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学期实验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科学实验报告单(9)
六年级下册
班级
小组
时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观察白糖的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白糖的变化
实验器材:白糖20克,长柄金属汤匙1把,药匙1只,蜡烛1支,玻璃片1片,火柴1盒(或打火机1只),手套1副
实验步骤:
1、用药匙将白糖5克,放入汤匙中,
六年级下册
班级
小组
时间
年月日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观察铁锈
实验目的:观察铁锈
实验器材:铁片1片、铁锈1块、羊角锤1把、电池及盒1套、导线4根、小灯泡1只、磁铁1只
实验步骤:
1、比较铁和铁锈的外观:铁片的颜色灰白色、有光泽、片上无空隙、手感光滑;
铁锈的颜色红褐色、无光泽、片上有空隙、手感粗糙。
2、实验比较:
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
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
倍数要大。
观察到的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结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指导老师
实验名称:美丽的晶体
实验目的:美丽的晶体
实验器材:放大镜2只、食盐20克、白糖30克、碱面20克、味精10克
实验步骤:
1、观察食盐的晶体:用10X的放大镜观察,它的小颗粒是正方体2、观察味精的晶体:味精的晶体是长柱体,长的两端有尖3、观察白糖的晶体:白糖的晶体是合起来的两个梯形,类似长方体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集合学生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集合一、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及其他细胞装片。
实验步骤: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把显微镜向着光放在实验台上。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亮的光圈。
4、观察:调节粗准焦螺旋,把所要观察的洋葱表皮切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
5、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等,直到看清切片上的细胞为止,最后整理器材。
四、使用注意事项:1、取送显微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
2、镜检时,坐姿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物象,用右眼看着实验报告纸画图。
两眼须同时睁开。
3、切忌一面从目镜进行观察,一面使镜筒下降,这样容易使物镜与玻片标本碰撞而损坏。
4、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时,切勿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坏标本,损坏物镜。
5、显微镜使用完毕必须先上升镜筒,移开镜头后再取出玻片标本,以免取玻片时擦损镜头的镜面。
二、如何制作食盐晶体:(一)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蜡烛熔化是(),液体的蜡烛油气化厚燃烧是()。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粉末或细微结晶,无臭、味涩,易溶于水。
白醋的特点:()的液体,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产生(),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
(2)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探究的问题: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我的假设:实验方法:实验现象: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火焰()。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蜡烛()。
3、将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时,澄清的石灰水()。
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产生的气体()、(),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看一种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5篇)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教学计划(通用5篇)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教学规划1一、教材分析六年级科学教材本学期主要安排的科学试验有两个,其中,分组试验一个是:第四课《通电的线圈》,讨论线圈的特性。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共有学生97人,这些学生不仅喜爱学习科学,而且特殊喜爱做试验,从上学期的试验状况看,大局部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进展试验探究,能与他人合作,学会了写试验记录,并能进展自主试验。
但也有个别学生在试验过程中放不开手脚。
甚至不敢参加试验。
本学期还应当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指导。
三、试验目的1、教会学生正确的试验方法,体会试验的乐趣。
2、使学生有效地把握学问,主动探究新学问。
3、培育学生的力量,包括试验设计、操作、观看、记录和整理资料等力量。
4、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特殊是学问素养和智能素养。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观看核试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试验措施1、课前教师要充分预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试验过程。
2、指导学生做简洁的探究试验,制定试验规划,填写试验报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3、加强观看和试验,充分利用仪器和器材,让学生参加观看和试验活动,从而获得学问,熬炼力量。
4、师生共同开拓科学教学园地,自己搜集资料,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改善试验条件。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验教学规划2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加强观看和试验,注意对学生进展提出问题、猜测结果、制定规划、观看、试验、搜集证据、表达沟通等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去亲历科学,在亲自操作、动手试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学问,把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育对科学的积极态度。
二、目标措施1、加大试验教学力度伴随着全国青少年科学教育试验基地师训规划课题的开展,我校的试验教学也加大了力度,依据新的配备标准补充了仪器,保证了科学课的充分开展,在教学领导小组的组织下,切实把精力放在指导试验教学讨论上。
2、扎实开展试验教学《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育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教育要真正作到面对全体,为每一个学生供应适合自身进展的学习时机。
《小升初科学总复习资料》-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素材苏教版
重要实验部分(一)一、探究能量的转换(一)实验器材:细铁丝、软木塞(或橡皮泥)、花生米、火柴、蜡烛、小烧杯、适量的水、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
(二)操作步骤:1、组装实验装置,用细铁丝将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
2、用温度计测量加热前烧杯里的水温并记录。
3、点燃花生米并放于石棉网下,加热烧杯里的水。
(可借助燃着的蜡烛点燃花生米。
)4、花生米燃烧完后,测量水温并记录。
5、对比加热前后的水温变化。
(三)实验结论:花生米燃烧产生的( )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 )就转化为( ) 和( )。
二、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一)问题: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二)假设:与线圈的匝数有关。
匝数多,磁力大;匝数少,磁力小。
(三)实验设计:1、不变的因素:电池节数、导线粗细、铁钉长短等。
2、改变的因素:线圈匝数。
(四)实验器材:电池、电池盒、两端去掉绝缘层分别能绕大铁钉 30、60 圈左右的导线两根;大铁钉、回形针、火柴、开关等。
(五)操作步骤:1、探究导线绕30圈左右电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1)将导线沿相同方向在大铁钉上缠绕30 圈左右。
(2)把绕上导线的大铁钉连接到装有电池的电池盒上,闭合开关,用大铁钉去吸引回形针。
(3)断开电源,数被吸引的回形针的数量并记录。
2、探究导线绕60圈左右电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1)将导线沿相同方向在大铁钉上缠绕60 圈左右。
(2)按照步骤“1”中(2)(3)完成。
3、比较不同的线圈匝数,电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六)实验结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 ) 有关,))o)越多,电磁铁磁力(三、探究影响太阳能小车速度的因素(一)实验器材:光电板、小车、量角器、遮光纸。
(二)情况一:1、问题:光电板受光面积与小车速度是否有关?2、假设:受光面积大,小车速度大。
3、改变的条件:光电板的面积大小。
4、不变的条件:光电板的受光角度。
5、实验方法:对光电板进行部分遮挡。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新版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学生人数
39人
实验形式
演示实验
实验名称
地球的变化-月球
实验时间
4月27日
实验目的
建造月球环形山的模型,并提出有根据的推测。
仪器器材
挂图、课件、网络资源
实验过程
一、月球上的环形山。
二、制造“环形山”。
三、提出环形山成因的假说。
实验结果
环形山的形成与许多因素有关,陨石撞击是主要原因。
仪器器材
放大镜
实验过程
1、让放大镜靠近观察树叶、报纸、纸等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移动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树叶、报纸、纸等图像大而清楚。
2、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放大镜不动,移动树叶、报纸、纸等物体,直至树叶、报纸、纸等图像大而清楚。
实验结果
发现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呈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实验过程
1、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
2、观察
3、收镜
实验结果
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了生物的细胞组成和结构。
教师批注
实验有序
实验成绩
优
教科版六年级下科学实验报告单
班级
六年级
学生人数
13人
实验形式
分组实验
实验名称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时间
3月25日
实验目的
初步了解湖塘水体和沉积物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分类;了解其对水体净化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
4、调好后各小组轮流观察。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图。
实验结果
学生看到了植物细胞组成。
教师批注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1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一、实验名称: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三张32开的白纸、两个木块、数个垫圈。
实验目的:拱形的物体比平面的物体承重力大。
实验步骤:1、用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大小相同的木块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平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2、再用另一张32开白纸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拱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3、用最后一张白纸折成波浪形,搭在相距10厘米的两个木块上,看看此时最多能放多少垫圈。
4、比一比哪种桥上放的垫圈多。
实验结果:波浪形桥上放的垫圈最多。
实验结论:无数个拱形叠加在一起承受的重力最大。
二、实验名称: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三张32开的白纸、两个木块、数个垫圈。
实验目的:拱形的物体比平面的物体承重力大。
实验步骤:1、用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大小相同的木块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平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2、再用另一张32开白纸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拱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3、用最后一张白纸折成波浪形,搭在相距10厘米的两个木块上,看看此时最多能放多少垫圈。
4、比一比哪种桥上放的垫圈多。
实验结果:波浪形桥上放的垫圈最多。
实验结论:无数个拱形叠加在一起承受的重力最大。
三、实验名称:探究物体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三张32开的白纸、两个木块、数个垫圈。
实验目的:拱形的物体比平面的物体承重力大。
实验步骤:1、用一张32开的白纸,两个大小相同的木块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平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2、再用另一张32开白纸搭一个相距10厘米的拱形桥,看看能放多少垫圈。
3、用最后一张白纸折成波浪形,搭在相距10厘米的两个木块上,看看此时最多能放多少垫圈。
4、比一比哪种桥上放的垫圈多。
实验结果:波浪形桥上放的垫圈最多。
实验结论:无数个拱形叠加在一起承受的重力最大。
四、实验名称:建筑物的结构与力的关系。
实验材料:小木棒(或小塑料棒)6根、橡皮筋4根。
实验目的:证明三角形形状的物体最稳固。
(2024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总览
(2024更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总览实验1: 植物的光合作用- 目标:通过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 材料:小苗、太阳能灯、黑纸、透明塑料袋、水、测量器。
- 实验步骤:1. 将小苗放在太阳能灯下,测量并记录其初始高度。
2. 在小苗的一半叶片上覆盖黑纸,放在太阳能灯下,测量并记录其高度。
3. 将小苗放在透明塑料袋中,放在太阳能灯下,测量并记录其高度。
4. 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小苗生长情况,得出结论。
实验2: 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目标:观察和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探究水的固态、液态和气态。
- 材料:冰块、水、锅、火源、温度计、玻璃杯。
- 实验步骤:1. 将冰块放在玻璃杯中,测量并记录其温度。
2. 加热锅中的水,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温度。
3. 继续加热,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温度。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实验3: 磁铁的吸引与排斥- 目标:观察和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探究磁性的基本原理。
- 材料:磁铁、纸片、铁钉、铜钉。
- 实验步骤:1. 将磁铁静置在桌面上,观察并记录其属性。
2. 使用纸片将磁铁的一极标记出来,放置在桌面上。
3. 将铁钉靠近磁铁,观察并记录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将铜钉靠近磁铁,观察并记录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5.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规律。
实验4: 音的传播- 目标:观察和了解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的基本特性。
- 材料:玻璃杯、水、锤子、弦。
- 实验步骤:1. 拿起锤子敲击玻璃杯,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2. 用手指沾湿水后轻轻摩擦玻璃杯边缘,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3. 拨动弦,观察并记录声音的传播情况。
4.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实验5: 电的通路- 目标:通过搭建电路实验,了解电的通路和导体的特性。
- 材料:电池、电灯泡、导线、开关。
六年级下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记录
本学期,我们六年级的同学积极参与了各项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记录下这些活动的情况。
一、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观了博物馆、工厂、社区等地。
在博物馆里,同学们近距离观察了历史文物,了解了古代的人文历史。
在工厂里,同学们亲眼见到了机器的运作和产品的生产过程,对于科技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社区里,同学们参观了社区设施,了解了社区服务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不仅丰富了知识,还培养了社会观察和社区意识。
二、环保实践活动在环保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植树、种花、垃圾分类等活动。
同学们了解到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通过亲身参与,培养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学们在植树活动中学会了栽种和护理树苗,种花活动中学会了花卉养护,垃圾分类活动中学会了分类投放垃圾。
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三、科学实验活动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例如:水光热实验、物质的三态变化实验、电路实验等。
同学们亲手操作实验器材,动手解决问题,培养了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能力。
通过实验活动,同学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四、艺术实践活动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合唱比赛、舞蹈比赛等。
通过排练和演出,同学们提高了音乐和舞蹈的技能,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
同学们在比赛中展示了自己的才艺,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和老师的表扬。
综上所述,本学期六年级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同学们在各个方面都有所收获。
通过这些活动,同学们培养了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同学们也意识到自己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我们相信,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们会继续积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为自己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实验题总结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实验题总结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复一、加热白糖实验:实验内容:观察白糖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白糖的变化过程实验仪器:铁勺子、火柴、蜡烛、白糖实验步骤:1.手握勺子顶端;2.在外焰加热;3.保持一定距离观察;4.加热结束后不要用手触摸加热部分;5.把勺子放在盘子里;6.在观察白糖变化的同时观察蜡烛的变化。
实验记录:首先,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了液体,然后继续加热,白糖的颜色逐渐变深,最后全部炭化。
实验结论:加热白糖的过程中,先发生物理变化——白糖的熔化,随后发生了化学变化——白糖的炭化。
二、淀粉和碘酒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淀粉遇碘酒的变化实验仪器:米饭、淀粉、碘酒、培养皿、滴管实验步骤:1.把米饭或淀粉放在洗净的培养皿里。
2.用滴管滴入少量碘酒。
3.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米饭或淀粉遇到碘酒后,颜色会变成蓝色。
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三、小苏打与白醋的实验:实验内容:观察小苏打遇白醋的变化实验目的:探究小苏打遇白醋的变化过程实验仪器:小苏打、白醋、烧杯、玻片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小苏打倒入烧杯中,然后倒入白醋,盖上玻片。
2.插入燃烧的细木条,木条熄灭。
3.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火焰熄灭。
实验结论:小苏打遇白醋时,会产生大量气泡,听到嗤嗤声。
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凉了一些,会降温。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四、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
实验材料:3个同样大小的盘子,3枚同样的铁钉、水、菜油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观察到的现象: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空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点生锈水盘子水变色生锈锈多了更多了菜油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实验结果:铁钉在空盘子里会生锈,但是生锈的速度很慢;铁钉在菜油盘子中没有生锈;铁钉在水盘子中生锈的速度很快,而且生锈的量也很多,现象很明显。
六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实验报告单(填好)
实验名称
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分析
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
实验目标
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器材
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透明器皿,铁丝,水
注意事项
不要摔坏放大镜
实
验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老师分发材料,讲清放大镜的构造,作用及用途,
边巡视边指导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回顾与反思
学生们学习兴趣很高,效果很好。
科学实验报告(演示实验)
实验名称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
实验分析
指导学生观察微生物
实验目标
用显微镜观察水中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形态,行为特征.
实验器材
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图片或课件
注意事项
要认真观察.
实
验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先出示,水中微生物的图片,明确任务,制作装片,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
实
验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先引导学生总结放大镜的特点,出示烧杯,烧瓶,水,小铁圈等实验器材,让学生讨论怎样利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教师制作。
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总结
实验结论
只要和放大镜片同样的透明,边缘薄而中央厚的结构,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回顾与反思
通过实验,学生对放大镜特点的理解一步一步加深了。
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画图记录,并总结晶体的特点。
实验结论
像食盐,白糖,碱面的颗粒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晶体。
【六年级】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六年级】有趣的科学小实验1. 空气的存在材料:一个密封的塑料瓶,一张小巧的纸片步骤:1. 开始前,将纸片卷起并插入塑料瓶口,使其贴在瓶口上。
2. 用手掌在瓶子上打几下,观察纸片的表现。
3. 如果纸片向里缩,说明空气被压缩时被密封在瓶子里了。
4. 如果纸片弹了回来(或者露出原先的状态),说明瓶子内没有密封,空气可以进出。
解释:密封的瓶子不会允许空气进出,而非密封瓶则会让空气自由在内外流动。
这一实验表明了空气存在的存在。
2. 盐的影响材料:两个相同大小的玻璃杯、清水、盐1. 倒入相同量的清水(约半杯)到两个玻璃杯中。
2. 然后把盐放入另一杯子中。
3. 用汤匙搅拌一会儿,直到盐完全溶解。
4. 然后将一张纸巾贴到每个玻璃杯的表面上。
5. 静待一会儿,观察纸巾表现。
从纸巾的感性观察中可以看到,添加盐的玻璃杯中的水分子比另一个玻璃杯更活跃,更容易推动纸巾上的水分子,并使其膨胀。
3. 覆盖气球材料:气球,橡皮筋,棒球1. 将橡皮筋绕在气球的背面上,确保它很紧。
2. 拿起棒球,在气球上轻轻地按压几次,观察橡皮筋的表现。
3. 重复此过程数次。
这一实验表明了轻压气球并不会让橡皮筋断裂,而是允许气球膨胀,因为它拥有弹性。
这提示了我们的肺部也有这种弹性。
4. 食品染色材料:白色葱,食用色素,盐,水,玻璃杯1. 将葱切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小块(约2-3毫米的厚度)。
2. 每个杯子中加入2汤匙的水,约1克盐。
3. 将食物染色剂小心地分散在每个杯子中。
4. 将葱放入每个杯子中,直到完全浸泡在水中。
5. 观察葱的表现,并比较不同杯子葱的颜色。
这一实验显示了食品染色剂是如何逐渐进入食物中的,并改变了它们的颜色。
六年级科学下册学生实验记录表
1、放大镜的使用
我们的班级:小组编号:日期:放大镜的构造是这样的:
分别用眼睛和放大镜观察一张照片、计算机和电视屏幕图像,把能观察到的细节记录下来。
我们的发现:
2、做简易显微镜
我们的班级:小组编号:日期:
我们的制作材料:
我们的设计简图:
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我们发现
,这是因为。
3、使用显微镜制作切片
我们的班级:小组编号:日期:我们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图:
我们的班级:小组编号:日期: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更多的细胞,它们可真漂亮啊:
我们的班级:小组编号:日期:我们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生物:。
实验(素材)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1.什么是能量(1)实验名称:通过游戏,观察、分析、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
实验目标:通过撞棋游戏和生活中的一系列事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动能。
实验器材:棋子实验步骤:1.把 A 棋子弹向 B 旗子,看谁能使 B 棋子移动的距离更远。
2.通过撞棋游戏,让学生感受手指运动的能量,可以传递给 A 棋子,接着 A 棋子运动的能量传递给B 棋子,并且A 棋子运动速度越大,B 棋子被撞开的距离越远。
运动的手指、棋子等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就动能的大小与物体速度大小的关系进行研讨。
3.知道了什么是动能,再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事物的动能表现在哪里,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动能存在的事例,不断丰富学生对动能的认知。
实验结论:1.龙卷风的动能表现在:空气的高速运动形成猛烈旋风,会拔起大树,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等,甚至把人卷至空中带往他处。
2.泥石流的动能表现在:大量石块、泥沙,伴随着洪水从高处急速流下。
泥石流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常造成严重灾害。
3.保龄球的动能表现在:保龄球沿滑道向前滚动,将球瓶撞倒。
4.钱塘江大潮的动能表现在:海潮倒灌时具有巨大的动能,会把大量泥沙带进河口,掀翻船只,拍打礁石,卷走岸边物体。
注意事项:动能是个抽象的概念,要通过大量的事例分析来让学生感知、理解,教学时不能“硬塞”概念。
1.什么是能量(2)实验名称:小球反弹实验,观察拉长橡皮筋、压缩弹簧等现象,知道什么是势能。
实验目标:让学生感知、理解、接受势能的概念。
实验器材:小球,尺子实验步骤:1.固定尺子。
从低、中、高三处位置,让小球自然下落,记录小球反弹高度。
2.势能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更抽象的概念。
通过做小球反弹实验,分析小球反弹的原因:位于高处的小球具有能量,释放后能量显现;位置越高,能量越多,小球反弹越高。
3.除了位于高处的小球、跳板上的跳水运动员、拉长的橡皮筋、被跳水运动员压着的跳板、拉开的弓、压缩的弹簧都具有势能。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制临时装片观察菠菜叶中的叶绿体
实验者
黄霞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2015.3.20
实验器材: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小刀、滴管、清水、菠菜叶
实验目的:
1、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菠菜叶有什么不同。
2、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3、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古诗词中的月相
实验者
黄霞
同组者
六年级学生
实验时间
2015.4.23
实验器材:纸笔、古诗词选集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实验获得证据,确定月相变化。
2、懂得观察生活。
实
验
步
骤
1、根据观察的月相和相应的时间进行整理,找出规律
2、找到古诗词中描写月相或者时间的句子。例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此时的月相是在黄昏,应该是上半月的月相。
3、晚上10时,再一次往北天寻找北斗七星,同样画在刚才那张纸上,注意观察,与标志物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结论:
在天空中很容易找到北极星:先找到大熊星,再找到北斗七星。从勺头边上的那两颗指极星引出一条直线,它延长过去正好通过北极星。北极星到勺头的距离,正好是两颗指极星间距离的5倍。也可以通过“仙后座”找北极星。
实验器材:白色瓷盘,蜡烛,火柴或打火机
实验目的:
1、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以及观察蜡烛燃烧变化。
2、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3、发展观察生活物品的兴趣。
4、懂得身边处处有科学的存在。
实
验
步
骤
1.准备蜡烛,点燃
六年级下册科学《八颗行星》实验原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八颗行星》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它们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大小各不相同。
通过模拟八颗行星的运转,可以了解它们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同时也可以探究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实验材料:
- 八个不同大小的球体(代表八颗行星)
- 一个固定支架(代表太阳)
- 细绳或线
- 标记笔
实验步骤:
1. 将八个不同大小的球体按照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大小比例,放置在一个固定支架周围,形成太阳系模型。
2. 用细绳或线将每个球体与固定支架连接起来,使得每个球体都可以绕着固定支架旋转。
3. 用标记笔在每个球体上标记它们的名字,并观察它们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运动规律。
4. 尝试移动球体的位置,观察它们对其他球体的影响,并探究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如何影响它们的位置和运动的。
实验注意事项:
1. 球体的大小和距离要按照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大小比例来设置。
2. 细绳或线的长度要相等,以确保每个球体绕固定支架旋转的周期和速度相同。
3.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细绳或线缠绕在一起或者球体滚落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位置和运动规律,探究行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六年级下册生物实验和观察题
六年级下册生物实验和观察题实验题实验一:植物的生长条件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生长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材料:- 3个相同种类的植物苗- 3个花盆- 植物土壤- 水实验步骤:1. 将植物土壤均匀地放入3个花盆中。
2. 将3个植物苗分别种植在3个花盆中。
3. 对照组:将一个花盆放置在室内,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
4. 实验组1:将一个花盆放置在室外,阳光直射。
5. 实验组2:将一个花盆放置在室外,但遮挡阳光。
6. 每天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下来。
7. 按照一定时间间隔给植物浇水。
实验结果:观察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下的生长情况是否有差异。
实验二:动物的觅食性实验目的:观察不同动物对不同食物的偏好。
实验材料:- 3个不同种类的动物(例如:蚂蚁、蜜蜂、蝴蝶)- 3种不同食物(例如:糖水、花蜜、水果)实验步骤:1. 准备3个,分别放入3种不同食物。
2. 将3个动物分别放置在旁边,观察它们的觅食行为。
3. 记录下每个动物对不同食物的偏好。
实验结果:观察不同动物对不同食物的偏好程度,是否存在个体差异。
观察题观察1:昆虫的生长变化观察目的: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生长模式和变化过程。
观察材料:- 一个昆虫(例如:蝴蝶、蚂蚁、蜜蜂)观察步骤:1. 观察昆虫的外貌特征,记录下来。
2. 每天观察昆虫的活动情况和体型变化,记录下变化过程。
观察结果: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和变化,了解其生命周期和发育规律。
观察2:植物的种子发芽观察目的:了解植物种子的发芽条件和过程。
观察材料:- 不同种子(例如:豌豆、向日葵、玉米)- 湿纸巾- 盖密的观察步骤:1. 将几颗同种子放在湿纸巾上。
2. 将湿纸巾包裹住种子,放入盖密的中。
3. 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记录下变化过程。
观察结果:观察不同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芽情况,了解种子发芽的条件和过程。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二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汇总(二)实验名称:探究昼夜形成的原因实验材料:手电筒、地球仪实验方法:(1)手电筒打开,将光射向地球仪,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让光包围地球仪。
(2)在地球仪上确定一个点做标记。
(3)地球仪转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仔细观察地球仪上的明暗变化。
思考:1.模拟实验中,手电筒模拟的是,地球仪模拟的是。
2.地球仪被照亮的一半是,背着“太阳”的一面是。
随着地球仪的转动,我们看到了现象。
3.实验结论:太阳地球白昼黑夜昼夜交替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传形成的实验名称:模拟地球上四季的形成用4个地球仪、1盏台灯和4根立柱探究四季的形成。
1.(1)照右图画好地球公转轨道,摆放好实验仪器,使地球仪的地轴朝向北。
(2)在地球仪上选择一个中国的北方城市,将一根立柱垂直粘在此(3)打开台灯,观察四个位置立柱的影长。
2.随着“地球”的公转,在夏至日的正午影子最;在冬至日的正午,影子最;在夏至日和冬至日之间,影子的长度则是。
3.根据影长变化判断地球公转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
由此我们能得出什么实验结论?4.根据实验结论推想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长短逐渐变化的夏季影子短,温度高;冬季影子长,温度低;春秋季节影子和温度都是逐渐变化的。
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的位置不同,导致了地球上温度的变化。
地球在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倾斜着,地球上同一地点受到的照射情况不同,就形成了四季。
实验名称:模拟地球上四季的形成实验材料:地球仪4个、台灯1个、立柱(小棍)4根等。
实验方法:(1)照上图,画好地球公转轨道,摆放好实验仪器,使地球仪的地轴(2)在地球仪上选择一个中国的北方城市,将一根立柱垂直粘在此处。
(3)打开台灯,观察四个位置立柱的影长,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立柱的影长记录下来。
思考:1.随着“地球”公转,影子的长短变化为:夏季,冬季,春秋季节影子和温度都是逐渐变化的。
2.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的位置不同导致了地球上。
3.地球在围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的同时,地轴始终倾斜着,地球上同一地点受到,就形成了。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手册整理
六年级下册册科学实验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放大镜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实验研究的问题:放大镜下观察到的微观世界是什么样的实验器材名称: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布、邮票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
3.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4.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规范使用放大镜。
1.手持放大镜镜柄。
2.调节放大镜与观察物的距离,直到看到最大最清晰的图像。
实验记录:用画图方式记录放大镜下的发现。
实验收集到的数据:计算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结论:1.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2.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实验名称:放大镜下的昆虫实验研究的问题:放大镜下的昆虫是什么样子的实验器材名称:放大镜、蚂蚁等昆虫及蝴蝶、、蚕蛾标本。
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用肉眼直接观察。
2.观察昆虫的身体。
3.观察昆虫的生活。
实验记录:用文字和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昆虫身体结构和昆虫的生活实验信息数据整理:比较几种昆虫触角的形状。
实验结论: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昆虫身体的细微结构。
三、放大镜下的晶体实验名称:用放大镜观察晶体实验研究的问题:白糖、食盐、碱面、味精、玻璃片等晶体在放大镜下的样子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观察分辨几种常见的小颗粒物质。
2.用放大镜观察白糖、食盐、味精颗粒特点。
3.观察了解更多物质晶体的形状。
4.观察自制食盐等晶体5.用放大镜观察食盐晶体。
实验记录:用绘图方式记录观察结果,画出并比较几种物质的晶体形状。
实验结论: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自然界中许多物质是晶体结构。
四、怎样放得更大实验名称:制作简易显微镜实验研究的问题:怎样调试让显微镜最清晰实验器材名称: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或双面胶带、铅笔、橡皮、花粉标本、棉布纤维标本、昆虫标本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摆的秘密
探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长短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我的猜想: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摆锤有关
实验材料:细线、钩码、铁架台、秒表。
实验一: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摆幅大小、摆绳长短不变)
我的猜想: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有关。
我的方案:
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
(测量3次,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增加。
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摆动了几次,并进行记录。
(测量3次)
4、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锤的重量再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进行记录。
(测量3次)
5、比较测量的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我的发现:在10秒钟内,摆锤增加重量前、后摆摆动的次数没有变。
我的结论: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实验二:该变摆幅大小的实验(摆锤重量、摆绳长短不变)
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
(测量3次)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增加。
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摆动了几次,并进行记录。
(测量3次)
4、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幅再增加,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进行记录。
(测量3次)
5、比较测量的数据,说说自己的发现。
我的发现:在10秒钟内,摆幅的变换不影响摆摆动的快慢。
我的结论:摆摆动的快慢与摆幅的大小无关。
实验三: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摆锤重量、摆幅大小不变)
1、做好一个摆。
2、利用秒表测量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记录。
(测量3次,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
3、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绳再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进行记录。
(测量3次)
4、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将摆绳再缩短一半,然后测量新摆摆动10秒摆动了几次,并进行记录。
(测量3次)
5、比较测量数据,说自己的发现。
我的发现: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我的结论: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实验名称:电磁铁的磁力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或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
实验器材:电池、包皮细电线、铁钉、大头针或回形针。
我的猜想:串联的电池的数量多的电磁铁磁力大,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磁力大。
我的方案:
1、在铁钉上缠绕一定圈数的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不同数量的电池,分别观察并记录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2、在同一个铁钉上先后缠绕不同圈数的包皮细电线,然后串联相同节数的电池,分别观察吸起大头针的数量。
我的发现:
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
我的结论:
1、串联电池数量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
说明它的的磁铁大。
2、缠绕圈数多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多,说明它的磁力大一些。
电磁铁的极性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试学生认识到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缠绕方向改变都改变电磁铁的磁
极。
实验材料:自制的电磁铁、电池、指南针。
实验过程:
1、给电磁铁通电后,让其一端与指南针接近,找出电磁铁的两极。
2、改变电池的正负极,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3、改变电线的缠绕方向,看电磁铁的两极有没有变化。
4、实验结论:电磁铁的两极会改变,电池正负极方向改变或绕线方向改变都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模拟风的形成过程
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纸条、蚊香、蜡烛、胶带
实验过程:(1)、用小刀将可乐瓶的底部裁掉;(2)用小刀从大可乐瓶底部向上大约6cm处刻一个直径约2cm的圆孔;
(3)在瓶底的开口处用胶带粘上一张折叠的小纸条;4)点燃蜡烛、蚊香;
(5)用可乐瓶罩住蜡烛将蚊香冒烟处置于离可乐瓶底部圆孔约1cm处;
实验现象:蚊香的烟不被吸到瓶子里去了,瓶口处的纸条在上下晃动。
实验结论:空气被蜡烛加热变成热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顺着瓶口上升,冷空气则会由底部的小孔流进补充,这样就形成了风。
(一)实验:通电的电圈
实验原理:通电后的线圈有磁性
实验器材:大铁钉、带绝缘外皮的细导线、小铁钉、电池、指南针、电池(多个)、小铁钉等。
实验操作与记录:(步骤略)
1、根据实验器材先制作一个电磁铁,根据你所制作的电磁铁,说一说,
电磁铁是由 _______和 ________构成的,它是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的装置。
2、研究电磁铁的特性:(步骤略)
将电磁铁连接电源,用它接近小铁钉,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电源断掉后,再接近小铁钉,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磁铁和磁铁相比,电磁铁 __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南、北极。
3、制作一个小电磁起重机(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系的)。
(1)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串联电池(多个电池排列在一起)的多少是否有关系,设计实验时:
要使哪些条件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些条件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串联电池越多,可以 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电磁铁的磁力。
(2)要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多少是否有关系,设计实验时:
要使哪些条件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些条件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摆的秘密
实验目的:研究摆的秘密,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会做一个摆。
实验器材:螺丝帽、小铁锁、橡皮泥、细线、秒表等Array实验操作与纪录:(步骤略)
1、制作一个摆。
摆一般是由摆线和摆锤组成的,
类似于我们玩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任举一例)
摆在摆动时,摆出去或者摆回来,叫摆动__________次。
请在右图画出一个最简单的摆,
并用箭头表示怎样才算摆动一次。
2、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摆的快慢与__________有关,而与摆锤的重量、摆角)
摆线的越长,摆摆动的越__________(填快或慢);
摆线的越短,摆摆动的越__________(填“快”或“慢”)。
3、应用:小明家有一个挂钟(在满弦的情况下),但他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到挂钟和准确时间相比变慢了,
怎么使挂钟走的更准些?() A、将钟摆调长些 B、将钟摆调短些 C、在钟摆的摆锤上加个
重物 D、不能确定。