:诗歌的感情基调怎么样?从诗歌的开始到结束,这种感情有否发生变化?如果有,是怎么变化的?播放黄磊朗诵的视听结合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视、听、触三觉结合,初步体会诗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只向下钻早没有工夫对了我点头微笑;
堰下的潭,深过了我的根了。 我生在小河旁边,
我可怜我的好朋友,
但实在也为我自己着急。" 田里的草和虾蟆。听了两下的话,
夏天晒不枯我的枝条。
冬天冻不坏我的根。 如今只怕我的好朋友,
也都叹气,各有他们自己的心事。
水只在堰前乱转; 坚固的石堰,还是一毫不摇动。
将我带到沙滩上,
●一、“五四”新诗运动思潮
除胡适的作品以外,早期新诗的代表作品还有沈尹默的《三
弦》、《月夜》,俞平伯的《冬夜》集、康白情的《草儿》集,
周作人的《小河》,朱自清的抒情长诗《毁灭》。
《小河》诗中的第一首杰作(胡适) 周作人
一条小河,稳稳地向前流动。 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土; 生满了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果实。 一个农夫背了锄来,在小河中间筑起一道堰。 下流干了;上流的水被堰拦着,下来不得; 不得前进,又不能退回,水只在堰前乱转。
●新月社及其主要代表、作品及影响
3.新月派新诗创作尝试与实践 第二种尝试:增强诗歌的叙事成分。 诗人们尝试了现代叙 事诗的实验和 “新诗的戏剧化和小说化” 4.新月派诗歌的审美特征 为实践其“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新月派明确提出以 “和谐”与“均齐”为新诗的审美特征的主张。
闻一多:“新诗格律化”主张就是体现,它提出了新诗的“三美”(“音乐
思考与练习
1.结合具体的作品简析早期白话新诗的主要特点 2.分析郭沫若《女神》的艺术特色及成就 3. 新月派诗歌主要有哪些理论主张,其对早期白话 新诗的理论主张有何突破? 4.简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 5.简述《再别康桥》的艺术魅力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一九二六年五月中旬作
由主义的张扬及其浪漫主义的呈现。
《女神》运用神话题材、诗剧体裁、象征手法等来反映现实。其中《女 神之再生》是象征着当时中国的南北战争。
●二、早期白话新诗类型及主要表现手法
2.创造社新诗主张及代表作《女神》
●《女神》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一、思想内容上《女神》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彻底反帝反封建 和反抗一切旧势力的革命精神,对光明的向往等。 二、在艺术上,《女神》是中国浪漫主义新诗的开山之作,开拓和形成 了浪漫主义新诗流派。 三、在诗歌形式上,《女神》是自由体诗的一个高峰,为诗歌的革新和 创造树立了榜样。
水要保他的生命,总须流动,便只在堰前乱转。
堰下的土,逐渐淘去,成了深潭。 水也不怨这堰,--便只是想流动,
想同从前一般,稳稳地向前流动。
一日农夫又来,土堰外筑起一道石堰。土堰坍了; 水冲着坚固的石堰,还只是乱转。
堰外田里的稻,听着水声,皱眉说道, 他在地底呻吟, "我是一株稻,是一株可怜的小草, 我喜欢水来润泽我, 怯怕他在我身上流过。 小河的水是我的好朋友; 他曾经稳稳的流过我面前, 我对他点头,他向我微笑。 我愿他能够放出了石堰, 仍然稳稳地流着, 向我们微笑; 曲曲折折的尽量向前流着, 听去虽然微细,却又如何可怕! 这不你我的朋友平日的声音, --被轻风搀着走上沙滩来时, 快活的声音。 我只怕他这回出来的时候, 不认识从前的朋友了,--
当时的思想矛盾:既要求冲决封建罗网,实现个性解放,又担心群众运动势
不可挡,过火过头。 在艺术表现上,《小河》采用象征、拟人手法,形式上完全摆脱旧镣铐, 追求自然的节奏。
●二、早期白话新诗类型及主要表现手法
1.早期新诗从表现手法上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白描新 诗,二是象征新诗
白描新诗:
象征新诗:
白描、比喻象征新诗:重内容、轻形式,散文化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赏析
1.《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是一首清新隽永

的现代抒情诗。
和新的美学原则,新月派可谓最典型、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
2.新月派的诗歌理论主张
❶批判《女神》过于欧化,提出要写中国新诗;反对郭沫若关于诗只是一
种“自然流露”“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主张,提出“自然 的不都是美的,美不是现成的。
❷要在新诗与旧诗之间架设一座不可少的桥梁;要把创造的重心从早期白
●新月社及其主要代表、作品及影响
1.新月派简介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胡适、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 ▪主要刊物:前期他们把《晨报副刊》的《诗镌》作为阵地,后期创办《新 月》月刊(1928.3.10),《诗刊》周刊(1931年)。
●新月社及其主要代表、作品及影响
▪在郭沫若及其作品《女神》的启发下,中国诗界积极探索诗歌新的表现形式
●二、早期白话新诗类型及主要表现手法
2.创造社新诗主张及代表作《女神》
●关于《女神》
《女神》收入郭沫若1919年到1921年之间的主要诗作57篇。多为诗人留
学日本时所作。其中代表诗篇有《凤凰涅槃》、《女神之再生》、《炉中 煤》、《日出》、《笔立山头展望》、《地球,我的母亲!》、《天狗》、
《晨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
便在我身上大踏步过去;
我所以正在这里忧虑。" 田边的桑树,也摇头说,--
"我生的高,能望见那条小河,-他是我的好朋友, 他送清水给我喝,
经过两面地方,都变成一片锦绣。
他本是我的好朋友, 只怕他如今不认识我了;
使我能生肥绿的叶,紫红的桑葚。
他从前清澈的颜色,
现在变了青黑; 又是终年挣扎,脸上添许多痉挛的皱纹。
徐志摩
一代诗人远去: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 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
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
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飞机失事 遇难。
徐志摩热烈追求“爱”、自由与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与他活泼好动、潇洒浪漫的个性和横溢才华是相一致的。 ❷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风格及特点 他执着的追寻“从性灵深处来的诗句”,在诗里真诚地表
●二、早期白话新诗类型及主要表现手法
2.创造社新诗主张及代表作《女神》
●《女神》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在诗歌形式上,《女神》突破了旧格套的束缚,创造了雄浑奔放的自由 诗体,为“五四”以后自由诗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 之作,也被称为中国新诗革命先行和里程碑式的作品。 《女神》在新诗发展上的主要贡献:一是把“五四”新诗运动的诗体解 放推向极致;二是充分发挥了彰显了诗的抒情化与个性化,它是彰显“五四” 自由精神的诗歌典范,也是诗歌抒情艺术蕴含的代表。三是手法上善于利用 奇幻想象、比喻、夸张等手法,风格上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英雄主义与自
美、绘画美、建筑美”)
5.新月派代表诗人及作品:闻一多《死水》、《红烛》,徐志 摩《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闻一多的主要作品及艺术特色:
❶其作品大多包含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与忧国忧民的意识, 表达了现代知识分子深邃而炽热、悲怆而激越的内心矛盾与痛苦。 ❷其作品充满矛盾的张力,彰显其沉郁醇厚的诗歌风格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第 六 讲
新月派与《再别康桥》
●一、“五四”新诗运动思潮
梁启超、胡适等人的新理论主张可谓“五四”新诗的理论基础。
主张新诗要有“新意境”“新语句”、“新风格”(梁启超);
新诗要打破传统诗歌词调曲谱的束缚,不拘格律、平仄、长短句, 主张“作诗如作文”(胡适《谈新诗》),倡导诗歌“散文化” 和“平民化”。
拌着他卷来的水草。
筑堰的人,不知到哪里去了。
《小河》赏析
这是一首“融景入情,融情入理”的喻理诗。
两层意义:通过对家规筑堰拦水给两岸生物造成威胁的描写,主张顺应 自然法则,保持生态平衡,如果违反自然法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深层的意义是:把“小河”比作民情,借用“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
能覆舟”的古训,小河如不被正确引导,将泛滥成灾,诗歌写出稳稳向前流 动的小河,被农夫筑起一道堰给拦住了“不得前进,又不能退回,表现了诗人
现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和独特的个性,并外射于客观对象对,
追求主客内在神韵及外在形态之间的契合。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那榆荫下的一潭, 但我不能放歌,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话诗人关注“白话”(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使新诗成为诗”。
❸为反叛早期新诗情感的过度泛滥和自由抒写,新月派提出 “理性节制情感”的诗歌美学原则与诗歌形式格律化。
●新月社及其主要代表、作品及影响
3.新月派新诗创作尝试与实践
第一种尝试:客观抒情诗的创造,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 主观情感对象化。
口 供(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著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著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2.形式上,全诗7节、每节4句、共28句;每行两顿或三顿, 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 朗上口。 3.审美追求上,该诗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