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绝对感受性是指(A )。

A: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B: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C: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最小差别量
D:能够觉察出刺激最小差别的能力

2、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3思维的心智操作主要有哪些?

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指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属性。如把一篇文章分为段落、句子和词,把植物分解为根、茎、叶、花果,把几何图形分解为点、线、面、体,都属于分析过程。一般来说,思维过程是从分析开始的。无论对什么对象进行分析,都需要运用知识经验选择一个分析的角度,即形成一个分析标准。分析是否恰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取的分析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分析有无明确的具体标准,可以把分析划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过滤试”分析,这种分析没有确定的具体标准,往往是逐步淘汰不符合目的的无效尝试,在问题解决中表现为对各种可能解决办法的筛选;其二是综合的、有方向的分析,这种分析具有明确标准,把问题的条件和要求综合起来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综合性分析有时称为“目的——手段”分析或功能分析,它优于“过滤试”分析,能有效地保持思维活动的方向,是思维活动的主要环节。其主要特点是:揭示解答课题主要条件,舍弃干扰解题思路的附带因素;把问题的情境、条件、课题任务等结合起来分析;解题思路明确,是高度简缩的分析过程。综合是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各个部分或属性结合为一个整体。如把单词组成句子、把部件组成完整的机器等,都是综合过程。只有把事物或对象的部分、特征、属性等综合起来,才能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关系,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综合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联想式综合,即以联想为基础,把事物的特征、属性结合在一起。另一种是创造性综合,即在事物的各种特征、属性之间建立起新的联系和关系,当条件发生变化时,思维就需要形成新的综合方式。创造性综合是综合过程的重要方面。分析与综合贯穿于人的整个认识活动中,感性认识有初级水平的分析与综合,理性认识有高级水平的分析与综合,以言语为中介对事物本质特征和规律的分析与综合,就是抽象与概括的过程,但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过程,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分析为了综合,分析才有方向,才有意义;综合以分析为基础,综合才会更完备。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

分析,也需要综合。2.比较与分类比较是人脑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来确定它们的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比较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既是重要的思维过程,也是重要的思维方法,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极其重要。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找到事物的共同点和区别点,才能正确地确定活动方向,做出最佳选择。比较有许多种类。从内容上看,有对事物形态的比较,有对事物属性、特点和规律的比较,有对事物的功能和意义的比较,也有语言文字的比较。从形式上看,有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时对比,前后对照。从水平上看,有对外部特性的感性水平的比较,有对本质特性的理性水平的比较,还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等等。分类是人脑按照某种标准将事物归到一定类别中的过程。分类以比较为前提,在比较中发现事物符合标准的特征,然后加以归类。分类在思维过程和科学研究中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有树立标准的作用,而且有于助科学分析更接近真实、更全面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人脑中抽取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性,舍去其个别的非本质属性的过程。比如从手表、怀表、电子表、石英钟、闹钟、挂钟等对象中,抽取它们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即“能计时”,舍弃它们非本质的属性如大小、形状、构造等。再如对鸟的抽象,“羽毛”、“动物”是共同的、本质的属性,“飞”则是非本质的属性。概括是在人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属性综合起来的过程。如凡具有生命的物质就叫生物,这就是概括的结果。概括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综合,在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各种概念。从概括的层次水平上看,概括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初级概括,即初级水平的经验概括,或感性概括,它是在直观基础上对事物一般外部特征的概括,也称为感知觉和表象水平上的概括。如幼儿把能吃的果子叫果实。另一种是高级概括,即高级形式的科学概括或理性概括,是对事物的内部的、本质特征的概括,也称逻辑思维水平的概括。一切定理、定义、概念等都是高级概括的产物。抽象与概括紧密联系。抽象是概括的基础,没有抽象就没有概括。如果不能从千差万别的事物中抽取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要进行科学的概括是不可能的。人只有在抽象与概括中,才能逐步舍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掌握其本质属性。4.系统化与具体化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过程。系统化有助于自觉深入、牢固地掌握科学知识体系,有利于全方位把握事

物的整体。具体化是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运用到同类具体事物中去的过程。比如,老师讲授一个新概念往往都要举例,举例就是一种具体化过程。利用理论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均属具体化。具体化是同抽象概括相反的思维过程,从抽象到具体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如果抽象概括不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相统一,抽象概括就会变成荒谬,也无任何价值而言。(二)思维的形式人的思维就其形式而言,是概念、判断、推理,无论任何内容的思维都要通过这三种形式表现出来。从逻辑学角度讲,思维形式是人们思考活动的形式。组成思维活动样式结构的成分是概念、判断、推理。从心理学角度讲,思维形式是指人思维活动中的静态结构,思维过程则是思维活动的动态加工系统,对思维形式结构成分的反复加工过程就形成思维活动的动态结构,即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研究思维形式的目的,是为了更深刻地揭示思维过程的活动规律。1.概念概念(concept)是人脑反映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在抽象与概括的基础上,人脑形成各种不同的科学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思维的出发点和归结,人们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因而它是思维的最基本形式。概念用词语来标志,它和词语是紧密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没有词语,概念就不可能存在;概念赋予词语一定的意义和内容,词的意义不断充实的过程也就是概念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但概念是精神、心理现象,词语是概念的物质标志,二者不能等同。每一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部分。内涵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事物本质特性的总和;外延指概念的范围,即凡具有该概念所反映的本质特性的一切事物。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反比关系,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概念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形式多样的概念类型。(1)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的程度,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具体概念是按事物的外部特征形成的概念,抽象概念是按事物内部的本质特征形成的概念。(2)根据概念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同时存在的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如铅笔、毛笔、钢笔等,这种概念最为普遍。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标准,由单个或多个属性的结合而形成的概念。如“好孩子”这个概念就可结合多种属性。关系概念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

互关系而形成的概念。如高低、上下、大小、左右等都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形成的。(3)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分为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前科学概念又称日常概念,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人际交往和个人积累经验的过程形成的概念。它受个人生活范围和知识经验的限制,其内涵往往包含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甚至错误。如小学生有时把“会飞”作为“鸟”这个概念的内涵,误认为蝴蝶、蜜蜂也是鸟。科学概念是在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概念。如学习的定义、定律、原理等。另外,根据概念的外延特征还可分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和集合概念,根据概念的内涵分为实物概念和抽象概念,根据概念的人为性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等等。概念类型的增多,不仅表明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更说明人的思维水平正向深广层延伸。2.判断判断(judgment)是人脑反映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思维形式。它是在概括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之一。任何一个判断都是由概念组成的,都是概念的展开。单个概念无法进行思维和表达思维,必须把多个概念联系起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否定,这就构成了判断。判断主要有直接判断与间接判断、肯定判断与否定判断等类型。3.推理推理(reasoning)是人脑从已知的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是由两个以上的判断组成的,反映判断与判断之间的联系。比如,根据“一切金属受热都会膨胀”的原理,推出“铁是金属,铁受热也会膨胀”的结论,这个过程就是推理。推理主要分为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三种类型。归纳推理是从个别的、特殊的事例中推出一般结论的过程。如从金、银、铜、铁等事物中看到它们能传热,于是推出“金属可以传热”的结论。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知识、原理中推出关于个别事物的结论,即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例的推理。演绎推理包括线性系列、主题推理和三段论推理,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不同之处在于演绎推理遵循逻辑规律,只要前提正确,结论必然正确;而归纳推理即使前提正确,结论不一定都正确。因而,进行归纳推理时,应先提假设,再对假设进行评价,得出一般结论。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事物的相似之处,经过比较而作出结论的特殊推理形式。二、想象的过程想象过程是对形象的分析综合过程。一般认为,它的综合包括粘合、夸张、典型化和联想的过程,或是把客观事物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或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突出某

些特点略去另一些特点而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或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进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形成的条件。(一)再造想象形成的条件要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必须具备下述两个条件:第一,要正确理解词与图样标志意义。再造想象就是由语言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所引起的,所以必须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词与图样标志的意义。第二,丰富的表象储备。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条件,表象愈多愈丰富,再造想象的内容也愈丰富。再造想象不仅依赖于已有表象的数量,而且也依赖于已有表象的质量,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直观材料愈丰富,再造出来的想象内容就愈生动、愈正确。

4、决定深度知觉的主要线索是(C)。
A:生理线索 B:运动透视 C:两眼视差 D:结构级差

5、对事物的知觉是(ACD )。
A:受人以往知识经验影响的 B:感觉的相加 C:不同的人是不同的 D:人脑对直接作用感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6、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是(C)
A:弗洛伊德 B:冯特 C:华生 D:詹姆士

1、心理是(B)的功能
A:心脏B:脑C:脊髓D:神经

3、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给以反映的特性被称为(A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选择性 D:知觉的恒常性

情绪状态的种类有哪些?
心理学上把情绪分为四大类:喜,怒,哀,惧。
控制你的思维和那时的说话语气,行动,
分类有积极和消极两大类,积极细分为开心,兴奋,。。。。。。
消极分为悲伤,恨,痛苦,愤怒。。。。
1.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情绪的表达形式。
2.情绪是行动的准备阶段,这可能跟实际行为相联系。
3.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
4.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

情绪和情感( ABD )。
A: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B:可以影响活动效率 C:强度越大活动效率越高D:会引起生理变化

2、心理学是研究(C )和行为及其规律的科学。
A:心理结构B:意识C:心理现象 D:心理咨询

4、头脑中呈现当年老师做实验来说明油比水轻时的样子是( B )。
A:情绪记忆 B:情景记忆C:动作记忆 D:语义记忆

1、情绪与情感是以( A )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需要B:动机 C:态度 D:认识

2、在短时记忆中,把几个孤立的项目结合成一个有意义的单位来识记称为( A )。
A:组块 B:编码C:项目 D:容量

意志行动(ABC )。
A:要克服困难
B:有目的性
C:是有意识的行为D:取决于当

前需要

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从高到低。它们由以下五个等级构成1生理的需要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他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最基本的。2安全的需要他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3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和关系。4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5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自己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4、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称为( D )。
A:气质
B:性格
C:意志
D:情感

3、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C)。
A:安全需要
B:爱与归属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2、心理学家( C)发展了创造性系统模型。
A:吉尔福特
B:马丁代尔
C:希克森特米哈伊
D:托兰斯
3、智力是( C )的综合
A:观察能力
B:思维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动机冲突的类型有哪些?
1.趋—趋冲突:又称“双趋冲突”,是指在一个人的面前同时有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而引起同样程度的动机,但必须从中抉择其一时发生的心理冲突。常形容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避—避冲突:又称“双避冲突”,是指一个人同时面临着两件不欢迎或令人讨厌的事物,产生同等的逃避动机,要回避其一就必然遭遇另一件时产生的心理冲突。“前遇断崖,后有追兵”。便是一种严重的双避冲突情境。
3.趋—避冲突:这种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对同一目标采取矛盾的态度,既向往(喜欢),又拒绝(厌恶)时发生的心理冲突。由于人生中遭遇的许多目标,往往既有吸引力,又要求付出一定的代价,或接受日标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因此,趋一避冲突是最常见的心理冲突。
4.双重或多重趋—避冲突:是指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各有优缺点的事物、或目标间抉择时产生的心理冲突。

4、下列哪个不属于创造性测量法的特点( B)。
A:复杂性
B:抽象性
C:个别性
D:不确定性

思维的基本特征有(AD )。
A:间接性
B:形象性
C:目的性
D:概括性


1、记忆过程包括(D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1、 "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2、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C
D:尝试错误法

4.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B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瑟斯顿
D:吉尔福特

1.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气质更多地受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主要是先天的;而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主要是后天的。气质是表现 在人的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即强度、速度等),无好坏 之分;而性格是指行为的内容,表现为个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社会评价上有好坏之分。气质可塑性极小,变化极慢;性格可塑性较大,环境对性格的塑造作用较为明显。

3、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B )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一般认为,动机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BCD )
A:选择功能
B:激活功能
C:指向功能
D:调节与维持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