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24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考点集训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精选教学文档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精选教学文档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性质和原因1.性质:都是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2.原因:(1)根源都在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长期政策失误造成的矛盾积累。

(2)都是戈尔巴乔夫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各国党的分裂和蜕变。

(3)都受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相同(1)时间,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2)性质,都是共产党丧失政权,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力量遭到重大挫折。

(3)共同原因,根源都在于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长期政策失误造成的矛盾积累,都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纲领和对外政策的“新思维”,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各国党的分裂和蜕变。

(4)都受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三、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原因和影响1.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2.原因:两极格局的解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美苏军备竞赛,削弱了美国,拖垮了苏联,这是两极格局崩溃的直接原因。

(2)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经济多极化,这是两极格局崩溃的根本原因。

(3)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的崛起,也严重冲击了两极格局,是促进两极格局解体的重要因素。

3.影响:(1)积极方面:随着华约组织宣布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紧张对峙的局面消失,美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转向对话和缓和,这使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明显增长。

(2)消极方面:由于两极格局是建立在东西方军事力量均衡之上的,东西方力量的失衡,势必会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

在两极格局下被压抑的地区性军事强国侵略扩张的欲望和民族、宗族矛盾以及领土纠纷等深层问题也此起彼伏,使世界动荡不安。

四、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1.原因(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2)具体原因①美国积极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一个由其领导的单极世界。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提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新人教版必修1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苏东剧变:(1)概念:1989年起,东欧各国的执政党(共产党和工人党)丧失政权。

(2)实质: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3)事件:①东欧剧变: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1990年,两德统一②苏联解体:1991年底,《阿拉木图宣言》签署,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2、苏联解体的原因:(1)现实原因(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也是主要原因)(2)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根本原因)(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3.苏联解体的影响:(1)对世界政治格局: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美苏“冷战’局面结束,有利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苏联解体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社会主义事业将从中汲取教训,更健康地发展。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1、总趋势(特点):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和平、合作与发展成为是时代的主题。

2、动荡的表现:①地区冲突: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如巴以冲突,南斯拉夫联邦解体等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造成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如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③国际恐怖主义威胁: 如9·11事件3、和平、合作与发展成为是时代的主题: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联合国在协调矛盾冲突中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等因素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如加强反恐合作、经济区域合作、联合国维和行动以及主张用谈判的方式解决朝核问题等。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当前世界格局的特点:“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2、影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因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政治力量中心的发展。

①美国: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9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

2018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19讲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和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件

4.有人认为苏联解体后,美国处于独霸的地位,你如何批驳这一观点?
提示: 全球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的增多使美国不得不重视多边合 作,以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新挑战;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力量不断壮 大,牵制了美国的称霸活动。
5. 《全球通史》“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 —— 或两个卒子,东 欧和西欧。”结合史实说明,西欧是如何摆脱“卒子”地位的? 提示:西欧各国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各国加强合作,建立 欧洲共同体;随着实力的增强,欧共体国家在外交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
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
(3)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 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 (4)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 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
2.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超多强 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1)特点:呈现__________ (2)表现 一超 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1993年成立______ 欧盟 ,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多强 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______________ 常任理事国 席位 俄罗斯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__________ 军事力量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思维深化】
1.欧洲一体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①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②现实原因: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 优势地位丧失;③外部原因:美苏的威胁;④历史原因:吸取近代以来欧洲各 国冲突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的教训;⑤直接原因:1950年,“舒曼 计划”的提出。
2.你从日本经济的崛起中得出哪些认识?
史 论 要 旨

最新高中历史-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知识归纳复习1

最新高中历史-2018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单元知识归纳复习1

单元知识归纳与教材扩展拾遗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二、新中国外交的阶段特征和四次调整1.阶段特征2.四次调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和主线,是新中国和平崛起战略的重要体现。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大体上经历了四次:(1)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一边倒”转变为“睦邻友好”、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具体体现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2)第二次是20世纪70年代,积极缓和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建立外交关系,打开外交新局面,具体体现为与日、美建交。

(3)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的四项原则,发展与其他国家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重点是经济合作和周边良好环境的创设,突出的事件有:加入经济区域集团、加入世贸组织、建立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大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关注邻国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动向等。

(4)第四次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格局多极化、民主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中国由努力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发展为积极谋求国际秩序的重大发展,具体体现为“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

这是中国外交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是中国外交领域一个新的理论平台。

表明中国要完全成为国际社会的成员,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与世界融合,已成为国际体系的维护者、建设者和改革者。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编写缘由]新课标各版本教材都是按专题编排,每个时期都是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分别讲述,体现专题综合的特点。

通过学习发现,专题知识政治、经济、文化分模块讲解,割裂了同一时期的总体特征,因此补遗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严峻形势,把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对复习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颇有益处。

一、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严峻形势1.政治上,人民新政权刚刚诞生,各种反动势力还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美帝国主义在国际上采取孤立中国的政策。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22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点集训新人教版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1.22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点集训新人教版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22 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点集训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

”“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B)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B.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的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D.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解析】根据材料时间信息“1945年”,可以得出本题考查了二战后的国际格局,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知“另一场战争”是指冷战,“重建世界”是指美苏两极格局形成,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美苏同盟破裂,进而形成美苏争夺世界的两极格局,故选B。

A、C、D三项都不是对两极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准确理解。

2.(2016一中)美国总统在1946年1月5日交给贝尔纳斯国务卿的信中,以非常严肃的口气教训他:“如果不向俄国显示铁拳并以强硬的声音说话,另一次战争就不可避免。

俄国只懂得一句话,你们有多少个师?……我对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

”这段材料说明了(D) A.美苏冷战之门正式开启B.罗斯福反对迁就苏联人C.美苏盟国关系公开破裂D.美苏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解析】A、C两项的标志性的事件是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7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提交国情咨文,杜鲁门主义正式出台,被学者认为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美苏盟国关系公开破裂。

罗斯福1945年去世,接任的是杜鲁门总统,故B项错误。

材料说明的是美苏之间的矛盾冲突,故选D。

3.杜鲁门总统声称:“无论在何地爆发革命、发生动乱,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美国政府都应进行干预。

”这表明(A)A.美苏“冷战”正式开始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美苏盟友关系走向破裂D.世界大战即将爆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的相关知识。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达标训练(附答案)

最新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达标训练(附答案)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知识点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1985年__________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进行经济改革,但没有成功,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__________年底,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标志苏联解体。

1989年,__________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1990年,民主德国并入__________,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2.(2010山东惠民一中检测,25)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

”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上述说法应出现于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B.两极格局的确立C.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D.苏联及东欧共产体制解体时3.(2009江苏海门模拟,12)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

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红底黄镰刀斧锤星白蓝红三色A.完成一次历史图片的释读B.认识到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的曲折性C.剖析出“冷战”格局的形成D.找到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因果关系知识点二和平与动荡并存4.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局势呈现出__________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国际恐怖主义泛滥,2001年在美国发生“__________事件”。

5.(2010浙江杭州十校联合体期初联考,23)当今世界,影响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问题有①毒品泛滥②意识形态③环境污染④恐怖主义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6.造成下图事件的主要原因是“9·11”事件A.美国的“冷战”政策B.苏联的支持与挑拨C.国际恐怖主义泛滥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知识点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7.“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出“__________”的局面,__________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多个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世界格局__________趋势进一步加强。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必修1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正式版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教案必修1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正式版

第9讲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夯实基础【P15】一、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基础梳理】1.背景:艰难的共和之路(1)1789年,法国革命爆发后,废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国。

(2)1870—1871年,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3)1875年,国民议会通过宪法,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2.宪法内容产生方式权力职责议会众议院议员由成年男子直接选出;参议院议员由间接选举产生掌握立法权,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七年①掌握行政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高级官员②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3.影响(1)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艰苦斗争,掌握了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职位。

(2)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重难突破】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的原因(1)反对共和派的力量比较分散。

(2)人民群众坚决拥护共和制。

(3)19世纪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迅速发展,法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增强,这是法国共和制得以确立的根本原因。

【真题演练】【例1】(2016全国Ⅲ)1875年以后,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党派林立,内阁更迭频繁。

1958年,戴高乐就任总统,修改宪法,规定总统拥有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

这一政治体制的变化(A)A.有利于政局稳定B.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C.剥夺了议会的主要权力D.有助于两党制的形成【解析】1875年以后,法国的议会处于政治运行的中心,内阁更迭频繁。

戴高乐时期,宪法赋予总统任命总理、解散议会等权力,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权力中心从议会转至总统,使政府有相对独立性,增强了政府的稳定性,故选A项。

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了总统国家元首的地位,排除B项;该规定只是强化了总统权力而没有剥夺议会的主要权力,排除C项;法国是典型的多党制国家,排除D项。

人教版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24课 开创外交的新局面 知识整理和小题强化

人教版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第24课 开创外交的新局面  知识整理和小题强化

第24课开创外交的新局面一、知识整理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背景: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极力阻挠,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不到恢复2.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事务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过程: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也是美国孤立封锁中国政策的失败;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较大的发言权,中国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2.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1971年,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开始走向正常化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3.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过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1973年中日正式建交。

4.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成就: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1、积极参与联合国事务:①谋求国际热点地区问题的公正解决;②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③推动裁军;④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的席位;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

㈡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1、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重视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3、加强与欧盟的关系;4、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二、小题强化1.从1949年苏联第一次在联合国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到1971年的20多年间,苏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的态度也经历了从坚定、毫无保留的支持,到支持但不再提案,再到只支持、不发言、不提案三次不同的转变。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2.5_开辟新航路_有解析

【名师导学】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2.5_开辟新航路_有解析

考点集训【P219】一、选择题1.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新航路开辟时期,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C)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C.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D.《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解析】A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和宗教因素等,排除B项;D 项不是实质。

新航路开辟是在欧洲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基础上的必然结果,故选C。

2.(2016雅礼)“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

”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B)A.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B.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解析】材料中“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说明传播基督教的理想和热情是探险家的精神动力,故选B。

A、D两项材料未体现;基督教只是“神圣的光圈”,探险家的主要目标是“各种各样的世俗要求”,C项错误。

3.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在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A)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解析】谈地理位置优越的话,法国和英国也处于大西洋沿岸,在这点上西、葡两国并不占绝对优势,排除B。

C项叙述的情况并不符合当时西、葡两国的实际。

D项金银需求量大的并不只是局限于西、葡两国,当时西欧国家普遍都面临这种情况。

当时西、葡两国刚刚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并且对探险活动大力支持,这是造就新航路探险由西、葡两国领导完成的主要原因,故选A。

4.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

2018新课标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课件必修一第六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67张 精品

2018新课标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历史课件必修一第六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67张 精品

【解析】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的最终目的是要控 制欧洲,进而遏制苏联。因为美国深刻认识到,没有 任何一个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国家能抵挡得 住苏联,而美国远在美洲,故而通过马歇尔计划让欧 洲国家联合起来对抗苏联,故 A 项正确;B 项说法错 误, 排除; 欧洲此前已出现对峙, 排除 C 项; 美苏“冷 战”导致德国分裂,排除 D 项。
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越南战争 。 (3)1961—1973 年美国发动___________
古巴导弹危机 ”。 (4)1962 年发生“______________
【重难突破】 两极格局对战后国际关系影响的两面性 (1)消极影响:①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 治,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 阵营;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埋下了不稳定的 祸根。②经济上: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不利于广大发展中国 家的经济发展。③美苏两国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 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课时
“二战”结束至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丘吉尔在 富尔顿发表演说;“杜鲁门主义”;北约成立;德国 分裂为东德与西德;朝鲜战争;华约成立。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至 1991 年两极格局的结束: 不结盟运动兴起;古巴导弹危机;欧洲共同体成立;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增强。
第 22 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
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美苏冷战 【基础梳理】 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1)含义:二战结束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 会议等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 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即 雅尔塔体系。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

2018版高考历史人教 全国版大一轮复习配套课件必修一

细讲重点
深度剖析
主题一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史料实证 史料一 美国学者沃尔特 · 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 介入。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
反对希腊等国的共产党实际上 就是针对苏联,所以这实际上 就是公开掀起了“冷战”
中支持政府。之后的1948年到1950年,美国给16个欧洲国家130多亿美元 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
史料二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的讲话指出:“现在,当我们环
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
全占支配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
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冲击
们面临着这样一种局面,另外四个潜在的经济力量……有能力、有人可以
在各个方面向我们挑战——即使没有可以那样做的政府,至少有可以那样
1.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 根本原因在于通过合 作实现经济的恢复与 发展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 政治经济中心 的优势地位。
②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联合的道路。
(2)进程
①1951年,西欧六国签订《 巴黎条约 》,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②欧洲经济共同体和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随后成立。
(3)政策 ①初期奉行非集团、 不结盟 的政策,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②20世纪70年代把 反对霸权主义 作为重要任务,以谋求建立国际经济 新秩序。 (4)影响 ①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 殖民体系 的崩溃。 ②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 两极格局。 4. 中国的振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 要力量。

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2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考点集训 新人教版

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2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考点集训 新人教版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23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考点集训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康拉德·阿登纳在回忆录中写道:“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存在终究是一个事实。

这就是欧洲为什么必须团结一致,为什么必须首先加强法德友好合作的原因。

”由材料可知,法德两国实现“和解”(D)A.可以消除法德两国仇怨B.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C.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发展D.是冷战格局影响的产物【解析】依据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得出,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与威胁,促进了欧洲的联合,也推动了法德两国走向和解,所以D项说法正确。

2.“它……既有维护成员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和扩张政策的一面,又有维护成员国既得权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渗透和剥削的另一面。

”与上述评论相符的国际组织是(A)A.欧洲共同体B.北约组织C.不结盟运动D.上海合作组织【解析】材料中“既有维护成员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和扩张政策的一面,又有维护成员国既得权益”说明是反对霸权主义的欧共体,故A项正确。

3.(2016一中)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形成,其核心是取消关税壁垒和阻碍自由贸易的其他障碍,其后签署的条约建立了部长级会议和欧洲议会等政治机构。

这一现象(B) A.反映了多极化趋势的加强B.加速了欧洲政治一体化的进程C.标志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确立D.大大削弱了联合国的国际影响【解析】经济一体化实现的同时,政治一体化也在进行中,故B正确。

A、C都是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的,故错误;欧洲一体化和联合国的职能作用并不构成重大冲突,D错。

4.(2016雅礼)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

我希望一个站起来的欧洲。

”其意图在于(C)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欧洲B.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C.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解析】由材料中“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可排除A。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1.24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含解析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1.24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含解析

考点集训(P208)一、选择题1.《冷战史:1945—1991》指出:“苏联的崩溃是冷战结束的直接原因。

”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成立的是(D)A.冷战断送了社会主义的前途B.苏联的演变决定了冷战的产生与结束C.冷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D.分析冷战的结束应考察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冷战是促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在苏联遭到失败,但是这不等于社会主义制度没了前途,苏联的解体也不是冷战这一个因素导致的,A、C两项错误。

尽管苏联解体直接导致冷战结束,但是冷战由多种因素导致的,首先是美国发动的,B项错误。

直接引起苏联解体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因此D项所述正确。

2.1989年11月9日晚上擅自开放柏林墙的东德卫士杰格哭了,哭声中隐含着当机立断的欣慰和信仰崩塌的困惑。

上述材料本质上说明(D)A.杰格对开放柏林墙的感情很复杂B.两个德国终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C.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世界性成功D.开放柏林墙是德国人的人心所向(解析)A是材料反映的现象,A错。

德国的统一是在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B错。

C错在世界性,杰格为自己的当机立断感到欣慰说明他是顺应东德人民的人心的。

D是本质上的反应,D对。

3.苏联在1991年的状况与沙皇俄国在1917年时的情形很相似......1917年8月的科尔尼洛夫起义,它使临时政府陷入混乱状态,并增强了人民群众进行根本改革的意识 (1991)年“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叛乱起到了科尔尼洛夫起义的作用,叶利钦担当了列宁的角色。

材料中“列宁的角色”主要指(A)A.夺取国家政权的号召者B.进行武装革命的指导者C.组织国家联盟的倡导者D.资产阶级政权的仇视者(解析)从材料中“1917年科尔尼洛夫起义”是一场反革命叛乱,叛乱使临时政府陷入混乱状态,人民经过教训后,进行根本改革的意识增强,结合当时实际可知,后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最终通过十月革命夺取国家政权,而题目中叶利钦担当了列宁的角色,即夺取国家政权的号召者角色,A项正确。

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必修1 第24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高考历史总复习教案:必修1 第24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高一知识点总结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高一知识点总结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高一知识点总结推荐文章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高考知识点梳理热度:江苏高一历史知识点热度:高一必修一第四单元高考知识点梳理热度: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热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附答案热度:《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波兰巨变、两德统一的过程;掌握苏联解体的过程,。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欢迎大家阅读。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考知识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原因(1)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进入误区:1985年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起,转而政治改革。

(2)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东欧局势发生激烈的动荡。

(3)根本原因: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4)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5)历史原因: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2、含义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3、表现:(1)东欧剧变: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2)苏联解体: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1991年底,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4、影响:首先,苏联的解体使欧洲的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北约东扩,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结束。

其次,苏联解体加速了欧洲以民族为特征的联邦制国家的分裂过程,如南斯拉夫的分裂。

其三,苏联的解体加速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为欧盟和北约扩大创造了条件,也为欧洲摆脱美国而成为独立的力量提供了前提最后,苏联的解体对欧洲科学社会主义事业是严重打击,使得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更大的困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说教材这一节是人教版历史必修I第八单元第27课,主要讲述20世纪末,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从多极化趋势加强这一角度,凸显本单元主题。

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2.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含解析

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2.6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含解析

考点集训【P221】一、选择题1.17世纪,当非洲、美洲、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正遭受掠夺和灾难之时,荷兰已通过创办养老院、孤儿院和救济院,兴办医院,实行日常消费品低税政策等,过着富足的生活.荷兰这种兴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基础是(D)A.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B.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C.发动对法战争并取得胜利D.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解析】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排除A;1588年,英国击溃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排除B;历史上17世纪末爆发法荷战争,荷兰战败,故C项错误;17世纪,荷兰开展商业贸易和海外殖民,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和“海上马车夫”,故选D。

2.(2016雅礼)17世纪英国商船上的水手都带着武器,此前典型的欧洲商船也都建造有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而荷兰人第一个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荷兰船几乎不装备武器.这样做(C)A.使荷兰最终无法组建大型的商业公司B.是因为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打击了荷兰的海上优势C.使荷兰每一次远航的风险增加,但造船成本和运费也降低,利润大D.是因为荷兰国际关系处理得好,无海盗威胁,同时也降低了造船的成本【解析】荷兰的这一做法的目的是确保贸易利润。

根据所学知识,17世纪荷兰组建了大型的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故排除A.17世纪的海上霸主是荷兰,因此可排除B项。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并展开了殖民争夺,因此D项不正确。

3.(2016雅礼)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材料表明荷兰东印度公司(B)A.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双重性质C.垄断了世界贸易并掠夺发展中国家D.促成荷兰在18世纪建立商业帝国【解析】根据材料“贸易垄断权”“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可知,荷兰东印度公司具有商业垄断和殖民侵略的双重特征,故选B.4.(2016雅礼)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可以得出的推论是(D)——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A.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马车夫”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开辟新航路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的趋势【解析】16世纪葡萄牙商船数量多于荷兰,A项错误;英格兰商船从无到有,增长率高于荷兰,B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在15—16世纪,C项错误;18世纪英格兰商船增长率高于荷兰,有成为海上霸主的趋势,D项正确。

(新课标)近年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2.17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考点集训 新人教版(2

(新课标)近年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2.17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考点集训 新人教版(2

济危机考点集训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17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考点集训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2.17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考点集训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界经济危机考点集训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6一中)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广告产业创造了巨大的消费需求,却让人们入不敷出。

一个消费者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汽车、吸尘器、浴室设备、洗衣机都非常好……最重要的是我没钱买这些东西。

”广告的这一效果(C)A.保证了美国经济的健康增长B.冲击了传统产业在市场的地位C.催生了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D.强化了垄断组织对市场的控制【解析】由材料“广告产生创造了巨大的消费需求,却让人们入不敷出”可知,这种经济形势是不健康的,故A错;B、D两项无从得出;人们为了满足消费需求需要一种新的消费方式,而资本家为了扩大消费、获取利润也需要人们手里有钱,于是提前消费、分期付款应运而生,故C项正确。

2.1928年2月,美国一位股票投资人向银行家请教购买普通股的窍门,银行家表情严肃地说:“最好别去碰普通股,现在的股票价格高得实在有些离谱!……牛市行情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永远不会有只升不降的股价……当然,如果你的股票选得好,也有可能会躲过这次下跌的危险,甚至还有可能获得一些利润,不过……我是不敢冒这个风险的,我宁可等一等,静观其变.”材料主要表明(C)A.银行家预感1929年会发生经济危机B.人们怀着暴富心理,醉心于股票投机活动C.部分投资者意识到股价虚高,开始谨慎投资D.美国经济的繁荣导致股票投资市场出现牛市【解析】材料表明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灾爆发前,该银行家已经认识到股票市场的问题,开始采取谨慎态度,故选C.材料中银行家预感的是金融领域的股价可能下跌问题,不能表明银行家预感1929年会发生经济危机,虽然经济大危机的直接原因是股价暴跌,故A错误;B、D项本身正确,但是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人教版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新人教版

2018’新课标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历史(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2016一中)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

随后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哈里·杜鲁门直白地表述了他的心情:“如果我们看到德国快要取胜了,我们就该帮助俄国;如果我们看到俄国将要取胜,我们就该帮助德国。

要用这种办法让它们两家相互厮杀,杀得越多越好,尽管我无论如何不希望看到希特勒获胜。

”这反映出杜鲁门(A)A.对苏联的仇视情绪B.希望德国战胜苏联C.有意挑拨美苏同盟D.无意介入欧洲事务【解析】杜鲁门希望苏联和德国能够两败俱伤,这表达了他对德国和苏联两个国家都有仇视情绪,故选A。

此时美国尚未参加二战,也未同苏联建立同盟关系,故C错。

2.(2016一中)有学者断言:战后欧洲的分裂并非肇始于“杜鲁门主义”,亦不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开始,而应从“马歇尔计划”的酝酿和实施开始。

他强调的是(D) A.“杜鲁门主义”可能导致欧洲分裂B.“杜鲁门主义”有助于欧洲走向团结C.“马歇尔计划”明确主张遏制苏联D.“马歇尔计划”导致了欧洲市场的割裂【解析】注意该学者强调的是后者的影响。

据材料推理该学者认为欧洲的分裂不是政治、军事的对抗,而是统一市场的不复存在。

3.(2016一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欧洲这时与希腊化时代的希腊相似,那些标题为《欧洲的末日审判》《欧洲的政治崩溃》和《欧洲时代的消失》的论文都认为欧洲已灭亡。

”材料揭示的欧洲和世界形势是(B)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B.美苏两极格局确立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世界市场雏形初现【解析】材料内容反映的是二战后的欧洲困境,与之相符的只有战后初期。

欧洲一体化不应有这么悲观的看法,所以,A、C不符合题目要求。

D指向近代欧洲崛起,也与材料意思不相符。

4.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2018新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1.24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考点集训新人教版一、选择题1.(2016附中)《冷战史:1945—1991》指出:“苏联的崩溃是冷战结束的直接原因。

”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成立的是(D)A.冷战断送了社会主义的前途B.苏联的演变决定了冷战的产生与结束C.冷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D.分析冷战的结束应考察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冷战是促成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在苏联遭到失败,但是这不等于社会主义制度没了前途,苏联的解体也不是冷战这一个因素导致的,A、C两项错误。

尽管苏联解体直接导致冷战结束,但是冷战由多种因素导致的,首先是美国发动的,B项错误。

直接引起苏联解体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因此D项所述正确。

2.(2017一中)1989年11月9日晚上擅自开放柏林墙的东德卫士杰格哭了,哭声中隐含着当机立断的欣慰和信仰崩塌的困惑。

上述材料本质上说明(D)A.杰格对开放柏林墙的感情很复杂B.两个德国终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C.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世界性成功D.开放柏林墙是德国人的人心所向【解析】A是材料反映的现象,A错。

德国的统一是在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B错。

C错在世界性,杰格为自己的当机立断感到欣慰说明他是顺应东德人民的人心的。

D是本质上的反应,D对。

3.(2016附中)苏联在1991年的状况与沙皇俄国在1917年时的情形很相似 (1917)年8月的科尔尼洛夫起义,它使临时政府陷入混乱状态,并增强了人民群众进行根本改革的意识……1991年“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叛乱起到了科尔尼洛夫起义的作用,叶利钦担当了列宁的角色。

材料中“列宁的角色”主要指(A)A.夺取国家政权的号召者B.进行武装革命的指导者C.组织国家联盟的倡导者D.资产阶级政权的仇视者【解析】从材料中“1917年科尔尼洛夫起义”是一场反革命叛乱,叛乱使临时政府陷入混乱状态,人民经过教训后,进行根本改革的意识增强,结合当时实际可知,后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最终通过十月革命夺取国家政权,而题目中叶利钦担当了列宁的角色,即夺取国家政权的号召者角色,A项正确。

4.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一书中指出:“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以及分别给予两者的重视程度。

无论合法性还是权力都不是为了阻止变革,两者相结合是为了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

”下列选项与材料相符的是(D)A.主张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B.强调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正义性C.靠软实力和价值观即可维持世界秩序D.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解析】“一种国际秩序的生命力体现在它在合法性和权力之间建立的平衡”,但“按冷战思维来维持世界秩序”并不具备合法性,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重视“合法性和权力”,权力不一定是正义的,故B项错误;“仅靠软实力和价值观”,不符合常识,故C项错误;“确保以演变的方式,而不是通过各方赤裸裸的意志较量实现变革”,可见注重世界秩序构建过程中的稳定性,故D项正确。

5.(2016一中)截至1995年6月,联合国部署了38次维和行动,估计耗资157亿美元。

其中,1989年至1994年就有28次维和行动,部署军事人员73 393人次,维和费用36.1亿美元。

由此可见(B)A.冷战对抗消耗了联合国大部分资源B.冷战结束后出现了局势动荡的高发期C.90年代以后和平与安全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D.全球化推进正削弱联合国的作用【解析】注意这里数据的特点是1989年后的5年间与战后近50年来的总数比较,以突出这5年的比重很大。

故选B。

6.(2016一中)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

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这说明了(B)A.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B.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C.恐怖主义推动了国际合作的深化D.国际社会的合作摧毁了恐怖主义【解析】材料主题是多国声明表达支持打击恐怖主义,故选B。

一般认为民族主义是全球化的主要障碍,恐怖主义的力量有限,还不足以构成全球化的主要障碍,故排除A。

同理各国声明支持也不能证明合作深化,故C错误。

拉登仅仅是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首领,他被击毙不能说明恐怖主义被摧毁,故D项错误。

7.布热津斯基说:“美国成不了全球警察,也当不成全球银行家,甚至连全球道德家也做不成。

因为第一类需要名正言顺的合法性;第二类的根基是拥有偿债能力;而第三类则需自身清白。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C)A.美国失去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B.美国霸权行径被世界人民所唾弃C.这是对美国霸权政策的理性反思D.美国没有经济实力做全球银行家【解析】材料从美国自身经济、合法性、道德三个方面分析了美国霸权政策的缺陷,属于对美国霸权政策理性的、合理的反思。

因此本题选C。

A错误,美国仍是霸主。

B错误,无法从材料中看出美国被世界人民唾弃。

D仅仅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

8.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揭晓,同意脱欧的选票占微弱多数。

7月9日,英国政府正式拒绝举行第二次退欧公投的请愿。

英国脱离欧盟(C)A.有助于英国重返世界力量中心B.将导致英国和欧盟全面对抗C.是国家利益冲突和政党政治的结果D.标志着欧盟解体进入倒计【解析】国家利益决定其对外政策的制定,英国脱欧是由其国家利益决定的;英国国内公投的争端是其政党政治的结果,C项符合题意。

9.2013—2014年,乌克兰发生了严重政治危机:乌克兰国内的亲俄派与亲英美派对立并引发武装冲突。

危机引起许多国家的直接干预:俄罗斯立即强势介入,法、德、英、美等国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向俄罗斯施压;欧盟、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以及中国等国也表示高度关注。

2015年2月,俄、乌、法、德四国领导人举行会谈,随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乌克兰危机各方同意停火,危机才告一段落。

透过乌克兰危机,可以看出(B)A.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主题B.多极化形成过程中,大国之间存在反复博弈C.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安全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D.经济区域化对全球化具有促进和制约的作用【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相关信息,本题以“乌克兰危机”作为素材,实际上考查当今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大国博弈,答案选B。

C、D两项属于无关项,排除;A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不能体现材料核心意思,排除。

10.(2017附中)亨廷顿认为某一世界格局不具有稳定性,因为“大国对于美国的限制、威胁感到愤懑,而美国也因不能随心所欲而感到失望,它们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成了这一格局的主要特点”。

这一世界格局是 (D)A.单极格局 B.两极格局C.多极格局 D.单极加多极格局【解析】本题考点是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

“大国对于美国的限制、威胁感到愤懑”说明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美国也因不能随心所欲而感到失望”说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它们之间的紧张和冲突成了这一格局的主要特点,说明“单极企图与多极趋势”并存更准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但其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多极化政治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曲折的、长期的过程。

——夏克传《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论证材料的观点。

【参考答案】论证:(1)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世界各种力量重组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各国在此过程中都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谋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最佳位置,国际形势因此会更加错综复杂,并将产生多种不确定因素;(2)“冷战”结束后,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凭借强大实力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成为多极化趋势发展的最大障碍;(3)国际旧秩序是阻碍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全球化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利益呈分化态势,在国际上发挥作用受制约,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4)当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但建立多极格局的保障机制尚未形成,世界主要力量共同推进多极化的进程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的特点。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会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材料二我们必须记得,世界历史上享有相当长期和平的唯一时期,是势力均衡存在的时期。

在某一国家与其潜伏竞争者相继强大时,就会出现战争的危险。

因此我相信美国要维持强势的世界。

如果我们有强大、健康的美国、欧洲、苏联、中国和日本各自制衡,不要相互抵制,甚至能够均衡,我相信世界将更美好、更安全。

——尼克松在1972年1月3日出版的《时代周刊》专访中的讲话材料三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

——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材料四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霸主地位减弱、国际影响力下降。

……与此同时,中国和平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快速崛起,八国集团的作用逐渐被二十国集团取代,多极化论再受重视。

——俞邃《当今世界格局仍呈多极化》(1)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当时外交政策的核心,简析该政策对当时世界格局的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尼克松时代世界格局出现的新变化。

与材料一相比,两者的外交政策有何异同?(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并分析90年代以来“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的原因。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今天世界格局的认识。

【参考答案】(1)核心:遏制共产主义(苏联);谋求世界霸权。

影响:两极格局(冷战格局)。

(2)变化: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相同:维护美国霸权,维护国家利益。

不同:杜鲁门——遏制;尼克松——制衡(均衡)。

(3)表现:欧盟成立;中国的崛起;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原因: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美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认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多极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综合国力决定了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