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概论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概论
Geology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地质学基础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开设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以及研究方法等,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地理科学的其它学科如地貌、土壤、水文、区域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以及环境科学等打下坚实的地质基础。

地质学基础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教学中的室内实习和野外考察,培养学生野外独立调查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开拓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树立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风气。

课程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利用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地质现象和过程的能力,要求学生了解地质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常见的地质现象产生和演化的机理,初步掌握地质科学的基本工作方法,为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科学研究服务。

第一章绪论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地质学的概况及其发展历史和发展的趋势。

第一节地质学概述
1.地质学的对象、内容和分科
2.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模拟实验;历史比较法(现实类比法)
3.地质学在地理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地质学发展简史
1.地质科学萌芽时期(远古-1450)
2.地质学奠基时期(1450-1750)
3.地质学形成时期(1750-1840)
4.地质学发展时期(1840-1910)
5.20世纪地质的发展(1910-1970)
6.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地球的概况和物理性质;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特征;理解地质作用及其能量来源。

第一节地球概况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地球的物理性质
地球的密度和重力;地球的磁性;地热;磁偏角;磁倾角的概念
第二节地球的结构
1.地球外部圈
大气圈、水气圈,生物圈
2.地球内部圈层
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的一级构造单位:即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
大陆型地壳具双层结构:花岗岩层、玄武岩层
大洋地壳具单层结构:玄武岩层
第三节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1.地质作用
2.地质年代
地质作用概念
地质年代表
第三章矿物与岩石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矿物与岩石的概念、分类和基本特性;学会识别主要的矿物与岩石;了解矿床的相关知识。

第一节概述
1.矿物与岩石的概念
2.矿物学与岩石学理论的建立
第二节矿物
1.矿物的基本特性
2.矿物分类
第一大类:自然元素
第二大类:硫化物
第三大类:卤化物
第四大类:氧化物及氢氧化物
第五大类:含氧盐
第三节火成岩
1.岩浆、岩浆作用和火成岩的概念
2.岩浆岩浆的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3.岩浆的侵入作用
深成侵入作用;浅成侵入作用。

4.火成岩的成分
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岩浆岩的矿物成分及其共生组合规律
5.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
6.火成岩的分类
7.主要的火成岩简介
超基性岩类,基性岩类,中性岩类,酸性岩类,碱性岩类,脉岩类和火山玻璃岩类第四节沉积岩
1.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先成岩石的破坏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2.沉积岩的特征
沉积岩的组成成分
沉积岩的颜色。

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3.沉积岩的分类
4.主要沉积岩
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
粘土岩
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浊流理论和浊积岩
第五节变质岩
1.变质作用的因素
温度;压力;化学性质活泼的气体和溶液;变质相系。

2.变质岩的特征
变质岩的矿物
变质岩的结构
变质岩的构造
3.变质作用的类型和主要的变质岩
第四章构造运动及构造变动
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构造运动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和理解褶皱与断层构造的特点;了解新构造运动和地震的知识;了解各种大地构造学说。

第一节概述
1.关于构造运动的概念
2.地壳构造与演化理论的建立
第二节构造运动的特征与表现
1.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2.构造运动的证据
3.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
第三节褶皱构造
1.褶曲要素
2.褶曲的基本形式
3.褶曲的形态分类
4.褶皱构造形成的力学方式
5.褶皱构造野外分析方法
6.研究褶皱构造的意义
第四节断裂变动
1.节理和劈理
2.断层
断层要素和断距
断层的分类
认识和研究断层的方法
断层存在的证据:构造上的标志、岩层上的标志,地形、水文和植补的标志;
确定断层两盘转移方向的方法
研究断层的意义。

第五节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1.新构造运动
2.地震的成因类型
3.地震波和地震谱
4.震级和烈度
5.地震的分布规律
6.地震预报
第六节大地构造学说
1.有关地壳运动起因的假说
收缩说均衡说对流说膨胀说其他(重力分异说、脉动说等)
2.板块构造学说
3.地槽—地台学说
4.我国其他大地构造学说简介
第五章地壳演化简史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地层学的理论;学会正确的方法研究地壳历史;熟记地质年代表。

第二节概述
1.地层学理论的建立
2.时间标尺的建立
第二节地史的研究方法
1.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划分和对比的根据——古生物及其他。

2.岩相古地理分析
岩相分析的主要根据;岩相分析的原则——历史比较法及其他;古地理图。

3.构造历史分析
构造历史分析的根据;地壳构造发展阶段。

4.地层系统
第三节前寒武纪-太古宙和元古宙
1.太古宙
2.元古宙
3.震旦纪
第四节早古生代阶段
1.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
2.早古生代(加里东构造阶段)
3.早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第五节晚古生代
1.晚古生代生物界的飞跃发展
2.海西构造阶段世界古地理格局变化及特征
3.晚古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第六节中生代阶段
1.生物界的新发展
裸子植物时代
爬行动物时代
2.中生代世界大地构造的演化
3.中生代中国地史概况
4.中国东部中生界特征
5.中生代矿产
第七节新生代
1.新生代的生物界
2.新生代阶段地壳发展的特征
3.喜马拉雅运动和中国现代构造及地貌轮廓的形成
4.第四纪大冰期
5.中国第三系和第四系
6.人类的出现
第六章地质学在资源与环境中的应用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矿床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类型及地质学在资源环境中的应用方法和措施
第一节矿床资源
1.矿基本概念
2.内生矿床
3.外生矿床
第二节地下水资源
1.含水层与隔水层
2.地下水的类型
3.储水构造
4.地下水开采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三节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
1.工业与民用建筑
2.水利工程
3.道路工程
第四节地质灾害和地球化学环境
学时分配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课堂讲授、课内实验、野外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注重启发性、系统性,布置适量的课后思考题以培养理科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课内实验:加强仔细观察,描述等专业动手能力的训练。

野外实习: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野外地质现象的能力,强调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手段:采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并与实物标本、模型、幻灯片、录像片和手段相配合的方法。

确保教学计划的科学性,根据学科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不断进行专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及时增加课程前沿内容。

本课程的考核
课程考试方法为考试。

试题考核的能力层次分为识记、理解、简单运用、综合分析四个层次。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材:宋春青,邱维理,张振春编,地质学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教学参考书:
金性春等,板块构造学基础,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

殷鸿福等,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92。

刘南威主编,自然地理学,科学出版社,2000。

王建主编,自然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制定:资源环境学院自然地理教研室
执笔人:徐先海
审定人:张理华
制定时间: 2008-1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